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平天国

合集下载

论太平天国的兴与衰

论太平天国的兴与衰

论太平天国的兴与衰摘要: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是我国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运动自始自终以拜上帝会为旗帜宣传,组织和发动群众。

在革争酝酿时期和革命发展过程中拜上帝会起到动员千百万群众参与太平军的积极作用。

全陵小天堂时期拜上帝会却对革命起到消极作用。

尤其是天京事变的发生使广大群众对拜上帝会所宣扬的教义幻灭,最终导致革命的失败。

用通观历史全局的眼光审视,太平天国运动最致命的败因之一就是反文化。

关键词:拜上帝会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兴旺衰败小的时候听说太平天国的故事觉得都很神奇,天王洪秀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更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按劳分配的理想觉得很先进,在那个封建的时代,资产集中的现状能提出这个思想理论,觉得就是一个神话,大多数百姓都没有土地,即使有土地有太多的徭役赋税,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他这一制度的颁布,把百姓从水深火热生活中解脱了出来,百姓有了地,就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这样的领导怎能不让人支持。

将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制度化,从而发展到了最高峰。

平均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想,有着它的演变过程、不同的历史作用和利弊。

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时期,它是落后的、倒退的和反动的。

但是,在反对封建地主所有制,打破封建大地产对农民的桎梏中,它不仅是一面鲜明的旗帜,而且是进步的和革命的,因为它起着推动生产力发展,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是我国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它承袭了历代农民起义以宗教为口号的传统,但又有其本身的特点。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代恰是基督新教在我国开始传入时期,“其传人的教义及西方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所造成的冲击,却对长期处千与愚昧状态的人民起了惊醒的作用……拜上帝会就是中国人由麻醉而惊醒的一种表现。

”太平天国远动始终以拜上帝会为旗帜来宣传、组织和发劲群众,及其失败也与拜上帮会本身有密切关系。

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摘要:金田起义爆发,标志着举世震惊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历史上众多农民运动之一为何可以脱颖而出,留下重要的史书记载?曾经声势浩浩荡荡的运动何故失败?这场失败的运动又有哪些影响?我们从中得到那些启示?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启示与影响一、太平天国运动概述中国浩荡的历史长河里,发生过许许多多的农民起义,而这些起义大部分以湮没于历史难在寻踪,但是有一场起义却被各种各样的人物传记和史书记载,被写进中学甚至大学的历史教程,那就是发生在185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

这样一场失败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在众多的农民起义中脱颖而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以及使他具有历史独特性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以1851年1月11日的金田起义为开始标志,经过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京事变等事件,以1864年7月天京陷落为结束标志。

历时近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时间之长,地域之广,以及它建立起一个与清政府对抗政权的成绩使得它确实与其他农民起义不同。

那这样一场曾经让清政府束手无策,只好与其并立的政权是如何走向衰败直至覆没的呢?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一)、内部原因1.内部的腐朽到史学界普遍认为“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衰败的标志,但”天京事变“是不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呢?在我看来,并不尽然。

正如萨拉热窝事件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一样,我认为”天京事变“仅仅只是一个导火线,一个切入口,让我们可以窥见大厦将倾的颓败与萧条。

在读这段历史中,其实我感觉到最深的一个感触是太平天国运动与三国中刘备建国的相似性。

前期,洪秀全与刘备一样都是招纳贤才,笼络民心,最终建立起自己的大业。

但洪秀全毕竟不是刘备,他的各位兄弟也不似关羽,张飞那样豪气云天,视名利金钱于浮云,这大概就是史书上讲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首当其冲表现出来的局限性就是贪图享乐,目光浅薄。

马克思论太平天国

马克思论太平天国

马克思论太平天国曹志君袁蓉最近,有报刊发表关于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评价问题的文章,引用了马克思1862年撰写的《中国记事》一文,以此来全面否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我们认为,马克思对太平天国的认识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又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认识的局限性等息息相关。

要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必须对当时历史背景进行具体的全面分析。

一太平天国革命前夕的中国,政局动荡,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此的,远在欧洲的马克思也时刻关注着东方这个古老国度里所发生的一切。

1850年,他根据德国传教士居茨拉夫从中国带来的消息,对中国的局势作出预测:“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8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之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

”马克思对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充满了信心,他还认为,在“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由此可见,马克思对中国即将到来的革命满怀激情,而对清王朝顽固、守旧、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深恶痛绝,并期待着世界的东方“变革”的来临和“中华共和国”的新生。

1853年6月14日,即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南京)后不久,马克思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发表社论,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背景进行了剖析:“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尚、工业和政治结构,而到1840年就在英国大炮的轰击之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

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及评价

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及评价

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及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然而,尽管太平天国运动持续了十多年,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

其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太平天国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的分歧和内部斗争。

尽管太平天国号称实行共产主义,追求平等和公理,但领导层内部的权力分配和地方官员的任命等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内讧。

例如,洪秀全和洪仁玕之间的争斗就严重削弱了运动的战斗力。

其次,太平天国运动缺乏严密的组织和领导。

起初,洪秀全仅仅是一个农民领袖,缺乏足够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管理的经验。

后来,太平天国虽然成立了各级机构,但由于领导层的贪污和腐败,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挥,使得军队和民众的士气逐渐低落,无法与清朝军队抗衡。

第三,太平天国运动几乎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

尽管太平天国起义本身是一场反对外国压迫和剥削的运动,但它的理念和行动并没有引起世界各国的共鸣。

这使得太平天国无法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和支持,从而使得运动缺乏外部资源和后援。

此外,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清朝政府除了派出大量军队进行武装镇压外,还颁布了一系列惩罚性措施,如处死或流放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和支持者,扣押他们的财产等。

这使得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打击。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内部分歧和斗争,组织领导不力,缺乏国际支持以及清朝政府的镇压。

然而,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场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不可忽视。

太平天国运动为后来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奠定了基础,太平天国的理念和精神也对后来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因此,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的意义和影响仍然是积极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不能以传统的胜败观念来衡量,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本身在其中一种程度上就是一场反抗压迫和追求平等的伟大斗争。

无论成功与否,太平天国运动都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改变。

论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失败原因

论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失败原因

论太平天国运动及失败原因摘要:宗教基础、平等思想、独立军队、建国立制,以上这些无疑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次成功的农民起义。

这鲜明的阶级性同时也使得这年轻的负有西化色彩的政权先天不足:农民阶级的分散性、守旧性,贪图安逸以及眼光短浅等,无法克服这些弱点也就无法彻底反清反封建。

神权皇权的互不容、领导权的分散及夺权内耗,加之领导集团对宗教、洋人的不正确认知,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思想蜕化策略失败阶级局限性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增加赋税,横征暴敛,阶级矛盾激化。

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

广西是各种矛盾十分尖锐而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之一,起义武装遍及全省。

1850年11月4日,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

从此揭开了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

太平军向东南发展受阻。

次年洪秀全在武宣东乡自立“天王”,分封诸将。

9月,太平军突围北上攻占永安,一面抗击清军进攻,一面进行军政建设。

12月,天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1852年4月,太平军永安突围,攻桂林不下,转攻全州,冯云山中炮身亡。

折入湖南道州,在此整顿队伍,增修战具;制备军火,并作出“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的战略决策。

弃道州东进。

攻长沙,萧朝贵阵亡。

占岳州(今岳阳),建立水营。

翌年3月占领江南重镇江宁,定为都城,称天京。

旋派军两支攻占镇江、扬州,与天京形成犄角之势。

太平军攻占江宁后不久,清军即赶来堵截。

洪秀全、杨秀清决定固守天京,同时派兵北伐京师,西征长江中游。

北伐军将士英勇善战,但由于战略上犯了孤军深入的兵家大忌,终致全军覆没。

索性西征顺利成功,解天京之困。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受到极大损害,军事形势不断恶化,武汉、九江相继失守,湖北、江西根据地大部丢失,只有安徽战场控制地区略有扩大。

近代史论文-太平天国

近代史论文-太平天国

近代史论文----︽天朝田亩制度︾给太平天国带来了什么国际教育学院互联网 08-1 班范振《天朝田亩制度》给太平天国带来了什么“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摘自《天朝田亩制度》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资料来探讨一下《天朝田亩制度》对太平天国的影响。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建立一个理想的地上“天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1853年冬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这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方案,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第一,以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为基础的经济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的最核心内容是彻底废除私有制度。

它宣布根据“天下皆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解决土地问题的指导思想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希望通过平分土地,最终实现“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太平天国从土地和财产公有的原则出发,制订了平均分配土地的具体方案。

它规定将田地按产量高低分成九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并规定十五岁以下者受田数量为十六岁以上者的一半,杂以九等,好坏搭配。

第二,以乡官制度为基础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县以下设各级乡官,负责管理地方民政和百姓的经济、文化生活。

乡官主要通过选举由本地人充任。

乡官的体制、称呼与军队完全相同,设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

每军共13’156人。

李大钊论太平天国

李大钊论太平天国

( 第 11 ) 总李 大钊 论 太平 天 国
邱 远 猷
(首 都 师 范 大 学 政 法学 院 , 北 京 10 8 ) 009
摘 要 : 过 去 学术界 对 李大钊 的 革命理 论 与 对革 命 的贡 献研 究甚 多 , 果 丰 硕 , 对 其 成 而 学术 思想研 究 不够 , 成果较 少 , 于李 大钊对 太 平天 国的论 述 则基 本无人 提 及 。本 文研 究 李大 至 钊是如 何 论述 太平 天 国起 义 的原 因、 质 、 史意义 、 性 历 失败 原 因与 经验教 训 的 , 以及 李 大钊论 太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维普资讯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 u n lo a i l r l iest o ra fC pt ma Unv r y a No i
20 0 6年 第 4期
( o i c ne d i ) S c S i csE i n l a e t o

李大钊是 在 中 国传 播 马 克 思 主 义 的先 驱 , 中 国 是 共产党 的主 要创 始 人 之 一 , 一 位 卓越 的无 产 阶 是 级革 命家 。也 许正是 因 为李 大钊 在 中国革命 史 与 中国共 产党 历 史 上 的重 要 地 位 , 去 长 期 以来学 过 术界 对他 的研 究 , 数 都 是 对 他传 播 马 克 思 列 宁 多 主 义 、 建 中国共 产 党 方 面 的 重 要 作用 和 伟 大 贡 创 献 倍加关 注 , 而且 研究成 果 非常 丰硕 。但 是 , 李大
片的不 生 产 的消费 , 因鸦 片 贸易而生 的贵金 流 出 , 鸦片 战争 对英赔 款 , 以及 鸦 片贩卖 的贿 赂公 行 , 以

论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论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论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19世纪中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腐朽的清朝统治者面对封建经济的危机和外匡殖民主义者的入侵,一筹莫展,无计可施。

他们能做的只有想尽办法的从百姓身上得到利益。

尤其是鸦片战争过后,清政府增加赋税,导致民不聊生,此时洪秀全带领一种农民揭竿而起,金田起义的打响,是很自然不过的事情。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是洪秀全等领导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从1851年(清咸丰元年)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经历了整整十四载,起义军转战了十八个省市,并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虽然它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其历史意义是不可否认的,很伟大的。

那时的清朝是一个新旧思维与中西文化激烈冲突与融合的年代,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一夜之间突兀的出现在人们面前。

虽然历史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年代(按传统的史学分期,是由古代史进入到了近代史),但旧时代的影子还依旧笼罩在这个帝国上空。

摘自《大帝国的涅槃》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中国的近代化不同于欧美国家。

要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才能进行。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巨大规模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其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洪秀全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创立了拜上帝会,矛头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沉重打击了清王朝。

1850年,拜上帝会在今天村公开宣布起义。

1851年,在进军途中,洪秀全正式宣布建立新的政治实体——“太平天国”。

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伟大和平的天堂”的意思,在基督教意义上隐含着对世界的拯救。

参考《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

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太平天国学号:20091080076姓名:吕翔宇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运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超过了以前任何一次农民运动。

而从整个运动过程看,太平天国政权的兴亡与农民的支持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

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

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

清政府的捐税,年年增加,使农民不堪重负。

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

农民反抗斗争多达110次。

特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为激烈。

在此期间,洪秀全被《劝世良言》中的单一神权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观所吸引,把基督教的平等观和中国农民的“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平均思想结合起来,从农民阶级的要求和利益出发,先后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

同时期,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广大贫苦农民和烧炭工人中,宣传反清思想,开展拜上帝会的组织工作。

1849年,拜上帝会众已达万余人。

1850年前后,拜上帝会与地主团练的冲突日趋尖锐,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酝酿和发动的。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3月,太平军转战到武宣东乡,洪秀全正式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州。

在永安滞留期间,进行了休整补充和制度建设,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治制度的雏形。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围桂林,克全州,入湖南。

在全州战役中,冯云山战死。

太平军转战湖南途中,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重要文告,阐明太平天国“扫除妖孽,廓清中华”宗旨,号召广大群众纷纷响应。

湘江上的纤夫、船工;码头上的挑夫、搬运工;城镇中的铁匠、商贩、木匠;以及郴州、桂阳山区的煤矿工人,参加起义,太平军迅速壮大。

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队伍增至50万,声威大振。

2月,太平军水陆兼程,沿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等重镇。

3月1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洪秀全进入南京城,宣布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和发展胜利成果,进行了北伐和西征。

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率军进兵北京。

北伐军出江苏,过安徽,进河南,渡黄河,入山西,直捣直隶,逼近天津,由于孤军远征,终于失败。

洪秀全为了控制长江中游,确保天京安全,又派兵西征。

1853年5月,赖汉英、胡以晃、曾天养率军溯长江西上,攻占了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的广大地区。

在湖南境内,多次打败曾国藩组织的以地主团练为骨干的湘军。

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又在天京外围展开了激烈的破围战,先后击破了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1853年冬,制定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

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维持绝对平均主义的农民乌托邦,不可能付诸实施。

但是,它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太平天国还实行男女平等;改革考试制度;对外关系上,坚持独立自主。

正当太平军在西征战场取得胜利之时,1856年8月,天京城内发生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杖责洪秀全,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的事件。

洪秀全感到事态发展下去对自己不利,表面上答应了杨秀清的要求;暗地里却密召在前线的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回京救驾。

韦昌辉立即率3000精兵赶回天京。

9月2日凌晨,在秦日纲的配合下,包围了东王府,杀了杨秀清和他的全家,及部下和士兵2万多人。

天京城内一片恐怖。

石达开从湖北赶回,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

韦昌辉又想杀死石达开,石达开只好半夜缒城逃出天京,石达开的全家老小都被韦昌辉杀了。

韦昌辉的行为,引起太平军全体官兵和百姓的愤慨。

石达开在安庆起兵后,要求洪秀全顺从民意杀死韦昌辉。

11月2日,洪秀全诛杀了韦昌辉及其心腹200余人,平息了这场自相残杀的内乱。

韦昌辉被处死后,石达开应召回京“提理政务”。

洪秀全经过“天京事变”,对石达开也不信任,于是封洪仁发和洪仁达为王,钳制石达开。

石达开既无实权,又心存疑虑,1857年6月,率领10万精兵远走西南。

石达开的队伍孤军奋战,1863年6月,被清军围困在四川大渡河畔,全军覆没。

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盛入衰的转折点。

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主张“权归于一”,反对“结党联盟”;广开言路,“上下情通”。

效法西方,兴办工矿交通和金融事业;准许私人投资,雇佣劳动;奖励民间制造器皿技艺,准其专利自售,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纲领,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倾向。

1860年上半年,李秀成、陈玉成部捣毁江南大营,并开辟了苏南根据地。

1861年9月,安庆失陷。

次年5月,陈玉成败走寿州,被俘就义。

太平天国西线陷入无法挽救的危境。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同清政府互相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坚决地同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先后重创“常胜军”、“常安军”、“常捷军”,并将华尔打死,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安庆失陷之后,太平军在江苏、浙江的根据地也相继失守,只剩下天京及其周围小块地区,这时,天京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形势日益危急。

李秀成提出“让城别走”,另辟根据地的主张,被洪秀全拒绝。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

7月19日,湘军挖掘地道,用火药轰塌城墙,经过激烈巷战,天京陷落。

大部分太平军将士壮烈牺牲,少数人突围。

幼天王和洪仁玕在江西被俘,英勇就义。

李秀成在天京突围时被俘,被曾国藩杀死。

太平军余部转战大江南北,一直奋战到1868年。

太平天国的理论纲领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等几本书之内。

然而,很出奇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虽然声称结合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但他其实对基督徒一无所知。

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源於当时的中国籍传教士梁发所写的《劝世良言》。

后来有外国传教士知道了这件事,试图向他讲述圣经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为异端。

不过,洪秀全这些非基督教亦非儒家的“三及第”思想,对于当时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群众有着很大的号召力。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解决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革命纲领,体现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旧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资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在后期提出的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由于客观上周边环境的恶劣与主观上农民阶级的漠视而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另有意见认为,太平天国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进步的表徵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

政治上,太平天国由神权与王权结合,朝中不但阶级森严,为王为官者的为所欲为,更甚於儒家思想约束下的朝廷。

文化上,太平天国对固有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对传统知识分子仇视。

洪秀全等王定都天京后,生活糜烂腐化,朝政纲纪紊乱,圣灵乱封。

制度上,天朝田亩、资政新篇等纲领只属纸上谈兵,从未有认真推行,亦不见有任何成效可言。

至于所谓“开放科举考试予女子应考”等进步政策,大多仅存在于野史传说之中。

这个政权在历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议,他的“先进性”并没有得到所有历史学家的赞同;在中国大陆的历史教科书中,仍然认可了天平天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认为其具有相当的革命性。

但更为广泛的观点认为太平天国是建立在欺压人性基础上的另一个残暴的政权,更加倾向于一个农民暴力政权。

洪秀全本人也并不被认为是理解基督教教义。

他的所有的政策都没有得到过成功实施。

郭廷以在《太平天国的极权统治》一文认为:“太平天国是一个低级的迷信,绝对的暴力集团,神权、极权、愚昧的统治,只为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的白骨,满地的荆棘,丧失的生命最少为二千万至五千万。

”然而中国历史上这场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前后奋战14年,纵横18省,威震全中国,最终在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

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著特征。

另一方面,洪秀全在这次起义假借了当时从西方宗教传入的新兴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鲜。

这可能与当时老百姓希望求变的思想有关。

总而言之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其实,在太平天国的实质上看来也或多或少带有一点封建色彩,最初,洪秀全是在梁发所作《劝世良言》中得到的启发从而创建了太平天国,自封天王,亦称其为上帝的次子,如今下凡拯救受苦受难的农民百姓。

由其语言上来看,很明显是受到了外国的宗教影响。

再者,梁发是中国最早的基督教信徒,受《圣经》启发写出了《劝世良言》,而洪秀全恰恰是在梁发所作《劝世良言》中得到的启发从而创建了太平天国,所以说,太平天国实质上是有封建色彩的。

洪秀全为了宣扬自己是神所派下凡来拯救受苦受难农民百姓的使者和“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他结合了基督教义和儒家的大同思想还有农民的平等主义从而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歌》还有《原道觉世歌》。

这三本书中无一不带封建思想的,与其说是太平天国是反封建还不如说是封建社会的另一种形式,与其说洪秀全把封建统治者推下台,还不如说是另一位封建统治者登上位。

太平天国之所以能吸引如此之多的农民百姓加入,其缘由之一就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定。

洪秀全也可谓是个人才,他看清了农民百姓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的心理,于是利用了这一心理制定了所谓的《天朝田亩制度》来吸引农民百姓的加入,以增强太平天国的实力。

但是无论怎样的去增强实力,无论怎样的去挣扎,太平天国运动还是以失败告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