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七年级历史上册2024年版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义务教育七年级历史上册2024年版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 (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1月),西楚霸王项羽、汉 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一、楚汉之争
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双方: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 目的:争夺国家统治权 结局:刘邦取得单最击终此处胜添利加标题
士兵复员返乡务农 减轻农民赋税
释放奴隶为平民 减免徭役和兵役
增加农业劳动力 稳定民心鼓励生产
二、汉初之策
政策: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作用: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 和平的环境,有利于民族融合
二、汉初之策
休养生息
和亲政策
影响:西汉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41年的汉朝初期,在 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
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力量由弱变强
势力强大 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一、楚汉之争
思考一下,刘邦为什么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呢?
注重收揽民心
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善用人才
运筹帷幄不如张良 治理国家不如萧何 统军作战不如韩信
一、楚汉之争
汉王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西楚霸王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京》
三、文景之治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轻徭薄赋,减轻赋税和徭役,三十税一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 其於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人教统编2024年版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课导读
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寓意?
瓦当是古代建筑中屋
“汉并天下”瓦当
西汉统一全国
顶每行瓦最前端的挡片, 起到遮挡和装饰的作用。 这两块西汉时期瓦当:一块 刻有“汉并天下”,另一 块刻有“与天久长”,反 映了西汉统一全国以及长 “与天久长”瓦当 治久安的寓意。 长治久安
西汉王朝是如何建立的?
汉初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民无藏盖。
——(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第四上》 (第4册)1127页,北京:中华书局,1962
处于什么样状况)
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汉初,大臣陆贾在汉高祖面前经常谈论《诗》《书》中的治国 道理。汉高祖反感地说:“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陆贾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乡(向)使秦已并天下 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汉高祖认为言之有理,让陆贾 专门著书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教训。 吸取秦亡教训,施行仁义。
说一说大臣陆贾给汉高祖提出了怎样的治国建议。 汉高祖是否接受了这一建议,为什么? 接受了。因为秦的暴政和秦末战乱破坏了社会生产,社会凋敝。
刘邦君臣都亲历了秦朝的暴政,能够汲取秦亡教训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2.休养生息政策
历史解释:“休养”指休息调养,“生息”指繁殖人口。
休养生息政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元气, 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的建立
2.西汉建立
建立时间:
公元前202年
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建汉立高者祖:刘邦
(前256—前195)
摘自星球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第31页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31页)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31页)

☞公元前196年的一天,刘邦衣锦还乡。 在宴请乡亲父老时,他一边敲击乐器, 一边吟诵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 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就是《大风歌》。诗句体现了刘邦当 上皇帝后的志得意满,以及对严峻现实 的担忧。刘邦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他面 临怎样的统治局面?又有哪些担忧?带 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史记·高祖体纪》书影
新课标新教材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022版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楚汉之争、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 治”,知道西汉从建立、发展的变化及原因。
新课标新教材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CONTENTS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秦亡前后刘邦、项羽的战争性质的变 化,了解楚汉之争及其过程。
——班固《汉书·食货志》
结合材料思考,西汉初期是种怎样的社会状况?造成这样的原因?
状况: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二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1.汉初形势 此时汉高祖刘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他采取哪种措施?
1 背景: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汉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2.了解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及作 用。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3.掌握推动“文景之治”出现的措施,了解“文 景之治”的表现,认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
三.“文景之治”
教学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教学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新课标新教材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农民阶级
封建统治 阶级
反抗秦暴政的 秦末农民战争
统治阶级内部 争夺帝位战争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精品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精品

1.措施(1)以农为本
材 料 一 : 夫 农 , 天 下 之 本 也 , 朕 亲 率 天 下 农 耕 以 供 粢 盛 (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 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3.汉匈和亲
汉初和亲
出土的西汉单于和亲砖
1.原因: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2.内容:刘邦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3.意义:缓和双方的关系,为社会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要点三 “文景之治”
1.措施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2)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3)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 法 (4)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新课导入
公元前196年的一天,刘邦衣锦还 乡。在宴请乡亲父老时,他一边 敲击乐器,一边吟诵道:“大风 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就是 《大风歌》。诗句体现了刘邦当 上皇帝后的志得意满,以及对严 峻现实的担忧。刘邦是怎么当上 皇帝的?他面临怎样的统治局面? 又有哪些担忧?这节课,让我们一 起来看看
2.西汉建立
汉高祖刘邦
1.时间:公元前202年
2.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3.都城:长安
相关史事 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 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民心 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 运筹帷惺,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 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 我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胜的原因。
这与汉文帝在其遗诏中提出修建自己的陵墓7.“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
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提倡()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历史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课件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历史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课件
结合课本和材料,说说惠帝、吕后如何对待休养生息政策,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惠帝刘盈即位后,继续奉行这一政策……曹参任丞相后,沿袭前任丞相萧何的做法,无所变更,史称“萧规曹随”。惠帝死后,高祖皇后吕雉临朝称制。吕后虽重用吕氏,大封吕姓子弟为王、侯,诛杀刘姓宗室,但政治上仍然奉行无为方针……惠、吕时期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下面这则材料包含哪些历史信息?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立刻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立刻得之,宁可以立刻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结果是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项目
秦朝
汉初
统治政策
赋税沉重(三分之二)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等
轻徭薄赋(十五税一)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鼓励耕织
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去民心
用人
广纳贤才,身边有一批谋士良将,势力不断壮大
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实力逐渐削弱
结果
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最终失败,乌江自刎
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我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胜的原因。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部编版)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部编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1.唯物史观:运用辩证的观点来掌握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及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好处。

2.时空观念:掌握西汉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

3.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视频,掌握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及“文景之治”的内容。

4.历史解释:根据史料分析,要重点掌握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要性,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素养。

5.历史解释:根据史料分析,要重点掌握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要关注民生,勤政爱民,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

一、西汉的建立1.西汉建立的概况: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

刘邦是汉高祖。

2.汉初的社会状况及面临的问题:(1)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十分贫困,经济萧条。

(2)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3)措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①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解甲归田)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释奴为民)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鼓励生产)④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轻徭薄赋)(4)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

二、文景之治:1.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①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②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③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汉文帝以节俭著称)。

2.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

1.(2022年中考真题•聊城)古代民本思想是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集中体现。

下列语句最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A.民惟邦本,本固邦宁B.法与时变,礼与俗化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2.(2022年中考真题•天津)2021年中考真题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15张PPT ).ppt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15张PPT ).ppt
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
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于是士兵丧失斗志,军心涣散。 项羽
说道:“不能在此四面楚歌之地等死啊!”后与虞姬诀别,率部下壮士八
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向南飞驰而逃。刘邦命令骑将灌霸婴王带别领姬五千骑兵 去追赶。 不曾想项羽因陷入沼泽致使汉军追上。逃至乌江时,乌江亭长力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汉族”
“汉
“汉字” “汉
这些名语称都 ”从何而服来”?
2024/11/21
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部编版七上 第三单元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
“文景之治”
2024/11/21
2
鸿门宴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项庄
樊哙
刘邦
项伯
项羽
范增
2024/11/21
3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约定以鸿沟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单击邦此处听编从辑母张版良标题和样十陈式 面平埋的伏规劝,趁项羽衰弱的时候继楚续河追汉击界,消灭他。 经过垓几下次决激战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 紧紧围在垓下。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四夜面间楚听歌
朴,汉宫室、园陵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有 表⑤明人提景帝阳陵出不献倡接千勤受里俭献马兵 马 俑 出治礼,国…他,…拒反绝对接奢受侈,浮还华下。诏


11
三、初迎治世
·单“击此文处景编辑之母治版标”题样式 文景两帝的治国措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 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 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据材料分析,为何要实行休养生息?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共31张PPT+视频)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共31张PPT+视频)

C.结果
D.影响
3.(2023合肥庐江七上期末)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
B 和价值的评判。下列下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B.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D.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
随堂训练
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 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在饮酒中,对 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 ,虞姬为楚霸 王起舞,含泪唱: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 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 自刎,死后葬于垓下,只见项羽站在一旁,呆 若木鸡,只有眼中的泪水不断地往外涌出。项 羽手下的将士见了,都失声痛哭起来。
三、文景之治
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
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文、景帝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汉长书,·人食民货生志》活 “至武帝之初七十安年定间,,出国现家“亡治事平,之非世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
文景 之治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安定
第11课
随堂训练
课堂经典例题
第11课
1.(2023无锡锡山区七上期末)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
A 序。西汉建立的时间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哪一段?(

前300年
前200年 前100年
公元元年
100年
200年
300年
前3世纪
A.前3世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历史
班级:七(1)、七(3)
执教人:俞晓红
课题: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材料二
2.休养生息政策
汉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假如你是汉高祖,看到这样景象你会怎么做?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和十五税一。

讲述: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3.文景之治
(1)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的措施
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他们又采取什么措施发展生产?
展示材料: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请学生讲述文帝节俭的事例,提出问题:作为统治者,文帝为什么要勤俭治国?
(2)文景之治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

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

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

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

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①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何不同?
②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③“以德化民”中的德,是什么意思?对现在的治国有现实意义吗?
学生活动:1、(1)、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