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女性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探讨

合集下载

辨证治疗免疫性不孕50例

辨证治疗免疫性不孕50例
疫 性 不 孕 症 疗 效 显 著 ,值 得 临 床 推 广 使 用 。 关 键 词 : 中 医药 疗 法 ;免 疫 性 不 孕 ;中 医辨 证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7 7 9 2 0 1 3 2 0 . 0 1 5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3 ) 一 2 0 - 0 0 2 6 — 0 2
精子抗体 和抗子宫 内膜 抗体 均 阳性 者 3 4例 。观察 组 中 男 1 5例 ,女 3 5例 ;A s A b阳性 3 O例 ,E m Ab阳性 3 5
观察组 5 0 例 中 ,A s A b和 E m A b阳性转 阴数和妊娠 者为 4 8例 ,总有效率为 9 6 %;对照组 5 0例 中,A s A b和 E mA b阳性转阴数和妊娠者为 3 O 例 ,有效率为 6 0 %,观
剂 ,疗 程 为 2 个 月。
疫性不孕除了感 染因素 以外 ,肠 道因素及遗传 因素也 与
其有关 ,比如 :经行处理 不卫生 、房事不 洁 、产后感 染
等均可导致免疫性不孕一 ] 。而抗 精子抗 体 阳性 在所有 因
素 中所 占比例可达 3 0 %[ 5 。对于免疫性 不孕 的治疗 ,中
病因素 ,且配偶的精液检查 结果也在 检查 的常规 范围值
以内,有性生活且未采 取任何 的避孕措施 ,性 生活持续 2 年 以上而未 能受孕 ,检查有抗 精子抗体 ( A s A b )和抗 子宫 内膜 ( E m Ab )抗 体 阳性_ 2 ] 。相 关 文 献 报 道表 示 : A s A b和 E m A b的检测对 不孕 ( 不育 )症 的诊 断和预后
变 ,不能妊娠 。

女性不孕症中医辨证施治效果分析

女性不孕症中医辨证施治效果分析

不孕症是指凡婚后夫妇有正常的性生活、未避孕、同居1年以上而未受孕的一种病症[1]。

不孕症可由男女双方因素或单方因素所致,其中女性不孕症临床比较常见。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女性不孕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女性不孕症患者80例,均排除男性不育原因及女性生殖器官畸形等因素。

年龄22~41岁,其中原发不孕30例,继发不孕50例。

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湿寒滞型、瘀血阻滞型、肝郁气滞型、肝肾亏损型和肾脏亏损5种类型[2]。

①痰湿寒滞型主要症状:婚久不孕,腰背酸冷、头昏胸闷泛恶、带下色白量多、经行量少、经质稀厚、色暗,得温则舒、舌淡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滑、性欲淡漠。

治疗原则:化痰燥湿、健脾调经。

治疗方剂:启功丸和苍附导痰丸加减。

方药组成:滑石(飞)20g,香附(童便浸)12g,苍术(制)12g,陈皮(去白)12g,白茯苓10g,神曲(炒)10g,川芎12g,半夏10g,枳壳(麸炒)10g,天南星(炮,另制)10g。

加减:性欲淡甚者可以加枸杞10g,煅牡蛎30g。

水煎,1剂/d,分早晚各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本组有10例。

②瘀血阻滞型主要症状:婚久不孕,面色紫暗、经行不畅、经行腹痛、拒按、月经正常或不调、苔薄、舌边尖有瘀点、脉弦涩。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治疗方剂:少腹逐瘀汤与桂枝茯苓丸加减。

方药组成:当归9g,蒲黄9g,没药(研)6g,五灵脂(炒)6g,赤芍6g,官桂3g,川芎6g,延胡索3g,干姜(炒)6g,小茴香(炒)10g。

加减:月经不调者可加益母草20g,枸杞子10g,生地黄15g,白术15g。

水煎,1剂/d,分早晚各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本组有25例。

③肝郁气滞型主要症状:婚久不孕,经前乳胀、易怒、心烦、性情急躁、经行不畅、腹痛、苔正常或薄黄、脉弦细。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养血调经。

治疗方剂:丹栀逍遥散加减,方药组成:丹参30g,合欢皮12g,炒枣仁12g,茯神15g,生姜6g,薄荷(后下)6g,栀子9g,牡丹皮9g,白术15g,白芍12g,当归12g,柴胡12g。

免疫性不孕中医药治疗探析_宗妮

免疫性不孕中医药治疗探析_宗妮

第13卷 第9期 2011 年 9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No. 9Sep . ,2011免疫性不孕是指患者排卵及生殖道功能均正常,无致病因素发现,配偶精液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未采取避孕措施,同居2年而未能受孕,检查有抗生育免疫证据(血清或宫颈黏液抗精子抗体阳性,或抗卵透明带抗体阳性)存在者[1],是由于生殖系统抗原的自身免疫或同种免疫引起。

免疫性不孕包括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抗透明带抗体(AzpAb),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HCGAb),抗心磷脂抗体(ACAb)等所致的不孕,但是临床研究较多的是AsAb。

1 病因病机中医古典医籍中无免疫性不孕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不孕症的范畴。

历代医家认为不孕症与全身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冲任二脉及胞宫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其中五脏之中以脾肾不足、肝气郁滞为本,以气滞、血瘀、痰湿、热毒为标。

1.1肾虚肝郁 脾肺不足为治病之本1.1.1 肾元亏虚肾藏精,主生殖。

肾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调节稳定作用,是免疫之本[2]。

所以免疫性不孕首先责之于肾,且以肾虚为本。

若肾气亏损,冲任虚衰,胞脉失养,则不能摄精成孕;先天不足或肾阳亏耗,命门火衰,冲任胞宫失于温煦;房劳过度或久病伤肾,肾阴不足,精血亏损,胞失滋养,冲任失调则不孕。

1.1.2 肝郁气滞肝主疏泄,肝肾同源。

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体不舒,影响肝的功能致肝郁气滞,血行受阻,精血暗耗,虚热内生,蕴浊成毒[3]。

肝郁气滞或肝经湿热,阻于胞宫则不能摄精成孕,由于气滞可致瘀,瘀阻冲任、胞宫,亦可导致不孕[4]。

1.1.3 脾肺不足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协调,脾土健旺,气血充沛,则精力旺盛,抗病力强,故有“脾旺不受邪”之说。

脾是免疫活动的物质基础,与免疫系统有内在联系[5]。

肺主气,合皮毛,肺之卫气具有防御外邪的功能,也是免疫功能强弱的外在表现[3]。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浅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浅析

● 3547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Oct 27(19)物类中药,主要成分为盐类物质硫酸钠及少量氯化物,具有良好的吸潮性,与水相溶,渗透性强,冰点低,自身备有吸收热量的特性。

2010版《中国药典》记载其功能为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积滞、腹满胀痛、大便燥结、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3]。

传统应用芒硝一般多用于治疗便秘。

2.2.1 抑菌抗炎作用中医认为芒硝苦能泻热,咸能软坚,其性善消,且芒硝苦寒,外用可改善局部循环,促进渗出吸收,减轻炎症反应。

芒硝有好的抗炎作用,可能与芒硝外敷可加快淋巴循环,增强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减少局部白细胞浸润,减轻炎性反应有关[4]。

2.2.2 泻下消肿作用芒硝可显著增加小肠水分含量、稀释粪便,促进泻下。

芒硝溶化或煎汁内服后,其硫酸钠的硫酸根离子被肠黏膜吸收,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盐溶液,吸附大量水分,使肠道扩张,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从而发生排便效应。

现代药理认为,芒硝呈高渗状态,其晶体渗透压明显高于人体组织渗透压,可使组织水分渗出体外,从而减轻肿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水肿消退[5]。

3 结论中医认为便秘是由手术或创伤后气滞血瘀、浊气积聚、腑气不通、大便阻塞等所致,类似“胃家实”、阳明腑实证之“痞满燥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中满者,泻之于内。

”治宜泻下行气活血。

外科临床研究发现,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来说,无论有无消化道直接损伤,由于生活习惯和环境的改变,创伤后进食纤维少及患者不习惯卧床解大便,以及平卧时腹压减小、术后疼痛等因素,极易发生便秘[6]。

腹胀、便秘等持续不能缓解,导致全身水电解质失衡和营养不良,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心理的压力,及时解决患者的腹胀、便秘,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开塞露塞肛,酚酞片、多潘立酮片口服等西医对症治疗,有时甚至灌肠、胃肠减压,但笔者在临床上发现以上方法的治疗效果经常不尽人意。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临床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以促进生殖器官的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促进受 孕。
电针治疗
使用电针刺激相应的穴位,以达到持续的穴位刺激效 果,促进生殖器官的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
其他辅助治疗措施
物理治疗
使用物理治疗设备,如短波、超短波等,对 生殖器官进行局部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 减轻炎症反应。
免疫性不孕不育症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 方法对于提高临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临 床效果,并与单纯西医治疗进行对比分析 。
VS
研究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分为中西医结 合组和西医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妊娠 率等。
治疗结果统计与分析
总治愈率
治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百分比。
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百分比。
数据分析
通过SPSS等统计软件对治疗结果进行数据分 析,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的 差异。
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病情严重程度
免疫性不孕不育的病情严重程度会 影响治疗效果,病情越严重,治疗 难度越大。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 不育临床效果观察
2023-11-05
目录
• 引言 • 免疫性不孕不育概述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理论基础 • 临床治疗方法与过程 • 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录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优势与局限性 • 结论与展望 •孕不育症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患者家庭生活和身心健康造 成严重影响。

中医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疗效分析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36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A组(68例)和B组(68例),A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B组采用自拟消抗汤中药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A组79.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和积极推广。

标签:免疫性不孕不育;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是一种生殖系统抗原的自身或同种免疫的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在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孕不育症中的占20-40%的比例,且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常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分析中医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36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A组(68例)和B组(68例),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或畸形的患者。

其中男60例,女76例,患者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28.5±1.5)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3.5±1.3)年;将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A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给予患者口服5mg醋酸泼尼松片(国药准字H34020693,东芝堂药业(安徽)有限公司),200mg维生素C片(国药准字H42021350,湖北民康制药有限公司),100mg维生素E胶囊(国药准字H43021652,湖南中和制药有限公司),2次/d,3个月为1疗程。

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禁止服用其他可能影响药效的药物,需要按照严格标准采用避孕措施,直至精子抗体转阴之后才可解除避孕措施。

B组采用自拟消抗汤中药联合电针治疗,具体方剂:丹参、赤芍、续断、山药剂量分别为15g,30g红藤,红花、牡丹皮、枸杞子、生甘草剂量分别为10g,贯众、蒲公英、黄芪剂量分别为20g。

免疫性不孕中医治疗

免疫性不孕中医治疗

01
02
03
04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
避免焦虑和抑郁
加强与家人、朋友的沟
3
通,获得支持和理解
学会自我调节,保持
2
良好的心理平衡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
4
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免疫性不孕的案 例分析
典型案例
01
患者基本信 息:年龄、 性别、婚育 史、病史等
02
诊断过程: 检查、诊断、 治疗方案等
化瘀等
针灸治疗:通过针灸 刺激穴位,调节内分
泌,改善免疫功能
生活习惯调整:保持 良好的作息习惯,避 免过度劳累,保持心 情舒畅,增强免疫力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均 衡,多吃富含蛋白质、 维生素、矿物质的中,定期复查,监测 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方案
谢谢
03
治疗效果: 治疗后症状 改善、生育 能力恢复等
04
案例总结: 治疗经验、 注意事项等
治疗效果
01 患者年龄:25-35岁 03 治疗周期:3-6个月
02
治疗方法:中药调理、 针灸、推拿等
04
治疗效果:改善免疫 功能,提高怀孕率
治疗经验总结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使用中药 调理,如补肾、活血、
01
02
03
04
05
中医治疗免疫性 不孕
中医理论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阴 阳五行平衡的系统,免疫性不孕是由于
阴阳失调、五行失衡引起的。
脏腑经络学说:中医认为脏腑经络是人 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免疫性不孕与脏腑
经络功能失调有关。
气血津液学说: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人 体的基本物质,免疫性不孕与气血津液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48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48例疗效观察
中西 医结合 治疗免疫性不孕疗效优 于单用西药。
【 关键 词 】免疫性 不孕 中西 医结合
3 讨论

补 肾活血
妊 娠
便秘对老年患者有 诸多危害 , 长期严重便秘会诱发老年性 痴呆 、 消化道肿瘤 、 脑 出血 、 心 肌梗 死等疾病日 , 严重危 害老年人
随着环境污染 的加剧 、 思想 观念 的过度开放以及工作和生
的身体健康 。 Biblioteka 研究 , 老年性便秘 与患者 胃肠道功能逐渐衰退 、
饮食 习惯及排便 习惯差等密切相关 。 莫沙必利是临床常用治疗 便秘 的 胃肠动力药 , 其 能有效促 进 乙酰 胆碱 的释放 , 促 进 胃肠 功能 的恢复和强化 、 增加直肠敏感 性日 , 在一定程度上 能治疗便
秘。 但 该药副作 用较多 , 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差 , 因此 服用该药 的安全性较低 。
便质转 润 , 3 个 月 内无 复发 ; ②有 效 : 2 d <排便 间隔 < 3 d , 便质
年患者耐受性和用药依从性较好 。本文临床观察结果 , 中医组 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 ,不 良反应则显著少于西 医组 , 证 明了自拟益气润肠汤治疗老年性便秘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 值 得 临床推广应用。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 料
本组 9 5 例 免疫性 不孕 患者均来 自我 院
中医认 为 , 老年性便 秘是 因为老年 人脏器功 能衰退 、 气血 阴 阳失 调导致肠失 濡润 , 脾肺气虚 导致肠 道传导不 力 , 治疗上 应 以通便润肠 、 养 血益气为主。 我 院所用 自拟益气润肠汤 中, 党 参、 山药可补 脾益气 , 麻子 仁 、 阿胶 、 当归 、 柏子 仁则 能养 血润 肠, 玄参 能祛除燥热 , 诸药共 用则能起 到益气 养血 、 清热通便 、 润肠消满作用 , 从 而有 效治疗 老年性便秘 。 此外 , 采用 自拟益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6月A 第6卷/第16期Jun. A. 2019 Vol.6, No.16
21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中医辨证论治女性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探讨
李晓倩,米艳荣,米玉茹,任宁卫
(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女性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疗效。

方法 68例女性免疫性不孕患者予以随机分组对照,即常规组34例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34例行中医辨证论治。

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针对女性免疫性不孕患者,临床实施中医辨证论治效果确切。

【关键词】中医辨证论治;女性免疫性不孕;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16.21.02
女性免疫性不孕指的是因为免疫性因素而引起的不孕,在不孕不育患者中,免疫性不孕占比3%。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女性免疫性不孕的检出率也不断提升,越来越备受临床关注。

近些年来,常规西药治疗女性免疫性不孕患者虽然疗效尚可,但总体疗效欠佳,鉴于此,本文从中医角度出发,对女性免疫性不孕患者实施了中医辨证论治,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

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03月~2019年03月本院接收的68例女性免疫性不孕患者,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并通过电脑随机法,实施分组对照,即常规组、研究组各34例。

研究组年龄23~44岁,平均(28.1±5.5)岁;不孕时间2~7年,平均(5.1±1.5)年。

常规组年龄21~42岁,平均(28.7±5.4)岁;不孕时间1~6年,平均(4.8±1.4)。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衡一致,可分组探讨。

1.2 方法
常规组予以西药治疗,即:月经前2周,口服5 mg 泼尼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3次/d 。

局部进行3个月的隔离疗法,定期检查免疫抗体,一直到结果呈阴性为止。

研究组予以中医辨证论治,即:(1)瘀血阻络者,予以6 g 木香,20 g 红藤、川续断、丹参,10 g 红花、牡丹皮、当归、白芍。

临床症状表现为常年不孕,月经量有时多或少,偏黑色,伴有腹痛腹胀、烦躁、胸闷,故而主张化瘀、活血、助阳、滋阴疗法。

(2)湿热蕴结者,予以30 g 茵陈,20 g 土茯苓、红藤、败酱草,15 g 山药、赤芍、黄芩、丹参,10 g 党参、枸杞子、黄柏、牡丹皮、知母以及
当归,5 g 黄连。

月经量较多且颜色鲜红,带有黄白色或色黄,比较黏稠,嗜睡、无力、倦怠,腹部胀感明显,故而主张解热、滋阴、利湿、养血疗法。

(3)阴虚火旺者,予以20 g 山药,15 g 丹参,12 g 枸杞子、山萸肉,10 g 茯苓、红花、女贞子、仙灵脾、赤白芍、生地黄,6 g 甘草。

月经初期量比较少且颜色鲜红、无血块,或者是月经正常,但是患者口干、腰腿酸软、内心烦躁,故而主张降火、滋阴、活血、疏肝疗法。

(4)阳虚痰浊:15 g 覆盆子、白术、女贞子、赤芍,12 g 仙灵脾、炒白术、山楂、巴戟天、党参、茯苓、菟丝子以及当归,10 g 甘草、川芎、枸杞子。

月经后期量比较少且颜色比较淡、稀发,患者腰腿酸软、面部晦暗、精神萎靡、舌苔白又淡,故而主张温阳、补肾、化湿、健脾疗法。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1)治疗3个月后,临床实施抗体检查,所有结果呈阴性,视为显效;(2)治疗3个月后,临床抗体检查发现部分抗体结果呈阴性,滴度明显减弱,为有效;(3)治疗3个月后,临床抗体检查结果依然为阳性,为无效。

总体疗效=(总例数-无效的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为[n (%)],予以x 2检验;计量资料为(±s ),予以t 检验。

P 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 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体疗效达到了91.18%,常规组临床治疗总体疗效达到了76.47%,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总体疗效对比[n (%)]
小组病例显效有效无效总体疗效研究组3420(58.82%)11(32.35%)3(8.82%)31(91.18%)常规组3416(47.06%)
10(29.41%)
8(23.53%)
26(76.47%)
x 2 -12.126P
-<0.05
3 讨 论
在女性不孕疾病中,因为免疫性因素所引起的女性
不孕症状,在临床中比较常见,通常指的是女性生殖功能虽然一切正常,但是存在抗生育免疫证据,因此而引起的不孕。

女性免疫性不孕疾病涉及诸多种类,比如抗子宫内
2019年6月A 第6卷/第16期Jun. A. 2019 Vol.6, No.16
22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膜抗体、抗精子抗体、抗卵子抗体等等,其中抗精子抗体所导致的不孕在临床中比较多见,同种免疫形成的抗体或者是生殖系统抗原自身免疫,对卵子与精子的结合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进而导致女性患者不孕。

本文对照发现,研究组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后,临床治疗总体疗效达到了91.18%,而常规组进行西医治疗后,临床治疗总体疗效达到了76.47%,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说明中医辨证论治女性免疫性不孕的疗效确
切。

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参考文献
[1] 李映明,周从容,刘杨春.丹芷汤在女性免疫性不孕中的临
床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14(01):107-109.
[2] 付 楝,黄年平.滋阴补肾助孕汤治疗女性免疫性不孕疗
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2):3592-3594.
本文编辑:赵小龙
时间、术后治疗时长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镇痛泵使用率显著小于参照组,且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及随访期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及随访期内并发生发生率为2.56%,参照组为17.9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3 讨 论
全子宫切除术以开腹技术在临床诊疗中最为普遍,手术效果确切且应用的安全性较好,但对患者尤其是机体免
疫水平较差、气血亏虚的女性造成的损伤较大。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子宫切除中已近30年历史,其手术器械、设备及临床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优化及发展,目前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已趋于成熟,因其微创的特点,较好的弥补了常规开腹手术的不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中,如术中出血量、术后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长、切口愈合情况及镇痛泵使用情况方面,腹腔镜手术均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且术后恢复较快,切口愈合效果更好。

同时在围术期及随访期的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中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手术在预后方面的安全性更高。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s )
治疗相关指标观察组/39参照组/39t /x 2 P 术中出血量/mL 101.53±21.57164.74±30.817.582<0.05抗生素使用时间/d 4.58±1.05 6.39±1.76 5.141<0.05术后治疗时长/d 4.17±1.367.85±2.19 6.073<0.05切口甲级愈合率/%39(100.00)35(89.74) 3.590<0.05镇痛泵使用率/%
6(15.38)
22(56.41)
7.471
<0.05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及随访期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
组别阴道残端感染异常疼痛泌尿系统感染排尿功能障碍肠梗阻总发生率观察组/390(0.00)0(0.00)1(2.56)0(0.00)0(0.00)1(2.56)参照组/39
1(2.56)
2(5.13)
2(5.13)
1(2.56)
1(2.56)
7(17.95)x 2 4.582P
<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类安全有效、更为人性化的术式,更加符合现代外科中逐渐发展的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价值突出,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刘四华,林 敏.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
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4):4827-4828.
[2] 孙 丹.改进的腹腔镜阴式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开腹子
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J].实用医药杂志,2018,35(10):909-910.
[3] 姜 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
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8,5(29):49-50.
本文编辑:赵小龙
(上接1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