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县域经济发展论文

合集下载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问题研究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问题研究
关 键 词 :县 域 经 济 产 业
党的十八大 报告 中明确提出要 “ 确保到 2 0 2 0 年实现全面 域 科 学 发展 评 价 中 ,辽宁 百 强 县 数 量 为 l 2 个 ,比 第一 届 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 目标 ” 。中国6 5 %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县域 ( 2 0 0 2 )增加了 9 个。除数量上的增加外 ,在全 国百强县排行 内 ,其 中包括 8 亿多 农民 。发展和壮 大县域经济 ,是全面建 榜 上 的位 次 也 不 断 前 移 ,如 “ 老 牌 ”百 强 县 瓦 房 店 市 全 国百
从 投 资拉 动 方面 看 ,2 0 1 2 : 年 ,县 域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额 划 ,积 极培 育县域 百亿工 业产业 集群 。2 0 0 9年底 ,4 4 个 县 8 4 5 4 3 亿元 ,是 2 0 0 7 年的 1 5 1 2 . 8 亿元的 5 . 6 倍 ,占全 省比重达 ( 市 )重点 园 区已入驻 企业 4 6 6 5 家 ,销售 收入 实现 2 5 6 9 亿 到3 8 7 %。县均固定资产投 资额 】 9 2 . 1 亿元。
亿元县 ( 市 )达到 2 个 ,超 3 0 亿元 县 ( 市)达到 2 1 个 ,除长 和企业 向县域重 点工 业园区集中 ,形成 了一批有竞 争力的特
海县外 ,其他县 ( 市 )均超 l 0 亿元 。
色 工 业 产 业 集 群 ,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 发 挥 比 较 优 势 ,统 筹 规
比2 0 0 7 年增加 3 2 个 ,超 5 ∞ 亿的县 ( 市)更是达到 4 个。
从 经济 实力方面看 ,2 0 1 2 年 ,辽宁省公共财政预算 收入
2 . 工业产 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 、产业 项 目是县域经济发展 中决定 区域 强弱的

辽宁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启示与思考

辽宁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启示与思考
才能 进能 出 、 能上 能下 , 建 立 充满 活 力的用人 机制 。三是引进 激励 机制 ,
馆人力 资源整体 素质不 高 , 学科 结构 不合理 , 知 识老化 等问题严 重制 约着
队伍整体 素质的提高 。 三、 图书馆 人力资源管理 的对 策
留住 优秀人才就 只能是 一句空话 。 4 . 规 范管 理 , 使 图书馆 人才 资 源
2 0 1 2 年, 全县财政收入实 现1 1 . 7 亿元 ,
员 难有用 武之地 , 严 重局 限了他们 的
发展空间 。
才之 能。图书馆 日常工作 的开展 和今 后 的发展 固然 需要 资金 、 技术 、 设备 、
环境 。首先 , 要尊 重知识 、 尊重人 才 , 营造一 种重知识 、爱人 才的氛 围 , 让
书 馆 的人 事 管 理 , 应 着 眼 于事 业 发 展
各类 人才有施 展才华 的平 台和机会 。 其 次 ,要 科学 配 置图 书馆 的人 才 资 源, 尽量 做到人尽 其才 、 适得 其所 , 使
每 个人 才 能够 在 合适 的 岗位 上发 挥
事的职业缺 乏 自信心和荣誉感 。 图书 馆 学 教 育专 业 在历 次 的全 国专 业 调 整 中, 归属 不定 , 学科地 位越来 越低 。
情 上 留住人才 ,要 真诚善待 人才 , 关
心 人才 的思 想 、 生活 , 帮 助解 决他 们 的困难 , 以激 发和保 障人 才 的工作热
情 和积极性 ,否则要 引进优 秀人才 ,
术的人 不愿选择 图书馆 为职业 , 即便
来 了, 有机会还是要 调走 。 同时 , 图书
馆 。二是 以聘任制 为基础 , 充分调 动 各 类人员 的积极性 和创造 性 , 促进人

东北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以辽宁为例

东北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以辽宁为例

辽宁省县域经济体量较大,但 发展水平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 存在一定差距。
东北地区县域经济主要以农业 为主导,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 对滞后。
辽宁省内各县域经济发展不均 衡,部分地区发展速度较慢。
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分析
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农业生产效 率较低,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支撑。
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支撑。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多元化发展
培育新兴产业
鼓励和支持县域内新兴产业的发 展,如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 业等,以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多元
化发展。
促进农业现代化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
值,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加强旅游业开发
挖掘和利用县域内的旅游资源, 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 发,推动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
加强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升级
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
优化税收政策
结合各县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产业政 策,引导和支持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 转型。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 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县域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
加大财政投入
通过加大对县域经济的财政投入,支 持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研 发等方面,以促进产业升级。
县域经济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加强区域间合作
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实 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推动城市群发展
积极参与城市群建设和发展,加强城市间产业协作和功能互补, 提高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加强跨地区合作
鼓励和支持企业跨地区投资和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 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区域战略论文:区域开发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的特征

区域战略论文:区域开发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的特征

区域战略论文:区域开发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的特征区域战略论文:区域开发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的特征摘要:辽宁实施区域开发与发展战略以来,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县域经济的短板有所拉长,并呈现如下特征:沿海经济带的县域经济发展良好,沈阳经济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滞后,辽西北经济区的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规模较小。

研究和把握区域开发背景下辽宁县域经济的特征,有助于明晰各区域板块下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策略,从而以区域整体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辽宁省,区域战略,县域经济,特征一、辽宁县域经济发展概况辽宁省共有县和县级市44个,县域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9.2%,县域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6.1%。

辽宁44个县(市)的人口规模较大,总人口在100万~200万的县(市)有3个,总人口在50万~100万的县(市)有22个,总人口在20万~50万的县(市)有17个,总人口在207万以下的县有2个。

辽宁省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以来,辽宁沿海带的开发与开放、沈阳经济区的一体化发展、辽西北的突破,为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动力。

近年来,辽宁县域经济呈现出结构改善、速度加快、活力增强、效益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并成为支撑辽宁全面振兴的生力军。

2007年,辽宁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中,县域占81%;在第二产业增加值中,县域占31%;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县城占32%。

(一)县域经济发展较快,总体实力不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5年间,辽宁省44个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2073.40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4077.00亿元,年均增长14.48%,而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93%。

44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由2003年的34.54%提高到2007年的36.98%,提高2.44个百分点(见表1)。

2003~2007年,44个县(市)中有25个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其中,凌源市、喀左县还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分析与对策建议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分析与对策建议
辽 宁县域 经济 发
尚永 庆

陶琳 瑶
二、 辽宁县域经 济发展 的差距与不足

辽 宁县域经济的现状
辽宁有4 个县( )县域土地面积 占全省 的8 . 4 市 , 9 %, 2 人 口占全省的5 %, 7 县域经济在全 省 国民经济 中占有极 其重要 的地位。辽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是事关辽 宁老工业 基地全面振兴 , 促进全省 经济腾 飞 , 进东北 促
地区崛起 的重要 战略举措 。 20 年 , 0 9 全省县域实现G P 6 2 亿元 , D 63. 5 占全省 G P D
1 . 中心城市作用发挥不 明显 从沈 阳周边县 市在辽 宁县域经济 的排名来看 , 阳 沈 作为全省经济 发展 的中心城 市对周边县 ( ) 市 的发展所 起的作用不是很 明显 。 纵观全 国百强县的发展路径与模 式虽各有千秋 , 但背靠 区域 中心城市 、 副中心城市具有 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经济强县的崛起 , 则构成了一道
些地方甚 至出现 了虚报 冒领 、权 力寻租” “ 等问题 。中央 财政的巨额支农资金经过 中间环节 的层层渗漏 , 真正到
了农 民手 中就显得有限 , 以发挥其应有的。 市 有 5 瓦房店市实现2 亿元 , 5 海城 、 河、 兰店 、 庄 普 开原 、 大石桥 、 凤城 和东港财政收入均超过 l亿元 。 0
・ + - + - + “ + - + - + * + - +

级 ,这实际上 与我 国财税体制 中县乡级财政 财力薄 弱、 财权与事权不 匹配等问题有深刻联系 。要解决这一
f 文获2 0 年 山东 省教育厅 人文社 科研究 计划项 目第 本 08
J8 5 号资助 , 0 wE 4 是该项 目中有关新农村建设财政资金管理研 究的阶段性成果 。】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需求的调查研究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需求的调查研究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需求的调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县域经济作为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水平和人才结构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

深入研究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一些辽宁省县域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其在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缺乏核心竞争力。

通过调查研究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需求的情况,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探讨人才结构需求的调查方法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相关结论,旨在为完善辽宁省县域人才结构需求体系,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1.2 研究意义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才结构需求的研究对于了解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全面了解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中人才结构的现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深入分析人才结构需求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有效优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提高人才的适应性和专业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县域经济的发展需求。

通过对辽宁省县域经济对人才结构需求的实证分析,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县域经济和人才结构的协调发展。

深入研究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需求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当前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状况,探讨县域经济发展与人才结构之间的关系,为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提供可行的对策建议。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1. 分析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了解不同县域之间的发展差异,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2. 探讨人才结构需求的调查方法,深入了解各县域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和趋势,为提升人才结构提供依据;3. 分析影响人才结构需求的因素,探讨政策、产业结构、教育水平等因素对人才供需的影响;4. 提出针对不同县域的人才结构需求的对策建议,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5. 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不同对策措施的效果,为实际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如何发展——以辽宁省盖州市为例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如何发展——以辽宁省盖州市为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集聚效应 日益显现 ,中海天然气输气管线投入运营 ,盖州仙人 岛精细化 工产业 园总体规 划完成 。辰州文化古城区 ,该区域是盖州古文 化旅游 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有玄真观 、钟鼓楼 、三江会馆 、普济寺 、古 民居等 古建筑 ,以及 古城传统格局 、历史街 区、园林古木等 ,融合周 边高句丽 山城 、铁塔山 、汉墓 群等文物 古迹 ,打造 国家级历史文化 名城 ,实现 与 文化传 承 、旅游开发 、改善 环境和谐统一 。双 台温泉旅游 度假 区,整合 陈屯 、九寨温泉资源 ,加快 以虹溪谷温泉 、奕丰 ・ 泉天下 为代 表 的综合 体项 目建设 ,杜绝温泉资源盲 目 元序 开采 ,打造东北地 区独具特色 的温 泉旅游 目的地 。东部农业生态经济 区 , 大力发展特 色农 业 ,围绕东部 发 展振兴规划 ,以具有较强产业 基础 的重点 乡镇为龙 头 ,辐射周边 ,打造 具有盖州特色的农业生态经济区 ,充分利用 丰富的农业 资源 ,加快 发展 传统观 光 、休 闲度 假、 民俗 风情 等 农业 旅 游 业态 ,推 进 一产 向三 产 转变 。 三 、 牢记 以人 为 本 ,统 筹 协 调 发 展 新 常态下 ,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坚持 以人为本 、统筹协 调 ,给县域经 济 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谐 的环境 。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 与乡村经 济的结合 ,又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的结合 ,是统筹城乡发展 的有效 载 体。新 常态下 ,统筹城 乡发展 ,要 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为切人点 ,大力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 推 进县城 和重点镇建设 ,繁荣农村 经济 ,促进农 民 增 收 ,形 成城 乡 协调 发 展 的新 格 局 。 全域统筹协调 发展既是优化 资源 配置 、提升 整体竞 争力 的 重要途 径 ,也 是实现盖州未来 统一永续发 展 的重要保 障。着 眼于新 常 态下 县 域经济 统筹协 调 发展 ,盖州 市 创造 性 的提 出了全 面 实施 “ 八 个 一 体 化 ” 的发展 理念 。规划设 计一体化 。编制 全市统 一的 总体规 划 ,科 学 划定 功能分 区,明确区域功能定 位 。基 础设施 一体 化 。统筹规 划建 设 道路 、污水垃圾处 理等基础设 施 ,形 成布 局合理 、配套 完善 、有效 对 接 的基础设施体 系 ,避 免 重 复 建 设 。产 业 发 展 一 体 化 。统一 产 业 布 局 、统一产业 政策 、统一整合 资源 ,实现产 业整 体发 展 、有 序发 展和 差异发展 ,防止同质化竞争 。招商引 资一 体化 。整合 招商 力量 ,统一 招商政策 ,建 立整体招商 和项 目管 理 的调 度 机制 。财 政融 资 一体 化 。 统一融资平 台建设 ,资源 共享 ,打造 多渠 道 、多 层次 、多方 位 的融 资 体系 。社会 管理一体化 。充分利用 和整合 现有社 会管 理 资源 ,完 善社 会管理联 动 、联调机制 ,提升全域 管理 水平 。对外宣 传 一体化 。整合 全市宣传 资源 ,构建 大 外宣 格 局 ,共 同推 介 和树 立 盖 州外 部 整 体 形 象 。组 织人才一体化 。实行书记 办公会 制度 ,把握 发展 大局 ,协调 各 方关 系 ,解决重大 问题 。建立各 区域间分 管领 导联席 会制 度 和中层 干 部交叉 任职制度 ,交 流通 报 情 况 ,商讨 合 作 事 宜 ,加 强工 作 协 同配 合 。统筹配置全 市人才资源 ,强化薄 弱环 节 ,减 少人 才浪 费 ,优化 人 才使 用效果 。 现 阶段县域经济发展面对诸多不利 因素 ,受严峻复杂经 济形势 的影 响 ,大部分县域经济虽然运行总体平稳 ,但是下行压力 不断增大 ,并且 县域经济结 构不尽合理 ,传统产业刨新 能力和创新体 系建设 ,有较 大差 距。新兴产业竞争 力尚未形成 ,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 展滞后等。在经济 发展新常态下 ,县域经济要逐 步认识新 常态 、主动适应 新常态 、最 终实 现引领新常态 ,要抓住全国经济转型的机遇 , 不 断增 强县域经济发 展的 动力 ,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 ( 作者 单位 :1 .沈 阳大学 ;2 .盖 州市 太阳升街道办事处 )

加快辽宁省县域经济创新发展

加快辽宁省县域经济创新发展

的路径选择, 也是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 二) 县域 经济作 为 中国制造业 转移的主要 承接 地
区肩 负着经济发展 的重任
近年来 , 在我 国不 断有丧失 比较优势 的产业 由发 达
壮大县域经济 ,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 必须要把保障国家
2 3
辽 宁经 济 2 0 1 4 。 0 3
县 域经 济继 续 发挥 了生 力军 作用 。辽 宁 4 4 个县 ( 市)
等诸多因素, 更是发达地区经济集聚到一定程度以及产
品结构升级 的必然 结果 。产业转移 也使欠发 达地 区潜 在 的 比较优 势转化 为产业优 势 和经 济优势 。纵观近 几 年 的形 势 , 县域 逐渐 肩 负起 承接 中 国制 造业 转移 的重 任 。这不 仅为新兴产业 的成长提供 了 良好 的发 展环境 , 通 过产业 结构升级改善经济增长 的素质 和质量 , 确保 经 济 的可持续 增长 , 同时也 为县域经 济发展提 供 了机会 ,
有发生 。
1 . 县域经济 总量小 、 对全 省贡献率 低 。尽管辽宁省 县域经济取 得一些成 绩 , 但增长仍显 乏力 , 占全省份额 不高 。2 0 1 1 年, 县域 G D P占全省 的 比重为 4 8 . 2 %, 不到

2 . 资源禀 赋状况差 。我 国资源人 均 占有量远 低 于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9 3 0 亿元 , 占全省 比重 为2 8 %。销
售 收 人 超百 亿 元 的县 域 工 业 产 业集 群 2 6 个, 其 中 超 5 0 0 亿元 的 4 个 。2 2 个 县( 市) 成 为 一 县 一 业 示 范 县
( 市) 。投资 l o 4 L 元 以上农产 品加工项 目1 0 8 个, 已投 产3 9 个 。在未来一段时期 , 县域经济仍将是辽宁省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之我见摘要: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系统中最为基础的层次和最基本的单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支农、扶农政策的落实,县域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也逐步引起国家的重视。

辽宁省作为东北三省的重要城市之一,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其要实现经济的腾飞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本文在综合分析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举措,为辽宁省县域经济总体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辽宁;县域经济;对策与思路abstract: the county economy is china’s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system of the most basic level and the most basic uni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funong, the county economy had the very big development, also ca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countries gradually. liaoning province as the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of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ity, as the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northeast china’s main city, to realiz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must be developing county economy.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in liaoning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in liaoning four measures, for the overallcompetitiveness of county economy in liaoning province will improve the reference.keywords: liaoning; county economy; some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县域经济的内涵及特征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地域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载体,以对外开放为纽带,以实现城乡一体、工农并进为己任,优化配置资源,围绕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主体市场竞争力两个中心,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层次性、开放性等特征。

首先,县域经济是一种区域经济,它是以县为空间活动范围,县域经济内的各种经济关系以及经济组织进行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基本上也是局限在县域范围内,因此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

其次,县域经济是综合性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

第三,县域经济是有层次性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内的层次性是多方面的,按照地区属性可以分为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按照县域内的行政组织划分,县域经济又可以分为县城经济、镇域经济和村域经济。

第四,县域经济是开放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内实行的也是市场经济制度,而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县域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具有开放性。

县域经济虽然是在县级行政区划上形成的,但它又不同于县级行政区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要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

二.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与问题截止到目前为止,辽宁省共有县和县级市共44个,县域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9.2%,县域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6.1%[1]。

所以,无论是在土地面积,还是人口规模上,我们都足以看出县域经济在辽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003年中央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为辽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特别是为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全省县域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

但是,与江浙一代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辽宁县域经济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基本呈现出如下特征:(一)县域经济实力总体不强有资料显示:辽宁省各县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2073.4亿元,到2007年增加到4077亿元,年均增幅为14%,尽管成绩喜人,但与国内同类地区30%到40%的增长速度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另外,财政收入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总额相对较低,这些都表明我省县域经济具有“短板”效应,实力总体不强。

(二)缺乏特色和支柱产业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取决于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考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的地区,其共同的特征就是均有特色产业,例如太谷县形成了以蔬菜、养殖、红枣、苗木花卉为主体的“绿色”产业,该县也因此被确定为“绿色小康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0年太原高新区区内创意产业实现总产值12.8亿元,成为盘活和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而我省部分县的特色产业发展还处于初创阶段,重复建设现象较为普遍,产品产业结构趋同,龙头企业和精品名牌产品少,科技含量不高,参与市场竞争主要是靠“低成本、低价格”,特色优势竞争力不明显。

(三)中心城市主导作用不明显纵观全国百强县的发展路径与模式不难发现,依靠区域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而崛起已经成为经济强县发展的共有模式。

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并列第一的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就是由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和南通等所围成的苏南经济强县组团;巩义、偃师、新郑、荥阳、新密、禹州、登封等7个市依托“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而崛起,构成了全国最大的区域经济强县中原组团。

我们辽宁的实际情况却是沈阳、大连、鞍山等这些经济强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主导作用非常有限。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农业是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鉴于我省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实际状况和县域经济的历史基础,目前辽宁各县呈现出土地分散、农产品质量不高、农民力量弱小、资金与技术短缺等问题,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成为了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阻碍。

三、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思路必须看到,在现代化都市大行其道的今天,发展县域经济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

县域经济发展的成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引发对于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建设的思考。

(一)充分利用省内资源,提高县域经济总体实力丰富的资源是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最大的优势条件,鞍山和阜新的矿产资源、铁岭的农业资源、大连的旅游资源、抚顺和盘锦的石油资源等都是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

另外我省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位置,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形成依托地区资源而生的各种产业,借助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风,从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快速提高我省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

(二)大力发掘并扶植特色产业发展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我省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否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优势为辽宁县域经济服务,这就是政府和管理层面的问题了,所以,我省各地方政府及基层单位应该充分分析现有资源,为地区经济发展找好行业定位,大力发展并扶植地区特色产业,例如辽宁铁岭本是农业大县,近几年,随着本山传媒的影视剧《乡村爱情》、《马大帅》的热播,已经成为了旅游度假的休闲地,那么,我们就应该将旅游产业纳入铁岭发展的规划当中,并给与相应的政策扶植,以帮助铁岭建设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推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以点轴开发模式发挥中心城市的主导作用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模式中,增长极具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极化效应一是为形成极点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积累有利条件,为自己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二是产生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增强外部竞争能力;三是乘数效应强化了极化效应。

扩散效应将积极动力和创新成果扩散到广大腹地,促使腹地的经济增长,从而使整个经济通过增长极的带动呈跳跃式发展。

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点轴开发模式的点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呈斑点状分布。

随着经济的发展,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接起来形成轴线,这种轴线首先为经济增长极服务,对人口、产业也具有吸引力,并形成新的增长点。

比如辽宁提出的“五点一线”发展战略,将辽宁定位为沿海开放省份,把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等沿海市区贯穿成线,从整体上加以规划,坚持对外开放的大思路,切实体现科学发展观,使辽宁的发展方向明、起点高、有后劲。

所以,辽宁县域经济的崛起,除了要做大做强沈阳城市圈外,还要加快推进其他城市的建设,依靠这些区域性城市,有效拉动周围县(市)的发展。

尤其要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依托,加速沿海城市的开发。

(四)大力发展农合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虽然新型农村合作社在我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的速度和效果都证明了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的成立为实现规模经济提供了组织保证,并且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平台,其所举办的各类企业培训、社会培训,组建农民培训班和专业技术培训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农业知识和非农业人口的专业技能,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各县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应积极借鉴经验,提高自身水平。

实践证明,政策优势对县域经济特别是对落后地区而言是最大的外部机遇,政策的倾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实现包容性增长。

如国家对革命老区的政策扶持,国家惠农政策的施行有利于临沂市县域经济的发展。

所以,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应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为总体目标,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特色产业的培育为主线,以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发展多种经营为手段,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构建核心竞争产业主体,培育市场主体,提高经济活力,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县域经济的自成长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