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分析
最新整理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因素及其影响分析.docx

最新整理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因素及其影响分析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因素及其影响分析一、大豆贸易逆差影响因素(一)供需因素我国的大豆进口量从1994年的0.39%提高到20xx年的68.78%,以年均200%的速度增长,而生产量则由1994年的119.60%下降为20xx年的42.29%,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大豆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重不断提高。
中国大豆进出口面临的供需情况是国内大豆需求巨大,但国产大豆供给不足,巨大的供需差距导致我国不得不向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大豆。
在大豆产量增长缓慢的情况下,随着1996年贸易壁垒的降低,我国大豆进口量不断扩大,进口大豆在我国大豆供给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价格因素在国际大豆进口市场中,我国虽然进口份额巨大,但在价格上的发言权却相对较低,在进口价格方面,中国大豆的进口价格基本与世界平均进口价格保持高度的相似性,但基本略高世界平均进口价格 6.7%。
这说明我国在大豆国际贸易市场中基本没有价格发言权。
而在出口价格方面,中国大豆出口价格一直高于进口价格,甚至高于世界大豆的进出口价格,并且这一趋势近年来有加强的现象。
1990年到20xx年,我国大豆出口价格平均高于进口价格21.5%,高于世界出口价格37.8%。
由于规模效应的影响,大豆生产规模的降低导致大豆生产成本上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大豆的出口价格。
这样的价格连锁效应使得我国大豆国际贸易面临巨额逆差难以逆转的困境,同时也造成大豆种植业以及面临发展困境。
(三)政策因素中国大豆国际贸易受国内政策法规影响比较大,主要体现在进口方面。
首先,贸易政策对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情况起重要作用。
从前面的分析得知,我国大豆进口从1996年开始大幅度增加,以年均74.13%的速度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大豆国际贸易政策的调整。
1996年开始,我国施行的低关税政策,导致我国大豆进出口价格降低,进口数量激增,进而导致国内生产萎缩。
二、大豆贸易逆差的影响(一)对大豆种子产业的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对国内种植业的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豆农的投入产出收益不确定性。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与巴西大豆贸易态势分析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与巴西大豆贸易态势分析1. 引言1.1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中巴大豆贸易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巴之间的大豆贸易关系备受关注。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不得不寻找替代的大豆供应来源。
巴西作为世界第二大大豆生产国,拥有丰富的大豆资源,成为中国主要的大豆供应国之一。
中巴之间的大豆贸易合作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显得更加重要,双方需要加强合作,共同面对贸易挑战。
中巴大豆贸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如运输成本高昂、质量管理难题等。
未来,中巴大豆贸易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双方可以通过加强合作、优化贸易模式等方式来应对挑战,共同推动中巴大豆贸易稳步发展。
中巴大豆贸易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具有合作的潜力,双方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贸易挑战,推动中巴大豆贸易关系取得更多的成果。
2. 正文2.1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大豆进口的影响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对中国大豆进口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双方贸易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大豆市场。
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美国大豆对中国的出口额急剧下降。
中国大豆进口商开始转向其他国家寻找替代供应,其中巴西成为了一个主要的选择。
这导致了中国与巴西之间的大豆贸易增加,而美国大豆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上逐渐减少。
中美贸易战也导致了大豆价格的波动。
由于美国是全球大豆市场最主要的供应国之一,中美贸易战中任何一方的政策变化都可能引起大豆价格的波动。
这使得中国大豆进口商在采购大豆时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增加了经营成本。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大豆进口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也促使中国加快调整进口结构,寻找更多的替代供应国家。
这对中国大豆市场的发展和大豆贸易格局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2 巴西成为中国主要的大豆供应国巴西成为中国主要的大豆供应国,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中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度下降,转而增加了对巴西大豆的进口。
我国大豆国际贸易的历史、现状与前景分析

1 3 至 2 9年 我 国 大 豆 进 口 年 度 趋 势 图 9 年 9 0 0
4500 4O00 3500 300O 2500
2O00
1500 1000 5O0
0
爻
பைடு நூலகம்
&
19 9 6年 以后 .我 国大 豆 进 出 口格 局 发 生 根 本 性 转 变 的
美 元, , 降 2 .%。 见 下 图 。 吨 下 42
2 0 年 进 口增 势 强 劲 , 到 l 4 o1 达 o 2万 吨 和 1 9 3 4万 吨 . 别 比 分
上 年 增 加 6 9和 3 2万 吨 , 国成 为 世 界 上 最 大 的大 豆 进 E 0 5 我 l
国 。0 1 我 国 大豆 进 口量 占我 国大 豆 产 量 的 9 %。0 2年 20 年 0 20
方便之 门。
原 因主 要 有 : 1国 内需 求 旺 盛 ,0年 代 初 以来 , 国 畜 牧 业 快 速 发 展 , . 9 我
饲料 用 豆粕 的需 求 迅 速 扩 大 ,9 3年 油 料 市 场 放 开 以 后 , 19 大
二 、 0 9年 我 国 大 豆 国 际贸 易 的特 点 20
1我 国 大 豆 国 际贸 易前 三 甲 为美 国 、 . 巴西 和 阿根 廷 。 美
国 、 西 和 阿 根 廷 作 为 全 球 最 重 要 的 三 个 大 豆 生 产 国 , 期 巴 长
豆 加 工 效 益 可 观 . 使 油脂 加 工 能 力 大 幅 度提 高 。 促
2转 基 因 技 术使 世 界 大 豆 生 产 快 速发 展 。 . 3我 国 对 大 豆实 行 3 . %的低 关 税 政 策 也 为 进 口大 豆 打 开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大豆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对大豆依赖度高,进口大豆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存在较大的贸易不平衡。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豆贸易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以降低大豆进口依赖度,增加国内大豆产量,实现贸易平衡。
一、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分析1.大豆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自1995年起开始大规模的大豆进口,进口量逐年增加。
近年来,每年进口大豆超过1000万吨,其中巴西、美国等国为主要供应国。
2.大豆进口依赖度高: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依赖度超过80%,而国内大豆产量相对较低,严重依赖进口使我国大豆市场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3.大豆贸易不平衡:我国大豆贸易主要是进口大豆,出口大豆及其制品相对较少,导致贸易不平衡,对我国国际贸易造成一定的压力。
二、应对策略分析1.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加大对大豆科研的投入,提高大豆新品种的自主研发能力,培育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环境的高产优质大豆品种,增加国内大豆产量。
2.加强农业生产管理: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优先发展大豆种植,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和单产,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同时,加强对大豆种植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
3.增加大豆加工能力:加大对大豆加工业的支持和投资,提高大豆产品的附加值,拓宽出口渠道,增加出口大豆及其制品的贸易规模。
4.建立多元化的大豆供应管道:加强与南美、东南亚等大豆生产国的经贸合作,增加大豆进口渠道,降低单一供应国对我国大豆贸易的影响。
5.发展大豆替代品:加大对其他粮食作物的研发和种植,如豌豆、油菜籽等,以替代大豆进口,降低对大豆的依赖。
三、实施对策的意义1.降低大豆进口依赖度,减少风险:通过提高国内大豆产量和扩大进口渠道,降低大豆进口依赖度,减少国际市场波动对我国大豆市场的影响,提高农业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对大豆种植和加工业的支持,引导农民转产大豆等经济作物,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中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当今大豆生产、贸易的现状,揭示了我国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的原因。
并通过对我国的大豆竞争力水平、影响我国大豆生产的因素以及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的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大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正文引言: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经超过了5000年,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净出口国。
然而自我国于1996年全面开放大豆市场以来,大豆进口关税大幅降低,国外的大豆大量涌入我国,进口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使得我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大豆尤其是转基因大豆的大量进口,不但损害了占农业人口4.66 %的大豆生产者的根本利益,还使得我国油脂行业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大豆交易过程中,少数跨国公司已经实质上控制了大豆的生产、流通,并通过基金买卖等方式,间接影响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CBOT)的价格,并使得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最终成为“大豆风波”(2004年3月份,国内大豆加工企业集中采购的美国大豆升贴水期货价格为1064美分/蒲式耳,但5-6月份,大豆价格竟突然直线下落,至7月已跌至590.4美分/蒲式耳1 )的直接受害者。
随后ADM等跨国公司对我国油脂压榨企业的地价收购,加强了其对我国大豆消费市场的控制。
在我国大豆产业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只有认真审视我国大豆的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大豆振兴计划出谋划策,才能使我国大豆及大豆制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面对挑战。
一、我国大豆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一)、大豆生产与贸易概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含优质蛋白的大豆日益成为人民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迅速扩大。
然而在我国大豆呈现刚性增长之际,本土大豆的产量却始终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的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大豆需求的缺口主要靠进口来补充,到2003年,中国进口的大豆总量更是突破了2000万吨,超过了我国国产大豆的生产规模(见表1),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2023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

2023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2023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一、总体情况202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
二、农产品进口情况分析1. 主要进口农产品及数量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大豆、小麦、玉米、棕榈油等。
其中,大豆是我国进口农产品中数量最大的品种,达到万吨,占总进口量的%。
是小麦和玉米,分别进口万吨和万吨。
2. 进口农产品的来源国家和地区2023年,我国的农产品进口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巴西、阿根廷等。
其中,美国是我国进口农产品最大的来源国家,占总进口量的%。
是巴西和阿根廷,分别占%和%。
3. 进口农产品的主要用途进口农产品主要用于满足我国国内市场的需求。
其中,大豆主要用于豆油和豆粕的生产,小麦和玉米主要用于人类食品、饲料和加工业。
三、农产品出口情况分析1. 主要出口农产品及数量根据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大米、水果、海产品等。
其中,大米是我国出口农产品中数量最大的品种,达到万吨,占总出口量的%。
是水果和海产品,分别出口万吨和万吨。
2. 出口农产品的主要目的国家和地区2023年,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主要目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东南亚、欧洲、北美等。
其中,东南亚国家是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最大目的地,占总出口量的%。
是欧洲和北美,分别占%和%。
3. 出口农产品的主要种类和品质要求我国出口农产品种类丰富,包括但不限于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
对于出口农产品,我国通常要求符合国际质量标准,如食品安全、卫生要求等。
四、政策和措施为促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减免关税、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等。
五、和展望202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随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意识的提升以及政府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支持,预计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全球及中国大豆产量、需求量及进出口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大豆产量、需求量及进出口现状分析一、大豆的分类大豆原产于中国,中华民族食用大豆的历史悠久,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大豆主要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饲料豆以及其它豆:二、全球大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从全球大豆市场来看,近年来,全球大豆产量整体呈上升态势,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大豆产量达到36205万吨,同比增长7.6%。
全球大豆主产国主要有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印度、巴拉圭等国家,2020年全球大豆生产国中巴西产量最高,占比全球总产量比例为36.6%,产量排第二的是美国,大豆产量占比31.2%,其次是阿根廷,产量占比为13.7%,中国大豆产量占比5.4%。
三、中国大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从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来看,2016年开始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增长,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为987万公顷,同比增长5.8%。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但是在60年代中期,中国大豆生产开始出现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严重不足,使得中国只能用有限的土地生产水稻、小麦、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以满足基本需求。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增长迅速,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960万吨,同比增长8.3%。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不断提升,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大豆单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从600公斤/公顷增长到1900公斤/公顷,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为1985.8公斤/公顷。
我国作为大豆原产国,1995年之前还是一个大豆净出口国,自1996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大豆世界第一大进口国,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突破1亿吨,同比增长13.4%,出口量为7.9万吨,同比下降30.7%。
进出口金额方面,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金额达到3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出口金额为0.7亿美元,同比下降22.2%。
浅析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现状

浅析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现状近年来,我国的大豆进口量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大豆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于南美洲、北美洲和亚洲等地。
我国生产的大豆供不应求,因此进口已成为我国大豆贸易的重要渠道。
本文将针对我国目前的大豆进口贸易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一、大豆进口量自2010年以来,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递增。
据海关总署数据,2019年全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8747万吨,较上年增长0.5%。
而2018年全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8724万吨,较上年增长9.5%。
可以看出,我国大豆进口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我国大豆进口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和加拿大等国。
其中,2019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为2423万吨,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数量为5110万吨,从阿根廷进口的大豆数量为804万吨,从加拿大进口的大豆数量为18万吨。
可以看出,巴西是我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家。
大豆进口价格的变化对我国大豆进口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2018年起,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对我国大豆进口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18年5月起,我国宣布对美国大豆等农产品增加25%的关税,导致我国进口大豆价格显著增加。
不过近年来,我国已经逐渐降低了大豆进口关税,并积极扩大大豆的进口来源,以减轻大豆进口价格的压力。
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有三种形式:全豆、压榨豆和半成品加工豆。
其中,全豆是指未经加工、整粒的大豆种子;压榨豆是指将全豆压榨出一定量的植物油后,剩余的蛋白质部分;半成品加工豆是指经加工处理的大豆成品,例如豆腐、豆浆等。
我国大豆进口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进口中的重要部分。
大豆进口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较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的增长,因此大豆进口对我国确保食品安全、稳定农产品市场供应、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大豆进口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农产品市场稳定提供重要支撑。
同时,要加大对大豆生产和进口监管力度,保护国家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商学院班级:市场营销一班姓名:李清清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我国大豆进出口现状及其影响分析课程名称:农产品国际贸易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我国大豆进出口现状及其影响分析学生:李清清(商学院市场营销一班,学号201142350117)摘要:大豆是优质油料作物和重要的蛋白质作物,在国际农产品市场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但随着产业调整和世界格局的变更,近年来,我国已经从大豆主要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贸易逆差巨大。
本文分析了我国大豆贸易逆差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大豆贸易逆差对大豆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豆贸易;进出口;逆差一、国内外大豆进出口贸易相关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荷兰的拉博银行(2010)发表的《全球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与安全性》(Sustainability and security of the global food supply chain)指出,中国从世界各地进口冷冻鱼、羊毛、棕榈油、棉花等各种农产品中,最大宗的是来自阿根廷、巴西和美国的大豆,三者的总价值达二百亿美元左右。
文章同时揭示了中国近年来近似沧海桑田般的变化,曾经占据世界产量90%的大豆王国,而进入20世纪之后,相继被美国和拉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国家超越,并在过去15年里变成了一个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
文章从资本角度分析了背后影藏的原因——资本介入大豆产供销链条,中国大豆生产贸易受外资控制,由此形成中国大豆的明显劣势。
(二)国内研究关于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的国内研究,定量研究的文献占大多数。
宋长鸣、李崇光、徐娟(2013年)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中美农产品整合及其价格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阐述农产品价格对大豆产业的影响。
邱建英、曹永峰(2010)建立中国大豆进出口面板数据模型,强调我国大豆出口的影响因素及突破现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刘洋(2012)采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了大豆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价格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有些商家囤积居奇,为获取利益不择手段的影响。
王理(2010)认为世界贸易格局下的中国大豆产业想要发展,就必须改变现行的贸易体制,认为中国对东亚的主要投资来源地的主要逆差以及对美欧贸易顺差是发达经济体对华投资的差异所导致,因此增设对外贸易变量。
张亮(2011)通过对大豆进口量激增的原因分析,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必须利用科技,提高大豆生产机械化水平,同时提高国内大豆生产的产量,扩大供给,促进国内大豆供需平衡。
吴清华(2009)在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大豆进口量大幅度持续增加会对中国大豆相关产业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油菜产业,将会面临极为严峻的形势。
李彦杰、吕新业(2011)创造性地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两个角度研究了中国大豆产业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其中强调了企业社会责任和政府约束力的作用,认为要促进大豆产业安全必须先从这两方面入手。
高志强(2011)以弹性论和吸收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为提高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还必须做的事情,又利用因子分析和计量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指出了(2008)年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侯林(2010)通过对促进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措施的研究,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外资利用促进了黑龙江省大豆贸易的发展,而全国也可借鉴这一经验。
本文通过对中国大豆进出口贸易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并总结有利于解决大豆贸易逆差的措施。
二、大豆贸易的现状(一)国内种植状况从大豆生产在全球的分布来看,美国、阿根廷、巴西和中国是主要的大豆生产国,这四个国家种植面积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82%。
但是,中国的产量所占比例很低。
据统计,仅占世界产量的7%左右。
相比于以上三国,产量存在很大差距。
表-1显示出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豆产量基本保持稳定。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09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450万吨,2000—2009年,年均产量1593万吨。
(二)进出口状况中国进口大豆在过去的15年间发生了巨变。
1995年以前,我国还是一个大豆净出口国。
1996年以后,就成了大豆净进口国。
而最近三年,我国已经变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且进口量远远超过国产量(见表-1)。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09年中国大豆的进口量是4200万吨。
从1995年的29.8万吨激增至2009年的4200万吨,增加了141倍,年均增加9.4倍。
中国进口大豆的来源地过于集中,外贸依存度过高,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与阿根廷,2008年以上三国的流入量占中国流入量的98%。
表-1年份国内产量(万吨)进口量(万吨)2000 1541 1041.92001 1541 1394.02002 1651 1131.52003 1539 2074.12004 1740 2023.02005 1635 2659.12006 1597 2827.02007 1560 3082.02008 1680 3744.0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出。
(三)大豆产业控股状况自从2004年以来,由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的波动与国内多数油脂企业经营不善的状况,国外粮商以参股或控股等方式并购了国内油脂压榨企业,基本上控制了我国大豆进口和加工业。
据黄埔海关分析,现在广东省大豆产业的外来投资者大都是跨国粮商,他们投资广东省大豆加工业是以销售“洋大豆”为前提。
如ADM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30%的股份,却取得了其70%的原料采购权。
这样,跨国粮商通过参股等方式来获得进口大豆的话语权,并把我国大豆加工业作为变现国际贸易利润的一个环节。
三、大豆贸易逆差影响因素(一)供需因素我国的大豆进口量从1994年的0.39%提高到2005年的68.78%,以年均200%的速度增长,而生产量则由1994年的119.60%下降为2005年的42.29%,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大豆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重不断提高。
中国大豆进出口面临的供需情况是国内大豆需求巨大,但国产大豆供给不足,巨大的供需差距导致我国不得不向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大豆。
在大豆产量增长缓慢的情况下,随着1996年贸易壁垒的降低,我国大豆进口量不断扩大,进口大豆在我国大豆供给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价格因素在国际大豆进口市场中,我国虽然进口份额巨大,但在价格上的发言权却相对较低,在进口价格方面,中国大豆的进口价格基本与世界平均进口价格保持高度的相似性,但基本略高世界平均进口价格 6.7%。
这说明我国在大豆国际贸易市场中基本没有价格发言权。
而在出口价格方面,中国大豆出口价格一直高于进口价格,甚至高于世界大豆的进出口价格,并且这一趋势近年来有加强的现象。
1990年到2005年,我国大豆出口价格平均高于进口价格21.5%,高于世界出口价格37.8%。
由于规模效应的影响,大豆生产规模的降低导致大豆生产成本上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大豆的出口价格。
这样的价格连锁效应使得我国大豆国际贸易面临巨额逆差难以逆转的困境,同时也造成大豆种植业以及面临发展困境。
(三)政策因素中国大豆国际贸易受国内政策法规影响比较大,主要体现在进口方面。
首先,贸易政策对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情况起重要作用。
从前面的分析得知,我国大豆进口从1996年开始大幅度增加,以年均74.13%的速度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大豆国际贸易政策的调整。
1996年开始,我国施行的低关税政策,导致我国大豆进出口价格降低,进口数量激增,进而导致国内生产萎缩。
同时由于进口大豆价格相对低廉,刺激了国内的大豆消费,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差额继续扩大。
四、大豆贸易逆差的影响(一)对大豆种子产业的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对国内种植业的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豆农的投入产出收益不确定性。
既然预期收益不确定,就会使得大豆种植周期也会出现波动。
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国种植的大豆主要以转基因大豆为主,而且产量巨大。
由此导致国内市场对转基因种子的需求与呼声加大,这对于我国非转基因种子产业而言就会面临生存危机。
目前已有70家外资种业公司进入,跨国种业公司最早以蔬菜和花卉种子为突破口进军中国种子市场。
孟山都、先正达和先锋种业等跨国种子公司在这些领域占绝对优势,他们的许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国内豆农面临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种子和国外转基因种子的选择,意味着在种子国内市场上将会出现国内种子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激烈竞争,而目前形势下国内种子企业明显处于竞争弱势,国产种子产业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二)对食用油产业的影响中国大豆贸易的定价权已经旁落,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直接对下游产业的加工与制造带来成本上升的压力。
但是,国外资本对国内下游产业尤其是食用油市场也做到了基本控制。
全球最大的4家跨国粮商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进军中国市场后,业务迅速发展壮大。
国际四大粮商实际已控制了我国进口大豆80%的货源。
在整个大豆产业链上,跨国粮商不仅控制了我国大豆70%的实际加工能力,而且已经渗入到种植、贸易和流通等各个领域。
目前,国内70%以上的榨油企业被跨国粮商或控股或参股,形成了四大粮商控股或参股金龙鱼、福临门和鲁花等主要品牌的局面。
ADM公司与新加坡丰益集团共同投资组建了益海嘉里集团,在国内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经高达38家,还参股了鲁花等国内著名的粮油加工企业,堪称全国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
2009年12月份食用油全面提价,涨价幅度较高也是最早开始涨价的是金龙鱼等品种。
(三)对国家大豆调控政策的影响为了保障豆农的利益,在国外进口大豆低价的冲击下,短期内国家只有通过中储粮等收购企业,加上金融机构的支持,高价收购国产大豆,才能使豆农不至亏损。
但是,受此影响及豆农预期,到下个种植季节,种植面积可能会减少。
与此同时,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本地加工企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为了保持利润,食用油价格必然也会上升,这和四大粮商的品牌食用油相竞争,价格竞争力处于弱势,市场份额会进一步降低。
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大量产区周边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有可能拒绝大豆主产区收购,或者干脆转向购买进口大豆进行生产。
因此,国家除从政策上支持收购大豆以外,还需要解决本地大豆加工企业的其他难题。
四、有效改善大豆进出口形势的建议(一)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单产水平科研机构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大豆科研有一个突破性进展。
要积极采用成熟的配套栽培技术,对育成的新品种,如高蛋白或高含油量品种,加大推广力度,用成熟的配套栽培技术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发挥新品种的增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