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9篇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9篇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9篇成人高考语文病句知识点篇一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如: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

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篇二一、课程内容概要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介绍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文章体裁。

它有两个显著特点:知识的科学性,表达的客观性。

学习说明文这一单元,应掌握说明文的分类、说明顺序与结构及常见的说明方法。

1、说明文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说明文进行以下几种分类:(1)按说明对象划分,可分为两类:实体事物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

前者如《菊花》、《白丝翎羽丹砂顶》、《苏州园林》以及《我们肚子里的食客》四篇文章。

后者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和《统筹方法平话引子》四篇。

(2)按文章表达的语体划分,可分为两类:文艺性说明文,非文艺性说明文。

前者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菊花》、《白丝翎羽丹砂顶》和《我们肚子里的食客》《统筹方法平话引子》、《苏州园林》(均为科学小品)。

2024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2024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2024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一、基础知识。

1. 字音字形。

- 常考多音字,如“行(xíng/háng)”“处(chǔ/chù)”等。

要掌握不同读音下的常见组词,通过多做练习加强记忆。

- 易错字形,像“寒暄”的“暄”(易写成“喧”),“再接再厉”的“厉”(易写成“励”)。

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对形似字进行辨析,理解字的意义有助于正确书写。

2. 词语运用。

- 近义词辨析,例如“必须”和“必需”。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 成语使用。

要了解成语的本义、比喻义等,注意成语使用的语境,避免望文生义。

如“首当其冲”不是首先冲上去的意思,而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3. 病句类型及修改。

- 语序不当。

如“多项定语语序不当”,正常语序为: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表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应改为“国家队的(领属)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女教练”。

- 搭配不当。

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如“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搭配)、动宾搭配不当(如“开展并策划了这次活动”,应先“策划”再“开展”)、主宾搭配不当(如“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北京”不是“季节”)等。

- 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滥用介词“通过”“使”,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成分赘余如“大约”“左右”同时使用。

- 结构混乱。

例如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和“是由……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

- 表意不明。

如“几个学校的领导”,可以理解为“几个不同学校的领导”或者“同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

- 不合逻辑。

包括自相矛盾(如“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概念并列不当(如“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于“经济作物”)等。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重点复习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重点复习

总要求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复习考试内容一、汉语基本知识「要求」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

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作家作品知识「要求」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

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三、文体知识「要求」1.议论文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证论)、比喻论证等。

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2.记叙文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往往间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3.诗、词、曲、赋诗、词、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

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对生活作高度集中的概括;语言凝练而富有形象性;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

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贵州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

贵州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

贵州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1.《大学语文》学习方法及常考知识点。

第一,应当熟读课文原文,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重点语句熟练掌握;第二,课文后面的【提示】内容非常重要,一定要进行理解性记忆,把该背的背下来;第三,对于文言文和有文言色彩的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的意思进行重点掌握,这部分内容主要在【注释】当中;第四,对于每个阶段的文体知识的总结内容要重点去看去记,考试也是经常出题的。

考试常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个别语句的意思,诗歌中的意象、主旨、情感基调,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论证方式、抒情方法的运用(其中“象征”手法几乎每次都考)。

词语解释题基本会出在文言文(包括诗歌)和文言色彩的课文的【注释】中。

作文题也是得分重点,建议平时勤加练习。

作文主要在于平时积累。

平时应当在阅读优秀作文的时候会借鉴,借鉴不等于抄袭,而是把一些好词佳句整理下来,加以背诵和灵活运用,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另外对于写作的技巧和手法方面,也是应当掌握的。

另外,素材的积累很重要,一些名人轶事,古今事例,应当多看多学多记。

写作光靠看也是不行的,平时也应当勤加练笔,自己动手去写非常重要,否则临场很容易写不出来东西。

下面给一篇议论文范文,大家可以借鉴一下:母语需要捍卫近些年来,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有懂得镭射而不知何谓激光的……母语,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

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

有人说: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

”的确,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一旦丧失,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

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

汉语之于我们,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

它连接起中华民族,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

面对国内高校重英语轻汉语的怪现象,不少专家人士表示忧虑。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11、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因此,文学常常苏辛并称。

但二人在相同中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苏轼词多表现出旷达飘逸的风格,辛弃疾词的爱国词作则多带有悲壮沉郁的色调。

2、陆游的诗歌艺术陆游诗歌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是有宋代成就,最为杰出的一位诗人。

李白的飘逸自然、杜甫的悲壮沉郁他兼而有之。

3、欧阳修为的文章家和文坛领袖,倡导了影响深远的北宋诗新运动。

欧阳修的散文成就高于其诗歌,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4、王安石散文创作王安石对文学的看法,特别强调其实用功能。

和其文学主张相符,王安石的散文也以政论性的为多。

这些作品,大都针对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的主张,具有极强的说明力量。

5、“元曲四大家”指在元杂剧创作中享有盛名的四位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则根据四大家的活动年代和他们的创作成就,定四大家为“关白马郑”,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

白朴代表作《梧桐雨》;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

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

6、关汉卿:以《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调风月》、《单刀会》、《鲁斋郎》、《蝴蝶梦》为代表。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2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

史记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共130篇: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

《李将军列传》是一部人物传记。

主旨本文通过记述西汉名将李广功勋卓著,却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逼自杀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李广才略和人品的钦佩,对李广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揭露了西汉朝廷赏罚不公,刻薄寡恩与黑暗无道的社会现实。

疑难词句1、广家世世受射。

受:传授。

2、用善射杀首虏多。

用:因为;首:首级;虏:俘获。

3、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陈:阵地;所:大约。

4、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

正:整齐,严加约束。

5、吏当广所失亡多。

当:判决;失亡:损失,死亡。

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必背知识点**
一、文言实词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包括而、则、以、之、其、乃等。

2. 掌握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语,如“妻子”指老婆孩子,“寡助之至”指寡助的人。

二、文言文句式
1. 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2. 理解固定句式和常用成语的含义。

三、古代文化常识
1.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如科举制度、官职名称、礼仪制度等。

2. 理解古代名物制度的含义和作用。

四、诗歌鉴赏
1. 掌握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2. 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旨,包括意象、意境等。

五、现代文阅读
1. 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重要信息,包括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细节等。

六、语言运用
1. 了解常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排比、拟人等。

2. 规范语言表达,包括书写、标点符号等。

总之,在备考成人高考语文专升本时,需要全面掌握以上知识点,注重积累和练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同时,也要注意调整心态,保持信心和毅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精选5篇)

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精选5篇)

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精选5篇)成人高考高起专和高起本都要考语文,语文可以说是我们从小学到大的一门学科,而且也是最好拿分的一门科目。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一、高频易混词语俗语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 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 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 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 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 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 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 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 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 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 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 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 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自考】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资料

【自考】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资料《长亭送别》王实甫课文知识要点提示1.作家作品本篇选自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王实甫,一说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

2.人物分析本折通过大段唱词,正面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

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大胆追****情自由,对爱情真挚专一,对功名利禄表示鄙弃,她视科举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唱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表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

而张生的形象则主要是从侧面来加以表现的,他与莺莺一样追****情和婚姻自主,同样为离别在即而满怀伤感,但他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比较软弱,迫于老夫人的压力赴京应试,而又热衷于“青霄有路纵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3.主题思想反映了恋爱自由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斗争,和女主人公重爱情、轻功名的叛逆精神。

4.修辞方法作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充分表现主人公的离愁别恨。

例如,对偶:“碧云天,黄花地。

”使曲词显得优雅秀美,含蓄蕴藉。

夸张:“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比喻:“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将酒明喻为水,表现莺莺无心饮酒;暗喻为泪,表现别离之恨。

还有“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比喻极微小的功名利禄。

排比:“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沈沈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韫做重重叠叠的泪。

”一系列的排比加之叠字,使曲词通俗浅近。

5.艺术特色作者把这次伤心的离别安排在一个暮秋黄昏,用凄清悲凉的秋景来表现和烘托渲染离愁,有情景交融之妙。

这里,有时是寓情于景,如[端正好];有时是情中设景,如[滚绣球];有时是以景托情,如[一煞]。

总之,此折曲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二者如水****融,较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长亭送别》王实甫课文知识要点提示1.作家作品本篇选自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王实甫,一说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

2.人物分析本折通过大段唱词,正面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

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爱情自由,对爱情真挚专一,对功名利禄表示鄙弃,她视科举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唱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表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

而张生的形象则主要是从侧面来加以表现的,他与莺莺一样追求爱情和婚姻自主,同样为离别在即而满怀伤感,但他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比较软弱,迫于老夫人的压力赴京应试,而又热衷于“青霄有路纵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3.主题思想反映了恋爱自由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斗争,和女主人公重爱情、轻功名的叛逆精神。

4.修辞方法作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充分表现主人公的离愁别恨。

例如,对偶:“碧云天,黄花地。

”使曲词显得优雅秀美,含蓄蕴藉。

夸张:“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比喻:“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将酒明喻为水,表现莺莺无心饮酒;暗喻为泪,表现别离之恨。

还有“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比喻极微小的功名利禄。

排比:“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沈沈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韫做重重叠叠的泪。

”一系列的排比加之叠字,使曲词通俗浅近。

5.艺术特色作者把这次伤心的离别安排在一个暮秋黄昏,用凄清悲凉的秋景来表现和烘托渲染离愁,有情景交融之妙。

这里,有时是寓情于景,如[端正好];有时是情中设景,如[滚绣球];有时是以景托情,如[一煞]。

总之,此折曲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二者如水乳交融,较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日出》(节选)曹禺课文知识要点提示1.作家作品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

课文节选自《日出》第二幕。

2.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黄省三、潘月亭和李石清性格的刻画,对旧中国人吃人的社会真相和罪恶的制度做了深刻的揭露和概括。

3.人物分析黄省三是被银行经理潘月亭裁员的小职员,他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他老实善良,体弱胆小,安分守己,谨小慎微,只知干事,对资本家先前抱有幻想,最后发展为反抗斥责。

他被辞退的原因:一是没有后台。

二是已被银行榨干了油水。

三是只知道安分守己傻干苦干。

这是当时那个社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结果。

后因哀求被打,毒死三个儿女,求死不成,被逼成疯子。

黄省三的悲惨命运,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小职员的苦难生活。

作者有意将他穿插在纸醉金迷、荒淫无耻的人们中,在强烈的对比中,深刻揭露了潘月亭这样的剥削者们的享乐生活正是建立在对黄省三之类老实善良的弱者的残酷压榨的基础之上的,从而有力地揭示了剧本“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主题。

李石清:虽然他并不是资本家,只是银行的职员,但是他的思想和性格,完全属于卑劣、冷酷、无情的市侩类型。

阴险狡猾的实力小人李石清,他也难逃厄运,儿子病死,自己最后也被潘月亭辞退,成了又一个黄省三,他与黄省三的命运,其实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关系。

这也是当时那个罪恶社会的写照。

潘月亭:银行家,唯利是图,阴险狠毒,压迫剥削银行职员,辞退黄省三便是事实。

一“推”、一“拉”、一“滚”足以表现他的性格。

4.个性化的语言本场人物的语言极具个性化。

黄省三性格懦弱、善良,因此他的语言是断断续续,低声乞求,踌躇的。

李石清的语言反映了他性格中狠毒阴冷的一面,有居高临下的斥责,也不乏调侃狡黠的排比句式问句。

潘月亭本场中说的话不多,他不断地对黄省三喊“滚!”正是其凶残狠毒性格的体现。

5.人物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发展曹禺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是在矛盾冲突中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人物性格在紧张的冲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乃是《日出》最成功之处。

在作品中作者描写了黄省三和李石清二次大的冲突,第一次是由于黄省三被银行开除因而来找李石清求情,可是李石清却对黄省三十分冷漠。

人物刚一出场,对话仅仅几句,人物的性格和人物间的冲突就有所凸显。

黄省三上场是“胆小地”,说话是“吞吞吐吐的”“无力的”,只是一味地哀求,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是十分懦弱的。

而李石清呢,则是“冷冷地”“烦恶地”对黄省三进行斥责嘲讽,对黄省三的遭遇一点也没有同情之心,从他的话语可见他的冷酷无情。

第二次是李石清给走投无路的黄省三指出“三条出路”:第一是“拉洋车”,第二是“到街上要(饭)”,第三是去偷。

为了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作者多次使用潜台词,这样便产生了突出的戏剧效果。

对于一个疾病缠身、体弱不堪的小职员,这等于是把黄省三推上绝路。

果然,当黄省三表示自己干不了李石清所说的三件事时,李石清竟然愤愤地说“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

这一大段台词,充分地暴露了李石清阴险卑劣的思想性格。

最后,他竟然让黄省三去跳楼自杀。

这两次两人之间大的冲突使人物间的矛盾变得更加激化,李石清和黄省三的性格塑造更趋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作文指导大学语文的作文成绩在整个考试总分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着整个考试的成败。

在语文复习中,部分考生对写作有畏难情绪。

因此这里仅就作文写作心理、审题等常见问题谈一些看法,以助考生攻关。

心理。

写作具有明显的综合性。

文章并不单纯是文字技巧的产物,而是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生活阅历、理论造诣、辞章修养、写作心理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事实上,没有一个考生在上述几个方面都是空白,也就是说,每一个考生都具备一定的写作素质,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写作的考试中,可以做到扬长避短。

写作心理,一般地说,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在复习和考试中起着重要作用。

心态平衡,会成为写好文章的保障;反之,则会增加潜在的压力。

考生如果能够主动地学习写作,保持良好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是完全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

审题。

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来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

审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全方位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和所给材料的内涵。

例如,2010年成人高考作文:“整个世界靠大家公认的原则来维系。

明确的规则意识,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首要准则。

规则服务大家,更需要大家的遵守。

请以《让规则守护世界》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

这个题目就要求考生一定先在心里明白作文要围绕“规则意识”展开,这是首要条件;其次是结合身边的生活深入畅谈规则对生活的影响。

二、审题要细,构思要充分利用所给的条件。

如有一年成人高考的作文题目是:人的爱好是多种多样的。

每种爱好都有其产生的过程、具体的表现以及个人的收益与感受。

请以《我的业余爱好》为题,写一篇叙议结合的文章。

要求:1.只写你的一种业余爱好。

2.字数不少于700字。

此题并不难审,但有的考生太粗心,没注意下边的要求“只写你的一种业余爱好”,于是写了自己的集邮、钓鱼、游泳等多种业余爱好,这样就不符合作文题目要求。

总之,审题的目的是把写作规范于一定的条件和要求之中。

考生应强化审题意识,把握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从试卷看,作文常见问题多为内容单薄,材料陈旧,叙述、议论平淡,缺乏激情。

具体来说,考生要关注下列方面:要关注社会生活。

有的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关注,头脑空空,以致作文内容不丰富,材料不鲜活,立意不新颖,主旨不深刻。

要注意读写积累。

缺乏读写积累的结果是影响了联想力、想象力的培养,导致作文内容贫乏、语汇不丰富,文字不生动,文思枯竭,或者有话倒不出来,写不下去。

要提高综合表达能力。

有的考生不会根据内容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更不会交互使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来表情达意,导致文章语言没有表现力。

《麦琪的礼物》欧·亨利课文知识要点提示1.作家作品欧·亨利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

欧·亨利的作品主要以“含泪的微笑”的独特艺术风格描写城市里市民和小人物的悲欢和他们真挚的友情与爱情。

其中,《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最后一片藤叶》都是脍炙人口的短篇佳作。

2.“麦琪的礼物”的含义传说中,麦琪是指耶稣基督初生时来送礼的三位贤人。

一说是东方的三王:梅尔基奥尔(光明之神)赠送黄金以示尊贵;加斯帕(洁白者)赠送乳香象征神圣;巴尔撒泽赠送没药预示基督后来遭受迫害而死。

正是这三位麦琪首创了西方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

小说以“麦琪的礼物’’为题,其含义主要是通过一对年轻的穷夫妻为了给对方买圣诞礼物而牺牲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的故事表现和赞颂了这对年轻的夫妇之间真挚而美好的爱情。

这里,“麦琪的礼物”主要指两位主人公的真情和他们善良、真诚和美好的心灵。

3.主题思想小说通过这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互赠圣诞节礼物的故事,反映了美国城市下层小人物生活的艰难和他们悲惨的处境,赞美了主人公的善良心地和纯真爱情。

4.人物性格小说主人公德拉和吉姆是一对贫穷而又彼此相爱的小夫妻。

他们是19世纪后期美国下层社会的小人物。

他们生活窘迫,租住的公寓和贫民窟差不多。

男主人公吉姆连一件大衣和手套也没有,唯一的祖传金表虽然华贵,但只用一条旧皮带来代替表链。

女主人公德拉有一头漂亮的金发,但没有合适的发梳相配。

与许多平凡的小人物一样,他们生活困顿,但天良都不曾泯灭。

女主人公德拉因丈夫收入微薄,平常不得不为节省钱而掂斤播两,但事后不免脸红和自责。

吉姆一直承受家庭的重担,但从无怨言,仍十分达观和幽默。

挣钱多的时候,他便在自己的姓名前加个名号,来显示一下身份。

两个人虽然生活在贫困中,但却能怡然自乐,用自己的爱心和善良去创造幸福。

彼此相亲相爱,体贴人微,在关键时刻,能自我牺牲,以满足对方的愿望。

他们对待爱情彼此忠诚、无私:为了在圣诞节互赠礼物,表达真挚的情感,德拉卖掉了自己的金发,换钱给吉姆买了一条表链,而吉姆则卖掉了祖传的金表,为妻子买了一套精致的发梳。

小说的结局是彼此都忍痛割爱所换得的礼物最终派不上用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却揭示了两位主人公纯真、善良、质朴的本性和无私、忠于爱情的品质。

5.虚实结合的线索首先作者在小说中安排了两条情节线索。

一条是写女主人公德拉卖金发为丈夫买圣诞节礼物——金表的表链。

另一条是写男主人公吉姆为给妻子买一套精致的玳瑁梳子,卖掉了自己的家传金表。

在情节构思上,作者运用了“一明一暗、一虚一实,虚实结合”的结构方法。

在小说中,作者先明写女主人公德拉卖金发为丈夫买圣诞节礼物——金表的表链。

在这一情节线索中,作者详写女主人公德拉整个心理变化发展的过程和行为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