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合集下载

发展县域经济的辽宁实践与探索

发展县域经济的辽宁实践与探索

亿元 , 增长 4 . 县均支出 8 亿元。 01 %, . 3

享 税 收 增 量返 还 、 级 财政 综 合 绩 效 评 价 、 商 引 县 招
资大项 目奖励等激励政策 。

以资源优 势为着 力点 , “ 走 特色化 之路 ”
思 路决 定 出路 , 策 引导 行动 。各 县纷 纷依 托 政 本 地资 源 , 发挥 比较 优势 , 大力 发展县 域经 济。海城 市 具 有 明显 的资 源优势 , 已探 明矿 产 有 3 现 4种 , 特
省 财 政 加 大 了政 策扶 持 力 度 ,对 县 实施 了省 级 共
值实现 4 1 亿元 , 14 增长 1.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8 %, 8
43个 百分 点 ; 民人均 纯 收 入 4 6 . 农 60元 , 长 9 ; 增 % 财 政一般 预算收 入 18 4. 4亿元 , 长 3%, 于全省 增 8 高 平 均水 平 57个 百 分 点 ;一 般 预算 支 出完 成 3 61 . 6.
别是 以菱镁 、 滑石闻名中外 , 菱镁储量 占全 国总储
量 的 3 , 石储 量 占全 国 总储 量 的 23 /滑 4 /。据 此 提 出
了“ 进矿产 品精 深加 工 , 推 加快新 产 品 开发 , 节 约 走
提 出 了在 县 域经 济 结 构 调 整 中 突 出特 色 ,在 发 展 中创造 特 色 , 在扬 长 避 短 中培 育特 色 , 资 源 整合 在
花 园 口工 业 园 区 ; 谓 “ 线 ” 就 是 在 开 发 五个 沿 所 一 ,
海重 点 发 展 区域 的 基础 上 ,规 划 建设 一 条 西 起 葫 芦 岛 市 绥 中 县 、 至 丹 东 东 港 市 , 长 14 东 全 43公 里 的滨海公路 ] 发开放建设机 遇 , 好滩涂开发 , 开 搞

东北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以辽宁为例

东北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以辽宁为例

辽宁省县域经济体量较大,但 发展水平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 存在一定差距。
东北地区县域经济主要以农业 为主导,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 对滞后。
辽宁省内各县域经济发展不均 衡,部分地区发展速度较慢。
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分析
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农业生产效 率较低,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支撑。
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支撑。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多元化发展
培育新兴产业
鼓励和支持县域内新兴产业的发 展,如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 业等,以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多元
化发展。
促进农业现代化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
值,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加强旅游业开发
挖掘和利用县域内的旅游资源, 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 发,推动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
加强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升级
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
优化税收政策
结合各县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产业政 策,引导和支持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 转型。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 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县域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
加大财政投入
通过加大对县域经济的财政投入,支 持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研 发等方面,以促进产业升级。
县域经济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加强区域间合作
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实 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推动城市群发展
积极参与城市群建设和发展,加强城市间产业协作和功能互补, 提高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加强跨地区合作
鼓励和支持企业跨地区投资和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 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显 改善 , 4 其 4个县 ( 的平均 恩格尔 系数 为 0 3 4 , 市) . 8 8 下降 则, 以县 域 “ 业 工 业 化 、 业 现 代 化 、 村 城 镇 化 ” 发 展 产 农 农 为 了00 . 2个 百 分 点 。 方向, 以统 筹 城 乡 发 展 为 主 要 目 的 , 解 决 “ 农 ” 题 为 核 以 三 问
No.】 2O1 7。 2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s rd n uty dr ui s T a eId s n r
21 第 1 0 2年 7期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 展对 策研究
王伟 伟 肖利 群
( 阳师范 大学, 宁 沈 阳 103 ) 沈 辽 1 0 4
摘 要 : 域 经 济 是 国 民经 济 基 本 单 位 。 近 年 来 辽 宁 省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发 展 迅 速 , 绩 显 著 , 仍 然存 在 着 基 础 薄 弱 、 县 成 但 竞 争 力偏 低 、 展 不 平 衡 、 业 结 构 不 够 优 化 和 “ 市病 ” 象 凸 显 等 问题 , 过 转 变观 念 、 学规 划 、 育特 色 、 本 运 作 等 措 发 产 城 现 通 科 培 资 施 推 动 县 域 经 济 全域 发 展 。 关 键 词 : 域 经 济 ; 宁 ; 策 县 辽 对 中图分类号 :2 F 文 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2 1—0 50 17 —1 8 2 1) 70 4— 3
21 0 0年 , 宁 省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6 0 辽 9 8元 , 上 年 增 加 比 9 0 , 长 1 . , 海 县 、 房 店 市 、 河 市 、 兰 店 市 农 5元 增 59 长 瓦 庄 普 民人均收入 实现超 万元 , 宁 省全年 减少 贫 困人 口 5 . 辽 3 2万 人 。 随 着 收入 的 提 高 , 民 消 费水 平 不 断 提 高 ) , 中包 括 1 4 市 域 其 7个 县 级 市 ,7 2 3 引 资 步 伐 加 快 , 点 项 目 成 果 显 著 2 . 重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2012年第11期总第221期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区域经济】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马坤(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摘要]虽然近年来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对辽宁省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有着现实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县域经济的内涵进行阐述,分析了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发展辽宁省县域经济的政策取向和路径。

[关键词]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新农村[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1-0094-03作者简介:马坤(1979-),女,汉族,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基金项目: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校级课题“加快推进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资助,项目编号:2012XJLXYB016。

一、前言昔日曾经以工业大省闻名的辽宁省现已步入全国农业大省行列。

辽宁省共有14个省辖市,100个县(市、区),其中县(市)44个、主要涉农区30个、城区26个。

全省总人口437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2%。

农村人口1956万人,城镇化率达60%以上。

全省陆地面积14.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5%。

耕地面积6128万亩,人均耕地1.4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5448万亩。

在县域和农村面积占比较大的情况下,大力推进和壮大县域经济,对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协调城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过“十一五”特别是“三年倍增”计划以来的积极努力,辽宁省县域经济异军突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中坚力量,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在2010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被国家县域经济权威机构总结为“辽宁现象”。

2010年,全省44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483亿元,是2005年2963亿元的2.9倍;占全省比重由2005年的37%提高到46.4%,5年提高9.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492亿元,是2005年83亿元的5.9倍;占全省比重由2005年的12.3%提高到24.6%,5年提高12.3个百分点,在2010年全省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量中,有50%的贡献来自县域经济。

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问题研究

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问题研究

( eer e t f u l o c , eerhA ae yo cn m ca dS c l eeomet R sac C ne o P bi P l y R sac cd m f o o i n oi vlp n , h r c i E aD
D n b i nv r t o ia c n cn m c ,D l n 1 2 , hn ) og e U i sy f nn ead E o o is a a 0 5 C ia e i F i 1 6
带开发 、 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 辽西北突破三大 区域 战 略 。 目前 , 大 城 市 区域 对 县域 经 济 的带 三 动作用明显 , 但在区域开发背景下 , 县域经济的问 题仍 然非 常 突 出 , 要进 行 深 人 研 究 并 提 出相 应 需
的对 策 。本 文对 辽 宁 三大 区域 做 如 下 界 定 : 宁 辽
● 王 晓 玲
( 东北财 经大 学 公 共政 策研 究 中心/ 经济 与社会 发展 研 究 院 , 宁 大连 辽 162 ) 105
摘 要 :县城经济一直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辽宁省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 以来, 市对县域经济的 大城
带动作 用明显加强 , 但是 , 与发达省份相 比尚有较大距 离。借助 区域发展 力量 , 能够推动辽 宁县域 经济 实现跨 越式
o etre jr ein ee p n rt is nLann rv c .Ho e e, h r i al g i ai f h e o g a dvl met t e e i igpo i e t h ma r o l o sa g i o n w vr tee s reds r a p -
Th un y Ec no y S ud nde e Co t o m t y u r Thr e Re ina e go l De eo m e tSta e y i Li o i o i e v lp n r t g n a n ng Pr vnc

辽宁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与对策研究

辽宁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与对策研究

动 , 区域 中产生外 部经 济 , 而 降低成 本 , 在 从 并在 相互 信
任和合 作的学 习氛 围 中促进技术 创新 。产业集 群对地 域
的规模是 没有限制 的 , 到村 镇 , 小 大到跨城 市、 国家 , 跨 经
快 。技术 的扩散促使 企业及时更新设 备 , 采用新技艺 , 调 整要素 投入 比例 , 提高生产 率和产 出量。 宁省 内的部分 辽 县( ) 市 通过与沈 阳农 业大学 、 东北大学等 高校开展 “ 校企 合作 ” 。既为产 业集 群的形成 和发 展提 供必要 的技 术支 持 , 于提 高县域经济 的区域竞争优势 , 辽宁县域 又利 促进 经济产业 集群更好 、 更快发 展。
群 发 展 中的 作 用 , 行 技 术 创 新 , 造 优 势 品 牌 , 伸 产 业 链 , 极 引进 高 层 次人 才 , 产 业 集群 可持 续 进 打 延 积 走
பைடு நூலகம்发展之路 。

— —

_



关键词 : 宁省县域经 济 ; 辽 产业 集 群 ; 用 ; 作 问题 ; 策 对 中 图分 类 号 :1 7 F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54 (0 2 0 - 0 10 17 — 6 6 2 1 )2 0 0 - 2
( ) 进城 市化进程 四 推
过二十 多年的发展 ,产 业集群 已经成为地 区经 济增长 的 主要动 力和国际竞争力 的重要来 源 ,在地 区经济 中发挥 着 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
( ) 一 促进 县域 经济快速增 长
产业 集群可 以使集 群 内的企 业分工更 为细化 .提 高
企业专 业化 程度 , 低成本 , 进效 率提 高和产 出增 加 。 降 促 近年来 辽 宁县域 经济快 速发 展 , 部分 县 ( ) 市 依托 区位优 势、 技术 优势 、 业优 势 , 产 初步形 成 了一些 县域经 济特 色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人才流失严重: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 ,辽宁省部分县域存在人才流失现象。高技能、 高素质人才的流失,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 和发展潜力。
综上所述,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既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需要继续发挥 优势、弥补短板,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
04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策略 与建议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03
服务业发展策略
随着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服务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应发
展现代物流、旅游、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
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建议措施
01
加强政策扶持
省政府应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政 策扶持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 税收、财政、土地、金融等政 策,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 要素向县域流动。
03
02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0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县域经济发展 的重要保障。应加大投入力度, 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 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域经济的 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应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 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为 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 支撑。
02
辽宁省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 省份,其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中 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近年来也 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调查目的
•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辽宁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包括产业 结构、创新能力、投资环境、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情况。同时, 调查还关注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政府和企业 提供参考和建议,推动辽宁省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酒店、交通等配套服务,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可停留 性和可体验性。

辽宁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辽宁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际面板数据 的单位根检验[ ] J .特区经济 , 1 ( )2 3 2 5 2 0 6 : — 5. 0 5 [ ] 晓红.基 于 E E 9刘 L S模型 的江 苏农 村 居 民消 费结 构 实证 分 析 [] 江苏农业科学 , 1 ( ) 56— 8 . J. 2 0 6 :8 5 8 0 [0 王少国 , 1] 王 镇.中国城 乡收入差距 适度水平 的经济效率 分析 [ ] 南开经济研究 , 0 ( ) 1 8 18 J. 2 96 : — 4. 0 3 [ 1 张东辉 , 1] 司志宾.收入分配 、 消费需求 与经济 增长——来 自中国 农村 的证据 [ ]福 建论坛 : J. 人文社会科 学版,06 9 : 1 . 20 ( )9— 3 [2 臧旭恒 , 1] 张继海.收入分配对 中国城镇居 民消 费需求影 响的实
等多方面因素相联系 , 建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体 系, 才能对
城镇化作 出正确 的评 价 。参照 陈玉梅等 的研究 成果 。J , 通过相关 的数据分析可以得 出如下结 论 : 城镇化 水平与人均 G P收入呈现正相关 。辽宁省 4 D _ 4个县 ( ) 市 的城镇化情况 和
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都有呈现 出正相关的关 系。而且城镇 化
城镇为中心、 以农村为基础 , 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
关 于城镇化 的定义 , 同学者从各 自的研 究领域和研 究 不 对象给予了不 同的解释。我们认为城镇化作为整个城市化过 程的重要侧 面, 是城 市化体系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主要是指以 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 , 实现农村人 口由第一产业向二 、 三 产业的转换 过程 , 居住 地 由农村 区域 向城镇 区域 ( 主要 为农 村小城镇) 迁移 的空 间聚集过 程 , 表现在农 民生 活水平 的提 高、 生活质量 的改善和整体科技 文化素质 的增 强。城镇化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县域强“三农”强
近几年来,辽宁省县域经济异军突起,农业“一县一业”正在形成,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县城规划建设全面启动。

2009年,全省44个农业县(市)生产总值增长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了一番,新增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增量的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3亿元的县(市)由上年的28个增加到40个。

从2006年开始,辽宁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建设新农村、推动全面振兴的决策,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几年来,全省县域经济保持加速发展势头,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平稳增长,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

正如省长陈政高所言:“随着辽宁振兴的进程,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辽宁已经成为全国的投资热点、发展热点、关注重点,在这个大气候下,辽宁的县域经济完全可以干得更好、干得更漂亮。


辽北不甘落后:观开原现象
地处辽北的开原市曾是个很穷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主要经济指标曾长期徘徊在全省44个县(市)后10名,在2001年时全市生产总值只有18.9亿元,处于全省贫困县的边缘。

如今的开原已成为辽北的明星城市,到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45亿元,是2001年的13倍,从全省第32位跃升到第7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2.2亿元,是2001年的23倍,从全省第33位跃升到第5位;2006年到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实现两个“两年翻一番”的目标;综合经济实力从全省34位跃升到第5位,形成县域
经济发展的开原现象。

2010年5月25日,辽宁省县域经济现场会在开原市召开。

辽宁省委书记王珉、省长陈政高亲自带领44个县(市)长,从开原市的工业区建设看到农产品加工基地,从幼儿园看到老年康乐中心,从商业广场看到开原新城。

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对开原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开原是辽宁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面旗帜,开原的方向就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

从排名靠后到全省第七,开原靠什么在短短的几年内实现如此大的跨越?开原市委书记魏俊星说:“开原没有资源,没有优势,但我们靠扩大开放,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引进成功的发展模式,实现没有资源打造资源,没有优势创造优势,无中生有,借力腾飞。


建设工业区是开原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破题之举,但在建设工业园区过程中,开原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资金的短缺和建设用地的不足。

开原打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传统思维定势,他们挖掘潜力,盘活存量,向关停企业要土地,盘活土地3500亩;拓宽渠道,扩大增量,向城中村和棚户区要土地,置换出工业用地3650亩;利用废弃的37个砖厂、关停的矿山企业、乡镇企业、合村、并屯、并校和复垦土地1.02万亩等,确保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招商的需要。

几年下来,开原市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1.5亿元,高起点、大气魄、科学规划建设了51平方公里的开原工业区。

在工业区内规划建设了5平方公里的城市功能区,打造了承载工业化、城市化的工业新城。

引进工业地产商,建设标准化厂房,形成产业集群新优势,打造了7个年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

突出大项目招商,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65个,超5亿元项目31个。

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从2001年的9户发展到402户,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550亿元。

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是开原没有资源而打造的最大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