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公开课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3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3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1教学目标1、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2、揣摩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
2重点难点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上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营造粗犷豪迈的气氛。
一、导入(一)师:同学们,随着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热播,刘欢的一曲《好汉歌》已响遍大江南北。
水浒英雄行侠仗义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水浒108将中,智勇双全的武松是好汉,粗豪冲动的李逵是好汉,嫉恶如仇的鲁智深也是好汉,今天咱们要学的林冲林教头,又是怎样的好汉呢?作者施耐庵又是怎样来表现他的?在我看来,一波三折的情节刻画,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特别让我感动!ppt1:学习目标:1、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2、揣摩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
(二)师:这里有林冲感叹自己命运的两句诗!ppt2: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师:诗言志!表现了林冲怎样的感情?(抽生回答)明确:表现委屈,悲愤!像“浮梗”一样悲凉的身世,像“转蓬”一样难求的功名。
师:春风得意的林教头为何会生出这等感叹呢?原来:(齐读) ppt3:林冲初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地位显赫,家室美满。
然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因美眷致祸,“脊杖二十,刺配沧州”。
前往沧州途中,堂堂禁军教头,被两个鬼魅似的小人整治得苦不堪言,可林冲一路咬牙隐忍,历经艰辛,到达沧州。
师:昨天,身为禁军教头的林冲,既保护不了娇妻,也保护不了自己!今天,刺配沧州的林冲,其命运又会怎样呢?二、品读故事情节(一)师:同学们已通过预习,我们再来观看与之相关的四张连环画。
二者结合,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情节的四个部分。
(要求:用相同格式和相同主语的短语)(分小组讨论)Ppt4:四张连环画师:你这样概括的理由是什么?(反复讨论)要求:准确;简练;顺畅。
明确:①沧州遇旧——②买刀寻敌——③到草料场(草厅交割)——④雪夜报仇(奋起杀敌、庙外锄_)师:你认为这故事情节是平铺直叙,还是一波三折呢?并谈理由。
(完整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公开课教案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体味小说反映的“官逼民反”的主题。
2、培养学生概括情节的能力以及运用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划人物性格的能力。
3、赏析文中对“风雪”的描写,理解景物描写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4、分析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1、分析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2、了解文中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讲授法、讨论法2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水浒传》中,遍览整座梁山,有两人出场时手拿扇子,一是燕青出场时“腰间斜插名人扇”,潇萧洒洒地渲染了他的浪子本性。
另一个是“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酷似张飞样子的人,在人物出场时“手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他就是林冲。
林冲,一个武将,却要手执一把折叠扇,不禁要让人多想上三分。
林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那把折扇是否可以暴露出他脆弱的内心呢?二、简介作家作品在预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简要介绍,再由教师补充。
1、作者施耐庵施耐庵(约 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普通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
曾经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2、作品《水浒传》《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
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和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 回本,后来浮现120 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 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 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炼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素材-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公开课一等奖创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素材-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素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两课时)一.教学目标(1)概括情节,分析情节的三次转折;(2)分析风雪、火环境的烘托作用;(3)从情节、环境和细节描写中归纳人物形象;(4)从三要素中归纳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从情节、环境和细节描写中归纳人物形象;难点:从三要素中归纳官逼民反的主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和里面的主人公可不一般。
在《水浒传》中,遍览整座梁山,一百零八人,只有两人出场时手拿扇子,一是燕青出场时“腰间斜插名人扇”,潇潇洒洒地渲染了他的浪子本性。
另一个是“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酷似张飞模样的人,出场时“手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这是谁呀?他就是林教头林冲。
提到林冲,我们更加熟知的是他的绰号——“豹子头”。
那我们都知道在小说里,人物的第一次亮相其实相当重要,是他外貌、性格、接下来发生的情节甚至一生命运的暗示写照。
那一员武将,“豹子头"林冲,怎么出场时要拿一把折扇呢?其中缘由,我们就一起走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探究竟。
(二)复述情节设问: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想要回答最开始提出的问题,还要具体分析如此情节下林冲的具体反应。
明确:(板书)沧州遇旧酒店密谋买刀寻敌接管草场火烧草场怒杀仇敌(三)人物形象设问:此时就可以回答两面性的性格问题。
明确:1、第一部分( 引子,第1节):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1)资助李小二——行侠仗义,扶危济困。
(2)得罪高太尉,高俅生事陷害,刺配沧州——忍辱负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注意1:一个称呼(补充背景)这一段其实也是为我们交代了背景,但是不够完整。
背景:高太尉的义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妻子,想要霸占。
就设计让林冲带宝刀误入白虎堂,林冲因此被陷害刺配沧州。
在这其中,陆谦背叛了林冲,做了高家父子的帮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精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林教头人物形象的悲剧性,理解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2)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人物形象为例,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1. 教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本。
2. 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参考资料:有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评论、分析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背景及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总结林教头的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以林教头为例,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2)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选择一部古典文学作品进行自主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和他在故事中的变化;(3)能够欣赏古典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通过分析、讨论,提高对林冲性格特点的认识;(3)通过阅读、思考,提高对古典小说表达技巧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林冲的性格特点及故事情节的把握;2. 古典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对林冲性格的深入理解;2. 古典小说表达技巧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水浒传》的背景和林冲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兴趣;2. 阅读:学生自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片段,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性格;3. 讨论:分组讨论,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总结他在故事中的变化;4.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深入剖析林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5. 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古典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林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总结林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写在日记中;2. 选择一部古典小说进行阅读,体会其中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环节的活跃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合作协作等方面。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清晰度、教学方法、时间安排等方面,确保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完整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公开课教案

除了林冲之外,文本中还塑造了许多其他人物形象,如高俅、陆虞侯等。这些人物形象 的塑造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容,也通过他们与林冲的对比和互动,更加突出了林冲的性
格特点和英雄形象。
描写手法运用与意境营造
描写手法
作者在文本中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描绘场景,如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这 些描写手法的运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场景描绘更加逼真细腻。
针对课堂讲解的重点和难点,自主编写一些练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
结合课文内容,尝试创作一些与风雪、山神庙等相关的诗词或短文,以加深对课文 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阅读《水浒传》其他篇章,拓展阅读视野
选择《水浒传》中其他与林冲相关的 篇章进行阅读,如“误入白虎堂”、 “棒打洪教头”等,了解林冲在整部 小说中的形象和故事脉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林冲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责任感和爱国 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材分析与选用
教材分析
本次公开课选用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浒传》原著作 为教材。该版本忠实于原著,注释详尽,适合学生阅读。同时, 结合相关研究资料和辅助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
05
思考讨论与课堂互动
针对故事情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02
01
03
在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情 节最具吸引力?为什么?
故事中林教头面对困境时是如何做出选择的?这些选择 反映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
风雪山神庙中的环境描写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有何作 用?
分享个人阅读体验和感悟,促进课堂交流互动
课程目的
通过本次公开课,使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 思想内涵,掌握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培养学 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公开课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公开课教案教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本节课主要学习林冲在风雪夜投奔梁山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林冲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林冲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理解林冲在风雪夜投奔梁山的心理过程,以及他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林冲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勾画出生字词,并尝试解决疑难问题。
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林冲在风雪夜投奔梁山的心理过程,以及他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林冲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在困难面前的表现。
5.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物:林冲事件:风雪夜投奔梁山精神:不屈不挠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写一篇关于林冲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林冲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他的性格特点,以及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讲解课文内容时,部分学生对于林冲的心理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其他故事,了解梁山好汉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困难面前的表现。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能够欣赏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培养表达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象征手法和寓意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2)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封面和插图,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和人物。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剖析象征手法和寓意。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意义。
5.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写作、演讲等实践活动,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2. 阅读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
3. 实践活动:学生写作、演讲等实践活动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原著或改编教材。
2. 多媒体:故事封面、插图、相关视频等。
3.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评论、解析等。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六、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原著或改编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体会小说反映的“官逼民反”的主题。
2、培养学生概括情节的能力以及运用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能力。
3、赏析文中对“风雪”的描写,理解景物描写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4、分析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1、分析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2、了解文中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水浒传》中,遍览整座梁山,有两人出场时手拿扇子,一是燕青出场时“腰间斜插名人扇”,潇潇洒洒地渲染了他的浪子本性。
另一个是“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酷似张飞模样的人,在人物出场时“手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他就是林冲。
林冲,一个武将,却要手执一把折叠扇,不禁要让人多想上三分。
林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那把折扇是否可以暴露出他脆弱的内心呢?二、简介作家作品在预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简要介绍,再由教师补充。
1、作者施耐庵施耐庵(约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
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2、作品《水浒传》《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
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和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
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三、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前因明确:要了解林冲个性,我们先要对林冲的一生进行一次回顾。
关于林冲的故事,主要集中在《水浒》7—12回。
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故事简介: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
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
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
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
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
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
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
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
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从林冲上梁山的经过来看,林冲一直在遭受逼迫,所以人们说林冲是“逼上梁山”的,这个“逼”字可谓十分的贴切。
总结起来,让林冲上梁山的有“四逼”。
一逼——相国寺里辱娇妻二逼——白虎堂上设奸计三逼——野猪林中谋性命四逼——火烧草场断后路从林冲上梁山的经历可以看出来,林冲的思想、性格有个发展变化过程,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
刚才我们是从大的情节上看出了林冲的性格,看出了他的思想发展变化的过程。
当然人物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都要和他的思想性格相吻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教材所节选的这一部分文字当中林冲性格的具体表现。
四、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1、第一部分( 引子,第1节):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本段中主要插叙回顾了林冲的哪两件事?分别表现林冲什么性格特点?(1)资助李小二——正义感,侠义精神。
(2)得罪高太尉,高俅生事陷害,刺配沧州——忍受屈辱、善良安分、不愿反抗、软弱动摇。
注意:一个称呼提问:各位同学,当你们面对着自己不共戴天的仇人的时候你会怎么称呼他?就算不是不共戴天的仇人,而是一个你十分厌恶的人,你会怎么叫?(设置情景,假如你对我这个老师不满,你和别人说起我的时候会怎么叫我?)明确: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我们看到林冲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性格软弱的一面。
(鲁智深骂郑关西——腌泼才、直娘贼、破落户。
鲁智深骂高衙内——那撮鸟。
)2、第二部分(开端,2-5 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沧州,远离京城,高俅又指使人密谋陷害。
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得知情况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什么性格?(1)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怒火中烧,性格也有刚烈的一面。
(2)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当迫害在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
(3)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
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第三部分( 发展,6-9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阴谋,欲置林冲于死地,但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1)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心有疑虑(2)他听从了管营的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
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大难临头,却想安稳过冬,放松警惕,随遇而安、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3)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
——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安稳度过星期,回家团聚,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4、第四部分(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三个自然段::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
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
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提问:(1)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
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
幻想彻底破灭了。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
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是可忍,孰不可忍”“忍无可忍,无须再忍”)(2)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明确: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
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
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五、课堂小结小结人物性格,引入问题:回看林冲走过的道路,从东岳庙到梁山泊,是什么大原因使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杀人反抗的路?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明确:(1)林冲的性格特点归集起来为:①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
②正直善良,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刚猛激烈,嫉恶如仇。
③细心、谨慎。
(2)“逼”。
高俅一步一步逼,①相国寺里辱娇妻②白虎堂上遭陷害③野猪林里谋杀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
林冲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初醒。
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第二题2、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的文字。
板书设计善良侠义刚猛激烈随遇而安忍无可忍安分守己酒店买刀寻敌:反抗意识草料场山神庙彻底绝望忍辱负重心存幻想委曲求全奋起反抗委曲求全细心谨慎第二课时一、导入我国古典小说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善于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使用其它手法,特别是单纯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
如果有的作品使用了景物描写,也是运用白描手法,以极为简洁的笔墨来达到特定的目的。
《西游记》是如此,《水浒》也是如此。
在这篇作品中,景物描写虽然不多,但却写得恰到好处,并且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
二、合作探究,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
课文是怎样描写风雪的?点拨: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1、直接描写风雪:(1)共有三处请指出来。
(读有关描写)明确: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时间之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