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方法”信号配时设计3要点
上海某交叉路口信号配时改进设计

( l g fAu o Co l e o t mo i e En i e rn e tv g n e i g,Sh n h i n v r iy o g n e i inc ,S n ha 2 1 2 a g a U i e st f En i e rng Sce e ha g i 0 6 0,Ch n ) ia
c d ng t he pr c ia iu ton o he i e s c i n a ne c m e c n n w o ph s i or i o t a tc ls t a i f t nt r e to w s he ha gi g t — a e sgna o r lt lc nt o o
第2 3卷第 4期 20 0 9年 1 2月
上
海
工
程
技
术
大
学
学
报
Vo _ 3 NO 4 l2 .
De .2 0 c 0 9
J OUR NAL OF S HANGHAI UNI VER I NGI E NG C E E S TY OF E NE RI S I NC
v ng t a fc c p ct nd a l v a i r f i o e ton i r f i a a iy a le i tng t a fc c ng s i .
Ke r :t a fc sgn lc nt o ;i e s c i n;s g ltmi y wo ds r fi i a o r l nt r e to i na i ng;t a fc c pa iy r fi a c t
1 “ 突点 法 " 号 配 时设 计 冲 信
交通信号配时方案设计

交通信号配时方案设计1.交通流量调查:首先需要对路口周围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
可以使用交通录像或者交通流量传感器等工具记录不同时间段内的车流量和行人流量。
2.信号配时区间划分:根据交通流量调查结果,将一天划分为不同的时间区间,如早高峰、晚高峰等。
每个时间区间内的交通流量情况可能不同,需要针对不同时间区间制定不同的信号配时方案。
3.信号控制方式选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信号控制方式,常见的有定时控制、感应控制和红绿灯相位控制等。
不同的控制方式适合不同的交通流量情况。
4.交通流量分析:根据交通流量调查结果,对每个时间区间内的交通流量进行分析。
将路口划分为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分析车流量和行人流量的分布以及高峰期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信号控制方式,确定每个时间区间内的信号配时方案。
5.信号时间分配: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每个信号相位的时间分配。
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的信号时间分配可以根据车辆和行人流量的比例来确定。
为了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应尽量减少交通拥堵和等待时间。
6.信号配时优化:在确定了初步配时方案后,可以利用交通仿真软件进行配时优化。
通过模拟车辆和行人的运动情况,评估不同方案的交通效果,找出最优的配时方案。
7.实施和监控:完成配时方案后,需要进行实施并监控效果。
可以通过实地观察、交通流量调查和交通仿真等方法来评估配时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可以进行调整和优化。
8.定期评估和更新:交通信号配时方案需要定期评估和更新。
随着交通流量和城市发展的变化,原始方案可能不再适用。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以保持交通信号配时方案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通过以上步骤,一个合理的交通信号配时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路口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拥堵和等待时间,提高交通运输的顺畅性和便捷性。
交通行业交通信号配时规范

交通行业交通信号配时规范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增长,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在交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合理、科学的信号配时是交通信号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流畅性和效率。
一、前言在现代城市交通中,“绿波系”是交通信号配时的一种较为经典的控制理念。
基于流行绿波的城市道路,其交通信号配时的目标是实现相邻交叉口信号相位统筹协调,使行驶车辆能够按照一定速度通过一系列接连的交叉口,减少停车等待时间,优化交通运行效果。
二、信号配时的原则1. 视情况确定绿信比根据不同道路的交通需求以及交叉口的行人流量,合理确定信号配时中的绿信比。
一般情况下,车辆流量大且行人流量少的主干道应适当增加绿灯时间,以提高交通效率。
2. 考虑不同车辆的需求考虑到不同车辆的速度特点和行驶路线,合理设置信号配时的周期长短,使得车辆能够根据速度恰好通过路口,并尽量减少车辆的停车等待时间。
3. 充分考虑交通流向根据交通流向的特点,合理配置信号配时的相位时长,确保交通流向的绿灯时间合理设置。
根据交通流量的分布和交叉口的车流组成,合理调整不同道路的绿灯时间,以保证交通流动的顺畅性。
4. 结合信号优化技术在信号配时过程中,可以结合现代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如智能交通系统和实时交通控制,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路况信息,调整信号配时策略,实现灵活的信号控制,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三、信号配时的步骤1. 交通数据采集在信号配时之前,需要对交通流量和路口行人流量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数据采集。
通过交通观测器、摄像头等设备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2. 交通信号设计根据采集到的交通数据,结合交通需求、行人需求和道路环境特点,进行交通信号设计。
根据交叉口的几何形状、道路宽度等因素,确定信号灯的位置和数量。
3. 时间分配计算根据信号灯的数量和位置,结合交通流量、行人流量和车辆速度等数据,进行时间分配的计算。
通过计算得出每个相位的绿灯时间和黄灯时间,以及信号周期的长度。
信号配时

摘要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上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是管理、组织道路各类交通的控制点。
在整个道路网中,交叉口成为通行能力与交通安全上的瓶颈。
据统计,在交叉口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总交通事故的20%左右,有些国家甚至高达40%,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交叉口的进口道设置不合理,缺乏恰当的交通渠化设施,信号配置不合理。
城市主干道沿线的大型交叉口,合理配置信号配时尤为重要。
该设计调查的交叉口为黄河路与联合路交叉口,黄河路是大连各大主干道之一,为双向八车道,联合路为双向六车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叉口。
本次设计实地调查了车道宽度、交通流量、车种类型、车头时距、信号灯周期等数据,通过交叉口的道路、交通和控制现状,主要是对其机动车通行能力,行车延误,行车速度,信号周期,服务水平和高峰小时的交通需求等进行定量和定量的分析,以得到该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方案。
到目前为止,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在国际上主要有英国的WEBSTER法,澳大利亚ARRB法及美国HCM法等。
我国有停车线法和冲突点法等方法。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也在进一步的改进。
本设计采用的方法以英国的WEBSTER法为主。
针对本次调查特性,选用了JSP语言来编写交叉口信号配时系统。
关键词:交通量通行能力延误服务水平信号周期目录摘要 (2)目录 (2)一设计概述 (3)1课题分析 (4)2目的及意义 (4)3理论方法和技术指标 (4)4完成课题的主要措施 (5)二交叉口现状调查与分析 (5)1交通口地理区位和使用现状 (5)2交通口交通量调查 (6)3通过交叉口车辆组成 (8)4 交叉口几何尺寸调查 (8)三信号配时 (8)1相位方案设计的基本事项 (9)2信号灯设置必要性分析 (9)3相位示意图 (10)4信号配时原理 (11)5信号配时计算 (12)四程序说明及运行结果 (13)五配时方案效益评价 (15)1通行能力分析 (15)2饱和度计算 (15)3延误估算 (16)4服务水平分析 (16)六交叉口存在问题及分析 (17)1城市发展溢出造成交通拥堵 (17)2交通规划不足 (18)3道路发展滞后性 (18)4交叉口交通组织不合理性 (18)七结果对比和误差分析 (19)参考文献 (20)附录 (21)1程序代码 (21)2实测数据 (26)一、交叉口现状调查与分析1、交叉口地理区位和使用现状根据实地观察测量和分析讨论,本组对整个交叉口形状、车道划分与交通流运行轨迹进行了绘制,如下图所示。
城市交通信号配时优化规划与实施

城市交通信号配时优化规划与实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交通拥堵不仅浪费人们宝贵的时间,还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交通信号配时优化规划与实施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的意义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旨在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交通信号灯的时间参数,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交通环境。
优化配时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此外,交通信号配时优化还可以减少车辆的排放量,降低空气污染,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的原则1. 顺畅性原则:交通信号配时应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为目标,确保交通流畅。
2. 安全性原则:交通信号配时应以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为前提,合理设置信号灯时间,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3. 公平性原则:交通信号配时应公平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各类交通参与者的权益。
4. 环保性原则:交通信号配时应考虑减少车辆排放量,降低空气污染,保护环境。
三、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的方法1.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采集交通流量、速度、车辆类型等数据,分析道路状况和交通需求,为配时优化提供依据。
2. 仿真模拟:利用交通仿真软件,建立城市道路交通模型,模拟不同信号配时方案下的交通流动情况,评估各方案的效果。
3. 优化算法:基于数据分析和仿真模拟结果,运用优化算法,寻找最佳的信号配时方案,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4. 实地调查与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对优化方案进行实地调查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交通信号配时优化实施的难点与挑战1. 多方利益平衡:交通信号配时涉及到多方利益,如行人、车辆、公交等,需要在保证道路通行能力的同时,兼顾各方的需求。
2. 数据获取与处理:交通信号配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但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3. 技术与设备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交通信号配时优化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技术与设备,以适应城市交通的变化。
基于互通式立交的交通信号配时设计原则与方法

基于互通式立交的交通信号配时设计原则与方法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交通流畅性和效率,重点交叉口的交通信号配时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互通式立交作为一种高效的交通组织形式,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也需要有所不同。
本文将介绍基于互通式立交的交通信号配时设计原则与方法。
一、原则一:按照交通流量分配绿灯时间在互通式立交的交通信号配时设计中,首先要根据交通流量情况合理分配绿灯时间。
通过对交通流量的调查和观测,可以了解到不同方向车流量的高峰时段和低谷时段。
在高峰时段,对流量较大的方向给予更多的绿灯时间,以保证车辆顺利通过。
而在低谷时段,可以适当减少绿灯时间,以提高其他方向的绿灯时间。
二、原则二:考虑交叉流影响互通式立交存在交叉流现象,即车辆在不同的交叉路口交叉穿越,这会对交通流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交通信号配时设计中需要考虑交叉流的影响。
通常,可以通过交叉流计算来确定各个方向的优先级,优先考虑相对流量大的方向并给予更多的绿灯时间。
三、原则三:灵活调整信号配时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变化,交通信号配时也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可以通过交通监测系统对交通流量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信号配时方案。
例如,当某个方向的交通流量突然增大时,可以及时增加该方向的绿灯时间,以缓解拥堵。
四、方法一:绿波带配时绿波带配时是一种常用的交通信号配时方法,可以提高交通流畅性和效率。
在互通式立交中,可以采用绿波带配时方法,即设置一个或多个绿灯带,使车辆连续通过多个交叉口而无需停车等待。
通过合理设置绿灯带的长度和速度限制,可以实现交通流的连续通行。
五、方法二:协调控制配时互通式立交的交通信号配时还可以采用协调控制配时方法,即通过计算机系统对相邻交叉口的信号灯进行协调控制。
通过协调控制,可以使交通信号实现时间上的衔接,减少等待时间和停车次数,提高交通效率。
同时,协调控制还可以根据交通流量的实时变化,进行智能调整,进一步优化交通流畅性。
上海某交叉路口信号配时改进设计

上海某交叉路口信号配时改进设计
任洪娟;马其华;程义
【期刊名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023)004
【摘要】上海某交叉口首先运用"冲突点法"进行信号配时设计,然后针对该路口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交通组织方案:在不进行大面积施工的情况下,增设独立的左转车道,使原先的二相位信号控制转变为四相位信号控制,从资源上增加路口通行能力.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案切实有效,可为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317-320)
【作者】任洪娟;马其华;程义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上海,2016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
【相关文献】
1.基于T型交叉口相位设计及信号配时的路口优化研究 [J], 杜熠鹏
2.BRT主动优先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改进设计 [J], 盛明茴;晏秋
3.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方法的改进设计 [J], 常争艳;郭富平;贾志绚
4.改进克隆小生境算法在交叉路口信号配时优化中的应用 [J], 高雪莲;田聪颖;陈银
红;陈彦宇
5.我国交叉路口设计的不足与改进 [J], 邹传平;肖静;郑冬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研究

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
而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研究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展开的一项重要研究。
一、交通拥堵问题的现状面对日益增加的车辆和不断扩大的道路网,交通拥堵问题在许多城市变得越来越严重。
路口交通信号的配时不合理,导致车辆无法顺利通过,停车时间过长,严重影响了出行效率。
二、交通信号配时的基本原理交通信号配时是指根据道路交通流量和交叉口类型,合理安排信号灯的开启和关闭时间,以实现交通流量的最优化。
优化配时方案可以减少交通拥堵现象,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三、交通信号配时的优化方法1. 交通信号配时模型优化通过对交通信号配时模型进行改进,提高原有模型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根据实际交通情况,调整交通信号的绿灯时间和红灯时间,有效减少车辆停顿。
2. 交通流量检测技术改进引入先进的交通流量检测技术,如视频监控、雷达检测以及车辆感应器等,实时获取道路上的车辆信息。
基于这些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交通流量,并实时调整信号灯的配时。
3. 车辆优先策略的引入针对特定路段的交通拥堵情况,可以设置车辆优先策略。
例如,通过识别公交车或优先车辆,提前调整信号灯配时,确保其优先通行,减少车辆等待时间。
4. 基于交通流模型的算法优化结合交通流模型的研究成果,利用优化算法来求解交通信号配时问题。
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根据实际道路条件和车流状况,寻找最优的配时方案。
四、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的效果通过合理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可以有效改善交通拥堵现象,缩短车辆的通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同时,减少车辆停顿也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的实际案例1. 北京市交通信号配时优化针对北京市主要道路的交通状况,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交通模型预测,在不同时间段调整信号配时,实现交通流的优化。
该方案有效减少了交通拥堵现象,提高了车辆通行能力。
2. 上海市公交优先配时上海市在繁忙的交通路口设置了公交优先信号,通过识别公交车辆,提前放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方法”信号配时设计到目前为止,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在国际上主要有英国的TRRL 法(也称Webster 法)、澳大利亚的ARRB 法以及美国的HCM 法等。
在我国有 “停车线法”和“冲突点法”等方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也在进一步的改进之中。
这里,在综合研究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家以及我国现有的配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交通的特点,讨论定时信号配时的基本方法。
1.定时信号配时设计流程单个交叉口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要按照不同的流量时段来划分信号配时的时段,在同一时段内确定相应的配时方案。
改建、治理交叉口,具有各流向设计交通量数据时,信号配时设计的流程如图1所示。
2.确定信号相位基本方案1)对于新建交叉口,在缺乏交通量数据的情况下,十字交叉口,建议先按表1所列进口车道数与渠化方案选取初步试用方案;T 形交叉口,建议先用三相位信号;然后根据通车后实际交通各流向的流量调整渠化及信号相位方案。
2)交通信号相位设定在设定交通信号相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信号相位必须同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渠化(即车道功能划分)方案同时设定; (2)信号相位对应于左右转弯交通量及其专用车道的布置,常用基本方案示于图2; (3)有左转专用车道时,根据左转流向设计交通量计算的左转车每周期平均到达3辆时,宜用左转专用相位。
(4)同一相位各相关进口道左转车每周期平均到达量相近时,宜用双向左转专用相位,否则宜用单向左转专用相位。
3.确定设计交通量确定设计交通量时,应按交叉口每天交通量的时变规律,分为早高峰时段、下午高峰时段、晚高峰时段、早、晚低峰时段、中午低峰时段及一般平峰时段等各时段,然后确定相应的设计交通量。
已选定时段的设计交通量,须按该时段内交叉口各进口道不同流向分别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mn mn Q q d 154⨯= (1)式中:mn d q ——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设计交通量(pcu/h) ;mn Q 15——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高峰小时中最高15分钟的流率(pcu/15min)。
无最高15分钟流率的实测数据时,可按下式估算:()mnmnd PHF Q q mn =(2)Q——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流向n的高峰小时交通量(pcu/h);式中:mn()PHF——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流向n的高峰小时系数;主要进口道可取0.75,mn次要进口道可取0.8。
Array图1 定时信号配时设计程序注:表示该相位左转车应让直行车先行,即在直行车空档及末尾时允许左转车通行。
图2信号相位常用基本方案4. 饱和流量饱和流量的定义是:在一次连续的绿灯信号时间内,进口道上一列连续车队能通过进口道停车线的最大流量,单位是pcu /绿灯小时。
饱和流量随交叉口几何因素、渠化方式、信号配时及各流向交通冲突等情况而异,比较复杂。
因此,应尽量采用实测数据,实在无法取得实测数据时,如新建交叉口设计时,才考虑用以下估算方法。
交叉口进口道经划分车道并加渠化以后,进口道饱和流量随进口道车道数及渠化方案而异,所以必须分别计算各条进口车道的饱和流量,然后再把各条车道的饱和流量累计成进口道的饱和流量。
饱和流量用实测平均基本饱和流量乘以各影响因素校正系数的方法估算。
即:进口车道的估算饱和流量:()i bi f F f S S ⨯= (3)式中:bi S —— 第i 条进口车道基本饱和流量(pcu/h);()i F f —— 各类进口车道各类校正系数。
1)基本饱和流量各类进口车道各有其专用相位时的基本饱和流量S bi ,可采用表2数值:各类进口车道的基本饱和流量(pcu/h ) 表2注:进口车道宽度:3.0m ~3.5m 。
2)各类车道通用校正系数 (1)车道宽度校正:()⎪⎩⎪⎨⎧>+≤≤--==5.3)5.16(05.00.37.25.04.05.30.31W W W W W f W(4)式中:W —— 车道宽度(m )。
(2)坡度及大车校正:g f =1- (G+HV) (5)式中:G —— 道路纵坡,下坡时取0;HV —— 大车率,这里,HV 不大于0.50。
3)直行车道饱和流量直行车流受同相位绿灯初期左转自行车的影响时,直行车道设计饱和流量除须作通用校正外,尚须作自行车影响校正,自行车影响校正系数按下式计算:eLb g b f +-=11 (6)式中:b L ——绿初左转自行车数(辆/周期)。
b L 应用实测数据,无实测数据时,可用下式估算:C g C B b e bL )(-=β (7) 式中:B ——自行车流量(辆/周期); βb ——自行车左转率; C ——周期时长(s ),先用初始周期时长计算; g e ——有效绿灯时长(s ),无信号配时数据时,按下式粗略确定:jG g ee =(8) 式中:j ——周期内的相位数。
直行车道饱和流量:b g W bT T f f f S S ⨯⨯⨯= (9)式中:bT S —— 直行车道基本饱和流量,见表2。
4)左转专用车道饱和流量 (1)有专用相位时:g W bL L f f S S ⨯⨯= (10)式中:bL S —— 左转专用车道有专用相位时的基本饱和流量,见表2。
(2)无专用相位时:L g W bL L f f f S S ⨯⨯⨯='(11)左转校正系数 :1.0001.0e x p 0:-⎪⎭⎫⎝⎛-=λξT L q f (12) 式中:ξ—— 对向直行车道数的影响系数,见3。
0T q —— 对向直行车流量( pcu/h)λ—— 绿信比,缺信号配时数据时,按下式粗略估算λ:(13)jCG e =λ对向直行车道数的影响系数ξ 表35 (1)专用相位时:r g W bR R f f f S S ⨯⨯⨯= (14)式中:bR S —— 右转专用车道基本饱和流量,见表2;r f —— 转弯半径校正系数,按下式计算:⎪⎩⎪⎨⎧≤+>=m r r m r f r 15305.0151 (15) 式中:r —— 转弯半径(m )。
(2)无专用相位时:pb r g W bR Rf f f f S S ⨯⨯⨯⨯=' (16) 式中:pb f ——行人或自行车影响校正系数[]b p pb f f f ,min = (17)行人影响校正系数p f :()()Cg gg p f p Re pfp -+-=1 (18)式中: f p —— 右转绿灯时间中,因过街行人干扰,右转车降低率;p g —— 过街行人消耗绿灯时间(s ); R e g —— 右转相位有效绿灯时间(s ); C —— 信号周期时长(s )。
按上式估算有困难时,建议按表4取p f 。
行人影响校正系数p f 表4自行车影响校正系数f b :jT b g t f -=1 (19) 式中:g j ——周期显示绿灯时长(s );t T ——直行自行车绿初驶出停车线所占用的时间(s )。
b TD TDTSTS T WS b S b t 3600⎪⎪⎭⎫ ⎝⎛+= (20)式中:b TS ——红灯期到达停在停车线前排队的直行自行车的交通量(辆/周期);b TD ——绿灯期到达接在排队自行车队后直接连续驶出停车线的直行自行车的交通量(辆/周期);S TS ——红灯期到达排队自行车绿初驶出停车线的饱和流量,建议取3600辆/m•h 。
S TD ——绿灯期到达直接驶出停车线自行车的饱和流量,建议取1600辆/m•h 。
W b ——自行车道宽度(m )交通量应用实测数据,无实测数据时只得用简化方法估算t T :()bTS T T W S b t λ-=13600(21) 式中:b T ——直行自行车每周期平均交通量(辆/周期)。
6)直左合用车道饱和流量TL T TL f S S ⨯= (22)直左合流校正系数:()TL T TL q q q f '+=/ (23) T L L Tq q K q +=' (24) LT L S S K '= (25)式中:T q —— 合用车道中直行车交通量(pcu/h );L q —— 合用车道中左转车交通量(pcu/h ); T q '—— 合用车道的直行车当量(pcu/h ); L K —— 合用车道中的左转系数。
7)直右合用车道饱和流量TR T TR f S S ⨯= (26)直右合流校正系数:()TT R TR q q q f '+=/ (27) T R R Tq q K q +=' (28) RTR S S K '= (29) 式中:T q —— 合用车道中直行车交通量(pcu/h ); R q —— 合用车道中右转车交通量(pcu/h );T q '—— 合用车道直行车当量(pcu/h );R K —— 合用车道中的右转系数。
8)直左右合用车道饱和流量 (1)普通相位兼有行人影响取第6)和第7)条计算结果的较小值。
(2)有单向左转相位或单向交通 参照第3)条计算。
9)左右合用车道饱和流量(三岔路口)LR L LR f S S ⨯= (30)左右合流校正系数:()TR L LR q q q f '+=/ (31) L R R Tq q K q +=' (32) RL R S S K '= (33)式中:L q —— 合用车道中左转车交通量(pcu/h ); R q —— 合用车道中右转车交通量(pcu/h );Tq '—— 合用车道的左转车当量(pcu/h ); R K —— 合用车道中的右转系数。
10)短车道饱和流量校正当进口车道实际供排队长度()q L 小于要求排队长度()r L 时,进口车道属短车道,须作短车道饱和流量校正。
3600/pcu e f r L g S L = (34)式中:f S —— 经各类校正后的饱和流量(pcu/h );e g —— 有效绿灯时长(s ); pcu L —— 排队中一辆小轿车的平均占位长度,一般取6m 。
(1)左转专用与右转专用车道短车道校正系数专用车道本身的校正系数:()L L x u u f -+=1η (35)专用车道相邻车道的校正系数:()()L L S u u f --+=11η (36)r qL L L u =(37)式中:η—— 使用专用车道的车辆比率。
(2)合用车道短车道校正系数TL x f f ⨯=正系数直左合用车道短车道校 (38) TR x f f ⨯=正系数直右合用车道短车道校 (39) 5. 配时参数计算1)信号周期时长须选用最佳周期时长,按下式计算:YLC -=10 (40) 2)信号总损失时间,按下式计算:()∑-+=kk s A I L L (41)式中:s L —— 起动损失时间,应实测,无实测数据时可取3s ; A —— 黄灯时长,可定为3s ; I —— 绿灯间隔时间(s );k —— 一个周期内的绿灯间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