温州医学院硕士生考试《临床流行病学》部分历年考题精选

合集下载

温州医科大学 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9套

温州医科大学   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9套

《流行病学》试卷(9)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 1分,共 100分。

)【A型题】1.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A. 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B. 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制措施C. 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D. 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

E. 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2.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BA. 进行统计学检验B. 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C. 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D. 研究疾病死亡情况E. 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3. 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CA. 监测B. 抽查C. 队列研究D. 现患调查E. 生态学研究4. 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CA. 设立对照组B. 不设立对照组C. 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 理论性研究E. 流行病学方法研究5.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CA. 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B. 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C. 人口总数的自然增加或减少D. 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E. 存活时间长短6. 发病率指标来自CA. 对住院病人的调查B. 对门诊病人的调查C. 对社区人群的调查D. 对所有病人的调查E. 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7. 患病率指标来自AA. 现况调查资料B. 门诊病例资料C. 住院病例资料D. 专科医院病例资料E. 对所有病人的调查8. 对急性重型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DA. 死亡率B. 发病率C. 患病率D. 病死率E. 罹患率9. 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哪些指标最合适BA. 死亡率B. 发病率C. 患病率D. 病死率E. 罹患率10. 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的研究方法是DA. 监测B. 个案调查C. 现况研究D. 生态学研究E. 暴发调查11. 抽样调查的特点不包括DA. 不适于患病率低的疾病B. 调查进度快,工作量相对较小C. 设计,实施较复杂D. 样本量小容易发现遗漏E. 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12. 为保证样本能反映总体状况,在设计时需考虑EA. 调查对象变异是否比较大B. 样本量是否足够大C. 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D. 抽样方法是否可行E. 以上都是13. 样本量的叙述正确的是CA. 样本量宜大不宜小B. 样本量越大资料越准确C. 样本量足量就好D. 样本量大小由调查可行性决定E. 样本量估计不能采用经验法14. 抽样误差最小的抽样方法是CA. 简单随机抽样B. 系统抽样C. 分层抽样D. 整群抽样E. 双盲法抽样15.有关队列研究暴露人群的选择,下列哪条是不对的EA. 职业人群B. 特殊暴露人群C. 一般人群D.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E. 患有某欲研究疾病的人群16.反映某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最好的指标是DA. 人群归因危险度B. 全人群该病的发病率C. 该因素的流行率D. 相对危险度E. 归因危险度17.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为BA. 发病率B. 发病密度C. 病死率D. 现患率E. 死亡率18.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应选择DA. 在患某病者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B. 在患该病者中选择有某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该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C. 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某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该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D. 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E. 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19-23共用题干某地区有10万人口,1960年总死亡人数为1000名,已发现的结核病患者有300名,其中男性200名,女性100名。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题库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题库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题库《流行病学》试卷(1)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A型题】1. 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DA. 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B. 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C. 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D. 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E.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2.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A. 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E.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3.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EA. 传染病B. 健康问题C. 传染病和地方病D. 原因不明的疾病E. 疾病和健康状况4. 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BA. 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B. 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C. 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D. 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E. 筛查病人、确诊病人、治疗病人5. 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A. 发病率B. 罹患率C. 患病率D. 期间患病率E. 时点患病率6. 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BA. 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B. 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C. 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D. 诊断标准的变化E. 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7.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A. 发病率B. 现患率C. 罹患率D. 时点患病率E. 期间患病率8. 疾病分布是指BA. 民族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B. 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C. 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民族分布D. 民族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E. 年龄分布、城乡分布、季节分布9. 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EA. 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B. 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C. 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D. 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E. 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10. 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哪项特征DA. 描述性研究以个体为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B. 描述性研究选择不同性质的人群进行对比C. 被调查人群是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得的D. 描述疾病分布的特点,可提供疾病的病因线索E. 描述性研究可以验证病因假设11. 描述性研究主要适用于BA. 确定病因B. 疾病分布调查C. 预防效果研究D. 确定疾病危险因素E. 疾病自然史研究12. 现况研究的优点正确的是BA. 可以确定疾病的病因B. 调查时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因素C. 抽样调查时样本数量都比较小D. 不存在幸存者偏倚E. 调查偏倚较少13. 下述不属于现况研究目的的是CA. 揭示人群患病状况B. 提供疾病致病因素线索C. 分析疾病危险因素D. 确定高危人群E. 对疾病监测等资料质量评价14. 不属于普查的优越性是EA. 可以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B. 能寻找出全部病例C. 没有抽样误差D. 可以普及医学卫生知识E. 资料比较全面细致15. 欲了解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部分的大小时,常用的指标是DA. 相对危险度B. 归因危险度C.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D. 人群归因危险度E. 比值比16. 下列哪项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EA 属于观察法 B. 需要设立对照组C. 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D. 由因及果的研究方法E. 省时,省力,省钱17. 下列哪项不是队列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相同点AA. 均需给予人为的干预措施B. 均需设立对照组C. 均是由因及果的研究方法D. 均可能产生失访偏倚E. 花费较大18.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错误的说法是CA. 均是分析性研究方法B. 均属于观察法C. 均可以计算发病密度D. 队列研究验证病因假设的能力较病例对照研究强E. 队列研究适用于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因的研究,而病例对照研究则可用于罕见病病因的研究19-23题共用题干1996年共发生200例某病病人,在1996年年初已知有800例病人,年内因该病死亡40例,年中人口数1000万,如果该病的发生和因该病死亡的事件均匀分布在全年中,则19. 1996年该病的发病率(1/10万)是EA. 0.4B. 8.0C. 10.0D. 1.6E. 2.020. 1996年1月1日该病的患病率(1/10万)是BA. 0.4B. 8.0C. 10.0D. 1.6E. 2.021. 1996年期间,该病的患病率(1/10万)是CA. 0.4B. 8.0C. 10.0D. 1.6E. 2.022. 1996年期间,该病的死亡率(1/10万)是AA. 0.4B. 8.0C. 10.0D. 1.6E. 2.023. 1996年期间,该病的病死率(%)是AA. 0.4B. 8.0C. 10.0D. 1.6E. 2024-27共用题干在某地进行的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显示,该地人群肺癌年死亡率为0.56‰,吸烟与不吸烟者的肺癌年死亡率分别为0.96‰和0.07‰。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6套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6套

《流行病学》试卷(6)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 1分,共 100分。

)【A型题】1. “Handle had been removed”是说( c )A.美国的弗明汉(Framingham)对心血管病的研究B.英国的Doll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C.英国医生约翰斯诺(John Snow)使用病例分布的标点地图法对霍乱的调查D.我国学者对流行病学的研究E.以上都不对2. 以下哪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C)A. 群体特征B. 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 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D. 研究疾病的病因E. 以上均是3. 流行病学主要应用于(E)A. 考核疾病的防治效果B. 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C. 研究疾病预防和控制D. 研究疾病的病因E. 以上均是4.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C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A.无症状的健康人C.在一定围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D.传染病患者E.病原携带者5. 某医师调查了1000人的HB S Ag,其中100人阳性,该调查合适的描述指标为DA. 发病率B. 患病率C. 罹患率D. 感染率E. 生存率6. 甲、乙两人群中几种特殊部位癌肿报告新病例的相对数如下:癌肿部位甲人群(%)乙人群(%)肺10.0 6.7乳腺30.0 20.0子宫颈25.0 16.7其他35.0 56.6合计100.0 100.0据此推论甲人群较乙人群更易患肺癌、乳腺癌和子宫颈癌,该推论是:CA. 正确B. 不正确,因为未区分发病率或死亡率C. 不正确,因为未用率指标测量D. 不正确,因为未设对照组E. 不正确,因为未进行率的标化7. 某高速公路的统计资料表明,蓝色车子的车祸发生事件要比其他车子的车祸发生事件为多。

由此推论:蓝色车子发生车祸的危险性高于其他车子:BA. 对的B. 不对,因为比较的不是基础率C. 不对,因为没有对照组D. 不对,因为没做显著性检验E. 不对,因为以现患率代替了发生率8. 下列哪一种测量常用来计算某病发病率的分母 ( d )A 观察到的病例数B 观察到的新病例数C 无症状的病例D 同期暴露人口数E 同期患病数9. 某一类特征相似的疾病,当其发病率高于一般发病水平时,称为:( d )A. 散发B. 地方性C. 爆发D. 流行E. 大流行10. 在21个国家中,调查了1950年至1960年和1960年至1970年的心脏病死亡率,并分析了心脏病与该国家1971年口服避孕药使用情况的关系。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4套DOC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4套DOC

《流行病学》试卷(4)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 1分,共 100分。

)【A型题】1.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B)A. 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B. 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C. 它可以评价药物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D. 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E. 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2. 目前,流行病学可以概括为:(C)A. 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B.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治对策的学科C. 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治对策的学科D.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治对策的学科E. 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治对策的学科3.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D)A. 病人B. 非病人C. 病原携带者D. 人群E. 个体4.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E)A. 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B. 疾病的病因C. 疾病的防治措施D. 流行病研究方法E. 以上均是5. 综合地进行疾病“三间分布”描述的最经典的流行病学方法是BA. 出生队列研究B. 横断面研究C. 移民流行病学D. 血清流行病学E. 遗传流行病学6. 为了探讨某一疾病在不同国家人群中的发病率差异是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所致,用下列哪种方法最合适CA. 遗传流行病学B. 血清流行病学C. 移民流行病学D. 描述流行病学E. 理论流行病学7. 不同地区的粗死亡率不能进行直接比较,因为CA. 不同地区发病率水平不一样B. 不同地区环境因素不一样C. 不同地区人口年龄构成不一样D. 不同地区医疗诊治水平不一样E. 不同地区经济水平不一样8. 某医院心血管内科2005年和200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数分别101人和121人,那么和2005年相比DA. 200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死亡危险性更大B. 200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抢救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C. 心肌梗死死亡危险的增加不会有统计学意义D. 所有资料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频率的升降E. 以上均不对9. 某县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断其流行强度AA. 散发B. 暴发C. 流行D. 大流行E. 世界大流行10. 对于病因未明的疾病,现况研究的主要任务是:(C)A. 确定病因B. 验证病因C. 寻找病因线索D. 进行病因推断E. 否定病因11. 下面哪一点不属于现况研究的特点:(E)A. 现况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对照组B. 现况研究有特定的时点或期间C. 现况研究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D. 可以用现在的暴露(特征)来替代或估计过去情况E. 不可以作因果推论12. 抽样误差的定义为:(C)A. 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B. 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C.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D. 总体参数间的差异E. 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13. 抽样的目的是:(E)A. 研究总体统计量B. 研究样本统计量C. 研究误差D. 研究典型案例E. 样本推断总体参数14. 某社区卫生机构打算通过调查,了解当年该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你认为采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调查最为合适?(B)A. 回顾性调查B. 现况调查C. 前瞻性调查D. 随访调查E. 典型调查15. 某因素和疾病间联系的最好测量是?(D)A. 人群归因危险度B. 全人群该病的发病率C. 该因素的流行率D. 相对危险度E. 归因危险度16. 说明暴露的生物学效应的指标是:(A)A. RR和ARB. RR和PARC. RR和PAR%D. PAR和PAR%E. AR和PAR17. 队列研究观察对象分组方法是(C )A.按是否发病分组B.随机分组C.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D.按均衡原则分实验和对照E.以上都不是18. 队列研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者必须( b )A.是在研究人群发病或死亡发生前就开始研究,同时确定暴露状况B.根据疾病发生前是否存在某暴露因素对人群分组,并随访观察二组人群中的结局的差异C.在研究开始时就分清人群队列D.选择病例和合适的对照,并确定暴露组发病的危险是否大于非暴露组E.比较队列中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人口特征19. 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计算出某因素比值比的95%的可信区间为0.2~1.8,此因素为:CA、危险因素B、保护因素C、无关因素D、混杂因素E、无法判断20. 有人对250例胃癌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人口学资料、饮酒、吸烟、劳动强度、吃变硬或发霉的馒头、膳食中蔬菜和蛋白质的量以及情绪变化等,同时对条件与上述250例具有可比性的400名非胃癌患者(或健康人)进行同样项目的调查,以便进行结果比较。

温医大《 流行病学 》试卷9

温医大《 流行病学 》试卷9

温医大《流行病学》试卷9 《流行病学》试卷(9) B. 不设立对照组C. 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 1分,共 100D. 理论性研究分。

) E. 流行病学方法研究【A型题】 5.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C A. 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1.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B. 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 A. 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C. 人口总数的自然增加或减少影响因素D. 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B. 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制措施E. 存活时间长短 C. 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D. 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6. 发病率指标来自C 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A. 对住院病人的调查策略和措施。

B. 对门诊病人的调查 E. 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C. 对社区人群的调查D. 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2.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BE. 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 A. 进行统计学检验B. 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7. 患病率指标来自A 方法A. 现况调查资料 C. 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B. 门诊病例资料 D. 研究疾病死亡情况C. 住院病例资料 E. 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D. 专科医院病例资料E. 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3. 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CA. 监测 8. 对急性重型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B. 抽查恰当的指标应是D C. 队列研究 A. 死亡率 D. 现患调查B. 发病率 E. 生态学研究C. 患病率D. 病死率 4. 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E. 罹患率区别在于CA. 设立对照组9. 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C. 样本量足量就好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哪D. 样本量大小由调查可行性决定些指标最合适B E. 样本量估计不能采用经验法A. 死亡率B. 发病率 14. 抽样误差最小的抽样方法是CC. 患病率 A. 简单随机抽样D. 病死率 B. 系统抽样E. 罹患率 C. 分层抽样D. 整群抽样10. 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的研究方法是D E. 双盲法抽样A. 监测B. 个案调查 15.有关队列研究暴露人群的选择,下列哪C. 现况研究条是不对的EA. D. 生态学研究职业人群 E. 暴发调查B. 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 C.11. 抽样调查的特点不包括D D.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A. 不适于患病率低的疾病 E. 患有某欲研究疾病的人群B. 调查进度快,工作量相对较小C. 设计,实施较复杂 16.反映某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最好D. 样本量小容易发现遗漏的指标是DE. 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A. 人群归因危险度B. 全人群该病的发病率12. 为保证样本能反映总体状况,在设计时C. 该因素的流行率需考虑E D. 相对危险度A. 调查对象变异是否比较大 E. 归因危险度B. 样本量是否足够大C. 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17.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为BD. 抽样方法是否可行 A. 发病率E. 以上都是 B. 发病密度C. 病死率 13. 样本量的叙述正确的是CD. 现患率A. 样本量宜大不宜小 E. 死亡率B. 样本量越大资料越准确18.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应选择D A. 20% A. 在患某病者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B. 25%两个组 C. 30% B. 在患该病者中选择有某暴露因素的为一D. 50%E. 所给资料不能计算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该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C. 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某暴露因素的为一22. 该地区结核病的病死率为A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该暴露因素的为另A. 20% 一组 B. 6%D. 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C. 2% 的两个组 D. 男女相等E. 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 E. 所给资料不能计算23. 该地区女性结核病的死亡率为E19-23共用题干某地区有10万人口,1960年总死亡人A. 20% 数为1000名,已发现的结核病患者有300B. 25%名,其中男性200名,女性100名。

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3套..(DOC)

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3套..(DOC)

温州医学院 2008-2009 学年第 学期 200 年级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试卷(3) (卷面100分,占总成绩_____ %) 考试日期:200 年 月 日 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登分人 核分人 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 1分,共 100分。

) 【A 型题】 1. 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D A. 临床试验 B. 干预试验 C. 人群现场试验 D. 病例对照研究 E. 防制实验研究 2.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是A A. 描述性研究 B. 分析性研究 C. 实验性研究 D. 理论性研究 E. 流行病学方法研究 3. 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指A A. 疾病、伤害、健康 B. 病人、高危人群、一般人群 C. 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 D. 死亡、患病、伤残 E. 以上均不对年级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4. 流行病学的最重要研究方法是EA. 实验室方法B. 临床诊断方法C. 统计学方法D. 实验法E. 观察法5. 疾病年龄分布中的出生队列分析方法是EA. 不需要随访B. 观察--时间断面的死亡率C. 将同一时期同一年龄的人划为一组D. 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E. 说明不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组的死亡率的变化6. 时点患病率在理论上是无长度的,但实际上以不超过多长时间为度CA. 1天B. 1个星期C. 1个月D. 6个月E. 1年7. 描述疾病时间分布的特征不包括CA. 短期波动B. 季节性C. 间断性D. 周期性E. 长期变异8. 一个地区通过首次高血压普查,可计算出当地的BA. 高血压发病率B. 高血压患病率C. 高血压罹患率D. 高血压死亡率E. 高血压续发率9.“流行”是指EA. 发病率超过5%的状况B. 发病率超过10%的状况C. 在较大范围都发生了新病例D. 某病的发病率明显地超过邻近地区的发病波动范围E. 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例年发病率水平10. 抽样误差最小的抽样方法是CA. 简单随机抽样B. 系统抽样C. 分层抽样D. 整群抽样E. 双盲法抽样11. 能够实现早期发现和治疗患者的方法是AA. 普查B. 抽样调查C. 生态学研究D. 纵向研究E. 个案调查12. 欲调查某市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应采用哪种调查设计方法EA. 所有医院病例报告B. 生态学研究C. 全市住院或门诊病人普查D. 全市住院或门诊病人抽样调查E. 现况调查13. 某地区为调查中,小学生近视率以及在不同年级,城乡中的分布状况,在全区60所中,小学中进行抽样调查。

临床流行病试卷答案

临床流行病试卷答案

病人
非病人
合计
阳性
58
7
65
阴性
52
83
135
合计
110
90
200
答案: 灵敏度=58/110×100%=52.7% 假阴性率=1-52.7%=47.3% 特异度=83/90×100%=92.2% 假阳性率=1-92.2%=7.8% 约登指数=52.7% +92.2% -1=0.449 考点:诊断试验的评价部分考察(常考)
请问这是哪种科研设计方案?
解析:
队列研究
考点:科研设计方法的辨别(常考)
八、将某人群内患有某病的人与同样人群内未患该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对某个或
某些可疑病因的暴露有无和暴露程度, 通过比较两组的暴露史来评价暴露与疾病的关系,请
问这是哪种科研设计方案?
解析:
病例对照研究
考点:科研设计方法的辨别(常考)
病人还在该单位继续发生。假如你作为流行病学工作者,当如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抄书去
考点: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十六、一项探讨儿童白血病病因的研究中,研究者从肿瘤登记处获得100名白血病儿童,从 病者邻居中选取20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研究者调查得知患儿与健康儿童母亲在妊娠期间分 别有40和20名做过放射检查。问:这是何种病因研究方法?何种设计类型?列表计算研究因 素与疾病的联系强度并解释结果。 解析: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组
对照组
合计
有暴露史
无暴露史
有暴露史
60(a)
160(b)
220
无暴露史
50(c)
130(d)
180
合计
110
290
400
b+c=210>40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第12套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第12套

《流行病学》试卷(12)单项选择题(共100 题,每题 1 分,共 100 分。

)【A 型题】1.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DA. 临床试验C. 人群现场试验B.D.干预试验病例对照研究E. 防制实验研究2.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是AA. 描述性研究C. 实验性研究B.D.分析性研究理论性研究E. 流行病学方法研究3.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指AA.疾病、伤害、健康B.病人、高危人群、一般人群C.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D.死亡、患病、伤残E.以上均不对4.流行病学的最重要研究方法是EA. 实验室方法C. 统计学方法B.D.临床诊断方法实验法E. 观察法5.疾病年龄分布中的出生队列分析方法是EA.不需要随访B.观察 -- 时间断面的死亡率C.将同一时期同一年龄的人划为一组D.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E.说明不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组的死亡率的变化6. 时点患病率在理论上是无长度的,但实际上以不超过多长时间为度CA. 1天B. 1个星期C. 1个月D. 6个月E. 1年7.描述疾病时间分布的特征不包括CA. 短期波动C. 间断性B.D.季节性周期性E. 长期变异8.一个地区通过首次高血压普查,可计算出当地的A. 高血压发病率B.C. 高血压罹患率D.E. 高血压续发率B高血压患病率高血压死亡率9.“流行”是指 EC.在较大范围都发生了新病例D.某病的发病率明显地超过邻近地区的发病波动范围E.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例年发病率水平10.抽样误差最小的抽样方法是CA. 简单随机抽样C. 分层抽样D.B.系统抽样整群抽样E.双盲法抽样11.能够实现早期发现和治疗患者的方法是A. 普查B.C. 生态学研究D.A抽样调查纵向研究E.个案调查12.欲调查某市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应采用哪种调查设计方法A. 所有医院病例报告B.E生态学研究C. 全市住院或门诊病人普查D.全市住院或门诊病人抽样调查E.现况调查13.某地区为调查中,小学生近视率以及在不同年级,城乡中的分布状况,在全区60 所中,小学中进行抽样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医学院硕士生考试《临床流行病学》部分历年考题精温州医学院硕士生考试《临床流行病学》部分历年考题精选选一、1990年某疾病监测点为了查实该地主要疾病的发生、死亡及有关情况,进行了一次流行病学调查,有关数据如下:1990年7月1日该监测点人口数9.5万;同年1月1日该点人口数9.2万;同日记录的恶性肿瘤病例62例,其中,当天新病例2例;1990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80例,同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人数120。

请计算该监测点人群1)1990年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

2)1990年1月1日恶性肿瘤的时点患病率。

答案:1990年恶性肿瘤发病率=180/9.5万=189/10万1990年恶性肿瘤患病率=180+(62-2)/9.5万=253/10万1990年恶性肿瘤死亡率=120/9.5万=126/10万1990年恶性肿瘤病死率=120/180+(62-2)*100%=50%1990年1月1日恶性肿瘤的时点患病率=62/9.2万=67/10万二、2006年1月~1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门诊进行了一项关于“吸烟与口腔粘膜白斑病之间关系”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

对照选自该口腔医院门诊的非口腔粘膜白斑病就诊者,如:镶牙、补牙、洁牙、牙周炎等患者。

病例和对照的配比条件:同性别,年龄相差在2岁以内,温州市居民,并且近10年来一直居住在该市。

结果为:病例与对照均吸烟者共45对;均不吸烟者20对;病例吸烟而对照不吸烟者共25对;病例不吸烟而对照吸烟者共10对。

1)将以上资料整理成规范的供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的四格表。

2)如何分析吸烟与口腔粘膜白斑病之间有无关联?3)如何计算和解释关联强度?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如何下结论?4)该研究的设计是否存在不足,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根据以上资料,整理出四格表如下:表温州市100对口腔粘膜白斑病与对照的吸烟史2)吸烟与口腔粘膜白斑病之间有无关联分析:x 2=(∣b -c ∣-1)2/(b+c)=(∣10-25∣-1)2/35=5.60,P<0.05结果表明,吸烟与口腔粘膜白斑病之间有关联。

3)计算和解释关联强度:OR=c/b=25/10=2.5其意义为:吸烟患口腔粘膜白斑病的危险性为不吸烟者的2.5倍。

结论:在温州市,吸烟可能是患口腔粘膜白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者患口腔粘膜白斑病的危险性为不吸烟者的2.5倍。

但尚需要进一步证实。

4)从案例中给出的部分研究背景资料看,此项研究病例和对照的代表性均不强,且存在着明显的偏倚。

如:仅选择一所医院进行研究,显然所收集的病例很难代表温州市口腔粘膜白斑病患者的吸烟暴露情况,当然对照也无法代表产生口腔粘膜白斑病患者的非病例对照病例合计吸烟不吸烟吸烟45(a)25(b)70不吸烟10(c)20(d)30合计5545100人群。

因为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对本病认识水平的不同,有部分患者很可能不会因口腔粘膜白斑病而就诊。

另外,选择牙周炎、洁牙等患者作为对照时,由于吸烟也是牙周炎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而且吸烟常常导致牙结石的形成和牙体着色,因此进行洁牙,这就有可能造成对照组中吸烟的暴露率明显高于温州市普通人群,从而导致吸烟和口腔粘膜白斑病之间的关联强度的低估。

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增加病例和对照的代表性,克服不同的偏倚的影响,进行更大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提高结果的可信程度。

三、在温州洞头县一农村用皮肤试验来筛检肝血吸虫病,试验结果见表试计算该试验的正确指数、阳性预测值及假阳性率四、有人用红外线扫描和X 线摄片两种方法在一批妇女中筛检乳腺癌,试验结果见表请问两种方法并联使用,所得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指数分别是多少?三、队列研究证明暴露因素E 是疾病D 的危险因素(RR =3,P<0.05)。

但进行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时,发现病例与对照组暴露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OR=1.1,P>0.05)。

进一步分析显示,这种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是因为患者在诊断出此病后往往会改变其行为习惯,从而使患者的暴露情况改变。

请问这属于哪一种偏倚?四、假设研制出一种预防丙型肝炎的疫苗,要评价此疫苗的效果,你会选择哪个人群作为你的研究对象?五、一个队列研究得到了下列率:全体男医生肺癌的发病率为0.94‰,所有吸烟男医生的发病率为1.30‰,非吸烟男医生的发病率0.07‰。

根据此资料请计算RR 值、AR 值?六、在一项200名病例与200名对照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有160名病例与50名对照具有暴露史,其中病例和对照均有暴露史的对子为30对。

据此请计算出OR 值?七、将一群未患病的人根据是否暴露于所研究的病因或暴露程度而划分不同组别,然后在一定期间内随访观察不同组别的该病的发病(死亡)率,以评价暴露与疾病的关系,请问这是哪种科研设计方案?试验肝血吸虫病合计有无阳性阴性117531708312320合计125365490试验结果乳腺癌红外扫描X 线摄片有无++4020+-1020-+3010--202450合计1002500八、将某人群内患有某病的人与同样人群内未患该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对某个或某些可疑病因的暴露有无和暴露程度,通过比较两组的暴露史来评价暴露与疾病的关系,请问这是哪种科研设计方案?九、在一项疫苗试验中,对随机选择的1000名2岁儿童注射疫苗并追踪观察10年,其中80%从未患病。

因此认为该疫苗的效果非常好。

谈谈你对这项研究结论的看法。

十、某医生利用钼钯射线法检查妇女患乳腺癌情况,结果如表,试对该方法进行评价十一、200位成年男性体格检查,经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运动试验检查,结果在110例冠脉造影显示狭窄的人中,心电图阳性58例,阴性52例;90例冠脉造影显示不狭窄的人中,心电图阳性7例,阴性83例。

试评价心电图运动试验用于诊断冠心病的真实性。

答案:灵敏度=58/110×100%=52.7%假阴性率=1-52.7%=47.3%特异度=83/90×100%=92.2%假阳性率=1-92.2%=7.8%约登指数=52.7%+92.2%-1=0.449十二、为了研究新生儿出生缺陷与服用某种药物的关系,有研究者利用病例对照研究在某医院得到如下资料:病例组共67例出生缺陷病例,其中服药人数59例,未服药者8例;对照组共61例无出生缺陷病例,其中服药人数28例,未服药者33例。

请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评价服用某种药物与出生缺陷的关系?十三、试以糖尿病为例,简述疾病的多因观念?并谈谈你对循证医学的看法!十四、请写出评价筛检或诊断试验真实性、可靠性的常用指标及其相互关系?十五、某学员队突然出现许多以发热、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病人,其中多数人已住院治疗,且病人还在该单位继续发生。

假如你作为流行病学工作者,当如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钼钯射线法病理活检法合计阳性阴性钼钯射线法阳性9001001000钼钯射线法阴性1009001000合计10001000200病人非病人合计阳性阴性585278365135合计11090200是否服药病例对照合计服药未服药59828338741合计6761128十六、一项探讨儿童白血病病因的研究中,研究者从肿瘤登记处获得100名白血病儿童,从病者邻居中选取20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

研究者调查得知患儿与健康儿童母亲在妊娠期间分别有40和20名做过放射检查。

问:这是何种病因研究方法?何种设计类型?列表计算研究因素与疾病的联系强度并解释结果。

十七、元旦某大学学生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爆发,现要你主持这起事件调查,请你列出调查步骤以便实施调查研究十八、为观察丹参静脉滴注是否可以降低急性心梗的病死率,研究者将入院的急性心梗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住院病死率是否不同。

问:该研究属于何种科研设计方案?为什么?十九、某作者欲研究年龄是否系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因素,该医院自1990年以来入院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该按年龄分三组:甲组<60岁,乙组60~70岁,丙组>70岁。

1990年以来该院急性心肌梗死均采用统一的治疗方案。

作者统计三组住院病例病死率,结果发现丙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年龄越大心肌梗死预后越差。

问:该结论是否可信?为什么?答案:该结论可能存在问题,因为急性心肌梗死预后不仅和年龄,还和心肌梗死的面积、部位、有无并发症等有关,因此如不进行分层分析,很可能存在混杂偏倚二十、某市白血病协作组欲研究急性白血病的长期生存率,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29家医院收集1984年1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某市住院新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时间从确诊日起至死亡或随访结束日(1996年12月31日),失访率为10.8%。

共收集急性白血病1028例,其中5年长期生存150例,5年长期生存率(寿命表法)为18.6%,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为13.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28.1%,AML中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长期生存率较高。

问:请分析该研究的起始队列,研究对象是否能代表目标人群及随访是否完整?答案:该作者采用的是统一的起始点,自急性白血病确诊日计算生存时间,且都是新发住院病人,不存在杂乱的零点时间。

研究对象虽然不是从目标人群随机抽样而来,但由于参加协作组单位有29家,研究样本数达1028例,样本量大,因此基本上能代表某市急性白血病例的情况。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因此随访时间长短不一,1994年12月31日登记的病例,随访到1996年12月31日,只有2年时间,作为5年生存率分析,随访时间显然不够。

失访率10.8%,属于可以接受范围。

二十一、如何能早期发现乳腺癌,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