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护人身权

合集下载

法律保护人身权的案例(3篇)

法律保护人身权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某某,男,30岁,某市居民。

李某,男,28岁,某市居民。

两人系同乡,平时关系较好。

2019年3月,张某某与李某共同经营一家餐饮店。

然而,由于经营理念不合,两人产生矛盾,李某在2019年5月私自将张某某赶出餐厅,并强行占有餐厅内的部分财物。

张某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赔偿其人身权受损。

二、案件事实1. 张某某与李某共同经营餐饮店期间,李某私自将张某某赶出餐厅,并强行占有餐厅内的部分财物,包括张某某的工资、餐厅的经营所得等。

2. 李某在赶走张某某的过程中,对张某某进行了言语侮辱和肢体攻击,严重侵犯了张某某的人身权。

3. 张某某在餐厅经营期间,合法享有餐厅的经营权和财产权,李某的行为侵犯了张某某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三、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四、法院判决1. 法院认为,李某的行为侵犯了张某某的人身权,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2. 法院判决李某赔偿张某某因被赶出餐厅而遭受的精神损害赔偿金人民币5000元。

3. 法院判决李某返还张某某餐厅内的部分财物,包括工资、餐厅经营所得等。

五、案例分析1. 本案中,李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侵犯了张某某的人格尊严。

2. 李某的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的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 法院的判决体现了法律对人身权的保护,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六、启示1. 公民应当尊重他人的人身权,不得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

2. 当公民的人身权受到侵犯时,应当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法律是维护公民权益的有力武器,公民应当了解和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4.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侵犯人身权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公民的人身权益。

第十一课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第十一课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法人需要通过法定代表人来进行民事活动
3、依法处理民事关系
民事关系指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P132:刘某和赵某是楼上楼下的邻居
民事责任: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我国《民法通则》将民事权利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
1、民法保护我们的人身权 (1)人身权的含义及内容(P134) (2)民法保护人格权 (3)民法保护身份权
(1)维护人身权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身权 (3)尊重和爱护他人的人身权
珍惜人身权利


俱 珍惜 人






自然人
法人
生命健康权 姓名肖像权 名誉隐私权
人身自由权
荣誉权 配偶权 亲子权
人格权 身份权
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
维护自己的人 身权,尊重其 他公民、法人 的人身权
三、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2)民法保护人格权
侵害了工人的人格尊 严和人身自由
1.工人排队接受搜身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公民的 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 式损害公民的名誉。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非法 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组织和 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法律禁止非 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剥夺或限制公 民人身自由的行为。
作业
《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习指导》P92-P115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肖像权受到侵害的, 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 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姓名权:
第136页 “刘娃改名” 的案例,刘娃的养父 侵害了刘娃的姓名权。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 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 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依法保护人身权教案

依法保护人身权教案

依法保护人身权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说出人身权的含义、内容以及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理解保护人身权的有关法律规定以及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增强依法保护人身权的意识,崇尚公平正义。

3.运用学会自我保护,提高维权意识,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教学重点】理解人身权的内容。

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教学难点】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教学方法】、本节课实施问题驱动教学策略,具体运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情境导学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材料1】新闻评论,郑州街头痛打小偷问:你如何看待痛打小偷现象?是否会侵权?侵犯那种权力?教师总结:小偷是偷东西是违法犯罪,但我们打小偷是侵犯小偷的人身权,具体说是侵犯了小偷的生命健康权。

【引思明理】<引思> (1)什么是人身权?(2)人身权包括哪些权利?一、民法保护我们的人身权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教师强调理解人身权涵义和内容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又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与构建和谐社会,这都要求我们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身权是人自身的权利,是人与生俱来固有的权利。

人身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如果人身权得不到有效而充分的保护,其他权利也无从谈起。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

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

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荣誉权。

学生合作探究一【看图说法】:用课件展示侵害人身权的一组图片:学生合作探讨后回答问题,教师强调总结。

图片1.工人排队接受搜身(1)上面图片侵害了哪项人身权?侵害了工人的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

(2)我国民法是保护这项人身权?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依法保护人身权教案.docx

依法保护人身权教案.docx

依法保护人身权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说出人身权的含义、内容以及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理解保护人身权的有关法律规定以及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增强依法保护人身权的意识,崇尚公平正义。

3.运用学会自我保护,提高维权意识,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教学重点】理解人身权的内容。

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教学难点】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教学方法】、本节课实施问题驱动教学策略,具体运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情境导学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材料1】新闻评论,郑州街头痛打小偷问:你如何看待痛打小偷现象?是否会侵权?侵犯那种权力?教师总结:小偷是偷东西是违法犯罪,但我们打小偷是侵犯小偷的人身权,具体说是侵犯了小偷的生命健康权。

【引思明理】<引思> (1)什么是人身权?(2)人身权包括哪些权利?一、民法保护我们的人身权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教师强调理解人身权涵义和内容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又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与构建和谐社会,这都要求我们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身权是人自身的权利,是人与生俱来固有的权利。

人身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如果人身权得不到有效而充分的保护,其他权利也无从谈起。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

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

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荣誉权。

学生合作探究一【看图说法】:用课件展示侵害人身权的一组图片:学生合作探讨后回答问题,教师强调总结。

图片1.工人排队接受搜身(1)上面图片侵害了哪项人身权?侵害了工人的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

(2)我国民法是保护这项人身权?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积极维护人身权法律案例(3篇)

积极维护人身权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

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个人开始运用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己的人身权。

本文将以某地青年小张维权成功案例为切入点,探讨人身权法律保护的重要性。

二、案例经过1. 事件起因小张,男,25岁,某地一名普通青年。

2019年5月,小张在下班途中遭遇车祸,被一辆无牌摩托车撞伤。

事发后,肇事者逃逸,小张被送往医院救治。

经鉴定,小张左腿骨折,需进行手术。

然而,肇事者始终未露面,小张的医疗费用和误工损失无人承担。

2. 小张维权过程(1)收集证据小张在医院治疗期间,积极收集相关证据,包括病历、医疗费用单据、误工证明等。

同时,他还向目击者了解事发经过,并收集了肇事车辆逃逸的视频资料。

(2)寻求法律援助在收集完证据后,小张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

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了一名律师,为小张提供法律援助。

(3)提起诉讼律师在详细了解案件情况后,代表小张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诉讼过程中,律师运用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小张的合法权益。

3. 法院审理及判决法院审理认为,肇事者违反交通法规,造成小张受伤,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判决肇事者赔偿小张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10万元。

4. 败诉后肇事者的赔偿判决生效后,肇事者不服判决,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然而,上一级法院经过审理,驳回了肇事者的上诉,维持了原判。

最终,肇事者履行了赔偿义务,赔偿了小张的全部损失。

三、案例启示1. 人身权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本案中,小张通过积极维权,最终获得了应有的赔偿。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法律对人身权的保护。

在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侵犯他人人身权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 提高法律意识,勇于维权本案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提高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e.小组讨论作业中,部分学生对学校中的人身权利问题认识不足,提出的建议不够切实可行。建议这部分学生多关注学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法律法规,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提高人身权利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同时,我也将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和反馈,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4.巩固练习(5分钟)
教师布置一道关于人身权利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一些关键性问题,检查他们对人身权利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解答。
1.理解人身权利的概念、内容和特点,增强对法律保护人身权利的认识。
2.学会正确行使人身权利,并在遭受侵犯时采取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
3.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公民责任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和维护他人的人身权利。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法律基础知识,对人身权利的概念有初步了解。他们知道人身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可能对具体的人身权利内容和维护方法不够清楚。
-隐私权:公民享有个人隐私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
-荣誉权:公民享有自己的名誉和荣誉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
3.维护人身权利的途径
-正确行使:在合法范围内行使人身权利,不侵犯他人人身权利。
-合法维权:在人身权利受到侵犯时,采取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如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
4.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学生因被同学嘲笑外貌而受到心理健康影响,如何维护自己的名誉权?

《依法保护人身权》教案

《依法保护人身权》教案

《依法保护人身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身权的概念和内容,知道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人身权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3. 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人身权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人身权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保护。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人身权的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人身权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身权的具体内容和保护措施。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人身权受到侵犯时的应对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典型案例:准备一些涉及人身权的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 法律资料:收集相关法律法规,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

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身权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人身权的概念和重要性。

(2)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人身权受到侵犯的情况?2.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人身权的具体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人身权受到侵犯的原因和后果。

3. 知识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人身权的种类、特点及其法律保护。

(2)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人身权受到侵犯的场景。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应对人身权侵犯。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身权的重要性和法律保护。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人身权的思考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拓展1. 人身权的延伸:网络人身权教师可以引入网络人身权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在网络环境下,人身权同样受到法律保护。

讨论网络暴力、个人信息泄露等现象,引导学生学会在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的人身权。

第十一课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一)

第十一课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一)
<引思 1> (1)上述案例侵害了哪些人身权?
(2)民法有哪些保护人身权的规定?
(3)图片中的侵害人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
任?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明理 1>
侵害了工人的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
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 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非法侵犯。公民 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组织和个 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法律 禁止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 等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 当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 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的责任。
②民事行为能力
是指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履行 民事义务的资格。 分 类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6周岁,18周岁)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18周岁)
无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下)
案例分析
付某7岁的儿子小强平时非常淘气,经常用石头砸别人的
窗户,攀摘树木花草等。一日,当小强在马路边玩耍时, 遇见有人用三轮车拉着镜子。邻居萧某见状说:“你有 本事把那个镜子砸碎,算你厉害。”小强听完当即就拿 起石头砸过去,结果致使价值400多元的镜子被砸碎。 事后,镜予的主人找到付某要求赔偿,付某支付了相 当的价款。但随即得知小强乃萧某唆使,便要萧某赔偿。 萧某说,自家小孩调皮惹祸当然由自己负责,以此拒绝 赔偿。 【问题】 1.小强平时砸坏的东西应由谁赔偿?为什么? 2.镜子的损失最后应由谁来承担?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 承担民事责任,即法人能够以自己的名义 和自己所有或者经营管理的财产参与民事 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并对自己的 行为后果承担责任。
4、依法处理民事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青少年要加强和注重个人修养,以和为贵,遇到同学间的矛盾要冷静处理,互相体谅,或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化解矛盾。
堂上练习:
分析说明题:某校女生徐某和蔡某去商场购物,商场工作人员怀疑她俩偷了一瓶化妆品,便对她俩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被两名女生严厉制止。工作人员将两名女生非法扣留达一个多小时。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法院经审理,判决商场向两名女生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影响,并向两名女生给付精神损失抚慰金4000元。
(3)健康权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健康权是我们重要的人身权利。
*原因: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精神,是我们保持劳动能力、行为能力和快乐生活的条件。
二、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受法律保护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表现在两方面:
⑴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
阅读P29小剧场—“当被强行搜身的时候”,回答下列问题:
n(1)杂耍队的这种行为违法吗?为什么?
n(2)观众对这种行为能管吗?怎样管才合适?
答案:
1.违法。因为:让七八岁或十来岁的儿童表演残忍、恐怖的杂技,不仅对观众的精神刺激很大,而且严重摧残和损害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对这种所谓的杂技表演,我国法律是禁止的。
2.法律依据:早在1981年,文化部、公安部就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对杂技团体和个体艺人的管理。同时规定,任何团体和个人不得表演恐怖、残忍和摧残少年儿童的节目,对严重摧残少年儿童的卖艺活动要坚决取缔,对因此造成儿童伤残和死亡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3.能管。公民发现这类杂技演出,应该及时报告有关部门,用法律武器来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保证杂技艺术的健康发展。
(第二课时)
三、自觉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1.要如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这些权利呢?
做法:可以打“110”电话报警,也可以直接到附近的公安部门向公安人员求教,或通知家人、朋友,向社会求教。受到伤害,要依法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以讨还公道和获得赔偿。
《职业道德和法律》教学设计
课题
依法保护人身权
教师
刘多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人身权的含义、内容以及民法通则有关保护人身权的规定。
(2)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能力目标
通过理解保护人身权的有关法律规定以及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增强依法保护人身权的意识,崇尚公平正义。
情感目标
学会自我保护,提高维权意识,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小结:法律捍卫我们的人身自由与生命健康权
2.每个公民有义务不去伤害别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
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的权利,相应地就有义务不去伤害别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举例子)
实践与评价:P32-33“李民的教训”---中学生故意伤害要负法律责任吗?
设计目的:
(1)使学生清楚刑事责任年龄问题;
(3)这一案例告诉我们,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是由国家强制力加以保障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要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和人格尊严,同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作斗争。
课后小结
让学生利用课本上的探究题,讨论并完成后面的问题同,既理解巩固法
律知识,又学会在实际生活二:几个公安人员到某居民住宅搜查。敲开门后,其中一人出示搜查证,但住宅主人拒绝搜查,并不准公安人员进入。公安人员只好将住宅主人强行推开,暂时看管起来,执行搜查任务。
情景三:几个公安人员到某居民住宅搜查。敲开门后,其中一人对住宅主人说:“我们要搜查你的屋子。”住宅主人说:“请你们出示搜查证。”“什么搜查证,你不知道我们是公安局的吗?”“没有搜查证,不管什么人都不能对住宅进行搜查!”几个公安人员要强行搜查,住宅主人只好打110电话报警。
阅读“小链接”:自我保护的方法
案例分析:一小偷在工地偷东西时被人逮住,并被工地的工人用皮带和竹板打得遍体鳞伤。
你是否赞同工人这样的做法呢?为什么?
多数市民认为:他被打是活该!但也有少数市民认为,抓住小偷后应马上送公安部门处理,而不应动手打他。
律师说,小偷虽然是犯罪嫌疑人,但也有自己的人身权利;市民仇恨小偷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殴打等暴力行为,如果不是正当防卫,都是法律不容许的,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当然,小偷要为自己的偷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讨论:哪个情景中的公安人员的做法是对的,哪个是错的?为什么?
哪个情景中的住宅主人的做法是对的,哪个是错的?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点评,结合法律导航的知识点。)
(延伸:教师搜查学生宿舍的做法虽然是出于某种教育学生的目的,也是不合法的。)
P32案例研讨:“耕牛失窃以后……”
讨论问题:村干部查找偷牛嫌疑人的这种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吗?为什么?
(2)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必要条件。
*原因:公民具有人身自由,才有可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参与国家管理,享有其他各项自由和权利。
2.生命健康权的组成和意义
(1)生命健康权由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组成。
(2)生命权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是每个人的最高人身权益。
(结合P31法律导航相关知识点)
⑵法律保护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2.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
问:有哪些行为会侵害人的生命健康权?
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表现:杀人、殴打他人;制造、销售不合格产品造成消费者伤亡;食品不卫生导致消费者食物中毒;污染环境使他人死亡或残疾;恫吓他人使之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建筑物上的搁置物坠落砸死、砸伤他人;饲养的动物咬伤他人;各种意外事故等。
教材分析
重点
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
难点
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
教具资料
多媒体
课时
2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班级
高考1 2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第一次修改
第二次修改
组织教学
复习巩固
新课导入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一、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1.人身自由权利的含义和地位
(1)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身体(包括肉体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和拘禁、搜查和侵犯的权利。
(2)针对中学生日常的小矛盾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防止学生因此做出违法犯罪行为。
学生回答P33后面的问题,教师小结:
15岁,正是求学增知的黄金时代,李民等人却要在牢狱里度过。中学生年轻气盛,如果法制观念淡薄,就容易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打架斗殴,甚至动用器械,以致酿成悲剧。假如他们两个中有一个人理智一点,就不至于出现这样的结果。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2.商场经理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3.假如我是小张,我会:
(1)要求商店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
(2)向工商局或消费者委员会投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或打“12315”电话投诉;
1.请你设想事件可能发展的几种结局。
2.商场经理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3.假如你是小张,你准备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
答案:
1.(1)商场说检查是正常行为,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顾客有义务配合。
(2)小张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不去追究商场的责任。
(3)小张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消费者委员会和其他法律途径的保护。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而作为经营者,决不能以商店经常被盗为借口,随意怀疑消费者,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和所带的物品,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人身自由。
分析案例:(或采用“小品”法)
设计目的:懂得执法者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公民要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了解搜查的合法程序。
情景一:几个公安人员到某居民住宅搜查犯罪嫌疑人。敲开门后,其中一人出示搜查证,并说:“我们奉命搜查你的住宅,这是搜查证。”住宅主人允许他们进入屋内搜查。
问:拐卖儿童、少年合法吗?为什么?
作为未成年人,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如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思考:为什么要禁止使用童工?)
涉及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婚姻法
探究园:“案例研讨”P28
认真阅读并分析P28-29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材料,运用法律知识回答:
(1)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
(2)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3)你从这一案件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或名誉权)。
(2)说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不受非法侵犯,任何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