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臣墓志铭

合集下载

2013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3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3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

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

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

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二)

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二)

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26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6分)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长沙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在这里,毛泽东度过了他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

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

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

1915年9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

看来,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

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

杨昌济,长沙板仓人,1903年留学日本,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

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

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

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

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

他自称:“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

”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

这在黎锦熙1915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

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

他给朋友的信中说:“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绪……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

”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

从先秦诸子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

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

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原文

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原文

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原文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原文及原文: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

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

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有文集五十卷。

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

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王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与他将作监丞、湖州通判。

皇帝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知光州。

这一年光州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掠取百姓的粮仓,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

选自《唐才子传》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选自《唐才子传》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选自《唐才子传》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答案(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节选自《唐才子传》本文有删节)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

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致仕致仕:退休或辞职回家。

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原文及翻译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原文及翻译导语:欧阳修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

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

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有文集五十卷。

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

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冯芸;吴臣辉【摘要】宋代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发展历程中在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上均有重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商税制度的确立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商税征收是宋代国家在财计上对商业的依赖日益加深,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的赋税结构发生根本历史性变化在制度层面的政策体现,它表明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兴旺,国家在商业政策导向上已经转变了前代社会政府主要利用强大的政治力量和行政手段严格控制商业发展、排斥私商经营的做法.宋政府对商业采取的更多是“经济强制”而非“超经济强制”,国家统制商业的方式从直接变成了间接,通过征收商税,允许私营商业发展、旨在瓜分商业利润.而整个两宋时期商税征收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宋代国家与商业、商人关系的新特征.【期刊名称】《保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4)001【总页数】6页(P77-81,108)【关键词】宋代;商税制度;商业政策;“经济强制”;“超经济强制”【作者】冯芸;吴臣辉【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昆明650000;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昆明6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9宋代上承秦汉、下启明清,在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上成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特别是宋代的商品生产、商品市场、市镇经济、货币金融均有划时代的发展,从而使整个两宋的商品经济和商业发展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均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各个朝代,进入了比较繁荣和渐趋成熟的阶段。

而城市工商业的兴旺发达,商品货币关系的蓬勃发展,又在相当程度上冲击了原来封闭的经济结构,改变了政府统治的物质基础,迫使国家的商业政策也不得不改弦更张,适时地作出某些调整。

从总体上看,宋代国家对商品经济的管理特征,是从行政干预逐渐地向着依靠经济手段和市场调节过渡,国家已经越来越多地利用市场手段和经济形式来贯彻自己的政府意志、行施政府管理权,商税制度的建立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状元王尧臣

状元王尧臣

状元王尧臣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

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

后被召回京应试,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

遇上叔父王氵中犯法受牵连,王尧臣被调离京城出任光州知府。

后为父服丧,服丧完毕,任三司度支判官,再升做右司谏。

郭皇后去世,舆论将此归罪到内侍都知阎文应,王尧臣请求将左右侍医药的人都治罪,没有答复。

当时是上元节,有官员张灯结彩,王尧臣等他们乘坐的舆轿出门,便向皇帝说:“皇后已恢复名位,如今还未出殡,不应出来游幸。

”皇帝因此下令撤除张挂的彩灯。

王尧臣后升任知制诰、同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诸司库务,又知审刑院,调入翰林院任学士,又任知审官院。

陕西用兵,他任体量安抚使。

出发前,向皇帝请求说:“按旧例,使者每到一处,都宣读皇帝的诏书,慰问官吏将校,但不关及到普通百姓。

自西夏元昊反叛,至今三年,关中的人民困苦凋敝到了极点,请求让我带诏前往慰劳、安抚他们,并宣布平定叛贼之后蠲免租赋二年。

”仁宗听从了他的请求。

出使回来,又对皇上说:陕西兵力二十万,分别屯守四路,但实际可用来应战的只有十万。

敌军入侵,常数倍于官军。

他们以十战一,我方以一敌十,所以他们三次来犯三次胜,是由于敌我双方兵力众寡太悬殊。

泾原靠近叛军巢穴,最首当其冲,应先作防备。

如今防备敌人秋季入侵已经很迫切,请增派士兵,以二万屯守渭州,作为镇戎山外的援助;以一万人屯守泾州,作为泾原、渭州的声势;以二万兵力屯守环庆,一万人屯守秦州,以牵制敌军的进攻。

而且敌寇进犯边疆,不怕不能进来,只怕不能撤出。

各要塞沿线的地形,虽险易不同,但军队行走都须由大川大河,大川边大多都有寨栅作为控扼要害。

敌寇来犯目的是要掳掠,他们各自奋战,因此所向无敌。

如延州的金明、塞门寨,镇戎的刘..、定川二堡,渭州山外的羊牧隆城、静边寨等,都不能扼制抵挡住敌人的进攻。

所以敌人不怕不能攻进来。

进入汉族内陆以后,分途抢攻,俘虏人畜、劫掠财物,兵马都疲困了,然后急忙撤退,再无斗志。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十 文言文.pdf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十 文言文.pdf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

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

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颓,闭之空室中。

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

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

一日伯兄斯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

”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浸千言,饿顷而就。

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

”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

”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

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

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

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

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

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

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优,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

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闲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

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师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

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岁大饥,群盗发(打开)民仓廪(贮藏 米谷的仓库),吏法(名作状,“按法 令”)当(判定,判处)死,公曰: “此饥民求食尔,荒政(赈济饥荒的政 令或措施。 )之所恤(体恤)也。” 这一年光州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打开了 百姓粮仓(抢夺粮食),按照法律要以 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 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 体恤的。”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掌权),请 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唐、 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 赋),永和阴(暗中)遣人以利动公,公 执(坚持)以为(认为)不可。
当初,宦官张永和刚开始用事,请求向百 姓收取十分之三的房屋税来佐助国事。 (命令)下达到了三司,张永和暗地里派 人用利益来诱惑王尧臣,王尧臣坚持认为 此事不可。
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 名动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 ,北方部 族为狄,后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 各族 ),不宜以小故置(弃置)之,且 任福由(由于)违节度(指挥,调度) 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王尧臣于是说这两个人是天下的人选,他 们忠义智勇,名扬于夷狄,不应该因为小 小缘故就弃置不用。况且任福是因为违背 了节制调度而导致失败的,更不能因此而 过分地惩罚主将。
将作监:古代官署名,掌管宫室建筑, 宝贝器皿的制作和刺绣等的官署。丞: 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 王大人叫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了 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与将作监丞、湖州通 判。
召试(皇帝召来面试,为封建时代选拔 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以著作佐郎直 (通“值”,当值,值班,当差)集贤 院,知(主持,管理)光州。 皇帝面试后,他便以著作佐郎身份 供职于集贤院,(接着)任光州知 州。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 人一(全、都)以(用)诚意,无所矫 饰(虚假掩饰),善知人,多所称,荐 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 王尧臣为人纯正质朴,即使富贵显赫 时也不忘节俭。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 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 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有文集 五十卷。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 西体量安抚使。
元昊谋反,朝廷要在西部用兵, 授与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山川险易, 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 路宜急为备(做好战备),至于诸将材能 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 皆为名将。 王尧臣探察了四路的山川险要和平易情况, 回去就说哪一路应该增加多少兵力,哪一 路贼兵不会攻打,哪一路应该紧急备战。 说到诸位将领才能大小,他都清楚,推荐 了20多个可以用得上的人,后来这些人都 成了名将。
郭皇后被废后,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 皇上很是同情怜悯她。在郭皇后被废时, 宦官阎文应曾经帮助过皇后,等皇后生病 了,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皇后将 死时,有人怀疑文应有奸谋。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追查,核查)虚 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不实行), 然自文应用事(掌权,当权),无敢指言 (指明和陈述,此指议论)者,后文应卒 以恣横斥(被斥责)死。 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 情真伪,来消除天下的怀疑。虽然最终没有 施行,但自从文应掌权以来,没有人敢指摘 议论什么,后来文应终究因为放纵专横的罪 名被处死了。
《王尧臣墓志铭》原文、注解、译文
(2013高考语文辽宁卷文言文)
说明:1.本课件最后几页带有试题及答案 解析。2.本课件的黑字部分为原文译文或答案。
公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 名字)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考 取)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 劘[mó](切磋),至于是(正确)而后止, 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 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邀名)。 王尧臣处理政事时,遇到有所不同的论议 时,一定和大家反复切磋,直到商量出正 确的意见为止,绝不会固执己见。在皇上 面前,王尧臣陈述的有关天下利害的事很 多,直至事情得以施行,他也不曾以此邀 名。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 韩丞相坐(因……获罪)主帅失律(出战 失利),夺(削除,削职)招讨副使,知 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送公文)元昊 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当时,边关的部队刚好在好水打了败仗, 任福等人战死。现今的韩丞相因为犯身为 主帅出战不利的罪被削职为招讨副使,贬 任秦州知州;范文正公也因为发布檄文给 元昊而没有事先上报被削职为招讨副使, 出知耀州。
由是忤(触犯)宰相意,并其他议, 多格(阻止,搁置 )不行。 由于王尧臣的这些言辞触犯了当时宰相 的心意,所以连带王尧臣的其他的奏议, 大多被搁置而不施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 乃公指言(指陈)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 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搁置的建议) , 悉见(被)施行。 第二年,贼兵侵入泾原,在定川大战,杀 了大将葛怀敏,定川就是王尧臣当时指出 要加强防备的地方,从此大家才开始认为 他的建言是可信的,而以前所搁置起来的 奏议,都一一被施行了。
乃请以(用)减死论(判定)。其后遂 以著令(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此作动 词),至今用之。 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这之后就把 它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这 些法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 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有功 劳),及后疾(生病),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将)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京师数为飞语(流言),及上之左 右(近侍),往往谗(诽谤)其短者。 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像自己 平常一样)也。
京师多次流传王尧臣的谣言,皇上的左右 也经常说他的短处。皇上对这一切都不管 不问,而王尧臣也都像以往一样做事。
第一大句课本答案译为:京城多次出现 流言,涉及皇上的近臣,常常毁谤那些 有短处的大臣。(取红字译法)
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 至重、储嗣(储君,太子)未立为 忧。 在临终前,他向他的弟弟王纯臣口授他最 后的一个奏章,表现出对宗庙至关重要, 太子没有确立的忧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