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合集下载

英汉对比论文

英汉对比论文

英汉定语比较和翻译一.引言有人认为,翻译可以“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外文词不认识可以查字典,只要有点外语基础,就能搞翻译”。

一言以蔽之,翻译容易,但是对于真正从事翻译的工作者来说,翻译无不很难。

因为中英文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以及中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等。

这些原因导致了各种现象,如很难在中文中找到一个完全与英语对等的单词,英语重型合,汉语重意合,句子成分之间存在很大等差异。

为了翻译工作者更好的理解中英定语的差异,本文讨论中英语种在英语中,定语是附加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用来修饰或限制主语宾语的词或词组。

主要有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短语)、分词、定语从句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语。

而在汉语中,定语常由形容词、数量词、名词、代词充当,也可有其他词或短语充当。

由此可以知道,在英汉语中,充当定语的成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由英汉语的本质性差异决定的,汉语是重意合,而英语是重型合,在汉语中,语言组织以意御型,无词性变化,所有的动词都是动词原形,没有动词不定式,分词和过去式之分,汉语的动词,至少相当于英语的谓语动词、现在在分词、不定式、动名词五种可能。

如“去”,既可能是watch(watches), watching(现在分词), watched , to watch, watching(动名词)中的任何一种,因为汉语中缺乏词形变化标记,也不像英语一样,要求成分(主谓宾)和词性(名动形)之间的严格一致。

例(1)正在看的,将要去看的,已经看过的电影the movie ( which is) being watching, the movie to be watched, the movie that will be watched, the movie that has been watched.从上面的句子中可以看出,英语的动词发生了各种变化(现在分词,过去式,不定式等)而汉语的动词并没有变化,都是“看”。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推荐文章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优秀范文热度: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热度: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热度:有关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免费热度: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发表热度:不同的语言文化不乏相似之处,但更重要的是有着不同的差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篇1浅议英汉语言对比人类的共性决定了不同语言之间也存在着共性,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

但在明确两者共性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即二者之间的差异。

了解英汉语言的不同点,对于更好地掌握英汉翻译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针对这一需求,从英汉构词法对比、英汉词类划分及特点对比、英汉词义对比三方面来研究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对比语言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若要将英、汉两个语言体系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有着一定的难度。

现将我任教以来的一些经验、方法加以总结、归纳,希望能引起英语学习者的注意,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以便更好地完成英汉翻译学习。

一、从英汉构词法对比来看汉语构造词语的方法可分为合成法、附加法两种。

1.合成法,也称复合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成新词的方法,其合成形式多样、主要有:(1)联合式,由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如多少、是非、反正;(2)偏正式,前一个语素对后一个语素加以修饰限制,如高楼、深夜、漆黑;(3)主谓式,前一语素为陈述对象,后一语素对之加以陈述,如心跳、胆小、地震;(4)动宾式,前一语素表示行为或动作,后一语素表示行为或动作的对象,如讲理、操心、说谎;(5)补充式,后一语素对前一语素加以补充说明,如改正、打开、分明。

2.附加法,亦称加缀法,是指通过在词根前加前缀或在其后面加后缀构造新词的方法。

汉语词缀表达的意义不像英语那样丰富繁多,往往一缀一义,极为严格,如汉语当中“老”这个前缀,老家(hometown)、老师(teacher)、老虎 (tiger)、老鼠 (mouse)、老外 (foreigner),虽然汉语是同一个“老”字,但组成不同的词语后意思却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因此通过对亲属称谓的属性和用法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窥见一斑。

不同文化由于历史传统、民族心理等差异导致了称谓语体系的不同。

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两种亲属称谓系统的不同。

如果直接把汉语亲属称谓移植到英语中,往往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文化困惑甚至震惊。

因此,了解汉英亲属称谓的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有助于我们从语用对等的层面正确地翻译称谓语。

“称谓”与“称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有密切联系,应当加以区分。

祝畹谨在《汉语称呼研究》一文中指出,这两个词的含义和侧重点是有区别的,“称谓”是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

称呼语更多用于当面称呼,称谓语更多用于背面指称。

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如父亲、母亲爷爷、伯父、姨父、姑父等等。

本文将依照梁真惠(2002)的观点,把亲属称谓再分为亲属称谓和仿亲属称谓(也称类亲属称谓)。

一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各种语言都相应地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它包括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姻系称谓和类亲属称谓四种(黎昌抱,2001)。

英语亲属称谓语属类分型,而汉语亲属称谓语属叙述型(曲彦斌,1996)。

在英语中,亲属称谓语概括、笼统;而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清楚、细致,每一种亲属关系都给予叙述。

英汉亲属称谓的具体差异概括为以下7点:(一)直系旁系区别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爷爷、奶奶、孙子、孙女是直系亲属,是属于同宗的;但其英语表达却分别与旁系亲属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一样(二)父系母系区别表2从表2中可以看到舅舅、姨父为母系亲属,而叔叔、姑父为父系亲属,但其表达都是uncle 同样,舅母、姨母与婶婶姑母在英语中也同用aunt。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英语和汉语语言在其文化习惯和表述方式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可以在句子结构,构词特征,语法时态,词格,修辞结构等很多方面表现出来。

下文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篇1浅谈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变异性研究摘要:法律语言是一种具备特殊语言交际功能的应用性语言,而作为在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下使用的法律语言,英语和汉语之间又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依据拉波夫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理论,从语域外与语域内两个角度探究了法律语言产生变异的原因,并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变异的现象,对汉语的法律语言进一步完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法律语言;语言变异;英汉对比1 概述语言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受社会因素影响产生变异的特殊符号系统,由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开创的语言变异研究(language variation)是社会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法律语言是一种具备特殊语言交际功能的应用性语言。

然而,一些语言学者曾质疑“法律语言”这种说法的合理性,他们认为“法律语言”是民族大众语的一部分,不能称作一门独立的语言而存在。

确实,法律并没有使用完全区别于民族大众语的独立语言,但是,廖美珍教授指出,“法律语言具有不同于民族大众语的其自身的显著特点。

正是这些显著的特点足以将从事法律活动的语言称之为‘法律语言’”。

为了法律交际和发展的需要,法律语言作为民族大众语言的一种语言变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与民族大众语言不同的发音、语法或词汇。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这种发生在法律语言上的变化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值得关注的。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英汉两种法律语言中形成此种变异的原因、现象与影响,拟通过对比英汉两种法律语言在语音、语法等具体语言因素上的异同,探究揭示法律语言的变异规律及其本质特征,以期对汉语的法律语言之完善起到些微作用。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

关于英汉语⾔对⽐论⽂参考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两者在各⽅⾯上有着巨⼤的差别。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对⽐论⽂参考的范⽂,欢迎⼤家阅读参考! 关于英汉语⾔对⽐论⽂参考篇1 浅谈英汉⽂字差异对⽐ 摘要: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印欧语系,两种语⾔的⽂字个成体系、个具特征,既有相似之处,⼜有很多不同之处。

两种语⾔⽆论是语⾔特点、书写形式,还是构词⽅式,都有很⼤的差异。

本⽂主要进⾏英汉字词的差异性对⽐研究。

关键词:英汉字词差异性对⽐ ⽂字是语⾔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语⾔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习和掌握⼀门语⾔的基础。

同母语学习⼀样,我们学习英语依然从字词着⼿,然后学句⼦乃⾄篇章。

在两种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不⾃觉地把两种语⾔做⽐较。

⽐较是⼈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种基本⽅法,也是语⾔学研究的⼀种基本⽅法。

通过⽐较,找出异同点,我们可以对两种语⾔词汇有更深⼊的认识,不仅有利于我们学习英语,还让我们更深⼊地了解汉语。

提到词汇,英语和汉语中有不同的表达。

在英语中,只有⼀词word,⽽在汉语中有两个关于词汇的名词:字和词。

那么这三个术语word、字、词之间有什么对应的关系?⼜有什么不同的地⽅?英语中的词由字母构成,word与词对应。

汉语的词由汉字构成,现代汉语中的单字⼤约相当于词素(morphme),它们是汉语的基本语⾔单位。

本⽂就是针对英汉⽂字、字词进⾏分析。

⼀、英汉语⽂字差异 英语是线性⼀维的,写读英⽂是编码、解码的过程。

字母从前往后,依次排序就构成词。

词与词之间需⽤⼀空格隔开,才能使其明了。

汉语是⼆维的(纸⾯上的最⼤维数),最⼤限度地利⽤了纸⾯的⼏何空间。

汉字是典型的⽅块字,每个字⽆论笔画多少,字本⾝的⼤⼩都不变,因此看起来紧凑美观[1]。

相对于英语的前后排序来说,汉字的上下左右,都可能存在,⽐较复杂,汉字字与字之间完全独⽴书写时⽆需其他符号分隔。

世界上的⽂字可⼤致分为三类:表形⽂字(图画⽂字)、表意⽂字(⾳意结合⽂字)、表⾳⽂字(拼⾳⽂字),表意⽂字是从表形⽂字发展起来的。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内容一、引言二、教材篇1.语言与文化2.综合语与分析语3.刚性与柔性4.形合与意合三、课堂篇四、疑惑篇五、结语英汉对比研究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1.语言与文化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趋势和必然。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语言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若要将英、汉两个语言体系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有着一定的难度。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篇1浅析严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摘要】为了解西方文化,必先学习西文,这是严复创作《英文汉诂》的目的。

通过介绍英文文法,严复指出:作为拼切文字,英语多形态变化,而汉语多用别立之字表示词汇和语法意义;英汉语之间存在相通之处,汉语语法可以纳入英文文法的框架之中;英汉语言对比可以反映出中西文化内涵的异同;英汉语言的相似性归因于欧亚人种同源。

【关键词】严复英汉语言对比英文汉诂在严复所处的时代,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传统文化节节败退,严复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来改变这种状况,来唤醒中国人追求富强的精神力量。

严复最终选择了引介西学,从中他深刻了解了中西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了解了中西文化在精神上的相通之处。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创作《英文汉诂》,严复将西方文化(以英文文法为代表)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古汉语为代表)结合起来,创设了一种跨文化的文本对话。

因此,严复的中西文化对比是他进行英汉对比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1 《英文汉诂》研究概述《英文汉诂》是严复应其学生熊季廉的要求而作的一部英文文法书,是“杂采英人马孙、摩栗思等之说,至于析辞而止。

旁行斜上,释以汉文,广为设譬,颜曰《英文汉诂》”。

(严复,1933:序)作为中国首部介绍英文文法的著作,1904年《英文汉诂》的出版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说在国内再版了二十余次,(张志建,1995:149)直到1933年还有重印本。

商务印书馆对该书的评价极高:“……是诚西学之金针,而学界之鸿宝也”。

(转引自邹振环,2007:54)学者文人纷纷著书立说,表示对该书的推崇之情。

周作人认为英文文法上,“中国没有一本可以与《英文汉诂》相比的书”。

(钟叔和,1998:784-785)彦惠庆(2003:18)在自传中明确表示严复贡献给中国学人的《英文汉诂》“堪称学术精品”。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英汉两种语言分属印欧语西系和汉藏语系,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下载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下载篇1论英汉语言的对比及转换摘要:现代社会中西方国家交流和合作日益紧密,语言的沟通尤为重要,这就涉及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但是把英语转化成汉语并不仅仅是靠简单的语法和词汇转换。

本文通过研究和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其背后代表的文化背景和思维特征,旨在更好地转换这两种语言,达到更好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英汉转换文化对比一、英汉语言转换目的及标准(一)语言转换的目的现代社会各种高科技手段使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上的交流和规模,频率和速度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巴别塔现象”――各国人们之间语言不通――则成为一个无可回避的障碍。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而翻译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交流,消除不同语言之间的障碍。

因而翻译这项活动也日益重要。

(二)语言转换的标准翻译的标准有很多名家先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曾经提出“信、达、雅”之说受到普遍的认同,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及语言学家林语堂也提出过好的翻译应做到“音美,意美,神美,气美,形美”。

英国的翻译家泰勒提出了翻译三原则:(1)要将原作的意思全部转移到译文上来;(2)译文应当具备原作的风格和文体;(3)疑问和原作要同样的流畅。

国际译联的《翻译工作者章程》指出:“译文应忠实于原文,准确表现原作的思想与形式。

”但这些标准都有着共同点,忠实准确、通顺流畅和风格得体可以说是所有标准的共核。

二、英汉语言对比(一)主语与主题中国传统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施事主体可以蕴含在行为事件的主观表现中。

因此在句子构造中,汉语并不把主语看成必要的成分,多为无主语而重主题的形式。

而英语则是注重主语的语言,造句离不开主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英语和汉语语言在其文化习惯和表述方式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可以在句子结构,构词特征,语法时态,词格,修辞结构等很多方面表现出来。

下文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篇1浅谈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变异性研究摘要:法律语言是一种具备特殊语言交际功能的应用性语言,而作为在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下使用的法律语言,英语和汉语之间又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依据拉波夫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理论,从语域外与语域内两个角度探究了法律语言产生变异的原因,并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变异的现象,对汉语的法律语言进一步完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法律语言;语言变异;英汉对比1 概述语言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受社会因素影响产生变异的特殊符号系统,由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开创的语言变异研究(language variation)是社会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法律语言是一种具备特殊语言交际功能的应用性语言。

然而,一些语言学者曾质疑“法律语言”这种说法的合理性,他们认为“法律语言”是民族大众语的一部分,不能称作一门独立的语言而存在。

确实,法律并没有使用完全区别于民族大众语的独立语言,但是,廖美珍教授指出,“法律语言具有不同于民族大众语的其自身的显著特点。

正是这些显著的特点足以将从事法律活动的语言称之为‘法律语言’”。

为了法律交际和发展的需要,法律语言作为民族大众语言的一种语言变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与民族大众语言不同的发音、语法或词汇。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这种发生在法律语言上的变化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值得关注的。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英汉两种法律语言中形成此种变异的原因、现象与影响,拟通过对比英汉两种法律语言在语音、语法等具体语言因素上的异同,探究揭示法律语言的变异规律及其本质特征,以期对汉语的法律语言之完善起到些微作用。

2 引起法律语言变异的原因语言变异指因情景、话题、说话对象和地点等外界因素的不同而改变的口语或书面语形式,表现在语音、词语、句子结构等语言形式的变化。

语言变异受到物质环境和语言结构因素的很大限制,不过引导语言变化更为重要的力量来自于社会。

相较于民族大众语,法律语言则是一种语域,是特定社会群体,即法律人使用和掌控的一种专门技术语言。

因法律的专业性,以及法律人较高的社会地位,也可以说,法律语言是一门精英语言。

就目前所使用的法律语言,其术语主要来源为:沿用旧的法律用语,创造新的法律用语,吸收外来词,由民族共同语的一般词汇转化而成的法律用语。

拉波夫在其《语言变化原则》一书中提到语言变异的不遵从性原则(the nonconformity principle)。

不遵从性原则是指,进行中的语言变化是对已有的适宜行为和社会规范不遵从的具体表现,并且产生于十分一致的无视已有社会规范的背景中。

法律语言的发展是不遵从民族大众语的一般规律,在民族大众语的基础上,改变一般语言的发音,词汇及语法等而产生的特殊语言变体。

社会等级较高的法律人在不同于民族大众语的法律语境中,遵循不遵从性原则,打破一般语言规律,形成了适用于当今法律人交流的法律语言。

就法律语言内发生变异原因,宋雷教授归类为四点,即地域差异引起的语言变异,不同法律体制引起的法律语言变异,学理语言与司法实践语言差异导致语言变异以及时空差异导致的法律语言差异。

3 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变异现象对于语言变异的研究,国内的一部分学者从三个方面入手,即语音变异,语法变异和词汇变异。

但是为了更为详细体现英汉法律语言的变异情况,本文根据Geoffery Leech的观点,将语言变异细分为从以下八个方面论述,即语音变异,语法变异,词汇变异,语义变异,书写变异,方言变异,语域内变异和历史变异。

3.1 语音变异在法律语言中的语音变异是指一些普通单词的读音发生变化,而此种读音只有法律人掌握和使用。

在法律英语中,法律人会将用作名词的record读作重音在第二个音节的record,还有时会将defendants读成defend-ants,以此作为法律人互相识别、相互认同的纽带。

而法律汉语中,此类的现象则较少,笔者发现的只有一例,即“告诉”一词在法律领域中,“诉”字由轻声变为去声,由向别人陈诉,通知某事的意思变为特指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控告犯罪人及其罪行,并要求追究其责任的行为。

3.2 语法变异因为法律的专业性,以及为了表达的精确规范,法律英语通常出现一个主句多个从句的情况。

此外,法律英语中还有一些违反英语语法的情况,也就是语法变异情况。

例如定冠词the加某些形容词可构成名词表示一类人,主谓保持一致所以后跟谓语动词复数形式:The poor are deprived of their rights to accept formal education.而在法律英语中这个规则就会被忽略,比如the injured is required to claim damage within reasonable time这个句子。

相比之下法律汉语中的长句就远没有法律英语中的长句多,但是仍然存在,特别是在规范性法律文本,如合同、立法文本中。

3.3 词汇变异词汇变异是法律语言变异中最为常见且最易发现的现象之一。

而法律词汇的变异细分又体现在两点,一是词汇词性的变化,二是普通的民族大众词汇被赋予专门的法律含义。

就第二点内容,本文将在语义变异中独立讨论。

法律英语中词汇词性的变化现象较少,但仍有体现,例如“not proven”意思是证据不足,由一个形容词向名词转化。

法律汉语中这种现象也可以找到,例如“不作为”和“不能犯”,在法律中这两个词通常充当主语或宾语,是一种词法词性的变异。

3.4 语义变异在法律英语中词汇语义变异非常常见,所以在法律文本翻译时不可望文生义,例如“return”在民族大众语中做名词是返回归还的意思,在法律语境下就是纳税申报表的意思。

法律汉语词汇中少有词汇变异,因为现代法律汉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很多是外来词,但词汇变异现象仍然存在。

例如在民族大众语言中,“罚金”和“罚款”之间意义相差不大,多数情况下可通用,但在法律语言中,“罚款”用于行政法规中,“罚金”则是在刑法中使用。

3.5 书写变异书写方面,法律英语会有一些拼写方面的不同,例如judgement是一般非法律人的写法,而在法律人中有时写作judgment,以作为区别其专业性的特殊标志。

而在法律汉语中,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古汉语与现代简体汉语书写上的差异,就“法”这个字,与现代简体汉语不同,中国古代写作“灋”。

此类的差异在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所使用的法律文字中也有体现。

3.6 方言变异方言变异是指同一种语言,由于地域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语音、语法、词汇等现象。

法律语言中这种差异在法律英语中体现明显。

例如公司法在美国是“corporatelaw”,而在英国则是“panylaw”。

地域差异在民族大众语言中导致的方言差异和法律语言中的方言差异并不是一样的概念,这一点法律汉语在大陆内各个地区都没有差别就可体现,多数情况法律语言的方言变异是语域内变异所引起。

3.7 语域内变异语域内变异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导致的同一语言之间的差异,这个过程包括时间空间等的演变。

法律语言语域内的变异多是由于法律自身的变化引起的。

例如大陆法体制下的侵权行为为“delict&;,而在英美法体制中侵权行为称作“tort”。

法律汉语中,因历史原因,祖国大陆与香港、台湾、澳门地区的法律规定有一定区别,如大陆的“买卖合同”在香港法律中则是“售卖合约”。

3.8 历史变异法律语言在不同的时期变现不同特点,这与法律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发展相关。

以法律汉语为例,新中国成立初期,刑法中设有“反革命罪”,之后的修订中,将其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

在法律英语中,股票出现之前并没有“securities act(证劵法)”一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此类法律术语也应运而生。

所以在英汉两种法律语言中,历史变异性都体现的较为显著。

4 结论与启示相较英汉两种语言在法律语言变异领域的研究发现,总体来说,法律英语中的变异比法律汉语要大。

因英美国家的法律是经过几个世纪的研究发展,并更早的被学者们作为一种独立学科而研究的科目,在此基础上,法律英语无论是语法词汇还是语篇文本,比法律汉语更加完善。

由此,也可以说明法律及其语言的发展程度越高,法律语言与民族大众语言间的差别越大,越会脱离民族大众语言,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而存在,成为在共同语域中的法律人才会使用与理解的一种语言。

法律是一项严肃规范而繁琐的科学,这也就决定了法律语言也会具有同样的性质。

近年来法律语言简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法律人所使用的“精英型语言”地位正在不断受到挑战,但过分简化并不是可行的办法。

如同航空科技语言一样,法律语言也是一门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的语言,具有规范性,精确性的特点,由法律人这样的特殊人群使用。

因此,虽适当的简化有利于法律的推广与使用,但法律语言最终还是要由专业法律人群掌握和使用,在中国推进法律及其语言的发展需要向更规范和精确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1] Labov, W.Principlesof Linguistic Change, Vol.2Social Factors [M].Oxfordand Cambridge: Blackwell.2001[2]Labov, W.Studiesin Sociolinguistics: Selected Papers by William Labov [M].Beijing: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Press.2001[3]Leech, G.Towardsa Semantic Description of English [M].London:Longman Press.1969.[4] 谷晓娟,语体变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J ] .外语与外语教学,20XX(6)[5]廖美珍,《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M].法律出版社,20xx[6]宋雷,法律英语同义·近义术语辨析和翻译指南[M].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7]宋雷,张绍全,《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21[8] 孙金华,试论拉波夫语言变化观的发展[ J ] .外语研究,2021(6)[9]田贵森,语言变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J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21(3)[10]肖云枢,英汉法律术语的特点、词源及翻译[J] .中国翻译,2001(3)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篇2浅析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摘要: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