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长沙漠高速公路

世界最长沙漠高速公路
世界最长沙漠高速公路

世界最长沙漠高速公路——京新高速通车

秦为胜编辑

北京-乌鲁木齐高速公路,称作京新高速公路,简称京新高速(G7),是连接北京和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交通要道,全长2540公里,沿线经过北京-张家口-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临河)-阿拉善(额济纳)-酒泉(马

鬃山)-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2017年7月15日,京新高速公路内蒙古临河至白疙瘩段、甘肃白疙瘩至明水段和新疆明水至哈密段三个路段同时通车。这标志着北京至新疆更加便捷的公路大通道贯通,实现了全线高速通车。

京新高速全长2540公里,是2016年国内七大超级工程之一,于2012年9月动工,沿线经过北京、张家口、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临河、额济纳旗、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京新高速是“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是继青藏铁路后又一具有典型艰苦地域特点的代表性工程。

新通车的三个路段大多位于戈壁、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沿途干旱缺水,内蒙古境内有近500公里路段基本为无人区,建设条件非常艰苦。中国交建等参建单位克服了环境恶劣、有效施工期短、建设任务重、工程进度压力大等困难,最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内蒙古阿拉善盟,被称作“苍天圣地”,这里天高地阔,一条玉带般的天路,从漫漫黄沙与荒芜戈壁中蜿蜒伸向天边,这就是目前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工程——京新高速。项目建成后,打通了北京连接内蒙古西北部、甘肃北部和新疆的陆路大通道,使北京至乌鲁木齐的里程缩短了近1300公里。

京新高速是西部大开发的一条交通主动脉,通车后,北京至新疆乌鲁木齐的公路行车里程将比现有道路缩短1300多公里,成为一条带动西部边疆大发展、牵引“一带一路”大融合的沙漠天路。

京新高速公路横贯东北、华北、西北,也称“三北大捷道”,全长约2540公里,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7条北京辐射线之一,是西北新疆和河西走廊连接首都北京、华北、东北及内地东部地区最为便捷的公路通道,也是一条新的出疆陆路大通道,它使新疆至北京公路里程缩短1000多公里,可显著节约运输成本。

1

世界主要地区

第2讲世界主要地区 【考纲扫描】世界主要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考点要求】1.掌握世界主要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突出特征。2.学会运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世界某地区的地理特征。 1.东南亚 2.中东地区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4.欧洲西部 方法技巧 图解东南亚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巧学易记--------数字法记忆中东地理特征 归纳总结-----非洲环境问题产生 人口增长过快和贫困饥荒是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 方法技巧--------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 一运?苏伊士运河 两洋?印度洋、大西洋 三洲?亚洲、欧洲、非洲 四峡?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 黑海、里海

拓展延伸---------南极洲被人们称白色沙漠的原因 南极洲降水量大部分在55毫米以下。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降水形式主要是雪,由于气温低不消融,气候干燥,其干燥程度如同沙漠地区,所以用“沙漠”来形容南极洲的干旱。因其上覆盖有巨厚冰层,故有“白色的沙漠”之称。 考点一 中东地区 【图说考点】 中东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炎热干燥,是世界的石油宝库。 中东长期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中东地区人文地理特征?? ????? ????农业——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发达,地中海沿岸 为花卉、蔬菜、水果产区 工业——石油开采和炼油业发达,工业基础薄弱 交通——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土耳其 海峡为交通要道人口与城市——主要为白色人种;多信仰伊斯 兰教;圣城耶路撒冷

【隧道方案】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方案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1.1 工程概况 (2) 1.2 地质概况 (2) 1.3 设计概况 (2) 2 施工准备 (3) 2.1 人员准备 (3) 2.2 现场准备 (3) 2.3 机械设备配置 (4) 2.4 技术准备 (4) 3 测量放样 (4) 4 中央排水系统 (5) 4.1 中央排水沟 (5) 4.2 横向排水沟 (5) 4.3 中央水沟暗井 (5) 4.4 洞口连接 (5) 5 路缘排水系统 (6) 6 环向滤排水系统 (6) 6.1 环向排水管 (6) 6.2 环向滤水层 (6) 6.3 边墙角纵向盲沟管 (6) 7 防水系统 (7) 7.1 衬砌复合防水层 (7) 7.2 沉降缝防水 (7) 7.3 施工缝防水 (7) 8 质量保证措施 (8) 8.1 材料采购的质量保证措施 (8) 8.2 组织管理措施 (8) 8.3 主要技术措施 (8) 9 安全保证措施 (9)

江北岭隧道防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第三合同段位于永嘉县境内,全长4.815公里,设计为双线分离式6车道。其中江北岭隧道左、右洞全长3180m,起点桩号:左洞ZK5+395,右洞YK5+415,终点桩号:左洞ZK6+995,右洞YK6+990。 1.2 地质概况 江北岭隧道位于浙东南低山丘陵地貌,地表为山麓斜坡地形,坡度达15°-45°,坡面植被较茂盛。浅部为含碎块石粘性土,稍密-中密,山坡处可见大量滚石,径1.5-3.5m,最大可达6-8m,粘土层厚度8-10m,土层下为晶屑凝灰岩,巨厚层状,岩表10m左右的全风化层,呈砂土状,局部夹强风化碎石快。隧道出口段为古崩塌体,岩性以含粘性土碎石、块石为主,稳定性差。 1.3 设计概况 隧道设计断面形状为三心圆,设计标准断面积95.54m2,设计建筑界限高5m,建筑界 限宽为:行车道W—3×3.75m,侧向带宽:L 左=0.5m,L 右 =1.00m,检修道J—0.75m(单 侧)。 本工程防排水设计按“以排为主,防排结合”的综合防排水体系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衬砌砼与初期支护之间设滤水层和防水层; 2、衬砌砼为自防水结构的微膨胀砼,防水抗渗标号达S10; 3、衬砌工作缝设BF遇水膨胀止水条和背贴式止水带; 4、衬砌沉降缝设桥式止水带和背贴式止水带; 5、防水层与初期支护间按渗水量设置环向排水管; 6、在墙角设置纵向盲沟集水通过UPVC管引至中央排水沟; 7、路基下设中央排水沟,将洞内水排至洞外排水体系; 8、中央排水沟与纵向盲沟间、与环向排水管采用横向排水沟连接; 9、路面边缘设单侧纵向排水沟,并与洞外边沟相连。

百年世界战史十大经典战役- -

百年世界战史十大经典战役- - 20世纪是战役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在战争历史的坐标上,人类由机械化战争走到高技术战争、信息化战争。作为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战役,也从陆地、海洋走向了天空、太空,从有形的战场走向了无形的空间。难以计数的会战、空战、海战、登陆战等构成了机械化战争时代战役的主要内容,千机轰炸,百舰聚首,千辆坦克大战,几百万人的军队厮杀成为它的典型画面。一个"大"字可以说是这一时代战役的最根本特征。 60、70年代新技术革命兴起后,战争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尽管临近世纪末,战争仍处于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过渡期,但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高技术战争中,仍显示出陆、海、空、天、电全维立体作战的信息化时代战役特征和高效、低耗、精确、灵敏、即时等战役特性。随着通讯、指挥、控制、打击等战争手段日益完备,一些战术、战役行为往往能达成战略目的,战略、战役、战术3者的界限更加难以区分,战役层次在战争中的轮廓日益模糊。即使如此,20世纪仍有许多战役犹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⑴"大战中的大战"―――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堑壕前的大厮杀。双方共伤亡130多万人。"陆战之王"初显神威。 1916年,德军对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阵地的枢纽―――凡尔登进行重点进攻。英法联军为减轻凡尔登所受压力,在索姆河发动支援性进攻战役。2月21日,德第5集团军担任凡尔登主攻。德法两军前线兵力3∶1,火炮对比7∶1。为求胜利,双方不断加大兵力投入。 在正面15~30公里、纵深7~10公里战场上,双方共150万人的军队进行了激烈厮杀。战役第一天,德军就发射了200万发炮弹。7月1日,英法军队向驻守索姆河地区的德第2集团军发起进攻。双方共投入了153个师,约一万门火炮、1000架飞机。 英军在作战中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在由堑壕和支撑点配系的3道防御阵地上,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英法联军以伤亡61.5万人的代价仅推进了5~12公里。德军损失65万人,失去240平方公里阵地,但打破了英法联军的计划。此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阵地消耗战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此战德国大伤元气。战争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世界上最大的十个国家国土面积排行

世界上最大的十个国家国土面积排行 前十xx(1709万km2)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国土面积为1709.8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由194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7.7%。俄罗斯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其军工实力雄厚,特别是高等教育、航空航天技术,居世界前列。俄罗斯还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xx(998万km2)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最北端,领土面积为998.467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国土大部分位于北极圈之内,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五大湖沿岸。 另外,加拿大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高度发达的科技,使其成为世界上拥有最高生活品质、社会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钻石生产国之一。 xx(963万km2) 中国疆域辽阔,国土总面积963.40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xx(937万km2) 美国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和关岛等众多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其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国土总面积为937.3万平方公里。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政治、教育、经济、军事、文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而交通运输业中,公路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因此高速公路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出自德国,于1931年建成,位于科隆与波恩之间,长约30公里由阿登纳(KonradAdenauer,当时的科隆市长,后来的西德总统)于1932年8月6日宣布开通。自此以后,高速公路在世界范围内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起来。在中国,1988年10月31日,全长18.5km的沪嘉(上海—嘉定)高速公路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自此中国的高速公路网络飞速的发展与完善起来。 在世界各国高速公路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高速公路的研究也不断升华,世界高速公路从无到超过23万公里,规模不断的扩大,这80多年中,国外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的发展一般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 a)第一阶段,发展起步期,其特点是:经济总量较小,高速公路认知度低,规模不大且里程增长缓慢。 b)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期,其特点是:经济加速增长,高速公路需求旺盛,通车里程迅速增长。 c)第三阶段,接近饱和期,其特点是:经济稳定增长,资源紧俏,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长趋缓,以提高路网质量为主。 d)第四阶段,相对稳定期,其特点是:经济持续增长,资源紧缺,高速公路网规模趋于稳定,路网运行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实现,智能运输相比较而言,我国的高速公路也经历了四个阶段 1)第1阶段为1985年以前,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大陆还没有高速公路,在这以前,我国建设的公路都属于一级以下公路。 2)第2阶段为1986年至1995年期间,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七五”期间,我国建成了以沈大、沪嘉、广佛、西临为代表的高速公路522 km,实现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这一阶段开始尝试将一级路、二级路改造为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目录 1 编制依据.......................................................... - 1 - 2编制原则.......................................................... - 1 - 2.1高效、适用原则 ............................................. - 1 - 2.2安全原则 ................................................... - 2 - 2.3符合本单位技术水平的原则 ................................... - 2 - 3工程概况.......................................................... - 2 - 3.1隧道概况 ................................................... - 2 - 3.2施工存在的风险 ............................................. - 3 - 3.3 监控量测的目的............................................. - 4 - 3.4 监控量测的手段............................................. - 4 - 4 监控量测方案实施.................................................. - 5 - 4.1 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 - 5 - 4.2监控量测作业程序和项目 ..................................... - 5 - 4.2.1监控量测项目......................................... - 6 - 4.2.2量测断面的布置及方法................................. - 7 - 4.2.3 量测频率............................................ - 9 - 4.2.4 监控量测方法和步骤................................. - 10 - 4.2.5 监控量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 12 - 4.2.6 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及工程对策......................... - 15 - 5无尺渐测现场应用................................................. - 16 - 6监测注意事项..................................................... - 17 -

形容沙漠风光的语句,描写沙漠环境的句子

形容沙漠风光的语句,描写沙漠环境的句子 ★、那一片片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野花点缀在草原上,仿佛一块色彩斑斓的大地毯。 ★、广袤的大漠,死寂的沙海。雄浑、静穆,板着个脸,总是给你一种单调的颜色:黄色、黄色,永远是灼热的黄色。仿佛大自然在这里把汹涌的波涛、排空的怒浪,刹那间凝固了起来,让它永远静止不动。 ★、忽然,远处一片漫漫黄沙映入我的眼帘,更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丘,()也是由清一色的黄沙堆砌而成,这里是黄沙的世界,黄沙的海洋,绵绵的黄沙与天际相接,根本想像不出哪里才是沙的尽头! ★、大自然给这里铺上了一张黄色的地毯。风一吹,好像有人提起地毯在抖动,满天扬起尘烟。 ★、啊,看到你了,西北大漠,无边的黄沙蔓延在这片无边的土地上,凭你耗尽眼力寻啊,也看不到一丝绿意,没有潺潺流水,没有

巍巍高山? ★、一个个沙浪向前涌动着,像—只无形的巨手,将沙漠揭去了—层,又揭去一层。 ★、在这个城市与沙漠相连的沙漠上,绿洲与黄沙相伴,飞鸟伴驼玲起舞,极高气温与正常温度仅一步之遥,十分独特,沙漠的沙丘轮廓清晰、层次分明,丘脊线平滑流畅,迎风面沙坡似水,背风面流沙如泻。在大漠深处的沙山之巅,可静观大漠日出的绚丽,目睹夕阳染沙的景色。 ★、站在沙山上,俯视下方,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沙山下面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林中花团锦簇,点缀着这绿色的“海洋”。 ★、在沙漠的北缘,可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流水潺潺,沿着沙漠蜿蜒西去,在小河两岸,随处可见柳树、杨树挺拔苍翠,盘根错节,状若盘龙。美丽极了。 ★、天是蓝的,地是黄的,这里除了蓝黄两色,再也看不到其他

的色彩。 ★、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单调的黄色,连一棵树木都没有,沙漠的广阔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疲倦,似乎永远走不出去似的。 ★、与绿海连成一片的蓝天白云,连同少女明媚的笑靥,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夏季草原晨牧图。 ★、广袤的大漠,死寂的沙海。雄浑,静穆,板着个脸,总是给你一种单调的颜色:黄色黄色,永远是灼热的黄色。仿佛大自然在这里把汹涌的波涛排空的怒浪,刹那间凝固了起来,让它永远静止不动。 ★、沙漠上狂风袭来,沙粒飞扬,天昏地暗,这就是沙的世界,简直无你立足之地。 ★、啊,看到你了,西北大漠,无边的黄沙蔓延在这片无边的土地上,凭你耗尽眼力寻啊,也看不到一丝绿意,没有潺潺流水,没有巍巍斑山? ★、茫茫的沙海中留下了一串串踏实而清晰的脚印,炙热的沙海将热气透过双脚沁人心脾,我和小画笔都醉倒在沙海中。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3.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二、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黄土高原景观图片导入。 讲授新课: 一、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图。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1.请学生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 2.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区域? 3.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以及所跨的省区。 二、文明的摇篮 1. 阅读24页第二段和图6.25,思考黄河流经黄土高原,为黄河流域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有利条件? 2. 视频播放窑洞,学生分析讨论黄土高原人们在吃、穿、住等方面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1000~2000米,除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那么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2. 学生通过黄土高原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3.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地表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哪些地貌景观呢? 4.学生读图了解四种黄土高原上主要的地貌类型是怎样形成的。 四、严重的水土流失 1.通过以往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高原的特点是边缘陡峭、内部平坦,但黄土高原的地表却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样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并分组讨论,完成p29活动(重点从植被覆盖率、坡度、夏季降水、人口、工农业活动等方面来分析。)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4.思考黄河的泥沙来自哪里?会造成哪些危害? 5.根据这里的气候特点分析黄土高原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6.思考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 农业生产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7.学生结合图6.33“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隧道仰拱施工方案

隧道仰拱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店村,设计为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分离式,设计速度为100Km/h。隧道建筑界限净宽为14.5m,建筑界限净高:左侧车道5.0m,右侧车道5.5m,荷载为公路Ⅰ级。隧道基本情况如下表: 1、地形地貌 隧址区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山势较陡,坡度40°~50°。进口附近基岩裸露,坡度较陡。出口附近植被发育,坡积层厚,坡度较陡。RK2+730附近为最高峰,高程为397.28m。隧道左线最大埋深在ZK2+680处,右线最大埋深在K2+730处,埋深为95米。 2、气候气象 项目区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缘,横跨太行山中段东坡和华北平原的山前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最冷平均气温-2.8℃,最热平均气温26.6℃。降水集中,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为556.4毫米。 3、水文地质 隧道由一道山脊下部穿过,山脊坡降较大,利于地表水的排泄。隧道范围内的雨季冲沟内会有暂时性流水,由于下部为强风化基岩,裂隙发育,地表为残坡积碎石及全风化基岩,可造成地表水的渗入,施工时可能会产生滴水现象。

隧道区域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水,进口处裂隙中及出口段碎石层,由于地表坡度较缓,可能产生滴水和渗水,雨季可能形成珠串状流水。 4、地质特征 断裂于隧道进口附近处(ZK2+755)经过该断裂,该断裂主要活动时代在晚第三纪晚期,中更新世有过明显活动,该断裂长治以北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水准测量表明(1971-1991)上盘下降速率约为0.2mm/a。沿断裂有多次中强地震及小震群发生,最大震级为5.5级,该断层为寒武系白云岩地层内的逆断层,为高倾角断层,坡走向NWW,倾向SE,断层破碎带宽度不大,断层西侧为Z1d紫色砂石,页岩地层,东侧为白去岩地层。位于隧道进口东北向约230米处,存在一向斜,向斜倾向为295°,倾角22-25°,走向为NE20°,受向斜影响,该处岩层较为破碎。 隧址区山坡分布第四系坡积(Q2d1)碎石、块石,其它地段大部分基岩裸露。基岩为寒武系白云岩、震旦系砂页岩。 隧道进口部位基岩出露且埋深较浅,受晋获断裂带的影响,裂隙很发育,且为紫红色砂、页岩与白去岩接触带,隧道仰坡稳定性差,应当进行加强防护。隧道出口位于坡积碎石处,坡积坡度较陡,受到开挖扰动后可能会失稳,建议对出口处坡积物进行清理,并进行适当放坡并对仰坡进行支护。 5、地震

唐朝经济、军事强国说明书和当今世界上十大军事强国

唐朝 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南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20位皇帝(加武则天则为21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文化方面,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 军事方面,在继北魏破柔然之战之后,唐朝又一次取得了中原王朝对大漠部落的军事上的巨大胜利。 经济方面,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经济已经远超过了同一时期的拜占庭以及阿拉伯。 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当今世界上十大军事强国有哪些? 军事科技类比较 1.美国 2.俄罗斯 3.德国 4.英国 5.日本 6.法国 7.中国 8.澳大利亚 10.加拿大 军事战斗力排名 1.中国 2.日本 3.俄罗斯 4.德国 5.美国 6.英国 7.印度 8.法国 9.以色列 10.澳大利亚军事部队高强化训练和纪律性排名 1.俄罗斯 2.中国 3.德国 4.美国 5.泰国 6.日本 7.英国 8.法国 9.澳大利亚 10.加拿大 假设第三次世界大战,抵抗能力排行 1.俄罗斯 2.中国 3.印度 4.美国 5.以色列 6.泰国 7.德国 8.澳大利亚 9.英国 10.韩国假设第三次世界大战,进攻能力排行 1.美国 2.俄罗斯 3.日本 4.德国 5.中国 6.法国 7.英国 8.巴西 9.印度 10.澳大利亚假设世界第三世界大战,防御能力排行 1.美国 2.俄罗斯 3.中国 4.德国 5.英国 6.法国 7.澳大利亚 8.加拿大 9.日本 10.以色列综合后军事能力排行 1.美国 2.俄罗斯 3.中国 4.德国 5.英国 6.日本 7.法国 8.澳大利亚 9.加拿大 10.印度 11.巴西 12.以色列抵抗能力排行 1.俄罗斯 2.中国 3.印度 4.美国 5.以色列 6.泰国 7.德国 8.澳大利亚 9.英国 10.韩国 军事战斗力排名 1.中国 2.日本 3.俄罗斯 4.德国 5.美国 6.英国 7.印度 8.法国 9.以色列 10.澳大利亚;快速持续发展精致完善得以一切保障和预得以先机,天下第一统领才能成大的保护伞下追求永生理念!实现世界大同先进目标一起努力吗!(你我世界大中国的强国梦想将在三年内实现文化强国、经济强国、

世界区域地理试题含答案

2019届高二年级错题卷考试(六) 地理试卷 命题人:黄高文审题人:陈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读东半球中的北半球区域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①②③处分别是甲洲与其他洲的分界线,它们分 别是() A.乌拉尔山脉、白令海峡、苏伊士运河 B.大高加索山脉、白令海峡、乌拉尔河 C.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巴拿马运河 D.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 ! 2.下列有关甲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复杂多样 B.气候海洋性显著,河流放射状分布 C.甲洲大陆内部,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D.经纬度跨度大,热带草原气候显著 下图示意海洋中的一个小岛,a和b分别表示两条纬 线。据此完成第3~4题。 3.若a和b分别表示15°N和20°N纬线,且该岛位于印度 洋。关于甲、乙两地气候或自然景观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热带草原 B.甲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 C.乙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D.乙地的气候可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4.若a和b分别表示35°N和40°N纬线,岛屿以东不远处有一块大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上的河流有结冰现象 B.岛屿的最高峰能终年看到积雪 C.甲地适宜种植葡萄 D.乙地夏季高温多雨 下图是非洲部分区域和内罗毕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第5~6题。 … 5.一年中,内罗毕有两个气温最高值的原因是() A.地处南半球 B.靠近大湖泊 C.地处高原 D.地处赤道附近6.人们到内罗毕附近的天然动物园去看野生动物,一年中最适宜的时间是()月月月月 ) 柑橘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低温,生长最 适温度为23~31℃,年降水量以1 200~2 000 毫米为宜。读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及 柑橘分布图,完成第7~9题。 7.图示地区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洋流 C.地壳运动 D.植被状况 8.图中阴影区生长的柑橘品质优良,最主要 得益于() A.夏季热量丰富 B.生长季雨量丰沛 C.成熟期光照充足 D.肥沃的土壤 9.该半岛的大西洋沿岸几乎没有柑橘分布, 与地中海沿岸相比,最主要是因为该地 () A.降水不足 B.热量不足 C.市场需求量小 D.光照不足 % 下图中A点以下河段被称为阿拉伯河, 是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汇流而成。 两河共同发源于土耳其境内的山区,主要靠 山区融雪和上游降雨补给,中下游地区是伊 拉克灌溉农业区,建有很多灌渠和堤坝。读 图,完成第10~12题。 10.阿拉伯河河口的泥沙主要来自于 () 支流支流 C.底格里斯河 D.幼发拉底河 11.下列月份,图中沼泽面积最大的 是() 月月 月月 12.推测下列工业产品哪种为该国出 口较多的商品() A.化肥 B.钢铁 C.服装 D.水泥 & 右图为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影响甲、乙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差异 B.地形差异 C.大气环流的差异 D.白昼时间的差异 14.关于丙地自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发展战略)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 高速公路被誉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桥梁,是发展现代交通业的必经之路。而中国在这条路上,则迈出了非同寻常的一个个令人赞叹的脚印。 我国的高速公路网的主要规划布局主要可划分为: ①首都放射线7条: 北京—上海、北京—台北、北京—港澳、北京—昆明、北京—拉萨、北京—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 ②南北纵向线9条: 鹤岗—大连、沈阳—海口、长春—深圳、济南—广州、大庆—广州、二连浩特—广州、包头—茂名、兰州—海口、重庆—昆明; ③东西横向线18条: 绥芬河—满洲里、珲春—乌兰浩特、丹东—锡林浩特、荣成—乌海、青岛—银川、青岛—兰州、连云港—霍尔果斯、南京—洛阳、上海—西安、上海—成都、上海—重庆、杭州—瑞丽、上海—昆明、福州—银川、泉州—南宁、厦门—成都、汕头—昆明、广州—昆明。 ④此外,规划方案还有:辽中环线、成渝环线、海南环线、珠三角环线、杭州湾环线共5条地区性环线、2段并行线和30余段联络线。 国家高速公路网(简称“7918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形态,构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公路交通大通道,总规模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他路线1.7万公里。 当环岛高速行驰于脚下的时候,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鼓舞人心的每一个时刻吧。 1.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是我国第一条按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高等级公路工程,全长18.5公里。全路设计行车时速120公里,双向4车道,中央分隔带宽3米,全封闭,全立交,沿线建有大型互通式立交桥3座,设有完整的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监控系统。沪嘉高速公路的建成,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对其他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起到推动、示范作用。 2.1989年7月,第一次全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在沈阳召开,这次会议是专题研究高等级公路建设的第一次会议,提出了今后建设高等级公路的10条政策措施。 3.1990年9月,沈大高速公路通车。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全长375公里,连接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5个城市,是当时公路建设项目中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工程,开创了我国建设长距离高速公路的先河,为90年代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积累了经验。 4.山东会议。1993年6月交通部在山东召开了全国公路建设工作会议,明确了建设“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的国道主干线任务。从1993年至1997年的5年中,全国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加快,共建成高速公路4119公里,京津塘、济青、京石、首都机场、太旧、郑开等一大批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5.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的高速公路工程,全长142公里,时速120公里,设置监控、通信、收费、照明等服务设施。通过这条路的修建,我国制定了第一个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6.1993年底济青高速公路通车,西起济南,东至青岛,全长318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10公里。 7.1995年12月成渝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40公里。 8.1996年9月沪宁高速公路通车,江泽民同志题写路名。公路全长275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 9.福州会议:1997年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的决策,决定在1998年加快公路建设。交通部在福州召开了全国加快公路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对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做出了部署。提出到2000年,“两纵两横三条重要路段”中的北京至沈阳、北京至上海和西南出海通道要全线贯通,高速公路超过8000公里。1998年一年,全国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168亿元,建成高速公路1663公里。

重庆绕城公路X标施工汇总

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 重庆绕城高速公路X合同段 公 路 工 程 施 工 总 结 报 告 编制人:审核人:审查人:

公路工程施工总结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机构组成 三、工程施工管理 四、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情况 五、环境保护与节约用地措施 六、施工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应用情况 七、竣工文件编制工作情况 八、对各单位的评价 九、施工体会

重庆绕城高速公路X合同段 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1.1重庆绕城高速公路X合同段全长X公里,起止里程为Kxxx+xxx~Kxxx+xxx。位于重庆,项目区域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南部,地形上主要呈现条形山脉与丘陵相间的“平行岭谷”景观,背斜成山,向斜成丘陵。它们自北向南平行延伸,形似东西之间的层层屏障。长江自南西向北东斜切平行岭谷,为区域最低侵蚀面,海拔标高177m(珞璜镇)。綦江河、箭滩河为长江南岸一级分支水系。背斜山一般海拔标高500~550m,相对高差200~300m,属低山区。向斜丘陵一般标高200~350m。总体地形南高北低,向长江倾斜。 1.2合同段工程起止时间: x合同段项目部于x年x月x日收到由总监办下发的开工令,正式开工,x年x月x日完工。 1.3本合同段有效合同价x万元,变更后有效合同价约为x万元。 2、主要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 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路基宽度:整体式33.5 m、分离式16.75m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4.5 m,净高5.00 m 最大纵坡:4% 最大路拱横坡:3% 最短坡长:400 m 最小平曲线半径:1600 m 一般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形:20000m 凹形:16000m 最小竖曲线长度:240.01m

世界十大最美沼泽

世界十大最美沼泽 沼泽有时被认为是可怕的地方,是生物的死亡之地,甚至被认为是死亡生物生存之地,但实际上沼泽在世界生态系统中有它们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沼泽通常是是众多哺乳类、昆虫、两栖、爬行类、鸟类动物的栖息地和自然保护区,现在让我们来一同欣赏世界十大最美的沼泽。 No.10 蒙德湖,大迪斯默尔沼泽 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和弗吉尼亚州的边缘,它是美国东部最后的几个大野生保护区之一,尽管它有一个这样的名字,但它依然不是一个干燥的地区,这片湿地曾经因为几个世纪一直被当成伐木源管理经营而破坏,可事情终于在1974年事情有了转机,通过维基百科,我们知道大迪斯默尔沼泽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创建于1973年,于1974年被官方确认。

大迪斯默尔沼泽生活着大片植物和许多种哺乳动物,例如黑熊、山猫、水赖,200多种鸟类,其中96种在这里筑巢,还有超过70种的爬行和两栖类动物。 No.9 万戈河湿地

令人震惊的万戈河湿地三角洲,是最大的内陆三角洲,位于博茨瓦纳的喀拉哈里沙漠,占地15,000平方公里,以它的美景和野生动植物而闻名。当雨季到来,这里就充满了因雨季而迁移来的哺乳类动物和鸟类。每年11,000,000,000,000升的雨水注入这里,你可能认为这些水会注入贮水池,但事实上,60%的水都被植物蒸发掉了,36%形成蒸发岩。只有2%流入恩加米湖。 No. 8 班韦乌鲁沼泽 位于赞比亚班韦乌鲁,意为“水天相接之地”,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美沼泽,当地传说班韦乌鲁湖边住着Emela-ntouka,一种神秘生物,体型似丛林大象,但据说长的却像犀牛,虽然有数不尽的关于神秘生物的目击者和祖先猎杀了一头神秘生物的故事,目前为止却缺少确凿证据。

世界十大最小的国家

世界十大最小的国家 ▲世界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梵蒂冈全称梵蒂冈城国,也被称为梵蒂冈城,整个国家只有44 公顷(0.44平方公里)。只有6个足球场那么大。梵蒂冈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也是人口最少的国家,总人口:836人,其前身为教皇国。 梵蒂冈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为天主教会最高权力机构圣座的所在地,也是教宗驻地所在。作为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冈也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 ▲世界第二小的国家:摩纳哥

摩纳哥公国是位于欧洲的一个城邦国家。作为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国家之一,摩纳哥也是一个典型的微型国家。 面积:202 公顷(1.96平方公里),北京市区面积的1/375 人口:3.758 万(2012 年) 世界银行,约为北京人口1/420 所在洲:欧洲 国王:阿尔贝二世 货币:欧元 政体:单一制,君主立宪制,亲王国 官方语言:法语 ▲世界第三小的国家:瑙鲁 瑙鲁共和国,简称瑙鲁,是位于南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一个岛国。瑙鲁的国土面积为21.3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也是世界上第三小的国家,仅大于梵蒂冈及摩纳哥。

瑙鲁的人口约9,200人,位居世界倒数第二,仅多于梵蒂冈。 人口:9322 (2010 年) 首都:亚伦 面积:21 平方公里 总统:Baron Waqa 国歌:瑙鲁之歌 货币:澳洲元 官方语言:英语,瑙鲁语 ▲世界第四小的国家:图瓦卢 图瓦卢,是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由于地势极低,温室效应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对图瓦卢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图瓦卢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首都:富纳富提 海拔:4.60 米 人口:9860 (2012 年) 世界银行 首相/总理:埃内尔·索本嘉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国歌:图瓦卢为了上帝 官方语言:英语,图瓦卢语 ▲世界第五小的国家:圣马力诺

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管理研究

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18-01-12T09:18:47.2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作者:梁广山黄帅[导读] 摘要:高速公路对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不断加快,高速公路优质、快速、安全的通行环境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而很多高速公路中存有隧道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21 摘要:高速公路对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不断加快,高速公路优质、快速、安全的通行环境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而很多高速公路中存有隧道,在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因此,进一步深入探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方法和经验大有裨益,本文以济南绕城高速济南连接线项目中的老虎山隧道为工程依托, 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关键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结。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管理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压力的与日俱增,我国公路建设迎来了发展的良机,隧道工程施工项目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公路隧道的施工空间较为狭窄、地质条件复杂和隐蔽工程相对较多,在安全管理方面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探讨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技术的应用措施,对提高公路隧道施工质量,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工程依托 济南东南二环项目(二环南路东延与二环东路南延)老虎山隧道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隧道采用上、下行分离的独立双洞,左线起讫里程ZK2+080~ZK3+820,长1740m,右线起讫里程YK1 +950~YK3+838,长1888m,左右线相距约11~43m,隧道主洞净空为(宽×高)17.608×8.961m,每延米开挖土石方量均超过200m3,设计为双向八车道,是目前全国在建单洞跨径最大的公路隧道(见图1)。隧址区为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区,洞顶最大埋深约127.8m,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其单斜构造中发育有多条规模较大的NNW向断裂,由东向西依次有文祖断裂、东坞断裂、千佛山断裂等。隧道岩体均一性较差,局部岩层存在不整合接触带,岩性接触带及破碎带,地质条件复杂,其中进口洞口端坡体不稳,且进口段土质岩层较发育,呈上软下硬状,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加之施工工期的缩短,致使其施工难度及安全管理成为关键问题。 图1 济南绕城高速连接线老虎山隧道 3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特点的分析 3.1不可预因素多,工期短 比起在公路、房屋的缔造时对地质的勘测,隧道施工之前通常很难全面掌握地质状况,也难以预见像塌方、地下水、巨石垮塌等这些不良的地质状况(见图2),地质条件的不可预见性,给隧道施工增加了不少难度。而相应的隧道施工的工期设计太短,容易造成施工质量问题。既然注重了施工速度,施工质量自然就放在了第二位,而且很多施工环节的质量保证都需要充足的时间来完成。 图2 隧道地质环境示意图 3.2地质灾害危险较大 隧道施工是个复杂的过程,在工程建造中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由于其施工的特殊性,无法在施工过程中对其地质改变状况做准确的猜测和预备,潜在的安全隐患很大,比如老虎山隧道,其隧址区内岩体呈软硬互层,上软下硬,且期间不断发育有层间破碎带及夹有粘土的空腔,塌方、掉块现象时有发生(见图3);有时还会遇到设计缺陷问题需要进行修正,但是不合理的工期设计会容忍这些问题继续蔓延,使得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图3 隧道施工过程中塌方、掉块现场图 3.3隐蔽性工程较多 因隧道自身的构造特点以及隧道工程的时效性,再加上隧道归于地下工程(见图4),使得隧道施工中,其后面一道工序的进行皆是在施工的前一道工序完成的基础之上,如此便会形成隐蔽工序较多,在查验时很难发现工序存在的质量疑问,终究影响整个隧道工程的质量。

世界十大最壮观的地质构造奇观汇总

世界十大最壮观的地质构造奇观 世界十大最壮观的地质构造奇观 博闻网消息,国外媒体最近公布了地球上的十大最壮观的地质构造奇观。置身其中,就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感觉如梦似幻。 1、冲积扇,中国 这个冲积扇跨越昆仑和阿尔金山脉,这是在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端冲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扇之一。 2、圣海伦火山,俄勒冈州,美国 圣海伦火山(英语:Mount St. Helens)是一座活火山,位于美国太平洋西北区华盛顿州的斯卡梅尼亚县,西雅图市以南154公里,波特兰市东北85公里处,是喀斯喀

特山脉的一部分。山的名称来自英国外交官圣海伦勋爵,他是18世纪对此地进行勘测的探险家乔治?温哥华的朋友。圣海伦火山是包含160多个活火山的环太平洋火山带的一部分,因火山灰喷发和火山碎屑流而闻名。 3、布兰德山,非洲 布兰德山在纳米比亚西北部。由花岗岩组成。孤立耸峙于纳米布沙漠上。海拔2,600米,是纳米比亚最高峰。 4、巴林杰陨石坑陨石,亚利桑那州,美国 重约7万吨的陨石撞入地球,形成巴林杰陨石坑,而陨石本身在这个过程中粉碎了。有一些自然奇观是以这们的美丽而著名,但美国亚利那州沙漠地带的巴林杰陨石坑却不属此类。它是2~5万年前陨石撞击地球在沙漠上留一个丑陋疤痕。陨石坑宽1264

米,深174米,坑的内壁笔直陡峭,是世界上最大的撞击陨石坑。在墨西哥、南极洲、澳大利亚和西伯利亚也有类似的陨石坑。 5、大堡礁,澳大利亚 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Queensland, Australia)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区,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也是澳大利亚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天然景观。又称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省对开,是一处延绵2000公里的地段,它纵贯蜿蜒于澳大利亚东海岸,全长2011公里,最宽处161公里。

国外高速公路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国外高速公路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高速公路是近代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方发达国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虚弱的经济状态中恢复过来,进入了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现代化时期。社会运输需求不仅总量增长,需求结构和需求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公路运输需求不断增多,铁路运输需求不断减少。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发达国家私人小汽车拥有量不断上升,小汽车成为主要的客运工具。各国都存在着公路运输能力落后于交通量增长需要的问题。 建造普通公路无法大幅度提高汽车运输的时效性和可靠性,而高速公路全立交、全部控制出入、双向隔离行驶,能使通行能力和运输速度大幅提高,且安全可靠性好,能全天候运行。建设高速公路是提高公路运输能力,并使交通运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在工业化转向成熟发展阶段,大规模建设高速公路,成为各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共同规律。许多经济振兴的发展中国家继发达国家之后于60-70年代也开始兴建高速公路,同样产生了巨大的运输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目前,全世界80多个国家(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万多公里,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高速公路拥有量位于前列。 发达国家公路资金的来源 世界上发达国家建设、养护和管理公路所需资金主要有三类渠道与筹措方法:一般税收、公路使用者税收和道路通行费。此外,一些国家在建设公路时采用借款的方式(发行公路债券也视为公路借款的一种形式)。对于这些资金的归类,美国著名运输经济学家洛克林教授说:“如果我们认为公路债款必须偿还,显然,最后还不得不依赖于一个或多个(前述三类筹资方法)上述筹措资金的方法。”所以,它们最终仍应归类于上述三种来源之一。 第一,一般税收。对于使用一般税收建设公路,各国政府、经济学界及民众的一致观点是:由于公路的社会公益性,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一定量的普通税收修建公路是合理的。当然,各国在选择普通税收作为公路资金时,也多选用那些与公路发展受益关系最密切的税种,例如,财产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流通领域)等。有些国家的地方政府在其地方税收中划出一定比例特别作为道路发展基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