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字之林中的一朵奇葩,是汉民族语言文字中

合集下载

2024年全国语言文字学问测验(附答案)

2024年全国语言文字学问测验(附答案)

2024年全国语言文字学问测验(附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中国的官方语言?a. 汉语b. 英语c. 法语d. 德语答案:a2. “书法”在汉字文化中指的是什么?a. 用毛笔写字的艺术b. 书写法律文件的技巧c. 用钢笔写字的技巧d. 用打字机打字的技巧答案:a3. 以下哪个成语与“助人为乐”相关?a. 一箭双雕b. 指鹿为马c.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d. 画蛇添足答案:c4. 中国的四大名著中,不包括以下哪部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答案:d第二部分:填空题1. 中国的国旗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黄色的 __星__ 。

2.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推动经济合作和 __互联互通__ 的倡议。

3. “白酒”是中国的传统 __酒品__ 之一。

4. 中国的传统乐器“古筝”有 __21__ 根弦。

第三部分:简答题1. 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答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家人会一起吃团圆饭,还有拜年、赏灯等俗。

2.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哪些发明?简要介绍一下其中一个发明。

答案: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其中,造纸术是指利用纤维素原料制作纸张的技术。

中国古代发明了纸张,这对人类的文化传播和记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判断题1. 中国的京剧是一种传统的音乐剧形式。

答案:正确2. 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人造建筑物。

答案:正确3. 中国的国花是牡丹。

答案:正确4. 中国的首都是上海。

答案:错误。

三支一扶之三支一扶行测通关练习题包含答案

三支一扶之三支一扶行测通关练习题包含答案

三支一扶之三支一扶行测通关练习题包含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属于组胺受体阻断药,并被用作镇静药或者麻醉辅助药的吩噻嗪衍生物是属于组胺受体阻断药,并被用作镇静药或者麻醉辅助药的吩噻嗪衍生物是A.普罗吩胺B.异丙嗪C.甲吡咯嗪D.氯丙嗪E.苯海拉明【答案】 B2.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意思精辟,结构紧密,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列有关成语的说法正确的是: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意思精辟,结构紧密,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列有关成语的说法正确的是:A.“作壁上观”所涉及的战争是长平之战B.“黄口小儿”中的“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后泛指两三岁的儿童C.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用典“封狼居胥”是赞扬霍去病的功绩D.“劳燕分飞”比喻情投意合的朋友相分离【答案】 C3.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下列关于“四个民主”说法正确的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下列关于“四个民主”说法正确的是:A.甲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国家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民主选举B.某市举办天然气价格听证会,乙参加听证会并发表自己意见——民主监督C.丙对工作时间仍然不停接打私人电话的公职人员,进行批评——民主管理D.丁同其他村民共同讨论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主决策【答案】 A4. 在2009年的资金来源中,个人按揭贷款比国内贷款低()个百分点。

在2009年的资金来源中,个人按揭贷款比国内贷款低()个百分点。

A.3. 4B.3.8C.4. 9D.5. 6【答案】 C5. 2021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

三支一扶之三支一扶行测考前冲刺练习题库附答案

三支一扶之三支一扶行测考前冲刺练习题库附答案

三支一扶之三支一扶行测考前冲刺练习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意思精辟,结构紧密,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列有关成语的说法正确的是: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意思精辟,结构紧密,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列有关成语的说法正确的是:A.“作壁上观”所涉及的战争是长平之战B.“黄口小儿”中的“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后泛指两三岁的儿童C.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用典“封狼居胥”是赞扬霍去病的功绩D.“劳燕分飞”比喻情投意合的朋友相分离【答案】 C2. 2009年房屋新开工面积是房屋竣工面积的几倍?()2009年房屋新开工面积是房屋竣工面积的几倍?()A.3 倍B.1.6 倍C.2. 5 倍D.1.2 倍【答案】 B3.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礼仪之大谓之夏”。

在五千年悠久文明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

关于中国古代礼仪规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礼仪之大谓之夏”。

在五千年悠久文明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

关于中国古代礼仪规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古代以喜鹊作为婚娶时的聘礼B.拱手礼,又称作揖,是古时汉民族的相见礼,一般左手握拳在内,右手在外C.我国古代有“五礼”之说,其中祭祀之事为吉礼D.稽首是古代跪拜礼——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稽”是低头的意思【答案】 C4. 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也同时拉开帷幕。

我国纪念2021年“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也同时拉开帷幕。

我国纪念2021年“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A.“珍惜水、爱护水”B.“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C.“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D.“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答案】 B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的影响

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的影响

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的影响◆陈守品(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街小学)【摘要】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于语文教学,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这些诙谐、自由、贴近学生生活的传统文化,不仅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根据多年语文教研活动和教学实际,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影响一、让学生快乐识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识字教学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和字义两方面入手。

汉字的构造方法,如象形、形声、会意,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对汉字形、字义的分析与讲解,让学生们了解一些汉字的演变历程,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就会提高,思想感情也会得到熏陶。

二、立足于古诗教学,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古诗,是中国文坛上的一朵奇葩,是灿烂文化夜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当今极具教育功能。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如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离离原上草》《石灰吟》《竹石》《悯农》《登鹳雀楼》和《梅花》等。

这些优秀的古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是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的结合,充满了诗情画意,读来朗朗上口,深受学生喜爱。

如通过《锄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勤农节用的情感;通过《游子吟》《赠汪伦》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亲情、友情;通过《塞下曲》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通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中国古人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等。

三、利用现代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小学语文教材现代文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是学生认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解密小升初中成语的考点

解密小升初中成语的考点

解密小升初中成语的考点苹果树下教育培训学校蘑菇老师中国成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朵奇葩,当然它也是小升初考试的一个必考点,而且占的分值也不少。

统计十大名校近五年的真题发现,每年每个学校这个考点至少占3分,最多的时候可以高达14分左右。

其中成外、嘉祥、川附、三原等学校尤其钟情于考成语。

这几所学校很多年的考试都让成语考点的分数高达10分以上,甚至可以说得成语者可以得“基础天下”的三分之一。

统观这十大名校的考题,可以看到成语考点的题型也是五花八门。

最易出现的是以下十几种题型:1、解释成语中的某个字的意思(可以是选择也可以填空)。

2、判断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3、为某个成语找反义词或近义词。

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成语。

5、根据材料或语境写出相应的成语。

6、写出某个成语故事的主角。

7、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8、成语配对。

9、找出成语中的错别字。

10、写出含“虎”字的成语(写出表示“专心”或“人多”的成语)。

11、填写首尾一致的成语。

12、选出下列成语中使用了同一种修辞的一项。

13、成语接龙。

14、选出下列成语中感情色彩一致的一项(也可以出成判断题)。

成语考点的题型看起来扑朔迷离,其实拨开那层让人眼花缭乱的面纱,它的考点并不复杂,千万不要被吓到了。

最基本的要掌握的是成语的①字音、②字形、③字义(整个成语的、其中某个字的)、④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⑤分类。

其实只要牢牢地掌握了前四项,最后一项自然而然就会了。

如三原2009年考题中有一题“写出表示‘人多’的成语”(4分),如果你准确地掌握了成语的意思、成语的字形,那这种题根本就难不倒你。

关于“成语的分类”特别要提一提“根据成语的来源分类——有典故的成语”这类,这类只能靠你老老实实地去记,具体分类可以参考《知识大集结》。

不过记忆这类成语还是有一定的诀窍的。

蘑法棒一:结合故事来记忆既能记忆深刻,又能激起兴趣。

推荐《读故事,学成语》(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而且这类成语量比较大,所以必须在五年级时开始全面启动。

山林四字成语

山林四字成语

山林四字成语深山野林中,自古有许多的四字成语,这些成语以简洁明了的形式,传达出了丰富的哲理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它们不仅是汉语言文字的精髓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些与山林相关的四字成语,领略其中的智慧和美感。

一、峰回路转峰回路转,顾名思义,是指山峰和道路在回转曲折的过程中产生的景象。

这个成语形容事物发展过程中不按常理出牌,出现出人意料的变化。

它常用于描绘故事情节的发展或人生经历中的曲折转机。

正如登山行走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山势变化的时候,需要调整自己的步伐以应对各种困难和状况。

峰回路转的成语蕴含了人生哲理,告诉我们要随时准备应对变化,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

二、山清水秀山清水秀是用来赞美山水环境幽静,风景美丽的成语。

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山和水一直都是主题,山清水秀的描述恰恰颇有山水画的意境。

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是山林的自然之美,传达了大自然原始宜人的情感和人们对山水胜境的向往之情。

山清水秀的成语也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质出众,气质高雅,内在充满正能量,值得我们学习和追求。

三、云淡风轻云淡风轻是描绘山林景色的四字成语之一,用来形容天空的云朵轻飘悠然,风儿吹拂舒缓恬静。

云淡风轻的成语意味着一种宁静和平和的状态。

在高山地带,云雾缭绕,山风在林中穿梭,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而在人的心理世界中,云淡风轻的成语寓意着平和待人,淡泊名利,不事浮躁,心态稳定。

云淡风轻的成语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宽广和平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松柏之志松柏之志是指像松树和柏树一样坚定不移的意志品质。

松树、柏树是山林中最为常见的树木之一,它们生长在寒冷环境中,常年挺拔坚韧,不畏严寒。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具有坚强的意志,不因困境而退缩,坚守信念,顽强抗争。

松柏之志的成语激励着我们要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能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五、潜移默化潜移默化是指事物在悄无声息中慢慢转变和影响。

成语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成语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成语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汉语言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是世界上最具创意的语文结构。

成语在汉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谈话或作文时,适时、适量地加入成语,就如在菜肴中加入佐料一般,可以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内容变得更有味道、更具内涵。

学习祖国语言,弘扬民族文化,可以从成语入手。

说话妙语连珠,写作妙笔生花,可以从成语开始。

为什么要加强成语学习呢?首先,成语具有几大优势。

(1)言简意赅。

成语一般都能把人们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用十分简练、非常概括的几个字说出来,适当地运用这些成语,会使语句显得格外精炼。

例如:色厉内荏(rěn):意思是外貌看起来庄矜、威严,而内心里却很怯懦。

这个意思,如果改用一般的话来说,即使多用很多的字,也未必能表达得这样丰富和透彻。

(2)易学易记。

成语在结构形式和组织方法上,基本上有规律可循,所以学起来都比较容易,例如:翻天覆地、横征暴敛、醉生梦死。

这些成语,从语法的角度上来分析是有它的共同之处的。

所以学和记都很容易。

(3)形象具体。

有许多成语,含有显著的修辞因素,看了或听了以后,就会在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具体的印象。

如:中流砥柱,画蛇添足、车水马龙、口是心非、体无完肤等许多成语都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使人一看就觉得形象具体。

(4)语势有力。

成语是历史的产物,具有群众基础,表达的效果比用意思相同的一般说法为强。

例如"群起而攻之",就比"大家一齐起来反对他"或者"批评他""斥责他"更有力些。

所以在文章中适当地使用成语,不仅能增强表达效果,而且可以使文章的语汇丰富多彩。

其次,成语是学习文言的“活化石”。

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文献典籍,保留了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语法、修辞等,是语言中的"活化石"。

学习成语可以让我们熟悉文言现象、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词的活用等,借助成语来学习文言,可说是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中考语文重拾成语这朵语言奇葩-中考语文试题、初中语文中考试卷、模拟题-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语文重拾成语这朵语言奇葩-中考语文试题、初中语文中考试卷、模拟题-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语文重拾成语这朵语言奇葩-中考语文试题、初中语文中考试卷、模拟题、复习资料-初中语文试卷-试卷下载重拾“成语”这朵语言奇葩——语文教学中妙用“成语”偶得说到成语,我们并不陌生,经常耳闻,时时目睹。

固定简洁是成语的外观,深邃精辟是成语的内敛。

成语,称得上我们祖国丰富语言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令人遗憾的是,曾经娇艳的这朵奇葩,不似以往被人怜爱了,弃置于花园一隅,备受冷落。

“成语”在偷偷地哭泣!我愿重拾这朵奇葩,让她盛开于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她昔日的异彩,也点染我的语文教学天地。

一、成语是进行古典文化熏陶的丰富源泉。

成语渊源流长,古代寓言故事,古代历史故事,古代典籍作品,是她的生长地,浓缩了中华文化的几多精华。

溯流而上,采撷两岸成语,中国历史文化踪迹隐约而现。

神话传说,将人们带入远古天地。

远古时代,天地一片混沌,盘古“开天辟地”,天地从此清朗。

风雨雷电,江湖河海,五岳三山,花草树木,盘古造就了这一片自然天地。

后来,天空出现了窟窿,女娲于是“炼石补天”,拯救了这片天地。

既而,女娲“抟土造人”,使人类世世代代繁衍了下来。

这是我们先民对生存空间的最初想象。

仰望星空,极目四海,“牛郎织女”、“月里嫦娥”、“夸父逐日”、“弈射九日”、“八仙过海”、“精卫填海”……将我们带入了一片神幻世界,这里有我国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美好理想和幻想;这里有不畏艰难险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这里有对纯真爱情矢志不渝的追求。

寓言故事,化深邃为简易。

“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惊弓之鸟”、“叶公好龙”、“南辕北辙”、“滥竽充数”、“拔苗助长”、“越俎代庖”、“亡羊补牢”、“刻舟求剑”、“画龙点睛”、“买椟还珠”、“塞翁失马”、“愚公移山”、“一傅众咻”、“与虎谋皮”、“一夔已足”……数不胜数的寓言故事,引领我们畅游先秦诸子百家们所营建的深邃的思想空间,闪耀着智者的光芒,点亮了后人前行的通道。

中国的历史是纷争的历史。

“一国三公”、“三国鼎立”是分裂;“司马昭之心”、“祸起萧墙”是祸起;“二桃杀三士”、“七擒七纵”是谋略;“图穷匕现”、“项庄舞剑”是偷袭;“三顾茅庐”、“千金市骨”是求贤;“揭竿而起”、“同仇敌忾”是奋起;“中原逐鹿”、“赤壁鏖战”是对峙;“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是坚持;“四面楚歌”、“风声鹤唳”是危境;“一败涂地”、“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是失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是蛰伏;“卷土重来”、“此一时,彼一时”是反扑;“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分合合中,中国历史的车轮渐渐驶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字之林中的一朵奇葩,是汉民族语言文字中的精髓。

正确使用成语可使文章摇曳多姿,充满灵性。

正因为如此,成语也就成为高考的必考内容。

但历年高考中该题的得分率却很低。

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不明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辨成语的感情色彩、不明成语的指称对象或适用范围、不辨成语的细微差别和不明成语的来源等。

本人在成语复习过程中就上述原因探究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

一、明确成语的整体意义,切勿望文生义。

成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意义上的整体性,所以我们在运用时必须透过字面深入理解其内涵。

如果望文生义、一知半解或以今律古、想当然都会造成运用上的错误。

如:例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

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现在一般用来比喻最先受到对方的攻击或最先遭受灾难。

将此意义带入原句中就不难发现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不符。

这是不明此成语的整体意义所致。

例2: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差强人意”原意为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

现在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差:稍微;强:振奋。

既然“我”不熟悉那里的情况,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强人所难吗?哪里还能使人满意呢?例句显然把“差”当作“不好”的意思,这是以今律古而致误。

同属这一类型的还如:文不加点,不刊之论,巧夺天工等。

二、辨明成语的感情色彩,防止褒贬误用。

有很多成语本身就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运用时如不能根据句子感情倾向的需要选择成语,就会损害表情达意。

例3: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处心积虑”意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而句中的新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可以说是竭尽精力,费尽心思,这种行为怎么可以加以贬斥呢?显然这个成语使用有误,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倾向相悖,此处宜用“殚精竭虑”。

例4: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灯红酒绿”这个成语有两层意思:一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二是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两层意思两种感情色彩。

根据句意,此处是第二个意思,那么这个成语使用是正确的,其感情色彩也与作者的感情倾向相一致。

而当年高考时好多考生却按第一种意思去理解,结果选错了答案。

这就是因为考生没有完全了解这个成语的感情色彩所致。

三、明确成语的指称对象或适用范围,切勿张冠李戴。

成语的指称对象有主客、男女、尊卑、长幼之分,如果不加区别,则会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例5:小王是我青梅竹马的朋友,当时我们像亲兄弟似的在一起玩。

“青梅竹马”是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而例句中指称的却是“像亲兄弟似的”两个男孩子,这就是不明成语的指称对象所致的错误。

例6:这些豆蔻年华的小青年,也许他们在没有喝酒前连想也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成语“豆蔻年华”《辞海》的解释是: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旧时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据《辞海》可知该成语的使用一要注意性别,二要注意年龄。

而例句所写显然是指男性。

这也是不明成语的指称对象而致误。

四、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别,防止似是而非。

有些成语其基本意思相同,但在词义的轻重和词的语法功能上却有一定的差距,需要仔细辨别。

如1994年高考题中四个成语的辨别选择,就属这种类型。

这四个成语是: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

这四个成语都有与众不同之意,但仔细辨别,又有一定的差距。

“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风格;“独树一帜”指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不落窠臼”比喻文章或艺术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匠心独运”指巧妙的构思与众不同。

根据这个意思和它们的差别,就可以作出如下的正确选择:
例7: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别具一格。

例8: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独树一帜,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例9: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不落窠臼,值得一看。

例10: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匠心独运之处。

五、追溯成语的来源,明白成语的言外之意。

某些成语来源于典故,这些成语有时表示一种认识,一种境遇,甚至意在言外,不限于字面上的意思;某些成语来源于古诗文,往往有其特定的含义,浓缩了许多内容。

如果不懂得这些成语的来源及特殊意义,那么就很容易致误。

例11:失去的东西再好也是昨日黄花,你留不住,也追不回。

实际上成语中只有“明日黄花”而没有“昨日黄花”,这个成语来源于苏轼的《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原意是指重阳节一过,菊花(即黄花)将枯萎,便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

后就用“明日黄花”比喻事物虽好,但已过时。

以上五种方法,是根据近几年语文高考试题中所出现的有关“成语(包括熟语)的正确使用”这个知识点而概括的,希望对学生正确使用成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