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宽容》教案

合集下载

多一些宽容语文教案

多一些宽容语文教案

多一些宽容语文教案教案名称:培养学生宽容心态的语文教学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宽容心态,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宽容他人的能力,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观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宽容的含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宽容他人。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语文》第二册、视频素材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引入话题: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宽容是什么?对于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我们应该如何对待?2. 引导学生思考:宽容是一种美德,它是指对别人行为或观点的包容和理解,不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在遇到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或事情时,应该能够宽容、包容和接纳。

Step 2:学习1. 向学生介绍与宽容相关的文章或故事,例如《小红帽》中狼和小女孩的相互宽容,或者一位宽容他人的老师或同学的感人故事。

通过阅读或观看相关的素材,引发学生对于宽容的思考。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选择一个宽容相关的话题,如宽容家人、朋友、同学、陌生人等。

组内成员一起讨论,探讨如何在这个话题下表现宽容。

Step 3:拓展1. 观看视频素材:选择一些关于宽容的视频素材,让学生观看并思考。

在观看完毕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小组分享: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的结果,并与其他组共同学习。

3. 教师点拨和总结: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教师可以适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和引导,同时总结出宽容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Step 4:实践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和体验宽容的行为,写下自己所见所闻,并思考对于宽容的理解和感受。

2. 课堂分享: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分享给全班,并与全班一起讨论、互相学习。

评价与展示: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来评价他们对于宽容的理解程度。

并鼓励学生将宽容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展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

拓展延伸:1. 进一步了解有关宽容的经典名言警句,并让学生解读和思考其中的深意。

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zhuzhu 一、教学目标:1、了解宽容的重大意义,明确怎样才能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

2、学习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并能围绕论点举出有关的事例。

3、正确地看待宽容,学会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

二、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在你们所见过的事物中,世界上什么最大呢?(学生自由发言)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胸。

”为什么这么说?用来形容人的心胸宽广的名言有:宰相肚里能撑船。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吴锦文的自我介绍)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来看这篇课文,《多一些宽容》它将教给我们一些方法。

2、打开书52页,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或不明确的生字词写黑板上,同学老师共同解答。

和谐xie豁达huo胸襟jin摈弃bin和睦mu迥异yi 芥蒂jiedi嫉妒jidu憎恨zeng3、朗读课文(个人、接力、分组、齐读)4、划生字词:补充解词姑息5、自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①为什么要多一些宽容,怎样才能做到宽容,宽容和放纵有什么区别?②对课文还存在哪些疑问?“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禁烟英雄林则徐的一句名言。

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深感责任重大。

那时,帝国主义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清政府腐败无能,不敢抵抗,只好让大量白银不断外流。

林则徐目睹这种情况,极为气愤,于是,他于1840年挺身而出,坚决查禁鸦片,并给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上联告戒自己,要要像大海一样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

下联说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

③党性: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最高最集中的体现。

是衡量党员阶级觉悟高低的标准。

6、第二小节论述怎样才能做到宽容,请给文章分层,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①什么叫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你能结合课文举一个例子作事实论据吗?互谅:唐太宗还是秦王时,魏征曾全太子李建除去他,后来他当上皇帝,不计前嫌,能原谅他各为其主,重用了魏征,至于他贞观盛世,是与他的胸襟广阔分不开的互让:负荆请罪,蔺相如为了顾全大局,甘愿忍受廉颇的嘲讽,当廉颇得知后,非常惭愧,于是负荆请罪,后来两人同心协力为赵国出力。

(苏教版)《多一些宽容》教案

(苏教版)《多一些宽容》教案

(苏教版)《多一些宽容》教案课程简介本节课将通过《多一些宽容》这篇文章,来引导学生了解宽容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做一个宽容的人。

教学目标1.了解宽容的含义及其重要性;2.掌握宽容的表现形式;3.学会如何做一个宽容的人。

教学重点1.宽容的含义及其重要性;2.宽容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如何做一个宽容的人。

教学内容前置知识学生需要了解“宽容”的含义。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想一下在何时何地,曾经由于没有宽容而发生过争执或冲突的经历,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1. 什么是宽容首先,让学生来回顾一下“宽容”的含义:指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行为或态度,并不去计较和指责对方所犯的错误。

导师可以采取从定义上归纳的方式,以及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宽容。

例如:•同学之间出现冲突或不和的,通过依据事实、依据常理、客观看待等方式来认识问题,增加宽容心;•在处理工作或学习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时,也要学会宽容他人,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尝试找到共同点,避免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2. 多一些宽容介绍完“宽容”的定义和意义后,导师可以通过引用文章《多一些宽容》的内容来加深学生对宽容的认识。

•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总结出作者对宽容的理解;•学生思考问题,尝试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增加宽容心。

3. 宽容的表现形式除了了解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之外,学生还需要学会宽容的表现形式。

此处,导师可以列举一些宽容表现的例子进行讲解:•对别人的错误或缺点不在当场进行批评或指责,而是在适当的时候提醒;•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不强求自己的意见被接受,而是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

4. 如何做一个宽容的人最后,让学生思考并交流自己如何做一个宽容的人,包括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行为、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宽容计划等。

综合本课学习内容,导师总结了宽容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宽容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明确了如何做一个宽容的人。

课后作业作为课后作业,导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总结性文章,回顾并总结学习到的有关宽容的内容,讲述自己如何做一个宽容的人,并在文章中引入自己经历的例子。

《多一些宽容》教案设计

《多一些宽容》教案设计

《多一些宽容》教案设计《多一些宽容》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结构及论证语言。

2.引导学生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劝说他人。

学习重难点:1.理解宽容和批评的统一关系。

2.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辨证说理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宽容”的一些事例。

再由温家宝总理故事引入。

2009年2月2日,温家宝在剑桥大学演讲时,礼堂后方一名西方人模样男子突然起身叫嚷,并向讲台投掷鞋子。

该男子的行径引起全场听众的强烈愤慨,大家齐声高喊“可耻”、“滚出去”。

此人在一片斥责声中被安保人员带离现场。

温家宝总理说:“这种卑鄙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

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温家宝总理认为对青年学生还是以教育为主,希望校方给他继续学习的机会。

浪子回头金不换,希望该学生正视错误,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二、课堂研习:1.交流预习导学。

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第一段,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

第二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宽容。

第三段,对观点做补充论述。

既要强调宽容的重要,又不可简单地一味强调。

3.作者在论述宽容的意义时从哪几个角度说的?前两句从人与人的关系角度阐述宽容的社会意义,说明只有提倡宽容,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后一句引用林则徐的自题联,从个人胸襟的角度加以论证。

4.作者按什么层次来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一段有5个层次,先总说后分说,分说的内容由轻到重,安排十分讲究。

第一层(开头2句)是总述。

三个“一种”: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

“要……就必须……”说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是宽容的基本要求。

这一层不仅概述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而且在结构上也是全段的总领,以下四层依照“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顺序分别进行论述。

5.“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四者有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

《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教案教学目标:1、能说出的中心论点,并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2、学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并能围绕论点举出有关的事例。

3、正确地看待宽容,学会用宽容对待别人。

提倡人与人之间的高尚的人格修养——宽容。

教学设计与过程:一、名句积累,导入新。

导入: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宽容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多一些宽容。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吧,从中你会进一步理解宽容,学会宽容。

二、初读文,质疑1、一个学生朗读文,其他同学听读。

朗读要求:注意文中生字词的读音;注意语气与节奏。

2、师生评价学生的朗读。

3、质疑:三、再读文,理解宽容⑴作者阐述了怎样一个观点?明确: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

⑵为什么要多一些宽容?⑶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明确:要做到宽容,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

四者有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

“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

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⑷最后一段并不是讲要“多一些宽容”,是否多余?看完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该如何认识“宽容”材料一:七年级班的班主任王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经常找学生谈心,耐心辅导学生。

但小赵同学对王老师有看法,他说:“我迟到了,他就批评我;小测验时,我就翻了一下书,也被他狠狠批了一顿。

王老师太严了,对我一点也不宽容。

”材料二:媒体报导:在家庭暴力中受害的弱势一方——妻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宽容了丈夫的过失——酗酒、赌博、虐待、侮辱——导致对方的暴行越演越烈,直到受害者不堪忍受时,悲剧发生了:受害人要么被活活打死,要么向施暴者举起了屠刀明确:不多余,是观点的补充论证。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强调宽容的重要性,可能会导致对丑恶甚至罪恶的姑息,要明辨是非、分清敌我,该批评、惩罚的还是要批评、惩罚。

《多1些宽容》教案教学设计8完整篇.doc

《多1些宽容》教案教学设计8完整篇.doc

《多一些宽容》教案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并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理解宽容与批评的统一关系。

2、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宽容”的经典语句、格言;设置关于宽容事例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呈现对宽容的思考,为展开深入学习作铺垫;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文意与文章内容、主题、结构等;运用教师寄语以及播放歌曲《爱的奉献》等形式陶冶学生的情操,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劝说他人。

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证明论点。

2、难点: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这一内容。

三、课前预习:1、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词语注音和解释,扫除阅读障碍。

2、收集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故事,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以下几则故事新闻,让学生看完后谈发现体会。

第一则出示2004年6月17日中国云南大学大四学生马加爵执行死刑的资料短片。

第二则出示负荆请罪的flash故事短片第三则出示新浪网标题新闻:不满母亲牢骚话一男子竟然打落母亲两颗牙男子拒交两角存车费抡钢锁将看车人打成脑出血七旬老人在北京西客站餐厅休息挨服务员巴掌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是一种博大的胸襟,是化解矛盾的良药。

一个人如果心胸狭窄、自私霸道就无法做到宽容他人,甚至会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

宽容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多一些宽容。

由此导入课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在预习和自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宽容是……”的句式写一段话,要求:紧扣文本,语言通畅。

(学生读写。

)如: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是一种宰相胸襟,是一种大将风度。

2、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具体回答出本文围绕“宽容”论述了哪几个问题?讨论明确:全文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教案教案:培养宽容的品质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宽容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包容、谅解和宽容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什么是宽容,宽容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宽容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宽容的好处,培养包容、谅解和宽容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宽容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

2. 引导学生体会宽容的好处,培养包容、谅解和宽容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或故事、视频等相关素材。

2.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发学生对宽容的思考:你们觉得什么是宽容?为什么要宽容?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步骤二:呈现(10分钟)1. 展示相关图片、故事、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从中了解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

2. 解释宽容的含义:宽容就是对别人的言行不加批判,理解别人的感受和需求,并且能够容忍和接纳他们的不同之处。

步骤三: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宽容的好处:宽容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增进互相理解和友谊。

2. 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宽容过别人?别人有没有宽容过你?请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步骤四:体验(1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位组员,其他组员模拟不宽容的言行,选定的组员需要表现出宽容的态度和行为,通过这样的体验来感受宽容的重要性和好处。

2. 让学生讨论体验过程中的感受和反思:宽容别人是否会让自己感到开心?宽容别人是否能够改变别人的态度和行为?宽容别人是否有助于增进彼此关系?步骤五:总结(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总结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宽容的品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六、课后作业: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100字的作文,谈谈自己对宽容的认识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宽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白了宽容的重要性和好处。

苏教版八下《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下《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下《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观点鲜明、思路严谨、说理充分而富于辩证的写作特色。

2.领悟文章“四互”的内在关联,培养分析透彻、说理严密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3.探究宽容的真正内涵,理解“宽容和批评”的统一关系。

4.学习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并能围绕论点举出有关的事例。

5.深入领会文章提倡宽容的意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自己成为豁达大度的人。

教学重难点:1. 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2. 探究宽容的真正内涵,理解“宽容和批评”的统一关系。

教学方法:在指导学生熟练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领会宽容精神,辅之以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谁能说说有关宽容的名言或小故事?(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也可补充)1.关于宽容的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纪伯伦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毛泽东2.关于宽容的小故事故事一: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后,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故事二: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

”“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宽容是一种美德,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宽容他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从中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师指名读下面的字词,师生共同点评后生齐读字词两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一些宽容》教案Lesson plan of more tolerance
《多一些宽容》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2、学习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并能围绕论点举出有关的事例。

3、正确地看待宽容,学会用宽容对待别人。

提倡人与人之间的高尚的人格修养——宽容。

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名句积累,导入新课。

导入: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宽容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多一些宽容。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吧,从中你会进一步理解宽容,学会宽容。

二、初读课文,质疑
1、一个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

朗读要求:注意文中生字词的读音;注意语气与节奏。

2、师生评价学生的朗读。

3、质疑:
三、再读课文,理解宽容
⑴作者阐述了怎样一个观点?
明确: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

⑵为什么要多一些宽容?
⑶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
明确:要做到宽容,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

四者有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

“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

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⑷文章最后一段并不是讲要“多一些宽容”,是否多余?
看完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该如何认识“宽容”
材料一:七年级(1)班的班主任王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经常找学生谈心,耐心辅导学生。

但小赵同学对王老师有看法,他说:“我迟到了,他就批评我;小测验时,我就翻了一下书,也被他狠狠批了一顿。

王老师太严了,对我一点也不宽容。


材料二:媒体报导:在家庭暴力中受害的弱势一方——妻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宽容了丈夫的过失——酗酒、赌博、虐待、侮辱——导致对方的暴行越演越烈,直到受害者不堪忍受时,悲剧发
生了:受害人要么被活活打死,要么向施暴者举起了屠刀明确:不多余,是文章观点的补充论证。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
地一味强调宽容的重要性,可能会导致对丑恶甚至罪恶的姑息,
要明辨是非、分清敌我,该批评、惩罚的还是要批评、惩罚。

这样,文章做到了既旗帜鲜明,又滴水不漏。

四、补充事例,感受宽容
一篇议论文一般情况下总是既讲道理又摆事实,而事实胜于
雄辩,可这篇文章却是雄辩多于事实,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

老师示例:
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相传,清代礼
部尚书张英为解决家人与邻居的矛盾,特寄诗一首回家:“千里
寄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张家主动让地三尺,邻家也主动让地三尺,遂成就
了安徽“六尺巷”这一千古美谈。

仔细研读老师出示的材料,先感受其中的宽容之处,再选择
一则材料加工提炼,概括成为一个事实论据加入到第二段中恰当
的地方。

(若对老师提供的材料不满意,你也可以自己补充材料)
五、走进生活,学会宽容
创设情境,谈宽容。

昨天,小明的同学有两道代数题不会做,来向小明请教,小
明热心的帮同学解决了难题。

今天,小明有一道物理题做不出来,想向这位同学请教,可是这位同学却以作业多为由推辞,没有帮
助小明解答,小明为此气愤不已,向你讲述了这件事。

那么,你会如何劝解小明呢?
(1、帮同学解疑讲解的同时,自己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

2、同学虽然没有帮自己,不正好可以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3、同学做得不对,自己却不计较,正好证明了自己有博大的胸怀,有宽容的美德。


六、课堂小结:
宽容是你踩了我一脚,我却回你一句没关系;宽容是起争执时,双方的各退一步;宽容是面对他人的小过失时,一个淡淡的微笑;宽容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句话……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用一种宽厚的胸怀,去接纳这个具有缺损的社会;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用“海纳百川”的气度,去换取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信任及和睦;愿宽容之心,遍布整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六、教师寄语,学生集体朗读
七、作业自助餐
1、以“宽容”为主题,仿照课文中“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句式写一段
话。

(必做)
2、把本课内容与自己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就应如何培养自
己的宽容、在与人发生矛盾时该如何妥善处理,写一篇心得体会。

(200字以上)
★什么叫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你能结合课文举一个例
子作事实论据吗?
互谅:唐太宗还是秦王时,魏征曾帮助太子李建除去他,后
来他当上皇帝,不计前嫌,能原谅他各为其主,重用了魏征,至
于他贞观盛世,是与他的胸襟广阔分不开的
互让:负荆请罪,蔺相如为了顾全大局,甘愿忍受廉颇的嘲讽,当廉颇得知后,非常惭愧,于是负荆请罪,后来两人同心协
力为赵国出力。

这说明人只有不计较私利,互相谦让,才能处理
好相互之间的矛盾。

互敬:周总理,作为一国总理,日理万机,非常辛苦。

有一次,周总理工作了一整夜,清晨刚要回家,在路上碰见一个清洁
工人,周总理主动上前去,紧紧握住工人的手说“同志您辛苦了!”周总理十分尊重别人,所以他也得到了全国人民对他的尊重。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