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明代传奇

合集下载

明清文学习题

明清文学习题

明清文学习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一、解释:1、《三国志演义》2、历史演义二、填空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着的(),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的名义刊印,更名为()。

6.()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三、简答1、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四、论述1、以曹操、诸葛亮、关羽为例分析《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

2、分析《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3、《三国志演义》为什么被称为“全景式战争小说”?第二章《水浒传》一、解释:1、《水浒传》2、英雄传奇二、填空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

2、宋元之际画家()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回、回、回三种。

()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4、将杨家将故事定型化的英雄传奇小说是(),叙岳飞抗金故事的英雄传奇小说是()。

三、简答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与招安结局?四、论述1、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2、以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为例分析《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方法。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一、解释:1、“吴中四杰”2、《郁离子》3、台阁体4、茶陵派5、八股文二、填空1、“吴中四杰”是指()、()、()和()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2、明初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最能体现其诗风的代表作是()。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第6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6.1 复习笔记一、明初传奇概述1.传奇的渊源及体制(1)传奇的渊源“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元杂剧也曾被称为“传奇”,因为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由南戏所升格的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曲作品的总称。

(2)传奇的体制经过元末明初的四大南戏之后,尤其是经过《琵琶记》的创作之后,南戏才开始逐步规格化,宫调系统也渐渐严密起来,传奇多系有名有姓的文人雅士所创作,文词自然也朝着典雅甚至骈俪的方向发展。

【名师点拨】明传奇既带有传统南戏的面貌,又拥有自己独特的风韵,与唐传奇也是名同实异。

因此,将其与南戏、唐传奇以及杂剧相对比,自然也成为考研试题中的应有之义,在这方面,考生应多加练习。

2.明初传奇的道学气和八股化(1)明初统治集团大力推行程朱理学,此时的传奇带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

如邱濬的《五伦全备记》,剧中情节全系图解伦理概念,毫无生活气息;邵璨的《香囊记》,也是一部宣讲封建礼教之作,它开辟了明代传奇骈俪化、道学化和八股化的源头。

(2)明初百馀种传奇中,较少受道学气和八股味污染的有《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等知名剧作,这些剧作中的人物形象反映出了英雄与历史本身的魅力,具有道学传奇与八股传奇无论如何也比拟不了的美感。

二、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是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

1.李开先的《宝剑记》《宝剑记》是李开先及其友人的集体创作,共52出,取材于小说《水浒传》,写的是林冲落草的故事。

其充满战斗激情的烈烈雄风,强悍地掠过明代开国后近两个世纪的沉闷剧苑。

其《夜奔》一场戏,至今还作为武生的看家戏而风靡场上,激荡人心。

2.四大声腔与昆腔的发展从明初到嘉靖约两个世纪内,在南方的众多地方声腔中,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脱颖而出,流播广远。

填空名词解释

填空名词解释

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一、填空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志演义》)。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三绝”之称。

《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七分事实,三分天下)。

《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3、目前所见最早的列国故事通俗小说是余邵鱼编写的___《列国志传》______。

乾隆年间蔡元放将其删改润色,更名为____《东周列国志》___________,成为最通行的本子。

清代褚人获编缀的____《隋唐演义》___一书是隋唐系统小说中最流行的历史演义。

第二章《水浒传》一、填空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大宋宣和遗事》),展示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

2、宋元之际画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71)回、(100)回、(120 )回三种。

(明末金圣叹)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4、繁本系统中今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百回本是汪道昆所序的(《忠义水浒传》)。

5、在《水浒传》的影响下,___《杨家府演义》_____描述了杨业一门的报国精神,塑造了杨门女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性英雄群像。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二、填空1、“吴中四杰”是指(高启)、(杨基)、(张羽)和(徐贲(ben))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明初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高启),最能体现其诗风的代表作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2、被正史推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宋濂。

3.刘基的散文体裁多样,而最出色的是寓言散文。

第四章明代中期诗文二、填空1、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

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攀龙)、(王世贞)。

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元明清文学复习总结资料

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元明清文学复习总结资料

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三国演义》语言的一大特色。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一、分期诗歌:以高启、杨基、袁凯等为代表;多生活在元明交替期,经元末战乱与明初高压统治,不作品表现时代创伤以及作家个人在特殊环境中产生明初的愁苦郁闷心态与反思人生的内容;格调凝重悲怆。

2.散文:以宋濂、刘基为代表;尤以传记与寓言散文著称;重抒发愤世嫉俗之感,叙事与刻画人物见一定功力1.“台阁体”风行,内容大多为“颂圣德,歌太平”。

2.艺术上讲究雍容典丽,缺乏生气。

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台阁体”风气。

2.李东阳作品虽留有“台阁体”痕迹,但也有侧重反映个人生活与精神的内容。

二、明初诗歌与散文1(1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①高启,号青丘子,最有成就、最早的诗人,代表作《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②杨基《眉庵集》(2)袁凯《海叟集》,因《白燕诗》得名“袁白燕”2、散文(1)宋濂:明朝开国文臣《宋学士文集》“以道为文”,文道一元论。

代表作《秦士录》、《送东阳马生序》(2)刘基: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

写景叙事的记叙文,如《活水源记》3、茶陵派:台阁体渐趋衰弱,茶陵派占主导首领李东阳(台阁体到前后七子的过渡人物,诗风仍带台阁体的痕迹,宗法杜甫,强调诗歌的语言艺术,钱基博说他有“开山之功”)前七子批评李东阳,却又继承其复古主张为茶陵人《怀麓堂集》。

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等人*台阁体:明初永乐、成化年间,上层官僚中形成的文风。

台阁主要是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

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台阁体内容贫乏,雍容典雅,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的文学团体,没有明确的集团宗派意识,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

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重模拟。

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笔记整理

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笔记整理

古代文学史第四册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1、白话小说就题材内容而言分为:世情小说、神魔小说、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

2、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是(《三国志演义》),取材于(《三国志》),最早刊本是(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万历年间吴观明刊《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240回合并成120回。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本”,对回目和正文做了较大的修改、增删,并做了详细的评点,这就是毛本《三国》。

现存最早的三国讲史话本有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印的《三国志平话》和内容大致相同的《三分事略》。

清代章学诚认为《三国志演义》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丙辰札记》)。

3、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另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

4、历史演义在明清还包括(列国系)、(隋唐系)和时事小说三类,鲁迅称之为(元明以来之讲史)。

5、余邵鱼《列国志传》: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关列国故事的通俗小说。

这部小说在《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秦并六国平话》等讲史话本基础上,据正史,采杂说,以时间为经,以国别为纬,叙述了从商纣灭亡到秦并六国800年的历史。

明末冯梦龙将其增补改写成《新列国志》,成为一部东周列国的演义小说。

清代乾隆时,杨庸将其删并,名为《列国志辑要》,同时蔡元放将《新列国志》略作删改润色后,加入一些夹注和评点,易名为《东周列国志》,共23卷108回,成为最后通行本。

6、《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与《隋唐两朝志传》是明代较早的两部隋唐系统的历史演义小说。

稍后文学性较强的还有《隋炀帝艳史》(根据《迷楼记》《海山记》《开河记》散步小说以及正史和其他史料编写而成)《隋史遗文》两书。

清代康熙年间。

禇人获将《隋唐两朝志传》《隋炀帝艳史》《隋史遗文》以及唐代卢肇所撰的《逸史》等剪裁连缀成《隋唐演义》一书。

稍后的《说唐演义全传》虽也取材隋唐故事,但实质上已经属于英雄传奇小说一类了。

第六章-明代传奇

第六章-明代传奇
第六章
明代传奇旳发展与繁华
明代传奇概况
一、概念界定
传奇名称旳演化:最早特指唐代旳短篇文言 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 元末明初时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 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范化、典雅化、声腔 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就成为不涉及杂剧在 内旳明清中长篇戏曲剧本旳总称。
明传奇: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演化而 成旳,以南曲为主旳中长篇戏曲旳总称。 带有浓厚旳南方戏剧特征,但又融合了 北曲声腔和元杂剧精髓。伴随四大声腔 发展起来。
《宝剑记》把林冲与高俅旳冲突写成忠与奸旳 斗争;突出了林冲正直不苟、嫉恶如仇旳人格精神; 林冲由小说中旳被动对抗变为主动出击。
2、梁辰鱼旳《浣纱记》,在戏剧史上有着主要旳 位置,一般被以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旳昆山腔谱曲 并表演旳传奇剧本。
一、沉重旳政治悲剧。 此剧热情赞美了勾践虚 心纳谏,与臣子团结一致,奋发图强旳精神以及范 蠡、文种等人忠贞不贰旳品格;而夫差旳刚愎自用、 信任奸佞、排斥贤良旳行为予以批判。作品明显地 寄托了作者对明代朝政旳不满和自己旳政治理想。
沈璟编有《南九宫十三调曲谱》被誉为“词 林指南车”。整顿昆曲曲牌达七百种。
沈璟旳理论主张
其一,基本出发点是提倡封建伦理道德。
其二,“本色论”,强调语言旳通俗自然。
其三,“声律论”,影响最大旳方面。
套曲【二郎神】《词隐先生论曲》说:“名为乐府, 须教合律度腔。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 嗓。”
二、高尚而又苦涩旳爱情剧。爱情要服从于政治 上旳需要。西施作为范蠡旳情人,却成了范蠡施展 美人计旳工具,对彼此都是一种巨大旳伤害。最终 范蠡看透世事,挂冠归隐,与西施漫游西湖去了。
3、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旳《鸣凤记 》。
全剧四十一出,极写奸相严嵩及其子严世藩独 断专行、残害忠良。他杀害了力主收复河套地域旳 大学士夏言、曾铣;兵部主事杨继盛上奏皇帝,痛 陈严嵩五奸十罪,又惨遭杀害;其妻亦殉节;吴时 中、张鹤楼、董传策等,联名弹劾严嵩,亦发配充 军;郭希颜以“不剪奸雄死不休”旳决心向朝廷进 谏,成果反遭毒手;最终,邹应龙、孙丕扬、林润 等人又经过波折旳斗争,严氏父子终于受到惩处。 作品称上述十大臣为“双忠八义”,热情赞美他们 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旳斗争精神,称誉他们是 “朝阳丹凤一齐鸣”。故以“鸣凤”为此剧命名。

明代文学填空题整理

明代文学填空题整理

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志演义》填空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有、、“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著的,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的名义刊印,更名为。

6.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第二章《水浒传》填空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

2、宋元之际画家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回、回、回三种。

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4、将杨家将故事定型化的英雄传奇小说是,叙岳飞抗金故事的英雄传奇小说是。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填空1、“吴中四杰”是指、、和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2、明初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最能体现其诗风的代表作是。

3.明初文名最著的作家是,最擅长创作散文。

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典故出自,作者是。

5、有明一代最擅长八股制义的作家,前数、,后推、胡友信。

第四章明代中期诗文填空1、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

2、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是、。

3、唐宋派的代表作家有、、、等,其中的成就最高。

第五章明代杂剧填空1、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以、为代表,把杂剧当作、的工具。

2、王九思的、康海的两部杂剧,创作倾向趋于社会伦理批判,使明代中叶的杂剧创作开始转型。

3、明代杂剧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是,其代表作是。

4、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研究南戏的专著。

第六章明代传奇填空1、明初伦理教化传奇的代表作是邱濬的和邵璨的。

2、明代中叶“三大传奇”是指、、,作者分别是、、。

3、明代传奇演唱的四大声腔是、、。

4、明代最著名的戏剧流派是以为首的昆山派,以为首的吴江派和以为首的临川派。

5、吴江派以为首,包括、、、、、等知名作家。

明代传奇

明代传奇


《无伦全备记》的作者丘浚,进士出身,官职 吏部尚书,曾任过文渊阁大学士,号称理学名臣。 他的这部剧,开篇就是“备他时世曲,寓我圣贤 言”,“若于伦理无关系,纵是新奇不足传”。 如此开宗明义,完全是高明《琵琶记》第一出 “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的翻版。在这种创 意之下,剧中虚构了一对异母兄弟五伦全、无伦 备的一生遭际,表现了他们处理君臣、父子、夫 妇、兄弟、朋友五伦关系的模范行为,全剧充斥 着儒家语录和伦理说教,几乎把《论语》中的重 要教义复述一遍,令人不能卒读。被明人斥为 “纯是措大书袋子语,陈腐臭烂,令人呕秽。” (徐复祚《曲论》)

从剧作精神看,明后期传奇最突出的倾 向是张扬个性解放,批判封建礼教。它通 常以婚恋自由作为具体演绎。于是出现了 远远超出一般才子佳人恋爱俗套的不朽作 品,如《牡丹亭》《娇红记》。 • 从声腔发展看,昆腔创作一枝独秀,大 部分传奇都是比较典雅的昆腔作品,同时 具备较高的文学品位。另外,民间的弋阳 腔与各地方戏的结合,也上演了不少丰富 多彩的传奇剧目,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

不过,《宝剑记》艺术上并不十分成功, 全剧结构松散,情节重复,只注意了以生 旦为主,重要人物鲁智深形象模糊;反面 人物陆谦、富安用墨过少;语言也偏于文 雅雕琢;并且不完全合律。其中较好的是 第37出《夜奔》,写林冲夜奔梁山时“专 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的复杂心理,写他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的 英雄失意,感慨苍凉,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现在仍是昆曲中的优秀剧目。
• 、沈璟的昆腔创作 • 沈璟(1553—1610),江苏吴江人。 进士出身,历任兵部、礼部、吏部主事、 员外郎。曾因事被贬,37岁时告病归隐。 晚年专意于戏剧理论研究和剧本创作近20 年,共改编创作17本昆剧,明为《属玉堂 传奇》,现存7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爱情悲剧中周朝俊的《红梅
记》写得较好。
四、吴江派群体与玉茗堂风格 影响下的剧作家
1、沈璟与吴江派 沈璟改编、创作了17本昆剧, 合称为《属玉堂传奇》。流传至今 的有《红蕖记》、《埋剑记》等。 沈璟的曲学主张比他的戏剧创作 影响大。
他的思想保守,倡导封建伦理
道德的气息比较浓厚;
本色论,强调语言的通俗自然;
《浣纱记》,原名《吴越春秋》。 写范蠡与西施的故事。 以范蠡、西施之间悲欢离合的爱 情为线索,将男女爱情与国事兴亡 结合在一起,将爱情主题与政治主 题融为一体。在戏曲史上具有开创 意义。
3、《鸣凤记》
传为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 它堪称戏曲史上较早、较完整 地反映当时政治事变的悲剧现代戏。
《鸣凤记》,写嘉靖年间夏言、 杨继盛等忠臣义士与严嵩及其党羽 殊死斗争的当朝实事。 “前后同心八谏臣,朝阳丹凤一 时鸣。”剧名即取此意。 它的最大贡献是第一次将当代的 重大政治斗争搬到舞台上,这对后世 的传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清代的 《清忠谱》就是受其影响的结果。
二、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1、李开先《宝剑记》
抒发心内愤意、化解胸中垒块,
以其充满战斗激情的烈烈雄风, 强悍地掠过明代开国后近两个世纪 的沉闷剧苑。
《宝剑记》全剧一共五十二出, 是第一部根据小说《水浒传》改编 成的戏曲。 情节作了较大的改动 :主导 思想是忠君爱国,剪除权奸,写 忠与奸的矛盾 这种改动,可能与嘉靖时的 黑暗政治有关。
声律论,强调戏曲创作要讲究
音律。
2、玉茗堂风格的剧作家
戏曲史上将宗汤、学汤较为
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们称为
“临川派”,或者称以汤显祖室名 为题的“玉茗堂派”。
强调男女至情,重视个人的感
情作用,以感情说反对道学家 的性理说;
强调语言要有文采; 意趣说,强调戏曲创作要讲究
内容。
剧作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 以奇幻之事承载浪漫风格, 以绮词丽语体现无边文采。 吴 炳 《西园记》《绿牡丹》 阮大铖《春灯谜》《燕子笺》 孟称舜《娇红记》
第六章
明代传奇的 发展与繁荣
一、明初传奇概述
♣ 明清传奇是不包括杂剧在内的
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 明代戏曲在音乐上规格化,宫
调系统也比较严密,文词典雅。
♣ 明初的传奇带有浓厚的伦理教化
意味。
1、邱濬《五伦全备记》传奇是 明初枯燥无味的道学戏剧的发轫之作。 2、邵璨《香囊记》开辟了明代 传奇骈俪化、典雅化和八股化的源头。 3、明初百馀种传奇中,较少受道 学气和八股味污染的有《精忠记》、 《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 等知名剧作。
2、四大声腔与《浣纱记》
戈阳腔 余姚腔 海盐腔 昆山腔 嘉靖中叶,魏良辅改革并推进了 昆山腔的发展。使昆腔脱颖而出。 “清柔婉折” “出乎三腔之上”。 2001年世界文化遗产“人类口头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共 有的财富。
梁辰鱼的《浣纱记》是第一部 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 奇剧本。 是一出极为崇高而苦涩的爱情 悲剧,又是一出沉重的历至崇祯年间,传奇创作进 入了高潮期和繁荣期。
以汤显祖为杰出代表的临川派
传奇作家,和以沈璟为带头人的吴 江派,在传奇的创作和理论上也形 成了自己的特点。
1、高濂的爱情喜剧《玉簪记》 脍炙人口,饶有风趣。是中外观众 喜闻乐见的轻喜剧。
2、孙钟龄的《东郭记》和《醉 乡记》,合称为《白雪楼二种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