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语对比分析
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法探究

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法探究一、英汉词语文化内涵的对比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其词汇中的文化内涵也有很大的区别。
下面就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1. 社交礼仪方面英文中比较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问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较远,交往过程中表现得比较独立保留;而中文强调人际关系和亲密与信任感,对于形式的礼节还是比较重视的。
2. 宗教信仰方面英文中有很多与基督教有关的词汇,如“God” “Jesus”等;而中文则更多地涉及到道教、佛教、儒教等;此外,“呼喊救命”在中文中是一种求助方式,而在英文中则是生命危险的信号。
3. 文化象征方面英文中的文化象征主要包括国旗、国歌等国家元素,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等;而中文则更多地以历史人物、古代文化遗产为核心,如《孔雀东南飞》、《红楼梦》等。
二、翻译法的探究在英汉语言交际的过程中,翻译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下面探讨几种常见的翻译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指完全按照源语言的结构和词汇翻译目标语言的方法。
这种翻译法用于译文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求准确传达原意。
例: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2. 意译法意译法是指在翻译时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适当运用一定的加减、转换和替代等方法,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相同的表达效果。
例:共产党员要有一颗赤诚坦荡的心。
(A Communist Party member should have a sincere and open heart.)3. 剪贴法剪贴法是指在翻译时对源语言中某些词汇、短语、句子等内容保留,对其余内容进行翻译的方法。
例:The modern art exhibition features works by Picasso, Matisse, andother famous painters.(这次现代艺术展览展出了毕加索、马蒂斯等名画家的作品。
)4. 借译法借译法是指将外来词、专用名词等直接借用、引进其原貌或意义的方法。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了通用语言。
然而,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和语义差异仍然存在。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英汉词语的文化语义对比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组英汉词语的文化语义对比研究。
一、礼貌用语英语中的礼貌用语“sorry”和中文中的“对不起”在文化语义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英语中,“sorry”经常被用来表达歉意、道歉和悔意。
无论是因为自己的错误还是因为不愉快的事情,人们都可以使用“sorry”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然而,在中文文化中,“对不起”更多地被用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当人们发生一些小事情时,他们会说“对不起”来表达歉意,但实际上并没有犯错或造成任何影响。
因此,“对不起”在中文中与礼貌和尊重联系更紧密。
二、婚姻观念英语中的“marriage”和中文中的“婚姻”在文化语义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英语中,“marriage”的概念更强调爱情和浪漫。
许多英语文化中的夫妻会在感情上相互依存,并把这视为一种浪漫的形式。
在中文中,“婚姻”强调的是家庭和家庭责任。
一个好的中文文化中的婚偶关系意味着夫妻要相互支持、照顾和尊重,并且不能仅凭他们的感情。
因此,“婚姻”在中文中与责任和稳定联系更紧密。
三、心理语言英语中的“mind”和中文中的“心理”在文化语义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英语中,“mind”主要用于描述心理状态。
英语中的心理状态经常被描述为“good”或“bad”等词语,用于表达人的情绪、压力和忧虑。
在中文中,心理状态更多地用于描述一种内在的能力或品质。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
因此,在中文文化中,心理更多地与稳定和能力联系。
四、人际关系英语中的“relationship”和中文中的“人际关系”在文化语义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英语中,“relationship”指的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之间的连接或联接。
人们可以在广泛的范围内建立关系,例如友谊、合作和家庭。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英汉两种语言都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语言,同时也是世界上文化传承最为悠久的语言之一。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有着很多的相似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语义方面。
本文将会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一些词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文化语义方面的差异性。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在英语中比较常见的词汇,它们在中文中的文化语义表达有哪些不同之处。
1. Family 家庭在英语中,“Family”通常是指父母和他们的孩子们所组成的生活在一起的小团体,是一个亲密的小社区。
但在中文中,“家庭”则包括了整个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不仅有父母和孩子,还包括了其他亲戚的成员。
2. Privacy 隐私在英语中,“Privacy”指的是关于个人的事情受到保护和尊重的权利。
但在中文中,“隐私”除了指个人的私人事务,还可以涉及到家庭的事宜、商业机密等方面。
因此,中文中的“隐私”比英文中的“Privacy”更加广泛一些。
3. Trust 信任在英语中,“Trust”通常被认为是是指两个人之间的一个大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行为,承诺,和决定的信心。
但在中文中,“信任”包括了对于一个组织、一个政府、一个国家等方面的信任,而不仅仅是个人之间之间的关系。
然而,中文中也有很多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英语中则缺乏一些对应的表达。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在中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以及它们在英语中的表达方式。
1. 人际关系在中文中,“人际关系”这个词组是非常常见的。
它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方面面,包括工作、学习、社交等各个方面。
但在英语中,这个表达方式则没有一个相对应的短语或单词。
只能通过“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这个较长的短语来表达。
2. 文化差异在中文中,“文化差异”强调不同的文化背景、观念和行为方式。
这个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因为在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各地方的文化背景和观念习俗差异较大。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
英汉词语的文化语义对比研究是指对英文词语和汉语词语在文化背景下的语义差异进
行研究。
由于英语和汉语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历史发展不同,造成了词语在两种语言中的意
义有所差异。
本文将选择几个代表性词语,通过比较其在英语和汉语中的语义,分析其文
化背景下的差别。
以“礼貌”一词为例。
在英语中,“politeness”的含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体现了西方社会注重个人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
而在汉语中,“礼貌”的意义更加强调对
他人的敬意和恭敬。
这一差异反映了英语文化重视个人权利尊重和自由表达的特点,而汉
语文化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等级的特点。
以“梦想”一词为例。
在英语中,“dream”的含义是指人们渴望实现的理想或愿望,强调个人追求和奋斗的精神。
而在汉语中,“梦想”的暗含的意义更多是指令人向往但实
现较困难的事物,反映了中国文化中追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这一差异反映了英语文化鼓
励人们追逐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个人价值的特点,而汉语文化更加注重理想和现实的平衡。
英语和汉语中的词语在文化语义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英语文化注重个
人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而汉语文化注重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的价值观。
通过研究英汉词
语的文化语义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研究
还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语词语的意义,避免语义误解和交际困难。
英汉词汇文化差异比较

二、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
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与动物的关系向来很密切。一方 面,动物是人类重要的衣食来源之一;另一方面,许多动物被 人们赋予神性,视为图腾,顶礼膜拜。这些动物形象积淀着特 定的民族心理,负载着人们的感情,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动物 文化。 ► Dog 狗
中国人和西方人都有养狗的习惯,但看法不同。在汉语文 化中,狗是一种卑微的动物,虽在古代,说狗是忠臣,猫 是奸臣,但用狗的形象比喻人时,都是贬义,如:狗东西、 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狗急跳墙等。 由于受到民族心理的影响,中国人讲英语时很少会用到与 dog有关的语句。
Chinese
浑水摸鱼
形象不同、意义相近
骑虎难下 养虎入
在英汉语言中,某些动物词汇表达的意义相近或相对应。
English as timid and tame as deer
as sly as a fox as slow as a snail as lovely as a little sheep as busy as a bee as naughty as monkey as dirty and greedy as a pig to parrot what other people say as proud as a cock
(大亨)、 cool fish(厚脸皮的人)、cold fish(孤僻的 人)、fresh fish(新囚犯)、drink like a fish(牛饮)、 mute as a fish(噤若寒蝉)、a fine kettle of fish(一 团糟)等。
而中国人更了解和熟悉陆地生活的农业耕作。因此“牛”在 汉语中的意义也非常丰富。 如:牛劲、牛饮、九牛二虎之力、 多如牛毛、牛脾气、孺子牛 等。
英汉词汇对比

• swan • 才华横溢的诗人
• 鸳鸯
• 红楼梦
• 蝙蝠bat
• 中文-- -• “福”
• 英文-- -• 怪诞,失常
• 猫cat
• a cat miss • 长舌妇
• old cat • 脾坏的老太婆
【中国的“吃文化”】
• • • • • • • 谋生叫→糊口, 岗位叫→饭碗, 受雇叫→混饭, 花积蓄叫→吃老本, 混得好叫→吃得开, 占便宜叫→吃豆腐, 女人漂亮叫→秀色可 餐, • • • • • 受人欢迎叫→吃香, 受人照顾叫→吃小灶, 不顾他人叫→吃独食, 受到伤害叫→吃亏, 女人嫉妒叫→吃醋。
2、百、千
百战百胜、千载难逢
a hundred and one (许许多多)
3、柳树
折柳送别
Sing willow 悲叹爱人之死 Wear the green willow 服丧
4、白色:纯洁、清白 红色:庆祝活动、喜庆的日子 黑色:黑暗、邪恶、阴冷、恐怖
5、音译词 爱滋病( AIDS ) 保龄球( bowling 黑客( hacker) 嘉年华( carnival) 迷你裙( miniskirt) 托福( TOEFL ) 酷( cool) 脱口秀( talk show)
• white coffee • 加了牛奶或奶油的咖 啡
• 黄色(yellow)
• 黄色(yellow)
• • • • • • • • Yellow Book 黄皮书(法国政府报告书) Yellow Pages 黄页(电话号码查询簿) yellow boy 金币 环境不同 2. 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 3. 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
• • • •
长镜头 long lens/zoom lens 不冻港 non-freezing port/ice-free port 隐形眼镜 invisible glasses/ contact lenses 买一赠一 Buy one, present one./ Buy one, get one free. • 冷餐会 cold food get-together/ buffet meal (lunch, party, reception) • 流动资金 circulating capital/ working capital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导言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不同民族的语言在词语的语义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存在着许多词语在语义上的差异。
本文将重点对英汉词语的文化语义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原因。
一、文化语境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个词语都承载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语义。
在英语中,词语通常会随着文化语境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意义,而中文的词语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
比如英语中的“friend”意为“朋友”,但在中国文化中,“朋友”一词还包括了更多的情感和义务。
因此在英汉词语对比中,文化语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同词异义许多英语词语在中文中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运用。
比如英语中的“considerate”通常意为“体贴的”,但在中文中往往包含了更多的主动和情感上的表达。
英语中的“community”通常指代社区或群体,而中文中的“社区”则更多的指代一个相对狭窄的地理区域。
这些词语的差异反映了英汉两种文化对于某些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认知。
三、文化特色的词语每种语言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这些特色在词语中得到了体现。
例如英语中的“tea”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而中文中的“功夫”在英语中也存在类似的概念。
这些词语反映了不同文化特色下的生活方式、精神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四、不同语言的词语转换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词语的转换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语义。
比如英语中的“home”通常指代“家”,而中文中的“家”还包括了更多的亲情与家庭的团结性。
这种词语的转换背后反映了不同文化下的家庭观念的差异。
五、对比与融合在研究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时,既要看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要看到其之间的相互融合。
比如英语中的“culture”在中文中常常翻译为“文化”,而英语中的“heritage”也可以译为“传统”。
这种对比与融合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交流中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结语英汉词语的文化语义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有助于语言翻译和跨文化交流的深入理解。
英汉词义对比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09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语言系统最基本的构成元素。
人们在用语言表达客观世界和主观思维的时候,就必须首先选择适当的词汇。
英语和汉语是不同的两种语言,由于各自的自然地理条件、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社会发展水平、发展过程等方面的影响,使语言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形成了具有各自民族特点的语言。
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对于词义的理解和掌握对英语阅读和翻译尤为重要,本文将主要从四方面对英汉词义对应关系方面予以浅析。
1.词义完全相等这类英汉词语多为专有名词、术语、普通名词等。
如:the Atlantic Ocean 大西洋,Japan 日本,Marxism 马克思主义,tank 坦克,carbon dioxide 二氧化碳,日sun ,月moon ,CIA (美国)中央情报局,smog 烟雾。
2.词义上只有部分对应这是因为汉语词义比较严谨,词义范围比较窄,而英语词义比较灵活、丰富、多变。
如:cousin 表兄弟,straight 笔直,brother 兄、弟,aunt 阿姨、舅妈、姑姑、婶子、大妈,president 总统、主席、校长、议长、会长、社长,uncle 叔父、伯父、姑父、姨父、舅父,film 电影、胶卷、影片。
接下来以straight 为例,比较一下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1)He is a straight thinker.他的思路很有条理。
(2)to give a straight answer.给予坦率的回答。
(3)Please keep a room straight.请把房间收拾整齐。
(4)She tried to keep her back straight.她努力挺直后背。
还有些英汉词语在概念意义上是对应的,但在内涵意义上却是不对应的,如vinegar :醋(概念意义)有“不高兴,坏脾气”的内涵意义;醋(概念意义)有“妒忌”的内涵意义。
3.词义空缺很多汉语里的词义在英语中并不能找到相应对应的词义,就只能靠音译来解决,如:tofu 豆腐,hutong 胡同,yamen 衙门,litchi 荔枝,lama 喇嘛,Chinese Chao fan 中国炒饭,Kowtow 嗑头,kongfu 功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词语对比分析中西方生存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传统和思维方式等也不同。
这些差异必然致本不相同的两种语言差异性更大。
具有极其不同的文化底蕴。
1.礼仪语之别1.1 称呼语讲英语的人多直呼其名,不用头衔,尊词。
美国人尤其如此。
美国人的意识中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
孩子可以叫长者的名字。
甚至对父母或祖父母也如此。
学生可以叫老师的名字。
老师并不反感,也不认为学生不尊重自己。
这当然与中国的习惯完全相反。
中国孩子怎么敢对父母,对老师,或其他长者直呼其名?1.2 送客语中国的习惯,把客人送到门口。
主人说“走好”、“慢走”。
客人说“请留步”之类的客套话。
这些说法直接译成英语Go slowly;Walk slowly; Stay here;很不自然。
或有些不解。
而英语常用Bye; See you; Good night. 等。
2.习俗语之别2.1 文化习俗不同决定语言的使用不同。
如:汉语对各个“节气”的描述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应词语。
对此文化不通者难以理解其义。
“节气”是中国人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把“节气”译成 solar terms,大部分西方人仍不理解。
尽管西方人在《汉英词典》中,可以查到“雨水” Rain Water,“惊蛰” Waking of Insects,“清明”Pure and Brightness。
但这些名称不加注他们依然搞不情其含义。
还有汉语传统语和中医学语的“阴”“阳”之说,英语里也没有。
中医的“阴”和“阳”概念就更难对西方人讲清楚。
2.2 无法对应的人物描述语:汉语中找不到 cowboy 和hippie(或hippy)的对应词。
这两个词是美国社会特有的产物。
cowboy与美国西部开发有关,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和传奇色彩。
汉语中把 hippie音译成“希比士”或“希比派”也没反映出60年代美国青年的特点。
译成“嬉皮士”也会造成误解,因为那批青年并不都是“嬉皮笑脸”的人,其中有不少人对待社会问题很严肃,对社会怀有某种不满情绪,尽管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往往蓄长发,身穿奇装异服,甚至行为颓废等等。
3.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用语的特色3.1例如汉语的“斗争会”译成 struggle meeting,说明不了这种会的内容。
反之,美国的revivalmeeting又如何?中国人也难以猜测,除非亲自到现场看过这种宗教气氛极浓、歇斯底里般的信仰复兴集会。
3.2同样,中国人对bingo party和 bingo game(类似我们的扑克游戏)也知之甚少3.3中国人也不知time clock,(出勤记录钟证明他们是否按时上班)的重要性。
4.“组织”“处所”“机构”用语之别:4.1 Rest room ≠休息室在美国英语中,rest room 是剧院、大商店或大建筑物中的一间房子,里面设有厕所、盥洗设备等,供顾客、雇员等使用。
这是浴室、厕所的委婉说法。
汉语中的“休息室”应译为英语中的lounge 或 lobby。
high school ≠高等学校 high school 是美国的中学。
英国的中学叫secondary school;service station≠服务站 service station 是给汽车加油及进行简单维修的地方。
4.2 美国人在中国大地怎么也找不到 motel(专为开汽车的游客开设的、有停车场的旅馆)5.貌似神离,意在言外5.1 如:1)令人发指≠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 前者用于看到或听到某种暴行等而十分“气愤”的场合,后者用于看到或听到某种可怕的事物而十分“害怕”的场合,相当于“令人毛骨惊然。
”例如:The sight made his hair stand on end —he thought it was his dead brother's ghost.(这个景象使他毛骨谏然,他以为这是他哥哥的鬼魂出现了.)英语中有 to bristle with anger一语,表示“气得毛发竖起来”,但多用于动物,不用干人,除非用作比喻。
2)自食其言≠to eat one’s own words 前者指说了话不算数,答应了的事不去做。
后者指收回自己说的话,一般多用于强迫别人收回所说的话,5.2 to get a kick out of something≠被踢出去前者是非常道地的英语成语,多用于口语,意思是“欣赏…或从…中得到极大愉快”。
如:I got a kick out of watching those kids perform, their play made me realize how strange and funny we grown-ups must seem to them.(我非常欣赏孩子们的表演。
他们演的戏使我意识到在他们看来,我们这些成人多么古怪和可笑。
)这与“踢”这一动作本身毫无关系。
To blow one's own horn (or trumpet) ≠各吹各的号前者是个成语,表示“自吹自擂”,一般用来形容某人炫耀自己的成就、技能、智力等。
很象汉语中的“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6.异曲同工6.1 英汉表示亲属的词语常会造成朦胧感,因为不是所有的称呼都可以找到令人满意的对应词。
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姐妹兄弟,姑姑姨妈等在英语里划分不明而汉语却那么详细。
6.2“干部”这个词译成英语时往往用cadre。
但是英语中的“干部”用official(官员;行政人员;高级职员),functionary(机关工作人员;官员),administrator(行政官员)等代替cadre,但这些词没有一个与汉语中的“干部”完全相同的。
6.3“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意是大不相同的。
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中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
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7.褒贬有异:意在言外7.1 从词的组成看,人们会认为 goldbrick和 busybody是褒义词,其实都是贬义词。
“懒汉和闲事主任”7.2 politician和statesman。
汉语中的“政治家”这个词译作politician,是不合适的。
politician 这个词的涵义在美国英语中往往有很强烈的贬义色彩,引起别人的蔑视。
它指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
这个词还有“精明圆滑的人”(smooth-operator)之意,指一个人做事或说话时,信心十足,非常老练。
汉语“政治家”这个词应译为statesman,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中都很贴切。
statesman 主要表示善于管理国家的明智之士;人们通常把有威望的高级政府官员称为statesman。
8.诗情画意,意蕴朦胧天壤之别如出一辙异曲同工不可思议各有千秋。
8.1 唐代诗《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如果译成:Full affection seems no affection….西方人对第一句就会疑惑不解,为什么两个人这么多情却一直像没有感情?那么文学语言对应词汇往往是茫然的。
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大胆跨越出词语的对应轨道,可谓绝唱:deep,deep is our love,too deep to show(我们的感情太深太深,深得无法表达)!把惜别之情刻画得更如泣如诉:Sip,sip,we become drunk,silently find woe. Weep,weep,the candles are watching us part;drip,drip,they are burning with broken heart.这样虽然没有原诗含蓄,但不仅句尾押韵,而且句首的叠词隔行对应,能从音、形、意上产生强大的心理震撼力。
那么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可译为“I look for it again and again;in loneliness I try but in vain and in vain”或“My feeling is eager and strong;my memory is dim and long”。
8.2 西方神话中天有七重,而东方文化中天有九重。
很多翻译家未考虑这一差异,把毛主席诗词“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中的“重霄九”译为“the ninth heaven”。
会使不懂汉文化的西方人迷茫。
9.各有千秋望文生义9.1 “三思而行”英语中为think twice;“成千上万”英语中为tens of thousands或thousands upon thousands;“水深火热”英语中只有in deep water;9.2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译成“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is a half boy;three boys is no boy”作为英语太“迂回”了,若译为“no redundancy,no efficiency”(不精简就没效率)不仅简洁押韵,而且意思能迅速传达。
10.生活用语的文化差异不可思议10.1 汉语中的“上哪儿去啊?”和“到哪儿去啦?” Where are you going?和 Where have you been?用这两句英语来打招呼,很没礼貌。
因为那是个人的事。
不该问。
10.2有人根据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 用Good night! Good noon!打招呼,就会造成迷惑。
因为在英语里不说 Good noon。
而 Good night是告别语,“晚安”不是打招呼用语。
单位:辽西技师学院地址: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电工街23号辽西技师学院教务处邮编:123000邮箱:1428129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