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言语智慧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的言语智慧 (2)

古诗词中的言语智慧 (2)

小学语文论文古诗词中的言语智慧【内容摘要】古诗词含有丰富的言语智慧,其表现形式多姿多彩,如言简义丰、想象丰富、富有情趣、情感真挚、思想深邃、美感强烈。

古诗词教学要从古诗词中汲取言语智慧,并最终能够创生自己的言语智慧。

具体的方法是在品析词句中,汲取言语智慧;在情境交互中,感悟言语智慧;在多读多诵中,积累言语智慧;在变式运用中,创生言语智慧。

言语智慧要通过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的自我构建。

学生构建言语智慧的过程,也是他们的生命不断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古诗词言语智慧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从《诗经》到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特别是经过了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后遗留下来的经典古诗词,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不仅闪烁着灿烂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和超人智慧。

在小学进行古诗词教学,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但是,古诗词中的言语智慧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大多数教师只是满足于背诵,更遑论通过汲取古诗词中的言语智慧,来怡情养性,培养高尚情操。

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古诗词言语智慧的特征言语智慧就是在“语言符号”和“思想情意”之间的辨析力和创造力,是形式智慧和内容智慧的完美融合。

中华古诗词的本色特征是“以言语营造意境、以意境表达情意”,其言语智慧又有着自身的特征,那就是:形式和内容的文质彬彬、情意和形象的完美融合。

这种特征具体表现为——1、“删繁就简三秋树”——言简意丰古诗词篇幅精悍短小,语言凝练含蓄,讲究炼字炼句炼意,往往有意省略了起关联作用的字词,注重貌离神合,使诗歌呈现出明显的跳跃现象。

读者阅读时,常常借助诗词中鲜明生动的形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补充或扩展内容。

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虽然只有10个字,但是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

它表现了两个场景:一是慈爱的母亲一针一线地为将要远离的儿子缝制着衣服;二是出门在外的孩子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走在天涯海角。

古诗中藏着大智慧的诗句

古诗中藏着大智慧的诗句

古诗中藏着大智慧的诗句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杜甫《戏为六绝句》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6、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苏轼《西江月·平山堂》
7、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罗隐《筹笔驿》
8、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陶渊明《杂诗》
9、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李泌《长歌行》
10、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陆游《文章》。

古诗词中富有哲理的10篇

古诗词中富有哲理的10篇

古诗词中富有哲理的10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古诗词中富有哲理的10篇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走向“言语智慧”的古诗词教学——以《渔歌子》为例

走向“言语智慧”的古诗词教学——以《渔歌子》为例

新校园教学实践· 123 ·色、速度、力度和情感的层次对比,保持各声部音准、音量、音色的统一和声部间的均衡与协调。

歌唱模块第一首实践的合唱曲目就是学生都很熟悉的《同一首歌》,这首歌曲的速度为中速,演唱时要用优美、亲切的声音。

书上给的乐谱为三声部合唱,对于刚刚接触合唱的学生来说有些难度,而且班与班之间的差别也比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安排两声部,根据每个班学生的完成情况不同可以做简化处理。

开始的齐唱部分学生都很熟悉,基本上可以唱准,最后的切分节奏部分稍稍有些难度,只要唱准节奏就会解决,关键就是让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自己的声音。

在学生唱出这个段落之后教师的引导很重要。

如想象一下怎样唱出优美的音色?音量应该怎样控制一下会达到更好的效果?通过短短两行乐谱的演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尝试,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不仅教给学生什么才是真正的歌唱,让他们知道原来合唱不是随便唱唱就可以唱出那么动听的声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渐渐地知道了怎样把握作品,他们会更懂得欣赏音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原来的好听层面上。

在随后的二声部训练中对声部的均衡和音色的把握会让他们觉得没有那么难,反而更加有兴趣了,这才是学生需要的课堂。

五、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创造实践的机会合唱部分又对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有帮助,为学生提供了适合的舞台,对他们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很有帮助。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阶段性展示,范围可以是班级内的,也可以是班级之间的,还可以利用每年的文化艺术节组织学生开展十佳歌手比赛、年级合唱比赛,在班级合唱队的基础上选拔优秀队员进入学校的合唱团参加全市的合唱比赛,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感受歌唱的魅力,不断提升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使他们受益终身。

他们在各自的舞台上锻炼的不仅是歌唱的能力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更重要的在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和合作的快乐,从中获得了经验和自信,这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著名古诗词中蕴含哲理有哪些

著名古诗词中蕴含哲理有哪些

著名古诗词中蕴含哲理有哪些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活,不是固定不变的。

得意时不要炫耀,失意时不要气馁,给别人一点真诚,给自己一份信心。

做人重要的是学会宽容,不要刻意地笑话别人,或许今天你是欢乐的,明天会是失落的,人生多变,包容不变。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蕴含哲理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蕴含哲理的古诗词《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启迪人们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放言五首·其三》唐·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诗。

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

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

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

体现智慧的诗句

体现智慧的诗句

体现智慧的诗句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2.物不求馀随处足,事如能省即心清。

——孔平仲《睡起》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老子《道德经》4.常持智慧剑,拟破烦恼贼。

——寒山《诗三百三首》5.若不饮酒,智慧光鲜。

——释印肃《普庵家宝》6.人生得丧何须计?一任浮云过眼来。

——张止原《春暮书事》7.烛以智慧日,洒之甘露津。

——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晨霞》8.怜君将帅虽有种,多群智慧初无师。

——苏辙《题王诜都尉画山水横卷三首·摩诘本词客》9.智慧清净,肉眼慧眼,佛法天眼,种种所见。

——岳珂《米元章书山谷大悲灯赞帖赞》10.法宝喻于须弥,智慧广于江海。

——宝志《十四科头·其十三·运用无碍》11.莫叹萍蓬迹,心安即是家。

——宋·张耒《他乡》12.众生作依怙,智慧身金刚。

——寒山《诗三百三首》13.贫穷束缚人,智慧无所施。

——章甫《秋雨未已客怀不佳夜诵少陵遣兴诗至生涯能几·贫穷束缚人》14.理路多通为智慧,明心见性待驴年。

——李道纯《破惑歌》15.自贤夸智慧,相纠斗功能。

——白居易《劝酒十四首·不如来饮酒七首》16.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赵翼的《论诗五首》17.非贤非愚非智慧,不贵不富不贱贫。

——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18.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陶渊明《桃花源诗》19.智慧舍利佛,神通自乾连。

——顾况《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稽首作诗》20.举目岂知新智慧,存思便是小天台。

——方干《题盛令新亭》21.欲契真空义,先开智慧芽。

——戎昱《送僧法和》22.人人俱智慧,人人俱疏通。

——方回《呈吕使君留卿》23.智慧尚归父,因缘初不媒。

——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四大无埃》24.阿难迦叶之多闻抖擞,目连鶖子之智慧神通。

古诗中的大智慧

古诗中的大智慧

古诗中蕴含的大智慧有:
1.人生哲学:古诗中常常探讨人生的意义、价值和意义,通过描绘
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经历,表达出对生命、时间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2.情感表达:古诗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抒发,
表达出对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3.自然观:古诗中常常描绘自然风光,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赞美,
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4.哲理思考:古诗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通过对社会现象、
人生经历的描绘和思考,表达出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5.艺术审美:古诗是艺术审美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语言、音韵、意
象等方面的精妙运用,创造出独特的艺术美感,让人们在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

6.总之,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大智慧,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我们
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更好地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相处。

中国古诗词:100句古人智慧!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

中国古诗词:100句古人智慧!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

中国古诗词:100句古人智慧!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史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史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史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汉书》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不可同日而语。

——《汉书》百闻不如一见。

——《汉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举大事者,不忌小怨。

——《后汉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旧唐书》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汉·韩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学无止境。

——荀子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你看过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的言语智慧【内容摘要】古诗词含有丰富的言语智慧,其表现形式多姿多彩,如言简义丰、想象丰富、富有情趣、情感真挚、思想深邃、美感强烈。

古诗词教学要从古诗词中汲取言语智慧,并最终能够创生自己的言语智慧。

具体的方法是在品析词句中,汲取言语智慧;在情境交互中,感悟言语智慧;在多读多诵中,积累言语智慧;在变式运用中,创生言语智慧。

言语智慧要通过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的自我构建。

学生构建言语智慧的过程,也是他们的生命不断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古诗词言语智慧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从《诗经》到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特别是经过了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后遗留下来的经典古诗词,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不仅闪烁着灿烂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和超人智慧。

在小学进行古诗词教学,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但是,古诗词中的言语智慧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大多数教师只是满足于背诵,更遑论通过汲取古诗词中的言语智慧,来怡情养性,培养高尚情操。

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古诗词言语智慧的特征言语智慧就是在“语言符号”和“思想情意”之间的辨析力和创造力,是形式智慧和内容智慧的完美融合。

中华古诗词的本色特征是“以言语营造意境、以意境表达情意”,其言语智慧又有着自身的特征,那就是:形式和内容的文质彬彬、情意和形象的完美融合。

这种特征具体表现为——1、“删繁就简三秋树”——言简意丰古诗词篇幅精悍短小,语言凝练含蓄,讲究炼字炼句炼意,往往有意省略了起关联作用的字词,注重貌离神合,使诗歌呈现出明显的跳跃现象。

读者阅读时,常常借助诗词中鲜明生动的形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补充或扩展内容。

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虽然只有10个字,但是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

它表现了两个场景:一是慈爱的母亲一针一线地为将要远离的儿子缝制着衣服;二是出门在外的孩子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走在天涯海角。

“游子”两字,把空间转移到外面的世界,和家里的“慈母”形成强烈的情感冲突,表现了母子两人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这两句,仿佛是即将背井离乡的孩子在默默地注视着母亲的动作,内心翻腾着母子分离的痛苦。

2、“黄河之水天上来”——想象奇丽陆机《文赋》曰:“精鹜八极,心游万仞”。

丰富的想象是诗歌的灵魂,无论是绘景状物,还是叙事抒情,诗人总是把自己深切的感受和激昂的情绪,借助灵动的联想和想象,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汪洋恣肆,锻造了不少瑰丽神奇的形象。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措词极度夸张,想象雄伟奇丽,感情奔放,气势飞扬,令人飘飘欲仙,忘记了现实的处境。

先是用“飞流直下”表现瀑布速度之快;再用“三千尺”极言瀑布之高,势不可挡。

然后一个“疑”字,使人忘乎所以,在现实与想象之间徘徊不定。

诗人在对壮丽的自然奇景的描绘中,同时也展现出他开阔的胸襟和昂扬的气概。

3、“横看成岭侧成峰”——富有情趣古诗词往往在只言片语之间就能对事物的情趣作惟妙惟肖的表现,意趣横生,形神兼备。

如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一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乡村孩子的顽皮活泼、率性而为的质朴可爱形象,跃然纸上。

再如刘禹锡的《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恰当,色调淡雅,把壮阔不凡的洞庭山水收于方寸之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举重若轻,高旷清超,自然淡泊,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

4、“万里此情同皎洁”——情感真挚文贵有情,情贵真挚。

克罗齐在《美学》中曾说过:“凡是艺术就是抒情的,都是情感的史诗和剧诗”。

无真情无以为诗,诗歌是诗人情感的直接产物。

他们张目人间,寄情世外,忧国忧民,感时恨别,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或飘逸潇洒。

那些用真情写下的诗句,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感人肺腑。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杜甫的忧国忧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王维的朋友情深。

而那一句普普通通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百年来,又引得多少游子热泪飞溅?5、“青冥浩荡不见底”——思想深邃《虞书》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古诗词中闪烁着中华优秀传统的思想光芒。

或爱国爱民,渴望建功立业;或惜时劝学,感叹盛年难再。

或追求道德修养,或感悟人生哲理,不一而足。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揭示了观察事物的生活哲理。

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警言,又时时提醒我们当珍惜少年的美好时光。

这些丰富的人文内涵,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成长。

6、“映日荷花别样红”——美感强烈艾德加·爱伦·坡说:“文字的诗可以简单解说为美的有韵律的创造。

”古诗词就具有十分丰富的美学内容,它融合了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建筑美等多种美学元素,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陆游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些佳句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份美好的情感,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二、“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从古诗词中吸收言语智慧的策略言语智慧的习得和生成,不是简单的背诵积累。

所有外部的言语智慧必须经由主体内部的构建过程。

这个构建过程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记忆、内化、表现的过程。

没有理解,就不会有感悟。

没有感悟,记忆只能算是死记硬背,无法把外部的言语智慧内化成自己的言语智慧,表现就更无从谈起。

尽管对于古诗词的言语智慧的感悟,不能一步到位和一劳永逸——因为它是可以跟随时间慢慢发酵、不断回味的,但是,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最初的记诵、吸收是以最初的理解、感悟为前提的。

所以,仍然需要帮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吸收古诗词的言语智慧。

1、“嫩蕊商量细细开”——在品析词句中,汲取言语智慧古人写诗,非常注重炼字炼句炼意。

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还可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味外之旨。

杜甫等人的表白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言简义丰、灵动跳跃、意趣无穷是古诗词的言语特点,往往只一字而境界全出,甚至“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司马空《诗品·含蓄》)这就需要我们细细地品析。

一般来说,以下几类词语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一是修饰性的词语,往往蕴含了作者特定的思想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曲中的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马是“瘦”的。

这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营造了一个萧条、荒凉的秋日环境,秋思的阴冷气氛渐渐弥漫开来。

二是意蕴深刻的动词,它们常常借助各类修辞手法,表现丰富的内容,特别灵动。

如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燃”字,既写出了花的色彩,又暗喻了花似火燃烧一样旺盛。

三是情感性的词语,这类词语情感外露,常常是诗歌主题所在。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的“日暮客愁新”中的“愁”字。

其他还有许许多多,举不胜举。

但是它们都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也许一句当中没有好字,但是从炼意来看,仍然是好句子。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整首诗在幽幽远远的《折杨柳》的笛声中,唤起了故园情思,读之余音袅袅,挥之不去。

所以,我们还应该从炼意的整体高度来品味诗句。

品析的方法是通过比较、联想、想象、感悟等手段,品味其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比如著名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可否把这个“闹”字换成别的词,如“浓”、“盛”、“火”等字?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闹”字兼具无数字的意思,不但表达了花开繁盛、花开火红的意思,还可以让人联想到各种声音,仿佛“无数蜜蜂、蝴蝶在歌唱、在舞蹈”。

2、“海上明月共潮生”——在情境交互中,感悟言语智慧古诗词之美,美在意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

”所谓“意境”就是由若干意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审美空间,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特征。

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就形成了“意境”。

每一种意境都必须兼具“情趣”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抒情主体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事物想融合而成的生动鲜明的形象。

克罗齐在《美学》里说:“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或是意象离情趣,都不能独立。

”(转引自朱光潜《诗论》61页,北京出版社2005.6)由于古诗词的根本特征是“以言语营造意境、以意境表达情意”,所以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必须透过字词的表面意思,深刻体会其“言外之意”。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言语再造意象,激发想象力,努力重构诗歌的意境。

借助媒体创设情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直接的艺术画面。

但是,光是一个画面还是远远不够的,仍然需要反复诵读、领悟、再创作等教学手段,才能领会诗歌的意境。

如《江雪》的意境,除了直接呈现冰天雪地的画面外,还可以配上沉重而不失超脱、愤激而不失从容的背景音乐。

但是,最终仍然需要借助语言文字来深刻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这样的情境中,通过朗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学生说到了这是一个“冰天雪地”,是一个“冷酷的世界”,是一个“孤独的世界”。

还有同学则认为这是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是一个“孤芳自赏的世界”。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深刻领悟到诗中的环境不只是简单的自然环境描写,还是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描写,也是作者被贬官之后心境的映照。

也许诗歌的原来意境永远只属于作者个人,但是读者仍然可以对诗歌的意境进行个性的构建——这也是个性化阅读的意义所在。

3、“胸藏万汇凭吞吐”——在多读多诵中,积累言语智慧布鲁姆说:“经验是智慧之母”。

没有积累,就没有经验。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古诗词并非都是可以解说的,倒是都适宜于反复吟诵的。

常常是在反复的吟诵中,越品越有韵味。

所以,多读多诵,是积累古诗词言语智慧的一个重要方法。

古诗词的背诵积累,在感悟的基础上转向鉴赏积累之后,还可以讲究一些策略,使积累更加有效。

从单一积累转向整体积累上文说到,古诗词的言语智慧,是形式和内容的文质彬彬、情意和形象的完美融合,因此,我们在积累古诗词的言语智慧的过程中,不能囫囵吞枣,不能只记住这些诗句的言语材料,而对材料所蕴含的情意和形象都视而不见。

正确的做法就是要从单一积累语言材料,转向“材料”、“意象”和“情意”的整体积累。

举例来说,当我们在背诵“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时候,头脑当中不能仅仅是几个生硬冰冷的汉字,还应该浮现一幅幅鲜明的图画:淅淅的小雨、青青的客舍、柔柔的柳条、绵绵的朋友,心中同时涌起一份惜别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