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系列问题

合集下载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要注意的问题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要注意的问题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注意的问题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点实验,在做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非常之多,现特总结如下:
一、概念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二、计算公式:
(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三、机械效率的取值范围
0<η<1
四、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五、在用滑轮组提起钩码时,有用功和总功的计算
W有用=GhW总=FS
六、实验中,提起钩码的正确方法应匀速向上提起
七、利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提升重物时,要避免弹簧与弹簧壳之间产生摩擦
八、绳端的移动距离(S)和钩码上升高度(h)的关系
S=nh
九、绳端移动的速度(V1)和重物上升的速度(V2)的关系:
V1= nV2
十、在没有刻度尽的情况下,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η=GNF
十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无关,与提升的速度无关
十二、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的正确计算方法首先从系在滑轮钩上的第一股数起,一直数到最后一股。

如果最后一股是从动滑轮出来,就计算为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如果最后一股是从定滑轮出来,就不计算为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十三、与绳端拉力大小相关的因素
1.钩码的重量;
2.承担物质的绳子股数;
3.机械间的摩擦。

十四、与滑轮滑组机械效率相关的因素
1.动滑轮的重量;
2.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
3.减小滑轮中轴与滑轮间的摩擦力。

十五、同一滑轮组提起的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十六、公式延伸。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宝典实验19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析版)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宝典实验19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析版)

实验19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选择题(共6小题)1.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小明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来验证的猜想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A.被提升物体的质量有关B.动滑轮的个数有关C.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关D.承重绳子的段数有关【解答】解:图中提升的物体的重力不相同(钩码的个数不相同),但是使用相同的滑轮组,因此这两个图研究的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重力的关系。

故选:A。

2.如图所示是小刚同学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得到的数据记录在下方表格中。

关于小刚的实验,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试验次数123钩码重/G N446钩码上升高度/h m0.10.10.1绳端拉力/F N 1.8 1.4 2.4绳端移动距离/s m0.30.50.3机械效率 74%57%83%A.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次实验是使用甲图做的实验B.由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使用乙图做的实验C.由第1、2次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有关D.由第2、3次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钩码的重力有关【解答】解:(1)根据s nh=,第1次实验绳子的有效段数:0.330.1s mnh m===;同理,第2、3次实验绳子的有效段数分别为5、3,故第1次实验是使用甲图做的实验;第2次实验是使用乙图做的实验,AB正确;(2)第1、2次实验使用的装置不同,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第2次实验要克服两个动滑轮做额外功,由表中数据可知,两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有关;C正确;(3)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有关,故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钩码的重力有关,要控制使用相同的装置,只改变提升物体的重力大小,而第2、3次中,所用装置不同(动滑轮重不同),故由第2、3次数据可知不能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钩码的重力有关。

D错误。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江都区第二中学 王开元
1
1. 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实验原理是 W有 W总
(2)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测定的物理量有钩码的重G , 钩码上升高度h, 拉力F , 绳端移动距离s ,需要计算
的物理量有 有用功W有 , 总功W总 ,机械效率η 。 (3)所用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组、细绳外,还需
A、大于10牛; B、小于10牛; C、等于10牛; D、无法判断。
33
15.如图, 用三个力沿不同的方向拉绳子,
则: ( D )
A F1最大; C、F3最大;
B、F2最大; D、一样大。
34
16.如图所示的各滑轮组中, 物体重量都是G , 不计摩擦 和滑轮重,•使物体匀速上升, 拉力F 最小的是图:( B )
28
9、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随着指挥员 “点火” 口令的下达,“神舟三号”飞 船从中国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稳稳上升, 飞向太空·在点火后的几 十秒钟内,“神 舟三号”飞船的动能___增__大______ , 重力 势能___增__大______ ,机械能 增大 。 (均填“增大”、“不变”或 “减小”)。
要 刻度尺 和 弹簧测力计 。
2
(4)安装好滑轮组,记下 钩码 和 弹簧测力计 的位置, 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升高,记下 钩码上升高度h , 并从弹簧测力计得出 拉力F 的值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 距离 s 。
(5)设计表格
钩码重 弹簧测力 钩码上升高 绳端移动 有用功 总功 机械效 G/N 计示数F/N 度h/m 距离s/m W有/J W总/J 率η
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打到木桩上,看木桩插入的深 度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

【实验题】1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考点梳理+强化练习)—2021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实验题】1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考点梳理+强化练习)—2021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2021中考物理二轮考点过关: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考点梳理1.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实验目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η==实验器材:滑轮组、相同的钩码若干、铁架台、细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钩码的重力G;(2)按装置图把滑轮组和刻度尺安装好,并记下钩码下沿和绳子末端在刻度尺上的位置;(3)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读出其示数F,并从刻度尺上读出钩码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4)分别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和机械效率η,将各项数据填入下表(5)增加被提升钩码的个数,重复步骤(2)(3)(4)实验数据: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升的高度h/m有用功W有/J绳端的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总功W总/J机械效率n1100.11 4.20.3 1.2679.4% 2150.1 1.5 6.00.3 1.883.3% 3200.127.50.3 2.2588.9%注意事项:(l)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目的是保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大小不变;(2)为了便于读数,钩码下沿和绳子末端在刻度尺上的位置最好取整数;(3)多次测量的目的是进行一些必要的比较,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规律,而不是求平均值.实验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时,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大强化练习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次数钩码的重力G/N钩码上升的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η1 2.00.100.90.3074.1%2 2.00.150.90.4574.1%3 2.00.200.90.6074.1%4 4.00.20 1.60.60(1)实验时应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物体缓慢上升。

(2)第4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结果保留到0.1%)。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利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同一物体,物体上升的高度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提升不同物体,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

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

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指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之比,即η= Pout /Pin。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滑轮组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来计算机械效率。

2.输入功率可以通过测量施加在滑轮组上的力F和施加力的速度v来计算,即P_in=Fv。

3.输出功率可以通过测量滑轮组上的负载力F'和负载力的速度v'来计算,即P_out= F'v'。

4.通过测量这些参数,我们可以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二.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1.斜面的机械效率是指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效率,即η=(mgh-mgh')/(mgh)=1-h'/h,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斜面的高度,h'是物体下滑的高度。

2.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下滑的高度h'和斜面的高度h来计算机械效率。

3.通过测量这些参数,我们可以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η。

三.实验步骤: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首先,我们需要测量施加在滑轮组上的力F和施加力的速度v,然后测量滑轮组上的负载力F'和负载力的速度v'。

通过这些参数,我们可以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2.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首先,我们需要测量物体下滑的高度h'和斜面的高度h。

通过这些参数,我们可以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η。

四.注意事项:1.在实验中,我们需要确保测量的参数准确无误,以保证计算出的机械效率结果准确可靠。

2.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五.实验结果分析:1.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从而了解它们的性能和效率。

2.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机械效率,我们可以分析滑轮组和斜面的性能差异,从而优化设计和使用。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滑轮组和斜面的性能和效率,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典型题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典型题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典型题、易错题1.在“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2)通过比较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动Array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选填“有关” 或“无关”)。

(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通过比较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他的观点是的(选填“正确” 或“错误”)。

2.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采用A、B两种绕线方式不同的滑轮组进行实验,发现了一些实际问题。

(1)下表是实验中的几组数据,请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计算结果。

(2)实际中机械效率_______ 1(选填“>”、“=”或“<”),而表格中1、2两次实验的机械效率分别为100%和125%。

这是什么原因?通过观察中图和右图,手持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时,发现指针的位置不同,中图中指针在零刻线的下方。

(3)经过分析,找到了机械效率为100%和125%的原因是:用滑轮组A进行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细绳实际的拉力要_______,用测量值计算出的总功比细绳实际拉力做的功要_______,因此测得的机械效率比实际效率要高。

(4)实验总结: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考虑弹簧测力计对读数的影响,测拉力时,弹簧测力计一般要竖直向_______移动;若弹簧测力计倒置时测拉力,要先将指针调至零刻线处。

3. 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1) ① 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______② 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③ 本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图乙也做了实验,①小红的做法是为了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 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21 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题(解析版)

专题21  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题(解析版)
η= ≈77.0%
(4)由实验数据可知,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所以,使用该滑轮组提升7N的重物,此时物重比第3次实验的物重还大,则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于77.0%,可能为80%,故选C。
2.下面是小明和小红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析】(1)根据η= ×100﹪=Gh/Fs×100﹪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要探究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需保持动滑轮重相同;
(3)分析实验②和④数据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机械效率的大小得出结论;
(4)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之间的关系:提升相同的重物,有用功相同,动滑轮越重,做的额外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5)要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是否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应该选用_______(填“同一”或“不同”)滑轮组,提升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去研究。
【答案】(1)3 66.7% ; 3 79.8% ; 3 66.7% ; 2 80% 。
(2)① ② (3)承重绳子段数(4)小 (5) 同一 不同
3.某小组同学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步骤有:
(i)按照如图所示安装滑轮组,测钩码重力G并记钩码和绳端的位置
(ii)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拉动绳端,使钩码上升,读出拉力F的值,并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
(iii)记录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表格略);
(iv)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实验;
专题21 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题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需要学通的基础知识
1.原理:η=W有/W总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题专题练习 有答案和解析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题专题练习 有答案和解析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题专题练习有答案和解析共8题1.小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1)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出第4次实验时绳端移动的距离s=_______m,机械效率η=________。

(2)通过比较1、3和4三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

(3)在忽略摩擦力和绳重的前提下,通过第1次数据可算出动滑轮的重力为_______N.(4)以下选项中不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_________)A.动滑轮的重力 B.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C.物体上升的高度2.小明在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3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如图丙所示,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N。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_____。

(4)在第2次实验时,如果拉力方向与竖直方向有一定夹角,那么所测得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会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如图是智慧小组“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罝。

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实验过程中,应竖直向上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三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物重__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若在第三次实验中,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则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_W。

(5)创新小组也利用重为1N、2N、4N的物体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测得的机械效率均大于智慧小组的测量值,则创新小组测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填字母) A.测拉力时,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下方B.弹簧测力计每次拉动物体时均加速上升C.所使用的动滑轮的重力小于智慧小组4.探究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跟动滑轮所受重力是否有关?”的实验时,小明选用带横杆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绳,另外还有钩码一盒、质量不等的滑轮 2 个,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系列问题(1)【实验目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器材】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重量已知)、铁架台、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线【进行实验】1、照图28-1那样,把实验装置安装好,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离桌面或地面的高度)。

2、匀速向下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填入记录表中。

3、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填入记录表中。

4、照图28-2那样,把实验装置安装好,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重做上面的实验。

【实验记录】实验装置钩码总重力G/N钩码上升高度h/m有用功W有用/J拉力F/N拉力移动距离s/m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评估与交流】1、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总是费功,要想提高机械效率,关键是减少额外功。

2、当滑轮受到的摩擦阻力很小时,如果挂在动滑轮下的钩码增加,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就提高,这是因为有用功增大,但额外功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3、测某机器的机械效率时,记录了如下的四个结果。

其中肯定错误的是()A、100%B、120%C、60%D、80%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

(1)实验所必需是器材有:铁架台、滑轮组、细线、钩码和________。

(2)求有用功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求总功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

(3)根据实验测定的物理量计算机械效率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表格是两组同学实验时测得的两组平均数据,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计算表中未知的数据,并填入表中:组别每个滑轮组含滑轮个数钩码重G/N钩码升高的高度h/m拉力F/N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甲组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9.8 0.1 5.6 0.2 乙组二个定滑轮二个动滑轮9.8 0.1 2.4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______② 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③本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次数物重G/N物体上升的高度h/cm测力计的示数F/N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1 6 3 2.5 92 6 5 2.5 183 6 8 2.524(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图乙也做了实验,①小红的做法是为了控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 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小军也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物理量控制因素物重G/N绳端拉力F/N机械效率η/%较小提升速度10 4.2 79.4中等提升速度10 4.2 79.4较大提升速度10 4.2 79.4在小军的实验中,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下图:物理量 1 2 3钩码重G(N) 4 4 6钩码上升高度h(m)0.1 0.1 0.1绳端拉力F(N) 1.8 1.4 2.4绳端移动距离S(m)0.3 0.5 0.3机械效率η74%(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

(2分)(2)请将表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数据。

(百分号前保留整数)(2分)(3)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

(1分)(4)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分)12、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27中的甲、乙、丙所示。

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有用功W有用/J测力计拉力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1 2 0.1 0.2 0.9 0.3 0.27 74.1%2 4 0.1 0.4 1.6 0.3 0.48 83.8%3 4 0.1 1.1 0.5 0.55(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

(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__(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使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大小有关。

(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________额外功(选填“增大”或“减小”)。

甲乙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系列问题(5)在“测量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改变钩码的数量,正确操作,实验数据如下.实验 序号 钩码重 G /N 钩码上升 高度h /cm 拉力 F /N 绳端移动的 距离s /cm ① 1. 0 20. 0 0. 7 40. 0 ② 2. 0 20. 0 1. 2 40. 0 ③3. 020. 01. 740. 0(1)实验时,用手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的钩码缓缓上升. (2)第①次实验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3)第③次实验时,钩码上升的速度为0.05m/s ,则拉力的功率为____W ,静止时拉力F 的大小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N .(4)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同一动滑轮,所提升物重增大,机械效率将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1)竖直匀速 (2)71.4% (3)0.17 小于 (4)增大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系列问题(6)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应竖直向上_________拉动绳子的自由端。

若钩码G重为3N,小华所用拉力F为1.2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若换成重为5N的钩码G,再进行实验,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匀速83.3%变大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系列问题(7)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

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 为____N ,钩码总重G 为1.0N ,钩码上升高度h 为0.1m ,测力计移动距离s 为0.3m ,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 、B 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次数 钩码 悬挂点 钩码总重 G /N 钩码移动距离h /m 拉力 F /N 测力计移动距离s /m 机械效率 η/% 1 A 点 1.5 0.10 0.7 0.30 71.4 2B 点2.00.151.20.3083.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答:____;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5 66.7 克服杠杆的重力做功 (2)不能 ①A 、B 两点不在同一位置 ②实验次数太少所得结论不可靠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系列问题(8)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一些猜想,小组将对猜想进行验证.(1)如果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多个,要研究机械效率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在科学探究中被称作____.(2)下列A 、B 是同学提出的两个猜想:猜想A :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有关; 猜想B :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提升的物重有关;(3)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将分别按图1、图2、图3和图4的滑轮组进行实验.(a ) 按图____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是用来验证猜想A 的,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____(相等/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A 是错误的;(b ) 按图____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是用来验证猜想B 的,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B 是____(正确/错误)的;(4)接着小组进行了实验验证. 答案:(1)控制变量法(3)(a )1、3(或2、4) 相等 (b )1、2(或3、4) 正确图1 图3图2图4F 4F 3F 1 F 2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小红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按图中顺序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 物重G /N物体上升距离h /cm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N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s /cm机械效率η1 3 10 1.6 30 62.5%23 10 2 30 50% 33102.530(1)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是___。

(3)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提升同一物体,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

答案:(1)匀速 (2)40% (3)小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是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通过比较第1次和第2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通过使用____的方法,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在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总功是____,机械效率是____。

(3)通过比较第2次和第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

(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____额外功(填“增大” 或“减小”)。

答案:(1)匀速 增加物重 (2)3.3 72.7% (3)小 (4)减小实验序号 钩码重/N 钩码上升的高度/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m 机械效率1 4 0.3 1.8 0.9 74.12 8 0.3 3.2 0.9 83.3380.32.21.5甲乙丙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系列问题(11)如图所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若物体重6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