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路选线要素在线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合集下载

铁路线路设计考虑因素分析

铁路线路设计考虑因素分析

95
J YAN JIU IAN SHE
规划设计
(3)铁路选线时涉及到很多相关部门,良好的沟通 和协调是解决问题的良策。
2. 矿产资源段选线 (1)问题的提出 铁路经霍邱铁矿区地段线路,铁路需从霍邱铁矿区西 侧经过。但在建阜六高速公路(2007 年主体工程路桥已 完成)也在霍邱铁矿区西侧通过,该高速公路与铁矿区之 间最近处不到 1000m。按铁路相关管理规定“第十八条 在铁路线路两侧路堤坡脚、路堑坡顶、铁路桥梁外侧起各 1000m 范围内,及在铁路隧道上方中心线两侧各 1000m 范围内,禁止从事采矿、采石及爆破作业。在前款规定的 范围内,因修建道路、水利工程等公共工程,确需实施采石、 爆破作业的,应当与铁路运输企业协商后,采取必要的安 全防护措施”。因此,在阜六高速公路与霍邱铁矿区间可 能没有合适的铁路线位。阜六高速公路的西侧有吴集西山 和长山,在该高速公路与山体间无合适的铁路线位。但若 铁路线路走行于吴集西山和长山的西侧,由于霍邱铁矿区 有几条专用铁路线需要连接阜六铁路,导致专用铁路线不 仅线路长,还需要穿跨越高速公路及吴集西山和长山的山 体,工程量非常大且后期运营非常不便。 (2)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解决该问题,我们进行了加深地质工作,并结合压 覆矿产评估进行选线,发现有比较价值的线路方案——西 线Ⅱ方案(高速公路和铁矿区之间),并和西线 I 方案(吴 集西山和长山的西侧)做重大线路方案比较如下。 ①方案说明 两方案均从阜淮线的袁寨站引出,并行阜六高速公路, 接入宁西线分路口站。西线Ⅰ方案线位走行于吴集西山和 长山的西侧,线路运营里程 138.5km,桥梁长 31.8km。 西线Ⅱ方案走行于阜六高速公路的东侧、铁矿区的西侧, 线路运营里程 138.8km,对应桥梁长 26.6km。 ②压覆矿产情况 西线Ⅱ方案 C Ⅱ K26+000 ~ C Ⅱ K69+000 段以东附 近经过霍邱铁矿区,特别是 C Ⅱ K45+000 ~ C Ⅱ K48+500 段附近及 C Ⅱ K55+700 ~ C Ⅱ K59+700 附近经过霍邱铁 矿区矿床,其距离矿体西边界最近距离分别为 :780m、 861m,未造成压矿现象。经压覆矿产评估及其评审后,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发文同意两个线路方案选址。 ③采矿情况 由于铁路管理规定要求,在铁路线路两侧 1000m 范 围内,禁止从事采矿、采石及爆破作业。确需实施采石、 爆破作业的,应当与铁路运输企业协商后,采取必要的安 全防护措施。局部线路距离矿体西边界最近距离分别为 780m 和 861m,不满足要求。我们和矿主进行了协商, 由于矿体已经在开采,矿主同意调整采矿顺序,在铁路建 成前把近距离矿体开采完,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圆满地解决了采矿问题。

道路设计中的选线优化设计分析

道路设计中的选线优化设计分析

道路设计中的选线优化设计分析摘要:要想富,先修路,随之城市的发展进程,城市中道路施工项目越来越多。

道路交通是城市建设中至为关键的部分,它的设计非常重要,在当前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的大趋势下,对道路交通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而道路设计的全过程中,选线优化设计又是重中之重,在提升道路质量,加强道路安全建设、振兴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章首先叙述道路选线的原则,再阐述设计中的道路选线方法,最后针对道路设计中一些优化的策略提出自己的建议,具有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道路设计;选线;优化设计引言道路选线设计的合理性对于该区域后期的发展极为重要,部分道路的建设时间比较早,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交通运行的实际需求。

为了推动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相关部门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道路选线进行合理改扩建,改善其自身的交通运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的情况。

而在改扩建的过程中,相关设计者需要明确改扩建的要点,对道路的通行能力、路面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具体需求,采用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设计,使其能够满足相关区域的交通运输需求,以此提高道路的实际效用。

1道路选线的原则1.1绕避不良地形由于地形复杂,实际选线过程要慎重考虑,针对可能经过的地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尽量避免穿越不良地形,如存在障碍物、河流等。

1.2生态选线作为具有面广线长特征的人工构造物,道路建设及运营难免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

因此,要想使道路的建设和环保实现良好协调,必须做好生态选线工作。

在编制路线方案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路线及方案,还要把环保考虑其中,以此保证最终路线方案不仅技术可行,而且有利于生态环保。

1.3安全性原则在设计道路选线方案的过程中,设计工作者需要综合地考量所在区域的地理地质条件,把道路施工的安全性因素置于首要地位。

在选线的过程中,设计工作者还需要密切关注施工建设的安全,尽可能缩小工程量,也要对区域内的可能影响施工及车辆驾驶的状况予以处置,从而确保建设工作安全高效地进行。

关于铁路选线设计的要点分析

关于铁路选线设计的要点分析

描述:高速铁路在选线设计上和普通铁路有所不同,不仅要求列车运行速度高、旅客舒适度高,对于线路平面和纵面的设计参数以及标准也均有较高的要求。

本文从高速铁路的特点入手,简要分析了其高速度、高密度、高舒适性和高...【摘要】高速铁路在选线设计上和普通铁路有所不同,不仅要求列车运行速度高、旅客舒适度高,对于线路平面和纵面的设计参数以及标准也均有较高的要求。

本文从高速铁路的特点入手,简要分析了其高速度、高密度、高舒适性和高安全性的特征,然后围绕这几个特征提出了铁路选线时应当注意的几个因素,并结合京沪铁路的相关具体案例对其进行了说明,以期为同类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加上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决定了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中的核心地位。

现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出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而一种快捷、舒适、低廉的交通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速铁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的,其中铁路选线作为项目施工的前期设计环节,对于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加大重视,提高选线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 高速铁路的特点分析高速铁路是现代高线技术成就的一个集中体现,也是我国铁路现代化的重要衡量标准,需要依靠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技术整备以及高水平的运营、维护体现支持其运行。

和普通铁路相比,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速度。

这是区分其和普速铁路的最主要因素,自1964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建成以后,其运营速度就在从最初的210km/h不断提高,通常我国的高铁基础设施为250~350km/h。

但是高速度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线路轨道不平顺,行车运行控制难度较大,轨道上任何微小的不平顺在高速运行的情况下都可能导致震动的激扰,从而也导致列车震动加速度的显著提升。

此外,高速度运行,还会造成列车气动效应、离心加速度等问题,包括形成动量和惯性力、产生较大的噪音等。

(2)高密度。

高速铁路线路选择及优化方法研究

高速铁路线路选择及优化方法研究

高速铁路线路选择及优化方法研究高速铁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对于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高速铁路规划过程中,如何选择最优线路以及如何优化已有线路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从高速铁路线路选择和优化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高速铁路线路选择方法研究在高速铁路线路选择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形地貌、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环境保护等。

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1. 线路效益评价模型:建立基于综合效益的评价模型,综合考虑线路的运输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对不同线路进行综合评价,从而选择最优线路。

2. 现实条件分析:通过考察现实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状况、经济水平等,分析线路选择的可行性。

例如,如果某地区地形险峻、人口稀少,可能不适宜建设高速铁路。

3. 多目标规划方法:将高速铁路线路选择看作一个多目标规划问题,考虑建设成本、运行成本、交通流量等多个指标,利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到较好的解。

通过以上方法的研究,可以得到高速铁路线路选择的合理结果,从而为实际规划提供参考。

二、高速铁路线路优化方法研究高速铁路线路优化是指对已有线路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常用的线路优化方法有:1. 智能交通系统优化: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化方法,通过对高速铁路运行数据的分析,提出合理的优化措施,例如提前进行列车调度、优化车辆间隔等。

2. 仿真模型优化:通过构建高速铁路的仿真模型,模拟不同优化策略对线路的影响,通过模拟结果选择最优方案。

3. 运行时间表优化:通过对高速铁路列车的运行时间表进行经济学和运筹学的优化,减少列车之间的空闲时间和排队等待时间,从而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通过以上线路优化方法的研究,可以针对已有线路进行优化,提高高速铁路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高速铁路线路选择和优化方法的研究对于高速铁路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选择合理的线路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高速铁路的效益,而优化已有线路可以提高铁路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铁路选线设计知识点总结

铁路选线设计知识点总结

铁路选线设计知识点总结在铁路选线设计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

本文将对铁路选线设计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地理条件的考虑1. 线路的起点和终点:选取适合的起点和终点位置,考虑交通便利性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2. 地形和地质条件:考虑地形的起伏、地质的稳定性以及经过的山脉、河流等,选择合适的线路走向。

3. 气候条件:考虑气候对线路建设和运行的影响,避免自然灾害对线路的损害。

4. 水文条件:考虑河流、湖泊等水域对线路建设的影响,确保线路的安全稳定。

二、土地利用的考虑1.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了解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以确保能够合法合规地使用土地资源。

2. 土地规划和用地政策:遵循当地的土地规划和用地政策,合理规划线路,避免对生态环境和农田的破坏。

3. 土地获取和补偿:进行土地获取和补偿工作,合理安排农民的生产生活,确保公平合理。

三、环境保护的考虑1. 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环境:避免经过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大气污染和噪声控制:采取措施减少铁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保护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3. 水资源保护:注意防止线路建设对地下水和水体的污染,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四、其他考虑因素1.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考虑铁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投资回报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

2. 民众意见和参与:听取周边居民和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尽量满足公众需求,提高决策透明度。

3. 工程技术可行性:考虑选线设计的工程技术可行性,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确保线路的安全可靠。

结语铁路选线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对铁路选线设计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为读者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铁路选线设计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慎重对待,确保线路的安全、高效运营,同时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

铁路选线设计资料讲解

铁路选线设计资料讲解

铁路选线设计铁路选线设计第四章铁路定线第一节铁路选线的基本原则铁路定线是在地形图或地面上选定线路的方向,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并布置各种建筑物,是铁路勘测设计中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

一、影响铁路线路的自然条件二、铁路选线的一般原则1. 在铁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线路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线路方案。

2. 线路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平顺和舒适度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3.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良田,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园林等。

1.通过名胜、古迹、风景地区的铁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2.选线时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察,弄清它们对铁路工程的影响。

3.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铁路修筑,运营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和污染。

三、选线的步骤和方法1.走向选择2.带状范围选线3.详细定线第二节走向选择一、影响走向选择的因素1.设计线的意义及与行经地区其他建设的配合2.设计线的经济效益和运量要求3.自然条件4.设计线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二、线路走向选择要点1.经济定线的影响2.通过重要城镇的选定3.通过工矿企业点的选定4.交通走廊选择5.中间站站址的影响6.长大复杂桥址选定7.沿河越岭线位的选定8.地质条件的影响第三节接轨方案的选择接轨点的选择影响接轨点选择的主要因素:1.路网规划2.线路走向3.主要客货流方向4.既有区段站的分布及当地的接轨条件接轨方向的选择:1)主要客货流方向,应力求减少客货流的折角运输;2)城市规划与新线引入的条件。

第四节车站分布与选址铁路车站是完成运输生产兼经营的基层单位,为了保证铁路具有必要的通过能力并进行必要的技术作业,以及办理客货运业务,必须合理的分布车站。

为保证铁路线路有一定的通过能力,沿铁路线划分若干区间,每一区间只允许一列车占用。

铁路选线要素分析及其在线路设计中的应用

铁路选线要素分析及其在线路设计中的应用

铁路选线要素分析及其在线路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铁路工程是国家的一项错综复杂的建设,在完善交通网络的同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员安全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融入各行各业,展现技术优势,推动产业发展。

铁路建设也不例外,在铁路线路设计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合理设计成本和成本,同时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因此,在铁路设计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详细的线路研究和分析,对比选择高效线路,确保铁路质量。

关键词:铁路选线;线路设计;应用引言铁路选线的好坏,决定了项目工程的难易程度、工程投资的大小、施工和运营的安全,所以铁路选线是铁路项目设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影响全局的总体性工作。

在中国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在此区域修建铁路,工程十分艰巨,更有必要做好铁路选线。

1新建铁路线路设计特点及必要性(1)新建铁路线路设计特点。

铁路线路工程是铁路设计过程中的龙头专业,其设计是一个由粗到细的过程。

在设计过程中,经常发生方案调整,对下游专业的设计影响较大,这就要求线路软件操作方便、灵活;多个方案间的数据可以互通;可以为下游的专业软件提供数据和图形信息。

(2)必要性。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软件主要是针对公路工程设计的,同类铁路设计院中的软件难以满足新建铁路的生产要求,其更新和后期维护相当困难,生产工具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生产效率的主要瓶颈。

因此,对于自主研发铁路线路设计系统而言,满足生产需求及提高生产效率已经成为线路专业的迫切需求。

2铁路线路设计标准我国铁路工程的建设、发展与社会发展形式密切关联,其设计能力、水平会不断调整和优化,促使设计过程逐渐趋于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以及标准化。

现阶段,我国组建铁路专业勘测设计团队,进而明确铁路线路设计标准,主要标准内容如下:第一,铁路等级划分,保证行车速度提升。

铁路设计有着等级之分,不同等级的线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铁路的性质、线路在整个铁路网中的定位、列车行驶的速度、列车载客量等因素。

关于铁路选线要素在线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关于铁路选线要素在线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关于铁路选线要素在线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摘要:铁路选线需要研究和分析地形,如选线周围的山谷、水系、村庄和建筑物的分布。

在以往的方法中,由于地形图中数据较多,地形复杂,在选线过程中需要反复研究和分析地形图,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线的准确性,增加了铁路工作者的工作量,因此合理使用选线方法至关重要。

关键词:铁路建设;选线要素;线路设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现阶段运输的需求,我国对铁路的建设也在逐年增加,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所以在铁路选线上也必须加以重视。

铁路选线是铁路建设的基础,只有对铁路线路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设计,才能保证铁路建设工作的开展。

一、铁路选线要素1.铁路选线要素概述。

(1)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需求;(2)根据铁路建设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资源类型与硬件设施等;(3)根据选线区域的地形、地貌及水与土壤方面;(4)根据该地区域的建筑设计、交通等有人类活动痕迹的因素;(5)对于该地区的保护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

2.具体说明选择要素。

我们可以选择我国北部地区的36万平方公里的地方,运用地图底图对该地区铁路修建要素进行分析:该地图比例为1:1,其中采用TIF数据;从底图上可以得知,该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地区之间高差不大,平原与山区分界明显;该地人口众多,对水资源的使用也比较广泛,大多用于农业灌溉;该地区的土质及各方面的条件比较稳定,适合铁路建设,没有重点保护的人文景观及自然资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该地的铁路选线要素概况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公众居住地、水源、高度、道路。

对于这些要素在选线之前还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如公众居住地主要是指居民的房屋面积及数量,水源主要是指该地区的水资源,主要包含河流湖泊、灌溉用水等,道路主要是该地区所有的道路设施。

接下来分析这些要素,并进行数据计算,从而可以得出该地区铁路选线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所占的比例并进行汇总。

二、铁路选线要素的实例分析为保证铁路选线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运用了ArcGIS软件平台,并结合新的研究处理方法,以便高效合理地处理地形图,为铁路选线设计及应用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铁路选线要素在线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摘要铁路选线是铁路建设的基础,而选线要素的分析对线路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铁路选线要素,并运用了ArcGIS软件平台对铁路选线实例进行了相关要素的探究,提出了铁路选线要素在线路设计中的运用策略,如底图的系统处理、起点和终点的选取、线路交点调试、地形高度的分析等。

权作引玉之论,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选线要素;线路设计;ArcGIS软件
前言
ArcGIS是一款分析地理信息的软件平台,主要可划分为桌面GIS、嵌入式GIS、服务器GIS、移动GIS、Geodatabase技术等五部分。

在Desktop中,主要包含ArcMap、ArcCatalog、ArcGlobe、ArcSence、ArcToolbox等应用环境。

以ArcMap为例,该模块以地图为核心,并包含专业编辑及制图系统,在栅格数据的处理方面也具有极大的优势。

1 铁路选线要素及实例分析
1.1 铁路选线要素概述
做好铁路选线工作,就有必要针对地形、地貌等进行研究,例如铁路选线附近建筑、村庄、水系、山谷等的分布情况,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就繁密的地形数据进行反复的分析,以保证铁路选线的准确性,最大程度上的降低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

关于铁路选线要素,可参考以下方面:其一,依据我国政治经济建设需求;其二,依据铁路建设区域的资源类型、硬件设施等,尤其是自然地理情况;其三,依据铁路选线区域的土壤、水系、地貌、地形等情况;其四,依据铁路选线区域的人类活动、交通线路、建筑设计等情况;其五,在铁路选线区域,要进行保护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等[1]。

1.2 铁路选线要素的实例分析
为保证铁路选线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本文运用了ArcGIS软件平台,并结合新的研究处理方法,以便高效合理地处理地形图,为铁路选线设计及应用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在我国北部地区,我们可选择约36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并运用地图底图分析该地区的铁路修建要素。

依据底图的TIF数据,分析可得以下结论:其一,该区域地形平坦,山区与平原分界明显,且地区之间高差较小;其二,该地区人口众多,水资源的利用范围广泛,且多用于农业灌溉;其三,该地区的土质、水文等条件较为稳定,并无重点保护的自然资源及人文景观。

总之,该区域的铁路选线要素可划分为道路、高度、水源、居住地等,还要在铁路选线前针对相关要素进行进一步细化,例如道路就包含该地区所有的道路设施。

在分析这些要素时,有必要进行数据计算,以明确铁路选线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汇
总相关比例,具体论证各要素所占权重。

例如,高度所占权重(WI)为0.5274,水系中水库所占权重(WI)为0.1567。

2 铁路选线要素在线路设计中的运用
2.1 底图的系统处理
在底图导入ArcGIS软件前,要做好底图的系统处理,为下一步的图像处理工作做好准备。

首先,转化经纬坐标。

要得到XY坐标,就要转化图像上的经纬坐标,随之将栅格数据导入ArcMap模块,使图像上的对应点与XY坐标相互关联。

其次,合成图片及结果。

在选出投影坐标后,要利用ArcGIS软件编辑铁路选线要素,如水库(SK-面状要素)、主要道路(ZD-线状要素)等,并使各项要素与DEM合成而得图片及结果。

最终,得到该范围图片。

要对合成图片及结果进行Buffer分析,由于叠加分析的基础是各线路要素的属性与空间,在此之前还要针对各个图层进行赋值,其依据是铁路各选线要素AHP的成果,即可得出各要素影响范围的相关数据,并经过系统处理得到该范围图片。

2.2 起點和终点的选取
运用ArcGIS软件,就可对铁路选线各要素进行分析,以得出该区域各要素的具体数据及状态,其后依据各选线要素的分布及属性情况,就可运用ArcGIS 软件进行大致的铁路选线设计。

在铁路选线的设计中,要保证起点与终点的固定性,其后依据各要素信息进行相关规避操作,以设计出该区域内铁路修建的最优线路。

依据上述分析,可进行相关实践。

具体而言,若起点与终点固定,可将两个点连接,并在共同投影面下再建一个线状要素。

此外,由于铁路起止点的选取对线路设计具有极大影响,且要考量环境保护、国家政治、人文环境等因素,其测量和选取通常要在铁路线路设计前。

因此,运用ArcGIS软件,只需将关键性选线要素赋值的分析结果投至底图,并标出相应的线段结点,即可进行铁路线路的尝试设计。

2.3 线路交点调试
考量地理环境的未知性、复杂性,先期的线路设计已在极大程度上规避了各项选线因素,但实际的选线过程仍会与相关因素发生冲突。

例如,新建单线铁路,在设计中不仅是一个线状要素,还具有一定的影响范围。

因此,在线路设计时,要注意观察所选择线路附近的各项影响因素,并分析各因素的影响范围。

具体而言,可运用ArcGIS技术进行反复性的线路交点调试,其后生成新建线路的Buffer,使之与附近各选线要素的图层相互叠加,以得出选线要素的总体影响面积及范围。

总之,以上步骤均需反复进行,以得出科学的结论,这个过程是铁路线路设计的重要部分,即空间定位[2]。

2.4 地形高度的分析
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系统性,在运用ArcGIS软件进行反复设计的基础上,
还要具体分析铁路选线的各个因素,例如地形高度可极大地影响铁路的修建过程。

若地形高度值较高,那么铁路修建的难度也就较大,而人力物力的支出就会较大。

因此,在铁路线路设计中,尤其要注重地形高度问题。

具体而言,在铁路线路设计中,其起终点的设置是综合考量了诸多因素,而地形高度是难以改变的,故而只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坡度问题。

依据ArcGIS软件上的数据及图像,可得到该区域内的地形高度,将之与道路、水系、居住地等因素进行叠加分析,若存在区域内高差较大的情况,可进行相关的桥梁设计,若存在铁路实际预算超出的情况,可适当修改线路设计方案,体现于铁路铺设位置的调整,以保证线路质量,并降低修建成本。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铁路的线路设计工作,各选线要素的论证要结合实地考察。

本文具体分析了地形地貌、人文资源、交通线路等铁路选线要素,并运用ArcGIS 软件平台,为铁路选线设计及应用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论证了各选线要素所占权重,提出了转化经纬坐标、铁路选线要素编辑、进行Buffer分析、各图层赋值、新建线状要素、反复线路交点调试、图层相互叠加分析等策略。

参考文献
[1] 尹煊.铁路选线要素在线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研究[J].科技展望,2015,25(26):63.
[2] 徐峥泰.铁路选线要素分析及其在线路设计中的应用[D].南昌:南昌大学,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