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期考重点固定相与流动相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重点1

一、名词解释1、化学分析: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3、标准曲线: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4、线性范围: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
5、灵敏度: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
6、检出限: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7、统计权重:g=2J+1表示支能级的简并度,叫做统计权重。
8、禁戒跃迁:不符合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叫禁戒跃迁。
9、光谱支项:把J值不同的光谱项称为光谱支项。
10、共振线:在所有原子谱线中,凡是由各个激发态回到基态所发射的谱线。
11、灵敏线:灵敏线是指有一定强度, 能标记某元素存在的特征谱线。
12、最后线:最后线是指当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时,最后仍能观察到的几条谱线。
13、分析线:对每一元素,可选择一条或几条(2~3条)灵敏线或最后线来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这种谱线称为分析线。
14、热变宽:由原子在空间做相对热运动引起的谱线变宽。
15、压力变宽:由于同种辐射原子间或辐射原子与其它粒子(分子、原子、离子和电子等)间的相互碰撞而产生的谱线变宽。
16、光谱通带:单色器出射光束波长区间的宽度。
17、特征浓度:能产生1%吸收(即吸光度值为0.0044)信号时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浓度。
18、特征质量:能产生1%吸收或产生0.0044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质量。
19、共振原子荧光: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辐射与发射的荧光波长相同时,产生共振荧光。
20、非共振原子荧光: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辐射与发射的荧光波长不相同时,产生非共振荧光。
21、振动弛豫:在同一电子能级中,激发态分子以热的形式将多余的能量传递给周围的分子,以-1210s极快速度,降至同一电子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上,这一过程称为振动弛豫。
22、内转化:当两个电子能级非常靠近以至其振动能级有重叠时,常发生电子由高能级以无辐射跃迁方式转移至低能级。
仪器分析笔记《气相色谱分析》

填充柱(Packing column):常用不锈钢制成,内径2~4 mm,柱长1~3m。填充吸附剂或覆盖
在载体上均匀固定液膜。
毛细管柱(Capillary column):常用石英制成,内径0.1~0.5mm,柱长可达数十米。固定液直
接涂在毛细管内壁表面。
B、气相色谱固定相可分为:
1.2.2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
柱效率可用理论塔板数(n)或理论塔板高度(H)表示。柱效率的高低能反映组分在柱内两相间的分配情况和组分通过色谱柱后峰加宽的程度,它与组分在气相中的扩散及在液相中的传质阻力有关。
1、塔板理论
塔板理论是将色谱柱比作蒸馏塔,柱内有若干“想象”的塔板。每两块塔板之间的距离称为板高,各组分就在这些塔板间隔的气液两相间进行分配,经过多次分配平衡后,分配系数小的组分先离开色谱柱,分配系数大的组分,后离开色谱柱。
C、按分离的原理分类
①吸附色谱:利用组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分离。
②分配色谱:利用组分在固定液中溶解度不同分离。
③凝胶(排阻)色谱: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分离
④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分离
3、气相色谱仪组成
Ⅰ载气系统:气源、气体净化器、供气控制阀门和仪表;
(1)分配系数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的浓度比,称为分配系数。
式中——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该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作用力 ;
空气在固定液中不溶解,其 ,故空气在柱子内的滞留时间最短,最先从色谱柱中馏出,因此,将空气的保留时间称之为死时间;
被测组分的 相差越大,越容易分离;
仪器分析简答题精选20题

仪器分析简答题精选20题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气相色谱利用组分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溶解、挥发或吸附、解吸过程,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气相色谱仪包括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
气路系统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进样系统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
3.对担体和固定液的要求分别是什么?对担体的要求包括表面化学惰性、多孔性、热稳定性高以及对粒度的要求。
对固定液的要求包括挥发性小、热稳定性好、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好。
担体的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的含量可以越高。
4.试述“相似相溶”原理应用于固定液选择的合理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相溶”原理是指样品混合物能否在色谱上实现分离,主要取决于组分与两相亲和力的差别,及固定液的性质。
固定液的性质越与组分相似,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
根据此规律,可以选择非极性固定液分离非极性物质,极性固定液分离极性物质,以及极性固定液分离非极性和极性混合物。
存在的问题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固定液以及如何解决固定液与被测物质起化学反应的问题。
液-固吸附色谱的保留机理是通过组分在固定相表面吸附进行分离的。
适用于分离极性化合物和分子量较小的有机化合物。
化学键合色谱的保留机理是通过组分与固定相表面的化学键合进行分离的。
适用于分离具有特定官能团的化合物。
离子交换色谱的保留机理是通过组分与固定相中的离子交换进行分离的。
适用于分离带电离子和离子性化合物。
离子对色谱的保留机理是通过组分与固定相中的离子对形成复合物进行分离的。
适用于分离带电离子和离子性化合物。
空间排阻色谱的保留机理是通过组分在固定相中的空隙中受到阻滞进行分离的。
适用于分离分子量较大的有机化合物。
在这些类型的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取决于不同类型的保留机理和固定相的选择。
仪器分析及实验复习题

精选题及其解(一)填空题1在气液色谱中,被分离组分分子与固定液分子的性质越相近,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该组分在柱中停留的时问越,流出越。
2气液色谱法即流动相是,固定相是的色谱法。
样品与固定相间的作用机理是。
3气固色谱法即流动相是,固定相是的色谱法。
样品与固定相的作用机理是。
4气相色谱仪中气化室的作用是保证样品气化。
气化室温度一般要比柱温高℃,但不能太高,否则会引起样品。
5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程序是从进样,气化了的样品在分离,分离后的各组分依次流经,它将各组分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转换成电量变化。
输给记录仪,描绘成色谱图。
6色谱柱的分离效率用α表示。
α越大,则在色谱图上两峰的距离,表明这两个组分分离,通常当α大于时,即可在填充柱上获得满意的分离。
7分配系数K用固定液和载气中的溶质浓度之比表示。
待分离组分的K值越大,则它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其保留值。
各组分的K值相差越大,则它们分离。
8一般地说,为了获得较高的柱效率,在制备色谱柱时,固定液用量宜,载体粒度宜,柱管直径宜。
9色谱定性的依据是,定量的依据是。
10为制备一根高性能的填充柱,除选择适当的固定液并确定其用量外,涂渍固定液时力求涂得.装柱时要。
(二)问答题.1 色谱内标法是一种准确度较高的定量方法。
它有何优点?2分离度R是柱分离性能的综合指标。
R怎样计算?在一般定量、定性或3 什么是最佳载气流速?实际分析中是否一定要选用最佳流速?为什么?4在色谱分析中对进样量和进样操作有何要求?5色谱归一化定量法有何优点?在哪些情况下不能采用归一化法?6色谱分析中,气化室密封垫片常要更换。
如果采用的是热导检测器,在操作过程中更换垫片时要注意什么?试说明理由。
7柱温是最重要的色谱操作条件之一。
柱温对色谱分析有何影响?实际分析中应如何选择柱温?8色谱柱的分离性能可用分离效率的大小来描述。
分离效率怎样表示?其大小说明什么问题?要提高分离效率应当怎么办?9制备完的色谱柱还需要进行老化处理后才能使用。
高等仪器分析考试重点整理

仪器分析:用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
1mg·L-1)的改变所引起的分析分的样品信号)的3倍分析信号所对应的被测组分量定义的。
线性范围: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称为线性范围.如ICP光谱分析测定金属的线性范围可达5个数量级。
选择性:选择性是指分析方法对样品共存组分的抗干扰能力,选择性高说明该方法对被测组分响应高,对其它组分响应低,干扰信号小。
好的分析方法应该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
光谱:就是按照波长顺序排列的电磁辐射,或者说是一种复合光按波长顺序展开而呈现的光学现象。
光学现象:光的辐射、吸收、偏振、衍射等等。
任一波长光子的能量,与物质内的原子或分子的能量变化ΔE相对应,其关系为:ΔE = E = hν原子光谱:由原子核外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而产生的光谱,它包括原子发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是线状光谱。
分子光谱是有分子产生的,分子光谱包括紫外、可见、红外、近红外、核磁、拉曼、荧光、发光。
物质的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按其获得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当辐射能通过某些吸光物质时,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吸收与其能级跃迁相应的能量由低能态或基态跃迁至较高的能态,这种物质对辐射能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称为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基于基态气态原子蒸气对该元素共振线的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原子吸收光度法。
发射光谱(emission spectrum):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在辐射能的作用下,使其由低能态或基态跃迁至高能态(激发态),再由高能态跃迁回低能态或基态而产生的光谱称为发射光谱。
荧光光谱:某些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在辐射能的作用下跃迁至激发态,大多数分子或原子与其它粒子碰撞,把激发能转变为热能散发掉;其余的分子或原子以光的形式发射出这部分能量而回到基态,由此产生的光谱称为荧光光谱。
荧光光谱实质是一种发射光谱。
2.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固定相、流动相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3. 差示折光检测器(differential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 除紫外检测器之外应用最多的检测器;
可连续检测参比池和样品池中溶液的折光 指数差值。差值与浓度呈正比;
特点:
通用型检测器 ; 灵敏度低(10-7g.mL-1),不能用于痕量分 析; 对温度敏感,要求使用温度恒定; 对流动相流量变化敏感,不能用于梯度洗脱。
六、液相色谱法流动相
1. 流动相特性 2. (1)流动相的种类、配比可显著改变组
分分离状况; 3. (2)亲水性固定液常采用疏水性流动相
, 称为正相液液色谱法; 4. (3)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
则称为反相液液色谱 。
组分在两种类型分离柱上的出峰顺序相反。
2. 流动相类别 按流动相组成分:单组分和多组分; 按极性分:极性、弱极性、非极性; 按使用方式分:固定组成淋洗和梯度淋洗
外梯度: 两台高压泵, 将两种不同极性的溶剂 按一定的比例送入梯度 混合室,混合后进入色 谱柱。
内梯度: 一台高压泵, 通过比例调节阀,将两 种或多种不同极性的溶 剂按一定的比例抽入高 压泵中混合。
讨论1
用ODS柱分析一有机弱酸混合物样品, 以某一比例甲醇-水为流动相时,样品容 量因子较小,若想使容量因子增加,较 好的办法是 A 增加流动相中甲醇的比例 B增加流动相中水的比例 C流动相中加入少量HAc D流动相中加入少量的氨水
高压泵按其性质可分为恒压泵、恒流泵两类
1)往复式柱塞泵: 恒流 泵; 易于更换溶剂,适用于梯 度洗脱但有脉冲波动,可 以加一阻尼器抑制脉冲。
2)气动放大泵: 恒压泵 液缸体积大,更换流动相 不方便,不便于梯度洗脱, 无脉冲、稳定流量的输出, 现多用于装柱。
仪器分析复习内容(重点)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3.试以塔板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解:提示:主要从速率理论(van Deemer equation)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的影响,选择最佳载气流速.P13-24。
(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
(2)当流速较小时,可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N2,Ar),而当流速较大时,应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如H2,He),同时还应该考虑载气对不同检测器的适应性。
(3)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以免引起固定液的挥发流失。
在使最难分离组分能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温度,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
(4)固定液用量:担体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用量可以越高,允许的进样量也越多,但为了改善液相传质,应使固定液膜薄一些。
(5)对担体的要求:担体表面积要大,表面和孔径均匀。
粒度要求均匀、细小(但不宜过小以免使传质阻力过大)(6)进样速度要快,进样量要少,一般液体试样0.1~5uL,气体试样0.1~10mL.(7)气化温度:气化温度要高于柱温30-70℃。
4.试述速率方程中A, B, C三项的物理意义. H-u曲线有何用途?曲线的形状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解:参见教材P14-16A 称为涡流扩散项,B 为分子扩散项,C 为传质阻力项。
下面分别讨论各项的意义:(1) 涡流扩散项A 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类似“涡流”的流动,因而引起色谱的扩张。
仪器分析 重点内容归纳

仪器分析第一章1.电位法的基本原理。
P152.离子选择电极的分类。
P163.玻璃膜电极是怎样产生的?P184.不对称电位?酸差?碱差?P205.TISAB的组成及作用。
P286.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P297.电位滴定:数据处理、三种作图方法及终点判断并会用语言描述。
P29~308.电重量法的定义及分类。
P339.库仑法的理论基础及电流效率。
P3510.极谱法的工作电极、定性定量依据、极谱曲线的产生条件?P41~4211.干扰电流有多少种?P48第三章12.色谱流出曲线及参数表征。
P68~6913.气相色谱分离中的各参数的相关内容。
P70~7214.塔板理论及速率理论。
P73~7415.用速率理论来解释怎样提高柱效。
P74~7516.分离度。
P7817.气液色谱固定相分类,担体要求,固定液选择原则、分离依据及出峰顺序。
P81/83、P315(李)18.两种重要检测器的原理、载气及检测过程(理解)。
P8619.气相色谱中固定相选择原则及出峰顺序。
P9120.归一化法及内标法计算题。
P96~9721.气象色谱仪的组成。
P79第四章22.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
P10823.液相色谱的流动相。
P11624.液相色谱的主要分离类型及各自原理。
P118~125第六章(无计算题)25.光谱项及选择定则。
P166~16726.原子发射光谱仪的结构及光源。
P16927.元素的分析线、最后线、灵敏线、共振线及铁谱。
P17728.内标法原理,内标元素与分析线对的选择要求?P17829.引起吸收峰变宽的的原因?P180~18130.锐线光源应满足的条件?P1833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
P18432.火焰法类型。
P18633.光谱干扰与抑制?P18834.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原理与分类(了解)。
P193第八章35.分子荧光中去激发方式?P22936.荧光光谱的基本特征?P23337.产生荧光的分子必须具备的条件。
P23438.分子磷光与荧光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每20 单位为一级,即将极性分为5 级 :0, +1(非极性);+1, +2(弱极性);+3(中 等极性;+4, +5(强极性)
固定液分类及选择:
固定液类型 烃类
硅氧烷类
醇和醚类 酯和聚脂类 腈和腈醚类 有机皂土
极性 非极性 弱极性 中极性 强极性 强极性 中强极性 强极性 弱极性
2020/2/9
一、 液-固吸附色谱
liquid-solid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固定相:固体吸附剂为,如硅胶、氧化铝等,较常使 用的是5~10μm的硅胶吸附剂;
流动相:各种不同极性的一元或多元溶剂。 基本原理:组分在固定相吸附剂上的吸附与解吸; 适用于分离相对分子质量中等的油溶性试样,对具有 官能团的化合物和异构体有较高选择性; 缺点:非线形等温吸附常引起峰的拖尾;
• 各类极性混合物——极性固定液— —极性小的物质先流出;
• 氢键型物质——氢键型固定液— —不易形成氢键的物质先流出;
• 复杂混合物——两种或以上混合 固定液
传质快、 柱效高
升高 纵向扩散强、 峰拖尾过
恒温
高造成固定
液流失
实验
柱温
确定
程序升
温
(宽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降低
分析时 间长
程混合 物)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例子 角鲨烷、石蜡烷 甲基硅氧烷、苯基硅 氧烷、氟基硅氧烷 氰基硅氧烷 聚乙二醇 苯甲酸二壬酯 氧二丙腈
分离对象 非极性物质分离
不同极性物质分离
强极性物质 各类物质 极性物质 芳香异构体
固定液选择:按“相似相溶”原理选择固定液。
非极性组分——非极性固定液——沸点低的 物质先流出;
极性物质——极性固定液——极性小的物质 先流出;
2020/2/9
二、 液-液分配色谱
liquid- liquid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固定相与流动相均为液体(互不相溶); 基本原理: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上的分配; 流动相:对于亲水性固定液,采用疏水性流动相,即流 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正相 normal phase),反之 ,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反相 reverse phase)。 正相与反相的出峰顺序相反; 固定相:早期涂渍固定液,固定液流失,较少采用; 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基团通过化学反应键合 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离羟基上。C-18柱(反相柱)。
2020/2/9
三、 离子交换色谱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固定相:阴离子离子交换树脂或阳离子离子交换树脂; 流动相:阴离子离子交换树脂作固定相,采用酸性水溶 液;阳离子离子交换树脂作固定相,采用碱性水溶液; 基本原理:组分在固定相上发生的反复离子交换反应; 组分与离子交换剂之间亲和力的大小与离子半径、电荷、存 在形式等有关。亲和力大,保留时间长; 阳离子交换:R—SO3H +M+ = R—SO3 M + H + 阴离子交换:R—NR4OH +X- = R—NR4 X + OH应用:离子及可离解的化合物,氨基酸、核酸等。
feature of HPLC
特点:高压、高效、高速 高沸点、热不稳定有机及生化试样的高效分离分析方法。
2020/2/9
(5) 液相色谱检测器
a. 紫外检测器
应用最广,对大部分有机化合物有响应。 特点: 灵敏度高; 线形范围高; 流通池可做的很小(1mm × 10mm ,容积 8μL); 对流动相的流速和温度变化不敏感; 波长可选,易于操作; 可用于梯度洗脱。
3. 流动相选择
在选择溶剂时,溶剂的极性是选择的重要依据。 采用正相液-液分配分离时:首先选择中等极性溶剂, 若组分的保留时间太短,降低溶剂极性,反之增加。 也可在低极性溶剂中,逐渐增加其中的极性溶剂,使 保留时间缩短。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水(最大) > 甲酰胺> 乙腈> 甲醇> 乙醇> 丙醇> 丙酮> 二氧六环> 四氢呋喃> 甲乙酮>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乙醚> 异丙醚> 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 环己烷>己烷>煤油(最小)
阳离子分离:常采用烷基磺酸类,如己烷磺酸钠作为对 离子;
2020/2/9
4. 选择流动相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尽量使用高纯度试剂作流动相,防止微量杂质长期累 积损坏色谱柱和使检测器噪声增加。
(2)避免流动相与固定相发生作用而使柱效下降或损坏 柱子。如使固定液溶解流失;酸性溶剂破坏氧化铝固定 相等。
(3)试样在流动相中应有适宜的溶解度,防止产生沉 淀并在柱中沉积。
(4)流动相同时还应满足检测器的要求。当使用紫外 检测器时,流动相不应有紫外吸收。
2020/2/9
二、分离类型选择
choice of separation types
04:55:12
2020/2/9
气相色谱过程:待测物样品被蒸发为气体并 注入到色谱分离柱柱顶,以惰性气体(指不与待测 物反应的气体,只起运载蒸汽样品的作用,也称载 气)将待测物样品蒸汽带入柱内分离。
• 其分离原理是基于待测物在气相和固定 相之间的吸附-脱附(气固色谱)和分配
(气液色谱)来实现的。因此可将气相 色谱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 气固色谱:利用不同物质在固体吸附剂 上的物理吸附-解吸能力不同实现物质的分 离。
五、检测器 ➢ 气相色谱检测器种类繁多,本节将介绍最为常 用的几种检测器:
2020/2/9
五、 离子对色谱
ion pair chromatography
原理:将一种(或多种)与溶质离子电荷相反的离子( 对离子或反离子)加到流动相中使其与溶质离子结合形成疏 水性离子对化合物,使其能够在两相之间进行分配;
阴离子分离:常采用烷基铵类,如氢氧化四丁基铵或氢 氧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作为对离子;
• 1. 热导检测器(TCD); • 2.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 3.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 4. 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
• 5. 氮磷检测器(NPD)也称热离子检测
器(TID);
• 6. 原子发射检测器(AED)
• 7. 硫荧光检测器(SCD)
• 相对极性P:规定非极性固定液角鲨烷 的极性为0,强极性固定液,-氧二丙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