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一必修1 2.3细胞质导学案1

浙科版高一必修1 2.3细胞质导学案1
浙科版高一必修1 2.3细胞质导学案1

浙科版高一必修1 2.3细胞质导学案1 一、目标导航

二、知识网络

三、导学过程

1、细胞质是由细胞溶胶和各种细胞器构成

2、细胞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___细胞溶胶______

3、核糖体由 RNA和蛋白质组成,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4、质体存在于植物和藻类细胞中,分为白色体和有色体,有色体中最为重要的一类是叶绿体,叶绿体由双层膜、基质和基粒构成,基粒是由含有叶绿素和其他色素的光合膜垛叠而成的膜系统。

5、线粒体由外膜、内膜、基质构成,是细胞有氧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线粒体中还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6、区别八种细胞器形态、结构、功能等

细胞器的分类总结

(1)膜结构:

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无膜结构有:核糖体、中心体

生物浙科版必修一基础知识整理

生物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一节分子与离子 1、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C、H、O、N等。 2、C 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O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 第二节无机物 1、无机化合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3、细胞或生物体的含水量越高代谢越旺盛。 4、水的生理功能:①代谢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都必须在水环境中才能进行。②良好的溶剂,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③水分子间存在的氢键,使水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④参与生化反应过程 5、无机盐在细胞中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6、无机盐的作用: 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包括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渗透压、酸碱平衡、兴奋性;如血液中缺Ca会发生抽搐现象 ②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是构成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是血红蛋白主要成分,Ca 是动物和人体骨骼及牙齿中的重要成分。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糖类 (1)糖类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结构单元是单糖,是主要能源物质。 (2)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 2、脂质

(1)脂质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2)分类①油脂:储能、维持体温②磷脂:构成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④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蛋白质 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1)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 种 (2)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等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S等元素(3)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4)氨基酸分子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氨基酸缩合形成蛋白质: 形成方式:脱水缩合, 形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表示为—CO—NH—。 3)关于氨基酸缩合反应的计算: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①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脱掉n-1分子水,形成n-1个肽链,至少有-COOH 和-NH2各1个 ②若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则脱掉n-m分子水,形成n-m个肽链,至少有-COOH 和-NH2各m个③若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2)中形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示为100n-18(n-m)。 4)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氨基酸多肽链蛋白质 5)蛋白质种类多样的原因:(1)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2)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 (3)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4)肽链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江苏省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一《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星期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 ⑤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⑥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⑦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 ①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②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 ③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④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 ⑤联系人们对待货币的不同看法,说明应当如何对待金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 ②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币假钞的意识,增强法治意识 ③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课标导学】 (一)商品 1、含义 商品是用于。 2、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 含义:使用价值是指。 (2)价值 含义:商品的价值就是指。商品交换实质上是。 (二)货币 1、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 2、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从中分离出来,地充当的。 3、货币的本质是。 一般等价物的含义: 4、货币的职能 (1)含义: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它是的体现。 (2)根源:在于货币的。

(3)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A.含义:货币所具有的其他一切商品的职能。B.计量单位: C.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表现出来的。 D.特点: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货币,只需要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A.含义:货币充当的职能。 B.商品流通的含义、公式及对生产者的启示: 含义:以为媒介的。 公式: 启示: C.特点: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用的货币,不能用的货币。(4)其他职能:、、 5、货币流通规律: (三)纸币 1、产生 。 2、含义。 纸币是。 3、纸币的优点 4、纸币发行规律 (1)发行规律: 。 (2)回忆: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合作探究】 1.【思考】一件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探究】P6摔坏的一定是商品生产者。

浙科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浙科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载体蛋白叙述错误的是() A.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糖蛋白都具有特异性 B.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并接受信号分子的作用 C.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 D.糖蛋白和载体蛋白空间结构不同导致功能不同 2.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B.糖类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C.糖原、淀粉、脂肪都能作为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磷脂 3.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撤去光照,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ATP增多,NADPH减少B.ATP减少,NADPH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D.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4.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染色体数加倍和DNA分子数加倍 B.染色体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 C.着丝点的分裂和核膜核仁形成 D.赤道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5.如图表示人体内某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则反应速率上升 B.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 C.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D.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6.英国医生塞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的实验中发现,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其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该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 A.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 B.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 D.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版导学案:2.2《价格变动的影响》导学案

第2课时价格变动的影响 目标引导 1.知识目标:(1)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2)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3)知道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4)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2)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3)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预习检测 一、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①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②对它的购买。③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较小,④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2.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将⑤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⑥。 (2)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⑦,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⑧。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集中表现在:调节⑨,调节 ⑩。 从2015年2月上旬开始,从上海、杭州飞往各地的许多热门航线机票价格明显上涨,除夕前一周的机票最为热门,2月16日(腊月二十八)为最高峰,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回答1~2题。 1.多数热门航线机票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表明( )。 ①A.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②B.②价格变动影响需求量③ C.③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④ D.①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②③④④ 2.对于出行者来说,飞机和火车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交通工具。如果飞机票涨价,而火车票价不变,会出现( )。 A.乘飞机的人增多,乘火车的人减少 B.乘火车的人增多,乘飞机的人减少 C.乘飞机和乘火车的人都增多 D.乘飞机和乘火车的人都减少 3.企业要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占据优势,就要( )。 A.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个别劳动时间 B.增加个别劳动时间,增加商品劳动含量 C.降低商品价格,扩大商品市场需求量

完整版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整理归纳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1. 生物以细胞为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如果要进行生命活动, 前提条件是保证细 胞的完整性。病毒无细胞结构,但也要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 2. C 、H 、O N 在生物体内含量达 96.3%,其中C 是生物体核心元素, 0是活细胞中含 量最多的元素。 3.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4. 无机盐对维持血浆正常浓度、 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非常重要。 哺乳动物血液 中CaT 含量过低会导致抽搐。Mg + 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卩£+ 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a.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b.动物细胞储能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则是淀粉 c.直接能源物质:ATP e.最终能源物质:光能 7. 植物细胞特有糖类:果糖、纤维素、麦芽糖、淀粉 动物细胞特有糖类:乳糖、糖元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糖类: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 8. 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9.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 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 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 。R 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0. 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见下图: H I H^—(f —COOH

11. 氨基:-NH2;羧基:-COOH 肽键:-CO-NH- 12. 不同的蛋白质差别在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13. 假设有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条链,则: 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m-n ; ②至少有n个氨基,n个羧基游离; ③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x总数-18 x(m-n) 14.核酸分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单体为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单 体)以及核糖核苷酸(RNA勺单体)。 第二章:细胞概述 1. 胡克第一次看到了细胞,但他看到的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 2. 生物体的增大,不是由于细胞体积的增大,而是由于细胞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为 什么那么小的原因在于:a.细胞核能够控制的范围有限; b.细胞体积越小,则表 面积与体积之比就相对较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 3. 根据细胞核有无核膜包被,可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主要是细菌,如 蓝细菌(蓝藻)、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等。真核细胞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霉菌、食用 菌、酵母菌)等。 4. 质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性。 5. 质膜最基本的结构是脂双层,也称为单位膜,主要是磷脂分子。质膜中还有膜蛋白, 也具有流动性。细胞识别、免疫等功能主要由糖蛋白完成。 6. 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物质可以随意进出细胞壁。 7. 叶绿体:双层膜,含少量DNA。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只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细胞中,如洋葱根细胞中一般没有叶绿体。 &线粒体:需氧呼吸主要场所;含少量DNA。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9.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来源于核仁。 10. 中心体:无膜,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11. 液泡:单层膜。含有色素,使植物的花和果实有颜色。液泡中的细胞液含有无机盐类、糖类、氨基酸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学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习目标: 1、说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目标; 2、记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能够针对宏观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角度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学习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学习过程: 一、新知预习(课前) (一)自主探究(自主探究课本82-84页相关内容,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自主探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结合在—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3)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3.把坚持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条宝贵经验。 自主探究2——加强宏观调控 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加强宏观调控是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弥补的不足,从而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决定的,及

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宏观调控的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和。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增加就业,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1)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和,通过对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政策和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 (2)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和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3)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4)总之,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手段和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温馨提示】 1、比较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1)联系:市场调节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宏观调控被称为“看得见的手”,两者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它们相互补充。市场调节是基础性的、第一位的手段,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就我国而言,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缺一不可。 (2)区别: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修整版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总结修整版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D、H、O、N 2、水在细胞中的作用:①作为溶剂②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③调节体温 3、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1)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2)无机盐还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还原糖的检验:本尼迪特,加热,变红黄色 生) 油脂的检验: ①制片②染色(用吸水纸吸去表面的水,再用滴管将苏丹Ⅲ染液滴在切片上,静置2~3min。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再在切片上滴加1~2滴50%的乙醇溶液,洗去多余的染料)③制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再在切片上滴加1~2滴水,盖上盖玻片)④观察(脂肪颗粒被染成橙黄色低倍镜→高倍镜) 6、蛋白质 (一)生理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比喻为“建筑材料”。 2、有推动化学反应的作用。即生物催化剂——酶。

3、与免疫有关,负责与疾病作斗争。如抗体。 4、具有运输作用。如帮助物质运输细胞:细胞膜上的载体。 (二)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1、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 (2)、通式: (3)、结构特点: a :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 ); b: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c :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不同的R 基. 2、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结合方式:脱水缩合 。 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三)、多样性原因 氨基酸分子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多肽种类多样 蛋白质分子多样 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肽键的空间结构的差异,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及其多样 蛋白质的检验:双缩尿试剂A 和B (变紫色) 7、核酸 元素组成:C 、H 、O 、N 、P (一)、分子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 脱氧核糖 核糖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A 、T 、C 、G ) (A 、U 、C 、G ) 化学结构 脱氧核苷酸链 核糖核苷酸链 空间结构 脱氧核糖核酸(DNA ) 核糖核酸(RNA ) (双螺旋结构) (单链) (二)、种类 (三)、生理功能 DNA :贮藏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所有活动。决定细胞的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RNA :在合成蛋白质时是必需的。 二、细胞结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1.3《多彩的消费》word学案

复习学案:1.3 多彩的消费(必修1) 【目标导航】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2)主要因素 ①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其他条件不变,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增加居民收入;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人们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密切的联系——调节收入差距。 ②物价总体水平: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稳定物价。 商品价格对消费的影响(一般意义上): 2.消费的类型

费 3.消费结构 (1)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 (2)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衡量标准: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即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②恩格尔系数大小的意义: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 2.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要点名师透析】 区分几种消费心理 例题2 当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出现了追求名牌的风气。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①摒弃盲目攀比,但不反对名牌;②名牌就是现代、前卫、崇尚名牌合情合理; ③反对盲目攀比,摒弃名牌;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名牌()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自己的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是要考虑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因为,信贷消费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直接的关系。 【答案】C 例题3“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已成为都市一大时尚。人们越来越舍得“花钱买健康”。对此,错误的认识是() A、这说明我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生物浙科版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生物必修1,2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一节分子与离子 1、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C、H、O、N等。 2、C 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O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 第二节无机物 1、无机化合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3、细胞或生物体的含水量越高代谢越旺盛。 4、水的生理功能:①代谢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都必须在水环境中才能进行。②良好的溶剂,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③水分子间存在的氢键,使水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④参与生化反应过程 5、无机盐在细胞中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6、无机盐的作用: 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包括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渗透压、酸碱平衡、兴奋性;如血液中缺Ca会发生抽搐现象 ②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是构成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是血红蛋白主要成分,Ca 是动物和人体骨骼及牙齿中的重要成分。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糖类 (1)糖类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结构单元是单糖,是主要能源物质。 (2)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 2、脂质 (1)脂质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2)分类①油脂:储能、维持体温②磷脂:构成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④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蛋白质 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1)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 种 (2)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等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S等元素 3)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4)氨基酸分子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氨基酸缩合形成蛋白质: 形成方式:脱水缩合, 形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表示为—CO—NH—。 3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①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脱掉n-1分子水,形成n-1个肽链,至少有-COOH 和-NH2各1个 ②若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则脱掉n-m分子水,形成n-m个肽链,至少有-COOH 和-NH2各m个③若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2)中形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示为100n-18(n-m)。 4)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氨基酸多肽链蛋白质 5)蛋白质种类多样的原因:(1)氨基酸的种类不同(2)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3)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4)肽链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6)蛋白质及相应作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①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如: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等。②具有重要的催化功能,如:绝大多数的酶。③具有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④具有调节功能,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⑤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7)实验: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 ①鉴定所用的试剂及相应的颜色反应 可溶性的还原性糖+本尼迪特试剂→生成红黄色沉淀 脂肪+苏丹III→染成橙黄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②实验选材: 还原性糖鉴定:含量高、色浅。如:白梨汁和白萝卜等 脂肪鉴定:含量高。如:花生种子、蚕豆种子等 蛋白质鉴定:含量高。如:蛋清液等 4、核酸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中政治必修一导学案(无答案):81国家财政

导学案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国家财政 授课时间第十一周星期五第二节第 1次课授课时数2学时教学课型理论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实习(践)课□其它□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2 、识记财政的作用 3、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5412513216.html,] 1、初步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能力 2 、初步理解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 3、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 1、财政收入 2、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3、财政的巨大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财政政策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读书指导法□ 案例法□其他□ 教学媒体(请打√选择): 教材□板书□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多媒体□幻灯□录像□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板书设计等): 一、呈现目标( 5 分钟) 1 、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2 、识记财政的作用 3、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来源:学.科.网Z.X.X.K] 二、达成目标(35分钟) 一、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的含义及实质 (1)财政是国家的 (2)实质:财政是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其实质是。 2、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来源:学科网] 【点拨】正确认识财政:从财政的内容看,它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从财政的实现途径看,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来实现的;从财政的实质看,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 3、财政的作用[来源:学科网ZXXK] (1)国家财政是 (2)国家财政具有 (3)国家财政具有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1)含义:,就是财政收入。 (2)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来源:学§科§网Z§X§X§K]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和 2、财政支出 (1)含义:就是财政支出[来源:学科网ZXXK] (2)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 (3)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①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不外有三种情况: 、、 ②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财政盈余是指 财政赤字是指 ③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

生物必修一第一、二、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二节无机物 1、无机化合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干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3、细胞或生物体的含水量越高代谢越旺盛。 4、水的生理功能:①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②良好的溶剂;③调节体温;④参与生化反应过程 5、无机盐在细胞中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包括维持血浆正常浓度、酸碱平衡、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如血液中缺钙会发生抽搐现象 ②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2+是血红蛋白主要成分,Ca2+是动物和人体骨骼及牙齿中的重要成分。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糖类 C、H、O 三种元素组成,结构单元是单糖,是主要能源物质。 (2)种类: A按照能否水解分成: 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元 B 存在位置: ①只存在于动物中的糖类:糖原、乳糖、半乳糖 ②只存在于植物中的糖类: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 ③动植物都有的糖类:葡萄糖、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 C.还原糖有三个(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其他都是非还原糖 D.水解产物 蔗糖水解为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 淀粉可以先水解为麦芽糖,再水解为葡萄糖; 糖原水解为葡萄糖 2、脂质 C、H、O构成,磷脂还含有N、P。 (2)分类 ①油脂(CHO):储能、维持体温

②磷脂(CHONP):构成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④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蛋白质 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1)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 种,因为有20种R基 C、H、O、N等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S等元素 3)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4)氨基酸分子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形成方式:脱水缩合, 形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表示为—CO—NH—。 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①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脱掉n-1分子水,形成n-1个肽链,至少有-COOH 和-NH 各1个 2 ②若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则脱掉n-m分子水,形成n-m个肽链,至少有-COOH 各m个 和-NH 2 ③若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②中形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示为100n-18(n-m)。 4)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CHON(S)等元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5)蛋白质种类多样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 6)蛋白质及相应作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如: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等。 ②具有重要的催化功能,如:绝大多数的酶。 ③具有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 ④具有调节功能,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⑤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①鉴定所用的试剂及相应的颜色反应 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本尼迪特试剂→生成红黄色沉淀 脂肪+苏丹III→染成橙黄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②实验选材: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总结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D、H、O、N 2、水在细胞中的作用: ①作为溶剂②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③调节体温 3、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 (1)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2)无机盐还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还原糖的检验:本尼迪特,加热,变红黄色 生) 油脂的检验: ①制片②染色(用吸水纸吸去表面的水,再用滴管将苏丹Ⅲ染液滴在切片上,静置2~3min。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再在切片上滴加1~2滴50%的乙醇溶液,洗去多余的染料)③制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再在切片上滴加1~2滴水,盖上盖玻片)④观察(脂肪颗粒被染成橙黄色低倍镜→高倍镜) 6、蛋白质

(一)生理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比喻为“建筑材料”。 2、有推动化学反应的作用。即生物催化剂——酶。 3、与免疫有关,负责与疾病作斗争。如抗体。 4、具有运输作用。如帮助物质运输细胞:细胞膜上的载体。 (二)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1、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 (2)、通式: (3)、结构特点: a :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 ); b: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c :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不同的R 基. 2、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结合方式:脱水缩合 。 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三)、多样性原因 氨基酸分子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多肽种类多样 蛋白质分子多样 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肽键的空间结构的差异,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及其多样 蛋白质的检验:双缩尿试剂A 和B (变紫色) 7、核酸 元素组成:C 、H 、O 、N 、P (一)、分子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 脱氧核糖 核糖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A 、T 、C 、G ) (A 、U 、C 、G ) 化学结构 脱氧核苷酸链 核糖核苷酸链 空间结构 脱氧核糖核酸(DNA ) 核糖核酸(RNA ) (双螺旋结构) (单链) (二)、种类 (三)、生理功能 DNA :贮藏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所有活动。决定细胞的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RNA :在合成蛋白质时是必需的。

浙科版(2019)生物必修1:2.2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教案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细胞膜的选择透性、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和细胞壁三部分。这是在学习了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功能与结构有关,建构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识细胞壁的组成和功能,也是后面学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神经调节》、《特异性免疫反应》和《植物细胞工程》等内容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内容展示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这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理解和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这对于更好的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的联系。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知识目标: 1.概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2.举例说出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3.说出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 4.说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生理作用。 核心素养: 1.运用对照方法于课堂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分析磷脂分子在不同条件下的排列方式,提高运用和处理信息能力。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1.生物以细胞为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如果要进行生命活动,前提条件是保证细胞的完整性。病毒无细胞结构,但也要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 2.C、H、O、N在生物体内含量达96.3%,其中C是生物体核心元素,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4.无机盐对维持血浆正常浓度、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非常重要。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过低会导致抽搐。Mg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生物体内与能量有关的物质总结如下: a.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b.动物细胞储能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则是淀粉 c.直接能源物质:ATP e.最终能源物质:光能 7.植物细胞特有糖类:果糖、纤维素、麦芽糖、淀粉 动物细胞特有糖类:乳糖、糖元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糖类: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 8.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9.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R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0.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见下图: 11.氨基:-NH2;羧基:-COOH;肽键:-CO-NH- 12.不同的蛋白质差别在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13.假设有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条链,则: 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m-n ; ②至少有n个氨基,n个羧基游离; ③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总数-18×(m-n)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导学案

高一一部政治导学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两课时 第一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导学案 明确目标: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是用于的产品。 2.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它是货币的表现。 2.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五种职能。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是和。货币之所以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也有。 3.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做,它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上的货币。 4.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三、纸币 1.作为货币符号的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具有、、的优点。 2.纸币是由(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为限度 巩固提高:能力训练 【例1】在下列物品中,能够肯定是商品的是( ) ①大米②商店里过了保质期的饮料③自来水④买回来食用的面粉⑤送给人的钢笔⑥待售的鲜花 A.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⑥

【创新训练】 1.20XX年岁末,印度洋地区发生的地震和海啸震动了全世界。海啸发生后,国际社会积极援助,向受灾国提供了大量的食品、药品及生活用品。这里的“食品、药品及生活用品” A.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B.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具有使用价值C.是商品,因为它是供人们消费的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例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 A.货币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不可以 B.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一般等价物则不是 C.货币是固定的,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 D.货币可以直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一般等价物则不可以 【创新训练】 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相比,两者的共同点是() A.它们没有本质区别,两者是一回事 B.货币是固定的,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 C.货币的本质是金银,而一般等价物的本质是商品 D.两者都是从长期的商品交换中分离出来的 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货币的产生来看,货币是() A.与商品同时产生的 B.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 C.商品生产长期发展的产物 D.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4.货币的本质是() A.一般等价物 B.商品 C.金银 D.人类劳动 【例3】商店里的商品均有标价,如一支钢笔标价为6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是的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创新训练】 5.货币具有的两种基本职能是() ①支付手段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价值尺度⑤世界货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④⑤ 6.下列经济活动中,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是() A.某商场一台彩电标价2400元 B.某公司向工人发放工资 C.顾客在超市用10元钱买了2斤鱼 D.王某从银行提取存款2000元7.某商场一台彩电标价人民币3000元,这3000元是 ( )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复习

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1)——必修一 1.哺乳动物血液中某种离子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发生抽搐。该离子是 A.Fe2+ B.Ca2+ C.Cl- D.I- 2. 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烟草和变形虫 B.乳酸菌和草履虫 C.蓝细菌和酵母菌 D.噬菌体和黑藻 3. 蝌科在发育过程中,尾和鳃在一定时期消失。这属于 A.细胞调亡 B.细胞癌变 C.细胞衰老 D.细胞分裂 4. 质膜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免疫等有密切关系。质膜功能的复杂程 度,主要取决于质膜上 A.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B.糖蛋白和糖脂中的糖类含量 C.磷脂的排列方式 D.胆固醇的分布特点 5. 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只存在于氨基中 B.组成每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均有20种 C.氨基酸的种类和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 D.热变性后的蛋白质还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呈现紫色 6.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溶酶体只能消化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 B.线粒体含有核糖体且能发生转录和翻译 C.高尔基体分拣蛋白质分别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 D.粗面内质网内的蛋白质会送到高尔基体和细胞其他部位 7.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甘蔗茎、甜菜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是检测还原糖的理

想材料 B.鉴定蛋白质时,在样品中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加入双缩脲试剂B C.花生种子含油脂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油脂鉴定的理想材料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绿体时,可见叶绿体呈绿色椭球形 8. 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 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B.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C.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D.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使染料变成白色 9. 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III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橙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10. 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高一政治(人教版 必修一)导学案:1.2.1《影响价格的因素》

2.1 《影响价格的因 素》导学案 课题:2.1 影响价格的因素

品的价格或不途径来影响价4、供求是如何(二.)讲授新课:影响价格的因素 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这些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 供求关系商品数购买者销售者价格俗语何方有利 供过于求 供不应求 大 5分钟

动时间。 根据此道理,对于商品生产经营者有什么启发?(可组织讨论) 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有关,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 结论: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是有十分重要意义。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正比 无关 反 比 反比 无关 无关 反比 反 比 无关 正比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通过总结本框题全部知识即可得出) 价格 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 10分 钟 5分钟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生产率 价值 量 价 值总量

2014年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系列《细胞质》教案1

《细胞质》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其中有“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学应该着眼于现实的世界,涉及更多对学生有用的、有实际应用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生命现象、发生的变化,并提出问题、探究其原因,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兴趣,学到的知识也更加牢固,理解上也更加深入。同时,也要让学生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从过去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学习者,变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了解什么的主动参与的学习者;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和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方式;生物课上也将出现更多的学生讨论、交流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1(必修)—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首先说明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器和细胞溶胶两大部分,然后重点介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本节有关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中心体的结构知识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生命活动的最根本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细胞质中几种典型细胞器的名称。 2.学生能描述出主要几种细胞器的结构特点。 3.学生能说出主要几种细胞器的主要功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比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2.理解并掌握“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2.通过向学生介绍人体疾病与细胞器异常相关性的事例,旨在培养学生科研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介绍 教学难点: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等几种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