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疳积挑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疳积PPT课件

.
6
治疗 Treatment
1.积滞伤脾:消积导滞、调理 脾胃 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推四 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揉 天枢、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
.
7
Hale Waihona Puke .气血两亏:温中健脾、补益 气血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推三 关、揉外劳宫、掐揉四横纹、 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捏 脊、按揉足三里。
.
8
.
疳积
Malnutrition and Food Stagnation of Children
.
1
概述 Outline
疳积是疳证和积滞的总称,积 滞与疳证有轻重程度的不同。 积滞是指小儿伤于乳食,损伤 脾胃,而致脾胃运化失司,积 聚留滞于中所形成的一种慢性 消化功能紊乱的综合征。
.
2
疳证是指小儿饮食失调,脾胃 虚损,运化失权,以致气液干 涸,临床表现以身体羸瘦、发 育迟缓、神疲乏力为特征,往 往是积滞的进一步发展,所以 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的说法。 小儿感染诸虫,也可转为疳证。
.
3
病因病机
本病常由积滞伤脾、气血两亏 引起。
.
4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1.积滞伤脾:形体消瘦,体重 不增,腹部胀满,甚则青筋暴 露,乳食不香,精神不振,夜 眠不安,大便不调,常有恶臭, 舌苔厚腻,脉滑,指纹多见紫 滞。
.
5
2.气血两亏:面色萎黄或晄白, 骨瘦如柴,毛发枯黄稀疏,精神 委靡,睡眠露睛或睡卧不宁,哭 声低微,四肢欠温,发育障碍, 腹部凹陷如舟,大便溏泄,舌淡 苔薄,脉细弱,指纹色淡。
9
预防(Precaution)与护理 (nursing)
1.应合理喂养小儿,纠正偏食、 挑食等不良习惯。 2.注意卫生,预防各种肠道传染 病和寄生虫病。
疳积发热咳嗽惊风医学PPT

治疗
诊断与治疗
03
咳嗽
定义与类型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痰液排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咳嗽可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总结词
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由呼吸道受到刺激引起,如异物、炎症、过敏等。咳嗽的动作由神经系统控制,通过咳嗽可以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痰液排出,从而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和清洁。根据咳嗽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的不同,咳嗽可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病因与病理
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诊断咳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咳嗽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注意止咳和缓解症状。
04
惊风
定义
类型
急惊风
慢惊风
定义与类型
01
02
03
04
惊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表现为抽搐、神志不清等症状。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惊风可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种类型。
脾胃受损,气液耗伤,影响水谷精微的吸收和运化,导致全身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
病因与病理
根据症状、体征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以调理脾胃、补充营养、改善代谢为主,采用药物治疗、饮食调理、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
诊断与治疗
治疗
诊断
02
发热
发热是指体温异常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理状态。
定义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
家族中有惊风病史者,其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惊风的病理机制主要与痰热内闭、气血不和等因素有关。痰热内闭可导致神志不清、抽搐等症状;气血不和则可影响脏腑功能,导致惊风发作。
诊断与治疗
03
咳嗽
定义与类型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痰液排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咳嗽可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总结词
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由呼吸道受到刺激引起,如异物、炎症、过敏等。咳嗽的动作由神经系统控制,通过咳嗽可以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痰液排出,从而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和清洁。根据咳嗽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的不同,咳嗽可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病因与病理
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诊断咳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咳嗽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注意止咳和缓解症状。
04
惊风
定义
类型
急惊风
慢惊风
定义与类型
01
02
03
04
惊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表现为抽搐、神志不清等症状。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惊风可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种类型。
脾胃受损,气液耗伤,影响水谷精微的吸收和运化,导致全身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
病因与病理
根据症状、体征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以调理脾胃、补充营养、改善代谢为主,采用药物治疗、饮食调理、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
诊断与治疗
治疗
诊断
02
发热
发热是指体温异常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理状态。
定义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
家族中有惊风病史者,其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惊风的病理机制主要与痰热内闭、气血不和等因素有关。痰热内闭可导致神志不清、抽搐等症状;气血不和则可影响脏腑功能,导致惊风发作。
疳证 PPT

[辨证论治]
▪ 1、辨证要点 ▪ (l) 辨病因 ▪ 饮食喂养不当 ▪ 多种疾病影响 互相参杂 ▪ 先天禀赋不足 ▪ 辨别主要病因,掌握重点
二、治疗原则
疳证的治疗原则以顾护脾胃为本。
疳证属虚,扶正为正治法。 ▪ 疾病的不同阶段,针对各自主要病机治之 ▪ 脾运失健—疳气以和为主 ▪ 脾虚挟积—疳积以消为主 ▪ 脾胃气阴俱伤—干疳则以补为主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导致阴竭阳 脱,卒然变险。
❖ 古人视为恶候,列为儿科四大证之一。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四、范畴: ❖ 营养不良 ❖ 多种维生素缺乏症 ❖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合并症。
❖ 历史沿革:
❖ 疳之病名,首先见于《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 其指出:“蒸盛过伤,内则变为疳,食入五 脏。”“久蒸不除,多变成疳。”认识到疳为内伤 慢性疾病,可涉及五脏。
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发黄,烦躁哭闹,夜眠不安,腹大如鼓,喜揉眉挖
鼻,吮指磨牙,舌质淡,苔腻,指纹紫滞。治疗应首选( )
A.肥儿丸
B.八珍汤 C.六君子汤 D.四君子汤 E.资生
健脾丸
11.患儿,16个月。形体极度消瘦,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腹凹如舟,
足踝及颜面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嫩,苔薄白,指纹淡。其血生化检查中
▪ 调理脾胃为本。调脾兼以和胃,健脾佐以 助运,补益勿碍气机,在补虚的同时,以 恢复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 忌用伤脾败胃之品。
▪ 兼有标实证时,分清主次,权衡轻重,灵 活运用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攻补兼施的 治疗法则。
2、疳积
症候 (1)形体消瘦明显,肚腹膨胀,
甚则青筋暴露。 (2)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如穗,
四、简答题 12.“疳”之含义,自古有两种解释。其一曰“疳者甘也”
疳证PPT课件

35
饮食疗法
⑴茯苓Poria 、山药Yam各300克,芡实goni 、
莲子肉cibum, semina、扁豆hyacintho faba 、薏苡
仁Yiyiren各150克,炒谷麦芽Frixum valle brasii 、
鸡内金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各75克,共研为细末,和粳米粉适量拌匀。每
疳证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的一种疾病, 临床以面黄肌廋、毛发稀疏、腹部膨隆、精神 痿靡为特征。
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1
2
3
4
《小儿药证直诀》:“疳皆脾胃病,亡 津液之所作也。”或因乳食失调,甘肥无 节所致。本证病变的关键在脾胃。多见于 营养不良或慢性消化不良和小儿结核病、 寄生虫病及其他慢性传染病的损害。病因 复杂,名目繁多。较常见的,如以五脏分 类及病因病理命名的有心疳、肝疳、脾疳、 肺疳、肾疳、疳痨、蛔疳等。以症状命名 的有疳热、疳渴、疳泻、疳痢、疳肿胀、 疳黄等;以病变部位命名的有脑疳、眼疳、 口疳、牙疳、脊疳、鼻疳等。
13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健脾益胃,消积导滞。取胃的募穴、 下合穴为主。 主穴:四缝(sìfèng;EX-UE10) 中(RN12 ) 足 三里(ST36 ) 脾俞(BL20 )
四缝—是治疳积的经验效穴,能增强多 种消化酶的活性,中脘、足三里、脾俞—中 脘为腑会、胃募,足三里是胃的合穴,合脾
30
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选夹脊穴(第7~17椎)、脾俞、 胃俞。从上而下轻轻叩刺,每次叩打 10~ 20分钟,隔日治疗1次。
31
(2)捏脊法 部位为脊柱及其两侧,使患儿俯 卧,裸露背部。从长强穴向上,用手指捏起皮 肤,一捏一放,交替向上,一般至大椎穴为1 遍。3遍后再从白环俞沿脊柱两侧1.5寸处 捏起,自下向上,随捏随放,至大杼穴,反 复3遍,每日1次。
饮食疗法
⑴茯苓Poria 、山药Yam各300克,芡实goni 、
莲子肉cibum, semina、扁豆hyacintho faba 、薏苡
仁Yiyiren各150克,炒谷麦芽Frixum valle brasii 、
鸡内金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各75克,共研为细末,和粳米粉适量拌匀。每
疳证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的一种疾病, 临床以面黄肌廋、毛发稀疏、腹部膨隆、精神 痿靡为特征。
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1
2
3
4
《小儿药证直诀》:“疳皆脾胃病,亡 津液之所作也。”或因乳食失调,甘肥无 节所致。本证病变的关键在脾胃。多见于 营养不良或慢性消化不良和小儿结核病、 寄生虫病及其他慢性传染病的损害。病因 复杂,名目繁多。较常见的,如以五脏分 类及病因病理命名的有心疳、肝疳、脾疳、 肺疳、肾疳、疳痨、蛔疳等。以症状命名 的有疳热、疳渴、疳泻、疳痢、疳肿胀、 疳黄等;以病变部位命名的有脑疳、眼疳、 口疳、牙疳、脊疳、鼻疳等。
13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健脾益胃,消积导滞。取胃的募穴、 下合穴为主。 主穴:四缝(sìfèng;EX-UE10) 中(RN12 ) 足 三里(ST36 ) 脾俞(BL20 )
四缝—是治疳积的经验效穴,能增强多 种消化酶的活性,中脘、足三里、脾俞—中 脘为腑会、胃募,足三里是胃的合穴,合脾
30
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选夹脊穴(第7~17椎)、脾俞、 胃俞。从上而下轻轻叩刺,每次叩打 10~ 20分钟,隔日治疗1次。
31
(2)捏脊法 部位为脊柱及其两侧,使患儿俯 卧,裸露背部。从长强穴向上,用手指捏起皮 肤,一捏一放,交替向上,一般至大椎穴为1 遍。3遍后再从白环俞沿脊柱两侧1.5寸处 捏起,自下向上,随捏随放,至大杼穴,反 复3遍,每日1次。
疳积介绍PPT培训课件

06
疳积的饮食调养与护理
饮食调养原则与建议
均衡饮食
少量多餐
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 化合物,同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
采用少量多餐的喂养方式,减轻孩子胃肠 负担,促进营养吸收。
避免刺激性食物
增加健脾胃食物
减少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 免加重孩子病情。
适量增加山药、扁豆、莲子等健脾胃食物 的摄入,帮助孩子改善消化功能。
注意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 免感染等导致营养不良的因素
。
04
疳积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原则与选穴依据
调和脾胃
01
针灸治疗疳积的首要原则是调和脾胃,通过刺激相关穴位,促
进脾胃运化功能的恢复。
补益气血
02
疳积患者多伴有气血不足,针灸治疗应注重补益气血,提高患
者免疫力。
选穴依据
03
根据疳积的临床表现,针灸选穴以脾胃经、任脉及背俞穴为主
学习相关知识 协助医生治疗 观察孩子反应 提供心理支持
家长应学习有关疳积的饮食调养和护理知识,了解孩子的病情 和治疗方案。
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按时给孩子服药、调整饮食 等。
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对治疗的反应,及时向医生反馈孩子的病 情变化。
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增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家长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孩子树立榜样。
鉴别诊断
在诊断疳积时,需与厌食症、消化不良等疾病进行鉴别。厌食症主要表现为长期 食欲不振、厌恶进食,而消化不良则表现为餐后饱胀、嗳气等症状。此外,还需 注意与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的鉴别。
02
疳积的中医认识
中医对疳积的理解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疳症PPT课件

22
(2) 辨轻重 疳证初期—面黄发稀,多见厌食,形体略
瘦,大便不调,精神如常,症情较轻—疳 气; 疳证继续发展—形体明显消瘦,肚腹膨胀 ,烦躁激动,夜卧不宁,嗜食异物等,为 本虚标实,症情较重—疳积; 疳证后期—极度消瘦,皮肤干瘪,大肉已 脱,精神萎靡,甚则突然虚脱,病情危重 —干疳。
23
《保婴撮要》指出先天禀赋不足是疳证病 因之一。
10
【历代论述】
《幼科发挥》则认为“疳为虚证”, 《幼幼集成》重视“疳之为病,皆虚所致,即
热者亦虚中之热;寒者亦虚中之寒;积者亦虚 中之积。” 因此治疗时应注意患儿体质情况。
以上各家不同的学术观点和临证经验,使疳证 的理论和治法更加充实,更加完备。
喂养不当
太过 不及
食积内停 生化乏源
疾病影响
大病 久病
吐泻时病 反复感染
脾胃不和(疳气)
脾伤 胃津
营养失调
虚耗
损 液 生化乏源
疳 脾虚夹积(疳积)
证
禀赋不足
肾气虚弱
有积不治
脾
肝
疳紫
夜
肿
盲
胀癜
目
翳
气血两虚(干疳)
传之余脏
心
肺
肾
口
干
鸡
舌
咳
胸
生
舌
龟
疮
红
背
15
【诊断要点】
l.有喂养不当,或病后失调及长期消瘦病 史。
2.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肚腹膨胀 等明显脾胃功能失调者。
3.形体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值15%~40%, 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严重者形体干枯 羸瘦,体重可低于正常值40%以上。
16
【诊断要点】
疳证 PPT (2)

3.须与厌食症、积滞相鉴别:厌食症长时期食 欲不振,无明显消瘦,精神状态好,一般病在脾胃, 不涉及他脏,预后良好。积滞以不思饮食,食而不 化,脘腹胀满,大便酸臭为特征,无形体消瘦。 “积为疳之母”。
五、辨证施治
1.八纲辨证为纲,重在辨虚实;兼证辨脏腑。 2.辨病因。 3.辨轻重:分疳气、疳积、干疳。 4.辨兼证与危证:兼证:眼疳、心疳、疳肿胀 等。若皮肤出现紫癜为疳证恶候,提示气血皆干, 络脉不固。疳证后期,若出现神萎面晄,杳不思纳, 是阴竭阳脱的危候,将有阴阳离决之变。
3.迁延日久,气血两亏,脾胃衰败,津液消亡,一 派虚象,属干疳。
4.脾胃虚损,诸脏失养,累及他(1)病史:5岁以下小儿多见,有喂养不 当史或先天禀赋不足,或有原发疾病,如过食 肥甘生冷,过度呕吐,泻痢日久不愈,肺痨或 是为早产,双胎等;或感染诸虫。 (2)主症:精神疲倦或烦躁不宁、形体消 瘦、肚腹膨大见青筋显露等,常有挤眉弄眼动 作,严重者有小老头貌。
主症:形体消瘦,食欲不振,毛发稀疏, 精神欠佳,大便或溏或秘,舌质淡、苔薄微 腻,脉细有力。
治法:调脾健运。 方药:资生健脾丸加减。
2.疳积
主症:形体明显消瘦,肚腹膨胀,甚则 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如穗, 易烦躁激动,睡眠不宁,或动作异常,舌质 淡红,苔厚腻,脉沉细而滑。
治法:消积理脾。 方药:肥儿丸加减。
3.干疳
主症:极度消瘦,面呈老人貌,皮肤 干瘪起皱,大肉已脱,皮包骨头,精神萎靡, 目光无彩,啼哭无力,毛发干枯,腹凹如舟, 杳不思食,舌质淡、苔少,脉沉细。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4.兼证:疳证后期,累及他脏。 (1)眼疳
主症:初起夜盲,入幕暗处视物不明,
甚者眼角干涩,畏光羞明,黑睛混浊,白翳 遮睛。
五、辨证施治
1.八纲辨证为纲,重在辨虚实;兼证辨脏腑。 2.辨病因。 3.辨轻重:分疳气、疳积、干疳。 4.辨兼证与危证:兼证:眼疳、心疳、疳肿胀 等。若皮肤出现紫癜为疳证恶候,提示气血皆干, 络脉不固。疳证后期,若出现神萎面晄,杳不思纳, 是阴竭阳脱的危候,将有阴阳离决之变。
3.迁延日久,气血两亏,脾胃衰败,津液消亡,一 派虚象,属干疳。
4.脾胃虚损,诸脏失养,累及他(1)病史:5岁以下小儿多见,有喂养不 当史或先天禀赋不足,或有原发疾病,如过食 肥甘生冷,过度呕吐,泻痢日久不愈,肺痨或 是为早产,双胎等;或感染诸虫。 (2)主症:精神疲倦或烦躁不宁、形体消 瘦、肚腹膨大见青筋显露等,常有挤眉弄眼动 作,严重者有小老头貌。
主症:形体消瘦,食欲不振,毛发稀疏, 精神欠佳,大便或溏或秘,舌质淡、苔薄微 腻,脉细有力。
治法:调脾健运。 方药:资生健脾丸加减。
2.疳积
主症:形体明显消瘦,肚腹膨胀,甚则 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如穗, 易烦躁激动,睡眠不宁,或动作异常,舌质 淡红,苔厚腻,脉沉细而滑。
治法:消积理脾。 方药:肥儿丸加减。
3.干疳
主症:极度消瘦,面呈老人貌,皮肤 干瘪起皱,大肉已脱,皮包骨头,精神萎靡, 目光无彩,啼哭无力,毛发干枯,腹凹如舟, 杳不思食,舌质淡、苔少,脉沉细。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4.兼证:疳证后期,累及他脏。 (1)眼疳
主症:初起夜盲,入幕暗处视物不明,
甚者眼角干涩,畏光羞明,黑睛混浊,白翳 遮睛。
疳积泄泻优秀PPT资料

辨证要点
从饮食看病情。厌食
(多食)——积食——疳积—— 疳干
从对脏腑的影响看病 情。脾胃——心——肝——神
辨证脏腑。眼、口、 肺、肾、肿胀
辨证预后。食欲 辨兼证。
[辨证论治]
形寒肢冷,面色白,精神萎靡,睡时露晴;
各阶段的临床表现: ⑶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 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之后,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1)常证 ③干疳:精神萎靡,啼哭无力,形瘦肤干,大肉已脱,皮包
骨头, 面白神萎,腹凹如舟,不思饮食;口唇干燥,啼哭无泪 ,低热,便秘或稀,舌淡苔少,脉细。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常用 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 陈皮、扁豆、砂仁醒脾开胃。
“疳者甘也”,是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 ;---言其病因,
“疳者干也”,是指气液干涸,形体羸瘦。--述其病机及主证。
[概述]
⒋ 特点: ①起病缓慢,病程迁延,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②严重者还可导致阴竭阳脱,卒然变险; ③因而被古人视为恶候,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④人民生活改善和医疗保健事业的深入开展,本病的发病率 已明显下降,特别是重症患儿显著减少。 ⑤本病经恰当治疗,绝大多数患儿均可治愈 ⑥仅少数重症或有严重兼症者,预后较差。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1)常证 ②疳积:形体消瘦,面色萎黄, 肚 腹 膨 胀 ;发稀神
烦, 睡 眠 不 宁 , 。
治法:消积理脾。 方药:肥儿丸加减。 常用人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 神曲、山楂、麦芽、鸡内金消食化滞; 腹皮、槟榔理气消积; 黄连、胡黄连清心除烦; 甘草调和诸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疳积挑治: 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中医综合外治室
.
1
疳积挑治的含义
•“疳积挑治”又称针四缝,是通过点刺四缝穴以治疗小儿疳 积症的一种方法。
.
2
小儿疳积的含义
•疳积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的影响,致使脾胃功能受 损,气液耗伤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慢性病证。 •临床以形体消瘦,饮食异常,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 安为特征。 •本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5岁以下小儿多见。 •古代疳证被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
3
疳积挑治的适应症
•适用于小儿积滞、疳积、厌食、百日咳等症。 •功效:泻热导滞、通畅百脉、调和脏腑。 •原理:可使儿童唾液里的消化酶、胰淀粉酶与胰脂肪酶增加,胆汁分 泌量增多,从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
4
针四缝的操作步骤
• 在四缝穴部位(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二指节横纹正中取 穴)用75%酒精消毒。 • 用三棱针(消毒)浅刺四缝穴。 • 刺后从针孔中挤出黄白色透明粘液。
• 非疳证不宜用此法。 • 疳证患儿在发热期间或患有其他急性病时,应暂停刺疳, 待急性病愈后再行刺四缝治疳。 • 刺四缝穴时应注意消毒和掌握操作步骤。 • 治疗后7天内要吃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禁止吃难 以消化的食物。
.
7
谢谢!
中医综合外治室
.
8
No Image
.
9
No Image
谢谢您的观看!
.
10
.
5
针四缝的注意事项
• 评估患者病情、当前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及有无感觉迟 钝/障碍,患者体质及实施点刺处的皮肤情况、对痛的敏感和 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 随时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痛感。 • 点刺完毕,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点刺局部皮肤情况,异 常情况的处理措施及效果。
.
6
针四缝的注意事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医综合外治室
.
1
疳积挑治的含义
•“疳积挑治”又称针四缝,是通过点刺四缝穴以治疗小儿疳 积症的一种方法。
.
2
小儿疳积的含义
•疳积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的影响,致使脾胃功能受 损,气液耗伤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慢性病证。 •临床以形体消瘦,饮食异常,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 安为特征。 •本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5岁以下小儿多见。 •古代疳证被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
3
疳积挑治的适应症
•适用于小儿积滞、疳积、厌食、百日咳等症。 •功效:泻热导滞、通畅百脉、调和脏腑。 •原理:可使儿童唾液里的消化酶、胰淀粉酶与胰脂肪酶增加,胆汁分 泌量增多,从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
4
针四缝的操作步骤
• 在四缝穴部位(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二指节横纹正中取 穴)用75%酒精消毒。 • 用三棱针(消毒)浅刺四缝穴。 • 刺后从针孔中挤出黄白色透明粘液。
• 非疳证不宜用此法。 • 疳证患儿在发热期间或患有其他急性病时,应暂停刺疳, 待急性病愈后再行刺四缝治疳。 • 刺四缝穴时应注意消毒和掌握操作步骤。 • 治疗后7天内要吃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禁止吃难 以消化的食物。
.
7
谢谢!
中医综合外治室
.
8
No Image
.
9
No Image
谢谢您的观看!
.
10
.
5
针四缝的注意事项
• 评估患者病情、当前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及有无感觉迟 钝/障碍,患者体质及实施点刺处的皮肤情况、对痛的敏感和 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 随时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痛感。 • 点刺完毕,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点刺局部皮肤情况,异 常情况的处理措施及效果。
.
6
针四缝的注意事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