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限和塑限试验报告
级配碎石液塑限松坪子

盒+湿土质量 (g)
56.72 62.18 63.51
65.28
66.72 69.03
10
系列1
含水 量(%)
盒+干土质量 (g)
水分质量(g)
53.17 58.22 57.06 3.55 3.96 6.45
58.54 6.74
58.62 60.57 8.10 8.46
干土质量(g) 36.45 40.96 40.69 42.12 42.24 43.75
雅砻江卡拉-杨房沟水电站交通专用公路土建V标
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报告
报告日期 2012年07月12日
项目名称
卡拉-杨房沟水电站交通专用公路
合同段
编号:KYV-T-004
V标(K35+500-K+41+300)
工程名称
路基工程
取样地点
松坪子砂石
试验日期
2012.07.12
施工单位
中铁十八局集团
试验规程
JTG E40-2007 (T0118-2007)
试验
复核
技术负责人
9.7 16.0
21
4.8 11.2 20.1
hp= 7
试验单位
中铁十八局卡杨V标项目部工地试验室
使用部位
路面底基层
土样编号
4
试验次数
1
2
3
100
h1
4.8
入土
深度
h2
4.7
mm
(h1+h2)/2
4.8
11.2 11.1 11.2
20.1 20.0 20.1
盒号
4
7
5
3
液限和塑限试验报告

31245图4-1锥式液限仪(单位:mm ) 1-锥身;2-手柄;3-平衡装置;4-试杯;5-底座实验三 液限和塑限试验实验人: 学号:一、概述粘性土的状态随着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当含水率不同时,粘性土可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粘性土从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称为界限含水率。
土从流动状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液限L w ;土从可塑状态转到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塑限p w ;土由半固体状态不断蒸发水分,则体积逐渐缩小,直到体积不再缩小时的界限含水率称为缩限s w 。
土的塑性指数p I 是指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因此,粘性土常按塑性指数进行分类。
界限含水率试验要求土的颗粒粒径小于0.5mm ,且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且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但也可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含有粒径大于0.5mm 的土粒或杂质时,应过0.5mm 的筛。
二、液限试验液限是区分粘性土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测定土的液限主要有圆锥仪法、碟式仪法等试验方法,也可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限。
这里介绍圆锥仪液限试验。
圆锥仪液限试验圆锥仪液限试验就是将质量为76g 圆锥仪轻放在试样的表面,使其在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若圆锥体经过5s 恰好沉入土中10mm 深度,此时试样的含水率就是液限。
1、仪器设备(1)圆锥液限仪(图4-1),主要有三个部分:①质量为76g 且带有平衡装置的圆锥,锤角30°,高25mm ,距锥尖10mm 处有环状刻度;②用金属材料或有机玻璃制成的试样杯,直径不小于40mm ,高度不小于20mm ;③硬木或金属制成的平稳底座;(2)称量200g 、最小分度值0.01g 的天平; (3)烘箱、干燥器;(4)铝制称量盒、调土刀、小刀、毛玻璃板、滴管、吹风机、孔径为0.5mm 标准筛、研体等设备。
2、操作步骤(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土样或风干土样,若土中含有较多大于0.5mm 的颗粒或夹有多量的杂物时,应将土样风干后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然后再过0.5mm 的筛。
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

在圆锥下沉深度为2mm处含水率的差值<2%时,用这两个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
连成一条直线(如附图中的B线)。
在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图上,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查得下沉深度为 10mm 所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
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
李坤隆 王小文
指导教员:陈 玲
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人防中心
试验目的:测定黏性土的液限和塑限。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5mm,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的土, 宜采用天然含水率的试样,但也可以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中含有 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或杂质时,应过0.5mm的筛。
一、试验原理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是根据圆锥仪的圆 锥入土深度与其相应的含水率在双对数坐 标上具有线性关系的特性来进行的。 利用圆锥质量为76g的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测得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 并绘制其关系直线图 在图上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17mm(或者 10mm,看具体的规范要求)所对应得含 水率即为液限,查得圆锥下沉深度2mm所 对应的含水率即为塑限。
二、试验的仪器设备
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圆锥仪:质量为76g带有平衡装置的圆锥,锥角 为300,距锥尖10mm处有环状刻度)
二、试验的仪器设备
2、电子天平; 3、烘箱、干燥器。 4、其他有铝制称量 盒、调土刀、孔径 0.5mm的筛、研钵 、瓷碗、加水器、 凡士林等。
三:试验操作步骤
1、土样制备
2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
五、试验记录表
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 的记录格式如表所示, 将试验数据填入表格, 经计算即可完成试验报 告,并完成试验。
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记录
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
人防五队学学员:李坤隆,王小文
T 0118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

T 0118-2007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1目的和适用范围1.1本试验的目的是联合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用于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和塑性指数,供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使用。
1.2本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O. S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5%的土。
2仪器设备2.1圆锥仪:锥质量为100g或76g,锥角为300,读数显示形式宜采用光电式、数码式、游标式、百分表式。
2.2盛土杯:直径SOmm,深度40一SOmmo2.3天平:称量200g,感量0.Olgo2.4其他:筛(孔径O. Smm)、调土刀、调土皿、称量盒、研钵(附带橡皮头的研柞或橡皮板、木棒)、干燥器、吸管、凡士林等。
3试验步骤3.1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或风干土样进行试验。
如土中含大于0.5~的土粒或杂物时,应将风干土样用带橡皮头的研柞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0.5~的筛。
取0.5~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8,分开放人三个盛土皿中,加不同数量的蒸馏水,土样的含水率分别控制在液限(a点)、略大于塑限(。
点)和二者的中间状态(b点)。
用调土刀调匀,盖上湿布,放置18h以上。
测定a点的锥人深度,对于100g锥应为20mm 10 . 2mm,对于76g锥应为17mm。
测定c点的锥人深度,对于100g锥应控制在5~以下,对于76g锥应控制在2~以下。
对于砂类土,用100g锥测定c点的锥人深度可大于5mm,用76g锥测定c点的锥人深度可大于2mmo3.2将制备的土样充分搅拌均匀,分层装人盛土杯,用力压密,使空气逸出。
对于较干的土样,应先充分搓揉,用调土刀反复压实。
试杯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
3.3当用游标式或百分表式液限塑限联合测定仪试验时,调平仪器,提起锥杆(此时游标或百分表读数为零)、锥头上涂少许凡士林。
3.4将装好土样的试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转动升降旋钮,待锥尖与土样表面刚好接触时停止升降,扭动锥下降旋钮,同时开动秒表,经Ss时,松开旋钮,锥体停止下落,此时游标读数即为锥人深度h,o 3.5改变锥尖与土接触位置(锥尖两次锥入位置距离不小于lcm),重复本试验3.3和3.4步骤,得锥人深度h20 hl, h:允许平行误差为O . Smm,否则,应重做。
液塑限试验报告

一、土的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的概述细粒土随着土中含水量的不同,分别处于各种不同的状态。
1911年瑞典农学家阿太堡将土从液态过渡到固态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规定了各个界限含水量,称为阿大堡限度。
土的界限含水量和土的机械组成、土粒的矿物成分,比表面积、表面电荷强度等一系列因素有关,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反映。
塑性高表示土中胶体粘粒含量大,同时也表示粘土中可能含有蒙脱石或其他高活性的胶体粘粒较多。
因此,界限含水量尤其是液限、较好地反映出土的某些物理力学特性,如压缩性、胀缩性等,对工程来说,有实用意义的主要是土的液限、塑限和缩限。
液限是土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塑限是土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量。
含水量低于缩限,水分蒸发时土体积不再缩小。
事实上,上从粘滞流动状态到可塑状态、从可塑状态到半固体状态的性质和直观变化都是渐变的。
因此,在两者之间建立确定的界限都带有一定的任意性。
也就是说,其他的物质例如水从液态变到气态或从液态变到固态有直观的温度临界点,而上随含水量的变化从一状态到另一状态元明显可见的含水量临界点,这就促使各国、各行业土木工程人员实行行业约定和规范,先后发展用碟式仪法。
圆锥仪法、搓条法以及联合测定法来区分和测定土的界限含水量。
我国通用圆锥仪法测土的液限含水量,搓条法测土的塑限含水量,或联合法测土的液限和塑限含水量。
但各行业间由于历史原因,用同样方式测试时,所采用的仪器的具体尺寸、质量和测试标准不相同,这是测试工作者和应用人员必须注意的问题。
二、土的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的优点土的液塑限指标是细粒土进行分类和定名的最基本指标,在岩土工程中,液塑限指标的准确性涉及土壤定名的正确性,同时影响土样状态的确定,进而影响到土的承载能力的确定。
所以正确地确定土壤的液塑限指标对工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具有操作简单,所测数据比较稳定,标准易于统一等优点,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土的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的一些问题(1)土膏的制备土膏应充分调匀,不调匀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液限塑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液限和塑限的概念及意义;2. 掌握液限和塑限实验的操作步骤;3. 学会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土的液限和塑限;4. 提高对土的物理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液限和塑限实验是土力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实验,用于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进而确定土的液塑限指标。
液限是指土样在自由状态下,从流动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的含水率;塑限是指土样在自由状态下,从塑性状态转变为半固态状态的含水率。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称量瓶、干燥箱、电子天平、蒸馏水、滤纸等;2. 材料:土样。
四、实验步骤1. 土样的准备:称取土样50g,放入称量瓶中,置于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后计算含水率;2. 制备土样:根据土样的含水率,按液限、塑限以及二者中间状态分别制备三种不同含水率的土样;3. 液限测定:将制备好的土样放入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的样品筒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后,使土样达到液限状态,记录此时土样的含水率;4. 塑限测定:将液限测定后的土样取出,置于滤纸上,轻轻拍打,使土样达到塑限状态,记录此时土样的含水率;5. 结果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液限和塑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液限:25.5%塑限:16.0%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该土样的液限为25.5%,塑限为16.0%。
根据液塑限指标,可以判断该土为粘土类土,具有较好的塑性。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液限和塑限实验的操作步骤;2. 能够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土的液限和塑限;3. 提高了土力学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土工工程实践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土样的均匀性,避免因土样不均匀导致实验结果误差;2. 液限和塑限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土样的含水率达到要求,避免因含水率过高或过低导致实验结果误差;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的校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总结本次液限塑限实验,通过对土样的液限和塑限进行测定,掌握了液限和塑限实验的操作步骤,提高了土力学实验技能。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报告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液限、塑限实验,了解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学习如何进行液限、塑限的测定及其相关数据的处理。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仪器:液限仪、塑限仪、烘箱、天平。
材料:本实验所用土样为粉土。
三、实验步骤1. 液限实验(1)取适量干土样,使其含水率达到可塑状态。
(2)将土样放入液限仪的滑块上,滚动调整液压顶杆使土样受到35次敲击后出现指压沟。
(3)确定初始高稠土样的含水量。
(4)调节液压顶杆使土样被打成团。
(5)每隔10次敲击,用爪子取一个小球,放在平板上推拉,直到两端接近170mm时,球断裂,记录液压顶杆移动的距离。
(6)在液限实验中,人手操作的影响很大,应多次取样,并取平均值。
(1)按照液限实验的方法,制备合适的土样。
(2)将土样放入塑限器的模具中,打平压实,露出边沿。
(3)从侧面将模具慢慢打开,去掉边沿,转动模具使土样分离,取出土样。
(4)将土样放入烘箱中,烘干,称重,记录重量。
(5)计算塑限值。
四、实验结果样品编号 | 液限值 | 含水率-|-|-1 | 37 | 25.8%2 | 35 | 27.4%3 | 36 | 26.6%4 | 36 | 26.4%平均值 | 36 | 26.5%2. 塑限实验结果如下:五、实验分析及讨论1. 液限是指土壤在特定情况下失去流动性的含水率,液限值越小,土壤的流动性越好。
2. 塑限是指土壤在可塑性状态下受约束形变的最大程度,塑限值越大,土壤的可塑性越高。
3.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粉土的液限值比较一致,塑限值较为均匀。
4. 液限、塑限测试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操作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土样制备的条件等。
六、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液限、塑限实验对粉土样品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得出了液限值和塑限值。
结果表明,粉土的液限值比较一致,塑限值较为均匀。
液塑限

主说的不错:“土的液塑限指标,人为因素影响实在太大了”!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1、土的液塑限指标,是我们确定土的分类的主要依据,我个人觉得,土的分类本身即是一个我们人为定量化规定,实际界限较模糊的定义,而搓条法长期工程经验积累表明,虽然人为因素多,但基本能满足土的分类所要求的精度,即使初学者,也不会把粉土搓成粘土,所以,土工液塑限指标,只起到一个我们用定量数据,来定性描述土体的作用,因而也不必要求有多高的精度,只要不至于出现将土类判错就行。
2、自然界的土体,是一个各向异性的非均质体,土工试验的目的,是要求能够基本反映取土层位土的统计学特征,就是要求有足够的子样(规范要求不少于6件),故一个地质层位子样的选取,是否有代表性,远比一个子样的试验精度重要许多;另外,从统计学原理来看,只要我们的试验误差服从正态分布,其误差的大小对统计平均值的影响不是很大,故要求单个土样液塑限指标必须十分精确也没有必要。
3、土的液塑限指标的运用,主要用于取土层位土的分类定名,进而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或承载力表,来确定承载力、桩基参数等,有经验的勘察人员知道,目前我们确定最重要的参数(承载力、桩基参数)还主要靠项目负责人的经验(进行综合确定),其误差可能远比液塑限指标所用搓条法大。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土工液塑限指标试验,不必要求有多高的精度,只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让试验结果不至于将土类划分错误即可,故试验结果在分类界限附近时,有经验的试验人员会复核土类是否判错,对初学者,可进行一些平行试验来了解自己的做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积累经验。
试验的目的是减少人为因素,并用数据说话,而不是增加人为因素,故试验不可放弃。
另外,工程地质学本身,更主要的特征属于描述性的和经验性的学科,这也导致有经验的试验人员,目测土的液塑限指标给出的数据,可能远比初学者搓条法得到的结果准确(当然我反对目测给数据,但初学者不妨先目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可迅速积累自己的试验经验);或则有经验的项目负责,依据地层岩性目测的承载力,其精度可能不一定就比多少次标贯试验得到的承载力误差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
2
4
5
图4-1锥式液限仪(单位:mm ) 1-锥身;2-手柄;3-平衡装置;4-试杯;
实验三 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人: 学号:
一、概述
粘性土的状态随着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当含水率不同时,粘性土可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粘性土从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称为界限含水率。
土从流动状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液限
L w ;土从可塑状态转到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塑限p w ;土由半固体状态不断蒸发水分,则体积逐渐缩小,直到体积不再缩小时的界限含水率称为缩限
s w 。
土的塑性指数p I 是指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因此,粘性土常按塑性指数进行分类。
界限含水率试验要求土的颗粒粒径小于,且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且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但也可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含有粒径大于的土粒或杂质时,应过的筛。
二、液限试验
液限是区分粘性土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测定土的液限主要有圆锥仪法、碟式仪法等试验方法,也可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限。
这里介绍圆锥仪液限试验。
圆锥仪液限试验
圆锥仪液限试验就是将质量为76g 圆锥仪轻放在试样的表面,使其在自重作
用下沉入土中,若圆锥体经过5s 恰好沉入土中
10mm 深度,此时试样的含水率就是液限。
1、仪器设备
(1)圆锥液限仪(图4-1),主要有三个部
分:①质量为76g 且带有平衡装置的圆锥,锤
角30°,高25mm,距锥尖10mm处有环状刻度;②用金属材料或有机玻璃制成的试样杯,直径不小于40mm,高度不小于20mm;③硬木或金属制成的平稳底座;
(2)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的天平;
(3)烘箱、干燥器;
(4)铝制称量盒、调土刀、小刀、毛玻璃板、滴管、吹风机、孔径为标准筛、研体等设备。
2、操作步骤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土样或风干土样,若土中含有较多大于的颗粒或夹有多量的杂物时,应将土样风干后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然后再过的筛。
(2)当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5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然后放入调土皿中,盖上湿布,浸润过夜。
(3)将土样用调土刀充分调拌均匀后,分层装入试样杯中,并注意土中不能留有空隙,装满试杯后刮去余土使土样与杯口齐平,并将试样放在底座上。
(4)将圆锥仪擦拭干净,并在锥尖上抹一薄层凡士林,两指捏住圆锥仪手柄,保持锥体垂直,当圆锥仪锥尖与试样表面正好接触时,轻轻松手让锥体自由沉入土中。
(5)放锥后约经5s,锥体入土深度恰好为10mm的圆锥环状刻度线处,此时土的含水率即为液限。
(6)若锥体入土深度超过或小于10mm时,表示试样的含水率高于或低于液限,应该用小刀挖去粘有凡士林的土,然后将试样全部取出,放在橡皮板或毛玻璃板上,根据试样的干、湿情况,适当加纯水或边调边风干重新拌和,然后重复(3)~(5)试验步骤。
(7)取出锥体,用小刀挖去粘有凡士林的土,然后取锥孔附近土样约10~15g,放入称量盒内,测定其含水率。
3、成果整理
按式(4-1)计算液限:
%
1000
11
2⨯--=
m m m m w L (4-1)
式中 L w —液限(%),精确至%;
1m —干土加称量盒质量(g ); 2m —湿土加称量盒质量(g );
m —称量盒质量(g )。
液限试验需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并取其算术平均值,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2%。
4、试验记录
圆锥仪液限试验记录见表4-1。
表4-1 圆锥仪液限试验记录表
三、塑限试验
塑限是区分粘性土可塑状态与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测定土的塑限的试验方法主要是滚搓法。
滚搓法塑限试验就是用手在毛玻璃板上滚搓土条,当土条直径达3mm时产生裂缝并断裂,此时试样的含水率即为塑限。
1、仪器设备
(1)200mm×300mm的毛玻璃板;
(2)分度值的卡尺或直径3mm的金属丝;
(3)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的天平;
(4)烘箱、干燥器;
(5)铝制称量盒、滴管、吹风机、孔径为的筛等。
2、操作步骤
(1)取代表性天然含水率试样或过筛的代表性风干试样100g,放在盛土皿
中加纯水拌匀,盖上湿布,湿润静止过夜。
(2)将制备好的试样在手中揉捏至不粘手,然后将试样捏扁,若出现裂缝,则表示其含水率已接近塑限。
(3)取接近塑限含水率的试样8~10g ,先用手捏成手指大小的土团(椭圆形或球形),然后再放在毛玻璃上用手掌轻轻滚搓,滚搓时应以手掌均匀施压于土条上,不得使土条在毛玻璃板上无力滚动,在任何情况下土条不得有空心现象,土条长度不宜大于手掌宽度,在滚搓时不得从手掌下任何一边脱出。
(4)当土条搓至3mm 直径时,表面产生许多裂缝,并开始断裂,此时试样的含水率即为塑限。
若土条搓至3mm 直径时,仍未产生裂缝或断裂,表示试样的含水率高于塑限;或者土条直径在大于3mm 时已开始断裂,表示试样的含水率低于塑限,都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5)取直径3mm 且有裂缝的土条3~5g ,放入称量盒内,随即盖紧盒盖,测定土条的含水率。
3、成果整理
按式(4-2)计算塑限
%
1000
11
2⨯--=m m m m w p (4-2) 式中
p
w —塑限(%),精确至%;
1m —干土加称量盒质量(g ); 2m —湿土加称量盒质量(g );
m —称量盒质量(g )。
塑限试验需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并取其算术平均值,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2%。
4、试验记录
表4-2
滚搓法塑限试验记录表
四、实验分工与体会:
实验分工:
本实验分为圆锥仪液限实验和滚搓法塑限实验。
为加快实验速度,提高效率,我们组的分工是:两名同学做时间相对较长的滚搓法塑限实验,两名同学做相对较简单、时间较短的圆锥仪液限实验。
在做完圆锥仪液限实验后,四名同学共同完成滚搓法塑限实验的剩余内容。
这样的分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效率,缩短实验时间。
但由于组内各个成员对实验步骤并不是非常熟悉,且是第一次做这个实验,导致实验进程比较缓慢,制作的实验品多为不合格品,因此我们组完成实验时间较晚。
实验体会:
在本次实验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步骤是加水。
如果可以很好控制好水与土的比例,那么实验进程会大大加快。
在液限实验中,研磨搅拌的力度也是比较重要地。
只有研磨的均匀,才能最大限度地较少实验误差。
在塑限实验中,搓条的力度要把握准确,如果力度过小,那么会使成品直径过大而不符合规格;如果力度过大,那么土样容易开裂。
虽然这次实验看起来很简单,但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果在实验中不能做到小心细致,那么也会使实验进程变得非常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