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塌渍法03564

合集下载

疼痛的中医外治法--中药塌渍

疼痛的中医外治法--中药塌渍

疼痛的中医外治法--中药塌渍中医技术中“内病外治”是一项特色诊疗项目,采用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熏洗,中药封包,中药塌渍,中药定向透药,中药硬膏贴敷来治疗多种疾病。

省中医内分泌科采用中药塌渍温敷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得到患者朋友认可。

具体介绍如下:组方:伸筋草30,透骨草30,乳香25,没药25,川芎25,细辛25,羌活25,独活25,白芷15,红花15,延胡索15,川乌15。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每个病人都有个体化的方案,本方仅供参考,具体应用应当咨询专业医师)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应用: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麻,痛或知觉减退。

2.各种筋骨肌肉损伤性疼痛。

如颈肩背腰和四肢的疼痛。

3.风寒湿痹,筋脉拘挛性疼痛。

中医认为疼痛的原因很多,比如外感邪气,痰饮瘀血、食滞不化、蛔虫结石、阴血不足、阳气亏虚等皆可导致疼痛。

一是实邪阻滞,经脉不畅,气血不通,既所谓“不通则痛”;二是正气不足,脏腑经脉失养,既所谓“不荣则痛”。

上述方药适合瘀血阻络,经脉不畅,气血不通型疼痛。

疼痛的辨证分为以下12种1.胀痛,既疼痛有胀感。

胀痛发生于头目者,多属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胀痛见于胸肋脘腹等处者,多属气机郁滞。

单纯气滞者少,常兼血郁,湿滞。

2.刺痛,疼痛犹如针刺之状。

多属于血瘀内停所致。

3.冷痛,疼痛且有冷感,得温痛减。

多由于寒邪阻络或阳虚失温所致。

4.灼痛,疼痛且有热感,喜凉恶热。

多由于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所致。

5.隐痛,疼痛轻微,时发时止。

多因阴血不足,机体失养,或阳气亏虚,机体失温所致。

6.绞痛,疼痛剧烈,犹如刀绞。

多由有形实邪阻滞经脉,气血不通所致。

(实邪闭阻气机)7.重痛,疼痛且有沉重感。

多因湿邪阻滞,气机不畅所致。

8.空痛,疼痛且有空虚感。

多因气血不足,精髓亏少,机体失其充养所致。

(气血精髓不足)9.酸痛,疼痛而有酸软感。

若周身酸痛,可见于表证或湿证;若腰膝酸痛,多属于肾虚。

10.挚痛,抽挚牵引而痛,由一处而连及他处者,又称牵引痛。

培训学习资料-中药塌渍法-2023年学习资料

培训学习资料-中药塌渍法-2023年学习资料
中药塌渍法-LOREM IPSUM DOLOR
概念-塌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湿敷患处-渍是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塌渍法是通过湿敷、淋洗、浸泡对患处的物理 作用,以及不同药物对患部的药效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适应-皮损渗出液较多或脓性分泌物较多的急慢性皮-肤炎症及筋骨关节损伤等-•如:丹毒、脱疽、急性湿疹、足藓感 、烧伤-肢端骨髓炎、扭挫伤、筋骨关节劳损等
注意事项-·4.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 医师,并配合处理。-5.有伤口部位在进行塌渍前应揭去敷料,塌渍-完毕后按换药法重新包扎伤口!
操作流程图-患者的病情,药物过敏史,用药部位-皮肤情况,心理状况,环境等-评估-治疗盘,药液及容器,敷布数 ,凡-用物准备-士林、镊子2把,棉签,弯盘,纱布,橡-胶单,中单,水温计等-核对解释,取合理体位,暴露溻渍 -位,注意保暖和遮挡-患者准备-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取出稍加拧挤-补合,-湿敷-至不滴水为度,敷患处-注意观 敷布的温度和湿度,每5一-10分钟更换敷布1次-整理-协助患者着衣,取舒适卧位,健康教-育,整理床单位,清 用物,洗手-患者体位是否舒适;皮肤有无损伤;-局部症状是否改善;床铺是否整洁,-评价-有无潮湿-记录并签字
操作步骡-·4.塌渍中注意观察敷布的温度和湿度,每隔3-~5分钟用摄子夹取纱布浸湿温热药液林在敷-布上,每 ~10分钟更换激布1次,以保持温-度。一般每日塌渍2~3次每次20~40分钟。-5.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着衣 整理床单位,嘱-患者30分钟后方可外出活动,健康教育。-·6整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并签名。
评价-·1.患者体位是否舒适持久。-•2患者局部皮肤有无烫伤:患者有无着凉,感-觉是否舒适,局部渗液是否减 。-·3.床铺整洁有无潮湿。

中药塌渍操作方法

中药塌渍操作方法

中药塌渍操作方法
中药塌渍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常用于治疗关节疼痛、软组织损伤、皮肤病等。

以下是一般的中药塌渍操作方法:
1. 准备药物:根据医生的处方,准备所需的中药材。

2. 煎煮中药:将中药材放入砂锅或陶罐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一定时间,一般建议煎煮20-30 分钟,以提取出中药的有效成分。

3. 过滤药汁:使用纱布或滤网过滤药渣,得到纯净的中药药汁。

4. 调整温度:将药汁稍微冷却,待温度适宜后使用。

注意不要太热,以免烫伤皮肤。

5. 清洁皮肤:在进行中药塌渍前,先清洁要治疗的皮肤部位,确保皮肤干净。

6. 涂抹药汁: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浸湿药汁,拧至半干后,敷在要治疗的皮肤部位上。

可以使用保鲜膜或绷带固定,以保持药汁与皮肤的接触。

7. 保持时间:根据医生的建议,保持中药塌渍的时间。

一般建
议每次治疗20-30 分钟,但具体时间可能因病情和药物而异。

8. 结束治疗:到达治疗时间后,取下纱布或毛巾,用清水轻轻洗净皮肤,拍干。

中药塌渍法

中药塌渍法
、操作顺序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取合理体位,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6.3遵医嘱配置中药,中药温度适宜,敷于患处。
6.4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业,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
6.5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醋、水浸透后敷于局部,
、评估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患者体质及治疗部位皮肤情况。
心理状况。
、目标 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止痛、温经散寒、温补督脉,调和阴阳,温通
、禁忌症 有药物过敏患者、皮肤破损者。
、告知 注意药物温度,防止烫伤。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置中药、弯盘、治疗巾等。


→ 患者准备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关闭门窗,取合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保暖 敷药 将温度适宜的药液敷于患处 观察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药物的湿度息观察v 称观察 整理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治疗后
7.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7.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泡、痒痛或破溃等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体质、治疗部位皮服情况心理状况等 评估
物物遵医嘱配置中药、治疗巾等
↓→

中医---溻渍

中医---溻渍

中医---溻渍•溻渍法编辑讨论本词条缺少信息栏、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溻渍法是溻和渍两种医疗处理方法的合称。

溻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敷于患处,渍是将患处浸泡于药液之中,前者相当于现代常用的湿敷法,因两法往往同时进行;故两法合称之溻渍法。

目录1.1历史记载2.2操作方法3.3主治病症4.4注意事项历史记载编辑元代齐德之的《外科精义》卷上载:“溻渍法,疮疡初生经一二日不退须用汤水淋射之。

在四肢者,溻渍之”。

并指出其作用原理“夫溻渍疮肿之法,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

盖汤有荡涤之功,……此调疏导腠理,通调血脉,使无凝滞也。

”因本法要把患处浸泡于药液之中,所以以四肢远端的疾患为宜。

操作方法编辑依据具体病证所选的药物煎汤,去渣后,乘热将患部浸泡于药液中,浸泡时间与次数据具体病证而定。

主治病症编辑外伤疼痛黄酒煎(《中医简易外治法》) 鲜大蓟120g(干者60g),黄栀子120g,黄酒120g。

将大蓟和栀子放砂锅或搪瓷锅中,兑水5茶杯,煎开后再兑入黄酒,稍煎1分钟,过滤取汁,用新毛巾2条轮蘸药汁溻渍患处,每日3~5次,7天为1疗程。

功能清热活血止痛。

主治跌扑摔伤,局部血肿作痛者。

雷诺氏病回阳止痛洗药(《熏洗疗法》) 透骨草30g,当归、赤芍、川椒、苏木各15g,生南星、生半夏、生甘草、川牛膝、白芷、海桐皮各9g。

上药浓煎取汁,趁热将手指浸入药液浸渍,每日2次,每次1~2小时,每日1剂,15~30日为1疗程。

功能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雷诺氏病。

疖芫花椒柏汤(《疖肿的中医调治》) 芫花、川椒各15g,黄柏30g。

上药共研细末,装纱布袋内加水2500~3000m|,煮沸30分钟,用软毛巾蘸汤溻渍局部,每日2次,10次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化湿。

主治疖、疔痈肿、毛囊炎等。

斑秃海艾汤(《外科正宗》) 海艾、菊花、薄荷、防风、藁本、藿香、甘松、蔓荆子、荆芥穗各6g。

将上药水煎取液,用毛巾或纱布蘸取药液溻敷患处,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10日为1疗程。

中药塌渍法PPT演示课件

中药塌渍法PPT演示课件
LOREM IPSUM DOLOR
概念
• 塌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湿敷患处 • 渍是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 • 塌渍法是通过湿敷、淋洗、浸泡对患处的物理作用,以及
不同药物对患部的药效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2020/5/24
2
适应症
• 皮损渗出液较多或脓性分泌物较多的急慢性皮肤炎症及筋 骨关节损伤等。
2020/5/24
7
评价
• 1.患者体位是否舒适持久。 • 2.患者局部皮肤有无烫伤;患者有无着凉,感觉是否舒适,
局部渗液是否减少。 • 3.床铺整洁有无潮湿。
2020/5/24
8
注意事项
• 1.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药液要新鲜,敷布一定 要紧贴患处,方可奏效。
• 2.药液温度适宜,常规38到40℃,敷药前要辩证:热证凉 敷,低于体温,以患者可耐受为宜;寒证热敷。老人儿童 药液温度不超过50℃,避免烫伤。
• 3.操作时不宜外盖不透气的敷料,如油纸、塑料膜等,以 免阻止渗出性病变的水分蒸发而加重病情。
2020/5/24
9
注意事项
• 4.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 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并 配合处理。
• 5.有伤口部位在进行塌渍前应揭去敷料,塌渍完毕后按换 药法重新包扎伤口。
2020/5/24
6
操作步骤
• 4.塌渍中注意观察敷布的温度和湿度,每隔3~5分钟用镊 子夹取纱布浸湿温热药液淋在敷布上,每5~10分钟更换 敷布1次,以保持温度。一般每日塌渍2~3次每次20~40 分钟。
• 5.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着衣,整理床单位,嘱患者30分钟 后方可外出活动,健康教育。
• 6.整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并签名。

康复科中药塌渍技术操作规范

康复科中药塌渍技术操作规范

康复科中药塌渍技术操作规范
【目的】
溻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湿敷患处,渍是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

溻渍法是通过湿敷、淋洗、浸泡对患处的物理作用,以及不同药物对患部的药效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扭挫伤、筋骨关节劳损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药汁、纱布数块、钳子二把、橡皮布、毛巾、脸盆。

【操作方法】
1.埋管湿敷法,患部下面垫以橡皮布,用4-5层纱布盖于疮面,在2和3层中间放尼龙管一根,尼龙管前端管壁钻孔数个,尾端连接针栓,露于敷料外,定时用注射器注入药液。

2.浸泡法,用大口的小药瓶或治疗碗,或小药杯盛放浸泡的药液,然后将肢端浸泡在药液中。

3.淋洗法,将煎煮好的药液放于盆内,乘热熏蒸,然后淋洗。

或将药液装入喷壶内淋洗患处,每日3-4次。

【操作程序】
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患部下面垫以橡皮布,用4-5层纱布浸透溶液,用钳子拧至不滴水,敷于创面。

4.每隔15-30分钟淋药液于纱布上,使其经常保持湿润,以利发挥药效。

【注意事项】
用溻法时,药液应新鲜,溻敷范围应稍大于疮面。

热溻、罨敷的温度宜在45℃-60℃之间。

淋洗、冲洗时,用过的药液不可再用。

局部浸泡一般每日 1-2次,每次15-30分钟。

全身药浴可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冬季应保暖,夏季。

直避风凉。

中医塌渍处理措施

中医塌渍处理措施

中医塌渍处理措施一、概述塌渍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药物作用于皮肤表面,达到缓解疼痛、消炎杀菌、促进血液循环等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塌渍处理措施,包括药物选择、操作方法、塌渍时间、塌渍频次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

二、药物选择塌渍药物可根据不同的病症进行选择。

常用的药物有:红花、当归、川茸、桂枝、透骨草、伸筋草等。

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适用于各种疼痛、肌肉疲劳、关节炎症等症状。

三、操作方法1.将所选药物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

2.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滤出药液。

3.在药液中加入适量温水,调节温度至适宜(一般为40。

C左右)。

4.将毛巾浸入药液中,拧干后敷于患处或需要治疗的部位。

5.用保鲜膜或绷带固定毛巾,保持一定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四、塌渍时间塌渍时间应根据个人体质和治疗部位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一般来说,每次治疗时间为15-30分钟,每日1-2次,连续治疗5-7天为一个疗程。

如出现不适或过敏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治疗。

五、塌渍频次根据病症和个体差异,塌渍频次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急性病症可每日治疗1-2次,慢性病症可每周治疗2-3次。

在治疗过程中,应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缓解可适当减少治疗次数。

六、注意事项1.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和吹风。

2.治疗部位如有伤口或感染等情况,应避免使用本疗法。

3.对药物过敏者禁用该疗法。

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4.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病情加重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治疗并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ppt
6
操作步骤
• 4.塌渍中注意观察敷布的温度和湿度,每隔3~5分钟用镊 子夹取纱布浸湿温热药液淋在敷布上,每5~10分钟更换 敷布1次,以保持温度。一般每日塌渍2~3次每次20~40 分钟。
• 5.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着衣,整理床单位,嘱患者30分钟 后方可外出活动,健康教育。
• 6.整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并签名。
• 3.操作时不宜外盖不透气的敷料,如油纸、塑料膜等,以 免阻止渗出性病变的水分蒸发而加重病情。
整理ppt
9
注意事项
• 4.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 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并 配合处理。
• 5.有伤口部位在进行塌渍前应揭去敷料,塌渍完毕后按换 药法重新包扎伤口。
中药塌渍法
LOREM IPSUM DOLOR
整理ppt
1
概念
• 塌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湿敷患处 • 渍是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 • 塌渍法是通过湿敷、淋洗、浸泡对患处的物理作用,以及
不同药物对患部的药效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整理ppt
2
适应症
• 皮损渗出液较多或脓性分泌物较多的急慢性皮肤炎症及筋 骨关节损伤等。
整理ppt
5
操作步骤
• 1.核对医嘱,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核对解释,取得 合作。
• 2.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塌渍部位,注意保暖和遮挡。 下垫橡胶单、中单,局部涂凡士林,范围应大于塌渍面积, 根据塌渍部位可将弯盘放在中单上以接取滴落的溶液。
• 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38~40℃),并倒入 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用镊子取出稍加拧挤至不 滴水为度,抖开,用手背试温后敷患处,并轻压使之与皮 损处密切接触,敷布大小宜与患处相当。如患处为四肢远 端,则将四肢远端浸泡于药液中。
整理ppt
7
评价
• 1.患者体位是否舒适持久。 • 2.患者局部皮肤有无烫伤;患者有无着凉,感觉是否舒适,
局部渗液是否减少。 • 3.床铺整洁有无潮湿。
整理ppt
8
注意事项
• 1.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药液要新鲜,敷布一定 要紧贴患处,方可奏效。
• 2.药液温度适宜,常规38到40℃,敷药前要辩证:热证凉 敷,低于体温,以患者可耐受为宜;寒证热敷。老人儿童 药液温度不超过50℃,避免烫伤。
• 如:丹毒、脱疽、急性湿疹、足藓感染、烧伤、肢端骨髓 炎、扭挫伤、筋骨关节劳损等
整理ppt
3
禁忌症
•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大疮性皮肤病,表皮剥脱松懈症等。 • 忌用于皮肤破损处、身体大血管处、局部无知觉处、孕妇
的腹部和骶部。
整理ppt
4
用物准备
• 治疗盘,药液及容器,水温计,敷布数块(4~6层无菌纱 布制成),凡士林,长镊子2把,弯盘,橡胶单,中单, 纱布,棉签等。
整理ppt
10
操作流程图
整理ppt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