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与女性主义共24页文档
社会性别_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中心概念

女性研究社会性别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中心概念刘霓提要社会性别这一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时期。
几十年来,作为女性主义理论的一个中心概念,它在探索妇女受压迫的原因、不平等性别关系的形成以及推动妇女的思想解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这一概念也不断受到来自女性主义内部与外部的批评与质疑,受到各种新的思潮的挑战与影响。
关键词社会性别女性主义唯物主义后现代主义一、什么是社会性别社会性别在英文中是/gender0,这个词的词义本身为/性0,英文词典中,它的第一解释是指语言学中名词和代词的词性。
然而/gender0这个词作为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所具有的含义就绝不仅仅是这么简单了。
在2000年出版的由洛兰#科德主编的5女性主义理论百科全书6中,有关社会性别的词条中谈到:在普通字典的定义中所遗漏的正是社会性别基于生物学的性别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对于女性主义思想的意义。
¹而在另一本在此前出版的工具书,即由索尼娅#安德马赫尔等人主编的5女性主义理论词汇汇编6中,对社会性别是这样解释的:在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初期,女性主义者采用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托勒(1968所提出的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划分方法,将性别差别的社会文化意义从其生物学基础上区分出来。
º除了这些工具书中的解释之外,在美国女性主义学者坎达斯#韦斯特和唐#H.奇默尔曼撰写的文章5行动着的社会性别6中还可以找到一种更为浅显易懂的解释。
她们讲到:在讲授相关课程中,我们告诉学生,性别(se x是由生物学所描述的东西:如人体、荷尔蒙和生理学等,而社会性别(gender是一种获得的地位,这一地位是通过心理、文化和社会手段构建的。
»总之,性别,作为生物的构成,指的是与生俱来的男女生物属性,而社会性别是一种文化构成物,是通过社会实践的作用发展而成的女性和男性之间的角色、行为、思想和感情特征方面的差别。
二、社会性别概念在女性主义理论中的确立在60年代末,社会性别概念与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至少从那时开始,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而是被作为一个分析类别,用来解释女性气质的社会构成,并从社会性别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男性权力和男性特权得以维持的原因,并进而成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个中心概念。
社会性别与女性权利

一、社会性别的概念
• 我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接触并研究 社会性别概念,随着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 女大会在北京的召开,社会性别概念进入 越来越多研究者的视野,取得了一系列得 认识成果 。
一、社会性别的概念
• 《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中“社会性 别”一词的释义采纳的是美国学者琼· 斯 W· 科特的定义,“社会性别是基于可见的性 别差异之上的社会关系的构成要素,是表 示权力关系的一种基本方式。”
三、法律领域的社会性别主流化
• “社会性别分析注重男女在具体语境中的 角色,同时解读具体的活动、决策、计划 或项目是如何影响男女两性的。这种分析 方法超越了以往只关注妇女为一个孤立群 体的做法,从而能够考虑某项决策、活动、 项目对男女产生的不同影响和作用,以及 男女群体所经历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三、法律领域的社会性别主流化
一、社会性别的概念
• 社会性别概念是西方女权运动的一个理论凝结。 “用gender,即社会性别来区分sex生理性别的 目的在于指出妇女扮演的性别角色,并非如以前 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所说的,是由女性的生理 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文化规范的;人的性别意 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对家庭环境和父母与 子女关系的反应中形成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行为 都是在社会文化制约中形成的;生理状况不是妇 女命运的主宰,男女性别角色是可以在社会文化 中改变的。”
三、法律领域的社会性别主流化
• 法律领域中的社会性别主流化,是要在立 法中注入女性视角、女性的生存体验和女 性的思维方式;同时在法律的运作过程中 促进性别平等的实现。法律中的社会性别 主流化,需要在法律中导入社会性别分析 方法。
三、法律领域的社会性别主流化
• “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是指把社会性别当作 分析的关系范畴的理论框架或科研方法”。
女性主义认识论下舆论的社会性别差异分析

女性主义认识论下舆论的社会性别差异分析在女性主义的认识论框架下,舆论的社会性别差异分析涉及到对舆论形成的性别因素的研究和理解。
女性主义强调性别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认为性别对个体的社会经验和身份认同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对舆论进行分析时,需要考虑到社会性别差异对舆论形成的影响。
女性主义认识论认为舆论的形成是一个社会性别差异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男性往往拥有更多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而女性则面临着较多的社会压力和限制。
在舆论的形成过程中,这些社会性别差异对于男女两性的意见表达和舆论参与产生了影响。
女性主义认识论指出,在舆论的形成过程中,女性的声音和经验往往被忽视和边缘化。
传统的舆论话语往往由男性主导,女性的观点和经验往往被较少地呈现和听到。
这导致了女性参与舆论的能力和机会的不平等,进一步加剧了社会性别差异。
女性主义认识论还强调了舆论对于性别的建构和维护。
舆论可以通过话语的选择和表达方式来传递和强化对于性别角色和性别规范的认同和遵循。
在媒体报道中,对于女性的话语往往与外貌、家庭角色和情感相关,而对于男性的话语则与事业和成就相关。
这种方式不仅限制了女性在舆论中的表达自由,也对性别角色的多样性和平等性提出了挑战。
女性主义认识论还关注到舆论对于性别问题的影响和反思。
舆论可以对性别问题进行教育和启发,推动社会对性别平等的认识和行动。
在现实中,舆论往往存在着对性别问题的忽视和歧视。
对于性别暴力和性骚扰的报道往往乏善可陈,对于女性的话语往往被贴上刻板化的标签。
女性主义认识论对于舆论对性别问题的责任和倡导提出了批判和反思。
女性主义认识论呼吁对于舆论的社会性别差异进行批判和改变。
在舆论形成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女性的声音和经验,打破传统的性别规范和刻板化的舆论表达方式。
舆论的媒体平台需要提供更加平等和包容的环境,让女性能够参与和发表自己的意见。
女性主义认识论对于舆论的社会性别差异提出了批判和反思,为实现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的进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方向。
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理论

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吸收了女性主义哲学的思想,强调尊重女性独特的感受和经验,并希望借助与女性合作的方式,推进性别平等的实现。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不仅为妇女发声,更成为为所有相对弱势群体一方争取权利的价值理念与实践方式,它承认服务对象群体作为主体的多样性、差异性、能动性,将个人问题认定为公共议题的一部分,通过团体互助,寻求个人问题的集体解决之道。
社会性别是从女性主义理论中发展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一个分析问题的视角。
其主要观点有:(1)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是造成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及行为差异的原因,两性差异不等于女性次于男性。
(2)人们现有的社会性别观念是社会化的产物。
(3)社会对妇女角色和行为的预期,往往是对妇女生物角色的延伸。
(4)社会性别的角色不是生物性别决定的,而是后天学习来的,它是可以改变的。
(5)社会结构有利于男性,女性是受歧视和排斥的群体。
(6)性别既存在于私人生活领域,也存在于公共生活领域。
(7)社会性别概念是对传统社会性别关系不平等的不认可和挑战。
(8)社会性别是一种社会身份,它与其他社会身份(如阶层、民族等)交织在一起。
(9)个人的问题,也是政治的问题。
社会工作者需要从社会结构分析的视角理解人的问题,把女性放在社会分工、地位等级这样的社会处境中理解她们的遭遇,而不能仅从个人或者家庭这样的私人生活处境出发分析女性所面临的困境。
女性主义理论是当今社会重要的思想理论,对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承认并支持女性的力量,认为进行服务时应当深入了解女性案主所处的生活背景。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社会服务旨在让更多的人尊重女性,消除重男轻女的不平等现象,促进我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发展。
女性主义与性别平等

女性主义与性别平等近年来,女性主义成为了一个越来越流行的话题。
女性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的女性们开始要求应该和男性享有同等的权利。
从那时起,女性主义就一直在发展和壮大。
如今,女性主义成为了一个普世话题,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尽管女性主义和性别平等已经成为了社会议题的主流,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争议和问题。
下面我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讨论女性主义和性别平等。
首先,我们需要回顾女性主义的起源。
女性主义起源于女性的自我解放行动。
女性们开始对男性优越感说不。
她们开始要求平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们都被当作是家庭的次要人物。
她们没有投票权,没有受到合法的教育,没有能力在职场上证明自己的价值。
因此,人们开始提倡女性主义,以期摆脱这些限制。
从政治角度看,女性主义是一个与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相联系的议题。
在许多国家中,女性的参政权一直受到限制。
女性无法选举或被选举,她们不能担任领导职务,无法参与国家的决策。
这是女性主义必须消除的障碍。
女性主义者正在争取的,不仅是在法律层面上的平等权利,还有机会平等和资源平等。
从社会角度看,女性主义是一个当代社会中的热门议题。
社会中很多规定都偏重男性,这使得女性无法得到应有的待遇。
在职场中,女性经常受到歧视。
她们的工作成就被轻视,她们不得不面对长期的工资差距。
这是一个缺乏性别平等权利的威胁。
从文化角度看,女性主义是一个深层的议题。
女性在文化生活中受到的歧视和限制,在很多时候不亚于法律和经济方面的限制。
女性在广告、媒体、文学和电影中常常被当作男性的衣服扮演。
她们的性别和身体被拿来嘲笑和弱化。
女性主义诉求的是,将所有女性的身体及其表达方式赋予同等的尊重。
而性别平等,是女性主义者努力追求的终极目标。
性别平等意味着男性和女性在各个领域中都享有同一的权利和机会。
这既包括在家庭中的责任分配,也包括在职场中的机会平等和资源平等。
性别平等不仅需要在法律上实现,还需要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打破对男性和女性角色的定型观念和相对论。
性别平等与女权主义演讲稿

性别平等与女权主义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性别
平等与女权主义这一重要的话题。
性别平等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议题,它不仅仅关乎女性的权利
和地位,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
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性别歧视和不平等依
然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
女性依然面临着诸如职场歧视、家庭暴力、性别歧视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剥夺了女性的权利,也阻碍了整个
社会的发展。
女权主义并不是要把女性凌驾于男性之上,而是要求男女在社会、政治、经济和家庭等各个领域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女权主义的目的是要消除性别歧视和不平等,让每个人都能够在一
个公正、平等的环境中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们应该意识到,性别平等不仅仅是女性的事,也是男性的事,更是整个社会的事。
只有当男性和女性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
们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打破传统的性别观念,推动性别平等的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教育、就业、政治和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努力消除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的现象。
我们需要鼓励女性参与到各个领域的工作和决策中,让她们的声音被听到,让她们的价值被认可。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男性,让他们意识到性别平等对于整个社会的重要性,让他们成为性别平等的倡导者和支持者。
最后,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加入到性别平等和女权主义的行列中,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性别平等而努力!
谢谢大家!。
社会性别平等理论课件-PPT课件

社会性别角色的定型
社会期待一种性别的人只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就 是社会性别角色定型。这种社会性别定型往往是不自觉的. 社会性别角色定型受到社会文化传统及其变迁的影响 ,也受社会性别分工的制约,它是以偏概全的产物,对女 性和男性都包含有“性别歧视”。如:传统文化将女性定 位于家庭,定位于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等,并由此规定
二、社会性别的社会化
生理性别是与生俱来的,后天很难改变。社会性别 是在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建构和传递而形成的,各种 社会制度也对社会性别的延续和巩固起着重要的作用。 1、社会性别在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建构和传递 社会性别对男女两性出生后的各个生长阶段,都对其 起着塑造和影响作用。家庭、学校、社会是个人社会性别 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家长对男女孩子的不同期待和教育,学校的教材、 教学模式以及对男女学生的不同期待和态度,大众传媒中 对男女形象的表现,公共政策中对男女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等,都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影响和塑造着其社会性别。
4、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 (1)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原则 第二,公平性原则 第三,和谐性原则 第四,全面性原则 (2)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决策与政策 第一,把男女平衡状况作为政府科学决策得前提。 第二,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各项法律政策制定过 程。 第三,把妇女组织作为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 中坚力量。
社会性别平等理论
主讲人:王全宾
一、性别平等基本概念
1、什么是性别? 性别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
生理性别 又称自然性别,是指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别 。生理性别是人与生俱来的性特征,不因人的种族、民族 、地域或国别而有所差别。 社会性别 通常是指作为一个男人或女人的社会含意 ,泛指社会对男女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 亦即由特定的文化环境规定的被认为是适合其性别身份的 性别特征及行为举止。如:男外女内的社会性别分工,男 刚女柔的性格特质,男尊女卑的性别角色评价等。
性别研究与女性主义理论

性别研究与女性主义理论性别研究和女性主义理论是当代社会学科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流派。
它们对社会中的性别和性别关系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仔细阅读性别研究和女性主义理论,我们可以了解性别的本质、性别的影响和我们应该如何在社会中处理它们。
性别研究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研究领域,它试图探索和理解性别的本质和各种性别之间的不平等。
这个领域越来越重要,因为性别问题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们影响着个人、家庭和社会。
性别研究集中关注两个方面:性别本身和性别关系。
性别研究的目的是寻找计算和描述人类性别之间差异的方式,并提出解决性别问题的方法。
它主要关注的是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同时重视性别的经验和外部影响对一个人的性别认识和身份的建构。
性别研究的核心在于探讨社会结构对人们的性别认识和行为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社会和文化制度所造成的。
性别研究帮我们认识到性别问题背后的重要性质:性别不仅是人类生物学的本质,还是文化制度和社会结构的结果。
女性主义理论是女权主义的发展,它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理论的思想,致力于解决女性在社会中的受压迫和不平等的问题。
在女性主义工作中,性别不再是一个生物学和形态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指的是一种在社会和文化中被建构的种族、阶级和性别差异。
女性主义理论强调女性的问题,因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很低的。
虽然现代社会有了某些程度的变化和进步,但女性在工作、政治、社会生活等不同领域仍然受到许多不平等待遇。
女性主义理论试图找到一个拯救女性的途径,让她们在社会、工作领域中获得更多的权利。
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在于探索女性待遇背后的原因,让女性了解自己所受到的压迫和不平等是如何被建构和维持的。
女性主义提出培养女性和男性相同的责任感,让她们在社交、家庭、工作等方面拥有平等待遇。
综上所述,性别研究和女性主义理论都是人类社会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方向。
只有全面了解性别和女性问题,我们才能找到解决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