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上瘾机制探究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研究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游戏成为青少年放松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探讨。
那么,究竟为什么会有青少年成瘾于网络游戏,怎么预防和解决这个问题呢?一、为什么会成瘾?1.游戏的无限乐趣网络游戏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沉浸性和互动性,游戏公司会通过情节、角色、道具等元素吸引和留住玩家,使玩家产生享受游戏的快乐和刺激的欲望。
这种游戏的乐趣不断上升,无止境地吸引着玩家。
2.社交需求网络游戏可以提供虚拟社交平台,玩家可以在游戏中认识和交往其他玩家,从而获得更强的社交满足感。
对于那些不善交际或受到孤独感困扰的青少年,网络游戏成为了他们满足社交需求的途径。
3.自我认同感网络游戏给予玩家在虚拟世界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让玩家在游戏中得到自我肯定和成就感,这也是容易导致青少年沉迷于游戏的原因之一。
他们想通过游戏得到成就和自我认同感,对内部世界的渴求被满足了,进而产生了对外部世界对渴求的消退,从而沉迷此类游戏。
二、如何预防和解决成瘾问题?1.家庭教育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根源往往是来自家庭教育的不良,家长们须重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其明白游戏只是一种娱乐手段,不能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
同时家庭富足程度的提升也可以减少孩子对游戏的依赖。
2.理性游戏对于网络游戏公司来说,必须提高游戏质量,减少游戏上瘾的可能性。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规范游戏内容和时长,遏制网络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
3.建立健康的休闲方式除了玩游戏之外,青少年还应该多种积极的兴趣爱好和健康的休闲方式,例如体育运动、阅读、音乐艺术等,通过多样性的活动来满足其需要。
4.过度游戏现状的处理对于已经成瘾的青少年,家长和学校也应该重视这个问题,正视它的存在,引导他们摆脱瘾症的困扰。
“惩罚性(惩罚和"剥夺")或负向性(描述危害)的宣传已被证实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与治疗

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与治疗网络游戏成瘾是指个体对网络游戏形成过度依赖和无法自拔的状态,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和社交等各个方面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网络游戏成瘾的出现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问题,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因素、社交因素和生活因素三个方面探讨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心理因素1.1 兴奋感与满足感网络游戏中的刺激和成就感往往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兴奋感和满足感,特别是对那些缺乏现实生活中正向激励的人群而言。
1.2 自我认同与自尊感网络游戏为那些在现实中感到自卑和不被接受的人提供了一个安全和无需承担责任的虚拟世界,他们可以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来建立自我认同和自尊感。
二、社交因素2.1 虚拟社交网络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社交网络平台,玩家可以在游戏中结识新朋友,组建团队进行合作或对抗。
对于那些社交不擅长或缺乏朋友的人来说,网络游戏成为他们获取情感支持和社交满足的途径。
2.2 社交焦虑与逃避现实一些玩家通过网络游戏来逃避社交焦虑,他们认为虚拟世界中的人际交往相对较轻松,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
这种逃避行为最终导致他们对网络游戏产生依赖和成瘾。
三、生活因素3.1 缺乏时间管理与自控能力网络游戏的即时性和丰富性很容易让人沉迷其中,尤其对于缺乏时间管理和自控能力的个体来说。
长时间的游戏会使他们无法有效安排生活和工作,进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3.2 压力释放与情绪调节一些玩家利用网络游戏作为缓解压力和情绪调节的方式,因为游戏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放松。
但长期过度依赖游戏的情况下,无法有效面对现实中的压力和情绪,反而加重了他们的问题。
治疗方法:1. 个体心理治疗针对网络游戏成瘾的个体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心理动力学疗法和心理教育等。
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到游戏成瘾的负面影响,改变其错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以及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从而帮助他们摆脱游戏成瘾。
2. 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网络游戏成瘾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网络游戏中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

网络游戏中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网络游戏成瘾是一种近年来引起人们关注的心理问题。
因为网络游戏具有一定的沉迷性,使得一些玩家容易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那么,网络游戏中成瘾的心理机制是什么?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奖励机制网络游戏中多数存在奖励机制,玩家在完成某些任务或者达成一定目标时,会获得奖励,例如虚拟的装备、游戏币、声望等等。
奖励机制的存在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满足感和快感,也就是说,完成任务后会获得一定的奖励,这种刺激和愉悦的感觉会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从而引起病态的心理体验和需求。
当玩家反复地通过完成游戏中的任务得到奖励的时候,他们会在获得奖励的时候感到更多的快感,这种刺激和愉悦感将使大脑释放更多的多巴胺,这样心理上就会形成成瘾循环。
二、自我认同感网络游戏中玩家可以自行选择并创建自己的游戏角色。
在游戏中,人们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通过装备、属性等来吸引其他玩家的注意,并彰显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交地位和自信心。
这种自我认同感会让玩家觉得自己变得更为强大和受人注目,从而让他们沉迷于游戏中并忽略现实生活中的事情。
三、逃避现实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世界能够让玩家自由地创造和探索,让人们能够暂时将自己隐藏在虚拟世界中,逃避现实生活的种种烦恼,从而产生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厌恶。
这种逃避现实的机制是网络游戏成瘾的另一个方面。
四、社交需求对于一些人来说,网络游戏成为与朋友们交流和交往的重要工具。
网络游戏中的人群多样性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玩家,让人们有机会结交新朋友和拓展社交圈,从而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
五、群体认同和团队合作网络游戏对于攻略、副本等,大多需要玩家之间的合作,这让玩家们与其他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团队合作和群体认同感。
当他们完成某项成就时,比如通关副本等,人们会对自己和团队感到很有成就感,从而开始寻求更高层次和更大的挑战,从而形成心理上的强耐受性。
综上,网络游戏中成瘾的心理机制是多样的,涉及到文化背景、人格、社会环境和个人情境等诸多因素。
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

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有些人却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丧失了正常生活秩序,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和社会问题。
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是怎样形成的呢?首先,网络游戏因其独特的设计和充满挑战的玩法,很容易使玩家感到身临其境。
游戏制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让玩家可以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到在现实生活中不容易获得的成就感和掌控感。
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会激发玩家的欲望,使他们更加沉迷于游戏中。
其次,网络游戏中的奖励机制也是导致成瘾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游戏中,玩家通过完成任务、升级角色等方式获得虚拟奖励,这些奖励往往包括游戏币、装备、技能等,能够满足玩家的物质需求和成就感。
而且,网络游戏中的奖励通常是即时的,立刻获得反馈,这种即时性强化了玩家的欲望和满足感,增加了玩家对游戏的依赖性。
第三,网络游戏中的社交因素也是引发成瘾的一个重要因素。
很多网络游戏提供了多人在线游戏的功能,允许玩家与其他玩家进行实时互动。
这种社交互动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提供了一种与他人交流、合作和竞争的平台。
在游戏中,玩家可能建立起真实的友谊和社交关系,这进一步增加了他们对游戏的依赖和沉迷。
此外,网络游戏还具有强大的逃避现实功能,成为很多人应对压力和困难的一种方式。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暂时忘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焦虑,体验到一种轻松和愉悦的感觉。
这种逃避现实的倾向可能导致玩家对游戏的过度依赖,进而发展成为成瘾行为。
最后,个体心理特点也是影响网络游戏成瘾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人更容易对网络游戏产生成瘾。
例如,具有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的人相对而言更容易抵御游戏成瘾的诱惑。
而那些对无聊和寂寞更敏感的人,则更容易沉迷于游戏中,寻找刺激和满足。
综上所述,网络游戏成瘾不仅涉及游戏本身的吸引力和设计,还与个体心理特点、奖励机制、社交因素以及逃避现实的需求密切相关。
游戏成瘾的机制与防治

游戏成瘾的机制与防治在如今信息化时代,伴随着大量网络游戏的兴起,游戏成瘾已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有些人无法控制自己对游戏的渴望和需求,常常连续数小时进行游戏,甚至出现丧失工作、学习、生活能力等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游戏成瘾的机制和防治措施呢?一、游戏成瘾的机制1、神经适应性玩家一旦开始玩游戏,就会刺激他们大脑中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快乐化学物质”,获得快感和愉悦感,由此产生神经适应性,使得玩家不断追求快乐刺激。
2、游戏的设计机制很多游戏的设计 itselfe非常重要,可以说就是采用的是激励机制,通过不断的挑战、通关等来激发玩家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而正是游戏中这种明显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刺激着玩家,这也是游戏成瘾的另一个原因。
3、互动和社交很多玩家之所以沉迷于游戏,是因为游戏提供了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在游戏社区中,他们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玩家,分享游戏体验与技巧,建立起一种自己是某个群体中的一员的认同感。
二、游戏成瘾的危害1、身体健康受损长时间玩游戏,会导致身体处于坐姿,双手不断操作鼠标和键盘,对视力、听力、脖子、肩膀、手腕、腰部等身体部位造成严重的损害。
长此以往会导致不良后果。
2、社交能力降低因为游戏的成瘾,玩家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游戏中,而忽视了日常生活中与人相处的机会。
很长的时间玩游戏,很容易忘记社交能力,使日常生活中无法释放压力。
三、防治游戏成瘾的方法1、掌握游戏时间玩家应该合理地安排自己玩游戏的时间,定期设置游戏时间或者设定自动提醒功能,以便于自己在游戏中不能失去自我,体面的生活。
2、多样化兴趣玩家平日里应该有更加丰富的生活,多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加强自身的活力和魅力。
不要让游戏成为你的全部生活,盲目根据游戏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念。
3、家庭和社会支持家长和朋友应该帮助玩家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让他们注意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不被游戏吞噬。
总之,游戏成瘾已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游戏成瘾研究

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游戏成瘾研究网络游戏成瘾是指个体对网络游戏产生过度依赖,无法控制地沉迷其中,丧失了对其他现实生活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的一种心理状态。
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游戏成瘾研究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个维度进行探索。
本文将从认知偏差、自我动机、社交需求、情感调节和行为控制这五个方面来分析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学机制。
首先,在认知偏差方面,网络游戏成瘾者往往存在一些认知偏差,比如过高估计自己的游戏表现、追求完美和成功的期望过高、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逃避等。
这些认知偏差使得他们更容易沉迷于游戏,把游戏作为逃避现实压力和问题的安全港湾。
其次,自我动机也是影响网络游戏成瘾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网络游戏成瘾者往往具有一种内在驱动的自我动机,他们对游戏内的成就和进步感到满足和快乐,享受游戏带来的成功体验。
这种内在驱动的自我动机使得他们对游戏产生追求和持续参与的欲望。
情感调节也对网络游戏成瘾起到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网络游戏成瘾者往往通过游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特别是对于负面情绪的处理。
他们把游戏作为一种逃避现实困扰的方式,通过游戏中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来缓解负面情绪,这种情感调节的方式进一步巩固了他们对游戏的依赖和沉迷。
最后,行为控制也是研究网络游戏成瘾的重要方面。
网络游戏成瘾者往往缺乏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无法自主地控制和管理自己参与游戏的时间和频率。
他们容易堕落于游戏中,失去对现实生活中其他重要活动的参与和兴趣,严重干扰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功能。
总结来说,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游戏成瘾研究主要从认知偏差、自我动机、社交需求、情感调节和行为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
这一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为预防和治疗网络游戏成瘾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干预手段。
网络游戏成瘾问题调查报告

网络游戏成瘾问题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也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围绕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展开调查,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网络游戏成瘾的定义及表现网络游戏成瘾(online gaming addiction)指的是个体对网络游戏的过度依赖和沉迷,表现出无法自拔的控制欲望和强烈的心理依赖。
常见的表现包括:长时间沉浸在网络游戏中,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导致学业或工作受影响;无法自制地扩大游戏时间,出现睡眠不足或食欲减退等身体症状;倾尽所有时间和金钱于游戏,无法从中自拔。
二、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原因1. 心理因素: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虚拟、理想化的世界,用户可以通过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和满足需求的欲望,从而满足内心的情感需求。
2. 社交因素: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社交平台,玩家可以通过游戏与其他玩家互动、交流,从而满足社交需求。
有些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更容易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
3. 游戏设计因素:游戏开发商通过各种手段设计游戏,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成瘾性。
例如,奖励机制、等级制度和成就系统等,都能够激发玩家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使其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
三、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影响1. 对个人的影响: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导致个人学业或工作能力下降,进而影响个人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身体方面,长时间坐姿不良和缺乏运动会引发身体健康问题。
2. 对家庭的影响:网络游戏成瘾的个体常常忽视家庭的重要性、关爱和责任,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和破裂。
与此同时,家庭成员可能感受到压力和疏离,产生各种负面情绪。
3. 对社会的影响: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社会资源浪费、人力资源流失,以及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等问题。
四、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解决办法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意识到自身对孩子玩游戏的引导责任,建立科学的游戏时间规定,并积极参与孩子的游戏体验,了解游戏内容,与孩子分享游戏的乐趣。
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与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游戏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成瘾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网络游戏成瘾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可忽视,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成瘾的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就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成瘾的原因1.1心理上的诱因对于一些人来说,网络游戏提供了一种虚拟现实的逃避感,他们能够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来扮演完全不同于现实中的自己,从而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某种需求。
同时,网络游戏还通过成就感的给予和任务的设定,让人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也对一些自尊心不强或自卑感较强的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1.2社交需求不满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社交圈子变得狭小,有些人甚至缺乏真正的朋友,网络游戏成为了他们寻求社交的途径。
通过网络游戏,人们能够与其他玩家进行互动、结交新朋友,满足自己社交交往的需求。
1.3现实生活的压力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如工作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使一些人很难面对现实。
而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使人们能够暂时逃离现实的压力和困扰。
二、防治措施2.1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预防网络游戏成瘾的重要环节。
父母应该与孩子沟通,关注他们的成长发展,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用网络游戏的能力。
同时,父母也应该充当起良好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行为告诉孩子网络游戏并不是无休止的娱乐方式。
2.2打造多元化的娱乐选择为了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娱乐选择,建议学校和社区积极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体育运动、文化艺术活动等,让孩子有更多充实的选择,减少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2.3合理管理游戏时间合理管理游戏时间对于预防网络游戏成瘾至关重要。
建议家长与孩子制定明确的游戏时间规定,并监督执行。
同时,学校和社区也应该积极推行相关政策,限制学生在校内或校外的游戏时间,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其他活动。
2.4加强网络游戏监管网络游戏企业应加强自律,提高游戏的安全性,并设立有效的防沉迷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栏由评委会填写)参赛方案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审批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浙江省第一届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选拔赛方案学校或学院:团队名称:团队负责人:年月日2012年浙江省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选拔赛报名表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一、调查主题 (1)二、调查背景 (1)三、调查目的及意义 (1)四、调查对象及范围 (2)五、调查内容 (3)六、调查时间 (5)七、基本流程 (5)八、可行性分析 (5)九、分析方法 (6)十、报告形式 (6)十一、经费预算 (6)十二、备注 (6)第二部分:组织实施办法 (7)一、调查方式和数据获取方法 (7)1、预调查部分 (7)2、抽样调查部分 (7)(1)调查总体 (7)(2)总体样本量确定 (8)(3)抽样设计 (9)(4)数据获取方式 (12)3、访谈部分 (13)(1)调查单位的选取(2)数据获取方式二、调查的组织实施 (13)1、前期准备 (13)2、实施阶段 (14)3、研究阶段 (14)4、总结阶段 (15)三、调查实施应急方案 (15)第三部分:附录 (16)附录一:调查问卷 (16)附录二:访谈提纲 (20)附录三:因子解释 (21)第一部分总则一、调查主题SNS网络游戏上瘾机制探究——基于“偷菜”游戏的调查分析二、调查背景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网络因其快捷方便、传播迅速的特点,已然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战场。
曾几何时,SNS游戏交友网、开心001网,QQ空间、百度空间和人人网等SNS网络社区逐渐映入眼帘,而随之派生出诸如“好友买卖”、“抢车位”等SNS网络游戏亦开始风靡大街小巷。
而以体验种菜为主题的农场类游戏在SNS游戏中尤为抢眼。
人人网自2008年11月上线开心农场游戏以来,同时在线用户为380万人,而腾讯自从4月开始上线,QQ农场的同时在线用户已经超过了1000万人。
在美国,在Facebook 每天有超过7380万人在FarmVille游戏中种菜偷菜,而《魔兽世界》的同时在线人数峰值也只有1150万人。
“偷菜”让人放松娱乐的同时也带来各种问题:由于“偷菜”成瘾,霸州12岁男孩彻夜不归;由于在上班期间难以控制“偷菜”的欲望,浙江31名机关人员被停职;由于沉湎于“偷菜”,广州一男子忽视妻子感受最终离婚……如此案例层数不穷。
他们为什么会沉湎于“偷菜”?此类游戏的上瘾机制如何?这种游戏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又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后果?基于以上背景,我们欲以“偷菜”游戏为例探究SNS游戏的上瘾机制,分析其的其影响因素及效果,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这对于帮助市民全面认识SNS游戏热现象、提高精神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调查目的及意义1、分别了解“菜农”们的娱乐休闲现况和非“菜农”对此的看法,探究SNS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及影响。
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的人群的表现特征,并将数据量化,综合分析得出“菜农”对此款游戏的依赖程度,这也是本次调研最核心的部分。
2、分析不同等级依赖度的“偷菜”对其生活各方面造成的影响,比较利弊,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供市民和有关部门参考。
3、通过参与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全过程,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小组成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四、调查对象及范围1、调查对象:(1)抽样调查:杭州市10—75岁的居民(2)人物访谈:①员工数多于10人的信息咨询公司主管②对游戏狂热的玩家2、调查范围:杭州市八区,分别为拱墅区、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江干区、滨江区、萧山区和余杭区。
五、调查内容1、问卷调查(1)玩“偷菜”者(2)不玩“偷菜”者2、人物访谈(1)企业主管:(2)游戏狂热者六、调查时间调查2009年7月至今杭州居民的“偷菜”状况。
1.偷菜”作为现今最受网民欢迎的游戏,受到的社会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本次调查以此为主题,抓住了社会热点,探求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效果,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的人群的表现特征,分析得出“菜农”对此款游戏的依赖程度,为人们健康的心理及生活习惯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本次调查在实际调查前开展了预调查,得到了大量宝贵的信息,为实际调查的开展打下基础。
3.在确定抽样框和抽样方式时,经小组多次激烈讨论,并在指导老师徐霭婷老师的帮助下,结合抽样法专业知识,制定了一个适合杭州居民的抽样方案。
4.我们根据调查目的及杭州居民实际情况,设计了分别以“菜农”和“非菜农”为对象的两份问卷,以求更全面客观地反应杭州居民“偷菜”现状从而开展进一步分析。
5.设计问卷时,我们借鉴了《心理卫生量表》、《医学行为量表》等专业文献资料,以及参考美国心理学博士Kimberly.S.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和台湾学者陈椒惠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针对“偷菜”依赖因子及动机因子设计量表,帮助我们获得更有效的定量资料。
6.本次调查的实施计划经小组成员讨论,又经过专业指导老师老师修改,整个方案具体完整,符合调查方案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在实际调查中能充分起到指导作用。
九、分析方法将数据收集整理以后,我们将运用SPSS、Eviews、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如下分析:1.频数分析:对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及基本情况进行频数分析,了解偷菜人群的结构。
2.信度与效度分析:对依赖度与动机量表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初步判断量表的解释力。
3.判断分析:对依赖度量表进行判断分析,初步判断上瘾人群、轻度上瘾人群和非上瘾人群,并了解三者的人群比例。
4.因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动机量表进行因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了解偷菜人群的主要动机。
5.相关分析:对依赖度与动机量表综合进行相关分析,了解不同偷菜依赖度人群就动机的差异。
十、报告形式调查结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报告内容包括调查方案,问卷分析结果,相应的访谈记录,调查相关文字、图片及我们的意见建议等。
十一、经费预算表1:经费预算表十二、备注1、对于调查过程中存在误差,对于由于被调查者的配合情况以及调查过程中抽取样本的不确定性等原因产生的误差,尤其是调查过程中样本的不确定性对估计总体产生的误差是无可避免的;调查过程中我们要本着诚恳的态度对待被调查者,尽量让其配合问卷调查或者访谈的开展。
而至于由于对员的数据录入等产生的误差,将会尽最大努力避免。
2、考虑到被调查者对于此次统计调查(无论是抽样调查还是采访)会给被调查者带来些许的不便和麻烦。
所以,对于每一个参与的被调查者,我们都会赠送精美的礼品以感谢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第二部分组织实施办法一、调查方式1、预调查部分通过“问卷星”网站,进行预调查,确定有效问卷比例及“偷菜”的大致现状,为正式调查做准备。
预调查问题如下:表4:预调查表格我们收集整理了预调查数据,并参考结果设置了问卷中的部分问题的选项。
2、抽样调查部分(1)调查总体以下为杭州八区人口数和主要乡镇及街道数据:表5: 杭州区域街道表数据引自《杭州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2)总体样本量确定 ①样本量计算公式为:P)-P(1Z 122/2∆-=αN Nn 由资料得杭州八区人口数为450.22万(N=4502200)。
在置信度为95% (Z а/2=1.96)、最大允许绝对误差=5%(△=0.05)时,根据P=0.5达到极大值时对初始样本量进行计算:384384.1600.5)-0.5(10.051.961-4502200450220022≈==n②由网络预调查得知,无效问卷率约为15%,调整样本量451588.450%151383≈=-=n(3)抽样设计 ①调查对象划分按人口数划将杭州八区分为4层,具体如下: 表6: 人数分层表按人口分组(万人)层 包括区域50—70 第二层 西湖区、江干区 30—50 第三层 拱墅区、下城区、上城区30以下第四层滨江区②抽取区域a.对各层所包含区域进行编号: 表7: 区域编号表b.根据随机性原则,从每层抽取一个区域,抽样结果如下: 表8: 抽样比例表③各层样本量的确定样本容量为451,各层样本量的确定满足按比例分配原则,具体分配公式为:n n h ⨯=h pn h 为各层样本容量、n 为样本容量、p h 为各层抽中区域人数占抽中区域总人数的比重。
基于上述分配原则各层的样本量如下表所示: 表9: 各层样本量分配表④抽取街道乡镇和社区为节省成本和人力,从抽中区域随机抽取一个街道或乡镇,每个街道或乡镇随机抽取一个社区。
以拱墅区为例,说明抽样过程:a.将拱墅区所辖街道和乡镇编号,结果如下:随机抽取一个编号,得到④和睦街道。
b.将和睦街道所辖社区编号,结果如下:随机抽取一个编号,得到①和睦新村。
c.依据上述步骤,抽取各层街道及社区,结果如下:表10:实际抽样结构表⑤具体实施步骤依照随机性原则,在抽样过程中选择等距的抽样方法:a.将每个社区按楼号从小到大排列,并抽取从小到大抽取偶数项楼号。
b.抽取入样楼的奇数项楼层的右侧住户进行调查,若右侧住户没人,则取楼上住户,若楼上住户没人则跳过。
以和睦新村为例,下为和睦新村平面图:依据上述方法,入样住户如下:入样楼号入样住户入样楼号入样住户2幢102、104、106302、304、306502、504、50612幢102、104、106302、304、306502、504、5064幢102、104、106302、304、306502、504、50614幢102、104、106302、304、306502、504、5066幢102、104、106302、304、306502、504、50616幢102、104、106302、304、306502、504、5068幢102、104、106302、304、306502、504、50618幢102、104、106302、304、306502、504、50610幢102、104、106302、304、306502、504、50620幢102、104、106302、304、306502、504、506c.抽取所在住户中生日月份数字最大的人进行调查,若月份一样,则取日期最大者进行调查。
(4)数据获取方式在抽样调查过程中,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信息数据的获取。
在充分讲解完此次调查的目的之后,请求已抽中的每个被调查者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将填写好的问卷进行后期的整理得到调查的数据信息。
在填写过程中认真的回答被调查者提出的问题,使被调查者在充分理解问卷题目之后进行理智的作答,保证数据获取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具体的调查问卷见附录1)3、访谈部分(1)调查单位的选取①企业主管已联系到杭州壁海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叶经理,公司有员工几十名,都配备电脑,具备调查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