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的区别

合集下载

「动物的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的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的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1.行为的定义行为可定义为动物在个体层次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内在胜利的变化所做出的对整体性反应并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也也可定义为动物所做的有利于眼前自身存活和长远基因的任何事情,如动物的跑,跳,飞翔等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行为的生物学,或者说动物行为学是以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

2,动物依靠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适应环境任何动物都有自己的本能行为,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通常动物越底等则本能行为越发达。

细腰蜂在短短的一生中虽然主要是依赖本能行为,但也必须学习很多东西,如必须学会辨认每一个洞穴的位置,以便狩猎后能准确无误地把后代准备的猎物带回家。

另外,食肉兽虽然主要依靠学习行为适应环境,但是他们从小就具有一定的扑食倾向,这种倾向肯定是一种本能。

犹如雄鸟婉转的鸣叫一方面是以先天不断地学唱。

但是,所有鸟类的报警鸣叫以及对报警鸣叫所作出的反应都是先天的和本能的,如果这种反应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那么动物很可能在学习中丧命。

学习的好处是使动物对环境的变化有较大的应变能力,这对于长寿物种比对于寿命只有几周的昆虫更重要。

此外,身体的大小与学习能力也有关系,因为高度发达的学习能力需要有相应的脑量做基础,而小动物的脑量不可能很大。

另一方面,自然选择的作用也可以能同等大小的动物具有很不相同的学习能力,以适应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例如,膜翅目昆虫和双翅目昆虫的大小和寿命都差不多,但是膜翅目昆虫除了具有丰富的本能行为以外,还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

蜜蜂在短短的3周的才是期就能学会辨认巢箱的方法,熟悉各种蜜源植物的空间配置,他们在一天中经常变换采食地点,好像他们知道每一种花朵都在一天什么时刻产蜜量最大。

双翅目昆虫则完全不同,虽然他们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学习能力如习惯化,但是他们适应环境主要是依靠对事物,隐蔽场所和异性遗传反应。

3,本能行为包括动性,趋性和固定性行为动性是动物对某种刺激所作出的一种随即的和无定向的反应运动,其反应强度随诱发次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结果导致身体长轴没有特定的指向。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 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 的,由动物体 内的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行为。 (本能行为)

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 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讨论1先天源自行为讨论1学习行为
讨论2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时必不可少的行为,是 动物生存最基本的条件。 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多 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 和繁衍的重要保证。
讨论3
先天性行为有很多局限性。(1) 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先天性行 为对美国红雀来说,是一 种浪 费,对本物种的延续没有任何 意义;(2)先天性行为不会随 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果一 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 有学习行为,该生物就会因找 不到食物或不能避害等而被大 自然淘汰。
讨论4 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高等,
学习能力也就越强; 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学习能力 也有差别。这些说明学习行为离不开遗传因素的作 用。
大山雀喝牛奶
大山雀偷喝牛奶
黑猩猩摘取食物
讨论5
•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吗?

本能和学习

本能和学习


打斗和追逐 演练玩耍 探索玩耍 社会玩耍





是动物自发自愿的随意行为,是自由意志的一种表 现,而不是简单的反射 通常是与正常情况下该行为的顺序和目的相背离 具有明显的随机顺序 常常重复进行,也可能形成仪式化,具有该游戏所 特有的规则 比正常的活动或动作表现得更为夸张 由两个以上个体所参加的玩耍通常都伴有特定的信 号或以特定信号为先导
本能行为包括动性,趋性和固定行为型



是动物对某种刺激所作出的一种随机的和无定向的 运动反应,其反应强度随诱发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 化,结果是导致身体长轴没有特定的指向。 最终效果是使动物趋向于有利刺激源和避开不利刺 激源。 在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中最为常见

是动物接近或离开一个刺激源的定向运动。定向是 沿着动物身体的长轴直接指向刺激源的方向。 趋光性,趋地性

明显影响成年动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影5小时最容易形成对一个移 动物体的依附性 狗的印记敏感期市3-10周龄 敏感期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可能是由于探索心理和害 怕心理的发展



动物通过观察其他个体的行为而改进自身的技能和 学会新的技能 在社会性动物中出现的频次比非社会性动物多得多 有些行为可以靠模仿很快就在整个种群中散步开 有效,风险较小的一种学习方式

使动物对一些重要事件做好准备

Ivan Pavlova对于狗的研究




有些行为因强化而使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 通过塑造可将新的行为引入动物的行为谱 与经典条件反射的区别是,它是动物的一种随意活 动,是欲求行为的结果。在其建立过程中,刺激和 反应都必须先于报偿 可以训练动物学会各种新的甚至是很复杂的技能 训练主要是在迷宫和斯金纳箱中进行 “问题箱”

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术语解释: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心理学实验法观察法测验法模拟法2、比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

3、简述心理学的发展史及其理论流派。

4、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5、论述心理的实质。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名词解释:神经元反射反馈2、如何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是一种电化学过程?3、突触传递是通过哪两个过程完成的?4、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

5、如何理解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活动的相互拮抗作用?6、简述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

7、简述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性。

8、简述内分泌系统及其机能。

第三章感觉1、名词解释:感觉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联觉2、识记视网膜的结构及其机能特点和网膜感光细胞的作用。

3、利用感觉的一般知识和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感觉现象。

第四章知觉1、名词解释:知觉定势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双眼视差似动现象诱导运动2、简述知觉与感觉的联系与区别。

3、单眼线索主要有哪些?4、运用知觉的相关知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1、名词解释:意识注意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分心注意分配注意转移随意后注意2、影响不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3、简述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

4、简述注意的基本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章记忆1、名词解释:记忆语义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遺忘组块化内隐记忆外显记忆2、简述记忆系统。

3、简述感觉记忆的特点及功能。

4、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5、论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6、简述影响长时记忆提取的因素。

7、遺忘的规律是什么?根据这一规律,在学习中应该如何正确组织复习?第七章思维1、名词解释:思维表象想象概念推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创造性2、简述思维的特征。

3、简述思维的分类。

4、如何理解表象的直观性与概括性?5、创造想象有什么特点?6、专家和新手在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区别?7、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行为的名词解释

行为的名词解释

行为的名词解释
行为是指一个人或动物在某一特定环境下所采取的动作或反应。

行为可以是自觉的,也可以是本能的。

在心理学中,行为研究成为了一门重要的研究领域,主要关注人类和动物的行为表现,以及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

人类的行为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包括认知行为、情感行为、社交行为、运动行为等等。

不同的行为类型对应着不同的神经元网络,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例如,认知行为主要涉及大脑皮层,包括思考、决策和记忆等方面;情感行为主要牵涉到大脑的边缘系统,包括情感的表达、情感的体验和情感的调节等方面;社交行为牵涉到人们对社交信息的处理和交互,包括沟通、合作和竞争等方面;运动行为则涉及到肌肉和骨骼系统的运动控制和协调等方面。

动物的行为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动物行为可以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两种。

本能行为是基因编码的,通常是与生俱来的,比如母鸟孵蛋、鱼游泳、蝴蝶飞行等;习得行为则是经过经验和学习后获得的,通常需要一个特定的环境刺激来激发,比如大猩猩使用工具、鹦鹉学说话等。

总之,行为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它反映了人类和动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动作和反应,是理解心理过程和交互的重要窗口。

本能与道德人类道德行为的心理学基础

本能与道德人类道德行为的心理学基础

本能与道德人类道德行为的心理学基础人类道德行为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本能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探讨本能与道德在人类道德行为中的心理学基础。

一、本能与道德的概念与特点本能是指生物在面对特定刺激或情境时自然而然产生的反应。

本能行为是一种固有的行为模式,它与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有直接关系。

而道德是指人对于善恶、对错的判断和行为准则。

道德行为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个体基于内部的道德规范,以及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为指导所做出的行为。

1.1 本能的特点本能是与生俱来的,人们无需学习就具备了某些基本的本能行为,如食欲、求爱、逃避等。

本能行为一般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和稳定性。

1.2 道德的特点道德是社会和文化的产物,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社会阶段后形成的。

道德行为具有可塑性,可以通过教育和社会化的方式进行培养和塑造。

它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不同文化和社会可以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二、本能与道德的关系2.1 本能对道德行为的制约作用本能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道德行为的发展。

比如,食欲本能会导致人们追求自身的满足,而忽视他人的需要;求爱本能可能导致人们追求个体的私欲,而不顾他人的感受。

本能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与道德行为存在冲突。

2.2 本能对道德行为的促进作用本能行为也可以促进道德行为的发展。

比如,本能的亲社会行为如合作、关怀他人等,为道德行为提供了基础。

本能的逃避和恐惧反应也可以促使个体遵守道德规范,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三、道德人类道德行为的心理学基础人类道德行为的心理学基础是由认知、情感和动机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3.1 认知因素认知因素指个体对道德问题的认知能力和道德思维的发展。

道德判断和决策涉及到对他人情感状态的理解、对道德原则的运用等认知过程。

发展正常的认知能力对于做出道德行为至关重要。

3.2 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指个体道德行为中涉及到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

情感通过个体对于道德问题的态度和情感感受来调节和影响道德行为的发生。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试重点梳理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试重点梳理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试重点梳理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一、社会工作的含义: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

二、当前我国对社会工作有三种不同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三、社会工作的特点:职业助人活动、注重专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多方协同四、社会工作的目标:(一)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二)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五、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二)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六、社会工作的要素:1、服务对象;2、社会工作者;3、社会工作价值观;4、专业助人方法;5、助人活动。

七、社会工作者的角色:1、提供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2、间接服务角色(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

八、社工的知识基础:1、理论知识2、政策知识3、技术知识4、文化知识九、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技术能力、文化能力、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理论一、社会工作价值观:是在专业或职业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对人、对事和对专业等的总体判断与核心理念,它对树立专业使命、规范专业行为和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发展,也推动了慈善活动的发展,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社会保障法案。

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指出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并直接参与社会救助活动、确立了助人自助观念、救助人员的专门化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1、对服务对象的接纳 2、对服务对象的尊与包容 3、注重个别化原则 4、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 5、强调为服务对象保密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需求理论类别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将需要最低层次到最高层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023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综合能力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

2023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综合能力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

2023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综合能力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小江从小就是父母之间的“传声筒”,因为父母的脾气都不好,经常会为一些琐事而发生争吵,吵完后就谁都不理谁,总是小江在中间为他们两个人传话。

这属于()的家庭结构模式。

A.三角缠B.纠缠与疏离C.倒三角D.联合对抗【答案】 A2、某老旧小区由于历史原因成了无物业管理的弃管小区,存在私搭乱建、污水乱流、垃圾乱扔等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描述社区问题时,除了关注社区问题的实际表现外,还应重视()。

A.社区居民对社区问题的感知察觉B.基层政府对社区问题的评价判断C.社会工作者对该问题的专业判断D.相关部门解决该问题的政策指引【答案】 A3、行动研究根据参与研究的成员成分不同可分为三种模式,其中()研究动力来自于实务工作者。

A.合作模式B.支持模式C.独立模式D.团体模式【答案】 B4、根据存在主义理论,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 )。

A.发掘造成问题的潜意识B.自主觉察非理性的思维方式C.协调人与环境间的关系D.发现自身独特的意义和价值【答案】 D5、社会工作者小张要开展一个支持性的小组工作,在准备阶段,他制定了在小组工作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的目标,该目标属于()。

A.沟通目标B.需求目标C.过程目标D.实质目标【答案】 C6、社区工作者接触居民在维持对话过程中,多种技巧可以被运用,要求社区工作者能够在意居民,并顾及居民的情况,为居民着想,这属于()技巧。

A.聆听B.同理C.分享感受D.体谅【答案】 D7、社会工作者小林带领组员讨论克服拖延症的有效方法,组员们积极分享经验,并提出各种建议,其中有几位组员对某些方法的有效性看法不同并发生争执。

为此,小林组织组员进行了深入讨论。

在讨论的最后阶段,小林运用了讨论结束的技巧。

下列做法中,属于讨论结束技巧的是()。

A.保持中立,劝阻组员不要争执B.归纳各方意见和建议,形成结论C.引导组员重述各自的想法,澄清观点D.运用“此时此地”的技术,让组员表达自己的感受【答案】 B8、强调服务的“非机构化”是社区照顾模式实施策略中()的核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的区别。

动物的本能行为是指动物生下来就会做的事情,而习得行为是需要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并在观察,尝试和错误中得到完善。

例如哺乳动物一出生就知道找妈妈要奶喝,这就是本能。

而习得行为需要时间和经验,例如如果你每天晚上7点给猫咪喂饭,时间长了猫咪就会知道晚上7点是吃饭时间,这可不是体内自带的生物钟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的区别。

动物的本能行为是指动物生下来就会做的事情,而习得行为是需要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并在观察,尝试和错误中得到完善。

例如哺乳动物一出生就知道找妈妈要奶喝,这就是本能。

而习得行为需要时间和经验,例如如果你每天晚上7点给猫咪喂饭,时间长了猫咪就会知道晚上7点是吃饭时间,这可不是体内自带的生物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