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概论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概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运行原理;2. 掌握电力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的功能、特性和相互关系;3. 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及其计算方法;4. 掌握电力系统的简单分析和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基本问题;2. 能够正确使用相关仪器和软件进行电力系统参数的测量与计算;3. 能够对电力系统进行初步的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提高他们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电力系统概论,旨在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对电力系统专业知识了解较少。
因此,课程目标需具体、明确,以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关键知识点。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课后阅读,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运行原理以及相关设备的功能和特性;2.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操作、上机实践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电力系统在能源、环保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介绍电力系统的定义、组成、分类及运行原理,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电力系统设备:讲解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的设备及其功能,特性,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电力系统参数:学习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及其计算方法,包括阻抗、导纳、功率、电压等,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电力系统分析: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如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等,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电力系统课设案例

电力系统课设案例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案例一、设计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力系统,包括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和负荷。
根据给定的参数,进行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
二、设计要求1. 电力系统应包括至少一台发电机、一台变压器、一条输电线路和若干负荷。
2. 根据给定的参数,进行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
3. 稳态分析应包括潮流计算、无功平衡和电压稳定性分析。
4. 暂态分析应包括短路计算、过电压计算和继电保护整定。
5. 使用合适的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提交完整的报告。
三、参数设置1. 发电机参数:额定功率为100MW,额定电压为11kV。
2. 变压器参数:额定功率为200MVA,额定电压为11kV/10kV。
3. 输电线路参数:线路长度为50km,导线截面积为300mm²,电抗为Ω/km。
4. 负荷参数:总功率为80MW,功率因数为。
四、设计步骤1. 根据题目要求,构建电力系统的模型。
可以使用图形化的建模软件,如MATLAB的Simulink或PSS/E等。
2. 根据模型,设置相应的参数。
参数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也可以参考相关文献或教科书。
3. 进行稳态分析。
首先进行潮流计算,确定各节点的电压和电流;然后进行无功平衡分析,确保系统无功平衡;最后进行电压稳定性分析,评估系统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电压稳定性。
4. 进行暂态分析。
首先进行短路计算,确定短路电流的大小和分布;然后进行过电压计算,评估系统在故障情况下的过电压水平;最后进行继电保护整定,确定保护装置的整定值和动作时限。
5. 根据分析结果,对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6. 整理设计报告,将整个设计过程、分析方法和结果整理成完整的报告,并提交给指导老师或评审专家进行评审。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教材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教材一、教学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和运行方式,了解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在我国的现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相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电力系统的定义、分类和主要组成部分;(2)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运行方式;(3)熟悉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在我国的现状;(4)了解电力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和参数。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2)能够计算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3)能够进行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4)能够分析电力系统的故障和保护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注电力系统发展,提高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力系统的定义、分类和主要组成部分;2.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运行方式;3.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在我国的现状;4.电力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和参数;5.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分析;6.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计算;7.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8.电力系统的故障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主要用于阐述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故障处理;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电力系统的认识;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章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电力系统》;2.参考书:电力系统相关论文和专著;3.多媒体资料:电力系统相关视频、图片等;4.实验设备:电力系统实验装置、模拟软件等。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应充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章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3.考试:安排一次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电力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教学效果;4.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5.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和沟通协作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参考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
•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包括电压调节、无功补偿、短路计算等。
•熟悉电力市场的运作机制,包括发电市场竞争、输电定价、电力交易等。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如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优化等。
•具备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基本能力,如电力系统网络设计、设备选型、运行调度等。
•能够使用电力系统相关软件工具,如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电力系统绘图软件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电力系统项目。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提出新的电力系统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负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
具体内容包括:1.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介绍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基本环节,以及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运行方式。
2.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讲解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的方法。
3.电力系统优化:介绍电力系统的优化目标和优化方法,分析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环境效益,以及电力系统优化的应用实例。
4.电力市场运作机制:讲解电力市场的结构、市场规则和交易方式,分析电力市场的运行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电力市场的未来发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电力系统案例,使学生理解和应用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电力系统的设备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2. 掌握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步骤,了解电力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3. 了解各类电力设备的特点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掌握电力系统主要设备的参数和性能指标;4. 掌握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进行初步规划和分析,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2. 能够运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进行简单电力系统的模拟和计算;3. 能够查阅相关技术资料,了解电力系统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规划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电力行业的发展,认识到电力系统规划在国家经济建设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结合电力系统规划的实际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具备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定义、组成、电压等级及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力系统概述2. 电力系统规划基础:讲解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介绍电力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系统规划原理3. 电力设备及其参数:介绍各类电力设备的特点、参数和性能指标,分析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力设备及其参数4.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讲解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知识,分析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5. 电力系统规划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规划的方法和步骤,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流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电网结构及其优化、电力市场和电力系统经济性分析等内容;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电力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够撰写电力系统规划报告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电网结构及其优化、电力市场和电力系统经济性分析等内容。
具体来说,将按照以下大纲进行教学: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分类等。
2.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电力系统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等。
3.电网结构及其优化:包括电网的基本结构、电网的优化方法等。
4.电力市场和电力系统经济性分析:包括电力市场的概念、电力市场的和运行、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方面,将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进行教学,同时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学。
多媒体资料方面,将制作PPT、视频等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实验设备方面,将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电力系统规划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2. 掌握电力系统中各主要设备的功能、特性和运行原理;3. 了解我国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和电力网络的接线方式。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基本问题;2. 能够运用电力系统软件进行简单电力网络的模拟和计算;3. 能够阅读和理解电力系统相关技术资料,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学奥秘的欲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沟通、协作;3.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电力事业的发展,认识到电力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准确描述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2. 能够分析电力系统中各设备的作用和相互关系;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实际问题;4.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电力系统相关领域开展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与组成- 电力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电力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和电力网络的接线方式。
2. 电力系统主要设备- 发电设备: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等;- 输电设备:变压器、输电线路、开关设备等;- 配电设备:配电变压器、配电线路、保护装置等。
3. 电力系统运行原理-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
4. 电力系统软件应用-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介绍;- 简单电力网络的模拟与计算;- 电力系统软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组成及运行原理;2. 学会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及经济性;3. 了解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4. 掌握电力系统短路计算、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进行简单的稳定性分析;2. 能够运用潮流计算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3. 能够运用短路计算方法分析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力工程,关注国家电力产业发展;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力系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力系统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路基础和电力系统知识,但对电力系统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不一。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电力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系统运行特点、电力系统分类及发展概况。
教材章节:第一章2.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介绍电力系统稳定性基本概念、稳定性分析方法(如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暂态稳定性分析)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3.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讲解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介绍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等潮流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4. 电力系统短路计算:阐述短路计算的基本原理、短路电流计算方法以及短路故障类型。
教材章节:第四章5.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介绍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方法,如对称分量法、序网图法等,分析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五章6. 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讲解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如最优负荷分配、无功优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1151401331课程设计(2011级本科)题目:高压电力网最优网络接线方案设计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者姓名:王娇娇指导教师:刘永科职称:副教授完成日期: 2014 年 6 月 30 日二○一四年六月前言 (1)1 功率平衡校验 (2)1.1设计步骤与分析 (2)1.1.1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的平衡 (2)1.1.2 无功功率平衡及无功补偿计算 (3)2 供电网络接线初步设计 (4)2.1方案的初步拟定 (4)2.2初步潮流计算 (5)2.2.1方案一的初步潮流计算 (5)2.2.2方案二初步潮流计算 (8)2.3电力网电压等级的确定 (10)2.4导线截面校验 (10)2.4.1导线截面积选择原则和方法 (10)2.4.2 按电晕校验导线截面积 (10)2.4.3按电压损失校验导线截面积 (10)2.5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12)2.5.1发电厂变压器的选择 (12)2.5.2变电所变压器的选择 (12)2.6两种方案的经济比较 (13)2.6.1投资费用的计算 (13)2.6.2年运行费用 (13)3 精确潮流计算 (15)3.1功率分布的计算 (15)结束语 (20)参考文献 (21)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22)随着电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日益突出,电网的建设与发展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电网作为联系电能生产企业与用户的桥梁,对供电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有很大的作用,而电网的设计作为电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本设计简述了高压电力网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高压电力网的设计应根据用户负荷的相关资料,各配电变电所的地理位置和已有电厂的供电情况做出相应的功率平衡,确定各变电所变压器的主变容量与台数。
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设计出几种备选的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按经济截面选择导线,按机械强度、是否发生电晕、载流量等情况校验导线,确定各段的导线型号。
2.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正常和故障情况下的电压和电能损耗的计算,本过程的计算主要采用手工算潮流的方法,得出各种正常及故障时的电压损耗情况,评定各种接线方案。
3.从各种方案线路的电能损耗,线路投资,变电所的投资以及年运行费用等方面进行经济比较。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确定最佳的方案,即为本设计的选定方案。
最后根据潮流计算结果对确定的方案评定调压要求,选定调压方案。
本设计给出所选方案的完整接线图。
1 功率平衡校验1.1设计步骤与分析以发电厂A 为电网电源点,变电所1,2,3为负荷点所构成的电力网。
其接线方案的设计与分析,以及最优选择如下: 1.1.1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的平衡 1.系统综合最大用电负荷y P 的计算 系统综合最大用电负荷y P 按1-1式计算:1max.1ny i i P K P ==∑ (1-1)其中:负荷同时系数9.01=K 。
计算得系统综合最大用电负荷y P 为:)(3.114)355042(9.01.max 1MW P K P ni i y =++⨯==∑=2.系统供电负荷g P 的计算 系统供电负荷g P 按1-2式计算:211g y P P K =- (1-2) 选择网损率2K =7%,计算得系统供电负荷g P 为:)(9.1223.114%711112MW P K P y g =⨯-=-=3.系统中发电负荷f P 的计算系统发电负荷是指发电机出力。
即系统供电负荷、发电机电压直配负荷、发电厂厂用电(简称为厂用电)负荷之和。
根据任务书表1-1中所示的负荷情况估计,发电厂A为小型火电厂。
系统发电负荷f P 按1-3式计算: 31()1f g a P P P K =+- (1-3)可选厂用电率3K =10%,计算得发电负荷f P 为:)(23.143)69.122(%1011)(113MW P P K P a g f =+⨯-=+-=4.发电厂A 的总装机容量初定发电厂总装机容量P GN 除满足系统发电负荷需求外,按规定,系统的总备用还不得低于系统发电负荷的20%,即系统的总装机容量,应大于或等于发电负荷的1.2 倍,即f 1.2 1.2143.23171.88GN P P MW ≥=⨯=可初选发电厂A 的总装机容量为 180MW 。
1.1.2 无功功率平衡及无功补偿计算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是系统电压质量得根本保证。
对系统作无功功率平衡计算的主要目的,在于初步估计系统中发电机的容量是否能够满足系统最大负荷时的要求,是否需要加装无功补偿设备。
1.发电厂发出的总无功11P tan(cos )180tan(cos 0.95)59.16var GN GN Q M φ--=⨯=⨯=2.负荷消耗总无功var 79.25)98.0arccos (tan )355042(1m ax M Q Q ni i LD =⨯++==∑=3.变压器无功损耗变压器无功损耗一般取变电所负荷功率的10%~12%,这里取11%计算,即()0.1142503513.97var T Q M ∆=⨯++=4.总无功负荷111(Q )tan(cos )(25.7913.97)0.96tan(cos 0.95)37.76varA LD T a Q Q K P M φ--=+∆⨯+=+⨯+⨯=5.校验无功平衡A 7%Q 37.767% 2.64var Q M ≥=⨯=备已有备用容量:Q Q 56.1637.7618.4var GN A Q M =-=-=已备,根据原始数据无功补偿进行到0.98时,不用进行无功补偿,已满足要求,使无功功率平衡。
2 供电网络接线初步设计2.1方案的初步拟定从满足电网供电可靠性角度出发,在进行电力网网络结构初步设计时,应考虑选用有备用的接线方式。
通过比较各设计方案中装设断路器的总台数及线路总长度,要初步选出线路总长度较短、使用断路器较少的几个较优设计方案。
对所给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根据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地理位置及负荷的大小,提出各种可能的接线方案。
接线方案应考虑以下因素:(1) 确定电源处断开一回线的情况下,仍能将所有功率送出去的最少出线数; (2) 根据负荷备用的要求及负荷大小,确定对各变电所的供电方案; (3)考虑运行灵活方便,不宜有太多环网。
对设计方案进行断路器、线路投资比较,最后留下两个较优的设计方案。
得到的两个较优电力网网架结构设计方案,接线示意图如图2-1所示:(a)(b)图2-1 电力网络较优接线方案示意图 (a )设计方案一;(b )设计方案二2.2初步潮流计算由于规划设计阶段,网络导线型号是未知的,因而假设全网为同一往来进行初步潮流计算。
初步潮流分析同时忽略线路的损耗,此时网络的初步潮流分析对于环网来讲只和线路长度及负荷功率有关。
2.2.1方案一的初步潮流计算根据假设的方向画出功率示意图2-2:A312AS ~~S ~S 2~S 1~S 1~-A S 2~-A S 21~-S图2-2方案一初步潮流计算1.各变电所的最大负荷 由原始资料可知98.0cos cos cos 321===ϕϕϕ,则2.0321===ϕϕϕtg tg tg()MVA j j tg jP P S 4.8422.04242~1111+=⨯+=+=ϕ()MVA j j tg jP P S 10502.05050~2222+=⨯+=+=ϕ()MVAj j tg jP P S 7352.03535~3333+=⨯+=+=ϕ 2.电力网络潮流计算MVA j S S A 5.35.1727j 352~~33+=+==-单 22112222111~)(~~-------++⨯++⨯=A A A A A l l l l S l l S S()46.8257.5611.7246.82)1050(46.8257.56)4.842(++⨯+++⨯+=j j()MVA j 44.918.47+=()21121121122A A A A A S l l S l S l l l -------⨯++⨯=++()46.8257.5611.7211.72)4.842(57.5611.72)1050(++⨯+++⨯+=j j()MVA j 96.883.44+=()MVA j j j S S S A 04.118.5)4.842()44.918.47(~~~1121+=+-+=-=--表2-1 方案一各线路参数3.计算各导线的截面积 按经济电流密度计算导线截面积根据各线路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m ax T 以及电压等级都为KVU N 110=,查表得软导线经济电流密度2/19.1mm A J =公式:NJU Q P S 322+=(2-1)其中:S ——导线截面积(mm 2);P 、Q ——流过线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J ——经济电流密度(A/mm 2);N U ——线路额定线电压(kV );根据上述公式,可求得线段的截面积如下:21212.22A S mm -===21223.26S mm -===22201.64A S mm -===2378.71A S mm '-===单由以上计算结果拟选导线型号如下:A-1:LGJ-240 , 00.13/r km =Ω,00.39/x km =Ω 1-2:LGJ-50, 00.63/r km =Ω,00.44/x km =Ω A-2:LGJ-240, 00.13/r km =Ω,00.39/x km =Ω A-3:LGJ-95,00.33/r km =Ω,00.42/x km =Ω 各线路的电阻和电抗值如下 11:0.1372.119.37A A R --=⨯=Ω10.3972.1128.12A X -=⨯=Ω1212:0.6356.5735.64R --=⨯=Ω 120.4456.5724.89X -=⨯=Ω22:0.1382.4610.72A A R --=⨯=Ω 20.3982.4632.16A X -=⨯=Ω 33:0.3363.2520.87A A R --=⨯=Ω30.4263.2526.57A X -=⨯=Ω2.2.2方案二初步潮流计算由原始资料可知,发电厂最大最小负荷的大小是给出的因而发电厂是监视厂,网络的功率平衡也由发电厂A 实现的,所以选择A 的功率为流出方向,其他支路功率方向为假设方向。
根据此原则画出图2-3。
~S 2~S 3~S S ~~图2-3方案二初步潮流计算1.各变电所的最大负荷 由资料可知98.0cos cos cos 321===ϕϕϕ,所以2.0321===ϕϕϕtg tg tg()MVA j j tg jP P S 4.8422.04242~1111+=⨯+=+=ϕ ()MVA j j tg jP P S 10502.05050~2222+=⨯+=+=ϕ()MVA j j tg jP P S 7352.03535~3333+=⨯+=+=ϕ 2.电力网络潮流计算A A A A A A l l l l l S l l S l l l S S '----'-'--'----+++⨯++⨯+++⨯=3322113333223322111~)(~)(~~()()25.6310057.5611.7225.63)735(25.63100)1050(25.6310057.56)4.842(+++⨯+++⨯++++⨯+=j j j ()MVA j 43.1317.67+=()()A A A A A A l l l l l S l l S l l l S S '-----------'+++⨯++⨯+++⨯=3322111121123221133~~~~()()25.6310057.5611.7211.72)4.842(57.5611.72)1050(10057.5611.72)735(+++⨯+++⨯++++⨯+=j j j ()MVA j 97.1183.59+=()MVA j j j S S S A 03.517.25)4.842()43.1317.67(~~~1121+=+-+=-=--()MVA j j j S S S A 97.483.24)735()97.1183.59(~~~3323+=+-+=-=-'-表2-2 方案二各线路参数由于电压等级都为KVU N 110=,查附表得软导线经济电流密度2/19.1mm A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