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公开课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公开课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教学课题认识分米和毫米 ( 第 1 课时 )

执教者:周荣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计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再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以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

再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PPT课件,米尺,20厘米长的文具盒、一分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问:你知道我们上学期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吗?(板书:米、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

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问:你感觉1厘米的

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

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一)认识分米

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

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

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

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

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问:1分米可以从刻度0画到刻度10,还可以几开始画?如果从2开始呢?从3呢?

6.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比划给同桌看,让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7.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剪下1分米,再量一量,看看自己估计得对不对,还差多少。

8.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回答。

数一数,米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出示:1米里面有()个1分米。回答后演示:10。指名说说米和分米的关系。板书: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导入。

师:你能说说数学书厚多少吗?

师演示操作方法,学生合作量一量。得出结论:数学书厚度不到1厘米。

2.揭示。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拿来了一个放大镜(出示),发现数学书的厚度连一厘米都不到,说明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毫米。板书:毫米。

3.认识。

放大1厘米。

师:在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比较短的刻度线,把1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演示从刻度线0到第一根小短线就是1毫米。

4.进率。

一格一格数,数到5毫米时停下,问:这根刻度线有什么不同之处?指出:从刻度线0到这根刻度线就是5毫米。演示5毫米。继续往下数。填空: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

你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了吗?板书:1厘米=10毫米

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你感觉1毫米比较怎样?怎样数比较方便?(用笔尖数)学生数一数。

5.举例。

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

师示范量1分硬币的方法,学生同桌合作。用同样的方法量1元硬币、银行卡的厚度,再量一量多少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学生独立测量。汇报交流。

(3)第3题。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1)学生测量,记录数据。汇报交流。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铁钉长2()。

(2)床长2()。

(3)大米宽2()。

(4)黄瓜长2()。

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五、教后反思

本课为了助学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可设计一系列丰富的操作活动;比如教认识分米时,首先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测量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量学生熟悉的文具盒长引出“分米”的概念,再通过指一指、找一找、数一数、画画一画、同桌互相比划等方法,加深分米的认识、了解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起1分米的表象;同时列举生活中大约1分米长体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丰高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分米的概念。另外,在这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面向全体学生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展开活,以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完成。这样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放手让他们用眼观察、动口交流、动手操作作、动脑思考,学生就能够充分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含义,就能好地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67的认识》教案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节6、7的认识祝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祝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第 【第一课时】6、7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祝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1. 能熟练地数出6和7以内的数,会读、写6和7,理解6、7的基数及序数意义,会比较 它们的大小。 2. 经历观察、操作、表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 会知识间前后的联系,初步培养数感。 3.培养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理解6、7的基数及序数意义。 三、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6和7。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每周五是我们学校的劳动日,看同学们正在打扫教室呢。 (二)探索研究,学习新知

1.在观察、操作中进行数数和认数。 (1)观察主题图 提问: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什么了?图中有几名同学? 图中还有老师呢,一起数数一共有几个人? 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也是6个或7个? 小结:在图中我们发现了这么多数量是6和7的事物,我们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和7。(板书课题) (2)点子图 提问:如果用1个点子代表1个同学,一共需要几个点子呢? 出示6个点子图(用集合圈圈上)。 看到这张点子图你能想到什么? 提问:再加上一位老师,一共有几个人?需要用几个点子来表示? 出示6个点子图(用集合圈圈上)。 看到这张点子图你又能想到什么? (3)用小棒摆图形 提问:你能用6根或7根小棒摆出一个你喜欢的图案吗? ①展示用6根小棒摆出的图形 如: 提问:你用几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案? 小结:虽然你们摆的这些图形不同,但它们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都用了6根小棒 ②展示7用6根小棒摆出的图形 (4)联系生活实际 ①提问:除了这些,在生活中还有那些事物的数量也是6或7? ②欣赏:老师也找了一些生活中的6和7,你们想看吗?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磁钉、小棒。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激趣。 (一)我会说。(小黑板出示) 1、10里面有()个2.。 2、9里面有()个3。 3、3个4是多少?(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游戏。 游戏1:师拍2下,生拍5个2下。

游戏2:师拍3下,生拍4个3下。 游戏3:师拍4下,生拍3个4下。 游戏4:生拍2下,师拍5个2下。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大家表现真棒,小兔子听到我们欢快的拍手声,跳起了舞。它们在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述。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6是2的3倍) 揭题,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苏教三上数学《倍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6页例3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能用“倍”说明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联系“倍”的认识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借助直观、由具体到抽象建立倍的概念活动中,感受概念学习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联系已有认识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概念来源于现实世界,并与原有的知识具有联系;感受数学内容的特点,体会不同事物之间可以比较,比较的方法可以不同,对数学方法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倍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拍手游戏 一、情感驱动,激趣引新 1.谈话引入。 2.出示2朵黄花,再依次出现1朵、2朵红花。 问:黄花朵数和红花的朵数有什么关系?

3.揭示课题。红花的朵数和黄花的朵数一样多,我们还可以这样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1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倍。 (板书:倍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黄花的朵数和红花的朵数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引领,让学生明白两种数量相比,除了原来学过的多与少的相差关系外,还有着倍的关系。从差比到倍比, 2 水到渠成的引出课题。】 二、探析数理,自主建构 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1)黄花2朵不变,红花增加4朵,问:这时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2)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2朵黄花圏起来,表示1份。 (3)说明:把2朵黄花看成1份,红花有3个2朵,也就是这样的3份,我们就可以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 (4)3倍什么意思?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 2.形成概念。 (1)提问:红花再增加2朵,这时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2)先圈一圈,再填一填,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3)交流:为什么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4倍? (4)小结:有几个黄花的朵数那么多,就是黄花的几倍? 3.认识算法。 (1)引导:用每2朵圈一圈的方法,可以看出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如果要求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可以怎样计算呢?请小朋友们结合刚才图上的分法想一想要用哪种算法,拿出练习纸,列式计算。

一年级数学《6和7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39-40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认识1-5的基础上的,通过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6和7;在对6和7的基数和序数上的认识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感受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更多、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有趣味性,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所以,本节课中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数一数、摆一摆、分一分,让学生感受新知,体验数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策略:演示法、操作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理解6 和7的基数、序数含义。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理解数字6 和7的含义,正确书写6和7。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点子图,计数器 教学过程: 每课三分钟:三进两联一交友——民族团结教育 一、讲故事复习旧知,导入: 1、小羊找妈妈。 天线宝宝帮小羊找妈妈,复习我们学过的数字1、2、3、4、5。对学生渗透互相帮助的情感态度。 2、练习,帮助小星星飞回天上。复习学过的5以内的加减法 3、出示情境图,谈话:我们班的小朋友自从上小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学会很多知识,还学会很多本领,老师这就有一张照片,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

除法的认识教学案例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除法) 第三实验小学李敏 课前思考: 《除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过表内乘法的知识基础上安排教学的。在小学阶段除法是数学计算教学的重点。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由于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除法知识,因此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学习除法的兴趣,将会对以后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这节课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这部分内容是在“分一分”的基础上正式学习除法,由于在“分一分”中,学生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节内容仍然以分东西为背景引导学生着重理解除法的意义。从而体会除法与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内容: 课本第69页中的例1,例2,”课堂活动”第1-3题,和练习十六第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初步语言表达能力,及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除法的含义,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12个,小棒15根。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演示法、讲授法。 课堂实录: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7×8=56 39-24=15 100-20=80 6×4=24 9×7=63 0×9=0 45+45=90 3×4=12 6×6=36 师:你能选一道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么?

6和7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6 和 7 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2 页到 43 页,6 和 7 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 内容。 教材分析 在学生系统学习了“ 1—— 5 的认识及加减法”后,本单元又一次集中学习 10 以内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而 6 和 7 的认识则是本单元的第一节中的第 1 课, 学好这一课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至关重要。本课主题图的安排是一个集知识教学、思 想教育和情感培养为一体的生动画面。画面可供数数的资源十分丰富,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数数;认数的内容教材将人物图、点子图、数、小棒等内容竖 着对应编排,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图抽象出数,同时有利于学生发现 6 和 7 两个数 之间的关系;教科书 P43页的计数器、直尺子图以及点子图,直观地说明数的增 加过程、相邻数间的关系及大小比较;教科书P43页的金鱼图除了说明序数的含义,还有基数和序数的区别,这是本节教材的难点之一;写数字 6 和 7 的编排与前1—— 5 的认识相同,也是先示范,然后照虚线描红。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 6、7 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 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 6、7 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 6、7 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图片等。

《倍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名师优质资料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拍手游戏: 师:上课之前,咱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谁愿意到前面来和老师一起玩?(找一学生) 1、我先拍,听,我拍了几下?(让学生说出是2下) 请你拍3个2下,其他同学听他拍得是不是3个2下? (1)生会拍:你是怎么拍的? (2)生连续拍6下:谁有好办法让我们一听就知道是3个2下? 就用他教我们的好方法试试看,(就是刚才这道题,全班共同拍3个2)预备:(师做好示范的动作)开始!(师边拍边数1、2;空一小会儿,再1、2;再空一小会儿,1、2) 2、再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 请你们拍2个3下。预备,心里数,开始!(老师带全班学生共同拍,师口型数数,不出声音) 3、刚才咱们合作做了个小游戏,现在哪两个同学愿意到前边玩?你们俩分分工,谁先拍,谁后拍?开始吧! 4、你们想玩吗?两人一组,每人玩一次。 5、我们看这组同学是怎样玩的? 指其中的一个人:他给你出题了,你来拍,大家一起来猜他(指出题人)出的是什么题目?大家猜完后反问:你出的是 ?(换另一个学生拍)师:课下同学们可以两人一组,继续玩,现在我们开始上课,看谁最精神!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典型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典型教学案例》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为人们越来越关注,它已成为教师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中介。通过案例的分析可让教师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有利于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教学案例研究是发达国家在学校教育、师资培训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方法,它在我国起步较晚,基础教育阶段的案例研究是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才出现的,有关教学案例研究的书籍不多,特别是学科按内容分类的教学案例研究更为鲜见。总而言之,教学案例研究在我国是起步晚、底子薄;缺乏深度、效度;可行性、权威性不大。但现在开始为我国教育界所重视,它十分适合于一线教师的运用,而被学校誉为“真科研”,被专家认为是培养研究型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的最为有效的形式。 新课改以来,大家从“什么是教学案例?怎样写教学案例?逐步对“教学案例”一词有了清晰地认识。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撰写教学经验总结和反思教学得失,适时地矫正、调整自己教学行为,为同行间的交流提供了思路和载体。老师们对教学案例的结构、特性、撰写的了解和认识也正逐步趋向成熟。但对案例分系列进行深层面研究,才刚刚开始。且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案例研究上,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其表现在: (1)大多是教师各自根据自己的教学所得撰写教学案例,随意性较大,研究性不够。

(2)对同类教学案例的比较剖析,深层面的研究还不完善。 (3)针对数学学科的内容,进行分板块的系统性研究还较缺失。 为此,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大教研氛围下,为更好地开展校本研究,推动教研组的教研工作。我们想根据数学学科的内容,分版块研究,这样从下到上所有年级段的数学老师就可以围绕一个内容,有目的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研究,教师之间也有了更多相互交流研讨的题材,教研活动将更为实效。现集中优势兵力,依据教材的内容体系,以小板块“数的认识”切入。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申请此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对“数的认识”这一内容教学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完善教师对教学案例的撰写,逐步提高教师对教学案例剖析能力;促使本校数学教师对该教学内容有着较为系统全面地认识;同时了解不同年级段学生在学习本内容时所出现的问题和成效,为他们把握本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借鉴。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发挥学校各数学教研组的功能,以促进学校数学教研。2、,积累教研经验,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自省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 典型即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 案例研究的中心词是案例。教学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

幼儿中班优秀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数字6、7》含总结

幼儿中班优秀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数字6、 7》含总结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7,知道他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2、能目测感知7以内的数量,学习按数摆放实物。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重难点: 感知7以内的数量,知道他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教具:7只兔,7根胡萝卜。 2、学具:幼儿画册第21页,彩色笔若干。 设计理念: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3--4岁的幼儿对数的感知和对事物的感知都是较模糊或局部的,观察事物缺乏整体性,较随意,只能直接地、简单地表面化地认识一些周围的事物。 本次内容是幼儿在学习了0至5的认识及感知数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幼儿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本次活动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幼儿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

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次活动的学习,让幼儿体会数学知识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基本理论。 设计思路: 复习数字1--5--认识数字6、7--连线操作,巩固认识6、7数量 教学过程: 复习数字1--5 游戏:"看谁拍得对" 师:深秋了,秋风一吹,树叶变黄了,一片一片都落了下来,老师去捡了好多树叶。 老师分别出示树叶,请幼儿读出数字或拍手数字,巩固认识数字1--5。 【评析:在这部分采用教师拍手和幼儿拍手游戏,复习对数字1-5的认识,引导幼儿感知数量。】 认识数字6、7,感知其所代表的数量。 认识数字6。 秋天还有很多水果都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果园里看看。 教师出示两棵树6个苹果、6个梨子,提问:树上有什么?他们各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个表示? 【评析:在这个活动中,我并没有用实物而是用的图片,

倍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说明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页的例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学习整数乘法与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的概念。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表示分率)、百分数、比的内容的基础,也可以看成是对“整数倍”的拓展。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倍的含义比较难理解。与学生在一年级就已掌握的“比大小”相比,倍虽然也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但它反映的是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因而较之“比大小”更抽象一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 【设计理念】 “倍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里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新课标“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指导。为此,在设计上要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画一画、数一数的过程,逐步建立倍的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在获

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数一数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推理、迁移及表达能力,发展基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小棒,展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师:秋天到了,小兔子在忙着收获秋天的果实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说说胡萝卜和红萝卜之间存在着什么数量关系吗? 生:自由说 师:是的,刚才同学们说的红萝卜和胡萝卜有多与少的关系,这里还有一种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倍的认识》教学课例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和 P53-练习十一第1题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二年级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理解了乘除法意义,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积和商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以乘法的意义为知识基础。?而“倍的认识”也是对乘法和除法的拓展应用,进一步为第六单元多位数乘法做了铺垫。“倍”在学生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节知识内容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学情分析: “倍”是小学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又是很重要的概念,新教材把这部分内容从二年级后移到三年级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相关的概念,所以“倍”的概念对于学生应该并不陌生。而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应用比较熟练,也了解几个几代表的含义,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只需多加练习,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倍”的含义,加深对倍的认识。 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和《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圈一圈、摆一摆的等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本节课我直接利用书中学生熟悉的小白兔吃胡萝卜的情景,将胡萝卜直观现实的摆在黑板上,并运用小棒让每人都能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等学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让部分学生上台演示检查掌握情况。为了避免场景过多引发思维混乱,所以直接利用胡萝卜的增减继续学习。做题练习后,再次用拍手游戏巩固知识,做到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后,出示最后一道思考题,检验学生是否融会贯通,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圈一圈、摆一摆的等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设计及反思6和7的认识小学数学一年级公开课教案

教学设计及反思:《6和7的认识》(小学数学一年级公开课教案)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6和7的认识》(小学数学一年级) 2.学生的好奇心:一年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深,上课只能坚持20分钟。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有好奇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将他们引到我的数学教学中,使他们对数字产生兴趣。 3.教材分析:《6和7的认识》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使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这节课在认数教学中,要教学数的基本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要求教师有严密的思维能力及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多媒体的操作,使学生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结合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学数学的快乐。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使学生都爱上数学课,并愿意探究数学知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6和7,会读、会写这

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教学难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6.教学课时: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喜不喜欢?(出示并齐读儿歌课件) 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老虎没找着,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2.同学们,你们从儿歌中能找出几个小松鼠呀?(5个)老师把这五只小松鼠请下山,并且给它们编了号(课件出示五只编号的小松鼠),你能给这些小松鼠排队吗?瞧,有两只小松鼠迟到了,该怎样给它们编号呢?(6,7)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一)认识数字6、7及书写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 2.同学们,知道小松鼠要来,我们的小朋友可高兴了,他们赶紧开始打扫教室。 (1)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2)同学们自由回答 (3)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请同学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 的认识》教学设计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

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七次修改) 育英小学蒋程芳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82页例1、例2,83页课堂活动1、2题,练习十九1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倍”的意义,能用“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作出分析、 解释,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融会贯通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理解倍的意义,学会描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教、学具准备:小棒,题单。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蓝精灵之歌,让孩子们一起唱。 师:这是什么歌啊?(蓝精灵)瞧!(出示PPT)今天咱们可爱的蓝精灵们带来了很多的 水果,咋们去看看吧! 一、比较引入,初步感知 PPT出示3个苹果,6个梨子。 师:瞧,这是蓝爸爸的水果,比较一下苹果和梨子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生:苹果比梨子少3个,(师引导,适时板书水果数量)也就是3比6小,6比3大,(还有什么发现)6里面有2个3,3+3=6. 师:在比较两个数的时候,除了发现数量之间有多和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板书:倍) 师:关于“倍”,你想知道什么呢?(生回答)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认识它。(补充板书:倍的认识) 二、认识“2倍”,建立概念 1、学习“倍”的意义: (1)、分一分,说一说 师:如果把第一排的3个苹果圈起来看作一份(PPT演示),那么第二排6个梨子里有这

样的几份呢?请你在题单上圈一圈。(学生活动,师巡视正确圈法。) (抽生上台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么圈的? 生:我是三个,三个圈的。(师在黑板上演示) 师:真能干,用圈一圈的方法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6个梨子里有这样的两份。像这样(演示PPT)把第一排的苹果的数量看作一份,在6个梨子里能圈出2个3,也就是这样的两份,我们可以说6里面有2个3,也可以说6是3的2倍,这就是6和3的倍数关系。 师:大家跟我一起完整地说一说它们的倍数关系。 (隐藏三句话) 师:如果没有这三句话了,你还能说吗?(抽生说,师板贴) (2)、PPT出示不同的“2倍”关系 师:说的真棒,蓝妹妹和聪聪也带来了些水果,他们也比较了梨和苹果的倍数关系,请 看,这是蓝妹妹的水果,她说梨子的个数是苹果的两倍。下面是聪聪的水果,他也说他的梨 子的个数是苹果的两倍?他们说的对吗?(PPT出示图,学生观察图,然后判断蓝妹妹的话)生:对的。 师:别着急下结论,请大家像刚才(师指黑板)这样,在题单上圈一圈,填一填,然后 再判断他们说的是否正确?(师巡视,指导台下学生汇报,在抽生上台汇报。)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吧?(提醒学生“先说你是怎么圈的,再说你是怎么填的”。)学生汇报:两个两个圈,发现4里面有2个2,4是2的两倍,所以梨子的数量是苹果的2倍,所以蓝妹妹说的是正确的,聪聪的水果里,把4个苹果看作一份,在梨子里面4个4个圈,发现8里面有2个4,8是4的两倍,所以聪聪也说对了。(学生互动评价)师:看来大家都能判断,真能干! 师依次出示三幅图(包括前面的)追问:那同学们请看蓝爸爸的水果,蓝妹妹的水果, 聪聪的水果,是一样多的吗?(不是)那为什么都是2倍的关系呢?小组讨论一下,待会请同学汇报。 生:因为梨子的数量都是苹果的两份那么多。/因为梨子都圈的两份。 师:那是把什么看作一份来圈的呢?(学生回答,若有学生提到了苹果) 师:大家从不同中看到了相同的地方,那就是苹果与梨子的数量都是一份与两份的关系。 (3)判断笨笨的话,巩固一份数。 师:接下来再来看看笨笨的水果,(出示PPT)判断一下他说对了吗? 生:错了。

《1——5的认识》的教学案例分析

《1—5的认识》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第1课时:1-5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认识1—5各个数字。 2、培养学生数字的形成概念,理解1—5的实际数量。 3、培养学生初步了解1—5的数序。并能正确读写1—5各数学。 4、利用“野生动物”图,初步培养学生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受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际认识每个数的实际数量及正确规范地书写1—5各数。难点:认识数字的实际数量表示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 电脑,各种动物图片、及小棒、计算器、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教学 教学构思: 通过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能够生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交 流能够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进一步开拓学生学习思路。

1.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游动物园?喜不喜欢?(喜欢)(接着电脑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谁能把整幅图意说一说? 生:这幅图画的是老师带学生去游动物园。 师:那么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除了动物以外还有什么? 请同学们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近到远逐一观察 2.分小组讨论:每4个人分一小组进行讨论。(5分钟后汇报) 让他们大胆发现、探讨。 3.结束讨论,引导学生作全面回答。 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各几只? 生:图上有 1头大象,有2头牛,有3只长颈鹿,有3匹马,有4只小鸟。师:图上1头大象,2头牛,3匹马,3只长颈鹿,4只小鸟各用表示?谁能用手指指给老师看? 生: 1头大象指1个手指, 2头牛指2个手指。 3匹马指3个手指, 4只小鸟指4个手指。 师:图上除了动物园里面动物外,还有什么东西?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的认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的认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6和7 第1课时6和7的认识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0~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的学习,为下节课学习6和7的加减法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基本理论。因此将本节课作如下设计: 1.通过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游戏引入新课,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热情高涨,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各方面能力。 2.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新知时,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中同学们打扫卫生的

画面,同时结合教学内容,自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要向图中的小朋友们学习,做一个爱护教室、讲卫生、爱劳动的好学生。然后找出图中是6和7的人或物。接着通过计数器和直尺,让学生知道6和7的位置,以及6、7和1、2、3、4、5之间的大小关系。最后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6和7。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对于6、7的认识就更加丰满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6个彩球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7张圆形纸片直尺 教学过程 ⊙游戏激趣,引入新知 1.魔球游戏。(出示6个带有0~5序号的彩球) 师:智慧老爷爷听说大家学习非常努力,为了表扬同学们,特意制作了6个彩色的知识魔球,谁能将这6个知识魔球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呢?(请学生上台将6个知识魔球根据数字的顺序进行排列) 2.引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想得到美丽的知识魔球吗?那我们一起来努力吧!(板书课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6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50例1及做一做。 教具准备:课件、不同的萝卜卡片 学具准备:圆片、三角形纸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秋天到了,小兔子家的萝卜丰收了,兔妈妈带着小兔子去地里拔萝卜。大家仔细观察这幅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出示课件) (学生观察后汇报) 学生的发现可能有:有2根,有6根,有10根……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新知。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从生活中捕捉“倍”的概念。 师:图中的根数是1个2,的根数是3个2。(边说边圈一圈) 我们就说的根数是的3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2.动手探索新知,建立“倍”的概念。 师:你能说出与之间的倍数关系吗?用你手中的学具代替萝卜,摆一摆,圈一圈。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交流)

的根数是1个2,的根数是5个2,我们就说的根数是的5倍。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粘贴并板书: 的根数是的5倍。 3.摆一摆,深化“倍”的认识。 师:像这样的倍数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你能摆出一组有倍数关系的圆片吗?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4.动手操作,感知“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想通过摆圆片的游戏来考考你们。 (出示课件) 第一行:○○○ 第二行: 师:第二行怎样摆,能看出是第一行的4倍? (学生在课桌上摆,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智慧来源于活动,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本环节在充分感知“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倍”的概念,放学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得到了升华,便于形成对“倍”的概念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50页“做一做”。

倍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第一课时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P50例题1,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 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 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 理、语言表达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 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 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2、看图填空并列算式。 主书W孕甲弔工 * F * 1、很快的说出每幅图是几个几

( )个()2X 4=8( )个()5X 3=15

3、填空 () X 4=12 2X ()=6 () X 6=24 5X ( ) =15 () X 5=10 ( ) X 2=12 () X 4=8 ( ) X 7=14 3X ()=18 ( ) X 4=20 4X( )=16 ( ) X 6=12 _ 、 探究新知 1、教师示范,学生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出示情境动画一群 小兔子和一些不同的萝卜。 问题:有几种萝卜,分别是。(胡萝卜 红萝卜 白萝卜)并仔 2、学生试着圈一圈,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OOO 3 个 ()个3 ()个3 的个数是 O 个数的()倍,的 个数是O 个数的()倍 呀3 的朵数是①的()倍。 细观察这些萝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探究发现: 胡萝卜和红萝卜的关系 胡萝卜:2根 红萝卜:6根()个2根 红萝卜是 胡萝卜的()倍 胡萝卜和白萝卜的关系 胡萝卜:2根 白萝卜:10根()个2根 白萝 卜是胡萝卜的()倍

小学数学《6和7的认识》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6和7的认识》教学案例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代教育理论也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对此,谈一谈我在执教《6和7的认识》一课时的几点做法。 【片段一】在朴实的操作活动中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数数0-5,用圆片表示3、4) 师:请你在刚才4个圆片后面添上一个表示5(学生操作)如果继续这样一个一个摆下去,会出现哪些数呢? 生1:(利用已有经验抢答)6、7、8、9 生2:10、11、12、13、14…… (出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数字朋友——6和7。示课题:6和7的认识)

【片段二】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建立概念 出示师生劳动的场面挂图。先让学生从总体上说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进行思想教育,再让学生通过说、数、指,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师:其实在生活中6和7还可以表示很多事物,例如:老师家有6口人等。 生1:(争先恐后地抢答)6盏灯、6盆花、7朵云、7只笔。 生2:今天星期六。 生3:今年我6岁…… 师:大家真棒!你们能用6、7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说几句话吗? (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话。) …… 师:其实生活中还藏着许多数,只要你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它。 【片段三】在愉快的游戏中巩固概念 小结后设计学生最喜欢的游戏:“老鹰捉小鸡”,游戏结束后提问: 师:1。“参加游戏的共有几名小朋友? 2.“谁是最后一只小鸡?” 3.(指任意一只小鸡)“他排第几?你是怎样数的?”

《6和7的认识》优秀教案

6和7的图画应用题 学习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画意,并能正确表达图意。 2、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 3、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黑板、数学书 教学重难点: 理解大括号和问号所代表的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6和7的图画应用题”。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下面请跟老师把课题齐读两遍。 二、口述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画意,并能正确表达图意。 2、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 3、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吗?要想学会这些新本领,一定要按老师的指导认真看书。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谁看书最认真。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1、手指游玩图,下面有个符号叫大括号(齐读),大括号下面是什么符号?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在捕蝴蝶,右边呢?一共有几个小

朋友在游玩呢?完成下面算式: 4+2=6 2、请用自己的话把这幅图讲出来,说出要解决的问题。检测: 数学书46页“做一做”(课件出示,2生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独立完成) 自学指导二: 什么符号?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在捕蝴蝶,右边呢?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游玩呢?完成下面算式: 4+2=6 3、请用自己的话把这幅图讲出来,说出要解决的问题。检测数学书46页“做一做”(课件出示,2生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独立完成) 自学指导二: 1、请看向日葵图,大括号下面是7,表示什么意思?摘走了3个,还剩几个??代表什么意思?完成下面算式。 2、请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并列出算式检测:(1)、请大家一起说说这道题的意思是什么?谁能最快说出这道题的算式呢? (2)、数学书47页做一做后教: 4.学生更正。 谁有不同答案请上来更正。 (提示:把错误的用红粉笔圈起来再改在旁边,原来的不要擦去)

《10的认识》教学案例

《10的认识》教学案例 一、设计思想 10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0~9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生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使课堂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根据低年级儿童喜欢活动喜欢游戏的特点,教学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拍手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学生浮躁的心理,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在教学10的组成时,同桌合作交流,通过摆、分、写等实际操作总结归纳10的组成,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巩固10的组成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游戏和儿歌的形式巩固,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学生对序数已经很熟悉了,没有必要集体介绍。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目的是为了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 10的组成是这节课的重点。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它也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持久性不长,因此我采用游戏、儿歌、自己动手实践等不同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认识了10,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为学习这部分内容做了知识上的铺垫。但10的组成是凑十法的基础,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是本节课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10的组成上,理解10的组成,熟练地掌握10的组成。 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4、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10的数概念和10的组成,体验数学在身边。 教学难点是熟练掌握10的组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这节课的设计以游戏激趣导入,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10,建立数感。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认识规律,本课的教学从直观到数学抽象,从生活到数学,再从数学回到生活,使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