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刘三姐

合集下载

关于刘三姐的作文

关于刘三姐的作文

关于刘三姐的作文
“嘿,你们知道刘三姐吗?”我一脸兴奋地问着身边的小伙伴们。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几个小伙伴聚在村子里的老槐树下,准备找点乐子。

微风轻轻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倾听我们的谈话。

“当然知道啦!刘三姐那可是唱歌的一把好手。

”小明抢着回答道。

“对对对,她的歌声可好听了,又响亮又动人。

”小芳也跟着附和。

我笑着说:“我好想去看看刘三姐唱歌的地方呀,听说那里可美了。


“哎呀,那有啥难的,咱们可以想象一下呀。

”小刚提议道。

于是,我们闭上眼睛,开始想象刘三姐站在青山绿水之间,放声歌唱的画面。

那歌声仿佛穿越了时空,在我们耳边回荡。

“哇,我好像真的看到刘三姐了,她穿着漂亮的衣服,站在山顶上唱歌呢。

”我不禁感叹道。

“哈哈,我还看到好多人在给她鼓掌喝彩呢。

”小明笑着说。

我们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想象着,仿佛真的置身于刘三姐的世界里。

突然,我睁开眼睛,说道:“要是我们也能像刘三姐那样勇敢地唱歌,那该多好呀!”
“怕啥,我们现在就唱!”小刚大声说道。

于是,我们在老槐树下,放声歌唱起来,虽然歌声并不完美,但我们却无比开心。

那一刻,我们仿佛变成了小小的刘三姐,用歌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刘三姐啊刘三姐,你就像是一道光照亮了我们的生活。

你的勇敢,你的歌声,让我们懂得了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要像你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定地唱出自己的心声。

我们虽然只是普通的孩子,但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绽放属于我们的光芒。

这就是刘三姐带给我们的力量,带给我们的启示。

刘三姐五年级作文(通用13篇)

刘三姐五年级作文(通用13篇)

刘三姐五年级作文(通用13篇)刘三姐五年级作文篇1刘三姐是中国壮族民间传说中的一个美丽歌仙,她有许多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她优美动人的歌声风靡整个东南亚,寻访刘三姐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

今天,我们全家慕名来到印象。

刘三姐天然剧场,我们想寻找我们想象中的刘三姐。

随着甜甜的的歌声,印象。

刘三姐剧场表演正式开始了。

五颜六色的灯光,映出了十二座山峰的美,天穹也广阔无际,放眼望去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是那么的秀丽。

无数的红绸带飘浮在漓江上,红色的灯光照射在水面上,清澈的漓江顿时变成红色的海洋。

红绸带随着音乐起起落落,红绸带举起来,仿佛红色的彩虹,放下去犹如红色的地毯,这一举一放,我们激动的心更加热烈。

月亮船出来了,随着月亮船的摆动舞者的舞步是那么轻盈飘渺,无数的灯火船围绕的月亮船,“桂花树”和“神仙亭”也缓缓向月亮船“走”来,水上的灯光不时地变换颜色,五彩缤纷,象似要举办盛大的宴会。

突然一片漆黑,黑暗中一个人影亮了,二个人影亮了,“发光人”一个排着一个向水上长廊走来,队伍越来越长,越来越长,非常壮观,队伍停止了,灯光又一闪一闪的,一会儿变成了金黄色的灯光,表演者们瞬间又变成了一朵朵金银花,无数的惊奇犹如梦幻般。

一个小时的表演很快就过去了,印象。

刘三姐我永远铭记在了心中。

刘三姐五年级作文篇2暑假,我和弟弟去了桂林阳朔,看了有名的“印象刘三姐”。

一走进表演场地,美丽的迎宾小姐给我们发了一件一次性的塑料雨衣,难道要下雨了吗?我心里很疑惑。

趁着表演没开始,我们下去看舞台。

舞台就是漓江的一个分支点,人们在水上分别搭了两条路,成了一道小小的弧形,路的后面都是江水,水的两边围着山,山上五彩的灯射过来射过去,山上水上光影璀璨。

山的后面还能看见五座山,真是壮观。

走下舞台,我觉得奇怪:听别人说,这场表演有一千多演员,舞台这么小,怎么能站得下呢?表演一开始,我的谜团就被解开了。

音乐一响起,只见许多人举着火把小跑着登上舞台。

后来还有许多演员从水里升了起来,怪不得舞台这么小。

《2024年刘三姐形象的符号学研究》范文

《2024年刘三姐形象的符号学研究》范文

《刘三姐形象的符号学研究》篇一一、引言刘三姐,作为中国民间文化中一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女性形象,其故事和形象在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广为流传。

她以其独特的性格、智慧和歌声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和尊敬。

本文旨在运用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对刘三姐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二、刘三姐形象的符号学分析(一)刘三姐形象的符号构成刘三姐形象的符号构成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风格和地域文化等方面。

其中,人物形象是刘三姐形象的核心,她以其独特的性格和智慧成为了民众心中的偶像;故事情节则通过一系列的符号性事件,展现了刘三姐的智慧和勇气;语言风格则以独特的歌谣形式,传递了刘三姐的智慧和情感;地域文化则通过刘三姐的形象,展示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

(二)刘三姐形象的符号解读1. 人物性格与智慧的象征刘三姐形象中最重要的符号之一就是她的性格和智慧。

她以其机智、勇敢、善良的性格,成为了民众心中的楷模。

她的智慧不仅体现在与恶势力的斗争中,还体现在她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中。

这些性格和智慧的象征,使得刘三姐形象具有了普遍的价值观和道德意义。

2. 歌谣与情感的表达刘三姐的另一个重要符号就是她的歌谣。

她的歌谣以独特的韵律和情感,传递了她的智慧和情感。

这些歌谣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通过分析这些歌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刘三姐形象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念。

3. 地域文化的体现刘三姐形象还体现了地域文化。

她所处的环境和背景,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

通过对这些文化元素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刘三姐形象的独特性和普遍性。

三、刘三姐形象的象征意义(一)智慧与勇气的象征刘三姐形象成为了智慧与勇气的象征。

她以其机智、勇敢、善良的性格,成为了民众心中的楷模。

她的形象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地坚持自己的信念,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二)民间文化的代表刘三姐形象还是民间文化的代表。

她所处的环境和背景,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

刘三姐和莫老爷对山歌作文

刘三姐和莫老爷对山歌作文

刘三姐和莫老爷对山歌作文在那风景如画的广西壮族地区,流传着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刘三姐和莫老爷对山歌。

说起这刘三姐,那可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歌仙。

她模样俊俏,歌声清脆嘹亮,就像那山间清澈的溪流,能直直地淌进人的心里。

而莫老爷呢,是当地有钱有势的财主,仗着自己的财势,平日里总是趾高气昂的。

这一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莫老爷听闻了刘三姐的美名,心里头打起了小算盘。

他心想,这刘三姐不过是个乡下丫头,能有多大的能耐?我倒要会会她,让她知道知道我的厉害。

于是,莫老爷摆下了对歌的场子,还特意请来了不少文人雅士,想要在众人面前好好羞辱一番刘三姐。

刘三姐得知这个消息后,丝毫没有畏惧。

她身穿壮族的传统服饰,头上戴着精美的银饰,大大方方地来到了对歌的场地。

莫老爷一看刘三姐来了,眼睛一眯,开口就唱道:“我莫家钱财堆成山,绫罗绸缎穿不完。

你这小小刘三姐,怎敢与我来比攀?”刘三姐微微一笑,清脆的歌声随即响起:“你莫家钱财来路歪,坑蒙拐骗把人害。

绫罗绸缎身上穿,心黑怎配好穿戴。

”莫老爷一听,脸色顿时变得阴沉,接着又唱:“我莫家田地千万顷,粮仓满满谷满囤。

你个穷丫头没饭吃,还敢在此瞎逞能。

”刘三姐不紧不慢,歌声更加响亮:“你莫家田地霸来的,百姓血汗被你欺。

粮仓虽满心不善,终有报应等着你。

”周围的百姓们听到刘三姐的歌声,纷纷叫好。

莫老爷气得直跺脚,继续唱道:“我家高宅大院深,奴仆成群威风凛。

你住茅屋草棚间,莫要在此胡言论。

”刘三姐双手叉腰,眼神坚定地回应:“你家宅院如囚笼,锁住贪婪与虚荣。

我虽茅屋心自在,快乐胜过你千重。

”这一来一往,莫老爷是越来越着急,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

而刘三姐却是越发从容,歌声如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停顿。

莫老爷喘着粗气,又唱:“我莫家有权又有势,官府都要让三分。

你个黄毛小丫头,快快认输莫丢人。

”刘三姐昂首挺胸,大声唱道:“你有权势行不义,百姓心中有杆秤。

善恶到头终有报,你的末日快来临。

”此时的莫老爷已经是面红耳赤,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刘三姐观后感作文

刘三姐观后感作文

刘三姐观后感作文《刘三姐》是由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代表作品,该剧改编自山西民间戏曲《白水滩刘三姐》,旨在通过讲述女性励志成才的故事,探讨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关系。

观看《刘三姐》后,让我对女性角色的坚强与勇敢有了新的理解,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戏剧艺术的魅力。

这部戏剧中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刘三姐这个是非常生动而又富有个性鲜明的女性角色。

她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农村女孩,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的坚韧和毅力感染了我,使我重新认识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目标的决心。

刘三姐在剧中的表现让我感受到了她的独特魅力和对自由追求的渴望。

她虽然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但她从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面对社会的种种阻碍和压力时,她始终保持坚强,始终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她的勇敢和决心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意识到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才能够最终取得成功。

除了刘三姐个人的努力,我也对剧中其他角色的刻画印象深刻。

傅秀英、倌儿、年轻焦大等角色都展现了丰富的个性和复杂的人性。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故事和追求,他们与刘三姐之间的互动又展示了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不平等。

这些角色的刻画让我反思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也让我重新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剧中的音乐和舞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和舞蹈作为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和演员的配合,将情感传递给观众。

剧中的音乐旋律动听,舞蹈动作优美,使整个剧目更加生动。

音乐和舞蹈的融入,为剧情增添了动感和美感,让我沉浸其中,感受其中传递的情感。

通过观看《刘三姐》,我对戏剧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戏剧能够通过舞台的表演、音乐和舞蹈等方式,将人物的情感和故事情节展现给观众。

观众通过欣赏剧目,能够感受到剧中角色的喜怒哀乐,也能够从中得到自己的思考和启发。

戏剧艺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能够让观众体验到真实而又丰富的情感世界。

总之,《刘三姐》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感染力的戏剧作品。

印象·刘三姐优秀叙事作文

印象·刘三姐优秀叙事作文

印象·刘三姐优秀叙事作文印象·刘三姐是去桂林旅游必看的一个节目。

据众人所知,印象·刘三姐是张艺谋所编译的。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大吃一惊啊!在里面,一共有几万个人。

时间不长也不短,70分钟就能演完。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并不是在陆地上演的,而是在漓江的水面上演的。

可以称为是稀少的奇观啊!好不容易挨到了晚上了,我带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现场。

哇,人爆满了。

整个场面一共有几十万个人啊!我赶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节目马上就开始了。

5、4、3、2、1。

突然,漓江上面的山亮起了灯光,我不禁想:太壮观了!既然晚上的山上既然会亮光。

这应该要费很多资源要弄得出吧!马上,迎面而来的就是传说中的刘三姐。

她那优美的舞姿,站在小船上——真美!山的影子倒影在水面中,就像一位仙女在梳妆似的。

不知道从哪奔出来了一个弯弯的月亮,接着,月亮的.上边出来了一位美丽的女孩,她身穿白色纱衣,在月亮上翩翩起舞。

她那优美的舞姿就像是守护月亮的天使。

在月亮后面,一个个女孩身穿荧光衣服,一个个走了出来。

“一二三四五六七……”大家都数了出来。

接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数不清啊!我猜想:这里面大概有5000个人吧!他们走成一条队,表演了一会儿后,身上的荧光衣突然又变了金色,接着就是白色、蓝色、紫色……不久,迎面走来的一些青年。

他们在我们的面前演唱歌曲。

个个都开开心心的。

就好像在办喜事似的。

唱完后,便和我们道谢就结束了!虽然就短短70分钟中,我见识到了不同的奇观。

这一次旅游,真是使我受益匪浅啊!。

刘三姐作文450字

刘三姐作文450字

刘三姐作文450字
《刘三姐》
你们知道刘三姐吗?她可是我们广西的大名人!
刘三姐唱歌可好听啦,她的歌声就像黄鹂鸟一样清脆悦耳。

有一次,地主莫怀仁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可不怕他,站在山上唱起歌来,把莫怀仁气得脸都绿了。

她唱的歌都是咱们老百姓的心里话,比如“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大家听了都拍手叫好。

刘三姐不仅歌唱得好,还特别勇敢和聪明。

她用歌声和智慧打败了那些坏地主,让老百姓能开开心心地唱歌。

我觉得刘三姐真了不起,我也要像她一样勇敢,还要学会唱好听的歌。

我希望你们也能听听刘三姐的歌,一定会喜欢上她的!
《刘三姐》
在我们广西,有一个特别厉害的人物,叫刘三姐。

刘三姐长得漂亮,歌声更是动人。

听我爷爷说,有一回,刘三姐和几个姐妹在河边洗衣服,一边洗一边唱歌。

那歌声传到了地主的耳朵里,地主派了很多人来抓她们。

可是刘三姐一点儿也不害怕,她站在大石头上,对着地主的人唱歌。

那歌声就像有魔力一样,把地主的人都迷住了,都忘记了要抓刘三姐。

刘三姐唱的歌可有意思啦,都是讲咱们老百姓的生活,讲劳动的快乐。

我也想像刘三姐那样,能唱出好听的歌,给大家带来快乐。

刘三姐是我们广西的骄傲,我要向她学习!。

论电影《刘三姐》的音乐魅力音乐论文

论电影《刘三姐》的音乐魅力音乐论文

论电影《刘三姐》的音乐魅力_音乐论文音乐论文摘要:电影《刘三姐》的歌曲时至当前仍然在受到人们的喜爱,自问世至今已有诸多研究,但着重点多是对广西民俗、文化、旅游、经济的关联性,对于其思想性、艺术性特别是音乐魅力方面的研究不多。

本文立足于音乐的民族特色、音乐的喜剧元素方面,对电影《刘三姐》的音乐魅力进行探究。

关键词:刘三姐;音乐;民族特色;喜剧前言:电影艺术中的音乐与纯音乐相比较,故事情节虽然束缚了音乐的想象空间,但在视觉的补充下,电影艺术里的音乐会更加具体和形象,甚至有时候我们无法分清是被剧中人物感动还是没音乐感动。

因为往往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作品的主题音乐会被人们长时间传唱,因为一旦人们想起它,片中人物便会历历在目。

电影《刘三姐》便是这样一部以主题音乐被传唱大江南北,至今不衰的电影作品。

本片以广西各地壮族民歌歌曲调为基础,融合了包括汉族在内的多个民族的音乐元素,用现代音乐技法进行再度组合,从而散发出更加耀眼的艺术光芒。

一、音乐的民族特色电影《刘三姐》于1963年获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音乐奖、最佳摄影奖和最佳电影美工奖。

虽然已是上个世纪的电影,但是时至今日电影《刘三姐》的歌曲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辈份、年代和地域的局限。

故事以唱歌为中心展开叙事,充分再现了壮族人民能歌善唱、以歌代言的民族传统,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了一种将充满诗情画意的漓江水与优美抒情的音乐完美地融于一体的魅力意境。

本片以广西作为拍摄地点,将富有壮族特色的歌唱词与其他民族的音乐精华融会提炼,曲调更优美,民族特色更鲜明。

片中音乐是由优秀民族音乐家雷振邦先生谱曲, 乔羽填词。

歌由广西彩调剧团刘三姐的扮演者傅锦华配唱,音色清亮甜润,犹如锦上添花。

配乐由长影乐团演奏,音响经特殊塑造,更为美妙动听。

片中还切合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物,配以不同艺术风格的演唱方式,增强了美学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主要有:1.独唱:如影片第一个镜头就是“歌”,三姐唱着《顶有花脚香》,摇着竹筏唱着出场,“顶有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心中有了不平事,歌如火出胸膛……”接着就与老渔翁和阿牛用“歌”对上了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象刘三姐
唱山歌来嗨
这边唱来那边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嗨
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

刘三姐,这一传奇式的壮族女子,一生光彩照人,死后又流芳百世,历史中的刘三姐,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大多对她的记载都泯没了。

不过,我们来到广西那片古老而又魅力的地方,去寻找她的点点滴,试图还原我们印象中的刘三姐。

关于刘三姐的最早记载大概要数南宋王象之《舆地纪滴胜》的《三妹山》:“刘三妹,春州人,坐于岩石之上,因名。

”这条文献被清代《蕉轩随录》做了放大:“广东阳春县北八十里思良都铜石岩东之半峰,相传为李唐时刘三仙女祖父坟,今尚存,春夏不生草。

刘三仙女者,刘三妹也。

《寰宇记》、《舆地纪胜》均载阳春有三妹山,以三妹坐岩上得名,今不知何在。

”刘三姐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在1958年《刘三姐彩调剧》创作组经过深入民间采风,认定刘三姐是罗城人,从罗城县城往怀群镇方向走40多里的乡间公路,就可以看到这两块大石头,“三姐望乡”和“秀山看榜,这些证实了她。

在广西,刘三姐有歌仙著称,“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

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将这一天定为壮族的全民性节日──“三月三”歌节。

每年的这一天,自治区
首府南宁市及其他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

歌节期间,岭南壮乡四海宾朋云集,歌如海,人如潮。

那不绝于耳的嘹亮歌声,寄托着人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民间传说中的刘三姐故事是一个纷繁的、相互歧异的话语渊薮。

这里既有同一阶层民众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也有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既有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有浪漫的幻想、鬼神巫术的观念。

由于该传说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间的流传、衍化,造成故事的累层堆积、互为关联、互相矛盾的结,就这样,时间把刘三姐,时间太长了,我们只能用音箱的点点滴滴,继续说下去,故而有印象刘三姐。

印象中的刘三姐,或是英雄,唱山歌,斗地主;又或是热爱唱歌,热爱生活,人间歌仙,所以人间有三月三节;“三姐”又或是敢爱敢恨,冲破封建,崇尚爱情的古代女子,有歌证:“恋九年,我俩结交定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对爱情的向往和至死不渝;又或是。

不管怎样,民间传说中的刘三姐故事蕴涵了民间伦理、民间智慧、民间想像、民间情趣,这些是刘三姐传说中最具魅力、活力的地方。

民间伦理:刘三姐好歌,其兄嫌她唱歌耽误工作,将藤蔓砍断致其死亡。

此故事可见出实用伦理与浪漫自由性格之间的冲突。

刘三姐貌美歌好,被财主看上,而刘三姐却喜欢上了一个普通人家的青年。

刘三姐因此遭受迫害,最终刘三姐升仙,财主受惩罚。

民间智慧:刘三姐为惩罚财主,将财主骗至岩洞内,封闭洞口。

民间想像:天生丽质、
天性好歌的刘三姐被想象成非凡人物,在完成了她的俗世因缘后升天成仙。

民间情趣:刘三姐天性好歌,成为民间歌仙。

嘴快、歌好,山歌的主题既包括种种民间生活知识、场景,更包括了民歌最重要的爱情主题,刘三姐传说中的这些性格特征、山歌内容往往与天真、轻松的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造成种种喜剧性结果。

刘三姐与三秀才对歌充分体现这一特色。

人们没有忘记刘三姐,而相反地是后人们一代一代努力的从印象中挖掘刘三姐,完善刘三姐。

电影《刘三姐》是在广西歌舞剧《刘三姐》的基础上进一步改编而成的,在歌舞剧《刘三姐》中,刘三姐已经成为阶级斗争领袖,领导农民群众与地主、官府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但这部歌舞剧还是体现了相当浓厚的民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与当时流行的阶级斗争主题形成一种有趣的映衬。

在后人的苦苦追求和等待下,2004年有张艺谋导演的大型真实山水情景剧《印象刘三姐》横空出世,给等待的后人和寻觅的后人交了答卷。

五年磨一剑,张艺谋为了完善刘三姐可谓是竭心竭,他们在创作时曾有极大痛苦,为什么呢?痛苦是跟这些演员无法沟通,痛苦是这些演员是散兵游勇,因为他们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江上打渔的人,让他们数八拍,让他们记音乐简直是天方夜谭;是啊,质朴的渔人们不会记牌子,但他们会唱山歌,他们懂得自然的和谐。

正是这种自然才是刘三姐文化的精髓。

张艺谋曾经说过:与其说这些打渔人不了解我们,不如说是我们这样的城里人打乱了他们那种自然的生活状态。

到后来就有了04年的《印象刘三姐》。

在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进行世界最大的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被著名音乐家谭盾称之为“21世纪最前卫的作品,走到了世界潮流的前端”,这就是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任总导演,梅帅元任总策划、制作人,有67位中外著名艺术家加盟创作,600多名演职人员参与演出,109次修改演出方案,投资近1亿元人民币,历经5年零5个月后诞生的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现在每天都在广西桂林阳朔县刘三姐歌圩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演出,成为桂林永久性旅游演出的经典品牌。

全世界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于今年3月20日正式公演到现在已经有109场了,吸引了近20万中外观众欣赏。

“五年磨一剑”的新版《印象·刘三姐》给近千名中外观众带来的是动人的山歌,梦幻的漓江及感怀的印象。

这也反映出世人们对张艺谋的认可,也彰显出刘三姐文化的魅力和世人对刘三姐的追捧。

张艺谋注定在寻找刘三姐的这条路线上,大放光彩,他印象中的刘三姐有红色的山歌印象,绿色的家园印象,蓝色的情歌印象,金色的渔火印象,银色的盛典印象。

分别对应着爱唱歌的刘三姐,热爱家园的刘三姐,崇尚爱情的刘三姐,热爱生活的刘三姐,和质朴美丽的刘三姐。

演出以“印象·刘三姐”为总题,在红色、白色、银色、黄色四个“主题色彩的系列”里,大意地将刘三姐的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不着痕迹地融入山水,还原于自然,成功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被称为“与上帝合作之杰作“。

《印象•刘三姐》是对自然景观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与激活提出了如下口号作为《印象•刘三姐》理念:“向传统致敬!向自然致敬!向生命致敬!”[6]所谓“向传统致敬”,是向电影《刘三姐》中尚保存的刘三姐民间传说中的民间伦理、民间智慧、民间想像、民间情趣进行现代背景下的创造性回归,使这些文化传统所蕴涵的活力、魅力通过现代理念、现代手段成型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形式,进入到当下的文化氛围中。

所谓“向自然致敬”,是要在已经深入人心的桂林漓江山水中进一步发掘出自然与人相互感应、激发后所达至的境界,此一境界乃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化境。

而同时,张艺谋所创造的这一境界,又是带着浓厚的张艺谋风格的,是充分现代的、时尚的,是经由现代传播媒介手段制作并且传输的,散发出浓烈的现代媒介文化气息。

所谓“向生命致敬”,是将电影《刘三姐》、刘三姐传说、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中的人性因素浓墨重彩地凸显出来,使这一富于特色的文化资源在经过一系列复杂工序后,在《印象•刘三姐》中转化为极富魅力的艺术元素,成为该产品的重要卖点。

山峰的隐现、水镜的倒影,烟雨的点缀,竹林的轻吟、月光的披洒随时都会加入演出,成为最美妙的插曲。

晴天的漓江,清风倒影特别迷人;烟雨漓江赐给人们的都是另一种美的享受;细雨如纱,飘飘沥沥;云雾缭绕,似在仙宫,如入梦境……张艺谋没有在寻找刘三姐的这条道路上走到尽头,但他无疑是走的最远。

恋九年,我俩结交定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参考文献]
[1] 钟敬文.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 闻捷.红装素裹——漫谈《刘三姐》歌词的语言和表现手法
[A].歌舞剧《刘三姐》评论集[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62.
[3] 林南.《印象•刘三姐》的资本故事[J].阳光之旅,2003,(6):57—58.
[4] 阳光之旅策划.投资桂林[J].阳光之旅,2003,(5):87—88.
[5] 扈海鹂.解读大众文化——在社会学的视野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 任真.寻找刘三姐[J].阳光之旅,2O03,(6):46.
[7] 《印象•刘三姐》备受争议张艺谋是此剧灵魂[DB/
OL]/newspage/htm,2OO4一
05—16/2005—02—20.
[8] 《印象•刘三姐》引发旅游经济连锁反应[DB/
OL]./gzrb/gO403/ca680215.htm,2004—09—13/2005—02—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