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竞争优势分析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兼论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启示比较优势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教授在80年代发表了其著名的三部曲,即《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理论。
那么,比较优势论与竞争优势论到底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取向。
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应追求竞争优势来发展对外贸易,另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还是应该以比较优势为基础。
本文首先从学术背景上对这两个理论进行概念辨析,然后介绍波特教授最新提出的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一、比较优势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萨缪尔森认为,比较优势这一概念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美妙想法。
对于这一经济学概念的内涵,80年代初期我国国际贸易学界曾经热烈讨论过。
正是通过对它的讨论,迎来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确实,比较优势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
说它古老,因为在古典经济学时代,李嘉图就创立了它;说它年轻,是因为其内涵在当代还在发展。
比较优势概念内涵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古典经济学时期,比较优势的含义是比较成本。
李嘉图坚持劳动价值论,他本人提出的是比较成本论。
他以英国和葡萄牙生产毛呢和葡萄酒为例,证明对外贸易发生的原因是两国劳动生产率差异造成的劳动成本的不同。
李嘉图也考察了技术对贸易的影响。
但他没有考察技术进步的原因,即技术是外生决定的。
以现代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李嘉图的例子,李嘉图确实具有机会成本的思想,只不过他考察的只有劳动这一稀缺要素。
2.新古典经济学阶段,比较优势的含义是机会成本。
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市场交换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变成对稀缺资源如何进行配置。
实质上是论证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即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
这样,比较优势这一概念,实际上是机会成本概念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
论当代美国逆全球化与孤立主义以及中国的应对

环球智库023论当代美国逆全球化与孤立主义以及中国的应对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各国和区域经济开始步入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快了商品的流通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至今全球化虽受到过冲击,但依旧没有改变其运行轨道。
美国逆全球化和孤立主义的表现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格局逐渐被打破,逆全球化的趋势开始逐步加速。
尤其是自2017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白宫正式宣誓就职,并在就职演讲中强调贸易保护主义,并宣称美国的国家治理政策都遵循“美国优先“原则。
之后美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无疑是与全球化相悖,与时代潮流相逆。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美国的经济遭到重创,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并缓解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加设了贸易壁垒、技术壁垒与交流壁垒。
在政治领域美国反多边主义的行为主要是“退群“并建立美式“小多边主义”体系。
其先是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代之以“更加公平的双边贸易协定”;否决了原有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并要求重新谈判,2018年11月重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一直奉行“美国优先”的政策,为了维护自身战略成本,其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有限收缩,尤其是近几十年多个盟友依靠美国获益,在美国实力衰减下,对他国“搭便车”的行为极为不满,不愿继续耗费巨资以兑现其在全球范围内对盟友在安全上、经济上的各种承诺。
在文化社会方面,美国一直以自由民主的“民族大熔炉”著称,但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发生了逆转,其对实行了近半个世纪的美国移民政策进行改革。
如2017初美国签署了移民禁令。
2017年以来,曾经积极推动全球化进程并且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的美国,开始减少于国外科教文和经贸的交流,同时其国内出现一股质疑和抹黑中美人文交流的强劲逆流。
除此之外2020年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逆全球化”及孤立主义起了催化的作用。
美国逆全球化与孤立主义的形成原因美国极力追求美国霸权,一直认为自身具有领导世界的使命,在对外关系中一直寻求霸权与强权政治。
国家竞争的优势――企业与经济

国家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国家相对权力的改变。
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的一级权威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完全改变了我们原来对财富在现代全球经济中是如何形成和保持的观念。
波特对于国际竞争力创始性的研究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国家政策,它也改变了各州、各城市、各企业,甚至像中美洲这样的地区的思想和行为。
波特认为,国家也是企业在国际间创造或保持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
国家经济若要繁荣,企业是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因为它的生产力决定了国家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形成企业改善效益与提高效率的能力。
然而,对于有意在特定产业领域内追求竞争优势的企业来说,生产力的优劣,与国家环境有关。
国家和企业有必要联袂行动,虽然领域各不相同。
经济学家布莱德福特.德龙曾经说过:“20世纪的历史毫无疑问是经济的历史。
重大事件与变革都发生在经济领域,经济变化是隐藏在生活其他领域的变革后面的推动力……经济变化的脚步是如此巨大,乃至摇动了历史其他部分的基础。
或许这是人类历史的第一次,日常的消费与需求——制造、消费和分配方式的改变——成为整个世纪的历史驱动性力量。
”在大部分对以往日本政治经济体系进行批判的论调之中,往往认为战后特别是高度成长时期以后的日本经济,缺乏结构改革的经验。
但是,战后的日本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从煤炭向石油的能源转换的重大的结构改革。
这是日本当代经济学家冈崎哲二的认识,而我们的国家仍然还是煤炭为主,并且还沉浸在这种欢喜当中。
在出版于2002年5月的报告《关于中国与世界的五大神话》中,高盛(亚洲)董事、经济学家胡祖六写道,“中国的经济增长并非前所未有,以亚太地区的标准而言也不见得特别突出。
”尽管过去的23年中,中国的GDP翻了7倍,按照购买力平价(PPP)标准,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贸易额则跃居世界第六位。
但即使如此,中国大陆的经济规模仍只有“失落十年”的日本的1/4,而日本的GDP只有美国与欧盟的一半,也小于亚洲七个国家和地区(韩国、新加坡、中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的GDP总值之和。
现代美国市场营销分析

现代美国市场营销分析市场营销是当代商业运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在现代美国市场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推动,市场营销的方式和策略也发生了显著改变。
以下是对现代美国市场营销的分析。
首先,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市场营销的游戏规则。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企业可以更加精确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并通过个性化的营销策略来实现更高的销售转化率。
例如,通过使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企业可以通过广告定位、内容推荐和个性化营销活动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市场营销的重点逐渐从产品导向转向消费者导向。
以往,企业主要关注产品的特点和竞争优势,但如今市场环境中激烈的竞争使企业不得不更加专注于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
因此,市场营销策略已经从产品创造转向了品牌触达、消费者参与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
企业必须深入了解目标顾客,以确保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顾客的期望。
第三,社交媒体的崛起已成为市场营销的重要平台。
如今,大多数人都是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因此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来建立品牌形象,与消费者进行直接互动,并推广其产品和服务。
通过社交媒体,企业可以与潜在客户建立关系,通过发布有趣和有用的内容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与他们进行互动。
此外,社交媒体还为企业提供了实时反馈的机会,以便调整营销策略或改进产品。
最后,创新和创意在现代市场营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必须不断寻找新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上,还体现在营销策略和沟通方式上。
通过创新的市场营销活动,企业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并建立起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
综上所述,现代美国市场营销正经历着革命性的变革。
数字化技术、消费者导向、社交媒体和创新无疑是当前市场营销成功的关键。
随着技术和消费者行为的不断演变,市场营销策略和方法也将进一步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对企业来说,理解和应对这些趋势将是提高竞争力和实现业务增长的重要因素。
美国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美国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一、宏观环境分析1.1人口环境1.1.1人口总量2008年的美国人口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已拥有303,824,646人。
美国是一个拥有十分多样化的种族及民族的国家。
白种美国人占大部分(约2/3),而其余三分之一的少数人种多集中在沿海或都会区,拉丁美洲裔为一支人种分化广泛的民族,为少数民族中的最多数。
非裔美人则集中在南部、及部分东北及中西部,为美国少数种族中的最多数。
2006年美国社区调查显示,全美人口中白种美人就占74%,其中约有8%为部分拉丁美裔,未混有拉丁美裔血统之白种美裔者则约占66%。
1.1.2人口密度分布白种美人在每个区域都占多数,又以中西部为尤,高达82%全区人口。
亚裔美人集中在西岸地区,其中有47%居住于加州及夏威夷等地。
美洲原住民部分也集中于西部,西元2000年人口调查发现目前美洲原住民人口约有4千100万人,这是自从1776年来最高的数字,超越西部四分之三的夏威夷原住民及太平洋群岛地区原住民数量。
其他裔籍者则大部份居住于西部或南部,约有69%这些地区多裔美人居住于此。
这些其他裔籍的美国人,都在2006年被重新分类为白种,而这些人几乎都是拉丁裔混血,44%住在西部。
拉丁裔人口占西部人口27%,占全国人口43%。
1.1.3人口结构分布:(1)年龄及性别结构(2008年)年龄比例0-14岁20.1% 67.1% 12.7%15-64岁65岁及以上(2)种族结构(2003年)白人:81.7%;美国印第安人:1%;夏威夷与其他太平洋岛屿原住民:0.2%;亚洲人:4.2%;黑人:12.9% 1.2经济环境1.2.1经济总量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14.27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人均GDP 为46443美元(居世界第6)。
美国经济是资本主义兼混合经济体;大多数微观经济决策由公司或私人企业做出;政府则以法律、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等方式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并在基础研究和教育、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保障、储蓄保险等领域提供相当一部分资助或服务。
美国的科技优势与国际政治经济霸权

个 极 大 的 促 进 , 因此 ,利 用 反 恐
科技 在 高 科 技 中的 突 破而 产生 新
的 科技 及 经 济 增 长 点 ,将 是 美 国今
@
当 代 世 界 2006 年 第 8 期
维普资讯
一
删
息 技 术 的 崛 起 提 供 了 必要 条 件 。 第
四 ,从 美 国 “ ・1 ” 事 件 后 的 反 9 1
。
国超 出 0. —1 的 装 备 优 势 ,奠定 5 代
; 大 的 经 济 、 科 了 美 国世 界 第 一 军 事 强 国 的 地 位 。 强
维普资讯
口
信 、 计算 机 . 电信及 其 他 行业 的 竞 优 势 主要 得 益 于 国际 政 治 经 济 巨
美 国科技优势的形成和发展
争 力 。联 邦政 府 还直 接 从事 研 究 与 变的 双 向互 动 。 首先 ,两次 世 界大
2 0世纪 末以 来 .美 国在航 空航 开 发 活 动 , 井 资 助 和 鼓 励 科 研 机 战推 进 了美国 科技 创新 ,战 争 促进 天 、信 息 、通 信 ,生 物 工程 、新材 构 、大 学 与私 营 企业 科技 研 究 开发 了为 战 争服 务 的研 究 与开 发 ,反过 料 、新能 源 、环保等 高科 技领 域 ,都 的 合作 。 其次 ,企业 在 科技 研 究 与 来 叉 促 进 了 常 规 的 科 研 与 开 发 活
从 国 内 因 素 而 言 , 美 国 科 技 面的 作 用 ,尤 其 是 巨大风 险 投 资 基 却 没 有 享 受 到 像 美 国 那 样 多 的 成
基于创新优势的当代美国动画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基于创新优势的当代美国动画产业国际竞争力探究一、引言当代美国动画产业在国际上一直拥有极高的竞争力。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兼论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启发比较优势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教授在80年代发表了其闻名的三部曲,即《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理论。
那么,比较优势论与竞争优势论到底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进展的战略取向。
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应追求竞争优势来进展对外贸易,另一些学者认为,我国进展对外贸易依旧应该以比较优势为基础。
本文第一从学术背景上对这两个理论进行概念辨析,然后介绍波特教授最新提出的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对我们的启发。
一、比较优势的内涵是不断进展变化的萨缪尔森认为,比较优势这一概念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精妙方法。
关于这一经济学概念的内涵,80年代初期我国国际贸易学界曾经烈火讨论过。
正是通过对它的讨论,迎来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确实,比较优势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
说它古老,因为在古典经济学时代,李嘉图就创立了它;说它年轻,是因为其内涵在当代还在进展。
比较优势概念内涵的进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
1.古典经济学时期,比较优势的含义是比较成本。
李嘉图坚持劳动价值论,他本人提出的是比较成本论。
他以英国和葡萄牙生产毛呢和葡萄酒为例,证明对外贸易发生的缘故是两国劳动生产率差异造成的劳动成本的不同。
李嘉图也考察了技术对贸易的阻碍。
但他没有考察技术进步的缘故,即技术是外生决定的。
以现代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李嘉图的例子,李嘉图确实具有机会成本的思想,只只是他考察的只有劳动这一稀缺要素。
2.新古典经济学时期,比较优势的含义是机会成本。
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市场交换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变成对稀缺资源如何进行配置。
实质上是论证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即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
如此,比较优势这一概念,实际上是机会成本概念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1纺织纱线3713.0
778其他电气设备3812.8
749轴承等非电动式机械的零件3912.4
782货车及特种车辆4012.4
771变压器、整流器等电气元件4112.1
515有机化合物4212.1
514谷氨酸、糖精等氮化合物4312.1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联合国《2000国际贸易统计年鉴》数据计算。
752自动数据处理设备2716.9
745其他非电动式机械和工具2816.8
759751、752的附属品和零件2916.6
744起重等搬运物品用机械3016.5
736金属加工机械及零件3116.2
893其他人造塑料制品3216.1
772电路开关、连接设备3315.3
057水果3414.2
773电缆、绝缘材料等输电设备3513.5
当代美国竞争优势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码:___________)
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这一点也为严密的定量分析所证实。(注:张幼文、黄仁伟:《2003中国国际地位报告》,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4月版,160-172页。)迈克尔波特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对美国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的竞争优势作了分析。近20年过去了,美国的竞争优势又发生了何种变化呢?本文试图从制造业和服务业入手,揭示当代美国的竞争优势。根据迈克尔波特的有关论述,一国的竞争优势是指有别于其他国家、并最终能增强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多种因素的最佳组合,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一国支撑其产业竞争力的环境。
表12000年美国43类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商品
SITC商品类名 顺序世界市场
占有率(%)
263棉花142大豆、花生342.1
792航空器及其零件436.8
714引擎及其零件532.1
774医疗用电器设备630.2
874测量分析用仪器729.2
723建筑用机器及零件828.0
582酚醛、聚酯等重合物1918.9
892报刊杂志、票证等印刷品2018.8
011食用动物肉2118.5
699锁、装璜用和家具用金属饰品2218.0
741加热用或冷却用设备及零件2317.7
776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2417.4
511碳氢化合物及其诱导体2517.3
898乐器、音像纪录媒介2617.1
1985年以来,美国经济最大的变化是增长强劲,由此美国重新恢复了经济强国的信心。2000年美国商品贸易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2%,市场占有率高于这一比率的商品有43类(见表1),这些商品相对于其他美国出口商品而言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些商品占美国当年全部出口的64.8%。在43类商品中,属于以天然资源为主的产业有8个。
一、美国天然资源性产业和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时期,美国部分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生产率跃居世界各国之首,开始确立其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进而成为全球经济霸主。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统计,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列国际市场占有率前50位美国产业中,不仅有高度依赖天然资源的美国传统产业(如黄豆、大米、小麦、煤炭等),也有工业化社会的代表性产业,如飞机、电脑、电子管、有机化学品、办公事务机器等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显示美国优势产业的多样性。(注: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文版),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75页。)
需要指出的是,迈克尔波特使用的是“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4位和5位分类的数据。由于联合国《国际贸易统计年鉴》自1994年起只公布3位分类的数据,根据这一数据计算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普遍低于迈克尔波特计算的结果,因此表1不能简单与上述70年代初和1985年数据相比。尽管如此,表1说明,在当今美国的竞争优势中形成的优势产业仍然集中于天然资源性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至10多年后的1985年,从列入国际市场占有率前50位的美国产业来看,美国产业的优势产业格局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即天然资源性产业(如玉米、甜菜、烟草等)、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如飞机、医疗设备等)依然并存。与70年代初相比,美国与其他国家出口结构逐渐升级形成鲜明对照,在列入国际市场占有率前50位的美国产业中,以天然资源为主的产业从19个增加到了22个,天然资源性产业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达到了24.2,远高于日本和德国。(注: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文版),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498页。)
122烟草925.0
541药品1024.5
041小麦1124.0
728工业用加工机械及零件1222.1
784汽车零件、附属品及其他1321.9
251纸浆1420.9
625橡胶轮胎、内胎及其他1520.5
081饲料、豆粕、植物油渣1620.3
713内燃机及其零件1720.0
743鼓风机、压缩机、离心机等1819.1
表1与美国1985年数据相比,竞争力突显的是:SITC263;竞争力增强的是:122、541、774;竞争力基本保持不变的是:222、792、874;竞争力下降的是:651;竞争力丧失的是:321的煤和焦炭、241的原木,这两类产业曾经是1985年美国的优势产业。
在表1中,有14类商品(即598、874、728、784、713、743、582、741、744、736、778、772、749、782)是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国共有的,都是三国各自的竞争力较强的产业。美国在这14类商品中有11类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于日本和德国。这说明,美国这一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是建立在比日本和德国更广泛、竞争力更强大的产业群基础之上的。
二、美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与服务业在许多国家中的经济地位不断上升一样,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当今,一国的国际经济地位的确立和提升不权通过货物贸易,而且还通过服务贸易来实现;一国竞争优势不仅体现在能否形成竞争力强的制造业,还体现在能否形成竞争力强的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