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学研究
甲骨学研究120年,这些重大成果你必须了解

甲骨学走过的120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草创到辉煌、从史学研究到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发展历程。
甲骨学在前进中曲折发展,具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如何?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宇信研究员。
189 9年—1928年: 甲骨学的草创时期 王宇信介绍,从 1899年至1928年,是甲骨学的草创时期。
189 9年,王懿荣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甲骨文,引发了学界的研究热潮,而私人挖掘或盗掘的甲骨也日渐增多。
这一时期基本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产生了许多奠基性的成果。
如罗振玉搜集了很多甲骨,并且考证出甲骨的出土地是殷墟。
王国维则以甲骨拼合方法研究商史,将这一时期的甲骨文研究推向高峰。
1928年—1949年: 甲骨学的形成时期草创时期的甲骨出土以后,被外国人收购了很多。
为了保护甲骨不再外流,而且如果能确定殷墟为商代晚期都城这一考古标准,那么往前推夏代和原始社会,往后推周代和汉代都会比较容易,因此,民国时期的中央研究院决定发掘殷墟。
王宇信介绍:“1928年,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派董作宾调查安阳殷墟是否存有甲骨,结果发现确有遗存,于是开始对殷墟进行科学挖掘,出土了很多甲骨。
这就开启了甲骨学的第二阶段,即形成时期。
”中国人自己发掘了殷墟,也培养了大量的考古专家。
1949年前后的甲骨文学者几乎都在殷墟工作过。
这一时期的甲骨学成就突出:首先,董作宾带领殷墟考古发掘出了很多甲骨,根据地下出土的甲骨进行分期断代,总结出了五期分法。
其次,郭沫若等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商代历史,开辟了甲骨学新纪元。
再次,胡厚宣撰写了《甲骨文商史论丛》,董作宾研究出《殷历谱》,把甲骨学研究推到一个全新阶段。
“当时主要是抗战时期,他们在颠沛流离中延续了中国文脉,并且达到了很高水平。
”王宇信说。
1949年—1978年: 甲骨学的发展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科院就设立了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甲骨。
当时有人说,甲骨文的辉煌是在前50年,并不看好大陆的甲骨学。
近两年来的甲骨学研究

骨约 5000 片, 虽大多发表过, 但此次分为上博接 管 、 受 赠、 徵 集、 退 还 及 上 海 所 见 甲 骨 等 部 分, 按单 位著录, 有助于了解相关甲骨的流传情况 。 中国社科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于 2009 年 12 月编辑出版《张世放所藏殷墟甲骨集 》 和《云
⑥ 《 间朱孔阳藏戬寿堂殷虚文字旧拓 》 二书 。 张世放》 一 书 著 录 甲 骨 385 版, 先 秦 史 研 究 室 拍 摄、 制
近两年来( 2008 年以来) 的甲骨学研究, 总 体 上 看, 有 活 力、 成 果 多, 呈 现 较 为 繁 荣 的 局 面。 考 古新发现的甲骨, 以及公家私人的藏品, 经过整理和著录相继出版, 公布了一批新材料, 有力地促进 了甲骨缀合 、 校重 、 辨伪等基础工作及相关商周史专题的研究 。 结合研究生教学和学位论文写作开 展的甲骨分组分类整理工作, 蔚然成风, 直接推动了甲骨分组 ( 类 ) 分期研究的深入和细化, 也产生 缀合受到了学界的高度重视, 也有学者致力于甲骨 了大量甲骨缀合成果 。 在甲骨学基础研究领域, 是甲 骨 学 研 究 中 备 受 关 注 和 难 度 较 大 的 卜辞释文的修订和各种著录书的校重 。 甲骨文字的考释, 领域, 学者除从新材料 、 考古材料中获得启发, 提出新论外, 还重视辨析成说, 质疑固有认识, 取得了 若干可喜的突破 。 在殷商史研究 方 面, 大 型《商 代 史 》 著 述 已 顺 利 完 成, 世 系、 国 族、 人 名、 地 理、 历 法、 礼制等专题也都各有成果 。 从出版专著和发表文章的数量上看, 花东甲骨仍是近年较集中的研 究专题 。 以下就笔者所见, 择要介绍如下, 挂一漏万, 庶不可免, 请读者不吝指正和补充 。
75
近两年来的甲骨学研究
甲骨文研究报告小学五年级

甲骨文研究报告小学五年级
《甲骨文研究报告》
一、引言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它是利用动植物的骨骼或龟、鱼等的甲壳来刻写文字的。
这种文字的发现,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甲骨文的特点
1. 形状独特:甲骨文有着独特的形状,多是由直线和弯曲线组成的。
2. 字形丰富:甲骨文的字形很多,包括人物、动物、器物等。
3. 内容广泛:甲骨文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祭祀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三、甲骨文的研究方法
1. 骨学鉴定:通过对甲骨的材质、形状、年代等进行研究,确定其真伪和时代。
2. 字形考证:通过对甲骨文的字形、构造、用法等进行比对和分析,解读其含义。
3. 考古发掘:通过考古工作,发现更多的甲骨文,从而扩大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四、甲骨文的重要意义
1. 历史记载:甲骨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它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2. 文化遗产: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对于传承和
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 研究工具:甲骨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对于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五、结论
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未来,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发现,以进一步揭示甲骨文的奥秘。
关于甲骨文心得体会的范文3篇

关于甲骨文心得体会的范文 (2)关于甲骨文心得体会的范文 (2)精选3篇(一)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形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思想和文化。
在学习和研究甲骨文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是中国古代人民用骨头和龟甲等编写的文字。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我对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甲骨文记载了古人们的祭祀仪式、生产活动、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古代社会的面貌。
其次,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通过对象的描绘来表示事物的意义。
学习甲骨文需要细心观察和推敲,因为一个字形背后可能隐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研究甲骨文,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人民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他们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文化精神。
再次,甲骨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明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通过研究甲骨文,我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了解古代文字的发展历程,对于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学习甲骨文需要耐心和毅力。
甲骨文的解读并不容易,需要阅读大量的甲骨文文字材料,并且需要对古代汉字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和研究甲骨文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对于知识的渴望和不断追求的精神,同时也锻炼了我的毅力和耐心。
总之,学习和研究甲骨文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意义重大的工作。
通过这一过程,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研究甲骨文,探索更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助力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于甲骨文心得体会的范文 (2)精选3篇(二)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
通过学习甲骨文,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甲骨文是我国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
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古人对天文、地理、生物、人文等方面的认知已经相当深入。
甲骨文研究

周原甲骨文是1977年8月,陕西省周原考古队在陕西岐山凤 雏村发掘周代甲组建筑基址时发现的。
这批甲骨大多数为周初卜甲,也有少数在商代晚期;刻辞内 容极其丰富,广泛涉及灭商以前到西周初年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等各个方面。 新中国建立后,在殷墟以外,陆续发现了许多重要的甲骨文 新资料。共发现有字甲骨307片,共有甲骨文1080字。这些 甲骨文的发现不仅为商周历史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可信史料, 而且还促进甲骨学产生了一个以周原甲骨为中心的、研究西 周甲骨的新的重要分支。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
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 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 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 李济(一说吴宓)被称为“五星聚 奎”的清华五大导师。 1927年6月24日自沉于北京颐和园 昆明湖,时年50岁。
王国维主要贡献(一)
• 一、用甲骨档案印证历史文献。 • 在历史学研究中创立了双证,除用古代书籍资料 说明历史外,还用历史档案说明历史。 • 如他把甲骨档案中的记载与《史记〃殷本纪》中 所记殷王世系相互对照,《殷本纪》上殷先王的 名字和甲骨档案上的记载是一致的。据此,一方 面证明了司马迁所记的殷代世系是可靠的,《史 记》是一部可信的历史著作;另一方面又纠正了 《殷本纪》中排错的先公先王的次序。
甲骨文著录:《甲骨六录》、《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分、 《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及 《甲骨续存》。《甲骨文合集》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 论文:《殷墟第十三次发掘所得龟甲文字举例》、《殷墟 127坑甲骨文的发现和特点》。
6.3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将甲骨文分为九期,自武丁至帝 辛九王,每王一期:
●
识字与字典等工具书的编纂
考释类: 于省吾 唐 兰 刘 桓 刘 桓 夏 渌 李 实
甲骨学的研究报告总结

甲骨学的研究报告总结甲骨学是一门研究甲骨文化和甲骨文字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为中国古代商代和西周时期的甲骨文石器。
甲骨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和分析,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宗教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内容。
该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谋索、刻考、辞材和比较”。
谋索是指研究者通过阅读和分析甲骨文石器的铭文和内容,探索其中的线索和信息。
刻考则是对于甲骨文的形态和文字的学科研究,通过对甲骨文的编码和解析,识别出文字的含义和用途。
辞材则是指研究者对甲骨文石器中的词汇和术语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于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和参考。
最后,比较是指将甲骨文与其他古代文献和文字作比较研究,以便于进一步理解和探索其中的含义和内涵。
甲骨学研究的目标是揭示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甲骨学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们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和分析,逐渐认识到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之一,它不仅仅是用来纪录祭祀活动和刻写巫觋卜筮的工具,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甲骨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进程和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是怎样的,诸侯国家的地位和角色如何分工,官僚制度和分封制度是如何运行的,这些信息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和制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我们还可以了解当时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了解巫觋的角色和影响,了解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方式,这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信仰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甲骨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揭示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甲骨文的名人

研究甲骨文的名人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重要遗产,它记录了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在研究甲骨文的领域,存在着许多杰出的名人,他们为理解这种古老文字的起源、意义和用途做出了巨大贡献。
1. 篆刻家李学勤:李学勤是中国著名的篆刻家和甲骨学家,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古文字的破译和研究有重要影响。
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精湛的篆刻技艺,为甲骨文的保存、整理和破译作出了卓越贡献。
2. 考古学家殷墟发掘者郑振铎:郑振铎是中国考古学家,他领导了中国大陆首次大规模的商代遗址——殷墟的发掘工作。
在殷墟的发掘过程中,他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牌和卜辞,为解读甲骨文的用途提供了实质性的证据。
3. 甲骨学家王国维:王国维是中国著名的学者和文化名人,他对甲骨学的研究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王国维提出了甲骨文象形文字的解释理论,并对甲骨文的字义、句法和文化内涵做了深入研究,为后来的甲骨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4. 学者闻一多:闻一多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和文化名人,他对甲骨文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闻一多提出了甲骨学与语言学、考古学和
历史学的关联性,并深入探讨了甲骨文的句法结构和演变过程,为甲骨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名人各自在甲骨学的不同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我们对甲骨文的理解和认识。
他们的努力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素材和参考,也为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优秀的学者加入到甲骨文的研究中,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这一古代文字的神秘之处。
建国六十年来甲骨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
殷 都 学 刊
21 0 0矩
说 罗塞塔石 的发 现 是世 界 学 术史上 的重 大发 现 。
了。 至于当时 的王襄 、 孟广 慧 先生 , 他们 在天 津 , 他们 那时候 与王懿荣 的身份 是有 所不 同的。他们
到了 l2 83年 , 国学 者商博 良终 于解读 了古埃 及 法
现 是在 19 89年 , 罗赛 塔石 正好 在殷墟 甲骨 文发 现
前 的 10年 。1 9 0 7 9年 正 是 拿 破 伦 远 征 埃及 的 时 间 。大 家知道 , 时 候 拿破 伦 已经 征 服 了欧 洲 大 那
陆 , 了和英 国相 对 抗 , 就 出兵 远 征埃 及 , 为 他 希望 通 过征 服埃及 , 切 断英 国 和东 方 尤其 是 和 印度 来
程。建 国前的 甲骨学研究, 主要有 甲骨文字 的认定 、 时代 及 出土地 点 的判定 、 殷墟 科学发 掘、 品的著 录、 字 藏 文 的考 释、 分期 的研 究等。建 国后 的6 0年 , 甲骨学的主要成果 有殷墟 发掘 的恢 复、 甲骨资料 的集 中公 布、 甲骨分 期的深入 研究等。 甲骨学的研究要用考 古学的研 究方法作基础 , 应进 一步研 究甲骨 的 法 , 要注意殷墟 以外 还
罗塞塔 石是 1 9 7 9年 发现 的 , 殷墟 甲骨文 发 而
是古 埃及 罗塞 塔石 的发 现 。 古埃 及文 字是 和 中国 甲骨 文一样 起源 非 常古
远 的文字 。可 是古 埃及 文字 到 了新 王 国时期 的最 后, 随着埃 及被 其他 民族 的 占领 , 逐渐 走 向 了衰 败 和消 亡 。这 个 过 程 比较 长 , 古埃 及 文 字 的消 亡 但 比较 彻底 , 了罗马 时期 以至 到中世 纪 的时候 , 到 古 埃及 文字 已经 完全没 有 人能够认 识 了 。按 照 当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学研究
甲骨学研究小史
甲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和与其相关联的殷商文化。
它不仅是中国古文字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日益渗透到考古学、语言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学科之中。
自1899年甲骨文被有意识地收藏开始,甲骨学已经走过一百多年的历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宇信曾将甲骨学的百年历史分为三个阶段:草创时期(1899—1928年)、发展时期(1928—1937年)、深入时期(1949年至今)。
奠定甲骨学研究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甲骨
文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始于1899年甲骨文被鉴定。
王懿荣、王襄和孟广慧都为甲骨文最初的发现与鉴定出了一己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时告诉记者,甲骨文从发现到研究,两位学者贡献卓著,一位是罗振玉,另一位是王国维。
首先,在甲骨的收集方面,罗振玉促成刘鹗出版了甲骨学史上第一部著录《铁云藏龟》,罗振玉自己也致力于甲骨的收集工作,编写了《殷虚书契》、《殷虚书契菁华》等。
其次,罗振玉查明了甲骨文的出土地点在安阳小屯村,使得一度被古董商垄断的甲骨可以为学术所利用。
此外,罗振玉辨明了甲骨出自晚商都邑,学者从此可以将其与文献中有关商代历史的记载联系起来。
再次,在考释文字方面,罗振玉完成了《殷商贞卜文字考》,此后,随着《殷虚书契考释》和《增订考释》的出版,他考证出了大部分的商王名号,为后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而王国维则开启了甲骨缀合的先河。
在罗振玉工作的基础上,他通过甲骨缀合纠正了《殷本纪》中商王世次的错误。
在《殷卜辞中所见商先公先王考》及《续考》两篇文章中,王国维系统研究了甲骨文中出现的商先公先王的名字,并与《史记》的记载相印证。
此后,他进一步提出将古代文献和出土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甲骨学研究的第二阶段是从1928—1937年。
考古工作者在安阳殷墟先后开展了15次科学发掘,一共有12次发掘获得了带字甲骨,总数达24900余片,这一时期出土的甲骨文都有明确的坑位和层位记载,并伴有出土遗物,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其中以1936年6月的第13次发掘最为重要。
当时发现一个完好的H127窖藏坑,共发现甲骨17096片,这是甲骨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在殷墟发掘期间,围绕着甲骨文所进行的殷墟考古各方面的研究,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其主要突破是基于考古学发掘成果开展的殷墟甲骨文的分期研究。
董作宾首次提出了“贞人”说,为甲骨文的分期断代研究打下了基础。
他在1933年发表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把殷墟甲骨文划分为5个不同时期,从而把商代各王历史的研究建立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上。
郭沫若
为甲骨文的释读作出巨大贡献。
“他的《卜辞通纂》、《殷契粹编》到现在都是甲骨学入门的必读书。
他将甲骨文的释读与金石学、文献学和历史学的方法联系起来。
虽然观点未必全部正确,但是方法至今影响着后学。
”冯时说。
甲骨学研究走向深入新中国成立以来,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工作恢复后,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多年来大批经由科学发掘的甲骨文不断出土。
除安阳殷墟小屯村持续有甲骨出土以外,在后冈、四盘磨西地、大司空村等处先后发现了商代甲骨文。
1973年,小屯南地发掘出刻辞甲骨5335片。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次,非常有助于甲骨文的分类、断代研究。
1991年,考古工作者又在殷墟花园庄东地发现了一个甲骨窖藏坑,出土刻辞甲骨689片。
这是继1936年小屯北地H127坑和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发现以来,殷墟甲骨文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被评为1991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这一阶段,甲骨文材料的整理和公布取得了重要成果。
比如由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自1978年出版至1982年出齐,皇皇13巨册,共收甲骨41956片,为学术界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部书集70年来出土甲骨文之大成。
此外,甲骨文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诸多进展。
冯时介绍说,目前学界在甲骨断代研究上还存在一些争议,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术的发展,学界在甲骨断代研究上有了更广
阔的视野。
此外,就甲骨发现地点而言,以往只集中于殷墟,现在范围不断扩大,郑州商城、山东大辛庄一带也发现了甲骨;除了王卜辞,还有非王卜辞;除了商代的甲骨,还有西周、先周的甲骨,其丰富性与以往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同时,学界对于甲骨学怎么与考古学、历史学结合有了更深的思考。
考古学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获取资料,可以与甲骨文的研究相结合,二者的联系更为紧密。
另外,除甲骨文本身的研究不断完善以外,甲骨学研究更深地影响到商代史研究的诸领域,如政治、军事、农业、礼制、天文历法等。
(原文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8月14日第7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