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苏教版《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苏教版《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分米和毫米》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及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

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比较分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

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使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感受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概念;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所以,教学难点是学生对物体的估测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四、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实物展示法,师生共同参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实践,探究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和1厘米分别是多长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这一复习导入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米和厘米的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要学习的新单位。

(二)新知探究

1、认识毫米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课时,我运用课件出示情景图片《齐天大圣—金箍棒》,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画面,读一读金箍棒是多长?启发学生当金箍棒不足整厘米时,如何准确的表示金箍棒的长度?然后启发学生观察直尺,为什么每一厘米中有许多小格?设计意图:选用富有童趣的素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用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学习兴趣。

(2)实物展示,引出毫米

在学生观察直尺时,学生可能会发现很多信息,我会根据学生的信息,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每一厘米中小格的数量,使学生发现每一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然后引出需要认识的长度单位—毫米。在学生已认识毫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量一量身边的书本、文具盒、橡皮等物,感受一下毫米的表象。

设计意图:实物的展示根据形象性,以身边事物作为教具,用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毫米,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兴趣。

(3)回归情境,现学现用

学生已建立毫米的概念时,回归齐天大圣的问题(出示课件);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解决教学环节(1)所遗留问题,加深学生对毫米的认识,正确进行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2、认识分米

(1)对比情境,引出分米

齐天大圣又出了一题(单位是10厘米),请学生对比上一题(上题单位是1厘米),启发学生在单位不同的情况下,又应该如何准确读出金箍棒的长度?能否以更小的数字表示它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同事物的对比,使学生发现在单位不同的情况下,读数不同的结果。同时引出长度单位分米。

(2)出示课件,学习分米

课件出示一把以1厘米为单位的直尺,对比于以10厘米为单位的直尺,请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以10厘米为单位的直尺同样每10厘米中有10个小格,建立分米概念,1分米=10厘米。请学生在量一量文具盒,用分米作单位,它的

长宽是多杀?

设计意图:对比方法的教学能使学生更易于发现事物的差异,在毫米与分米的认识更为深刻,亦同时教授学生一种数学方法—对比。

3、新旧交融,螺旋上升

出示课件,请学生完成图表(米、厘米、毫米、分米的关系)讨论:分米与毫米的换算。

设计意图:新知与旧知的整合,使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及换算有了更为系统的把握。

4、趁胜追击,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厘米=()毫米1分米=()厘米1分米=()毫米1米=()分米(2)算一算

1米—2分米=()分米14厘米+26厘米=()分米

(3)选择适合的长度单位

一块软盘厚2 ( ) 一个曲别针长3()

一间房子高3( ) 30()一支铅笔长2 ( )20()

设计意图:(1)使学生知道各长度单位间的换算率;(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3)加强学生对理论与实际的理解度。

六、总结:

请学生说说通过这节课,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有怎样的体会,想到什么,存有什么问题。使学生学会总结,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数学语言的表达的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米尺、一分硬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请同学们猜一猜,沈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自己的身高并板书。 谈话: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再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要求:明天就是三八节了,老师制作了一张贺卡,你知道这张贺卡的长和宽各是多长吗?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张贺卡,用尺量一量。(长20厘米,宽10厘米) 讲解: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分米也是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分米。(板书:分米)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 认识分米。 (1)找一找。 1分米有多长呢?我们大家一起看着尺子数一数,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尺,除了0~10厘米之间一段是1分米之外,你还能找出1分米吗? 学生在直尺上找1分米,并组织交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只要是10厘米长就是1分米) (2)画一画。 谈话:你们能画出长1分米的线段吗?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画好后,小组里的同学互相检查。 提问:画长1分米的线段要注意什么?(沿着直尺的边,从0画到10;两个端点不能漏了;画好后要标好长度) 谈话:请同学们用拇指对准线段的左端,用中指对准线段的右端,比画一下,看1分米有多长?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 (3)说一说。 提问:你们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吗?(学生举例)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1分米,你知道1米是几分米吗?小组合作在米尺上数一数,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组织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分米。 (4)量一量。

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数学《位置与方向》说课稿 《位置与方向》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有力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指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有关方向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苏教版数学二下认识分米和毫米第1课时优秀教案

第五单元课题:认识分米和毫米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 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一)认识分米 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 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 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完整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淮安市涟水县红窑实验学校小学部罗青龙 223442 【课题】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二年级数学 【教材简解】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这课时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组织学习活动,通过设计丰富的感性体验活动,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再通过看直尺首次感知1个单位有多长,并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找相关的物体丰富感性认识,针对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掌握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目标预设】 1、使学生通过用直尺测量实物的长度,认识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体会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4、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学生:文具盒、直尺、纸片等 教师:教学课件、米尺、硬币等。 【设计理念】 本课由神话人物孙悟空的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探索新知的动力,从而进入主动学习的状况,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索交流等新课标教学理念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育,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主动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将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孩子熟识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引出旧知,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的经验,激活学生的知识贮备,从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到进行现实丈量,学生均以主动探讨、合作交换、脱手操作来完成。教学分米的了解通过量一量、认一认、画一画、找一找、数一数等几个步骤,老师的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学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高兴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甩手让学生用眼察看、用口交流、用手操作、用脑思索,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最喜欢动画片里的哪个人物? 生:孙悟空、福娃、多来A梦…… 老师最喜欢的是他(演示课件孙悟空金箍棒变长变短动画),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利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一

一年级数学《左右》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左右》说课稿 魏桂香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位置”第三课时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在认识“左右”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能够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5、教学难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本节课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学生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观察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 1、首先,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情境,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的两只手,一只是左手,另一只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与右,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在学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摆一摆”学具等。让学生在这些简单而有趣的活动中辨别左右,加深对左边和右边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学生既感到亲切而又不觉得枯燥,乐与参与学习。 3、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身边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左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除了认识和体验“左右”外,还要引导学生懂得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并且体验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学法 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因此,学生的学习应以活动为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基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左右”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不一定准确判断的情况下,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说、找、做、摆、看、练的活动,逐渐加深对“左右”的位置关系的认识。 1、说。是从生活经验入手,说左右手分别能做哪些事,这是对左右的初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认识位置——左右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认识位置——左右 教案 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2)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簧关系,能正确确定“左、右”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左”和“右” (1)活动一:认识汉字“左”“右”。’ ①教师:老师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好多字了,对不对

出示汉字:左、右 ②教师:谁认识这两个字认识的同学请把手举得高高的。 ③教师:你们真棒!那么多同学都认识!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你用右手做什么 (2)活动二:介绍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①教师提问:谁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帮你做什么 ②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们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眼、耳、脚……) (3)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①教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②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们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你们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③放《找朋友》的音乐。游戏开始,教师由慢到快,由有规律到无规律说出: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右耳、左耳…… (4)活动四:找位置。 过渡语:你们爱吃水果吗桌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请把它们轻轻倒出来。 师迅速摆好三种水果。 ①看见什么了 ②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 (苹果、橘子、梨)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 思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在教学了《认识分米和毫米》后,我有一些感想,赘述如下:“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也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或估计物体、线段的长度。在三年级(下册)学生还将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学习用千米作单位描述公路、铁路及河流的长度,描述常见交通工具行驶的速度。可见,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旧知与新知的有效衔接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已有认识,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由此帮助学生明确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课拾,我和学生一起回忆已经认识的两个长度单位,通过比划1米,1厘米有多长引发学生对原有经验的记忆。通过随意的谈话式问题引出1分米的概念,我问:测量一支铅笔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好再问:(手里拿一张纸条)如果测量这张纸条的长应该用什么作单位学生自然会说用厘米,这时我就让学生测量出10厘米并把它剪下来。当学生剪完后举起来给我看时,我就说:“像这样一根长10厘米的纸条,我们也可以说它的长是1分米。”用已有知识10厘米引出1分米的概念。 二、操作与思考的有效合作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物体长度的把握能力。让学生剪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让学生找出接近1分米长的铅笔,借助银行卡的厚度让学生体验1毫米等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像这种概念教学的课堂,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让学生动手测量,亲身经历,用心总结,才能学得会,辩得请,记得牢。但同时还需要静下来心来思考,有些学生忙了一节课似懂非懂的,练习中却会出现很多错误,所以课末我送给同学们这样几句话:做题之前要思考,拿不定主意先比划,看看哪个更合适,再下手来把它填。 这节课使我明白了:“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就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编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 设计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淮安市涟水县红窑实验学校小学部罗青龙 223442 【课题】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二年级数学 【教材简解】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这课时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组织学习活动,通过设计丰富的感性体验活动,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再通过看直尺首次感知1个单位有多长,并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找相关的物体丰富感性认识,针对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掌握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目标预设】 1、使学生通过用直尺测量实物的长度,认识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体会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4、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学生:文具盒、直尺、纸片等 教师:教学课件、米尺、硬币等。

【设计理念】 本课由神话人物孙悟空的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探索新知的动力,从而进入主动学习的状况,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索交流等新课标教学理念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育,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主动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将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孩子熟识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引出旧知,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的经验,激活学生的知识贮备,从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到进行现实丈量,学生均以主动探讨、合作交换、脱手操作来完成。教学分米的了解通过量一量、认一认、画一画、找一找、数一数等几个步骤,老师的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学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高兴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甩手让学生用眼察看、用口交流、用手操作、用脑思索,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最喜欢动画片里的哪个人物 生:孙悟空、福娃、多来A梦…… 老师最喜欢的是他(演示课件孙悟空金箍棒变长变短动画),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利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一厘米,也可以伸长到一米,乃至几百米、几公里,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问:在适才他们的发言里,你能找出一些咱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

位置说课稿

《位置》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 2.教材简析: 《位置》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即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等活动,使学生能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5.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内容是丰富的、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精彩纷呈的。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创新,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达到最高层次。 三、说学法: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完整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 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淮安市涟水县红窑实验学校小学部罗青龙 223442 【课题】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二年级数学 【教材简解】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这课时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组织学习活动,通过设计丰富的感性体验活动,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再通过看直尺首次感知1个单位有多长,并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找相关的物体丰富感性认识,针对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掌握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目标预设】 1、使学生通过用直尺测量实物的长度,认识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体会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4、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学生:文具盒、直尺、纸片等 教师:教学课件、米尺、硬币等。 【设计理念】 本课由神话人物孙悟空的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探索新知的动力,从而进入主动学习的状况,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索交流等新课标教学理念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育,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主动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将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孩子熟识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引出旧知,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的经验,激活学生的知识贮备,从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到进行现实丈量,学生均以主动探讨、合作交换、脱手操作来完成。教学分米的了解通过量一量、认一认、画一画、找一找、数一数等几个步骤,老师的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学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高兴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甩手让学生用眼察看、用口交流、用手操作、用脑思索,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最喜欢动画片里的哪个人物 生:孙悟空、福娃、多来A梦…… 老师最喜欢的是他(演示课件孙悟空金箍棒变长变短动画),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7页的例题,以及随后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测量、观察、估计、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分米、毫米作单位测量或描述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联系对长度单位的已有认识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能利用有关长度单位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和思考,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大约1分米或1毫米厚的物品若干件;学生按小组且准备米尺,各人准备一把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观察直尺,导入新课 出示直尺,提问:谁能说一说直尺上从哪个刻度到哪个刻度是1厘米?从哪个刻度到哪个刻度是2厘米、5厘米、10厘米?多少厘米是1米? 指出: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本节课我们继续认识 1

其他的长度单位。 二、教学第一道例题 1、出示一个文具盒的直观图,图上标出长“20厘米”、宽“10厘米”。 提问: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这个文具 盒的长是2分米,宽1分米。(板书:分米) 2、提出要求: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到刻度0和刻度10,想一想,从刻度0到刻度10一共有多少厘米? 追问: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 启发:直尺上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也是1分米?你是怎样想的? 揭示并板书:1分米=10厘米。 3、提问:你能用直尺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先想一想,再画一画。 学生操作后讨论:你是从刻度几画到刻度几我?还有不同画法吗? 提出要求:同桌同学交换量一量所画的线段,发现错误告诉你的伙伴。 4、出示大约1分米长的物体,讲清该物体上从哪儿到哪儿大约长1分米。 提问:你也能从身边找出一些大约1分米长的物体吗? 5、引导: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知道了 1分米=1厘米。现在请大家想一想,米和分米有什么关系?1米等于多少分米?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位置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 第1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认识位置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活动中识别“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中相对性。 2、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3、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分清左右、上下、前后 教学准备:《幸福拍手歌》、韵律操音乐 课件、小鹿、小兔、小鸟、蘑菇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听《幸福拍手歌》并一起做动作。 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在课堂上应怎样做呢。 生1:遵守纪律。 生2:认真听课。 生3:…… 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希望大家能按照刚才说得去做,好不好?

(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二、做游戏认识左右 1、做“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大家喜欢做游戏吗? (喜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有趣的游戏。 (板书: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你们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先把你的手放在鼻子上,老师说哪你就指哪。注意听, 准备: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来,相互看一下,谁错了帮助改正过来。) 指眼睛、鼻子、头发、脸蛋 (同学们真棒,都指对了,反映很快。) 2、增加游戏难度引出左右 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仔细听:指左耳 (你指的是左耳吗?想一想,应该是哪只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看,有没有错误,应如何改正。) 指左眼指右耳 我发现小朋友们这次速度慢了,而且还有出错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们这次的游戏比上次难在什么地方? 增加了左右(板书:左右) (真是位些认真听讲的好孩子)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最新教学文档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1. 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 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从哪里到哪里是3厘。 [评析:通过比划、找刻度等方法唤起学生对已学长度单位的回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二、进行新课 1. 教学分米。 (1)出示一个文具盒(长2Ocm、宽l0cm)。提问:猜一猜,文具盒的宽是多少厘米?长呢? (2)谈话:要准确地说出物体的长度,不能只靠眼睛看,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它们的长。

让学生动手量。 (3)讲述: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板书:1分米=10厘米) (4)谈话: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1分米的长度?你能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吗?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互相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5)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几分米,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米=10分米) (6)谈话: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各接近几分米? [评析:由学生熟悉的文具盒的宽和长引出分米的概念,再通过数一数、比划比划、画一画等方法,加深对分米的认识,了解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起分米的表象。] 2.教学毫米。 (1)认识毫米。 谈话:猜一猜数学书有多厚?用尺量一量,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讲述: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用厘米作单位,不能准确地量出它们的长度,接着我们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 投影演示:刻度尺上每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同学们用铅笔尖指一指1毫米,看看1毫米有多长?

分米和毫米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教学了厘米和米,学生初步具有了1厘米和1米的概念,能够利用这两个单位表示常见物体的长度,会用米尺或学生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相当短,其长度达不到1厘米那么长;有些路程实在长,用米为单位计量其长度十分麻烦。这就需要比厘米更小或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事实上,人类已经创造了许多长度单位,常用的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考虑,他们往往会接触比1厘米短的长度,需要认识毫米。他们认识千米以及计量很长的长度,困难会比较大。所以,本单元只安排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教学。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分米的有关知识例2毫米,用毫米为单位测量长度例3把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改写成毫米为单位,把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改写成分米为单位练习五。 涵盖全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从上表可以看到,前两道例题教学新的长度单位,后第三道例题是不同长度单位的换算。改变长度单位,能沟通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它们之间不仅有着进率的关系,而且以一个单位表示的长度可以改变成另一个单位表示的长度,这就增加了选择适当单位表示长度的灵活性。 1. 认识分米和毫米,既联系厘米和米的概念,又丰富对厘米和米的体验。 有次序地排列常用的长度单位,分米介于厘米和米之间,1分米比1厘米长、比1米短,而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所以,先教学分米,后教学毫米是比较自然的编排。 学生在认识分米时,必然会联系厘米和米。所以说,没有厘米和米的概念为基础,不容易认识分米。在建立分米概念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体验厘米和米。同样,学生认识毫米要以厘米为基础,建立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联系,既认识了毫米,也强化了厘米的概念。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重点在于知道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学生感知长度,单凭介绍、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才能获得对分米和毫米的正确认识。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例1和例2设计了许多学生的操作活动。 (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引出新的长度单位,使学生对新单位有鲜明的第一印象。 人们认识某个事物时,第一印象往往比较深刻、牢固,甚至终身不忘。教学长度单位,首先要引出单位,并使学生感到需要这些单位。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引出分米和毫米,力求使他们对这两个长度单位有比较清晰的、深刻的第一印象。 在教学分米时,教材呈现了一个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的文具盒。然后告诉学生:“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由此,学生会对分米产生第一印象:文具盒的长和宽不仅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来表示,还可以用分米作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二课时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在认识“左右”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能够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5、教学难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本节课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学生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观察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 1、首先,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情境,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的两只手,一只是左手,另一只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与右,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在学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摆一摆”学具等。让学生在这些简单而有趣的活动中辨别左右,加深对左边和右边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学生既感到亲切而又不觉得枯燥,乐与参与学习。 3、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身边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左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除了认识和体验“左右”外,还要引导学生懂得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并且体验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学法 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因此,学生的学习应以活动为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基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左右”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不一定准确判断的情况下,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说、找、做、摆、看、练的活动,逐渐加深对“左右”的位置关系的认识。 1、说。是从生活经验入手,说左右手分别能做哪些事,这是对左右的初步认识。 2、找。是找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这是对左右的进一步了解。 3、做。这是听口令做动手的小游戏。除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区别左与右。 4、摆。通过摆学具,使学生把对左右的认识变成得心应手的知识。 5、看。这是让学生观察由于他们的转动,右边事物的不同,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6、练。达到巩固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淘气和笑笑他们平时可喜欢玩游戏了,你们喜欢吗?喜欢的请举手。你知道你举的是哪一只手吗?(右手)那么另一只手就是(左手)。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对新朋友:左右(板书)

二年级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准备:学生(尺子、一张大约3厘米长的小纸条);教师(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上个学期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 生:厘米和米。 小朋友们还记得哪些关于厘米和米的知识?大家一起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长。 二、认识毫米 1、认识1毫米

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比1厘米还要短呢? 生:眉毛、眼睫毛、蚂蚁、硬币的厚度...... 这些东西都不够1厘米长,我们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表示长度呢? 生:毫米。 对!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小朋友猜猜看,1毫米有多长呢?你们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请大家试着找一找。 让学生说一说1毫米在尺子上到底有多长?教师引导说出:直尺上1厘米之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请小朋友在尺子上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呢?让学生说一说 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猜一猜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学生说并说明是怎样想的?可以引导学生数一数尺子上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板书:1厘米=10毫米)用铅笔尖指出从0刻度开始5毫米的刻度线。比一比,谁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线;8毫米呢? 3、估一估,量一量 (1)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有多厚呢?先让学生用眼睛估测,再小朋友 自己动手测量,学生量出是6毫米。(板书:毫米)。 (2)先估测再测量桌上小纸条的长度,引导说出小纸条长度为3厘米4毫米或34毫米并追问3厘米4毫米是怎样换算为34毫米的,理由是什么? 三、认识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刚才我们认识了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小朋友再想一想,有没有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对!分米。(板书:分米)

(完整word版)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资料——同课异构教案 认识分米和毫米 执教: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通过学生对常见物体长度的测量,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然后通过看、画、说、猜、数等操作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分米、毫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 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一)认识分米

一年级《认识左右》教学设计

人教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认识左右 教案教学设计 锦屏镇河下小学孙丽丽 教学内容: 认位置(左、右)教材第九页。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听说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听了,给老师们唱一首歌吧。学生唱《左手和右手》。 提问: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左手和右手》)小朋友,哪只手是你的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提问:咱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们可是一对好朋友,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呢?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能)请你一边找一边和

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 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4.各种方位介绍同座位。 谈话:在你的位置上,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先请两个学生说一说,再同桌互相说。) 提问:在这些同学中有你的好朋友吗?你的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位?左边还是右边,让我们猜一猜好吗? 提问: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说这间课室的摆设。 5.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1)介绍文具的位置。 新学期开学,蓝猫商店进了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想去看看吗?有哪些学习用品呢?它们是怎样摆放的? 先自由说文具的位置,再集体交流。 (2)提问:谁来说一说铅笔的摆放位置。引导:为什么铅笔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对于尺子来说铅笔在它的左边,对于笔盒来说铅笔在它的右边)。

(完整版)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课题:分米和毫米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6~2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习过什么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指名说说。(1米=100厘米) 2、今天我们这节课来学习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一)、认识分米 1、出示长度为10厘米的直尺图 图上是一个直尺,它的长度是多少呢? 指名学生说说。

教师说明:我们把这么长的长度作为1分米。 介绍1分米的意义。 请大家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测量铅笔盒的长和宽,再认识分米。 2、体会1分米的长度。 学生独立画1分米长的线段。指名说说是怎样画的。 课件出示1分米线段的画法,并进行延伸。 3、教学1米=10分米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在米尺上找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然后每组的组长汇报结果。 4、多层训练,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1)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分米。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哪儿是数学课本的长边,就去把长边摸一摸,再量一量。 (2)教师:请小朋友们估计以下自己的课桌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的高度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二)认识毫米 1、让学生尝试量书本的厚度,各自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测量结果不满1厘米时,我们需要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1毫米的认识理解。然后组织学生观察直尺: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并实际量一量,进一步感知1毫米。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 3、体验毫米的用处: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 4、想一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5、引导学生把四个长度单位排排队,体会大小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