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角膜炎152例的患病及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更昔洛韦、干扰素联合中药治疗病毒性角膜炎128例

更昔洛韦、干扰素联合中药治疗病毒性角膜炎128例

病毒性角膜炎 的发病 机制 是 : 浅层 性 的发病 是疱 疹 性病 毒直接感染角膜 上皮细胞并增殖导致 细胞变 性坏死脱 落形成 上皮缺损 。深层 型的发 病并 非病 毒 的持 续增 殖 , 主要 是一 而
种宿 主对病毒 的抗原 的免 疫反 应 , 以细胞 免疫 为 主 的迟 发 型
收稿 日期 :0 80 —1 2 0 —32
较 见 表 1 。
治疗 组使 用 0 1 . 更昔 洛韦滴眼液 , 每天点眼 4 ~6次 , 干 扰素 注射 剂肌 注 , 日 1次 。同 时 口服 黄 芪精 口服 液 , 次 隔 每
表 1 治 疗 组 与 对 照 组 疗 效 比较
两组痊愈率 比较 , 治疗组 明显优于对 照组 (。 . 6 P 一5 5 , <
0 0 ) 而两组总有效率 均为 1 0 。 .5 , 0
3 讨 论
超敏 反应 。疱 疹的病 毒 活化 后 经轴 浆运 输 达到 角膜 产 生 复发 感 染 。
这可 能是 本病反复发作 的根源 。由于病 毒潜伏 和病情 复发 的 问题 难以解决 , 以常需联 合多种药物综 合治疗 , 所 增强 机体免
维普资讯
J u n l fMah maia e iie o r a t e t l dcn o c M
Vo. 1 12
No .4
2 0 08
文章 编 号 :0 44 3 (0 8 0 —4 80 1 0 —3 72 0 )40 2 —2
本研究 18例均为 门诊 和住 院病人 ( 2 包括 由皮 肤 科转 诊 的带状疱疹病 人合并 眼部带 状疱 疹性 角膜 炎 ¨ 例) 其 中男 ,
6 , 5 , 9例 女 9例 年龄 1  ̄4 , 8 2岁 平均 年龄 3 4岁。树枝状 角膜 炎 5 , 图状角膜炎 3 , 1例 地 o例 盘状 角膜炎 4 , 程 1 7例 病 o天~

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及治疗

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及治疗

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及治疗发表时间:2018-07-06T09:53:00.1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2期作者:徐华飞[导读] 阐述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及治疗方法,观察诊治效果。

徐华飞云南省彝良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657600【摘要】目的:阐述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及治疗方法,观察诊治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作为样本,采用问诊、刮片检查、病灶组织培养、显微镜检查的方式诊断疾病。

根据疾病类型,给予患者不同药物治疗。

结果:70例患者中,细菌性角膜炎检出率35.71%、病毒性角膜炎检出率54.29%、真菌性角膜炎检出率10%。

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细菌性角膜炎治疗有效率96%、病毒性角膜炎治疗有效率94.74%、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有效率85.71%。

结论:临床可将问诊、刮片检查、病灶组织培养、显微镜检查结果相结合,诊断感染性角膜炎,提高疾病检出率。

在此基础上,根据感染类型,选择抗病毒、抗真菌及抗细菌类药物治疗疾病,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感染性角膜炎;规范化诊断;规范化治疗前言:感染性角膜炎为眼科常见病,多由外伤、病原体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炎症所引起。

发病初期,患者临床症状以眼痛、流泪、异物感、视力下降等为主。

如未及时确诊并给予治疗,容易加重病情,甚至可导致患者失明。

为提高感染性角膜炎的治疗有效率,本文于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样本,阐述了规范化诊断及治疗方法,并观察了诊治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作为样本,患者资料如下:性别:男35例、女35例。

年龄(32--80)岁,平均(51.14±3.84)岁。

1.2 方法1.2.1 规范化诊断包括问诊、刮片检查、病灶组织培养、显微镜检查等步骤:(1)问诊: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及病史,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眼部外伤史,判断有无感染性角膜炎发病的高危因素。

感染性角膜炎78例临床分析

感染性角膜炎78例临床分析

感染性角膜炎78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感染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78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局部烧灼联合抗菌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

结果经治疗,32例患者痊愈,31例好转,15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

结论感染性角膜炎致盲率较高,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合理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病率,减轻患者痛苦及家庭经济负担。

标签:感染性;角膜炎;临床分析临床上将角膜炎分为溃疡性角膜炎及非溃疡性角膜,感染性角膜炎多因眼角膜受伤后病毒及细菌入侵眼角膜造成炎症,一般溃疡性角膜炎多由外因引起,非溃疡性角膜炎多由内因造成[1]。

感染性角膜炎属溃疡型角膜炎的一种,一般由外因或内因造成角膜上皮细胞脱落或损伤,同时合并感染引起的。

为探讨感染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方式及效果,我院对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78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78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结合发病史、溃疡状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感染性角膜炎[2]。

其中男性43例,女性35例;年龄为17~63岁,平均(56.7±1.2)岁。

11例患者有角膜接触镜配戴史,10例患者有眼角膜异物剔除史。

24例患者有眼角膜植物划伤史,33例患者发病前1w发生过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明显好转,眼部出现感染症状。

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异物感、眼红、视力下降,眼部溃疡呈树枝状、圆形或不规则状,且伴有基质水肿。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21例患者为真菌性角膜炎,33例患者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24例患者为细菌性角膜炎。

1.2方法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采用奥布卡因滴眼液滴眼,3次后将眼科手术刀片与溃疡面垂直,将菌苔刮除后采用浓度为10%的碘酊对溃疡底部及边缘进行烧灼,烧灼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烧灼面,1次/d,连续治疗5d,给二性霉素B及氟康唑滴眼液交替滴眼,1次/h,贝复舒滴眼液滴眼,4次/d,消炎痛25mg,3次/d。

第二节 角膜炎症

第二节 角膜炎症

第二节角膜炎症一、角膜炎总论角膜防御能力的减弱,外界或内源性致病因素均可能引起角膜组织的炎症发生,统称为角膜炎(keratitis),在角膜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病因】1.感染源性感染性角膜炎至今仍是世界性的常见致盲眼病,约20%盲人因眼部感染而失明。

主要病原微生物为细菌、真菌、病毒,近年来有关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报道亦不断增加,其他还有衣原体、结核杆菌和梅毒螺旋体等。

2.内源性一些自身免疫性全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可出现角膜病变。

某些全身病也可以波及角膜,如维生素A缺乏引起角结膜干燥或角膜软化。

3.局部蔓延邻近组织的炎症可波及角膜,如结膜炎(引起周边角膜浸润性炎症)、巩膜炎(可导致硬化性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影响角膜内皮)等。

【分类】角膜炎的分类尚未统一。

目前多按其致病原因分类,如感染性、免疫性、营养不良性、神经麻痹性及暴露性角膜炎等。

其中感染性角膜炎又可根据致病微生物的不同进一步细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棘阿米巴性、衣原体性等。

【病理】角膜炎的病因虽然不一,但其病理变化过程通常均有共同的特性,可以分为浸润期、溃疡期、溃疡消退期和愈合期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浸润期。

致病因子侵袭角膜,引起角膜缘血管网的充血,炎性渗出液及炎症细胞随即侵入病变区,产生的酶和毒素扩散,造成角膜组织结构破坏,形成局限性灰白色混浊灶,称角膜浸润(corneal infiltration)。

此时患眼有明显的刺激症状伴,临床上表现为畏光、流泪、眼睑痉挛、视力有下降等。

视力下降的程度与病灶所处的部位相关,病变位于瞳孔区者视力下降明显。

经治疗后浸润可吸收,角膜能恢复透明。

病变第二阶段即溃疡形成期(图8-1),因致病菌的侵袭力和产生的毒素不同而致炎症的严重程度不一。

坏死的角膜上皮和基质脱落形成角膜溃疡(corneal ulcer)。

溃疡底部灰白污秽,溃疡边缘因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而边界清晰,病灶区角膜水肿。

如果致病菌向后部基质深层侵犯,致使角膜基质进行性溶解变薄,变薄区靠近后弹力层时,在眼压作用下后弹力层膨出(descemeetocele)成透明水珠状。

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分析

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分析

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分析魏庆焰【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和对其治疗效果,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选自我院2011 年1 月至2011 年8 月收治的感染性角膜疾病病患132 例,其中有64 例是感染性角膜炎的病患,对感染性角膜炎的病患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结果.结果感染性角膜炎在我国的眼疾病中,对于致盲因素是一排在首位致病因素,在给予患感染性角膜炎的病患以准确的诊断后在给予有效的治疗,其中治疗后显效41 例(64.1%),有效12 例(18.8%),无效11 例(17.1%),致盲有4 例(6.3%),总有效率为82.9%.结论及早尽快且准确的诊断感染性角膜炎是一重要的因素,在确诊感染性角膜炎后,对其作出准确而又有效和及时的治疗更为重要,这能有效地减少病患由于疾病而致盲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2(010)007【总页数】2页(P203-204)【关键词】角膜炎;感染性角膜炎;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作者】魏庆焰【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第二医院二门诊,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2.21角膜炎一般分为溃疡性角膜炎(角膜溃疡)和非溃疡性角膜炎(深层角膜炎)两大类,一般由外因和内因两种因素造成的,是由于眼角膜受伤后由于细菌和病毒侵入眼角膜而导致的炎症;一般溃疡性角膜炎大多数都是由于外因所致,而非溃疡性角膜炎则大多数是由于内因所致;其中溃疡性角膜炎又包括感染性角膜炎。

感染性角膜炎一般是由于外因或内因的因素导致角膜上皮细胞的损伤或脱落,同时合并感染所致;在患感染性角膜炎时,如果对该病症的诊断不准确很容易在治疗时出现误差从而导致眼睛眼角膜的损坏(致盲);而本文就就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的分析,作出了相关的探讨与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感染性角膜疾病病患132例,其中有64例是感染性角膜炎的病患,其中男性有39例43只眼,女病患有25例28只眼,年龄均为2~80岁,平均年龄为40.5岁。

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是化脓性球菌感染,
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其他常见的感染病菌包括链球菌、流感嗜
血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真菌等。

引起眼内感染的常见途径包括手
术创伤、角膜炎、外伤或异物等。

临床表现上,感染性眼内炎的症状包括眼痛、视力减退、眼红、流泪、光敏、视野缺损等。

常见体征有角膜结膜充血、前房混浊或化脓等。

眼内
炎的病原菌可以通过眼科检查和分泌物培养来诊断和鉴别。

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包括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根据不同的病
因选择合适的药物。

对于急性角膜炎可能需要立即应用抗生素滴眼液,如
庆大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

对于病毒性眼内炎,如带状疱疹,抗病毒药
物如阿昔洛韦可以用于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的眼内炎,可能需要进行眼部
手术,如眼球穿刺和冲洗。

除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搓
眼睛,不共用眼用物品。

此外,还需要注意补充充足的营养,增强机体免
疫力,以促进感染的康复。

总的来说,感染性眼内炎是眼睛感染的一种严重情况,可能导致视力
丧失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恢复眼睛健康至关重要。

同时,预防感染性眼内炎也非常重要,包括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外伤和感
染源的接触等。

感染性角膜炎126例分析

感染性角膜炎126例分析

感染性角膜炎126例分析王永红【摘要】目的分析感染性角膜炎的诊治策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126例感染性角膜疾病患者进行临床和病原学分析,在表面麻醉下行角膜溃疡刮片,行细菌、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 126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其中细菌感染57例,真菌感染46例,病毒性角膜炎23例.126例患者中好转和痊愈68例(治愈率66.02%).结论改善农村的就医环境,提高基层眼科医师专业水平对感染性角膜炎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2(041)019【总页数】2页(P1972-1973)【关键词】角膜炎;传染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作者】王永红【作者单位】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眼科,408200【正文语种】中文感染性角膜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也是中国角膜病致盲的首位因素[1],它主要包括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等,前三者是眼科门诊中最常见的疾病。

由于在全国不同地区,各种类型的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病率各不相同,并且各种致病原因也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广谱抗生素和类固醇激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导致角膜感染性病原体谱及其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与以往相比有显著变迁。

由于本院对眼表疾病的重视,特别是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临床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对感染性角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现将本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26例感染性角膜疾病诊治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入住本院的126例感染性角膜疾病患者中,男71例,女55例;年龄4~78岁。

城市人口11例,就诊时间一般在3~15 d,最长时间不超过1个月;农村人口115例,就诊时间一般在7 d至1个月。

所有患者均有不规则用药史,病情长久不愈,形成溃疡后就诊。

询问病史:植物稻草割伤64例,角膜异物伤9例,伴上呼吸道感染21例,其他原因所致32例。

1.2 诊断方法及标准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的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细菌性角膜炎(bacterial keratitis,BK)的诊断标准参照文献[3-4],棘阿米巴角膜炎(acalltllanloeba keratitis,AK)的诊断标准参照文献[5],病毒性角膜炎(viral keratitis,VK)的诊断标准参照文献[6-8]。

感染性角膜炎152例的患病及治疗分析

感染性角膜炎152例的患病及治疗分析
云南医药 2 1 年第 3 第 1 01 2卷 期

经验 交流 ・
感染性角膜炎 12例 的患病及 治疗分析 5
李世 回
( 威市第一人民医院 宣 眼科 ,云 南 宣威 6 50 ) 54 0
关 键 词 :角膜 炎 ;病 原 体 ;治疗
中 图 分 类 号 :R 7 .1 7 22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 11 (0 )O — 07 0 0644 2 1 1 10 3 — 2
植 术 ,可 以减 少病 灶 内 的病 原 体 ,使 局部 药 物 浓
度 升高 ,有助 于控 制感染 ,促 进角 膜 的愈 合 。 对 于角 膜 溃 疡 接 近 芽孑 或者 已经 穿 孔 者 , 由 L 于受 我 院条 件 限制 ,则转 诊 到 上级 医院 进 行治 疗
或进 行 角膜移植 术 。

果 1 .我 院 6年 感 染 性 角 膜 炎 分 类 分
析 :我 院 6年来 收 治 的 12例 感 染 性 角 膜 炎 ,经 5 过 临 床 检查 和 实验 室 检 查 ,根 据致 病 微 生 物 的 不 同进 行分 类统计 ( 图 1 。 见 ) 病毒 性 角膜 炎病 例最 多 , 其 次是 细 菌性 角膜 炎 , 菌性 角膜 炎病 例 较少 。棘 真
对 象和 方 法
20 0 4年 9月 ~2 1 0 0年 8月 ,因
感染性 角 膜炎 于我 院住 院治 疗 的角膜 炎 患者 共 12 5 例 12只眼 。其 中男 性 6 5 7例 6 7只眼 ,女 性 8 5例 8 5只 眼 ,所 有患 者 均 是单 眼发 病 ,患病 年龄 最 小
1月 ,最 大 8 5岁 。
同特 性 ,病原 微 生 物 和炎 症 反应 导 致 角膜 组 织 的 破 坏 甚 至穿 孔 ,成 为视 功 能 和 眼球 完 整性 的 巨大 威 胁 。根据 临床 检查 的特 点做 出初 步诊 断 ,选用 合 适 的 治疗 方 案 ,及 时控 制感 染 ,对 于预 后极 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性角膜炎152例的患病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09T10:27:12.9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6期作者:刘英豪王志敏
[导读] 感染性角膜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也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一个重要因素。

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河南淇县 456750
摘要:目的:分析152例住院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病因和治疗。

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分析等方法明确角膜感染的种类,采用药物和手术两种方法对疾病进行治疗,对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152例患者均单眼发病,发病年龄为1-83岁,平均42岁;其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82例;细菌性角膜溃疡30例,病毒性角膜炎4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42例,棘阿米巴性角膜炎3例,病因不确定30例。

结论:临床上在对感染性角膜炎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给予规范化诊断,再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
关键词:角膜炎;感染性;角膜移植;药物治疗?
感染性角膜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也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当前临床上在对感染性角膜炎进行诊断时,大部分医生依靠主观印象和经验进行判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使最佳治疗时机延误,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对我医院2016~2017年1年住院的152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和方法2016年~2017年,因感染性角膜炎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角膜炎患者共152例152只眼。

其中男性67例67只眼,女性85例85只眼,所有患者均是单眼发病,患病年龄最小1月,最大85岁。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
我院对收治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均进行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

首先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外伤史和用药史),在临床检查后作出初步诊断,根据初步诊断进行实验室检查,从角膜溃疡的边缘取材进行涂片染色,同时进行细菌培养的药物敏感实验,根据情况进行真菌培养。

对于感染性角膜炎的治疗,首先要去除致病外因,在实验室检查的同时,根据初步诊断挑选抗生素、抗病毒或抗真菌药物,积极控制感染,待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病原菌后,再调整敏感药物进一步治疗[2]。

给药方式包括眼液、眼膏,以及球旁注射和全身用药。

对于真菌性角膜炎,早期进行病灶的清创术有助于药物的渗透,提高病灶中的药物浓度。

糖皮质激素原则上只用于病毒性角膜炎中非溃疡型的角膜基质炎,真菌性角膜炎禁用,细菌性角膜炎的急性期一般不使用,慢性期可酌情使用。

感染性角膜炎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时,轻者选用短效散瞳剂治疗,严重者选用阿托品眼液或眼膏散瞳治疗。

散瞳剂的作用是使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麻痹,减轻虹膜睫状体炎,并有减轻缓解疼痛的作用。

对于角膜溃疡,进行结膜瓣遮盖术或羊膜移植术,可以减少病灶内的病原体,使局部药物浓度升高,有助于控制感染,促进角膜的愈合。

对于角膜溃疡接近穿孔或者已经穿孔者,由于受我院条件限制,则转诊到上级医院进行治疗或进行角膜移植术。

1.2.2手术治疗?
板层角膜移植术(LKP):对病变仅累及中、浅层角膜基质的细菌性角膜炎和部分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可以选择LKP术,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原则上不采用LKP术:环钻直径大于溃疡直径约0.5 mm,钻取病变的角膜组织,从角膜病变周边开始多次行板层角膜切除直至植床透明;植片直径比植床直径大0.25 mm,术中去除后弹力层,10-0尼龙线间断缝合,线结包埋。

角膜移植供体来自死亡8 h内摘除的眼球组织,4℃湿房保存48 h内使用。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对于病变累及全层角膜组织或者合并角膜穿孔的角膜炎患者选择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植床直径根据病变大小决定,一般在7-8 mm,植床中心力求在角膜光学中心,环钻钻切病变的角膜组织深度达3/4角膜厚度,锋利的刀尖在颞下或鼻下穿透进入前房,前房注入卡米可林0.5 ml缩瞳,注入Viscoat 0.2 ml形成前房,角膜剪剪下病变的角膜组织[3];植片直径比植床直径大0.25 mm(植床直径大于8 mm,直径相差0.5 mm);10-0尼龙线间断缝合,线结包埋;双腔管冲洗前房黏弹剂至干净;BSS液形成前房达水密,眼压正常。

抗生素眼膏绷带包眼24 h。

2结果
单纯药物治疗角膜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60例,占总数的39.5%;另外药物治疗无效必需接受手术治疗患者92例,其中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60例,占总数的39.5%;接受板层角膜移植患者28例,占总数的18.4%;接受两次或以上角膜移植手术,最后行眼球摘除患者4例,占总数的2.6%。

?
3讨论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多由单疱病毒I型感染所致,人类是HSV-1的唯一天然宿主,正常成人HSV血清阳性率为90%,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染,局部感染后几乎100%三叉神经节内(TG)有HSV潜伏。

在三叉神经节上潜伏的HSV不易被杀灭,待条件适宜,病毒被激活,沿神经轴浆运输到角膜而发生再次感染。

病毒性角膜炎的复发是该病较为严重的问题,连续的复发可造成角膜瘢痕的形成,然而迄今。

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来指导预防复发,也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能够杀灭神经节内的HSV。

因临床上抗生素和激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全身或眼局部的免疫力降低,也是此病发病率不断提高和病情迁延难愈且易复发的一个原因。

因此临床眼科医生必须要注意对病毒性角膜炎初发感染的治疗,在炎症早期阶段,应用足量抗病毒治疗,尽量避免病变扩展到深基质层:对角膜基质炎症和(或)合并角膜内皮炎患者,建议足量抗病毒药物治疗前提下局部联合应用激素类药物,有利于减轻病毒本身复制以及其毒素引起的角膜基质免疫反应[4]。

药物治疗中要针对不同
的临床类型及病变组织,针对性治疗及严密细致的临床观察,才能取得较理想的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复发病例已形成角膜白斑,影响视力及美观的患者可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

PKP可以比较彻底地清除角膜病灶组织和可能潜伏在病灶组织中的病毒,暂时切断病毒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因此大大减少了术后病毒性角膜炎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史伟云.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及治疗[J].眼科,2016,1(3):18-19.?
[2]刘群义.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及治疗[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8):29-30.?
[3]魏庆焰.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4(7):23-24.?
[4]史伟云,谢立信.感染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J].山东省眼科研究所,2016,17(3):148-1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