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课程标准
《茶艺》课程标准

《茶艺》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议课时数:36制订人:审定人: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茶艺》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满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陶冶学生生活情操,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学生学习识茶、泡茶、品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茶艺茶技、茶风茶俗、茶具茶事等活动,提高茶艺服务技能。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熟悉茶叶知识,掌握初级的茶艺技能,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修养和欣赏水平。
通过茶文化和相关技能的培养、教育和训练,能修炼学生自身气质,强化学生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此外在“以茶会友,以茶传情”的氛围中,启发广大学生科学地饮茶、艺术地品茶,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品性和陶冶美好的心灵,更好的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服务,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着重学习茶叶知识和茶艺鉴赏。
(一)专业能力目标1.了解茶的起源和发展;2.涉猎茶文学作品和相关故事传说;3.清楚制茶工艺与分类,根据六大茶类的基本特征对其加以区分;4.了解茶艺礼仪常识;5.能够根据不同的茶叶选择相应的冲泡和品饮茶具;6.能利用所学进行茶艺解说;7.能根据茶艺要求进行我国主要茶类的冲泡和品饮。
(二)方法能力目标:1.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2.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3.具有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4.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规则意识;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气质;3.具有团队合作意识;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5.能在茶艺活动中不断规范礼仪举止,提升人文素质;6.能在茶艺活动中培养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综合素质;7.能在茶艺活动中陶冶生活情趣,不断提升生活品质。
三、课程结构四、课程内容五、学业质量本课程标准教学可采取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示范教学法、讨论法、项目导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茶艺师课程大纲

茶艺师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茶艺师课程旨在培养学员对茶文化的认知和技能,使其成为懂茶、会泡茶、能品评茶的合格茶艺师。
本课程包括茶叶的知识、茶具运用技巧以及茶品评鉴等内容。
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员全面提升茶艺水平。
二、学习目标1. 理解中华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掌握茶的基本知识和茶文化的核心价值;2. 掌握茶具的种类、分类和使用方法,熟练掌握泡茶的基本技巧;3. 学会茶品的评鉴技巧,培养对茶叶的品质和口感的敏锐度;4. 掌握茶叶的保存和鉴定技巧,了解茶叶的产地和工艺特点;5. 培养茶艺师的职业操守和服务意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大纲1. 茶文化导论- 中华茶道的起源和发展- 茶文化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茶艺与礼仪的关系- 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 茶叶的基础知识- 茶树的品种和分类- 茶叶的采摘和加工工艺- 名优茶的认定和特点- 茶叶的保存和鉴定方法3. 茶具与泡茶技巧- 茶具的分类和用途- 常见茶具的选择和保养- 泡茶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不同茶类的泡法和临场应变能力4. 茶品评鉴- 茶的外观特征评价- 茶叶香气的辨识和评判- 茶汤的色泽和澄清度评估- 茶的口感和回甘的评价标准5. 茶文化与艺术- 茶文化与文学、绘画的关系- 茶艺与禅修的结合- 茶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融合- 茶艺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传达茶文化的知识,讲解茶叶特点、茶具使用技巧等。
2. 实践操作:通过教师示范和学员实践,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泡茶技巧和茶品评鉴方法。
3. 群体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经验分享,促进学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 考试评估: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评估与证书1. 课程结束后,学员需要参加闭卷理论考试和茶艺表演实践考核。
2. 考核成绩按照百分制评定,80分及以上为合格。
3. 合格的学员将获得茶艺师课程结业证书,标明所学习的课程名称和成绩。
茶艺实训课程标准

茶艺实训课程标准(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茶艺实训》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茶艺》是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重要的综合性专业技术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决定性的支撑作用,是连接学生和就业之间的重要课程。
让学生学习识茶、泡茶、品茶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掌握泡茶技艺的同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关系。
二、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自然、得体、高雅的外形形象2.培养学生拥有平和、谦恭的处事心态3.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茶艺礼仪(二)能力目标1. 能鉴别六大类茶叶及再加工茶2. 能对不同配置茶叶进行审评3. 能根据各类茶叶选配品茗茶具4.会演示多种茶品的冲泡、调制5. 会进行简单的茶艺表演6. 能懂得各类茶的品尝技艺(三)知识目标1. 了解中国茶文化发展演变及其精神的内涵2. 了解茶叶基础知识3. 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不同的茶俗4. 通过对有代表性的茶诗词的鉴赏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美学意境5. 了解各类茶的冲泡技巧6. 了解茶具知识7. 了解品茶的知识四、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讲课,图文并茂,课堂提问、展开课堂讨论,还采用视频、网络技术、多媒体影音资料加以辅助教学。
(2)实训教学:①示范教学法:边讲解边操作示范②现场教学法:预先设定情景③任务驱动法:定出具体任务,设计方案④项目导向法:编排茶艺项目,设计、策划活动方案。
2.教学条件与环境酒水实训室,主要茶叶品种,各种茶具。
3.参考教材与文献教材: 《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贾红文,清华大学出版社五、考核评价本课程在考核评价方面,摒弃传统的一考定型的方式,积极探索了“全程化、开放式”的考核体系。
考核形式多样,既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
《茶艺表演》课程标准

《茶艺表演》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茶艺表演》课程是通过课堂讲解、观看影像资料、动作一对一教学等形式组织教学,采用教、学、实践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
通过一套套茶艺表演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对茶叶分类、茶叶识别、茶具鉴赏、茶艺技巧、舞台形式、编创技巧、团队合作等知识丰富自己。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为理论与实操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能力,课程以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把课程学习内容与实际操作联系,以考取茶艺师资格证为项目驱动和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工作项目,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动态学习。
四、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熟悉茶叶知识,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修养和欣赏水平。
1、专业能力目标(1)、能理解各类茶叶的加工及特征(2)、介绍其茶艺作品的的编创理念(3)、能够懂得什么茶叶采用什么器具(4)、能够根据不同的茶叶选择相应的冲泡和品饮方式(5)、能了解茶艺表演各地区、各宗教、各民俗、各仿古的表演技巧(6)、能够根据不同形式的表演,让更多人懂得舞台茶艺的真实性(7)、能分清茶具的种类及各类茶具的特点和发展(8)、能够更为深入地演绎各自形象,在形象中找到提高自己的知识(9)、能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10)、更能提高学生的团队能力2、方法能力目标(1)、具有专业知识能力(2)、具有编创能力(3)、具有探讨问题能力(4)、具有舞台表演能力3、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专业运用意识(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气质(3)、具有适应社会规范能力(4)、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该课程为实操演绎性艺术课程,增加学习兴趣为最大的需求。
通过茶艺表演、舞台形式、艺术展示这一系列相关知识的学习,能掌握更丰富的泡茶技巧、舞美艺术的相关知识,形成·(一)课程整体设计(二)课程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六、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以理论考核为主,重点在于考核学生的对知识点的掌握及知识面的丰富,掌握课程的最低知识点,达到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最低目标的70%,达到专业能力目标和理论知识目标的80%。
茶艺课程实施方案

茶艺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茶艺课程在学校和社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茶艺课程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和沟通能力;4.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品质。
三、课程内容1. 茶艺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茶叶的种类、制作工艺、泡茶的方法等;2. 茶具的认识与运用:学习不同种类的茶具,了解其使用方法和保养技巧;3. 茶道礼仪的学习:学习茶道的基本礼仪和仪式,培养学生的细致和谨慎;4. 茶艺实践: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和品尝茶水,感受茶艺之美;5. 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了解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实施方式1. 课堂教学:老师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引导学生学习茶艺知识和技能;2. 实地体验:组织学生到茶艺馆、茶园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到社区、养老院等地开展茶艺表演和服务活动;4. 校园活动:组织茶艺比赛、茶文化讲座等活动,营造浓厚的茶艺学习氛围。
五、课程评价1. 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茶艺课程中的表现和收获进行自我评价;2. 老师的评价: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3. 同学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六、课程总结茶艺课程的实施,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茶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礼仪修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和综合素质。
茶艺课程的实施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希望通过茶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茶艺》课程标准1

《茶艺》课程标准1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茶艺》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1、课程名称和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茶艺》课程代码:013732、学时: 54学时3、学分:3学分4、适用对象:各专业学生(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各专业公共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
其基本内容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以茶艺师职业核心技能培养为导向,通过教学和实践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
以学生即将从事的茶艺师职业为依托,注重综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内容包括了茶叶发展史、茶叶知识、茶艺表演等相关知识,内容充实,知识面宽,实用性强,突出茶艺的实用性,体现必需和够用的原则。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茶艺师这本书从内容和结构上来说,不仅适用于茶艺专业学生和茶艺爱好者学习使用,也适用于对茶艺师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指定辅导用书。
(二)具体目标1、能力目标(1)学习茶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茶文化,体会中国查问的博大精深。
(2)能够具备识别各种茶叶的能力。
(3)学会识别各种茶具和泡茶用水质量的好坏,并懂得茶具的相关配置。
(4)掌握不同茶类冲泡的基本程序和冲泡技巧。
(5)掌握茶艺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原则。
2、知识目标(1)学习茶艺的职业道德知识。
(2)学习茶文化的基础知识和茶叶知识。
(3)学习茶具知识、品茗用水知识。
(4)学习茶艺基本知识。
(5)学会科学饮茶,了解茶叶基本标准。
(6)学习茶艺馆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内容标准第一章职业道德一、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学习茶艺人员的职业道德知识,帮助学生学会调整好茶艺人员与客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树立起热情友好、信誉第一、忠于职守、文明礼貌、一切为客人着想的服务思想和作风。
二、教学时数:4学时三、教学内容:第一节职业道德基本知识第二节职业守则四、教学重点: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作用茶艺服务人员的职业守则第二章茶文化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让学生学习我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陶冶他们的情操,给学生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茶艺课程标准

《茶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茶艺》学时: 40(一)课程定位《茶艺》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40 学时。
经过讲堂解说、技术训练、观看影像资料等活动组织教课,采纳教、学、练三者联合以练为主的教课方式。
经过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茶技茶艺、茶风茶俗、茶具茶事等活动。
(二)课程设计思路经过茶文化和有关技术的培育、教育和训练,能修炼自己气质,加强规则意识,形成优秀的职业修养。
别的在“以茶会友,以茶传情”的气氛中,启迪广大学生科学地喝茶、艺术地饮茶,有助于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塑造品性和陶冶美好的心灵,更好地为其专业学习和此后的职业发展服务。
对酒店服务专长的学生,侧重茶艺表演和茶水服务。
(三)与其余课程的关系序号前续课程名称为本课程供给的主要能力1 菜点酒水对茶有初步认识(四)课程的目标本课程的教课目的是经过项目教课,让学生认识中国的茶文化,熟习茶叶知识,掌握初级的茶艺技术;完美专业知识构造,提升自己涵养和赏识水平。
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1. 能进行我国主要茶类的 1. 拥有应变能力 1. 拥有规则意识冲泡和品饮 2. 拥有终生学习能力 2. 拥有优秀的职业修养和2. 能向客人介绍茶的起气质源、发展和有关故事传说 3. 拥有团队合作意识3. 能够分辨六大茶类4. 拥有优秀的身体素质和4.能够依据不一样的茶叶选择相应的冲泡和品喝茶具5、能够进行席间茶水茶点服务五)、教课建议与进度要求教课教课内容单元1.茶文化的发源与发展2.茶叶的制作与分类茶叶分类3 .名茶的赏识和有关故事传与辨别说4.我国六大茶类代表名茶的赏鉴与品饮心理素质学时分派建议教课要求与建议理实训总论(验)计掌握茶文化发源和发展的轨迹掌握与茶有关的生活知识和有关故事。
掌握不一样茶类的制作和加工技术,熟习不一样加工步骤的作用。
掌握最近几年来市场出现16的新茶的有关知识。
能够叙述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安溪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东方佳人、七子饼茶的有关故事绿茶、白茶的品鉴1.7.红茶的品鉴茶具分类与组 1. 常有茶具的名称和功能介绍合喝茶用水 1. 茶叶冲泡对水的要求与茶保健2.茶的有关保健知识1 、绿茶的冲泡及品饮常有茶类2 、乌龙茶的冲泡及品饮冲泡技艺3 、普洱茶的冲泡共计课时(六)教材选择1.教材选用原则1.8.黄茶、乌龙茶的品鉴黑茶的品鉴1掌握常有的喝茶器具的名称及功用,能进行不一样喝茶环境下的茶具组合1能正确选择喝茶的用水.2能向顾客介绍茶保健知识1.掌握玻璃杯具——绿茶冲泡法2 掌握台式小壶——乌龙点茶法42414426141.教材应充足表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实效性的课程设计思想。
《茶艺技巧》课程标准

《茶艺技巧》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开设,既是让学生在提升对兴趣的角度更快的了解本专业,也为后续《茶艺表演》、《茶叶冲泡》等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课堂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项目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执壶、翻杯、洗杯等茶艺基本手法,再进行玻璃杯茶艺、盖碗杯茶艺、紫砂壶茶艺、盏泡茶艺冲泡程序的学习,使学生修完本课程后能掌握标准的茶艺冲泡手法,并能对六大茶类做出选择正确冲泡手法、器具及流程。
同时,本课程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判断能力、提升学生形为美、心灵美。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学生操作能力培养为重点,站同学们充分的掌握茶艺基础技能。
在教学过和中,为让学生以结果为导向,多采用项目教学法,以赛促教、以赛代考,对合格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不达标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与帮助,并形成结对子一帮一模式,以优帮弱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学以致用。
四、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之外,更加熟悉茶叶知识和泡茶技巧,掌握基本茶艺技能,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修养、欣赏水平以及专业技能的本领。
1.专业能力目标1)、能掌握习茶的各项礼仪2)、能了解茶具基础知识3)、能了解茶类的特点和分辨4)、能够根据不同茶叶选择相应的冲泡和冲泡和品饮5)、能够进行席间茶水服务2.方法能力目标1)、具有应变能力2)、具有终身学习能力3)、具有探讨问题能力4)、具有创新能力3.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专业运用意识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气质3)、具有团队合作意识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该课程为实操演绎性艺术课程,增加学习兴趣为最大的需求。
通过茶文化基础知识、古典舞、古筝等这一系列相关知识的学习,能掌握更丰富的泡茶技巧、审美能力的相关知识。
且泡茶,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茶艺》学时:40
(一)课程定位
《茶艺》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40学时。
通过课堂讲解、技能训练、观看影像资料等活动组织教学,采用教、学、练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茶技茶艺、茶风茶俗、茶具茶事等活动。
(二)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茶文化和相关技能的培养、教育和训练,能修炼自身气质,强化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此外在“以茶会友,以茶传情”的氛围中,启发广大学生科学地饮茶、艺术地品茶,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品性和陶冶美好的心灵,更好地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服务。
对酒店服务专长的学生,着重茶艺表演和茶水服务。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四)课程的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熟悉茶叶知识,掌握初级的
(六)教材选择
1.教材选取原则
1.教材应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实效性的课程设计思想。
2.教材内容应以茶室经营管理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职业教育的理念,根据酒茶室经营管理的现代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项目教学内容。
3.教材实训项目活动设计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推荐教材:(1).版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主编:何国松
(3).书号:28637
3.参考资料:杨学富《茶艺与茶道》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七)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与建设
在实施《茶艺》课程项目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引
导自学法、视频教学法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按照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引导学生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学习、问题学习、项目学习,实例引证、实景训教等;有效地使用网络信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八)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九)教师要求
本课程的任课教师由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
校内专任教师要求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讲师以上职称,有企业挂职经历;企业兼职教师要求有三年以上茶室经营和管理经验,在茶行有良好的声誉和一定的影响力。
(十)教学组织与设计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校内多媒体教学、课堂情景模拟、讲授法、演示法、引导自学法、视频教学法、企业调研法法等。
(十一)考核方式
考察课。
本课程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内容是:
①职业素养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精神面貌、团队协作等内容,可从学生的课堂与日常行为、职业习惯中获得结果。
②项目完成情况与能力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茶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等,可从期末笔试和每个项目的考核结果中获得。
③职业能力情况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各项任务的综合概括与实际运用的能力,包括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平时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回报中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