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长征路上的坚强与勇气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长征路上的坚强与勇气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长征路上的坚强与勇气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长征路上的坚强与勇气一、远征的艰难与红军的坚韧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忆秦娥·娄山关》中写下的豪迈诗句,也是形容红军长征精神的最好概括。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道路上极不平凡的一段历程,无数革命先烈以其坚韧不拔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为我们树立起了可歌可泣的典范。

长征的路途是严酷而艰辛的,红军面临的是漫长的山路与崇山峻岭,泥泞的路面与饥饿的困扰。

黄河决口,封锁了前进的道路,红军被迫进行艰苦的泥泞跋涉;雪山、草地,寒风与饥饿让红军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然而,正是在这种极端艰苦的环境下,红军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坚韧意志。

红军长征中的艰难并没有让他们退缩,相反,他们团结一心、坚持不懈,不畏艰难与挑战,坚守信念与理想。

他们充分发挥了集体力量,相互支持与鼓励,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危险关口。

正是因为他们的顽强与勇敢,红军才能在长征路上走过艰难,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二、革命信念的坚守与革命意志的勇敢红军长征中展现出的坚定的革命信念与顽强的革命意志,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和教育。

正是这种信念与意志,使得革命先烈们能够坚持不懈地为革命事业奋斗,并最终取得了伟大的成功。

长征途中,红军遭受到了毫无道理的敌对围剿,饱受敌人的残暴迫害。

但面对这一切,红军并没有屈服,他们以极其强大的精神力量,秉持着对革命的忠诚与信仰,毫不畏惧地前进。

红军将军们在长征中坚定地领导着队伍,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这是他们对党对人民的深深承诺。

长征中,红军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念,也没有辜负过人民的期望。

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

红军将领们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着坚持信仰、忠于事业的精神,他们的坚韧与勇敢,使每一位中国人都无比自豪。

三、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红军长征路上的坚韧和勇气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红军的奋斗精神和革命意志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用于自己的成长与奋斗。

长征第章读书笔记摘抄

长征第章读书笔记摘抄

长征第章读书笔记摘抄《长征》这本书,以其磅礴的气势和详实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做了不少读书笔记,以下是一些摘抄和感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是一种怎样的豪迈气概!在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无数的艰难险阻,可他们从未退缩。

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物资的极度匮乏,都没有阻挡住他们前进的步伐。

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让我深感敬佩。

书中描述了红军在湘江战役中的惨烈。

那是一场血与火的较量,红军战士们以血肉之躯抵挡着敌人的飞机大炮,鲜血染红了湘江。

但正是在这样的绝境中,红军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他们浴血奋战,为了革命的理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主席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跨越五岭和乌蒙山的情景。

五岭山脉绵延起伏,乌蒙山气势磅礴,但在红军眼中,却不过是小小的“细浪”和“泥丸”。

这种藐视困难的乐观精神,给了他们无尽的力量。

还有那令人惊叹的飞夺泸定桥。

战士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沿着摇晃的铁索奋勇向前。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夺下泸定桥!这种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让敌人都为之胆寒。

过雪山草地时,恶劣的环境考验着每一个红军战士。

严寒、饥饿、疾病,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他们的生命。

但他们相互扶持,一步一步地走出了困境。

那种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让人动容。

书中还提到了许多普通战士的故事。

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的坚守和付出同样值得铭记。

比如,那个为了照顾伤员,自己却累倒在路上的小战士;那个把自己仅有的干粮分给战友,自己却饿着肚子的班长。

正是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战士,构成了长征的主体,铸就了长征的辉煌。

长征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它让我们明白,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团结的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在今天,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长征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时,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七律·长征》读后感读书笔记500字五篇

《七律·长征》读后感读书笔记500字五篇

《七律·长征》读后感读书笔记500字五篇《七律·长征》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1935年10月。

此诗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所作。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关于《七律·长征》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WTT给大家整理的《七律·长征》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七律·长征》读后感500字【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我读了这首诗,感触至深。

红军战士们在长征的行程途中,遇到了种种艰难困苦,历经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踏遍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和金沙江;连绵起伏的山岭;天寒地冻的雪山和茫茫无涯的草地等等各种天险的阻隔。

但他们心中充满奋斗的心情,满腔的热血,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英勇地与敌人作斗争,他们还勤于思考,巧与敌人做周旋,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

有一次,我在放复读机,不知怎么了,突然放不动了,原来带子卡住了。

我又急又气,使劲拽。

但转念一想,这样会把带子拽断。

于是,我静下心,慢慢的取,经过一番周折,我终于取出来了。

我悟出一个道理:遇事不怕困难,要克服它才行。

我还从诗中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体会出红军战士们有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他们不仅在战场上无不流血牺牲,而且还要面临环境的恶劣,粮食的不足,但是红军战士却依然开开心心地过着每一天,我非常敬佩他们。

现在,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历史,不能忘记勇敢的红军战士,更不能忘记国家的新中国的创始人《七律·长征》读后感500字作文《七律·长征》读后感500字作文。

如果没有他们的指挥作战,没有他(春节见闻)们的辛勤工作,就不会有改革开放的一天。

因此,我们要珍惜这得来不易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不能浪费光阴,虚度年华,用努力来迎接自己人生的“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书笔记400字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书笔记400字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书笔记400字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红色小说,名叫《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完后,我产生了许多感想。

这本书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

在长征途中,红军以惊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克服了饥饿、伤痛等种种艰难险阻,摆脱了尾追之敌,消灭了阻拦之敌,翻越了雪山草地,最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实现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红军的长征是一大奇迹,也是古今中外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

红军的长征,是一道壮丽风景,是历史长河中唯一一座用战士们的血肉之躯筑城的长城。

它所汇聚的,不只是革命先烈的血汗,还有人民的期盼。

这本书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尤其是《断臂志更坚》这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大。

书中描写了贺炳炎师长在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不幸被子弹击中了右臂,血流不止,伤势非常严重。

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只能把受伤的胳膊锯掉才能保住性命。

贺师长咬紧牙关,在没打麻药的情况下,忍者钻心的疼痛锯掉了胳膊,但他没有倒下,
还是继续革命,直到长征胜利结束。

这不禁让我想到自己,曾经的我体育十分差,后来决定在暑假锻炼体能,每天早起运动1小时。

但好景不长,才坚持几天,我体内的懒惰因子开始作乱了,最终,我依旧没有那种毅力完成目标。

看了这本书,我深受教育,革命先辈们真伟大,他们挥洒的青春和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又怎能不好好学习呢?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认真学习,讲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听到这句话,我就想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红军,他们为了不让中国国民党追到他们,就开始了震撼世界的万里长征!
他们先突破了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我想:这时的他们是寒冷、病痛、饥饿、焦渴的,可是,接下来却是更艰难的征程……红军们先来到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野兽都不敢走,鸟儿也不敢飞,当地老百姓把它叫做“神山”,他们不怕辛苦,还很团结!他们歌唱着,他们是比“神山”还高的英雄,可他们不知道前方的路更艰难。

茫茫无际的大草地,终日笼罩在雨雾之中,被称为“死亡之海”,红军们决定要走过这片危险丛生的“死亡之海”,红军们没有参照物,难以辨别方向,走了半天才发现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他们不仅要和大自然殊死搏斗,还要同肌饿做斗争,红军们整整用了七个昼夜,终于来到了大草地的边缘——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挺进!
我从这本书中知道了我们从小就要胸怀大志,其次要做个坚持的人。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不怕困难的人,才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人!。

长征第四章读书笔记

长征第四章读书笔记

长征第四章读书笔记
长征第四章是《红军不怕远征难》。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红军长
征的艰苦和困难,以及红军战士们坚定的革命意志和英勇奋斗的精神。

首先,长征第四章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叙述,展现了红军
长征途中所面临的艰难困苦。

红军在艰苦的环境下行军,经历了极
端恶劣的天气和地形条件,饱受饥饿和疾病的折磨。

他们没有足够
的衣物和食物,经常遭受敌人的袭击和围剿。

然而,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们始终坚定地前进,展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斗志。

其次,长征第四章强调了红军战士们的革命意志和忠诚。

他们
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为了革命事业,他们敢于牺牲自己,甚至
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

他们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理想是正义的,为了
实现这个理想,他们愿意付出一切努力。

他们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
事业的坚定信念,使他们能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去。

此外,长征第四章还描述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奋斗和勇敢牺牲
的精神。

在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和猛烈的战斗时,红军战士们毫不
畏惧,勇往直前。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征的胜利,用自
己的英勇和牺牲,铸就了革命的伟业。

他们的英勇行为激励着整个
红军,也激励着全国人民,成为了革命的楷模和榜样。

综上所述,长征第四章是一篇描写红军长征艰辛和红军战士们
坚定意志的章节。

它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叙述,展现了红军战
士们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的顽强毅力、革命意志和英勇奋斗的精神。

这一章节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的伟大精神和革命
斗争的艰辛历程。

长征第读书笔记

长征第读书笔记

长征第读书笔记《长征读书笔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句诗充分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

当我读完关于长征的书籍,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 600 余次战役战斗,攻占 700 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 430 余人,平均年龄不到 30 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 14 个省,翻越 18 座大山,跨过 24 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开始的原因是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在这个过程中,红军面临着无数的艰难险阻。

过草地是长征途中极为艰难的一段路程。

一望无际的草地,看上去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但实际上却是充满了危险。

沼泽地隐藏在草丛之下,稍有不慎,人就会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而且,草地上的天气变幻无常,时而烈日炎炎,时而狂风暴雨。

红军战士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没有足够的粮食,只能吃草根、树皮,甚至是皮带。

但他们依然坚定地前行,没有丝毫退缩。

爬雪山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雪山高耸入云,空气稀薄,寒冷刺骨。

很多战士在攀登雪山的过程中,因为体力不支、缺氧或者严寒而倒下。

但后续的战士们没有被恐惧所吓倒,他们踩着前面战友的脚印,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最终成功越过了雪山。

在长征途中,红军不仅要面对自然环境的考验,还要应对敌人的围追堵截。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

但红军战士们没有被敌人的强大所吓倒,他们浴血奋战,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遵义会议是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从此,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一次次突破了敌人的封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心得体会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心得体会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心得体会在漫漫长征途中,有许多值得钦佩的人物,如著名将领毛泽东、朱德、贺龙等,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数不胜数,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范文五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我爱中国共产党》这本书,我知道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我们哪能站在课堂上发言;没有共产党,哪有我们的家园。

我们从今走到了繁荣富强;让生活更加美好。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红军不怕远征难》。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主席吧,毛泽东爷爷在1935年金秋10月的七言律诗《长征》中的第一句诗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这首诗深动而真实地记录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壮举。

这是在1935年5月3日,中央红军受命抢渡金沙江,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之后,红四军团接受了中共中央的命令,日夜兼程急行红军240里,于5月29日清晨飞抵泸定桥四头的桥头堡,红军都是英雄好汉呀!只有英雄才会出去和敌人战斗,出去保卫我们的家园。

22名战士背插大马刀,身挂军大衣,奋不顾身与敌人战斗。

我们红军凭借自己的力量。

一鼓作气占领了泸定桥,和左岸北上的红一师胜利会合。

后然,红军历经了千难万险,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过了草地北上,去了陕甘。

读了这本书,我很感动。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2】前些天我在图书馆里借了一本书,书名叫《红军不怕远征难》,这本书已经很旧了,默默无闻地躲在一个无人问津的小角落里,我把它拿出来,一股沧桑之感浸透了我的心。

它比我小七个月,今年也十一岁了,对于一本书来说十一岁已经很老了。

我就捧着这本“书爷爷”回家了,准备好好地看。

回到家里我便开始看这本书了,我发现这本书里的内容是由老红军口中一个个长征故事集成的,故事不多,却十分的精悍。

每一个故事中都有一个闪光的人物,一种熠熠生辉的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书笔记
如果要问我,纪念长征的感悟是什么?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七十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我们的想像,但其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们。

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谈,但不能虚度光阴。

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

我们今后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遥望着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总会浮现长征中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今天的纪念活动远远无法表达出我们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今天,我读了《历史的选择》这本书,其中红军长征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知道了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但国民党蒋介石仍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不顾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进犯华北的事实,为彻底消灭中国工农红军,调动了100万大军进攻红军根据地,但是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抛弃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积极防御战略,与敌人拼消耗,使红军遭受惨重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党中央决定,红军撤出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长征是个奇迹。

红军穿越草地的途中,很多战士陷入泥潭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当一个战士知道自己上不来了,就摘下背上的枪,用力扔给战友,这是一种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精神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后续
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了,只得把牛皮带、枪皮带、破牛皮鞋用水泡了煮着吃。


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纵横十四个省,跨越了万水千山,最后胜利会师陕甘革命
根据地,开创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我读了以后,非常钦佩红军的顽强意志和不畏艰险的精神。

想想红
军战士远征,让我想到那时候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每天吃的
都是野菜和草根,上面只撒了一层薄薄的麦粉。

现在再想想我们,天天不愁穿,
也不愁吃,我们不能在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如果没有长征取得的胜利,
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所以我们这一代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以
红军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自强、自立,创造21世纪自强、自立,创造21世纪的伟业,这是
要做到的,也是能做到!当然,这很困难,因为这需要顽强的拼搏精神。

党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回顾一年来的经历,有收获也有不足。

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学习上也比较刻苦努力,现将我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情况作一个总结性的汇报。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组织纪律性强
加强理论学习,首先是从思想上重视。

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主动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继续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配合支部的组织生活计划,切实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同时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立场,坚定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今年我顺利转正,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这给了我无限的信心的同时也有更多的压力。

时刻提醒着我注意,什么是一个党员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更促进了我的进步。

首先,我深刻而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在生活中循序渐进地改善,一个人改正错误和缺点的过程我想不会再一朝一夕。

所以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尤其,在组织生活会上,同志们再次提出了我的不足之处,这使我感到自己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是要学,当然自己的努力是少不了的。

我有信心明年总结的时候可以完全改正一些不足和缺点。

因为我是一名党员了,就应该拿出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连自己的缺点都不能克服还谈什么先锋模范作
用。

这一年里,我积极响应学校组织的多次党员活动,配合当前的理论前沿,为自己补充新鲜血液。

当然,加强理论学习仍将是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项主要的内容。

不断加强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学习刻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作为新世纪的高等学府的学子,我很骄傲,当然压力也从来没有离开过。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并不是很重,但是老师的宽松对我来说就像是无形的压力。

突然感觉自己好像有好多东西需要学习,所以我不敢放松学习,希望在有限的学生生涯中更多地学到点东西,为将来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作准备。

所以,我从来不旷课,课上也是认真听讲,当然学习之余也应该劳逸结合。

在今年学校的运动会上,我报名参加了舞蹈队的表演,从这次活动中,不但认识了不少同学,也给了我一个锻炼自己交际能力的场所,增加了自己的群众基础。

自己从这次活动中收获不少,就是从这次活动中,我知道了,只要有决心,没有做不到的事。

三、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进入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对来说环境比较宽松,我刚开始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接的表现就是早上起床经常不叠被了。

在一次学习马祖光院士的活动中,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一位院士有着如此节俭的生活,对一件事可以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完成,多么伟大的人格啊!这使我反省自己,连起码的生活礼仪都不注意,在关键时刻也许想注意都难了。

从那一天起,我就再也没有不叠被,感觉自己从那时起,就有了生活原则,有了自我监督机制,每天都会想想今天还有什么没有干好,或是还有什么原定计划没有完成。

我深刻地感到,一个好习惯一生受益。

注意将工作、学习、娱乐、休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将8小时以外的时间合理的利用起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