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探索--以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为例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介绍

16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五、学院及专业设置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结合区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食品与环境学院 生命与医药学院
理工
理工 理工 理工 理工 理工 理工 理工 理工 理工 理工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法学 文学
食品与环境学院
运动康复
电子商务 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经济学 18
理工
理工 理工 理工
教育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经济学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为2014 年新增专业,待教育部审批
时间推进:
2012年7月28日,与辽宁省、盘锦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2年12月30日,获教育部批准,建立新校区
2013年1月24日,成立盘锦校区管理委员会和盘锦校区党工委
2013年9月5日,盘锦校区正式启用,迎来首批108名研究生和1057名本 科生
7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5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
3. 高校:按类别划分 • 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 理工科院校:以理工为特长、为优势的院校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 师范院校:以师范教育为特长的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二、大工盘锦校区创建由来
盘锦校区秉承“创一流校区、育天下英才” 的办学目标; 贯彻“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坚持标准、创新模式”的办学指 导思想;坚持“高起点、新模式、国际化、合作共建” 的办学 方针;作为大连理工大学的一个校区,坚持国家“985工程”重 点建设学校建设标准的办学定位。坚持教育部、辽宁省、盘锦
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文献综述 (5)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7)2.1 一流学科的定义 (8)2.2 一流学科的特征 (8)2.3 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 (9)三、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径选择 (11)3.1 科研方向优化 (12)3.1.1 加强基础研究 (13)3.1.2 强化应用研究 (14)3.1.3 推动跨学科研究 (15)3.2 教学质量提升 (16)3.2.1 更新教育理念 (17)3.2.2 完善教学内容 (18)3.2.3 提高教学方法 (19)3.3 师资队伍建设 (19)3.3.1 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21)3.3.2 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 (21)3.3.3 营造良好的师资队伍文化 (22)3.4 学科平台建设 (24)3.4.1 加强实验室和设施建设 (25)3.4.2 推动科研信息化 (26)3.4.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27)四、一流学科建设的实践案例分析 (27)4.1 国内高水平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实践 (28)4.2 国际知名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经验 (29)4.3 小规模特色高校的一流学科建设策略 (31)五、一流学科建设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32)5.1 一流学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33)5.2 一流学科建设的激励机制 (34)5.3 一流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保障 (36)六、结论与展望 (37)6.1 研究结论 (38)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9)一、内容概要本篇论文以“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全面探讨了高等教育领域内一流学科建设的理论框架与实施策略。
文章开篇即指出,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一流学科建设已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深入研究一流学科的建设路径,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推动高校改革与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双一流”背景下的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

“双一流”背景下的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2大庆市二十三中学生, 黑龙江省大庆市,163700摘要:2015年8月,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
本文阐释和分析了“双一流”评选标准以及黑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情况,探索通过加强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革新性方式和举措来更好的促进自身“双一流”建设。
关键词:双一流研究生教育教育革新2015年8月,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是新时期中共中央从战略高度推进国际和国内高水平高校和学科建设的重大举措。
加快推进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必然要求。
本文论述了建设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建设“双一流”重要支撑,分析了认定“双一流”重要可量化标准情况,并从黑龙江大学自身实际出发,探索研究生教育工作创新举措推动黑龙江大学“双一流”创建。
一、创办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高校建设“双一流”的重要支撑世界范围内,从历史到现代看,国内外著名的一流高校都发展了一流的研究生教育,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
在国家主导高校建设“双一流”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和学科提升国际和国内排名,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支撑。
(一)一流研究生教育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的霍普金斯大学从1876年创办开始,以“自由探索真理”为办学宗旨,开展了在特定制度下的大规模研究生教育,这样促使其科学研究获得快速发展,短期内成为了美国大学中顶级的一流研究型大学。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其影响力一度超过哈佛大学、耶鲁大学。
霍普金斯大学得益于卓有成效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出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一直稳居世界一流大学。
研究生教育的成就正是世界一流大学保持科研创新能力的源泉,也是保持世界一流大学水准的重要支撑。
新时代“双一流”建设高校境外办学的探索与思考

新时代“双一流”建设高校境外办学的探索与思考作者:刘晓黎来源:《决策与信息》 2018年第10期[摘要]“双一流”建设高校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理应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走出去”的示范者。
“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境外办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具有契合国家战略、教学科研结合、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融合、教育事业与产业发展结合、教育输出与本土培养结合、区位差异凸显等特征。
新时代“双一流”建设高校境外办学面临办学持续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风险,要想解决这些风险,应从加强法制建设、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加强顶层设计、突出比较优势、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等环节着手,以形成更加有利的国际化发展态势。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高校;境外办学;教育“走出去”;高等教育发展;“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 G6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10-0054-0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更广泛认同,中国文化、科技、教育“走出去”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2016年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受到世界认可。
可以说,我国的高等教育“走出去”到境外办学已进入需要精准发力、提质增效、实现多赢的重要机遇期。
2016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鼓励高等学校走出去”“稳妥推进境外办学”。
同年,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要求“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集中优势学科,选好合作契合点”“培养当地急需的各类‘一带一路’建设者”。
截止2018年6 月,我国高校已在境外兴办了7 个教育机构,申请了128 个办学项目,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兴办的机构最多,如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北师大- 卡迪夫中文学院、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大连海事大学斯里兰卡分校等等,这些机构已经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品牌。
“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研究型大学服务区域发展策略研究

[收稿时间]2020-05-20[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项目编号:GH19017),吉林大学2020年度校本应用专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0xb01)。
[作者简介]马利凯(1981-),男,湖北孝感人,吉林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王丹红(1981-),女,吉林长春人,工程师,计算机本科,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职员,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
[摘要]在“双一流”建设中,高校主动发挥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优势,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要求,也是研究型大学立足区域、奉献区域的光荣使命。
研究型大学应该始终坚持把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身办学理念,在服务区域建设中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科学研究的引领作用、高端人才的集聚作用、合作发展的推动作用和文化建设的辐射作用,为推进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建设创新型科学技术中心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双一流”;服务区域发展;研究型大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1)09-0042-032021年9University Education当前,我国正值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阶段,加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大学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要求,也是研究型大学立足区域、为区域建设贡献自身优势的光荣使命。
国家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鼓励大学与地方区域发展互动,也重新燃起了大学服务地方、区域发展的热情[1]。
在“双一流”建设中,研究型大学应该始终坚持把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身办学理念,将事业发展放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国家区域发展的大局中考虑,以推进研究型大学内涵式发展为重点,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和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主动肩负使命、承担责任,在服务区域建设中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科学研究的引领作用、高端人才的集聚作用、合作发展的推动作用和文化建设的辐射作用,推动学校发展质的飞跃和系统能力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毕业生留盘就业创业支持政策(试行)的通知

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毕业生留盘就业创业支持政策(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盘锦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5.31•【字号】盘政发〔2017〕15号•【施行日期】2017.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毕业生留盘就业创业支持政策(试行)的通知盘政发〔2017〕1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辽东湾新区、辽河口生态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七届第63次常务会议讨论研究同意,现将《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毕业生留盘就业创业支持政策(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盘锦市人民政府2017年5月31日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毕业生留盘就业创业支持政策(试行)一、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发适宜岗位(一)新增就业岗位奖励政策。
鼓励我市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招录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应届毕业生(以下简称该校毕业生),对于吸纳该校毕业生在盘就业且入职基本工资标准达到4500元/月以上的企业,每招用1名该校毕业生一次性予以该企业1.2万元新增就业岗位奖励。
(二)科技岗位开发奖励政策。
对吸纳该校毕业生留盘从事科技研发工作,且入职后基本工资标准达到5500元/月以上的企业,可按实际招用该校毕业生人数予以企业每人每月1000元的科技研发岗位补贴,补贴期限为3年,按年度申领核发。
(三)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对吸纳该校毕业生留盘就业,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按实际吸纳人数予以社会保险补贴。
补贴标准按企业招用该校毕业生所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统筹部分金额之和的50%计算,补贴期限为2年。
补贴资金由市、县区(经济区)财政按7:3分担。
(四)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优先招录政策。
鼓励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优先招录该校毕业生,在编制空余情况下,可在各级组织、人社部门监督下,通过面试考核方式定向招录该校本科以上(包括本科)毕业生,重点从事规划、建筑、环保、化工、信息、电子商务等紧缺岗位工作。
世界一流高校国际化教育机制与模式研究

第 l 0期
鸡 两 大 学 学 报
J OURNAL OF J I XI UNI V ER S I T Y
V0 1 . 1 4 NO . 1 0
Oc t . 2 0 1 4
2 0 l 4年 l O月
文章编号 : 1 6 7 2—6 7 5 8 ( 2 0 1 4 ) 1 0— 0 0 0 1 — 3
下, 学习国际先进的国际化教育机制与模式, 借鉴海内外知
作者简介 : 孙丽莎 , 硕士 , 讲师 , 大连工业 大学。 阎军 , 博 士, 副教授 , 大连理工大学 。 基金项目 : 辽宁省教育科学 “ 十二五” 规划立项课题“ 辽宁普通高校本科生 国际化教育战略的创新研究 ” ( 项 目编号: J G 1 3 D B I 3 1 ) ; 省社科 联
出了 努力。当前全球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日 趋激烈的背景 用的领域内扩展知识、 培养学生为学校发展 目 标。 ” 当 前, 全 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 海外一流 高校的培养目 名高校的国际化教育教学成果 , 吸纳领先 的人才管理经验 标趋同, 都体现了国际化教育理念与培养拔尖人才的思想。 与模式对提升中国高校的教育发展力与竞争力十分有意 本质上这些全球排名踞于前列的高校都肯定了国际化教育 义。 的重要性, 认为高校想在教学质量、 科研实力等领域不断发 二 国外一流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探讨 展就必须为其注入国际化教育思想。海外大学重视在世界 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认为 : “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高 范围内培养杰出领导人才, 强调人才作为“ 世界公民” 的价 涨, 大学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哈佛大学应该加 值及其领导才能。这些世界排名前十的高校的培养 目标都 强和其他国家大学的合作 , 从而培养具有 国际眼光的未来 折射出了“ 服务世界” 的崇高思想 , 鼓励学生走向全球、 走 领导者” 。曾任美国财政部长的哈佛大学第 2 7 任校长萨默 向世界, 致力于为全球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另 尔斯( L . S u m m e r s ) 从上任之初便将国际化作为大学发展的 外, 很多 高校的教 育理念融合了创新、 批判、 思辨、 实践等内 重点, 他提出哈佛大学应当拓展其走向全球的能力, 建立全 容, 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一方面则重视培养 球声誉 , 在 培养领导 者和知识 生产方 面为全球 提供 服 学生的批判意识 , 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形成。例如哈佛大 务。 I 美国耶鲁大学将大学发展战略的目标设定为真正的 学就特别强调学生的怀疑精神, 鼓励学生要勇于质疑权威 , 全球性大学。耶鲁大学现任校长理查德 ・ 雷文( R i c h a r d C . 敢于向思维定势发起挑战。耶鲁大学侧重学生的思辨能力 L e v i n ) 教授提出, 耶鲁大学第四世纪压倒一切的战略 目标 发展。最后, 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 协调能力 , 促进团队协 是: 成为真正的全球性大学 , 即吸引和培养世界范围内的一 作研发共同解决问题。 流师生, 保持图书收藏和其他研究资源的优势 , 积极致力于 三 国外高校的国际化教育战略 优异的本科生教育, 培养在学术、 专业和公众生活中的领袖 1 . 国际合作的思想。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文化交融模式探究——以辽宁大连海洋大学为例

【 关键词 】 教育国家化;本土文化;交融模式
辽 宁省 的研 究现 状 辽宁地处我 国东 北老工业 区,相对 于东部沿海 开放较早 的地 区 ,辽宁 的教育知识 发展 并不是走在最前沿 。但立 足辽 宁 ,放眼全 国到世界 ,教 育知识的 国际化与本土化研 究是当 今教 育界对于世界经济和技术 发展的基石 ,各 国在巩 固本 国 自 身 文化的 同时 ,不断研究其 他国家教育文化 ,不停 的吸收
在实践 中尽可能 的将教育知识 国际化 和本 土化 的优势作 用 于整个教 育教学体系之 中。改变在 E t 常生 活和学习中重国 际知识轻本 土文化的倾 向。不把教育环境局 限在学校 , 将 其 扩展到利用 家庭 资源 ,充分发挥家庭 的积极作用 , 并对其 有 效性进行评估 。但在实 际的运作 中仍然遇到 了一些 问题 。 ( 一 )随着教 育 国际化 ,国 内学校招 生将 由卖 方市场 变 成买方市场 , 校 内的生源和名教授 的流失 ,使得教育 质量 和 效益大打折扣 。 ( 二) 校 园将 充斥 着世界性 的宗教 、 种族和其他政治 问题 , 校 园管理复杂化 。 ( 三 )形形色 色的西方 价值观 、人 生观会在教 育 国际化 的同时 自由传播 ,民族文化的传承 、学生 的思想教育将 面临 新难题 ,学生索质教育面 临新形势 。 四、前 景展 望 以大海 大的交融模式为依托 ,探究教育知识 的国际化 和 本土化 的关联 ,归根 结底 就是 ,国际化是为发展 和完善本 土 化服务 的。这就是说 ,任何先 进的发展模式 ,只有 当它与各 个 国家 、各个 民族 的实际相结 合时 ,在它对本 国、本 民族 的 社会发展发挥重大 的促进作用时 , 才能显示出强大 的生命力 , 也才拥有魅力 ,才会 被其 他国家和 民族所借鉴 、吸收 , 才 能 走 向国际化 。因此 学校 的国际化教 育是本 土化 教育 的补充 , 越是 民族的越有 生命力 ,本土化教 育 中要有 国际化 的因素 , 同时 国际化 的教育是 为繁荣本土化文明提供依托 ,是相互交 融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Focusingonstrengtheningtheinternationaleducationofgraduatestudents,thispaperaimstocultivateexcellent scientificresearchworkersandconductsonhow toimprovetheinternationalizationabilityandacademiccommunicationof graduatestudents.Weproposemorethanthreeapproaches,includingbuildingbilingualcurriculum,developinginternational academiccommunicationandconstructingteachingstaffwhichpurposeonenhancingthe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skillsand scientificresearchlevelofgraduatestudents,broadeningtheirhorizonsandfacilitatingingtheproductionofmorehigh-quality scientificresearchachievements,asaresult,increasethespeedtoconstruct“doublefirst-class”. Keywords:internationaleducation;bilingualcurriculum;academiccommunication;teachingstaffconstruction
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研究生最重要的是课程体系的建设、国 际学术氛围的营造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通过完善学校国际 化课程体系,增设 双 语 类 或 全 英 文 类 课 程;建 立 国 际 化 培 养 平 台,扩宽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学 效果等一系列方 式,不 断 提 高 研 究 生 的 国 际 化 水 平,同 时 也 有 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ExploringtheInternationalEducationofGraduateStudentUndertheBackgroundof “DoubleFirstClass”- A CaseReportofPanjinCampusof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
MengYulan1,LiJianying1,SunJin1,SongXuezhi1,ZhaoLingling2,ZhaoTianwei3,ZhangFengxiang1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以下简称 “盘锦校区”)创建于 2012年,位于辽宁省盘锦市,是大连理工大学“一校两地三区” 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 与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以 下 简 称 石 化 学 院 ) 是盘锦校区研究生人数最多的学院,约占校区研究生总人数的 40%,每年发表学术论文约 100篇,参加学术会议人数约占学院 研究生人数的 1/6。2017年 3月,大连理工大学首个中英合作 办学机构 -莱斯特国际学院在盘锦校区成立,也是辽宁省唯一 一个在地级市建立的合作办学机构,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 全面振兴培养具 有 国 际 视 野、熟 悉 国 际 规 则 和 事 务、适 合 经 济 社会快速发展 需 要 的 高 层 次 人 才 [1]。莱 斯 特 国 际 学 院 与 石 化 学院同处于盘锦校区,通过与莱斯特国际学院在文化、科学、工 程和技术领域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 人才。
3.大连理工大学 莱斯特国际学院,辽宁 盘锦 124221)
摘要:本文以增强研究生国际化能力为核心,以培养优秀的科学研究工作者为目标,围绕如何提升研究生国际化交流能力和学术水平展 开论述。针对目前的培养现状,提出了开设双语类课程、开展国际化学术交流及建设国际化教师队伍等策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与国际化,不断拓宽研究生视野,产出更优质的科研成果,助力学校的“双一流”建设。 关键词:国际化培养;双语课程;学术交流;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21X(2019)15-0177-02
研究生是学校创新和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研究生 教育国际化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方面。研究生教育的国 际化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环境
等方方面面。研究 生 的 天 赋 固 然 重 要,但 是 完 善 的 配 套 课 程、 良好的交流环境及优秀的师资队伍对研究生国际化能力的提 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浓郁国际化氛围的营造和学 生外语能力的提升是目前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薄弱环节,需要 着力提升和加强。
(1.SchoolofPetroleum andChemicalEngineering,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Panjin 124221,China; 2.DivisionofResearchAffairs,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Panjin 124221,China;
第 15期
孟玉兰,等:“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探索—以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为例
·177·ຫໍສະໝຸດ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探索 —以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为例
孟玉兰1,李建英1,孙 晋1,宋学志1,赵玲玲2,赵天蔚3,张凤祥1
(1.大连理工大学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 盘锦 124221; 2.大连理工大学 盘锦校区科研与学科工作部,辽宁 盘锦 124221;
“双一流”建设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双一流”建设面 向的是学科建设 和 专 业 建 设,通 过 建 设 一 流 教 师 队 伍、提 升 科 学研究水平、推进 国 际 交 流 合 作 等 方 式,引 导 广 大 研 究 生 勤 学 修德,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研究实力和国际化人才培养 水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