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输血安全管理

合集下载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本(5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本(5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本1.确定输血后,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2.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3.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4.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1)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2)核对血袋标签。

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有效期;(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

5.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检测)记录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括rh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确认1无误后方可输血。

6.输血时(1)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臵是否完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

(2)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5)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①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手术室安全输血制度考核

手术室安全输血制度考核

一、引言输血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治疗手段,它为患者提供了生命支持,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然而,输血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输血反应、传染性疾病等。

因此,手术室安全输血制度的建立与执行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手术室输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本考核针对手术室安全输血制度进行考核。

二、考核目的1. 评估手术室安全输血制度的执行情况;2. 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对输血安全重要性的认识;3. 检验手术室输血操作流程的规范性;4. 保障患者输血安全,降低输血风险。

三、考核内容1. 输血管理制度(1)输血科与手术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是否顺畅;(2)输血申请、审核、配血、输血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3)输血科与手术室对输血安全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措施是否到位。

2. 输血操作流程(1)输血申请单填写是否规范;(2)配血、输血前核对程序是否严格执行;(3)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是否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4)输血后观察、记录是否完整。

3.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是否完善;(2)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是否规范;(3)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4. 输血安全教育与培训(1)手术室医护人员是否接受过输血安全相关培训;(2)培训内容是否全面,包括输血风险、输血操作规范、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等;(3)培训效果是否明显。

四、考核方法1. 文件审查:查阅手术室输血管理制度、输血操作流程、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等相关文件;2. 观察考核:现场观察手术室输血操作过程,记录操作规范性和医护人员操作能力;3. 问卷调查: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输血安全制度的认识、执行情况及培训效果;4. 个案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手术室输血安全制度在实践中的执行情况。

五、考核结果评定1. 优秀:手术室安全输血制度执行良好,无违规操作,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 良好:手术室安全输血制度基本执行,存在个别违规操作,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3. 合格:手术室安全输血制度执行不到位,存在较多违规操作,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4. 不合格:手术室安全输血制度执行严重不到位,存在严重违规操作,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极高。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输血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技术规范来确保患者安全。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的建立,是为了规范输血操作流程,降低输血风险,提高输血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一、输血管理制度1.1 输血安全责任制度1.1.1 医院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输血安全工作,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1.1.2 输血科室要配备专业输血医师和护士,开展规范的输血操作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1.2 输血操作规范1.2.1 输血操作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输血质量。

1.2.2 输血前需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检查,包括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

1.2.3 输血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输血速度、输血量和输血时间,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1.3 质控体系建设1.3.1 建立完善的输血记录和追溯制度,对输血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

1.3.2 定期进行输血操作的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输血操作技术规范2.1 输血前准备工作2.1.1 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2.1.2 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器材和血液制品,对输血液制品进行核对和检查。

2.2 输血操作流程2.2.1 采血前要做好消毒和穿刺准备,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针头。

2.2.2 输血过程中要注意输血速度和患者反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2.3 输血后处理2.3.1 输血结束后要对输血器材进行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3.2 对患者进行观察和监测,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结语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的建立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做好输血操作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输血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手术室输血规章制度

手术室输血规章制度

手术室输血规章制度第一章绪论一、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手术室输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秩序和规范管理,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手术室内对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实施输血治疗的全过程管理。

第二章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一、输血适应症1.急重症贫血;2.急性失血性休克;3.术前或术中失血;4.慢性贫血;5.出血性疾病。

二、输血禁忌症1.对输血制品过敏或有输血反应史者;2.溶血危象;3.新生儿、婴儿;4.无法测定输血前后血型和交叉配血结果,或者未经确诊的患者。

第三章输血前的准备工作一、手术室护士长应确保手术室内所有输血设备都处于可用状态,包括输血管、输血袋、输血管夹等。

二、患者在手术前应进行详细的输血风险评估,包括患者的输血历史、过敏史、家族史等。

三、患者在手术前应进行输血前的血型和交叉配血检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四、手术室护士长应确保输血前的医嘱、交叉配血结果、输血标本和输血包装都准确无误。

五、手术室护士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制品和输血速率。

六、手术室护士长应进行输血前的患者教育,告知患者输血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理解并配合。

第四章输血过程中的管理一、输血前1.手术室护士长应根据患者的医嘱和输血标本,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管、输血袋、输血管夹等设备。

2.手术室护士长应在输血前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医嘱内容、输血标本和输血包装的一致性。

3.手术室护士长应确保输血的安全性,注意输血速率和输血量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

二、输血中1.输血过程中,手术室护士长应全程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2.输血过程中,手术室护士长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输血后1.输血结束后,手术室护士长应对患者进行输血后的生命体征监测,并做好输血后的护理工作。

2.输血结束后,手术室护士长应及时清理输血设备,并将相关资料归档保存。

第五章输血后的随访和评估一、输血结束后,手术室护士长应对患者进行输血后的随访和评估,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输血反应情况等。

手术室输血管理制度

手术室输血管理制度

手术室输血管理制度手术室输血管理制度非常重要,下面是具体的操作流程:当手术患者由于特殊情况需紧急输血而事先无备血时,床位医生必须电脑开具输血医嘱,并通知病房护士协助扫描备血试管送至手术室。

护士在采血时持输血申请单和贴有标签的试管,与麻醉医生一起核对患者的相关信息,确认无误后采集血样。

操作要求:一人一次一管一操作,不得与其他工作同时进行。

采血后,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并与血库工作人员逐项核对。

确认输血医嘱后,巡回护士将取血凭证、输血处方与病历核对患者信息,签名并送至血库。

在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输血流程及无菌操作原则,实护士不得单独进行操作。

在取血时,医护人员凭取血凭证及血库发放的号码牌到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查对,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和血液情况,确认无误后双方在交叉配血报告单共同签字,方可发出。

凡血袋有标签破损、字迹不清、血袋有破损、漏血、血液中有明显凝块、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的情况,一律拒领。

血液领回手术室后,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液颜色是否正常,确认无误后在输血单上签字以示核对无误。

输血时,麻醉医生凭输血单与病历核对患者信息,确认与输血报告相符后,再次核对血液质量,确认无误后在输血单上标注输血人的姓名及输血的时间,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血液领出血库后30分钟内输入,4小时内必须输完(200~300ml),不得加热,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动,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在输血前、两袋血之间、输血后均须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手术室输血的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室输血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手术室输血工作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申请与审批1. 输血申请: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向输血科提出输血申请,并填写《输血申请单》。

2. 输血审批:输血科对输血申请进行审核,符合输血条件的,签署输血同意书;不符合条件的,不予输血。

三、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 输血前,医护人员应核对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血型等。

2. 采集血样,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血型相符。

3. 检查血袋有效期、外观、标签等信息,确保血液质量。

4.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型化验单,按输血查对制度执行“三查八对”。

四、输血过程管理1. 输血时,由执行者二人或以上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边进行“三查八对”,再次查对血液质量后并双签名。

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使用一次性输血器输血。

3. 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处理。

4. 输血结束后,记录输血时间、血型、输血量等信息。

五、输血后的工作1. 输血结束后,将输血反应记录单、血袋、输血器等送至输血科。

2. 输血科对输血反应进行登记、分析,及时上报。

3. 输血科对输血物品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并做好记录。

六、责任与处罚1. 输血科对输血工作负有全面责任,确保输血安全。

2. 临床医生、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如违反本制度,造成患者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医院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手术室输血的安全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手术室输血工作,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各级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切实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手术室输血安全管理ppt课件

手术室输血安全管理ppt课件

人体血管中流动的血液
全血
4℃ 血小板 12h
全血并不全
4℃
丧失大部分活性 24h
丧失全部活性
中性 粒细胞
4℃ 4-8h
丧失大部分活性
4℃ 24h
丧失全部活性
凝血因子
4℃ 12~24
活性丧失50%
成分血
成分输血的优点
高效
安全
合理
成分血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输血观念的进步,传统输全血的方法已经被 改变。成分输血受到重视。
年老体弱、有心肺功能障碍者、重度慢性贫血病人、婴幼儿输血速度宜慢, 每分钟为1—2毫升,新生儿一般每分钟8—10滴,如有心衰、肺炎或早产 儿以每分钟4—5滴为宜;
不论是什么情况,一袋血须在4小时之内输完,如室温高,可适当加快滴速, 防止输注时间过长,血液发生变质,特别是长菌危险。
输血过程管理
输血过程管理
输血器的应用: 一律使用一次性带过滤装置的输血器
使用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同一输血器在连续使用4小时以上,须 更换。
输血过程管理
输血速度:
要根据输注的血液制品种类和受血者体质而定,开始宜稍慢,待观察受血 者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速;
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每分钟5—10毫升,若大量失血或发生失血性休克, 则需遵医嘱快速输入,输血速度可达每分钟50—100毫升
水温, 约15分钟左右取出备用;水温不得超过3 7℃,以免造成红细胞
损伤或破坏而引起急性溶血反应;此方法应慎重使用,加过 温的血液要尽快输注,因故未能输注不得再入冰箱保存。 有条件应用血液加温器给血液加温
输血前核对
核对须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参与,输血核对包括血标本送检前核对、取血时核对,血 液在输注前、中、后核对。

2024年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安全输血管理制度1医生填写患者输血申请单及患者输血同意签字单后,护士核对原始血型、rh正反定性实验结果及患者姓名、病历号、家属同意书、采血样,并在配血单的指定处签名送血库备血。

2护士到血库取血时需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2.1受血者姓名、床号、病历号、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2.2供血者姓名、编号、血型及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2.3血液库存日期,库存血在4℃冰箱中可冷藏保存2-3w,超过3w不能使用。

2.4检查血液是否有溶血现象。

血浆颜色变红或混有泡沫,红细胞呈紫玫瑰色,红细胞与血浆界限不清等。

2.5核对完毕在指定处签名。

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震荡,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库存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应在室温下放置____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4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再次核对供血者血型、血液种类、编号、血袋号及受血者姓名、病历号、原始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和医嘱。

____至患者床前输血时,严格执行查对及无菌操作制度。

6输血应为独立静脉通道,使用专用静脉输血器,不能同时混输其它药物。

输血前按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用____%盐水冲管后再行输血,如同时输两位不同供血者的血时,两袋血之间应用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另一供血者的血,输血完成后要用____%盐水冲管。

7若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并封存保管。

8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8.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8.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9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工作:9.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化验记录,与输血科联系,采取相关检验措施。

9.2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胆红素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依法依规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 2、输血管理(Blood Management) 4R规则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Preventing a blood transfusion to the patient who doesn’t need
one
选择适宜的病人,采用正确的血制品,在恬当的时机以适合的 剂量进行输血
肺部哮鸣音等
技术与管理
三、我院手术室输血 流程(PDA)
输血前
床号
血量
三 查
血液的有效期
姓名 住院号 血袋号 血型
十 对
交叉配血 实验结果
血液种类 血液种类 血量 采血日期 血量
失效日期
取血时做好 :“三查十对” 准确无误方可签字取回使用
PDA扫码输血
血袋接收
血袋接收
Enter键
输入初核者、复核者工号 登录,核收
二、血型、血制品 的分类
血型
血型
AB型:万能受血者
O型:万能供血者
血制品分类
全血 红细胞 血浆
成分血
血小板
白细胞
全血
每袋200ml—400ml 保存期依保存液和温度不同 而不同。4度以下保存20-35 天 用于补充血容量,主要是急 性出血
全血
保存袋中血液(全血)
人体血管中流动的血液
4.能输自体血不输异体血
5.输血前应向受者说明输血的必要性和危害性
6.输血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输血指征
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指出
Hb>100g/L,一般不必输血 70g/L<Hb<100g/L,结合病人心肺功能情况以 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 Hb<70g/L,才需输血
技术与管理
输血核对
输血执行
输血结束
思考题
我院血库发放至 手术室的红细胞 名称叫什么
感谢聆听
3.巨细胞 病毒
• 一般症 状轻, 新生儿 、器官 移植、 免疫缺 陷者感 染严重
4.人T细 胞白血 病病毒I 型
• 可经血 液传播
5.梅毒
• 因输入 二期梅 毒患者 的血引 起
6.寄生虫 病
• 如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
2.能少输的不多输
3.能输成分血不输全血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流程
细菌污染反应
发生率低,后果很严重
1.原因: 采血、贮存血环节的细菌污染血液 2.临床表现: 输入毒力小、污染少的血液,可只出现发热反应。反之,输入毒性大的, 可立刻发生休克和DIC 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发绀、腹痛、全身出血点、休克 、血红蛋白尿、急性肾衰 3.治疗: 1) 立即停止输血 2)对所输血液送检,做细菌学检查 3)采用抗感染和抗休克措施 4.预防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按无菌要求采血、贮血、输血 2)输血前要检查血液,发现颜色改变、透明度变浊或产气增多时不得使用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流程
• 发生率2%-10%
发热反应
一、原因: 1)致热原引起:蛋白质、死亡的细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污染 2)免疫反应:常见多次接受输血的人,体内已经存在抗体,再次输血时发生 抗原、 抗体反应而发热 二、临床表现:多发生在输血后15分钟~2h内,畏寒、寒战,继以高热 38~40ºC,可伴恶心、呕吐少数病人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 三.治疗: 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应用解热镇痛药,异丙嗪25mgIM, 或地塞米 松5-10mgIV抗过敏治疗,畏寒时注意保暖,高热时可物理降温 四.预防: 1)严格检查输血器具,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 2)对多次输血者可输入不含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血
patient who does
Right blood product, at the right time, in the right dose, to the right
输血传播的疾病
1.病毒型 肝炎
• 发生率 为 2.4%27.3%, 主要为 乙肝和 丙肝
2.艾滋病 (AIDS)
• 由人免疫 缺陷病毒 (HIV) 引起,输 血是重要 的传播途 径
成分血-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可以由全血手工分离制备或用细胞分离 单采技术从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
22度,普通袋保存期为24小时,专用袋为5天
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伴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手术及创伤时:血小板小于5万/L,应考虑输入;如
有不可控制的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则输入不 受限制。
成分血-白细胞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流程
是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输血后受血者体内红细胞发生非生理性破坏的
溶血反应
一种输血反应,死亡率高达20%-60% 1.原因 1)血型不合:引起以红细胞破坏为主的免疫反应 2)非免疫性溶血:输入有缺陷的红细胞引起。如过期、过度预热或加了不等渗溶液 3)自身免疫性贫血的患者其自身抗体破坏输入的红细胞 2.临床表现: 输入少量血后,出现头痛腰背酸痛、寒颤、高热、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和休克 手术中出现不明原因的广泛渗血,血压下降,应想到溶血反应的可能 出现血红蛋白尿、溶血性黄疸,DIC,可急性肾衰致死 3.治疗 1)立即停止输血。 2)早期应用皮质激素:地塞米松 或氢化可的松,减轻免疫反应 3)抗休克:扩充血容量。对休克严重及有出血倾向的,输新鲜同型血或冰冻血浆 4)保护肾脏:静脉输入5%碳酸氢钠溶液,碱化尿液,防止肾小管阻塞。用利尿药加快游 离血红蛋白的排出。肾衰可透析 5)严重者考虑换血疗法:清除异性红细胞及抗原抗体复合物
成分血-血浆
新鲜血浆含有全部凝血因子
保质期为4度以下,24小时
普通冰冻血浆是全血在保存期内 经自然沉降或离心后分出的血浆, 立即放入-30℃以下冰箱冰冻成 块,于-20℃条件下保存,冰冻 状态一直持续到使用之前,有效 期为5年
作用是:补充凝血因子和扩充血 容量
适用于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 出血倾向
手术室输血安全管理
—— Blood transfusion management ——
手术室
刘腾飞
目 录
一、概述 二、血型、血制品分类
三、不良反应及处理 四、手术室输血管理
技术与管理
一、概述
概述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 和抢救病人常用的 医疗措施 输血不仅能抢救病人 也会带来一些输血不 良反应
血液的使用
全血
血小板
中性 粒细胞 4℃ 12h
全血并不全
丧失大部分活性
4℃ 24h
丧失全部活性
4℃ 4-8h
丧失大部分活性
4℃ 12~24
4℃ 24h
丧失全部活性
凝血因子
活性丧失50%
成分血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输血观念的进步,传统输全血的 方法已经被改变。成分输血受到重视 成分输血是将供血者的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血浆)用科学的方法分离,依据病人的实际 需要,分别输入相关的血液成分 成分输血是临床输血的主要形式。按照“缺什么, 补什么”的原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全血,而且可以 减少各种输血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及上报
• 发生率3%左右
过敏反应
1.原因: 1)过敏体质者对血中蛋白质过敏 2)受血者多次输入血浆制品,产生抗血清抗体 2.临床表现: 只输入几毫升血液或血浆后就会出现皮肤瘙痒或荨麻疹
严重时可出现咳嗽、喘气、呼吸困难、神志不清、过敏性休克等 3.治疗 1)皮肤瘙痒或荨麻疹:减慢速度,应用抗组胺药如异丙嗪、苯海拉明,静注 地塞米松5-10mg 2)反应严重者立即停输血,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0mg 3)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者:应适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流程 其他不良反应
1.急性肺水肿和 左心衰 • 大量、快速输血 • 表现为输血中或输血 后出现胸闷、呼吸困 难、发绀、咳大量血 性泡沫痰、颈Ⅴ怒张、 2.低体温 • 大量快速输入冷藏血 3.碱中毒 • 大量输血时,枸橼酸 钠在肝脏转化成碳酸 氢钠 4.暂时性低钙血症 • 枸盐酸结合血中游离 钙离子
白细胞悬液从单个供血者循环 血液中采集 在22度以下,保存24小时 作用是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适用于粒细胞低下、抗生素治 疗无效的重症感染病人
技术与管理
三、输血不良反应
及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
1 发热反应
2 过敏反应
输血反应
3 溶血反应 4 细菌污染反应 5 输血传播疾病 6 其他不良反应
成分血
成分输血的优点
高效
安全
合理
成分血-红细胞
浓缩 浓缩 红细 红细 胞 胞 少白 少白 红细 红细 胞 胞 洗涤 洗涤 红细 红细 胞 胞 冰冻 冰冻 红细 红细 胞 胞
悬浮 红细 红细 胞 胞
悬浮
成分血-红细胞
1、浓缩红细胞: 常用,容量小,疗效高,不良反应小 每袋100ml,含200ml全血中的全部红细胞,保存期同全血 适用于各种急性失血和慢性贫血,特别是有心功能不全的老人和小孩。 2、少白红细胞:是一种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品,保存期为4度24小时。试用 于输血产生抗体发热病人 3、洗涤红细胞:将全血去除血浆及白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4次,最后用生 理盐水悬浮。适用于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患者 4、冰冻红细胞:去血浆的红细胞加甘油保护剂,在-80度下可保存10年、适用 于稀有血型的患者或备以后自身使用 5、悬浮红细胞:是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红细胞制剂,适用于大 多数需要补充红细胞,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的患者。一般采用多联袋方法制备悬 浮红细胞 血红蛋白含量:1U(200ml) ≥18g;1.5U (300ml) ≥27g; 2U(400ml) ≥36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