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个人的战争》

合集下载

一个人的战争 林白读后感

一个人的战争 林白读后感

一个人的战争林白读后感篇一一个人的战争林白读后感最近读了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这感觉就像是独自走进了一个迷雾重重的森林,迷茫、困惑,又带着点好奇和期待。

书里的女主角多米,她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五彩斑斓却又让人捉摸不透。

也许这就是一个人的战争吧,和自己内心的欲望、恐惧、迷茫作战。

我觉得多米就像是现实中很多人的影子,她那种渴望被爱、被关注,却又总是在自我怀疑和否定中的状态,真的太真实了。

有时候我都在想,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时刻?可能每个人都有吧,谁没有在内心深处和自己较过劲呢?书中多米的那些经历,夸张点说,就像是一场场疯狂的冒险。

她在爱情里的那种执着和盲目,让我忍不住想问:“这样真的值得吗?” 但反过来又一想,爱情这东西,哪有什么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

林白的文字,细腻得让人惊叹。

她把多米的每一个心思,每一个小动作都描写得那么生动,仿佛多米就站在我面前。

我读着读着,就好像自己也走进了多米的世界,感受着她的喜怒哀乐。

这书读完,我心里五味杂陈。

一方面觉得多米的生活太不容易了,另一方面又佩服她的勇气,能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战斗。

我在想,如果是我,能像她那样吗?也许能,也许不能,谁知道呢?总之,《一个人的战争》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充满了挣扎和希望的内心世界。

篇二一个人的战争林白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这感受真是一言难尽啊!一开始,我被书名吸引,心想:“一个人的战争,这得多孤独、多激烈啊!”果不其然,书中的多米就像是在独自冲锋陷阵的战士。

多米这个人物,怎么说呢?她有时候坚强得让我佩服,有时候又脆弱得让我心疼。

她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和爱情时,那股子劲儿,就像是打了鸡血,谁也拦不住。

可当她面对挫折和伤害时,又哭得稀里哗啦,让我忍不住想说:“姑娘,振作点啊!”不过仔细想想,这才是真实的人啊!谁能一直坚强,没有脆弱的时候呢?也许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场属于自己的战争,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一个人的战争赏析林白

一个人的战争赏析林白

一个人的战争赏析林白《一个人的战争》赏析。

《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的一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而著称。

小说以中国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战争年代里的生存与奋斗,以及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成长,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在战争中所经历的磨难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小说中,林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煎熬,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在战争爆发后被卷入了战争的漩涡中。

在战争的洪流中,他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痛苦,但是他并没有被战争的残酷所击垮,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战胜了命运的困境。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成长,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在战争中所经历的磨难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说中的描写非常细腻,作者通过对细节的塑造,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鲜活。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战争年代里的生存与奋斗,以及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主人公在战争中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痛苦,但是他并没有被战争的残酷所击垮,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战胜了命运的困境。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成长,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在战争中所经历的磨难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说中的情感描写也非常细腻动人,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战争年代里所经历的痛苦和挣扎。

在战争的洪流中,人们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痛苦,但是他们并没有被战争的残酷所击垮,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战胜了命运的困境。

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战争年代里所经历的痛苦和挣扎,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说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作者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煎熬,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战争的洪流中,人们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痛苦,但是他们并没有被战争的残酷所击垮,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战胜了命运的困境。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读后感‎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读后感战争一个‎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早上起来,‎我忽然很想要看一‎会儿书,因而,意‎林里面一篇文章《‎一个人的战争》吸‎引了我的留意力,‎看完那篇文章以后‎,我那是深有感慨‎啊!我在心里面暗‎暗为迈克尔科布暗‎暗喝彩,现在,就‎让我来讲一讲吧!‎战争,是一群人‎的事情,但是,一‎个更多相干范文>‎>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早上起来,我‎忽然很想要看一会‎儿书,因而,意林‎里面一篇文章《一‎个人的战争》吸引‎了我的留意力,看‎完那篇文章以后,‎我那是深有感慨啊‎!我在心里面暗暗‎为迈克尔科布暗‎暗喝彩,现在,就‎让我来讲一讲吧!‎战争,是一群人的‎事情,但是,一个‎人的战争是怎样打‎赢的呢?迈克尔‎科布从小立志把整‎个英国的最具体的‎铁路图画出来。

固‎然后面家境清贫,‎但是父亲还是把他‎送到了学校去学习‎,很快,他以优良‎的成绩被保送到剑‎桥大学麦格达伦学‎院机械化专业学习‎,并顺利毕业。

正‎当他雄心勃勃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时候,二战爆发了‎。

他靠自己的专业‎让部队屡次化险为‎夷,并且荣立三次‎一等功。

成了上校‎军官。

战争结束以‎后,他就利用生意‎淡季,徒步走完了‎五百多千米的铁线‎路,绘制出德文郡‎的全部铁线路,而‎且不顾妻子的劝阻‎,天天奔走于图书‎馆和铁线路上,他‎说这是他一个人的‎战争,十分艰巨,‎十分孤独,但一定‎要打赢这场战争,‎终究,他绘制出了‎所有的铁线路,被‎剑桥大学授与地理‎博士学位,英国的‎《逐日电讯》是这‎么评价他的:‎迈克尔科布‎以他九十一岁的高‎龄和矢志不渝的求‎知精神,完全打胜‎了英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人的战‎争。

他是学到老‎,活到?{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 h‎t tp:.fWj‎i 欢迎‎您访问范--文.‎之.家} ?rd‎q uo;的真正典‎范。

看完以后,我‎觉得逆境经常是‎通过成功的重要道‎路这句话已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面,我国伟大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时期,他就一个‎人呆在家里面,不‎顾外面的***,‎开始研究哥德**‎*的料想,关是草‎稿纸就用了几**‎*袋,固然说终究‎没有研究出来哥德‎***的料想,但‎是,他也证明了‎一加二,在**‎*时期,那个时候‎察的是多么的严格‎,可是陈景润还是‎几年如一日的在为‎自己所爱的数学努‎力,那种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啊!‎我不由在脑海里面‎感叹道。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
《一个人的战争》是一本让人深思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人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但他却在生活中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最终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毅力走出了困境,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小说中,主人公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他在生活中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而是勇敢地面对一切,努力克服困难,不断前行。

这种坚韧和勇气让人深受感动,也让人思考自己在面对困境时是否也能像主人公一样坚强和勇敢。

另外,小说中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人际关系等。

主人公在小说中所遇到的困境和挑战,有些是因为社会环境的原因,有些是因为人际关系的复杂。

这让人不禁思考,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通过阅读《一个人的战争》,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不易和困难,也明白了只有坚持和努力,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如此之大,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去适应和改变这个环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都会像主人公一样坚韧和勇敢地面对,相信自己,坚持走下去。

这就是我从《一个人的战争》中所得到的启示,也是我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愿我们都能像主人公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坚持走下去。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90年代女性文学典范,林白女士的《一个人的战争》当有一席之地。

此书在那个年代大胆地深层次地触及了女性复杂的心灵世界,走进了一个女人的世界,观她所观,思她所思,感她所感。

《一个人的战争》被称为一曲青春之歌,但这曲青春之歌并不是很美好,主角成长道路上的斗争更多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其中显而易见的原因是长期缺爱而引发的心理不健康。

缺爱的童年使人变得坚强且冷漠。

书中主角林多米是一个外人看来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但是却无人可知她内心的恐惧与特孤单,早逝的父亲,忙碌的母亲,温馨美满家庭生活的确实使得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独自面对漫长的黑夜,无聊的生活,面对那些恐惧,她不哭不闹,因为并没有人会哄她,只是一个人面对。

因为没有被爱,所以不懂怎么去爱,也觉得没必要去爱别人。

在缺爱环境下长大的女孩,不会撒娇,不会叫苦,她们懂事且冷漠,她们总会一个人包揽一切,因为她们潜意识认为,没有人会帮助她们。

缺爱的女孩,活的很独立,也活的很累,但从来不会说出来。

《一个人的战争》中,林多米是不快乐的,作者对多米的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让读者进入了一个缺爱少女的内心世界,感受多米的思维方式,使读者体会缺爱对人的影响。

缺爱的人生导致人不能很好理解人什么是爱。

什么是爱呢?主角多米一生中只有一场恋爱,是在做编辑时与导演N的一段地下恋情。

在这段恋情中多米陷入了自我感动的陷阱,她盼望着N会娶她,她为N而处处迁就,担惊受怕,意外怀孕后,N强迫她打胎,多米担心被抛弃就妥协,之后N仍让多米为他写片子歌词,署名却不想写多米名字,多米也妥协了,以后才发现,在多米打胎的时候,N就已经勾搭上了其他女人并且要结婚。

其实在这段恋情中,多米不知道N并不爱她么?她是知道的,她是聪明的,她从小成绩就名列前茅,创作水平也曾被领导高度赞扬。

但她不愿意放弃这段感情,不是因为她有多爱N,而是因为她爱的是她自己在这段感情的中的付出,她爱的是一段轰轰烈烈的感情,而男主角是谁,其实不是很重要。

一个人的战争

一个人的战争

第一次看到“一个人的战争”这个小说标题时便被深深地吸引,就想小说中的主人公多米曾一度迷恋导演N一样,我也曾有段时间疯狂的寻找《一个人的战争》。

只是多米爱的是个男人,而我迷醉的只是这六个字。

或许这便是我们之间最大的也是致命的区别。

不得不承认图书馆的书昰放得比较杂乱的,为了找《一个人的战争》我耗费了不少的时间,但寻找的过程是枯燥而又充满期待的,仿佛多米在楼顶的平台夜复一夜地等待着拍片的N回城将房间的灯点亮一般,忽然有一夜从窗户射出的光便是她守望的全部意义,那些落空的夜晚便全都有了意义;当我的目光扫过一排排书目,有些失望的打算离开却一眼瞟到这个魂牵梦绕了多日的书名时,内心所有的感情便一下子被欣喜和安慰所填满了,在那一刻寻觅的过程便成了义无反顾的执着。

在性爱的自我体验中陶醉又在欲望的自我放纵中迷失的多米是个可怜的角色。

十九岁因为剽窃,三十岁因为嫁人,他曾两次遭到社会的拒绝。

在痴迷于N的那段时间里她显得纯真而又可爱,只是可怜她不知道一个冷峻的男人对于一个痴迷于他的女人意味着怎样的灾难。

“站在平台望灯”是她如痴如狂的爱情。

“做手术很痛是吗?”“要不要打麻药?”“要多长时间?”“很烦人的,不好。

”这便是一个被多米深爱着的男人在她怀孕之后的无情话语。

多米最终选择了逃跑。

“这个女人长期活在书本里,活在自己狭隘的世界里,远离正常的人类生活,她中书本的毒太深,他生活在不合时宜的艺术中,她的行为就想过时的书本一样,只有遭此一劫才能略略的改变她。

”这十多米对自己的评价。

“只要他有几天不来我就觉得活不下去,就想到自杀。

我想哪怕他是个骗子,毫无真才实学,哪怕他曾经杀人放火强奸,我都会爱他。

我想如果他真的去流浪,我就养着他。

我总是等他,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

”可就是这样一个榨干了她的爱情的男人深深地伤害了她,这也许是作为一个女人最深重的悲哀!可以说我是既同情而又佩服多米的。

同情的是她三岁没了父亲,同情她枯燥的童年,同情她与母亲的生疏;然而我又佩服她义无反顾的为爱痴狂,佩服她的特立独行,佩服她的纯真善良。

《一个人的战争》的感悟和体会作文

《一个人的战争》的感悟和体会作文

《一个人的战争》的感悟和体会作文
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一个人的战争》。

这本书让我有了好多好多的想法。

书里的主人公一个人面对了好多困难和挑战,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的那些难题一样。

比如说,有一次我参加跑步比赛,周围没有小伙伴给我加油,我感觉自己就像在一个人的战场上,心里特别紧张。

但是我想到了书里的主人公,她那么勇敢,我也不能害怕。

于是我咬咬牙,使劲跑,居然跑了个不错的成绩!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就算只有自己一个人,也要勇敢,不能轻易放弃。

我们都能成为自己的小英雄!
作文二
小朋友们,我要跟你们说一说《一个人的战争》这本书。

这本书呀,讲了好多让人感动的事儿。

主人公一个人面对好多麻烦,可她一直都不认输。

这让我想起我学骑自行车的时候,老是摔倒,疼得我都想哭了。

但是我想到书里的主人公那么坚强,我就告诉自己要坚持。

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
从这本书里,我知道了,不管遇到啥困难,我们都得像主人公一样,勇敢地去面对,不能害怕,这样才能成功!。

【最新文档】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实用word文档 (6页)

【最新文档】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实用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一)初读《一个人的战争》是在朱成碧的QQ空间,我为她另类的创作思路在午夜时分笑出声来。

再读此文,不由心生怜爱。

这是怎样的一种母女之深情?没有一个赞美之词,唯有咬牙切齿的痛恨。

或许是优越的生活环境以及父母的宠爱,在反复读着这样一篇以特殊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祝福的散文,我竟然找不出一句话来表达读文的感受。

对于“母亲”这个词多年来我始终保持沉默。

我是家里的三女,父亲特别宠爱我。

母亲虽然没读过几年书,思想却非常开明。

小时候我长得特别可爱,父亲的朋友虎叔家三个男孩,每天叨叨着让我给他家做女儿或者直接做媳妇,妈妈都笑着征求我的意见。

那时年纪小不懂事不愿意离开家,虎叔很失望。

后来也没能当成他媳妇,到现在虎叔还拿我调侃着。

其实虎叔家的男孩个个帅气,而且家底很厚实,但要想成一家人还是需要缘分的。

《一个人的战争》中的“我”并不是因为母亲要拿她去换儿子而生气,是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而伤了自尊心。

从此埋下了“恨”。

母亲的形象在作者笔下“丑”到无与伦比,倔强的性格随着成长而根深蒂固。

其实,在母亲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她的宝贝,即使换到了别人家,我相信母亲会多了更多的惦念和牵挂。

我是家里唯一自由恋爱的女孩而且属于早恋,也许是我爱上的男孩特别斯文特别优秀,父母像疼爱我一样疼他,直到我们结了婚生活在一起,依然照顾着我们。

我们一直在母亲身边生活,可以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即使买了房子也没离开父母。

直到我36岁离开家,母亲的惦念更深,到现在还少不了给我们送这送那的。

弟弟心疼母亲,跟我开玩笑说:“姐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

”每次听到这话,心底总会有不可名状的滋味涌起。

这点恰恰与《一个人的战争》中所描述的截然相反,而我却能感受文中“我”在逆反心理下的叛逆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纯洁的欲望
———读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摘要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中女性躯体与欲望的写作引起爆炸性的轰动和极具震撼力的效果,她在艺术上的卓越的勇气,她奇妙的女性语言生成方式,她所表现出来的女人对性的一种不能为人所道的隐秘经验,从对性感及其性感区域的精确描写出发,来阐述一个女性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意识。

关键词林白身体写作欲望
纵观古今中国文学作品,显然,传统的社会意识对于女性的看法是简单而明了的,它建立在好坏的二元对立之上。

好女人是那些遵守“妇道”,保护自己的身体与隐密欲望,只对婚姻内的配偶开放的女人,反之,则是坏女人。

传统的文学作品往往喜欢从这个角度描写女性形象。

在描写自己肯定的女性形象的时候,总喜欢赋予其冰清玉洁的品格,描写否定的女性形象的时候,则倾向于给其添上淫秽的色彩。

但是,身体写作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势。

在卫慧们的笔下,女性形象不再以二元对立的形式出现。

她们作品中的女性,从外部看都是正常而且正经的女人。

有体面的工作,有正常的生活,然而她们却时刻处于肉体的骚动之中,渴望着肉体的满足,愿意委身于自己喜爱的任何一个男人,而且往往没有明显的经济或其他现实的目的。

传统的思维定势与评价标准在她们身上英雄无用武之地。

因此,这类人物出现之初,部分批评家不能接受,往往斥之以淫秽。

实际上,这是一个评价体系的问题,从传统社会意识的角度看,这类人物的确是淫秽的,但是从身体写作的角度看,这只不过是女性作家将传统女性人物的隐密欲望和行为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

关于当代来这类女作家的这种作品,有近年来一种新的提法“身体写作”,身体写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随着个体化身体写作的逐渐展开,身体的内涵逐渐由个人化的体验、经历,转向私密经验、性经验的呈现,转向肉体的狂欢,转向下半身,转向胸口,身体存在着被简化和分割的趋势。

在批评语言和接受视野中逐渐被简化、定型化为女性写作、女性性经验和欲望写作。

而这其中的代表作家,前有林白、陈染,后有卫慧九丹,而随着网络的发达,木子美和竹影青瞳为代表的美女作家更是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而这些作家们常被贴上“色情”“淫秽”的标签。

在这其中,林白可以称之为当代“身体写作”的先驱,林白生长于广西,九十年代移居北京。

八十年代起她创作不断,尤其擅长描写女性身体欲望与感情憧憬,浓烈阴郁,充满南国色彩。

她的中篇《致命的飞翔》,写男女肉欲的追逐,女性的妥协怨怼,还有随之而来的血腥杀戮。

这个中篇使林白名噪一时,也代表大陆情色文学的又一个突破。

又如《瓶中之水》碰触女性同性恋的情愫,缠绵矛盾,使男性的吸引力也要相形见绌。

而《子弹穿过苹果》及《同心爱者不能分手》等一系列作品反复穿插、交叠种种爱欲关系组合、实验文字书写欲望的限度,虽然未必都是佳作,去已显现林白强烈的个人风格。

但她最为人所知的,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还是《一个人的战争》,《一个人的战争》是本具有相当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借着这本小说,林白有意总结她早期的生活及创作经验,并思索一个女性为写作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在《一个人的战争》中,开篇些多米的童年生活,突破了种种禁忌,它大胆地揭露了多米童年中的心理秘境,把多米赤裸裸地放在读者们面前,另人难以置信。

多米天真的行径暗示着她的与众不同,她对性特别敏感,对女性表现出一种与生俱来的好感,她的童年有一种欲望在潜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先天因素占一部分,后天环境又加重了其影响。

在多米六岁的时候,她第一次玩跟性有关的游戏,是和一个叫莉莉的邻家女孩,在游戏中,多米占主动,这是她的欲望的第一次显现;她天生对女性的美丽和芬芳有着强烈的好感和由衷的崇拜,从嘉宝、费雯丽、玛丽莲∙梦露到张曼玉、杨丽坤,这种崇拜以致变态的欲
望在舞台剧演员姚琼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对姚琼身上散发出的女性美迷恋之极,达到了忘我的地步,她整日跟在姚琼身边,谁也不知道她幼小的身躯里竟掩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内心充满渴望,却又必须极力压制自己的举动,她面对姚琼美妙绝伦的身体显得极度矛盾、敏感、神经质。

相对于对欲望的崇拜,她对初始的爱情却完全没有一点兴趣,甚至于鄙视、摒弃他们,她觉得欲望的美丽就像天上的气流,高高飘荡,又像寂静的雪野上开放的玫瑰,洁净、高洁,无法触摸;而爱情的美是什么?
在当代女性主义理论中,女性的身体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描写的核心就是女性的身体。

女主人公多米,其身体充满了欲望,但这欲望又不是仅以自然的形式存在着,它在社会意识与社会文化的作用下,塑造着女主人自我意识,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她的性格。

杨匡汉、孟繁华在他们主编的《共和国文学50 年》中写道:“林白的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正是从女性的躯体描写入手,从对性感及其性感区域的精确描摹出发,来阐述一个女人成长中的自我意识。

《一个人的战争》之中女性躯体与欲望的写作引起爆炸性的轰动和极具震撼力的效果。

”这种效果正是来自小说对女性身体二重性及其张力的深入挖掘与细致描写。

它改变或者说加深了人们对于女性身体的认识,对传统意识形态产生的冲击是无庸置疑的。

往事不堪回首,但也只有真诚的检视过去岁月的希望与虚惘,自剖年少的轻狂与虚荣,作家才能开展出更成熟的视野。

林白写自己成名心切,曾贸然抄袭了别人的作品,留下洗不清的污点;写自己一心壮游他乡,却在最可笑的骗局中失去贞操;也写自己为爱献身,几至歇斯底里的绝望。

自揭疮疤,不是易事。

但林白告解忏悔的动机无他:生命最绝望的时刻反而成就她对创作最深切的执著。

一个女作家的成长,真是用身体来作为赌注。

小说中林白以三、四十年代多情早逝的女作家萧红自况,确令人心有戚戚焉。

但与萧红的内敛抒情不同,林白的叙述,常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片段。

也许对她而言,自己的遭遇太离奇、太坎坷,怎能不多加渲染。

这是小说家缺乏自信之处。

而很反讽的,只要我们把《一个人的战争》与前述几部女性作家自传式作品并读,我们不难发现她们的经历竟然有不少相似性。

这是女作家的宿命使然,还是一代共和国女性女性共同的考验?尽管作家的立意与当年《青春之歌》杨沫背道而弛,一种激切的、为自我找寻定位的渴望,却如出一辙。

是在这个层次上,《一个人的战争》中过分感伤与夸张的修辞,才有了语言式的意义。

林白的小说仿佛要为千百同辈女子,写下“一个人的战争”,一首变调的“《青春之歌》”。

作为一本有一种自传性质的小说,林白露白,赤裸裸的描写的十分大胆,原始而真实,给后来者很大动力,自《一个人的战争》始,从陈染的《私人生活》,“黛二小姐”系列,到卫慧的《上海宝贝》,到棉棉的《糖》,到九丹的《乌鸦》,到木子美的《遗情书》(自然,这可能不算一部“纯文学”作品),暴露得似乎一个比一个厉害。

如果说前面的作家还有所节制,那么越到后来,似乎就越无“遮拦”了。

争议还在继续,但这类小说至少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林白在2006北京春风出版社的《一个人的战争》序中这样说到这本书“邪魅、诱人、色情、诡异、佻、怪诞,轻微的怅惘、淡淡的神秘,如在现实之外,却在生活之中。

无数多面的女人,说不上是盛开还是凋谢,愤怒还是哀愁。

总而言之,比我想像的美妙。

”的确,人们十年前,它的所谓色情曾引起巨大争议。

十年后,我们惊讶于它致命的纯洁。

何为纯洁,在脱掉一层层虚伪的外衣,最原始最本质的才叫纯洁。

参考文献:[1]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北京: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
[2]李小江,张抗抗,《女性身份:研究与写作》,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3]《北京青年周刊》,北京青年报社出版,2004
[4]洪子诚《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