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日常生活世界——女性主义社会学的影响及其局限

合集下载

女权主义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女权主义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女权主义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摘要:女权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在当今时代,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通过对女权主义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女权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并探讨如何在未来实现性别平等。

关键词:女权主义、性别平等、历史、现状、未来一、引言自20世纪初以来,女权主义一直是社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权主义的核心理念是性别平等,旨在消除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现象。

虽然女权主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女权主义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以深入了解女权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并探讨如何在未来实现性别平等。

二、女权主义的历史女权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欧洲和北美。

在这个时期,女性开始组织起来,争取政治和经济权利。

这些早期的女权主义者认为,女性应该拥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然而,这些早期的女权主义者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他们的主张经常被嘲笑和忽视。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女权主义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复兴。

这一时期,女权主义者开始关注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包括性别歧视、性暴力、家庭暴力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等。

这些女权主义者通过组织示威和抗议活动,以及在政治和法律领域的工作,为性别平等争取了更多的支持。

三、女权主义的现状尽管女权主义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当前女权主义面临的主要问题:1. 性别歧视仍然存在。

尽管许多国家已经通过法律禁止性别歧视,但在实践中,性别歧视仍然普遍存在。

女性在工作场所、教育、政治和其他领域面临的不平等待遇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2. 性别暴力仍然普遍存在。

许多女性在生活中遭受性暴力、家庭暴力和性骚扰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也对实现性别平等构成了障碍。

3. 理论上的分歧。

女权主义在理论上存在着一些分歧,例如,一些女权主义者强调女性应该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而另一些女权主义者则强调女性的独特性和特殊需求。

女性主义对社会的意义与影响

女性主义对社会的意义与影响

女性主义对社会的意义与影响近年来,女性主义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女性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女性主义对社会的意义与影响。

首先,女性主义对社会的意义在于推动了性别平等。

长期以来,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常常受到歧视和压迫。

女性主义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性别观念,提倡男女平等。

女性主义者呼吁消除性别差异,争取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这种推动性别平等的力量,使得社会更加公正和平等。

其次,女性主义对社会的影响在于改变了社会结构。

女性主义的兴起使得社会对于女性的角色和地位有了新的认识。

传统的社会结构强调男性的主导地位,而女性主义的出现挑战了这种观念。

女性主义者通过倡导女性的独立和自主,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变革。

女性开始在各个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和家务劳动,而是积极参与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中。

第三,女性主义对社会的意义在于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女性主义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性别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传统的性别观念常常将男性视为强者,女性视为弱者,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限制了人们的发展。

女性主义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反思这种思维方式的合理性,呼吁摒弃性别刻板印象,鼓励每个人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这种思维方式的改变,使得社会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

第四,女性主义对社会的影响在于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女性主义者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使得社会不再忽视女性的需求和权益。

女性主义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使社会更加关注妇女权益、性别暴力和家庭暴力等问题。

这种关注和批判,使得社会逐渐意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动力。

最后,女性主义对社会的意义在于激发了女性的自信和自尊。

长期以来,女性常常受到社会的压迫和歧视,导致她们缺乏自信和自尊。

女性主义的兴起使得女性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和地位,强调女性的权利和尊严。

女性主义毕业论文选题

女性主义毕业论文选题

女性主义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发展路径引言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和学理,旨在争取妇女权益、性别平等以及消除性别歧视。

以其强调女性在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地位,女性主义已成为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女性主义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发展路径,旨在增加对女性主义的理解和关注。

1. 当代社会中的女性主义意义女性主义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1 妇女权益保护和性别平等:女性主义一直致力于争取妇女的社会和经济权益,呼吁性别平等。

在当今社会,妇女仍然面临诸如工资差距、职业机会限制、性别暴力等问题。

女性主义通过提倡平等的社会政策和法规,以及倡导性别平等的价值观念来保护妇女权益。

1.2 对抗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女性主义关注和对抗社会中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

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应该被看作是独立、有能力和自主的个体,而不是仅仅被定义为男性的补充或附属品。

通过批判和改变观念上的刻板印象,女性主义提倡创造一个包容、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1.3 推动社会变革和意识觉醒:女性主义的观点和行动对于推动社会变革和意识觉醒起到了重要作用。

女性主义者通过各种方式发声,提出女性关注的议题,追求社会正义。

其呼吁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行动,推动社会对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的认知和改变。

2. 女性主义的发展路径女性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变革,从第一波女性主义到第四波女性主义,其发展路径可以总结如下:2.1 第一波女性主义:第一波女性主义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旨在争取女性的基本权利,如选举权和产权。

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者为改变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2.2 第二波女性主义:第二波女性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关注的焦点由政治权利扩展到了广泛的社会议题,如性别歧视、堕胎权益和家庭关系等。

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者致力于改变性别角色和男权体制,提出了“私人即政治”的口号。

2.3 第三波女性主义:第三波女性主义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强调了多样性和包容性。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地位和角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成为当代社会中一个热议的话题。

在过去,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发言权和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觉醒,开始关注和追求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不仅改变了女性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女性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女性主义是一种关注女性权利和地位的思想运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的西方国家。

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极为低下,她们缺乏教育权、财产权和选举权,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都控制在男性手中。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些先驱者开始呼吁平等权利和地位,提出了女性主义的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主义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运动。

女性主义者们奋力倡导,争取平等权利和地位,逐渐改变了社会对女性的看法,也激发了越来越多女性的自觉和觉醒。

二、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女性开始自我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利。

在传统观念下,女性被束缚在家庭和家务中,她们缺乏独立思考和行动的空间,生活被动和受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注意到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她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反思自己的生活,寻找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她们开始为自己的权益发声,争取平等地位和权利。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是女性从被动走向主动的转变,不再任人摆布,而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四、女性主义意识的发展和不足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虽然在当代社会中,女性已经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女性主义意识的发展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不仅是女性自己的觉醒,也需要男性和整个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在传统观念下,男性和女性往往存在一些隔阂和误解,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协调。

女性主义意识的发展也需要女性自身的努力和觉醒。

解读女性主义运动的历史与现状

解读女性主义运动的历史与现状

解读女性主义运动的历史与现状女性主义运动是指为了争取和捍卫女性的权益和平等地位而进行的一系列社会运动和思潮。

它从19世纪末开始兴起,至今仍在不同形式和程度上持续存在。

女性主义运动的历史与现状体现了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激情和努力,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性别平等的认知和发展。

一、历史起源与背景女性主义运动在历史上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第一波女性主义运动,当时女性开始要求参与政治、争取投票权等基本权益。

此后,二战后的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兴起,女性开始关注家庭暴力、职场歧视等问题,并提出了“私人即政治”的口号。

进入20世纪末,第三波女性主义运动兴起,女性开始更加关注文化认同、身体权益等议题。

二、女性主义的核心理念女性主义运动的核心理念是追求性别平等和消除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者认为,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文化观念,都存在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

他们主张打破性别二元对立,提倡性别平等,呼吁社会为女性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三、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女性主义运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例如,在法律领域,女性争取到了拥有投票权、财产权、妇女权益保护法等重要法律的制定和修改。

在经济领域,女性在职场中取得了更多更好的机会和平等待遇。

社会观念方面,女性主义运动促使公众关注家庭暴力、性别歧视等问题,并推动社会观念的改变。

然而,女性主义运动仍然面临着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女性主义运动过分强调女性权益,忽视了男性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反男性主义”的舆论抨击。

另一方面,一些人认为女性主义运动在追求平等权益的过程中过度强调女性的特殊性,对于女性的代表性存在争议。

四、当代女性主义运动的现状当前,女性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活跃。

一方面,女性主义运动通过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传播思想,凝聚力量。

另一方面,女性主义运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面临着不同的情况。

在一些发达国家,女性主义思潮相对成熟并在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取得一定进展;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女性主义运动则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境。

女性主义 毕业论文

女性主义 毕业论文

女性主义毕业论文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是一种关注和追求性别平等的理论和运动,旨在消除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和不平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女性主义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运动,并在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女性主义的起源、发展和对社会的影响。

起源和发展女性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时代,当时的思想家开始质疑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待遇。

然而,真正的女性主义运动在19世纪兴起,当时的女性们开始争取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如选举权和教育机会。

这些早期的女性主义者为后来的运动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努力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权益。

20世纪的女性主义则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和观点。

第一波女性主义注重争取女性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如妇女选举权和工作机会。

第二波女性主义则强调性别角色的重塑和对家庭暴力和性侵犯的抗议。

第三波女性主义则更加关注种族、阶级和性取向的交叉性别问题,并提出了更广泛的包容性议程。

对社会的影响女性主义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女性主义的兴起使得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

例如,女性在许多国家获得了选举权,并逐渐在政府和企业中占据了更多的高层职位。

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也大幅提高,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女性主义的倡导者们成功地推动了性别角色的重塑。

传统的性别角色认为女性应该在家庭中负责照顾孩子和家务,而男性则应该承担经济责任。

女性主义者们的努力使得这种刻板印象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追求事业和自主生活,而男性也开始积极参与家务和育儿。

此外,女性主义还促进了对性别暴力和性侵犯的关注和抗议。

女性主义者们提出了性别平等的观点,强调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地决定自己的身体和性行为。

这种意识的提高使得社会对性侵犯的谴责和法律的改革成为可能,为受害者提供了更多的保护和支持。

女性主义的未来尽管女性主义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挑战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女性主义过于强调女性的权益,忽视了男性的困境和问题。

女权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女权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女权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女权主义对现代社会是有影响的,比如说,那些诸如“洗衣机广告不该仅只出现女人劳动的画面”、“卫生巾广告侵犯了女人的隐私权,扭曲了女性在月经期不舒服的真实感受”、“广告总是用出卖女人的色相来吸引男人”的呼声开始受到重视,不得不说现在女性已经可以更多地争取自己的应有权利。

不仅如此,女性在后女权运动的旗帜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在各个领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妇女就业率的稳步上升以及女性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增使得人们开始倾听来自女人们的声音。

在有一年的《欧洲商务》杂志12月评选出“400名欧洲富豪”排行榜上,欧洲首富就是一位女性——法国L’oreal公司主席利利亚娜·贝当古,拥有个人资产14.3亿欧元。

在这一排行榜上,女性富豪共有42位。

据统计,在“世界500强”的董事会里,女性席位已占11.1%;英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到2014年,英国企业80%的高级管理职位将会由女性来担任。

另据美国一份市场调查显示,到2014年,女性商务旅客将会占到客源的50%,而在1969年,上述百分比均小于2%,可见女权运动对全球的影响。

因此,美国一家航空公司最近专门对员工进行一次“女性商务旅客服务”培训,告诫员工:“当一位女客和一群男客一起旅行时,不要以为她就不会是老板。

”英国酒店行业的一项市场调查表明:如果不针对女性服务,就会失去大约40%的客源。

正是在文化观念改变和生存发展需要的双重压力之下,甚至政府都开始寻求一种受女性欢迎办事方式(让女性加入该党,或者直接让女性执政),以达到赢得女性尊重、维持支持率。

女权主义对现代社会是有影响的,但是我认为这样的影响是不深刻的,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种几千年男女尊卑传统的的国家来说,要想用几十年或几百年的时间来改变这样的传统,是比较困难的。

虽然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也比较开明,对问题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但是在中国人的骨子里透着的这种男尊女卑观念是是暂时得不到改变的。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困境及发展思路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困境及发展思路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困境及发展思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女性主义的概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女性主义强调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同时也探讨了女性在家庭、职场等领域的角色和责任。

但是,在女性主义内部,依然存在一些复杂的问题和困境。

本文将探讨女性主义中的关怀伦理困境,并提出发展思路。

同时,将举出五个例子证明这一点。

一、关怀伦理的困境关怀伦理是一种道德哲学,它强调关系和情感的重要性。

在女性主义中,关怀伦理十分重要。

因为女性在家庭、社交、情感等方面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让她们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对他人的关怀和支持。

关怀伦理不仅针对个体,也关注群体和社会。

在照顾和支持他人的同时,关怀伦理还强调了社会正义和平等的重要性。

但是,关怀伦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1. 滑坡道德问题滑坡道德指的是,我们在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利益的时候,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标准。

在女性主义中,关怀伦理强调了个人和群体的关系,但这也可能导致女性为了照顾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权益。

例如,在家庭中,女性可能会放弃自己的事业,以便照顾孩子和家庭。

这种行为可能对女性的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造成负面的影响。

2. 道德松弛关怀伦理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关爱。

但是,这种关怀和支持可能会导致道德标准的松弛。

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可能无法正视亲友朋友的过错。

例如,女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容忍丈夫的家庭暴力行为,因为她们希望保持家庭的和谐。

这种行为可能会对女性本身和她们周围的人造成负面的影响。

3. 非理性关怀关怀伦理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但这种关怀可能不一定具有理性的基础。

在某些情况下,关怀伦理可能阻碍了个人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例如,在职业领域中,女性可能会放弃一些机会,因为她们不希望在众人面前过于突出。

这种行为可能会限制女性的发展。

二、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发展思路1. 坚持理性关怀关怀伦理和道德标准并不是相互矛盾的。

女性应该坚持理性关怀,既对他人负责,也对自己负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社会科学
2012 年第 5 期
回到日常生活世界
— — —女性主义社会学的影响及其局限*
戴雪红
[ 提
要] 加拿大女性主义社会学家多萝 西 · 史 密 斯 采取 女 性的立 场 论,对 传 统 社会 学 排 除 女 性的
主体经验进行批判,聚焦于日常生活世界,力图改变社会学家思考世界和从事研 究 的方 式,建 构一 门 女性主义社会学。本文重点讨论以史密斯为代表的女性主义社会学家在理论、研究方 法 与经 验 研 究 上 达到的成就以及面临的困境。
⑦ 。 它在实际上的运作……”
三、重视边缘化的日常生活经验: 现象学作为理论来源
为了进一步分析统治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和其他群体的立场 ,史密斯还把马克思、恩 格斯的思想与现象学、现象学社会学与常人方法论等结合在一起 ,如晚期胡塞尔所提出的生活世 界理论、阿尔弗雷德·舒茨对日常生活经验的现象学分析 、哈罗德·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论所体 — —制度民族志 ( institutional 现出来的对经验的关注等, 发展了一种忠于女性经验的研究方法— ethnography) 。 作为一种哲学方法,现象学从个体及其自身有意识的经验出发, 并试图避免种种先验预设、 倾向和哲学教条。现象学始终以视域性的方式关注着生活世界 。从许多方法看,舒茨延续了胡塞 尔的思维,是日常生活社会学最重要的古典思想家 。舒茨从根本上把现象学转变为一种关于生活 。 “史密斯以 经验的现实世界的现象学,他对生活世界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对个体经验的微观分析 舒茨关于社会科学家惯常建构的虚构世界的观点为出发点 , 详细制定了一个 ‘依赖于局内人知 ,‘这些知识是关于她参与的社会关系和组织是如何运作 , 它们如何被组织在一 识’ 的研究逻辑
① 心主义观点的女性主义社会学,即 “女性主义立场论” ( Feminist standpoint theory) 。
* 本文系 2010 年度江苏 省 社会科 学基 金项目 ( 项目号: 10ZXB005) “当 代 西 方 女 性主义哲 学 前 沿 理 论 研
究” 的阶段性成果。
205
在社会学中最有影响的女性主义立场认识论者是加拿大社会学家多萝西 · 史密斯 ( Dorothy Smith) 。史密斯致力于发展 “女性的立场理论” ( women’ s standpoint theory) 理论,较不着重于 性别与权力的结构, 而强调日常生活的性别实现。 史密斯解释了女性 “的 ” ( of ) 社会学, 与 “为” ( for) 女性的社会学之间的差异, 提出 “一种为女性利益的社会学 ” , 而非一种女性的社 会学,或关于女性的社会学,并极力着重日常社会里的女性经验 ,对这些经验的理解,将形成女 性主义社会学的主题,而且从女性的观点出发进行研究时 ,重点在于不可抹煞女性身为主体的主 观性。 20 世纪 60 - 70 年代,正是马克思主义、常人方法论、现象学、符号互动论、批判理论、 建 构主义等各种思潮盛行的时代, 史密斯利用与吸收了这些非女性主义传统的洞察 , 但认为自己 “不是一个符号互动论者,不是一个现象学社会学者,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者, 不是一个
⑧ ’ ” 起的。
舒茨关于视而不见的背后经验或者视为当然世界的存在之研究 ,是常人方法学的基石。加芬 克尔 ( 1967 ) 的目标则是通过视日常生活情景为一种问题来理解常识意义上的生活世界 。 常人 方法论在史密斯的理论发展中也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 。史密斯认为对支持统治设置的客观性的探 讨,对于女性和其他次要群体来说,不仅是她们理解其世界意义的一种方式 ,而且也是一种可能 : “它 改变它的方式。下面一段话说明了她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借用和发展了加芬克尔的理论 提出了一种局内人 ( insider) 社会学,即一种系统地从内部形成的社会意识开始 …… 从对象实际 上被定位的地方开始,使我们回到一种出现于、所知于何贯穿于人们持续进行的实际活动的社会
⑩ ” : 由以上对传统社会学的反省,史密斯建构了 “制度民族志 ” 性别关系就一再地被复制与维持。
“要研究者完整地记录女性的日常经验 ,但分析的架构却不同于传统的诠释,而是从社会权力结 构进行分析,发展属于女性的知识。这种以认知社会不平等关系为前提、 以弱势者为研究起点、
瑡 瑏 ” 选择以改变权力关系为目的的研究假设与哈贝马斯所提出的批判典范相符 。
但是,史密斯并没有对 “什么是经验” 论述很多, 只从方法论的角度来使用 “经验 ” 这一 207
。她没有把经验当作世界观或内容主体 , 因此它 概念,论述在组织社会调查时 “经验做了什么” 成了研究的起点,并且以解构的方式得到了运用。 它是 ( 女性 ) 主体的直接经历, 是女性所处 的那个世界,其中女性被同时置于认识主体的主体地位和可供研究的社会客体的客体地位 。这种 。 “史密斯 方法提供了对笛卡儿理性主义话语的评论,同时也批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 从女性角度入手,揭露了这一话语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特征及父权制特征 ,从而证实了一点: 要
瑣 瑏 。 史密斯提醒我们, 在实验室、 因为组织并非单独存在,而是存在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上
, “实际的人相互之间发生实际的关系 ” 生产了福柯所谓的 “话 研讨会、政府办公室和出版社 ,这些地方在过去 ( 也包括现在 ) , 即使并非专属于男人, 也是主要由男性构成, 这些男性 语” 在一种社会性别化的权力关系之中运作, 这种操作基于 “支配 ” 与 “服从 ” 的复杂辩证关系。 当然,就学术而言,这些授权也典型地包括了阶级、种族和权力位置中的特权。史密斯认识到了 : “因为我们讨论的是社会学,而不是哲学,我们想要提出话语是经过文本 福柯男性气质的立场 的交谈中介,它不是陈述本身,而是关系到实际的持续进行的实践和实践的场域 ,文本的物质形 式 ( 如杂志、评论、书籍、会议、课堂或实验室等等) ,生产文本的方式, 有声誉的和社会地位 的结构,其他一些在国家机构、大学、行业组织之类的统治权力关系交织的组织 。对话语作为社 会组成的关注,并不就意味着要抛弃或是废弃它的文本中所担负的陈述 、惯例和知识。相反,文 本应该在话语主体及其在话题之间积极的组织关系之中来理解 。我们所要讨论的是,是实际的人
[ 关键词] 女性的立场 女性主义社会学 经验 [ 中图分类号] C91 - 0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0 - 114X ( 2012 ) 05 - 0205 - 07
一、女性主义对社会学的挑战
1970 年代早期标志着女性主义理论开始影响社会学的话语 。 但是当女性踏入社会学时, 遭 遇一个困难: 她们发现社会学的著作仅仅反映男性的行动与经验。 通过考察社会学 “鼻祖 ” 的 历史传统,女性主义社会学家发现,传统社会学既是性别盲, 也有性别成见。 因此, 自 1970 年 代起,经典社会学首先遭受来自女性主义的挑战, 反对 “男性主流 ” 的社会研究, 并针对认识 ” 、 “客观 论和方法论进行诸多批判。女性主义者批评了传统社会学的认识论基础中的 “男性化 主义” 和 “实证主义” 的倾向。 传统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抽象的、 特定的男性思考方式, 即他 们自身与研究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 由此得出有关社会与世界的 “客观 ” 论点。 因而, 女性主 义社会学家另辟蹊径,提出由下而上的知识,采取特殊的认识论,将目标放在创造一种由女性主 义观点出发,并能够渗入女性主观性与经验的研究方法的社会学 。对她们而言,重点在于以女性 — —生产一种在形式、内容与目的,均不同于男性中 认识、经验社会世界的方法,理解社会世界—
瑏 瑢 — —那就是我们的经验开始。 ” 想研究更大的社会组织,应从本土的、直接的事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综上所述,史密斯的立场论试图使现象学与批判理论相结合 ,以创造一种对女性经验的批判 性说明,把这种经验视为处于男性统治的巨大结构之中的东西 。然而,史密斯的贡献远不止是对 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运用与情理 ,她的立场论社会学还拓展了现象学的方法并超越了这种方法 。
③ 。女性在其白天与夜晚日常生活世界中所知道的与所 思想与想象” 之间,存在着一种 “断裂”
经历的经验,与官方所知道的女性在符号、 形象、 词汇、 男权文化的表现之间, 存在一种 “错 。相应地,女性倾向于用一种断裂的意识生活 。而在论证社会学论述与统治关系之共 误的界线” 谋时,史密斯以这条 “错误的界线 ” 为出发点, 坚持话语层面与人的实际经验, 或实际行动之 间的区别。她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社会学,通常从文本媒介的话语中,寻找一个立场作为 研究的起点。因此,社会学既是被扭曲的结果,也是扭曲的祸源。经验与经验的主体两者都落在 文本之外或之后,而文本则是事实与话语之间的中介 ④ 。 : “在从统治经验中获得的意识形式与从替统治创 史密斯将无产阶级的立场类比女性的立场
史密斯可以称得上是女性主义者中的马克思 , 其思想主要受到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影 响。在 《作为问题化的日常世界: 女性主义社会学》 ( 1987 ) 一书中,将学术植根于女性与弱势 者的立场,从她们的每日每夜生活的实际性 ( actuality ) 中提问, 出发点是女性的实际生活。 史 密斯所构想的女性主义社会学将把女性对于其身处的特定环境 、社会关系及日常活动之自觉作为 社会知识之起点,遵循马克思与恩格斯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 中提出的观点: 社会科学的基础 在实际的个体活动与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之中 。史密斯不仅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分析扩张至以女 人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论,也开启了一条意识形态批判之路 。 史密斯的立场论企图寻找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或原因 ,从女性的经验追溯到统治关系。史密斯 引用马克思而提出她的观点: 对于女性的工作视而不见,正说明了社会学话语的组成与她所谓的 。不过,史密斯涉入马克思主义并非为了深化女性主义对后资本主义的 统治关系是 “合谋共犯” 理解,而是为了挪用马克思对统治思想的论证。 因此, 史密斯认为, 在阶级社会中, 在 “直接 从经验中认知的世界……与罗织并强加于日常生活世界之上 ,作为思考与想象此一世界之工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