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概论
有机化学概论课件第十一章 消除反应

5.1 消除反应的种类
• α 消除 同一C原子消除2原子或基团
hv R2C C O
.. R2C + CO
hv R2CN2
.. R2C + N2
HCCl3
l2
• β消除 相邻两C原子上分别消除一个原子或原子团
CC HX
Nu CC
• γ消除
Br
Br + Zn
+ Na
5.2 β消除常见反应机理
OSO2C6H5
Ph C
Ph
H C
Br
PhC CPh
Ph C
Ph
H C
Br
Ph CC
Ph
PhC CPh
浓硫酸催化下,乙醇生成乙烯的反应机理
写出反应机理
NaOH, 加热 CH3CH2CH2CH2Br 浓乙醇溶液
CH3CH2CH=CH
1
孟基氯
(CH3)2 CH
Cl
2
CH3
(CH3)2 CH
新孟基氯
H
顺式消除
反式消除 (共平面)
双分子消除反应 E2是反式消除
• 5.2.2 单分子消除反应 E1.
动力学方程:
V= K [RBr ]
反应机理:
Br (CH3 )3 C Br
(CH3 )3 C+
H+ (CH3 )2 C CH2
• 5.2.3 E1CB消除机理
RCH2 CHR` + B-
_ RCH CHR`
19% (CH3 )2 C CH2
93%
3. 溶剂
SN2
Nuδ C Xδ
Nuδ H
E2
CC
Xδ
有机化学概论课件第十三章 自由基和光化学反应

• 自由基的检测
ESR:自由基可以产生电子自旋共振谱,用自旋共振谱 (ESR)来检测自由基的存在和浓度。
自旋捕捉技术:自旋捕捉剂与活泼自由基作用,生产较稳 定自由基,从而检测短寿命自由基。自旋捕捉剂:亚硝基 化合物和硝酮化合物。
NMR: 在反应过程中出现NMR信号的升高和降低,这种 现象称为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 (CIDNP)作用。CIDNP技 术大大提高了NMR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到溶液中极微量、瞬 间存在的自由基,是研究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机理和自由基 反应中间体结构最有力和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自由基抑制剂:
7.2 自由基的反应特点和机理
• 自由基反应特点: (1)反应在气相中进行与液相中进行相似; (2)反应不受酸碱和溶剂极性影响; (3)反应被光或引发剂引发或加速; (4)反应能被抑制剂(氧或醌等)减速;
• 自由基反应机理
自由基可发生取代、加成、重排。 自由基反应分三步:引发、链增长、链终止。
CH4 + Cl2 hν CH3Cl + HCl
CH3 H H CH3
hv
对旋
heat
顺旋
H
HH hv
对旋
CH3
H H CH3 CH3
7.3 自由基反应
• 7.3.1 自由基取代反应
CH4 + Cl2 hν CH3Cl + HCl
7.3.2 自由基加成反应
烯烃与HBr自由基加成反应, 过氧化物效应
7.3.3 自由基偶联反应
OH
K3Fe(CN)6
HO
OH
7.3.4 自由基自氧化反应
醚的自氧化反应
7.4 光化学反应
• 光化学反应是在光照下引起的化学反应。 热作为化学变化能源的反应基本属于基态 化学,光化学属于激发态化学。
材料化学有机化学概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4/1/2
10
1.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与分类
表1-1有机物的部分官能团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4/1/2
11
1.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一、有机物分子中的化学键
有机化合物有几百万种,但分子中的化学键却比较单
一,绝大多数都是共价键,包括共价单键、共价双键和共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4/1/2
26
1.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由于Cl原子的电负性较C原子大,因此C一Cl键的成键电 子将偏向Cl原子,使其带部分负电荷,常用δ-来表示, 箭头所指方向为电子的偏移方向。由于C—Cl键的电子偏 离C原子,使得1位C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常用δ+来表示,
带部分正电荷的Cl原子又将使得2位C与1位C之间的成键 电子向Cl偏移,但这种偏移的程度要小些,所以C2原子 也将带一定的正电荷。比C1原子来得要小,用δδ+来表
材料化学 第一章—有机化学概论
有机化合物遍布自然界。人们的密切相关, 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需要的许多合成材料来 自有机化学工业。电子材料领域也不例外。例如, 许多功能高分子材料来源于有机物。本章对有机 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有机物的特点及其主要 类型、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及重要反应、重要的有 机化合物等内容作一概括性介绍。
价三键等类型。 在乙烷分子中,C原子采取sp3杂化,四个sp3杂化轨
道呈正四面体分布,其个一个sp3杂化轨道与另一个C原子 的一个sp3杂化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形成—个C— C共价单键,称为C—C σ键,另外三个sp3杂化轨道分别
与三个H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三个C—Hσ键,如图1—1所
有机化学概述课件

有机化学概述课件一、引言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原子与氢原子及其它元素原子之间化学键形成、断裂及转化的科学。
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有机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课件旨在概述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势,为初学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有机化学知识框架。
二、有机化学基本概念1. 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生物大分子,以及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 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氧化物等,如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二氧化碳等。
3.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的存在使得有机化学具有丰富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类型。
4. 手性:手性是指分子或离子不能与其镜像重合的性质。
手性分子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如氨基酸、糖类等,手性对生物活性、药效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三、有机化学研究对象1. 碳骨架:碳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碳骨架,碳骨架分为链状和环状两种类型。
链状碳骨架包括直链和支链,环状碳骨架包括脂环和芳香环。
2. 官能团:官能团是有机化合物中具有特定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羟基、羰基、羧基、氨基、卤素等。
官能团的种类和位置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3. 有机反应:有机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有机反应类型繁多,包括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4. 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等。
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对揭示生命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四、有机化学研究方法1. 提取与分离: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有机化合物,并通过柱色谱、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2. 结构鉴定: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等分析手段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 合成方法: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经典有机合成、有机催化、不对称合成等。
有机化学概论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即研 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 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 论和方法的科学。
2 . 有机化学发展历史 有机化学的发展大体上分如下几个阶段:
利用天然有机 化合物
(18世纪前)
分离天然有机化合物 (18世纪末)
分析天然有机化合物 (18世纪末19世纪初)
人工合成有机物 (19世纪初)
两个sp杂化轨道互成180°,在一条直 线上的两个sp轨道与未杂化的2py、2pz 轨道所在的平面垂直。
碳的sp、2py、2pz轨道
C-C三重键的形成: 两个sp杂化的C原子沿着各自sp轨道轴接近,
形成C—Cσ 键的同时,两个2py和两个2pz轨道也 互相接近,从p轨道的侧面重叠,形成两个C— C π 键,即C≡C三重键同时形成。
键的极化性。 带电荷的试剂(分子、离子等)都可以看作外
电场。例如在极性溶剂中,C—X键的极性变大, 就是碳卤键的极化性。
② 用极化度来度量键的极化性 极化度反映成键两原子核电荷对共价键的电子对约束
的相对程度,极化度不仅与成键原子的体积、电负性、键的 种类有关,还与外电场强度有关。
碳卤键的极化度顺序:
2. 写共振结构的规则 用“ ” “ ”分别表示电子对、单电子偏移方向。
(1)原子核位置不动,π 键、非键电子对移动。
H3CHC CH CH2 (1)
+
H3CHC CH CH2 CH2-CH2-CH=CH2
(2)
(3)
(2)所有共振结构式符合价键理论,是路易斯结构式。
O H3C N
O (1)
O
O
H3C N O
乙烯分子的形成: 剩下的sp2轨道与四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
形成四个C—H σ 键,即乙烯分子。
有机化学概述ppt课件

掌握分子手性的知识需要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8
精选ppt
中药
为什么中药是不是科学到现在仍有争议?
中药有自己独特的疗效毋庸置疑。
中药是混合物,究竟哪种或者哪些成分在起 作用往往不清楚。
中药的成分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相互作用,导致 几种药材配置在一起熬汤才可起到所需的疗 效?
9
精选ppt
中药现代化的一些途径
1
精选ppt
1. 有机化学的魅力
1)有机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西药
感冒药物
快克,康泰克,白加黑,康必得,速效感冒胶囊,泰诺
主要成份为对乙酰氨基酚
OH HN
CH3 CH3
对乙酰氨基酚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解热作用
2
精选ppt
白加黑
解热镇痛止咳药
成份: 每片含 日用片 夜用片
对乙酰氨基酚 325mg 325mg
生物体中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 的合成、分解、转化、代谢无不以有机化学为基础。很多的生命 活动过程-生、老、病、死等都是有机化学反应的过程。
13
精选ppt
3)让人着迷的有机化学
Kekule
Kekule
Hofmann
麻生明
无 机 化 合 物 : 原 意 是 无 生 机 之 化 合 物 。 化 合 物
有 机 化 合 物 : 原 意 是 有 生 机 之 化 合 物 。
杨丹
14
精选ppt
4)有机化学与Nobel 化学奖
•Nobel Prizes: 授予对人类作出最大福利的人们,20世纪: 1901年至2000年应有105届,其中8届未公布,即有97届, 其中48届与有机化学有关:
2001年-2010年,纯粹有机化学的4项, 与有机化学直接相关的7项。
《有机化学反应概论》课件

合成应用
消除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 应用
酸碱中和
酸和碱反应形成盐和水的 过程
中性化反应
酸和碱反应生成中性物质 的反应
盐的生成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电荷转移原理,探究电子的转移和原子/离子的氧化还原状态。
1
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的转移和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
氧化剂和还原剂
2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和特点
3
电子传递
《有机化学反应概论》 PPT课件
有机化学反应概论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化学键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类型,为更深入地了解有机化学反应打下基础。
分子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及空间排列
化学键
共价键和极性键的概念与特性
化学反应的分类和基本概念
探索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和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
电子传递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反应中的溶剂效应
了解溶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探究溶剂效应原理和影响因素。
1 溶剂对速率的影响
溶解度、扩散和溶液浓 度的效应
2 溶剂对平衡的影响
反应物溶解度和平衡常 数的变化
3 溶剂效应的应用
在实验和工业中的应用 实例
光化学反应
研究光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探索光化学反应动力学和能量转换的原理。
加成反应
了解加成反应的概念和机理,研究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和实例。
加成反应类型
饱和、不饱和和芳香化合 物的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机理
亲电加成和亲核加成的不 同机制
合成应用
加成反应在制备化合物中 的重要应用
2024版《有机化学绪论》ppt课件

有机化学发展历史及现状
发展历史
早期有机化学以天然产物为研究对象;18世纪开始,有机化学 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世纪中后期,合成有机化学迅 速发展;20世纪以来,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金属有 机化学等分支学科逐渐形成。
现状
有机化学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如医药、农药、高分子材料、功 能材料等;新的合成方法、反应机理和理论不断涌现;绿色化 学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有机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 形成的化学键,具有方向 性和饱和性。
极性分子
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 重合,导致分子具有极性, 如HCl等。
非极性分子
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重 合,导致分子不具有极性, 如CCl4等。
官能团对性质影响分析
官能团定义
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 子团,如羟基、羧基等。
官能团对物理性质影响
构象异构
由于分子中单键旋转而产生的不同 空间构象,如乙烷的交叉式和重叠 式构象等。
03
有机反应类型及机理探讨
取代反应类型及实例分析
亲核取代反应(Nucleophilic Substi…
例如,卤代烃与氢氧根离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和卤化氢。
亲电取代反应(Electrophilic Subst…
例如,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生成卤代苯。
官能团对化学性质影响
官能团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化学 性质,如醇类能发生酯化反应、羧酸 类能发生中和反应等。
官能团的存在会影响有机化合物的熔 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
立体异构现象介绍
立体异构定义
分子式相同但空间结构不同的异 构现象,包括构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和构象异
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键长 ⑴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核之间的距 离称为键长。
d: a、b两原子的键长 r1:b原子的范德华半径 r2: b原子的共价半径 r3: a原子的共价半径 r4: a原子的范德华半径
⑵ 影响键长的因素:
常见共价键的键长
① 不同原子成键,键长与原子半径有关。 ② 相同原子成键键长:单键 > 双键 > 三键。
乙炔的两个π键:
乙炔分子的形成: 两个sp轨道与两个H的1s轨道形成两个C-H σ键, 即乙炔分子形成。
乙炔的σ键 在乙炔分子的C≡C三重键中,一个σ键,两个互 相垂直的π键, π电子形成筒状分布。 乙炔三重键电子云:
⑸ sp3、sp2、sp轨道的比较: sp3、sp2、sp轨道的形状相似,都是轴对
三、共振论:
(1)离域体系的分子、离子或自由基不能用一个 经典结构式表示,需用几个可能的原子核位置不 变,只有电子对排布变化的经典结构式表示。
O H C O
1 e 2
1 e 2
H
‥ O ‥ C ‥O: ‥
共振
H
‥O: ‥ C ‥ O ‥
共振杂化体
共振结构(1)
共振结构(2)
1 2 H2C
CH
原子的杂化状态及分子中其它键对键长的影响
③无论C—C还是C—H,键长都与C的杂化状态有关。
3. 键角 一个原子至少与两个原子成键时,这个原子的 键与键之间的夹角称为键角。 键角的大小与成键原子的体积,特别是成键的 中心原子的杂化状态有关,也受分子中的其它原子 的影响。
4. 键能 ⑴ 概念: 由原子形成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或共价键断
② 用极化度来度量键的极化性
极化度反映成键两原子核电荷对共价键的电子对约束
的相对程度,极化度不仅与成键原子的体积、电负性、键的 种类有关,还与外电场强度有关。
碳卤键的极化度顺序: C—I > C—Br> C—Cl> C—F; C=C的极化度比C-C的大; 外电场越强(带电荷多)键的极化度越大。
成键电子和原子核都在运动中,也能使非极性键
+
(1)原子核位置不动,π 键、非键电子对移动。
H3CHC CH CH2 (1)
O H3C N H3C N
(2)所有共振结构式符合价键理论,是路易斯结构式。
O
(2) O
O CH3=N
(3)
(1)
O
O
(3)保持相等的单电子数目
H3CHC CH CH2 (1) H3CHC CH CH2 (2)
CH3-CH-CH-CH2
(3)
3. 共振结构稳定性的估计 (1)共价键数目多的稳定
H2C CH CH CH2
稳定
H2C H2C
C H C H
C CH2 H C CH2 H
(2)所有原子具有惰性气体结构的稳定
H2C O CH3 H2C O
稳定
CH3
(3)电荷分离不稳定,越远越不稳定
H2C HC
稳定
Cl
H2C
C H
Cl
四、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表示法
1. 概念:
分子的构造 分子中原子间相互连接的顺序 叫分子的构造。
构造式
表示分子构造的化学式叫构造式。
2、构造式的书写方法:
⑴ 路易斯构造式:也称电子构造式。用两个圆点 表示形成共价键的两个电子,放到成键两原子
杂化与成键同时完成
甲烷的C—H键
C的sp3轨道与另一个C的sp3轨道沿着各自的对 称轴成键,就形成C—Cσ键:
这是C能形成碳链和碳环的化学键的基础
同样,C的sp3轨道还可以与 O、N 等原
子的杂化轨道形成 C—O、C—N 等σ键。
σ键的特点: 成键两原子可以绕键轴旋转,旋转的结果改变 了连在两成键原子上的原子空间排列。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一、 共价键的形成
二、 共价键的基本属性
三、 共振论 四、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法 五、 键的极性在链上的传递——诱导效应
1.2
1、价键法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一、共价键的形成:
• ⑴ 基本思路:在形成化学键时,原子的能级相近的价轨 道进行 “杂化”,形成新的价轨道,价电子的排布也随 之改变,利用杂化轨道与其它原子形成共价键。 轨道的 “杂化”、“成键”等过程是同时完成的。 • ⑵ sp3杂化:C的电子组态:1s2 2s2 2px1 2py12pz; 2s2 2px1 2py1 2pz为价轨道,其中的电子为价电子。
碳原子的2s轨道与一个2p轨道杂化,形成两个能量相等、 形状相同的sp轨道。
两个sp杂化轨道互成180°,在一条直 线上的两个sp轨道与未杂化的2py、2pz 轨道所在的平面垂直。 碳的sp、2py、2pz轨道
C-C三重键的形成:
两个sp杂化的C原子沿着各自sp轨道轴接近, 形成C—Cσ 键的同时,两个2py和两个2pz轨道也 互相接近,从p轨道的侧面重叠,形成两个C— C π 键,即C≡C三重键同时形成。
能发生sp3、sp2、sp杂化。如:
在 H3C—O—CH3 中,O为sp3 杂化。
在 >C=O 中,C是sp2 杂化,O也是sp2杂化。
在—C≡N 中,C、N都是sp杂化。
二、 共价键的基本属性:
1. 共价键性质的重要性:
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主要是共价键连接 的,共价键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因
此要研究共价键的性质。
在形成某种分子如环丙烷时,2s与三个2p轨 道杂化,得到的一组杂化轨道,每个轨道中的s 和p的成分不是相等的,轨道的能级、夹角也不 完全相等,这一组轨道称为不等性杂化轨道。这 组轨道与相同原子形成的 σ 键强度不全相等。
2. 其它原子的杂化:
碳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发生轨道杂化,在有机 化合物中,其它原子(杂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也
杂化轨道能量 处于2s和2p轨 道能量之间
C在形成化学键时,2s轨道与三个2p轨道杂化形成四个 能级相等、形状相同的sp3杂化轨道,每个轨道中一个电子。
C的四个sp3轨道 sp3杂化轨道形状
四个sp3轨道互成109.5°的角, 指向四面体的四个顶角。
氢原子沿sp3轨道的对称轴方向接近 C,H的1s轨道与sp3轨道的电子云能最 大限度的重叠,形成四个稳定的、彼此 夹角为109.5°的C—H σ 键,即为甲烷 CH4分子。
1 2
CH2
H2C
C H
CH2
H2C
C H
CH2
(2)共振结构的贡献:稳定的共振结构对共振杂化 体贡献大;相等的共振结构对共振杂化体贡献相等。 (3)共振能(离域能):最稳定结构与杂化体的能 量差。
2. 写共振结构的规则 用“ ” “ ”分别表示电子对、单电子偏移方向。
H3CHC CH CH2 CH2-CH2-CH=CH2 (3) (2)
例1.估算甲烷氯化生成二氯甲烷的反应焓: CH4+2Cl2——>CH2Cl2+2HCl
生成新键放热:2个C—Cl
2个H—Cl
2×339=678 kJ/mol
2×432=864 kJ/mol
断裂旧键吸热:2个C—H
2个Cl—Cl
2×414=828 kJ/mol
2× 243=486 kJ/mol
ΔHm=(678+864)-(828+486)=228 kJ/mol 即:每生 成1 mol的CH2Cl2,放出228 kJ/mol能量。
人工合成有机物 (19世纪初)
各分支学科 的形成 (19世纪以后)
建立立体化学 (19世纪70年 代)
三、 学习方法
寻
勤 记 寻找规律 勤记忆
记笔记
有机化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除了要做有机化学实 验外,还需要到化工厂参观、实践。 参考书:
四、 有机化学的展望
有机化学学科已经形成多种分支学科
1.2
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 液体化合物的挥发性大。 2) 固体化合物的熔点低,很少超过400℃。
3) 通常不溶于水。
4) 容易燃烧,CO2和H2O是主要燃烧产物。 5) 转化速率慢,副产物多,反应物转化率和产物 的选择性很少达到100%。 6)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间一般以共价键相连。
二、
有机化学
pz—pz—>π轨道:
乙烯分子的形成:
剩下的sp2轨道与四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
形成四个C—H σ 键,即乙烯分子。
乙烯的分子结构
π 键的特征: ①π 键强度小,是面对称;②π 键的对称面垂 直于 C—C 和四个 C—H 键所在的平面; ③π 键 不能绕 C—C旋转; ④π 键易流动。
⑷ sp杂化:
裂成两个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该键的键能。后者
又称键的解离能。键能的单位:kJ/mol。
例1.
H2(g)——>2H· 吸收436.0 kJ/mol能量,即 H—H 键的键能,也称 为H—H的解离能(Ed=436.0 kJ/mol表示)。
常见共价键的键能(单位:kJ/mol, 25oC, 气相)
⑵ 键能的用途: 可用键能数据估计化学反应的焓变
在瞬间产生极性。
6. 极性分子
分子的极性由组成分子的各共价键极性决定的。 分子的极性大小用分子的偶极矩度量。 分子的偶极矩等于组成分子的各共价键偶极矩的和。 例:
CH4的偶极矩为零 非极性分子 CH3Cl的偶极矩为 6.24×10-30 C·m 极性分子
一些常见化合物气态时的偶极矩:
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都有共价键,共价键的键 长、键能反映键的强度,分子的热稳定性;键角反映分 子的空间形象;键偶极矩或键的极性反映分子化学反应 活性和影响分子的物理性质。
称。sp3、sp2、sp轨道可以自身和相互间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