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尚刚编著-第7章辽宋夏金共143页文档
第07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课件)

持续发展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
3、启示:政治稳定是社会经济款发适展合你的前提和基础,战乱、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只能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摧毁经济发展的成果。
知识点2 辽宋夏金元社会变化
(一)宋朝时期
1、原因:
①世家大族的衰落;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科举制度的发展;④政府政策的调整。
④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⑤元朝: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2、影响:
①带动南方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②带动南北交通的发展;
③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促进南方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取士南北分卷制度)
④北民南迁促进民族的融合
⑤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渡开发,稿一定定PP程T 度上损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经济的可
稿定PPT 提高了粮食产量。 2、经济作物的种植: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 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宋朝开始在内地种植棉花,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 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3、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 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夯基·知识梳理】 知识点1 中华文化发展 知识点2 辽宋夏金元科技 知识点3 文化传承(选必三) 【提升·考向预测】 考向1 儒学复兴 考向2 宋元文学艺术
01
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
1、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2、认识辽宋夏金元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
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款适合你 2020浙江卷选择题,2分
这部分内容是新教材新加进来的 内容,依托于这一时期的社会大 背景,重点是国家对社会的控制 松弛。体会横向和纵向的变化。 虽涉及不多,但内容是重点,是 儒家思想的一个转折时期,复习 时候多重视。 这部分考查不多,但是也属于关 键时期,经济带动文化的发展是 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PPT精品课件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题指导
选 项
分
析
A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汉代儒学中已产生,故 A 项错误
B
宋代摆脱了一味关注现实和粗糙的天命观,将儒学上升到 “理”的高度,故 B 项正确
C 宋明理学以“天理”的观念来维护等级秩序,故 C 项错误
D
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目的不是探索自然规律,而是 为现实社会服务,故 D 项错误
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一
二
三
四
知识拓展 沈括的成就与地位 沈括(1031—1095),是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也是中 国科技史上的一位巨人。他所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 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奉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 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到达的辉煌成就。?梦溪笔谈?是“中 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 人物〞。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程朱理学的特点和地位 (1)特点 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程朱理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 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 学理论体系。 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 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 “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 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③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程朱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特点。 程朱理学吸收借鉴了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 想吸收进来,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地位:程朱理学是儒学开展的重要阶段,适应了封建社会从前 期向后期转变、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增强的需要,使儒学走向政治 哲学化,为封建等级特权的统治提供了更为精细的理论指导,适应 了思想上专制的需要,成为南宋之后的官学。
中国工艺美术史 辽宋夏金(8.4.1)--其他门类

近唐异(南)宋
内蒙古奈曼旗陈国公主驸马墓马具
陈国公主墓彩绘银鞯
内蒙古奈曼旗陈国公主驸马墓葬具
金花人物纹银七棱把杯(高 6.4 厘米) 造型与盛唐制品近似,有浓郁的西方风格。
耶
耶
律
律
羽
羽
之
之
墓 金 花 银
银 砚 盒
墓 “ 万 岁
台
唾
”
盂
金
花
赤峰驸马墓银盏托
陈国公主墓金盒
用器
据铭文,当为辽韩德让家庙
错金银仿古器
三、两宋漆 器 产量较高。素髹为主
襄州和温州产品著名
发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于高档品种
1 、雕漆
做法:于胎上涂漆数十乃至上百 道,干后,刻图案
历史:相传始于唐,宋内府作品 负盛名,元以来漆器代表
分类: 剔红、黑、黄区别在漆色
剔犀(云雕)漆层以异色 漆相间髹涂,雕刻云纹等,刻纹 立面见相间的异色线纹
被后加上种种不良的象征性,也就不大 以它为题材了。
剔彩,出现在明 今见宋制主要为剔犀,内府剔红
名气大,但少实物留存。原因
日本学者指认的北宋剔黑 (日本藏)
日本学者指认的南宋剔 红与剔黑(日本藏)
2 、戗金银
做法:漆地上刻划图案,于 刻纹内上漆后,填以金银箔 ,效果极富丽
历史:可上溯到西汉填金彩 锥画,南宋作品已极精美
江苏武进南宋墓温州产品图 案疏朗,花纹优美
戗金仕女图朱漆奁(南宋,通高 21.3 厘米) 奁盖上,一仕女持折扇,人们曾相信,折扇在 明由高丽传来,而奁盖装饰证明,此说不确。
3 、堆漆
做法:以漆灰在器表堆塑花纹 历史:始见于汉,长期是夹纻
统编版历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优秀课件【新教材】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 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 另有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
元曲已经将诗词、歌唱、 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 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 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 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合作探究学习4
词曲和元杂剧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艺术形式?
•
7.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 是心理 中极原 始的一 种要素 。人在 理智未 发达之 前先已 有情感 ;在理 智既发 达之后 ,情感 仍然是 理智的 驱遣者 。情感 是心感 于物所 起的激 动,其 中有许 多人所 共同的 成分, 也有某 个人所 特有的 成分。
•
8.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 化的。 环境随 人随时 而异, 所以人 类的情 感时时 在变化 ;遗传 的倾向 为多数 人所共 同,所 以情感 在变化 之中有 不变化 者存在 。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结合课本知识和上述材料,儒学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如何走出困境?
1、复兴之因
(1)、儒家学说日益僵化 (2)、“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程颢
程颐
(3)、稳定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4)、宋朝学者的使命与责任
朱熹
史料探究学习1
材料1: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 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
元 王冕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王冕
统编版历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优 秀课件 【新教 材】1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赵佶《竹雀图》
元·黄公望 《富春山居 图》(局部)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共17张PPT)

• 考试内容有两种选择:一是考文学(诗赋),二是考儒家经书。 • 以程朱理学的相关阐释为标准 • 理由:重视发挥儒家思想在巩固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和树立社会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儒家思想的演变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二、文学艺术
1.文学
(2)元曲 ①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②杂剧: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 整的故事情节,就形成了杂剧。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程
颢
(2)主张:
程
朱
颐
熹
① 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 是 一 套 包括宇宙观、人
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②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③ 人 生 的 目 标 是 “存天理, 灭 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
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
关 汉
元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
卿
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蔡婆婆借他的
银子,不得已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没过几年窦娥的
夫君早死。适逢蔡婆婆索要赛卢医还钱,却险些被赛卢医害死。
幸得张驴儿父子相救。那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窦娥
第三单元 辽历史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课件【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

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 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历史学家陈寅恪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探究一 理学探源 探究二 审视理学 探究三 探寻文艺 探究四 以人观科 探究五 文字背后
探究一 理学探源
分小组自主选择有用的材料,并根据选择的材料说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材料一 十族之乡,百家之闾,必有浮图(佛教)为其粉黛。 ——(唐)舒元舆
四、少数民族文字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9页正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你有何发现? 最早尝试汉语拼音化的是蒙古的八思巴字, 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学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 历史高 中必修 中外历 史纲要 上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学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 历史高 中必修 中外历 史纲要 上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学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 历史高 中必修 中外历 史纲要 上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学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 历史高 中必修 中外历 史纲要 上
探究二 审视理学
学生根据自主选择的材料,对理学进行评价,其评价角度应至少包括: (1)对儒学发展:继承与发展了儒学,使儒学哲学化、思辨化、体系化。 (2)对社会发展:主张强调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维护社会、政风和民风的和 谐与美好,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 (3)对人性:禁锢合理欲望,扼杀人性的潜在可能, (4)对统治者: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统治者束缚人民的精神工具, 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5)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 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 历史高 中必修 中外历 史纲要 上
新教材统编版《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完美课件1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八目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朱熹
合作探究学习1
3、复兴之思
观点1 以往对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持全盘否定说: “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 从政治作用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
3、复兴之思
为天地立心
依循宇宙本体弘扬并确立仁民爱物之心
为生民立命 让天下百姓都有安身立命之处
为往圣继绝学
把先圣快要灭绝的文化传统加以继承并发扬光大
为万世开太平
为后世开创出千秋万代的太平基业
3、复兴之思
消极影响
以纲常礼教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安徽歙县贞节牌坊
酷吏以法杀人,后 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 犹有怜之者;死于理, 其谁怜之?
——《朱子文集》
物性 人性 儒家伦理道德 “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 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
6
2、复兴之理
史料探究学习2
如何求理?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 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 物道理。
――《朱子语类》
须是今日格一物, 明日 又格一物, 积习既多, 然后 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认识论:“格物致知”
物质基础: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
(经济是基础)
阶级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文化生活的 需要。
(人民生活需要是动力)
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清明上河图》中的
(政治影响)
说书(话本)场面
(2)、书法绘画抒情尚意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苏轼
苏轼 《黄州寒食诗帖》
(2)、书法绘画抒情尚意
07第七章 辽宋夏金

第七章辽宋夏金辽:公元916年~1125年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金:公元1125年~1234年第一节绪言一、时代与工艺美术1、两宋国策与影响——●抑武:西、北始终有强敌,同西方联系极少●修文:文化发达,造就了文明程度最高的古代社会促成时代风貌的两股潮流——●绘画地位提高,绘画性装饰大批出现。
●金石学崛起,复古风形成,徽宗朝(1101~25)的重要时代风貌——●典雅优美,独具中国特色的工艺美术楷模实现典雅优美的保证——●发达的经济2、辽民族和制度¡ª¡ª●¡°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两类作品¡ª¡ª●宋土输入●辽地靠汉匠生产,富有特色演进¡ª¡ª●时代越后,宋风越强。
●显例:朝服第二帝,契丹臣契丹服,汉臣汉服第五帝,三品以上契丹臣可衣汉服第七帝,辽臣皆汉服3、金风貌更近宋的原因——●早有农业生产,过定居生活,●立国后,疆土逐渐南拓●大批产品自南宋输入●自制品多产在黄河中下游地区4、西夏●受宋影响虽大●但粗犷风貌也因民族特色而更明显二、生产格局1、两宋北宋官府作坊设置——●少府监:中央管理工艺美术造作的主要机构属下:文思院、绫锦院、染院、裁造院、文绣院●后苑造作所:为内廷和皇家婚嫁服务●地方官府作坊,散置各地,丝绸居多南宋官府作坊设置——●中央性官府作坊减少(仅留文思院及短命的绫锦院)●地方官府作坊增加规模——●大者工匠数百,小者数十分工细——●文思院,初领32作,又从后苑造作所转来11作上界“造作金银珠玉犀象玳瑁等”下界“造作绫锦漆木铜铁生活,并织造官告度牒等”●后苑造作所,初领74作,后增至81作工匠仅“以三百人为额”工匠——●民匠靠差雇、和雇,通常是主要技术人才●军匠并非都有技艺两宋民间生产——●私营作坊增多、规模普遍扩大●私营作坊通常生产丝绸、陶瓷及金银犀玉等高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