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需要系数法负荷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建筑电气设计相关计算公式大全

建筑电气设计相关计算公式大全

一、常用的需要系数负荷计算方法1、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三相):有功计算负荷 Pjs=Kx·Pe(Kw);无功计算负荷 Qjs=Pjs·tgψ(Kvar);视在功率计算负荷Sjs=√ ̄Pjs2+ Qjs2(KVA);计算电流 Ijs=Sjs/√ ̄3·Ux·Cosψ(A)。

式中:Pe---用电设备组额定容量(Kw);Cosψ---电网或供电的功率因数余弦值(见下表);tgψ ---功率因数的正切值(见下表);Ux---标称线电压(Kv)。

Kx---需要系数(见下表)提示:有感抗负荷(电机动力)时的计算电流,即:Ijs=Sjs/√ ̄3·Ux·Cosψ·η(A)η---感抗负荷效率系数,一般取值0.65~0.85。

民用建筑(酒店)主要用电设备需要系数Kx及Cosψ、tgψ的取值表:注:照明负荷中有感抗负荷时,参见照明设计。

2、配电干线或变电所的计算负荷:⑴、根据设备组的负荷计算确定后,来计算配电干线的负荷,方法如下:总有功计算负荷∑Pjs=K∑·∑(Kx·Pe);总无功计算负荷∑Qjs= K∑·∑(Pjs·tg);总视在功率计算负荷∑Sjs=√ ̄(∑Pjs)2+(∑Qjs)2。

配电干线计算电流∑Ijs=∑Sjs/√ ̄3·Ux·Cosψ(A)。

式中:∑---总矢量之和代号;K∑---同期系数(取值见下表1)。

⑵、变电所变压器容量的计算,根据低压配电干线计算负荷汇总后进行计算,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即:∑Sjs变= K∑·∑Sjs干线(K∑取值范围见下表2)。

变压器容量确定:S变=Sjs×1.26= (KVA)。

(载容率为80﹪计算,百分比系数取1.26,消防负荷可以不计在内)。

变压器容量估算S变= Pjs×K×1.26= Pjs×1.063×1.26= (Kva)。

负荷计算公式

负荷计算公式

一. 三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1. 单组用电设备负荷计算: P30=KdPe Q30=P30tanφS30=P30/cosφI30=S30/(1.732UN)2. 多组用电设备负荷计算: P30=K∑p∑P30,i Q30=K∑q∑Q30,i S30=(P²30+Q& sup2;30)½ I30=S30/(1.732UN)注: 对车间干线取K∑p=0.85~0.95 K∑q=0.85~0.97对低压母线①由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取? ?K∑p=0.80~0.90? ???K∑q=0.85~0.95? ?? ?? ?? ???? ?? ?? ?? ?? ?? ?? ?? ?? ?? ???②由车间干线计算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取? ???K∑p=0.90~0.95? ???K∑q=0.93~0.97? ?? ?? ?? ???? ?3. 对断续周期工作制的用电设备组? ???①电焊机组要求统一换算到ε=100﹪,Pe=PN(εN)½ =Sncosφ(εN)½(PN.SN为电焊机的铭牌容量;εN为与铭牌容量对应的负荷持续率;cosφ为铭牌规定的功率因数. )②吊车电动机组要求统一换算到ε=25﹪, Pe=2PN(εN)½二. 单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单相设备接在三相线路中,应尽可能地均衡分配,使三相负荷尽可能的平衡.如果三相线路中单相设备的总容量不超过三相设备总容量的15﹪,则不论单相设备容量如何分配,单相设备可与三相设备综合按三相负荷平衡计算.如果单相设备容量超过三相设备容量15﹪时,则应将单相设备容量换算为等效三相设备容量,再与三相设备容量相加.1. 单相设备接于相电压时等效三相负荷的计算: Pe=3Pe.mφ( Pe.mφ最大单相设备所接的容量)2. 单相设备接于线电压时等效三相负荷的计算: ①接与同一线电压时? ?? ?Pe=1.732Pe.φ?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接与不同线电压时 Pe=1.732P1+(3-1.732)P2Qe=1.732P1tanφ1+(3-1.732)P2tanφ2设P1>P2>P3,且cosφ1≠cosφ2≠cosφ3,P1接与UAB,P2接与UBC,P3接与UCA.③单相设备分别接与线电压和相电压时的负荷计算? ? 首先应将接与线电压的单相设备容量换算为接与相电压的设备容量,然后分相计算各相的设备容量和计算负荷.而总的等效三相有功计算负荷为其最大有功负荷相的有功计算负荷P30.mφ的3倍.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30=3P30.m φ? ?? ?? ?Q30=3Q30.mφ5施工用电准备现场临时供电按《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设计并组织施工,供配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按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设计施工,PE线与N线严格分开使用。

总负荷计算公式

总负荷计算公式

总负荷计算公式
负荷计算是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础,其目的是为了确定供配电系统的规模和容量。

总负荷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合,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总负荷计算公式:
1. 平均功率乘以时间:总负荷 = 平均功率× 时间
2. 最大功率乘以时间:总负荷 = 最大功率× 时间
3. 功率因数法:总负荷 = 平均功率× 功率因数× 时间
4. 需要系数法:总负荷 = 平均功率× 需要系数× 时间
5. 负载率法:总负荷 = 平均功率× 负载率× 时间
这些公式中,平均功率、最大功率、功率因数、需要系数和负载率等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其中,功率因数和需要系数是两个重要的参数,它们反映了用电设备的效率和负荷分布情况。

负载率则反映了设备的利用情况和负荷的分布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计算,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总负荷值。

电气设计相关计算公式大全

电气设计相关计算公式大全

电气设计相关计算公式大全一、常用的需要系数负荷计算方法1、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三相):有功计算负荷Pjs=Kx·Pe(Kw);无功计算负荷Qjs=Pjs·tgψ(Kvar);视在功率计算负荷Sjs=√ ̄Pjs2+ Qjs2(KVA);计算电流Ijs=Sjs/√ ̄3·Ux·Cosψ(A)。

式中:Pe---用电设备组额定容量(Kw);Cosψ---电网或供电的功率因数余弦值(见下表);tgψ ---功率因数的正切值(见下表);Ux---标称线电压(Kv)。

Kx---需要系数(见下表)提示:有感抗负荷(电机动力)时的计算电流,即:Ijs=Sjs/√ ̄3·Ux·Cosψ·η(A)η---感抗负荷效率系数,一般取值0.65~0.85。

民用建筑(酒店)主要用电设备需要系数Kx及Cosψ、tgψ的取值表:注:照明负荷中有感抗负荷时,参见照明设计。

2、配电干线或变电所的计算负荷:⑴、根据设备组的负荷计算确定后,来计算配电干线的负荷,方法如下:总有功计算负荷∑Pjs=K∑·∑(Kx·Pe);总无功计算负荷∑Qjs= K∑·∑(Pjs·tg);总视在功率计算负荷∑Sjs=√ ̄(∑Pjs)2+(∑Qjs)2。

配电干线计算电流∑Ijs=∑Sjs/√ ̄3·Ux·Cosψ(A)。

式中:∑---总矢量之和代号;K∑---同期系数(取值见下表1)。

⑵、变电所变压器容量的计算,根据低压配电干线计算负荷汇总后进行计算,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即:∑Sjs变= K∑·∑Sjs干线(K∑取值范围见下表2)。

变压器容量确定:S变=Sjs×1.26= (KVA)。

(载容率为80﹪计算,百分比系数取1.26,消防负荷可以不计在内)。

变压器容量估算S变= Pjs×K×1.26= Pjs×1.063×1.26= (Kva)。

负荷计算的方法

负荷计算的方法
QeC=qCA-CPCA+qBC-CPBC=0.22×35.63+0.8×20荷为
A相 PcA2=KdPeA=0.35×40.73=14.26kW QcA2=KdQeA=0.35×37.74=13.21kvar
B相 PcB2=KdPeB=0.35×40.4=14.14kW QcB2=KdQeB=0.35×42.4=14.84kvar
C相 PcC2=KdPeC=0.35×36.5=12.78kW QcC2=KdQeC=0.35×39.84=13.94kvar
3.各相总的计算负荷(设同时系数为0.95) A相 PcA=K∑(PcA1+PcA2)=0.95×(28+14.26)=40.15kW QcA= K∑(QcA1+QcA2)=0.95×(0+13.21)=12.55kvar B相 PcB= K∑(PcB1+PcB2)=0.95×(35+14.14)=46.68kW QcB= K∑(QcB1+QcB2)=0.95×(0+14.84)=14.10kvar C相 PcC= K∑(PcC1+PcC2)=0.95×(35+12.78)=45.39kW QcC= K∑(QcC1+QcC2)=0.95×(0+13.94)=13.24kvar
解 : (1) 冷加工机床:查表A-1,可得Kd1=0.2,cosφ1=0.5,tgφ1=1.73
Pc1= Kd1Pe1=17.72kW Qc1=Pc1tgφ1=17.72×1.73=30.66kvar (2)通风机:Kd2=0.8,cosφ2=0.8,tgφ2=0.75 Pc2= Kd2Pe2=0.8×1.5×4=4.8kW Qc2=Pc2tgφ2=4.8×0.75=3.6kvar (3)电阻炉:因只1台,故其计算负荷等于设备容量

工厂需要系数法负荷公式

工厂需要系数法负荷公式

工厂需要系数法负荷公式系数法是一种用于计算工厂负荷和设备运转时间的公式。

它是根据工艺参数,生产能力和设备产能来确定所需工厂负荷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工厂管理者更好地规划和控制生产过程,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系数法负荷公式的基本原理是将设备产能和生产能力表示为一个系数,该系数是根据工艺参数和设备特性来决定的。

通过计算这个系数,可以确定每个设备的最佳工作时间和负荷。

系数法负荷公式的具体计算方式如下:设备负荷=(每天工作小时数/设备运转时间)*100其中,每天工作小时数是指工厂每天正常工作的小时数,设备运转时间是指设备在这段时间内实际运转的时间。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每个设备的负荷量,从而得到整个工厂的总负荷量。

这些负荷量可以帮助工厂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工厂的生产能力和设备利用率,以便进行优化和改进。

系数法负荷公式的优点之一是它可以使用很多种方法来确定设备产能和生产能力的系数。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艺和设备特性来选择,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另一个优点是系数法负荷公式可以简化和优化负荷计算过程。

通过将设备产能和生产能力总结为一个系数,可以减少计算错误和复杂性,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

然而,系数法负荷公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假设设备的产能和生产能力是恒定不变的,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变化的。

因此,在使用该公式时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系数,以反映设备和生产能力的实际变化。

其次,系数法负荷公式只考虑了设备的负荷情况,而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对工厂负荷的影响,例如人力资源和物料供应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负荷计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系数法负荷公式是一种常用的工厂负荷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工厂管理者了解和控制设备运转时间和负荷情况。

通过合理使用该公式及其优化,可以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从而为工厂的成功运营和发展做出贡献。

1需用系数及需用系数法

1需用系数及需用系数法

1 需用系数及需用系数法由于一个设备的额定容量,往往大于其实际负荷的容量,一组设备中,根据生产的需要,所有设备一般不同时工作,同时工作的设备,其最大负荷出现的时间也不同,所以变电所各设备的实际负荷总容量,总是小于它的联接设备额定总容量。

其比值叫需用系数。

根据接于变电所的设备总容量及需用系数,来计算变电所实际总负荷的方法,叫需用系数法。

2 用需用系数法求变压器计算容量其基本公式为:Sb=Pei.Kcosφdj式中:Pei——由变压器供电的每一台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不包括备用设备,kW;∑Pei——由变压器供电的所有用电设备额定功率之和,kW;cosφdj——由变压器供电的用电设备的加权平均功率因数(对于井下不同的供电用户,其数值可查有关资料);Sb——变压器的计算容量,kVA(根据计算容量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及变压器台数的依据);K x ——需用系数(Kx=Kf×Kt/ηdjηg)。

用需用系数法求变压器计算容量的物理概念为:首先将变压器所供负荷的额定功率全部加起来,求出∑Pei ,然后乘上需用系数Kx,这样便可以求得变压器的计算功率为∑Pei .Kx。

由于变压器容量单位为kVA,因此将计算功率被功率因数cosφdj除,便可得到所要求的计算容量了。

2.1 需用系数KxK x =Kf.Kt/ηdjηg式中各系数及其含意分述如下:(1) 设备的同时系数Kt即在最大负荷时工作设备总额定容量∑Peg与该组变压器系统联接设备总额定容量之比∑Pe ,即Kt=∑Peg/∑Pe。

同时系数又名同时率,同一个供电系统的机电设备,它们不一定都在同一个时间工作,而且即使在同一个时间运行的电气设备,它们也决不会同时都达到额定负荷,因此,在求变压器的计算容量时,决不能简单地采取将所有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直接相加而得,必须考虑同时系数Kt。

(2) 电动机的加权平均效率ηdjηdj=∑(Pei .ηei)/Pei式中:Pei——各台电动机的额定功率,kW;∑Pei——各台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之和,kW;ηei——各台电动机的额定效率;ηdj——电动机的加权平均效率。

需用系数法的基本计算公式

需用系数法的基本计算公式
用电设备的加权平均功率因数具体取值详见表721加权平均功率因数pj?cos井下负荷名称需要系数kr综采工作面按式72307一般机械化工作面0607炮采工作面缓倾斜煤层040506炮采工作面急倾斜煤层050607掘进工作面030406架线电机车04506509蓄电池电机车0809输送机0507井底车场无主排水设备有主排水设备060707表721需用系数及加权平均功率因数表在计算井下供电系统的负荷时所用的需用系数和加权平均功率因数视设备的不同用途而定其具体数值见表721
相关知识
由于井下工作条件复杂、采区地质条件变化、煤层软硬程度差异及生产作业循
环的安排和设备操作情况的不同,导致用电设备的总负荷在不断变化,所以要准
确计算井下电气设备的电力负荷,是一个比较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实际工作中, 用电设备往往不是满负荷运行,实际负荷容量常小于其额定容量;一组用电设备
一、需用系数法的基本计算公式 中,所有用电设备也往往不能同时运行;同时工作的设备,最大负荷出现的时间 用需用系数法计算采区供电负荷的基本公式为:
S PN Pmax pN
3.高档普采(综采)工作面需用系数:
Kr cos pj
kr 0.286 0.714
kr 0.4 0.6
布置作业
Pmax pN
1.某综采工作面的部分设备要由一台变压器供电,其负荷情况见负荷统计 表7-2-3。这些设备的负荷容量是多少?
2.在本任务的实施中,最大电动机功率为什么没选采煤机的设备容量?
1 2 3 4 5 6
带式输送机 双速绞车 双速绞车 调度绞车 调度绞车 卡轨车
SSJ1000╱2×125 SDJ—14A SDJ—14A JD—11.4 JD2—25 KWGP— 90╱600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需要系数法负荷计算公式
1.长期工作制电动机的负荷计算
P 1JS =P N
2.反复短时工作制电动机的计算负荷
P N =△
N
P jc jc
'•25
3.用电设备组的负荷计算
P 2JS = K ∑•1
JS X P
=K ∑•
N
X P
(2).无功计算负荷
•=22JS JS P Q ϕg t
(3).视在计算负荷
2
2222JS JS JS Q P S +=
(4)计算电流
N
JS JS U S I •=
322
提高功率因数计算
一. 供配电线路中的功率下损耗
△3
22110)(3-⨯•+=R I I P Q P
当输送的有功功率一定时:
△32
22110cos 1
3-⨯••=ϕU R P P
二. 电容器电流和补偿容量的计算:
1. 并联电容器电流计算
按电容器的铭牌数据计算
单相并联电容器
单相并联电容器
三相并联电容器
3314.0P
C U C I •
•=
2. 并联电容器补偿容量的计算
个单台电动机别补偿容量的计算
m U I Q 003=
机械负荷惯性较大的电动机的补偿容量 0)5.13.1(Q Q
C -=
机械惯性较小的电动机补偿容量
0)19.0(Q Q C -=
设备组补偿无功容量的计算
⎪⎪⎭
⎫ ⎝⎛---=1cos 11cos 12221ϕϕP C P Q 或 ()c P P C q P tg tg P Q =-=21ϕϕ
CN
CN
CN U Q I =P C U C I ••=314.0CN CN CN U Q I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