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悠远如: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50句极有意境的诗词名句,一见就难忘

50句极有意境的诗词名句,一见就难忘夜晚适合抒情,也是品读诗词的好时候,让我们温一杯酒,就着明月,让心沦陷。
1、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元·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很想游船一醉,却凡尘万般劫,唯有梦中寻。
2、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能配得上长安悠悠岁月的唯有秋风与落叶,一个“生”、一个“满”,不见萧瑟,却见大气肆意飞扬。
3、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南宋·范成大《喜晴》如果人生也能似春夏如此悠闲无缝的衔接那该是多么美好。
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北宋·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时光匆匆,在旅途中我们都被生活裹挟着向前,又有多少人能停下脚步好好看一看风景?5、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最美的风景不过下雨天,最悠闲的心境不过听雨眠。
6、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徐珂(采集编撰)《清稗类钞·物品类》如此清凉的天地间,唯我与君相立而视,虽无语但交心。
7、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
——北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我们会在岁月长河中留下什么样的影子?还是一瞬而过?既然想不透,那就一直向前吧,让一切都随缘。
8、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南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小时候总想长大,长大后才发现很多当初憧憬的东西,都随着心境的改变而改变,再也回不去了。
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
——唐·李商隐《无题》有的人我们也许永远都不能在一起,但是能在心底相思一回也是很好的啊。
10、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元·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每个人心中可能都是一个关于归隐的梦想,其实都是回归,回归到我们早已经忘记了的事物本真。
1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翻译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
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注释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
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写作背景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
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希望获得一席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
下半首似言绝望中遇上救星苗丕,给自己带来了一点可以喘息的光明,当然也包含无限的感激之情。
以此看来,这首是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雪夜归图,而且反映了诗人政治生涯的酸辣。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注释及简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作者背景】
刘长卿(726-790),唐代诗人。
字文房,祖籍河间(今河北河间),自小生长在洛阳。
自视为洛阳人。
他的诗工秀委婉,格调清淡,很有韵味自称五言长城。
【注词释义】
苍:青色。
白屋:指贫穷人家的房屋,屋顶常用白茅草覆盖,或用木板而不涂油漆。
柴门:篱笆门。
闻:听。
吠:狗叫。
【古诗今译】
傍晚路经远方苍山下,天寒茅草板房更清贫。
敲响柴门听见了狗叫,我是风雪夜投宿的人。
【名句赏析】——风雪夜归人。
这是诗中有画,画中见情的四句诗。
叙写诗人在一个风雪的冬日远游芙蓉山夜间投宿到一户贫农家的情景。
前两句寥寥数语,点明了时间是冬日的傍晚,地点是苍山的脚下,而且通过房屋的“贫”与天气的“寒”相互映照,生动刻画了这户人家的清贫境况。
后两句转而叙写自己冒着风雪前来叩门求宿,引得狗叫起来。
全诗简练含蓄,写到此处悄然而止,没有再进一步交待主人开门、自己进屋以后的种种场面,而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回味。
【描写雪的诗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_全诗赏析

【描写雪的诗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_全诗赏析出自唐代诗人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赏析这首刻画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光,恰是薄暮。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苦,急于投宿的心境。
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困。
“寒”“白”“贫”三字相互映衬,渲染清贫、清白的氛围,也反应了诗人奇特的感触。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料想大略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现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从来说明不同,重要不合是在对“归”的懂得上。
一种意见以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突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个别。
另一种看法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
要害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
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2]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绘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投宿的次序写下来的。
首句写旅客傍晚在山路上前进时所感,次句写达到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天黑后在投宿人家所闻。
每句诗都形成一个独破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
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始,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勒出一个暮色苍莽、山路漫长的画面。
诗句中并不明写人物,直抒怀思,但使读者感到其人跃然纸上,其情显现纸上。
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
它给人以暗示,惹人去设想。
从这一个字,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并推知他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
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追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
“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构成的印象。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全诗赏析]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全诗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全诗赏析]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全诗](https://img.taocdn.com/s3/m/36c0707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3.png)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全诗赏析]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全诗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柴门闻犬吠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
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
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
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
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
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
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
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
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读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
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
它给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
从这一个字,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并推知他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
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
“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赏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赏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简介:刘长卿(约726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
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
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
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诗词大意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反客为主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可谓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其中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甚至为剧作家借用为剧名,遂使此诗在当代更为著名。
然而对此诗的理解,窃以为问题颇大,通常的讲析很难令人信服。
主要问题是两个,一是标题,前面“逢雪宿芙蓉山”六字似已申足诗题,何以还要加上“主人”两字?于是有人以为此乃衍文,“主人”两字应该删去;二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联,诸多赏析者都展开神思,想象为:诗人夜宿于芙蓉山某农户家,夜闻农家主人雪夜归来,犬吠人答,所谓:“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逢雪宿芙蓉山①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②远,天寒白屋③贫。
柴门闻犬吠④,风雪夜归⑤人。
[注释]①芙蓉山:地名。
②苍山:青山。
③白屋:贫家的住所。
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④犬吠:狗叫。
⑤夜归:夜晚归来[译文]远处青山迷蒙,我在风雪途中艰辛地跋涉着。
天色已晚,在一山村人家投宿,只见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我在茅屋中已就寝,忽在卧榻上听到犬吠声不止,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__”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寒白贫)(2)首句“日暮苍山远”中的“_____”点明时间,正是傍晚。
“_______”,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日暮苍山远)(3)整首诗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时间顺序)(4)诗歌在用字上,“柴门”上承“_____”,“_____”遥承“天寒”,而“_____”则与“日暮”衔接。
(白屋风雪夜)[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
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
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
文言文白话现代文翻译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白话文翻译】
太阳落山时,远处的青山显得更加苍茫,天气寒冷,那白色的茅屋显得更加贫穷。
柴门外传来狗叫声,风雪交加的夜晚,有人归来。
【现代文】
夕阳西下,远处的山峦被暮色笼罩,显得格外遥远。
此时,天气异常寒冷,那座白色的茅屋在寒冷的气候中显得格外简陋和贫穷。
忽然,从柴门外传来一阵狗吠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归人踏着厚厚的积雪,艰难地回到了家中。
夜色渐浓,寒风呼啸,卷起地上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
归人身上披着一件单薄的衣裳,抵御着寒冷的侵袭。
他紧紧地握着手中的伞,一步步艰难地向前走去。
狗吠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向主人诉说着它的忠诚。
茅屋的窗户透出微弱的光芒,那是家中温暖的气息。
归人加快了脚步,心中的焦急溢于言表。
他渴望尽快回到那个充满爱的港湾,与家人共度这个寒冷的夜晚。
终于,归人推开了柴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屋内的炉火燃烧得正旺,家人围坐在火炉旁,温暖的笑容溢满整个房间。
归人放下伞,迫不及待地走向家人,将一天的疲惫和风雪的侵袭倾诉出来。
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归人的心被家人的关爱温暖着。
他们相互依偎,共同抵御着外界的寒冷。
这个简单的家庭,在这个夜晚,显得格外温馨和幸福。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四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风雪夜归的画面,更寄托了人们对家的思念和向往。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家的温暖更让人感到幸福和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佚名《青青陵上柏》
2.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顾贞观《金缕曲二首》
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4.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白居易《梦微之》
5.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黄景仁《绮怀诗》
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8.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9.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10.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11.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12.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李觏《乡思》
13.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14.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佚名《小雅 采薇》
1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1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
18.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19.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20.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徐珂《清稗类钞》
21.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22.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高蟾《金陵晚望》
23.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2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25.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马一浮《旷怡亭口占》
26.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赠范晔诗》
2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2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二首》
2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
30.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2.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陈与义《送人归京师》
33.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杜甫《羌村三首 其三》
3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其二)》
35.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
3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37.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已《早梅》
38.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佚名《杂诗 旧山虽在不关身》
39.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40.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苏轼《莲》
41.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42.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偶题》
43.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巩《咏柳》
4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 旅夜书怀 》
4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47.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48.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49.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 鸟鸣涧 》
50.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5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52.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
53.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
54.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55.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兮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饮马长城窟行》
56.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 听雨》
57.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
58.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司空图《故乡杏花》
59.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卢仝《有所思》
60.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
——屈大均《鹊踏枝》
61.雨打梨花深闭门——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62.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万俟咏《长相思》
63.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裘各自寒。
——朱彝尊《桂殿秋》
64.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蔡松年《鹧鸪天》
65.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66.从别後,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67.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68.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
——郑燮《沁园春·恨》
69.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70.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陶渊明《人生无根蒂》
71.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沈约《别范安成》
72.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