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三年级下册-《梦中的额吉》教案

《梦中的额吉》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梦中的额吉》,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学生思考与鉴赏音乐的积极性。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法学法

试唱法、表演法、听赏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材分析

本课以草原上的蒙古族为主线,通过听、唱、演、思来了解蒙古族民歌以及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听无伴奏合唱《梦中的额吉》,与此同时用多媒体展示蒙古草原的风貌,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享受中开始学唱《梦中的额吉》,从中体会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充分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才艺展示活动,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展现蒙古族音乐。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难点

音乐材料多,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去过草原吗?你心中的草原是怎样的?想感受古诗中“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风情吗?

二、欣赏无伴奏合唱《梦中的额吉》

1、师:今天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听完以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中有乐器伴奏吗?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听后请同学描绘一下这首歌曲所表现的画面。(说得非常好)这首歌曲是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梦中的额吉》。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那么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蒙

古族)

2、师: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3、你是怎么知道这是蒙古的民歌?(请一两名同学谈谈)歌唱草原的歌曲就一定是蒙古民歌吗?还可能是哪儿的民歌?(引导学生说出四大牧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草原旅行,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

三、说明本课的学习内容

1、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

2、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美、创造美。

3、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4、让学生简介课前搜集的蒙古民族风俗(课件展示图片或录像),然后教师补充。如果你来到蒙古,蒙族同胞会先跟你亲切地说“塔、赛白奴”,“您好”。请同学和我一齐说一遍。然后给你端来可口的奶茶,请你吃烤全羊,让你一饱口福。再带你去参加他们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还会带你去祭拜他们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陵。

四、学习歌曲《牧歌》

1、师: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比较两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很高,第二句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在学唱歌曲时,尽管淡化识谱学习,以降低学习对乐谱的畏惧感,这样学生就摆脱了牵的绳索,教师在帮助学生开拓思维的空间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去评述本歌的情绪、线条,并让学生体会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教学生一边唱歌,一边加上简单的舞蹈动作,体会歌曲的意境。

3、以多种形式练习歌曲。(可分男女声部,可配合肢体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