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的关系
中国通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朝代的更替

五代辽宋夏金元10至14世纪中期,是我国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从后梁建立开始到元朝灭亡为共四百六十多年。
在此时期,欧洲仍处于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阶段。
法国为封建割据局面;英国逐渐形成和确立封建庄园制。
在亚洲,强大的阿拉伯帝国走向了衰亡;日本封建庄园已居统治地位。
在中国,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与两宋并立。
那时候,战争虽一度频繁,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高度发展,文化有突出成就,在世界上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一、五代十国的更迭在唐末农民战争中,起义军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此后五十多年,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称为五代。
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阳以外,其余都定都开封。
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了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山西的北汉史称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混战不已,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二、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960年,后周统领禁军的大将赵匡胤,在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
他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做皇帝,史称“陈桥兵变”。
赵匡胤废去后周皇帝,建立宋朝,年号建隆,定都东京,历史上称为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以后,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基本上削平了南方的割据势力。
979年,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北宋初年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北宋的过分集权也带来严重恶果:一是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二是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三是地方上财政困难。
这些因素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

辽宋夏金政权并立1、辽朝:(907——1125)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大辽,1125年辽被金所灭。
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此时已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史称西辽,成为当时中亚的强国,1218年被蒙古所灭。
2、北宋:(960年—1127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北宋的都城是东京,也可以叫汴京或者汴梁,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的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
1127年,金军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宋徽、钦二帝,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3、南宋:(1127—1279年)1127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
1138年宋室南迁,定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
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
此后,金国几度南下未能消灭南宋,南宋数次北伐也无功而返,双方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1234年,南宋与蒙古联合北宋、辽、西夏对峙图灭金。
1235年蒙古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临安府才被攻占。
1279年,在崖山海战(广东省新会市大山)中陆秀夫背南宋末帝跳海,南宋覆灭。
4、金朝:(1115—1234)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1115年,女真族(今称满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
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
金朝疆域西与西夏、蒙古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后在南宋和蒙古夹击下覆亡。
5、西夏:(1038——1227)西夏的建立者是党项族,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1038年,党项的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即宁夏银川市,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等地。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单元知识要点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以后改名为辽)。
2.辽与北宋的和战:(1)战:宋辽之战(宋真宗时,主战大臣是寇准)(2)和:双方签订澶渊之盟”。
3.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
第8课金于南宋的对峙1.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1125 年,金灭辽。
3.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4.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他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5.南宋与金的和战:(1)战:岳飞抗金(“岳家军”)(2)和: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2)表现: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瓷器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3.商业贸易的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对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第11课元朝的统治1.元朝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辽宋夏金元文化

辽宋夏金元文化一、介绍辽宋夏金元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北宋、南宋、辽、金以及元朝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文化。
这一时期跨越了10世纪至14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与变革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历史背景在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政权频繁更迭,各个政权之间的战乱不断。
在北宋时期,中国经历了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的时期。
然而,辽、金和元这几个外族政权的兴起和侵略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辽文化辽文化以辽朝为代表,辽朝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
在辽朝统治下,中国北方地区出现了融合了契丹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独特文化形态。
辽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字、艺术、建筑等方面。
辽俄文、契丹字、金刚经卷和佛教壁画等都是辽文化的重要代表。
四、宋文化宋文化以北宋和南宋为代表。
北宋时期,中国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达。
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活跃于文坛,产生了很多重要的文化作品,如苏轼的《赤壁赋》、王安石的变法等。
南宋时期,由于金朝的侵略,中国失去了北方的统治地位,南方文化变得比较独立,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五、夏文化夏文化是以夏朝为代表的文化形态。
夏朝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
夏文化主要表现在党项文字、夏碑、夏歌等方面。
夏朝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文化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六、金文化金文化是以金朝为代表的文化形态。
金朝是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金文化主要表现在建筑、绘画、服饰等方面。
金朝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宋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七、元文化元文化是以元朝为代表的文化形态。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
元文化主要表现在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
元朝的统治推动了蒙古族、汉族、西域和回族等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八、文化交流与融合辽宋夏金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各个政权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政权更迭,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中国大地上交相辉映,互相借鉴。
辽宋夏金元文化的形成也为后来的中国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结语辽宋夏金元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川教版历史七下《辽、宋、西夏、金的并立》课件

目录
• 辽朝的兴起 • 宋朝的建立与巩固 • 西夏和金的崛起 • 各政权间的关系与战争 • 历史影响与评价
01 辽朝的兴起
契丹的起源和发展
契丹的起源
契丹族源于东胡鲜卑,公元4世纪 中叶,由大贺氏部落联盟组成, 最初依附于后燕。
契丹的发展
在唐朝末期,契丹逐渐强大,开 始与中原王朝保持密切联系,接 受册封,成为藩属国。
辽朝的经济基础是畜牧业和农业, 同时商业和手工业也有一定发展。
文化特色
辽朝文化具有多元性,既有游牧民 族的文化传统,又吸收了中原地区 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 格。
02 宋朝的建立与巩固
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 ,各地军阀割据,政权更迭频繁。这 一时期为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 2
改变东亚政治格局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打破了此前 中原王朝对东亚地区的政治垄断,影响了东亚地 区的政治格局。
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政权间的交往不仅限于政治和经济,也涉及文化 层面的交流,如佛教文化的传播等。
3
提供多元文化交融的范例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时期,不同民 族和文化间的交融,为世界历史提供了多元文化 交融的范例。
05 历史影响与评价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促进民族融合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时期,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加速,为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推动经济文化交流
政权间的交往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如宋代的“岁币 ”政策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
形成新的地域格局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疆域变化,形成了新的地域格局,影 响了后来的元、明、清三朝。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单元分析】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可分三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
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取得突出成就,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势。
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
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突出两个方面:一两宋在政、经、文、军等方面的变化;二是各民族之间相关方面的交融,进而突出其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时空坐标】【依据时空坐标建构知识体系】(1)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政治方面(2)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实现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深化探究】一、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
后内地刺史加授节度使衔。
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
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
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5.2两宋与辽、夏、金的关系

称金朝,都会宁,完颜阿骨打灭辽;
南攻宋,破东京,北宋“靖康之变”亡;
宋赵构,都临安,高宗东南小朝廷;
金统治,极残忍,南宋出了“岳家军”;
莫须有,金牌令,直捣黄龙化遗梦;
东淮水,西散关,绍兴和议天下分。
2.历史概念分析法:
[例1]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去正确认识两宋时期的民族政权和民族关系。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C.使少数民封建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透过现象认识历史本质的能力。题目选项中所列内容基本上都是正确的。题目要求“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这需要结合历史事实和历史发展趋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比较。这些少数民族首领的改革措施从根本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他们的活动中,最根本的是推动了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从生产力角度看,就是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农业化和边疆地区的发展。
答案:C
4.历史人物评价法:
[例3]有人认为今天不宜多讲岳飞,否则会伤害民族感情和民族关系。这种观点
①忽视了民族间战争的性质,不是科学的态度 ②充分考虑到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正确的 ③把赞颂各民族将领与民族团结对立起来,是不可取的 ④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是全面的
A.①②③
辽、宋、西夏、金

契丹国
• 契丹,中古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 族。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辽河上 游一带活动,唐末建立了强大的地方政权, 唐灭亡的907年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统 治中国北方,辽朝先与北宋交战,“澶渊 之盟”后,双方长期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 辽末,女真族起事,辽帝国迅速走向灭亡, 1125年为金所灭,其余部建立了西辽王国, 延续了93年。
第六课 辽、宋、 西夏、金的并立
主要有两个并立:辽(916年-1125 年),北宋(960-1127年),西夏(10321227)并立.和南宋(1127-11279), 金(1115—1234),西夏(1032-1227) 并立. 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 北宋,同年南宋建立,辽在南宋建立 之前就灭亡了,所以辽,金是与南宋 不是并立的.
陈桥兵变
•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政变。公元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 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 (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 立他为帝。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 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陈桥兵变遗址
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
• 辽,西夏和北宋是新的三足鼎立的局面 辽是契丹人建立的国家,在 北宋之前的五代时期就建立了,契丹是个古老的民族. 后周大将赵 匡胤960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976年赵匡胤神秘驾 崩. 宋高宗继位后曾经两次对辽用兵,企图夺回幽州(北京)地区, 辽挫败了北宋的军事行动,从此两国战事一发不可收拾. 真正的大 决战发生在1004年,辽出动大军,挥师南下,直逼宋都城.许多大 臣主张逃跑,宰相寇准坚主抵抗,宋真宗在寇准建议下勉强亲征,结 果宋军将士大受鼓舞,辽军大败. 奇怪的是,虽然打败了辽军,但 还是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宋对辽称臣,每年还要送给辽大量财物.两 国基本维持了和平关系 西夏1038在北宋西北建国,这个好斗的民族 也和北宋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战争。最后结果和辽也差不多,宋对西夏 称臣,每年还要送给西夏大量财物.两国基本维持了和平关系. 落 后就要挨打!宋在初期的几任皇帝危机意识还是有的,他们主动出击, 知道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宋在中后期就越来越软弱,任人宰割, 终于在1127年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