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数学第十册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聋校数学的教案范文

人教版聋校数学的教案范文

聋校数学的教案人教版聋校数学的教案范文人教版聋校数学的教案范文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在计算方面,教学分数加、减、乘、除法,分数加减、乘加、乘减、乘除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在应用题方面,着重教学简单的分数四则应用题。

教学要求1、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数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4、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步分数加、减法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乘、除法以及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分数加减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一、分数加减法(31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0课时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8课时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4课时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7课时5.整理复习2课时二、分数乘法(23课时)1.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5课时2.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4课时3.倒数的认识2课时4.整理复习2课时三、分数除法(26课时)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2课时2.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4课时3.比7课时4.整理和复习3课时一、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并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人教版聋校数学的教案范文

人教版聋校数学的教案范文

人教版聋校数学的教案范文第一章:认识数字1-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理解数字1-10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数数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数字1-10的读写。

2. 能够用手指正确地数出1-10的物体。

教学难点:1. 理解数字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2. 能够用语言描述数字的大小顺序。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

2. 实物图片1-10。

3. 数数棒。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让学生尝试用数字来描述它们。

2. 讲解:向学生介绍数字1-10的意义,通过数字卡片和实物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数字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3. 练习:让学生用手指正确地数出数字卡片上的物体,并用语言描述数字的大小顺序。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数字1-10的重要性。

第二章: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能够正确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 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

2. 加减法算式卡片。

3. 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实物图片,让学生尝试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2. 讲解:向学生介绍加减法的运算规则,通过加减法算式卡片和实物图片,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加减法算式卡片上的题目,并及时给予反馈。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认识货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常用的货币单位及面值。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货币进行交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面值。

2. 能够正确地进行货币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货币单位与面值的关系。

2. 能够解决实际交易问题。

教学准备:1. 人民币实物。

2. 货币计算器。

聋校数学教案

聋校数学教案

聋校数学教案教案标题:聋校数学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聋校学生提高数学理解和解题能力。

2.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

3. 提供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资源,满足各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巧。

2. 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数与代数- 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认识和运算。

- 代数表达式的表示与计算。

- 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与应用。

2. 几何与空间- 图形的认识与性质。

- 直角三角形、相似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计算。

- 平面图形的面积与体积计算。

3. 统计与概率- 数据的汇总与分析。

- 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与计算。

教学步骤:1. 导入与激发兴趣:- 利用图片、实物等多种感官刺激来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 引导学生分享与数学相关的经历或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参与度。

2. 知识讲解与示范:- 通过手语、表情、肢体语言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理解。

- 结合示意图、多媒体工具等教学资源,清晰明了地介绍数学知识和概念。

3. 理解与巩固:- 通过示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技巧和解题方法。

- 配备辅助工具和教具,如几何模型、计算器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 练习与合作:-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鼓励学生个人练习和小组合作。

- 提供充足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和提高技能。

5. 拓展与应用:- 鼓励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推理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应用到日常生活或实际情境中。

6. 总结与评价:- 结合示例和学生实际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使其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教学资源:1. 数学教材和练习册。

2. 多媒体教具和辅助工具,如几何模型、计算器等。

3. 图片、示意图和实物等可视化资源。

聋校数学第十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册教案
2.降温。外出活动前,应该做好防晒的准备,最好准备太阳伞、遮阳帽,着浅色透气性好的服装。外出活动时一旦有中暑的征兆,要立即采取措施,寻找阴凉通风之处,解开衣领,降低体温。
二、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师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复习四则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课件展示)
1、加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教学
重、难点
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等进一步得到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
教具准备:
(训练器材)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三角板,量角器,直尺,七巧板。
课时安排:
总复习 5课时
第1课时
本课时
教学内容
第116页上第1、2题,复习整、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填完后,指名B类学生说一说每一小题根据什么定律来填写的。
2、第6题:先让学生自己计算。
集体订正时,可让学生分别说说每道题各用了哪些运算定律。(A、B)
本课时
重、难点
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进一步提高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点名,
安全知识早知道:
外出活动如何防止中暑
1.喝水。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外出活动,尤其是远足、爬山或去缺水的地方,一定要带够充足的水。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带些水果等解渴的食品。
3、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个图形的概念,明白图形的联系和区别,会按照规定的步骤作图。
4、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归一两步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性和语言组织能力。

聋校数学第十册教案第2课时

聋校数学第十册教案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第3、4页的例3、例4,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4~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小数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的笔算小数减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做下列各题0.32+0.45 0.27+0.69 1.4+1.9指名学生板演,做完后集体订正,并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中应注意什么?二、新授1、出示例3。

引导学生把0.65元改成6角5分,0.48元改成4角8分,然后自己列竖式计算,得出的数再改写成小数。

再引导学生直接列竖式计算。

然后提问:百分位不够减,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从百分位减起,百分位不够减,要从十分位退1作10,在百分位加十在减。

教师强调:计算小数的减法时,也要相同数位对齐,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2、练习让学生自己做相应的“做一做”题目。

做完后集体纠正并提问。

3、教学例4。

出示例4,引导学生和例2比一比,相同点和不同点。

然后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观察竖式列的是否正确。

再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

4、引导学生做7.81-3.736提问:7.81千分位没数怎么办?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指名一生到黑板前板演。

5、练习做相应的“做一做”习题学生做,教师巡视检查,辅导有误的学生。

6、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小数加减法法则作总结。

三、巩固练习做练习一的4、5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师批改总结。

四、小结五、作业练习一的第6、7题。

教后记:这两节课带领了学生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

在教学中联系整数的加减发的意义和计算的法则,使学生把整数运算知识迁移到小数的运算中来。

这样就更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加减法意义和法则。

聋哑人特殊学校数学七年级教学设计

聋哑人特殊学校数学七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数列概念,并能够判断数列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2.学生能够运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解问题;3.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列的性质,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数列的概念及判断数列的性质;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3.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聋哑学生可能不习惯于使用符号表达数学知识;2.能否将数列的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教学准备:1.相关教学资源:数列的教材、教具、计算器等;2.制作数列的手势示意图,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时间:10分钟)1.利用手势示意图,向学生展示数列的概念。

比如,利用手部动作表示一个一个地加或乘,让学生对数列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2.引导学生回忆一些他们熟悉的数列,比如自然数数列、偶数数列等。

Step 2 讲解等差数列(时间:2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等差数列,并结合手势示意图,教给学生等差数列的定义。

2.教师通过数列的手势示意图,展示等差数列的特征:每一项都与前一项相差相同的数,用符号表示为“a1,a2,a3,...”。

3. 向学生介绍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a1表示第一项,d表示公差。

4.通过例题和手势示意图,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通项公式求解问题。

Step 3 讲解等比数列(时间:2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等比数列,并结合手势示意图,教给学生等比数列的定义。

2.教师通过数列的手势示意图,展示等比数列的特征:每一项都与前一项的比值相同,用符号表示为“a1,a2,a3,...”。

3. 向学生介绍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r^(n-1),其中an 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a1表示第一项,r表示公比。

4.通过例题和手势示意图,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通项公式求解问题。

Step 4 运用数列解决问题(时间: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问题。

人教版聋校数学的教案范文

人教版聋校数学的教案范文

人教版聋校数学的教案范文第一章:认识数字1-5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1-5的读写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和敏感度。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1-5的写法。

2. 学习数字1-5的读法。

3. 进行数字1-5的书写练习。

教学步骤:1. 引入数字1-5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实物来感知数字。

2. 教授数字1-5的写法,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

3. 教授数字1-5的读法,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

4. 进行数字1-5的书写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数字1-5的写法的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对数字1-5的读法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认识数字6-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6-10的读写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和敏感度。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6-10的写法。

2. 学习数字6-10的读法。

3. 进行数字6-10的书写练习。

教学步骤:1. 引入数字6-10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实物来感知数字。

2. 教授数字6-10的写法,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

3. 教授数字6-10的读法,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

4. 进行数字6-10的书写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数字6-10的写法的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对数字6-10的读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加法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 培养学生对数学运算的认知和敏感度。

教学内容:1. 学习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2. 学习加法运算的规则。

3. 进行加法运算的练习。

教学步骤:1. 引入加法运算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实物来感知加法运算。

2. 教授加法运算的规则,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

3. 进行加法运算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对加法运算的规则的掌握程度。

初中聋生数学教案设计模板

初中聋生数学教案设计模板

初中聋生数学教案设计模板教案标题:初中聋生数学教案设计模板教案目标:1. 帮助聋生初中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技巧。

2. 培养聋生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聋生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 聋生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聋生学生的数学运算技巧和应用能力。

3. 聋生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手势、图像等方式帮助聋生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 如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引发聋生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聋生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IEP)和听力辅助设备。

2. 聋生学生的学习资源,如教材、练习册等。

3. 手势、图像、实物等辅助教学工具。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手势和图像引入本节课的数学概念,如数轴、整数等。

- 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

2. 概念讲解(15分钟)- 通过手势和图像向学生解释本节课的数学概念,如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利用实物或图片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概念。

3. 练习与巩固(20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书面上进行数学运算练习。

- 鼓励学生利用手势、图像等方式解决问题,并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

4. 拓展与应用(15分钟)-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思学习过程,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情况。

2. 学生书面练习的完成情况和准确性。

3. 学生在拓展与应用环节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延伸:1. 针对不同聋生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提供个别辅导和巩固练习。

2. 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和互动学习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清市特殊教育学校(2012 —2013 学年度)
第二学期
数学科


教师:张钦
2013年2月18日
(教案编写格式说明:正文详细内容:采用小4号宋体。

采用多倍(1.25倍)行间距,进行双面打印。

教案应比实际进度提前1—2周编写完成并打印出来,以备随时提供检查用。


2、练习
做教科书第31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指名A类学生对照算式说明小数除法的意义。

3、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1)课件出示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2)组织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出横式:
提问:21.45除以15是否可以理解成把21.45米平均分成15份,求每份是多少?
(3)①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整数部分的计算。

提问:把21米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几米?商的1应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A)
②讨论:余下的6米不够除以15该怎么办?
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
提问:64表示64个什么?商4为什么写在十分位上?
由学生继续完成此竖式。

让学生说一说这样算的道理。

(A类生试着说一说)(4)巩固练习:(分组完成)。

指名A类生板演
先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再针对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提问,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A、B)
四、小结:
1.提问:观察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对齐?
2.今天学习的除法与过去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它与整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3.组织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质题答疑。

五、拓展练习
1.列竖式计算(分组完成)
教师行间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注意及时解决(重点辅导B、C类生)。

2.列式计算。

(1)两个数的积是201.6,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
(3)64.6是17的多少倍?
3.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3.55公顷地,平均每小时耕多少公顷?
六、作业P34 练习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