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污染及其净化处理技术

合集下载

浅论汽车尾气污染危害和治理方案

浅论汽车尾气污染危害和治理方案

浅论汽车尾气污染危害和治理方案在中国大中型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

有资料表明,上海市的汽车总量只相当于日本东京的1/12,但空气中主要由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的总量却基本相同。

中国在用汽车量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增加,将大幅度增长。

由此可见,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物的紧迫性。

汽车是一种流动的污染源,其排放的尾气中,除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为无害成分外,其余均为有害成分,主要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微颗粒物、铅化物、硫化物等。

据资料介绍,城市街道上的车流量在每小时1000-2000辆时,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这三种有害气体占全部有害气体的80%-90%以上。

为此,政府应和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规,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还广大市民一個洁净的大气生活空间。

一、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危害有碳、氢、氧组成的液体石油燃料,在发动机气缸里,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水蒸汽、氮气、氧气,在正常情况下是无害的,但由于燃料不完全燃烧,生成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微颗粒物等有害物质。

是形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剧毒性气体。

它是燃油不充分燃烧的产物,车速越慢、交通堵塞、排放量越多,是汽车有害排放物浓度最高的一种成份。

城市大气中的一氧化碳大部分来自汽车尾气,它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而成为大气中比较稳定的成份,能停留2–3年。

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气快250倍。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亲合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削弱血液向各组织输送氧的功能,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碳氢化合物各种碳氢化合物总成为烃类,汽车尾气中能含的烃类成份有百余种之多,碳氢化合物中大部分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但从汽车尾气中检测得知,在排出的碳氢化合物中含有烯烃在大气上空中,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会与氧化氮起光化反应生成臭氧和过氧化酰硝酸盐等光化学过氧化物以及各种游离基、醛、酮等成份,形成一种毒性较大的浅蓝色烟雾。

汽车尾气的危害和防治

汽车尾气的危害和防治

汽车尾气的危害和防治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好,私家车、公共车也越来越多,车辆的增多给人们的交通出行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的排放不仅仅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也给人们的如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我们应重视环保问题,对尾气排放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优化改善环境,加大对汽车尾气的防治力度,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理念。

针对现在的情况,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的汽车排放标准,并对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和危害进行分析,阐述了汽车尾气的净化处理技术,最终提出了如何去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汽车排放;尾气;危害;治理措施一、汽车尾气的有害成份与危害我国每年汽车尾气的主要排放污染物为排放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硫化物等主要有害物质,这些主要有害物质将对全球环境发展带来极大的暖化压力,使全球气候迅速变暖,产生的就是温室气体效应,从而严重破坏了它的臭氧层,最终将环境产生寒风酸雨。

对其和人类的危害身体健康也同样会对其产生很大危害,主要原因表现为内在:它会使其和人类的呼吸系统严重受损、容易产生致癌物质。

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体将严重影响到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这些有害物体将具有致癌性,逐渐进入人体后影响人类的神经系统,严重将中毒死亡,会引发慢性中毒等症状。

(一)一氧化碳人类对一氧化碳的承受能力极高,当人类遭遇一氧化碳时,可承受血液中含有30%左右的一氧化碳,但是一氧化碳对人类的伤害也不可忽视。

对于正常的健康人来说,长期吸收一氧化碳对人们的身体是一个潜在的隐患。

(二)氮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的产生是由于处于高温和含氧量高的环境当中极易产生,比如锅炉房的积碳等。

氮氧化合物在车辆中是由于内燃机中气缸的大量气体产生而成的,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受到燃烧时的温度、燃烧时间和空燃率等众多因素影响。

在燃烧过程中不难发现,排放大部分氮氧化合物为一氧化氮,高达95%左右,剩余的则为二氧化氮。

机动车尾气检测技术及污染防治对策

机动车尾气检测技术及污染防治对策

机动车尾气检测技术及污染防治对策摘要:当前,机动车使用率越来越多,其尾气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提高尾气检测技术水平,制定相应的防污染措施,需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

基于此,本文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及其危害、检测技术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检测技术;污染防治;对策一、机动车尾气的污染物与危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有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等,对环境治理造成很大压力。

机动车尾气碳氢化合物在光的作用下形成臭氧,与大气成分融合后形烟雾。

光化学蒸汽对人体有害,包括刺激眼睛,但也刺激鼻子、肺和咽,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

光化学烟雾的大量排放也会减少农作物的正常生产,降低大气中的能见度,这对安全出行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一氧化碳是机动车排放物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它通过气道进入人体,影响肺功能,并被人体血液系统吸收。

在这个过程中,再加上血红蛋白,血容量减少,氧供应减少,最终导致头痛,甚至窒息。

虽然汽车尾气中NO的含量相对较低,但其毒性却很高。

一氧化氮化合物进入肺部后,形成硝酸,严重刺激人体器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甚至导致人体出现肺气肿现象。

由于亚硝酸盐与血红蛋白的特殊性,会造成机体组织缺氧。

废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悬浮微粒会导致呼吸道感染,降低了肺组织的通气功能,同时由于高含硫气体与雨水混合,也会产生酸雨。

此外,因为铅化合物是从人的呼吸系统中进入血液,再进入骨头,会导致贫血,严重的损伤神经系统和脑细胞。

二、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重要性大气污染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焦点,同时,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控制,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汽车尾气的有效治理,可以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从而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

从现状出发,运用综合治理模式,优化交通结构,对部分高排放机动车进行整治,有效改善交通运行条件。

从目前机动车发展情况来看,发展中存在研发不到位、产业链稳定性差等问题,导致很多机动车排放高的问题,对环境造成破坏。

化工安全汽车尾气处理及净化技术标准_1313

化工安全汽车尾气处理及净化技术标准_1313

0.4~16
2.6~9.8 1~4 0.4~1.4 0.4 3.2~8.5 2~7 0~10
苯甲醛 苯甲醛 其他
5、含铅化合物


汽车尾气排放的含铅颗粒大部分来自内燃机的废气排放。四乙铅是作 为抗爆剂加进汽油中的,一般汽油的含铅量在0.08%~0.13%之间,四 乙铅燃烧后生成氧化铅排出。铅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 系统和肝、肾等器官。铅能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代谢过程,还能直接作 用于成熟的红细胞。经由呼吸系统进入人体的铅粒,颗粒较大者能吸附 于呼吸道的粘液上,混于痰中而吐出;颗粒较小者,便沉积于肺的深部 组织,它们几乎全被吸收。铅在人体内各器官中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对 人的心脏、肺等造成损害,使人贫血,行为呆傻,智力下降,注意力不 集中,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不育症以及高血压。根据进入身体的方式,可 以有高达60%的摄入总铅量永久留在人体内,成年人血液中混入0.8mg 以上称为铅中毒。 含铅汽油经燃烧后,85%左右的铅排入大气中造成铅污染。铅氧化 物不仅对人体有害,它还会吸附在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的催化剂表面上, 对催化剂产生“毒害”,明显地缩短尾气催化净化装置的寿命,是汽车 尾气催化净化装置要解决的难题之一。20世纪40年代以来,通过汽车 燃烧排入大气中的铅已达数百万吨,成为一种公认的全球性污染。
一、主要成分及危害

一氧化碳 氮氧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 醛 含铅化合物
1、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烃燃料燃烧的中间产物,主要是在局部缺氧或低温条 件下,由于烃不能完全燃烧而产生,混在内燃机废气中排出。当 汽车负重过大、慢速行驶时或空挡运转时,燃料不能充分燃烧, 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会明显增加。一氧化碳是一种化学反应能力 低的无色无味的窒息性有毒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70, 它的溶解度很小。一氧化碳由呼吸道进入人体的血液后,会和血 液里的红血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携氧能力下 降,使人体出现反应,如听力会因为耳内的耳蜗神经细胞缺氧而 受损害等。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会使人发生气急、嘴唇发紫、呼 吸困难甚至死亡。研究表明,人对一氧化碳的承受能力相当高, 一个健康的人能短时间承受血液中含量为20%~40%的一氧化碳 的侵袭。虽然对人体无副作用的一氧化碳阈值尚未确定,但长期 吸收一氧化碳对城市居民身体健康是一个潜在威胁。

浅谈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及治理技术

浅谈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及治理技术

浅谈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及治理技术摘要:本文阐述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在不断增加,排放的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针对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产生和危害进行了分析论述,并说明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尾气治理;新能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引言热机的问世使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空前的变化,是现代文明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内燃机以其轻便、性能优越和对燃料的高效利用,逐步淘汰了笨重的蒸汽机。

随着工业脚步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方便。

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也成为了一个天文数字,不仅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也影响了人体的健康和危害了生态环境。

研究解决和治理汽车尾气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课题。

1主要污染物及生成1.1一氧化碳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主要是由于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不充分时产生的。

对于汽车发动机而言,氧气不足导致的燃烧不充分,主要是由于空燃比低于标准值14.7,油气混合物浓度过高造成的;当空燃比高于14.7时,理论上油气混合物能够完全燃烧,但由于混合物不均匀或不同地区空气的含氧量的差异,仍会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产生;再有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也时刻在发生变化,也会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50倍,因而当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过高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不能充分与氧气结合,人体就会由于缺氧而出现头晕、头痛、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能昏迷,甚至死亡。

1.2碳氢化合物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也是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热机工作过程中有两种情况会产生这种有害气体。

第一,发动机刚刚启动时,特别是冬天气温低,气缸内壁会附着一层难以燃烧的燃料混合物,其中的碳氢化合物含量较高,在活塞的往复运动过程中,随尾气排放到大气中。

汽车尾气净化

汽车尾气净化

混合动力汽车
• 广义上说,混合动力汽车是指拥 有至少两种动力源,使用其中一 种或多种动力源提供部分或者全 部动力的车辆。但是,在实际生 活中,混合动力汽车多半采用传 统的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 通过混合使用热能和电力两套系 统开动汽车。使用的内燃机既有 柴油机又有汽油机,因此可以使 用传统汽油或者柴油,也有的发 动机经过改造使用其他替代燃料, 例如压缩天然气、丙烷和乙醇燃 料等。使用的电动力系统中包括 高效强化的电动机、发电机和蓄 电池。蓄电池使用的有铅酸电池、 镍锰氢电池和锂电池,将来应该 还能使用氢燃料电池


燃料处理技术
机内净化技术
机外净化技术
燃料处理技术
1首先应抓汽车油的改用。以无铅汽油代替四乙基铅汽油。这种汽油是用甲荃树丁醚作渗合剂,它 不仅不铅,而且汽车尾气排出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均会减少。 2汽油中掺入15%以下的甲醇燃料,或者采用含10%水份的水-汽油燃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 减少或者消除CO、NOx、HC和铅尘的污染效果。若采用“甲醇燃料”,即采用甲醇和其它 醇类同汽油混合所制成的燃料。当甲醇占比例30%~40%,汽车尾气排出的污染物可基本上 消除。 3在机油中添加一定量(比例为3%-5%)石墨、二硫化钼、聚四氟乙烯粉末等固体添加剂,加 入到引擎的机油箱中,可节约发动机燃油5%左右。此外,采用上述固体润滑剂可使汽车发动机 汽缸密封性能大大改善,汽缸压力增加,燃烧完全。尾气排放中,CO和碳氢含量随之下降,可 减轻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用豆油与甲醇、烧碱混合,然后去除其中的甘油,从而可获得“大豆些油”。用“大豆柴油”, 以3∶7的比例掺入到普通柴油中,可供柴油汽车之用。它可大大减少发动机工作时排放的硫化 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烟尘。故誉作绿色燃料。

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汽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选择要分析了车辆排放的组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减少车辆排放排放,优化交通结构,推广清洁燃料,加强I/M制度等防治措施与对策。

并提出减少尾气的对策,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关键词:车辆排放;污染;防治措施顺序录选择要1车辆排放污染现状31.1 车辆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31.2车辆排放危害41.2.1车辆排放的直接危害41.2.2车辆排放的间接危害42 我国车辆排放高污染的成因分析52.1 车的质量不高,造成高排放52.2 燃油质量差,造成高油耗、高排放62.3 由于道路限制和交通不畅导致高排放62.4 车辆排气控制水平低62.5 管理职责不明确63 尾气处理措施73.1减少废气排放73.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73.3推广清洁燃料83.4严格的I/M制度84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对策95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105.1混合动力汽车105.2 氮动力汽车115.3 叶片式电动汽车116 结束语12参考汽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1车辆排放污染现状1.1 车辆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大气环境的污染源分为固定源和汽车源两类。

汽车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等;固定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和居民生活的排气污染。

由于煤炭消耗在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耗量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燃煤排放的污染物如SO2, CO2,NOx以及颗粒物等过去一直是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但是近年来随着环保技术的提高;特别是环保治理的力度加大,固定污染源污染所占的比重正在得以控制和下降。

而同时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源污染的严重性正在日益增加,其对大气污染所占的比重,特别是大城市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其车辆排放排放对大气污染物的分担率已达到或超过西方国家所占的比例。

汽车尾气污染物CO, NOx 和HC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柴油车尾气污染治理新技术

柴油车尾气污染治理新技术

柴油车尾气污染治理新技术柴油车尾气污染是一件很麻烦的问题。

由于柴油引擎的运作方式,尾气中会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也带来了威胁。

为此,各国政府和科研人员纷纷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寻找柴油车尾气污染治理的新技术。

新型柴油车尾气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改善柴油燃烧,通过改进燃烧器和进气系统等技术手段,使得柴油燃烧更加充分,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其次是增加防护装置,例如安装DPF(柴油颗粒净化器)和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等装置,对尾气中的颗粒物和氮氧化物进行过滤和降解;另外还有通过提升燃油质量和利用新的清洁燃料来减少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产生,以及开发新的高效动力传动系统等。

首先,改善柴油燃烧是治理柴油车尾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比较常见的技术包括低压共轨技术、先进喷油技术、先进进气系统技术、外混式汽油直喷技术等。

在这些技术中,低压共轨技术通过给进油系统加压来使得喷雾强度更强、更细,提高燃油的雾化程度,从而燃烧更加充分,有害物质减少;先进进气系统技术则通过改变进气道的长度和角度,使进气更加充分,气流更加流畅,提高了燃烧效率。

这些技术不但可以减少尾气污染的数量,而且还可以提高燃油的利用率,缩减柴油车的油耗,降低运营成本。

其次,增加防护装置也是治理柴油车尾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安装DPF和SCR等装置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尾气净化技术之一。

DPF可以对尾气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将其捕集在过滤器中,从而有效减少了颗粒物的释放;而SCR则借助催化剂对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还原,将其转化成氮气和水蒸气等无害物质。

这些技术可以达到非常高的尾气净化效果,减少尾气污染的程度。

另外,提高燃油质量和利用新的清洁燃料也是治理柴油车尾气污染的好方法。

在柴油车的加油站附近设置高品质的柴油加油站,提供高品质的、处理过的柴油燃料,可以有效地减少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

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发新型柴油替代品或清洁燃料,例如生物柴油、合成燃料等,来替代传统柴油,从而达到减少尾气排放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尾气污染及其净化处理技术汽车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给予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十分方便的同时,可是它的尾气排放物,给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我国某城市对该市的机动车辆尾气污染程度作了如下初步调查:该市目前拥有机动车辆13万辆,并以年增率15%的速度增加。

机动车年排放一氧化碳4.4万吨,相当于该市工业企业一氧化碳排放量的46倍。

市区主要交通道路中心点一氧化碳超标2倍以上的达65%,在车流量高峰之际,有的监测点一氧化碳浓度高达每立方米70mg,超标6倍。

在车流量比较集中的火车站,氮氧化合物测点平均值为每立方米0.059mg,超标准0.18倍。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该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已上升为主要的大气污染,而过去以二氧化硫为主煤烟型污染转变为以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为主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和二氧化硫为主的煤烟型污染并重的格局。

为此,一些城市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法规。

广州市政府颁布《关于根本上销售使用含铅汽油的通知》、《广州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

北京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北京大气污染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的决议》,以及市环保局组织《实施北京市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标准》。

这些地方性法规,主要是控制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还给广大市民一个洁净的大气生活空间。

1.汽车尾气的有害成份与危害汽车排放的尾气,除空气中的氮和氧以及燃烧产物CO2、水蒸汽为无害成份外,其余均为有害成份。

汽车发动机排放的尾气一部分毒性物质,是由于燃料不完全燃烧或燃气温度较低时发生较多。

尤其是在次序起动、喷油器喷雾不良、超负荷工作运行。

燃油不能很好地与氧化合燃烧,必定生成大量的CO、HC和煤烟。

另一部分有毒物质,是由于燃烧室内的高温、高压而形成的氮氧化合物NO x(NO和NO2的总称)。

然而上述的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它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而成为大气成份中比较稳定的组成部分,能停留2~3年。

当人们吸入过多的CO 后,CO可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结合,阻碍血液吸收氧气和输送氧气而中毒死亡。

它引起的公害称为汽车尾气第一排气公害。

CH化合物中,特别是烯在大气上空,在太阳光紫外线作用下,会与氧化氮起光化反应生成臭氧、醛等烟雾状物质,刺激人们的喉、眼、鼻等粘膜。

它不仅危害人们与动物,而且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近使农业减产,同时还具有致癌作用。

它成为汽车尾气排放的第二公害。

NO x是NO及NO2的总称,其中NO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的结合能力比CO还强。

容易使人们中毒而死亡。

NO2是一种褐色有毒气体,有特殊刺激臭味,损害人的眼睛和肺部。

它是产生酸雨和引起气候变化、产生烟雾的主要原因。

成为汽车尾气的排放公害。

汽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一般是由直径为0.1~40um的多孔性炭粒构成。

它能粘附SO2及苯芘有毒物质,有臭味,对人们呼吸道极为有害(颗粒度较大的炭粒能迅速沉淀,不易从肺部排出)。

此外,铅化合物、硫化合物等等也为有害成分。

综上所述:汽车尾气排出的污染物,给予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在交通干线等人口密集区,其排气高度接近人体呼吸带,给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汽车尾气的排污量,是本文与大家共同研究与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2.汽车尾气的净化处理技术由于汽车运行严重的分散性和流动性,因而也给净化处理技术带来一定的限制。

除了开发在机内净化技术外,还要大力开发机外净化处理技术。

这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控制技术,主要是提高燃油的燃烧率,安装防污染处理设备和采取开发新型发动机;二是行政管理手段,采取报废更新,淘汰旧车,开发新型的汽车(即无污染物排放的机动车),从控制燃料使用标准入手。

2.1汽车燃油的改用(1)采用无铅汽油,以代替有铅汽油,可减少汽油尾气毒性物质的排放量。

首先应抓汽车油的改用。

以无铅汽油代替四乙基铅汽油。

这种汽油是用甲荃树丁醚作渗合剂,它不仅不铅,而且汽车尾气排出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均会减少。

目前,我国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国家规定从1999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根本上使用含铅汽油。

2000年7月1日起,市场根本上出售有铅汽油。

因有铅汽油中,它加入了一种抗爆剂——四乙基铅,它具有很高的挥发性,甚至在0摄氏度时就开始挥发,而挥发出的铅粉末,以蒸气及烟的动工存在空气中。

但铅的污染程度与交通密度(每小时通过的车辆数)以及汽油中铅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虽然我国城市的交通密度比发达国家的密度低,但有铅汽油燃烧带来的铅的污染程度不可忽视。

因铅是一种蓄积毒物,它通过人的呼吸、饮水、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

对人体的毒性作用是侵蚀造血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贤脏等。

诸如对血管系统、生殖系统以及癌致畸等毒性作用也可能发生。

(2)掺入添加剂,改变燃料成分。

汽油中掺入15%以下的甲醇燃料,或者采用含10%水份的水-汽油燃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者消除CO、NO x、HC和铅尘的污染效果。

若采用“甲醇燃料”,即采用甲醇和其它醇类同汽油混合所制成的燃料。

当甲醇占比例30%~40%,汽车尾气排出的污染物可基本上消除。

(3)选用恰当的润滑添加剂-机械摩擦改进剂。

在机油中添加一定量(比例为3%-5%)石墨、二硫化钼、聚四氟乙烯粉末等固体添加剂,加入到引擎的机油箱中,可节约发动机燃油5%左右。

此外,采用上述固体润滑剂可使汽车发动机汽缸密封性能大大改善,汽缸压力增加,燃烧完全。

尾气排放中,CO和碳氢含量随之下降,可减轻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采用绿色燃料同样可减少汽车尾气有毒气体排放量。

据美国的俄亥俄州某研究所用豆油与甲醇、烧碱混合,然后去除其中的甘油,从而可获得“大豆些油”。

用“大豆柴油”,以3:7的比例掺入到普通柴油中,可供柴油汽车之用。

它可大大减少发动机工作时排放的硫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烟尘。

故誉作绿色燃料。

(5)采用多种燃料作为汽车燃料来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确保环境保护法规的实施和节能措施:汽车中可广泛使用新的配方汽油、电力、压缩的天然气体、太阳能以及生态燃料的蓄电池等等。

然而在这种汽车上装上电脑,不断在行驶中早先调拨组合,以使汽车发挥最佳性能。

采用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以便对发动机的不同工况作出快速反应,可取得最佳燃料经济性和发动机动力性能,可减少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6)节约能源,有利环境,大力推广车用乙醇汽油。

根据有关专家指出,开发乙醇代替汽油,即节约能源,又可消化陈粮,使汽车排出的有害汽体减少,是一项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新课题。

如果按照1:9的乙醇汽油配比,用20万吨乙醇,可配出约200万吨的乙醇汽油,200万吨的乙醇只消耗粮食70万吨。

因此,发展、开发使用专用乙醇汽油可解决储存粮食的转化问题,又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代替汽油,缓解我国原油供应的紧张状况。

因乙醇是一种小麦、玉米等原料生产的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汽车燃料,已经列入“十五”发展计划,它与纯汽油比较,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量可降低1/3左右,碳氢化合物降低13.4%。

此计划推广使用,将对改善城市大气污染,保障人民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2.2汽车发动机内部的调试,可减少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1)减少喷油提前角。

减少喷油提前角,可降低发动机工作的最高温度(1500摄氏度),使NO x的生成量减少。

(2)改善喷油器的质量,控制燃烧条件(燃比、燃烧温度、燃烧时间),可使燃料燃烧完全,从而可减少CO、HC和煤烟。

(3)调整喷油泵的供油量,可降低发动机的功率,使雾化的燃料有足够的氧气进行完全燃烧,从而也可以减少CO、CH和煤烟的生成。

2.3发动机外部尾气净化措施即汽车尾气由原有毒气体,变成为无毒气体,再排放到大气中。

从而可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1)采用催化剂:将CO氧化成CO2,HC氧化成CO2和H2O,NO x被还原成为N2等。

采用的催化剂有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铬-氧化镍-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和白金属(铂)等贵金属。

它们都可以净化CO、HC。

催化反应器设置在排气系统中排气歧管与消音器之间。

(2)水洗:通过水箱,使汽车尾气中的碳烟粒子经过水洗和过滤及蒸气的淋浴,可支队粘在碳粒上的有毒物质,使碳粒子胀大而给予去除。

2.4发动机内部净化处理措施(1)正曲轴箱通气系统的设计:把从汽缸窜入曲轴箱的气体(主要是未燃气体)再循环进入进气歧管,使其再次燃烧,改变了过去将其直接排入大气所造成的污染。

(2)排气再循环设计:发动机排气口用控制阀与进气歧管相连接,使排出的气体经过再次循环,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3)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设计:将化油器浮子室中的汽油蒸发汽引入进气系统,而将油箱中的蒸发汽引入储存系统,可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5加强行政管理,减少和消除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1)淘汰旧车,采取报废迎新。

开发并采用多种燃料的新型汽车,这是今后汽车的发展方向。

以氢为燃料的电池电动车、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复式汽车、液化气汽车、甲醇汽车等。

它们是低公害、前途最佳的新型汽车。

同时,目前也还可改装汽车发动机的汽车为柴油发动机汽车。

虽然柴油发动机燃料费用高,但CO生成量少。

如果对NO x、粉尘排放量作相对的限制的话,那么柴油发动机汽车也是未来最佳汽车。

(2)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技术标准,控制燃油标准。

按国家规定,不合质量的燃油不能使用,市场上不准出售低劣的燃油。

然而汽车不准作用含铅汽油这一禁令已下,但难以奏效。

其主要原因是广大市民对这一政策了解不足,含铅的70号和不含铅的90号及90号以上汽油,每吨差价比较大,加之无有效措施和得力宣传。

另外,个别城市周边的地区又没有实行含铅汽油的禁令。

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含铅汽油库存数量还比较大,加之,车辆运输的流动性,故使得禁令难以实施。

因此,对“禁令…的宣传力度和推行力度应大大加强,才能保证大气环境的洁净。

3.结语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国家资源,防止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而引起公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与健康。

国家特制定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控制标准等等。

笔者认为:为了保证上述法规的实施,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实行车辆分流行驶:城市人口稠密区域,交通密度高,汽车尾气的排放在某一时间又比较集中,故会引起该地区域在某一时间内,大气污染的程度会急剧增加,造成危害人类的健康。

这时可采取汽车分流行驶。

一方面可解决交通堵塞、乘车难;另外还可使该局部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程度有所减少,更好地贯彻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执行。

(2)一开辟地铁,施行电力牵引行驶。

尤其在大城市人口稠密的地区,开辟地下通道,同时可解决乘车难问题以及减少大气环境污染。

(3)今后现代化的城镇建设,还应考虑自身的循环、多功能的结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